三峡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水利水电实习报告(2篇)

水利水电实习报告(2篇)

水利水电实习报告过去的两个星期中,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对“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实习。

工程测量这门课,是需要理论与实际结合的。

实习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

在课堂上,书本中抽象的叙述说明往往使我们一下难以很好掌握,但当我们面对着实物实际的操作后,我们将能非常迅速、牢固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更重要的,实习能使我们在能更加熟练、精准的操作基础上,更贴近实际运用的作业,及独立的完成所需的测量实际任务,这样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所以,深知实习重要性的我必须认真的把握好这难得的学习机会。

现在回头看来,两周的实习酸、甜、苦、辣俱全。

我们的第一项任务是选择控制点。

在实习的第一天,由于对计算方法的不熟悉,我们的计算结果一直误差甚大,只能通过不断对照书本,与其他组的组员共同探讨查找问题,慢慢更正。

由于计算公式比较复杂,加上反复的计算,使得大家头痛手酸。

有些组员脸上也显出沮丧的情绪……直到第二天,当我们的数据结果终于与放样后的实际结果相符,我们才感觉到苦尽甜来。

另外,我们的第二项任务是四等水准测量。

当我们辛辛苦苦花了一天时间好不容易测完了学校一圈的数据,收工休息时,却被负责计算的组员告知闭合差不合要求,那就意味着我们一天的努力化作乌有……每天的每天,我们都必须在酷暑或雨水的陪伴下,扛着仪器携带着相关计算物品,在学校内外紧张忙碌,连午休时间都舍弃。

我们的精神和精力都消耗了不少。

从这两周实习的日子中,我从中得到很多更宝贵的东西:第一,通过实习,让我发现我在平时学习中存在的很多知识漏洞。

课本上介绍仪器使用的知识都比较抽象,到了真正实践中的时候,我们未能很好把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还需要老师再次进行指导。

在近距离的接触这些实物,能我更牢固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也能令我提高对仪器的操作的熟练、精准程度(比如能够迅速对中整平)。

第二,通过这次实习,有利于培养我做事严谨、认真、不畏艰难困苦的作风。

不论是对中整平时的重复精确瞄准还是在放样计算时反复检验计算数据(以确保放样时的原数据正确),每个步骤都尽量做到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使误差尽可能的减小,及时发现错误及时检查;不论外界的环境的恶劣,克服一下就算不了什么;正确面对困难,学会静下来耐心的思考分析问题,能够独立借助书本找出解决途径。

三峡大学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秭归

三峡大学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秭归

摘要2010年1月9日至12日,在涂老师、白老师和罗老师三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三个班的同学赴秭归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地质实习。

实习过程中主要对龙马溪沿岸公路、链子崖危岩体和千将坪滑坡进行了认知,使课堂上学的知识和实际情况之间建立联系,加以巩固。

2010年1月9日星期六多云一、线路概况今天主要的任务是沿龙马溪岸边公路认知路边露头岩石中存在的地质现象,整个行程大约两个半小时。

在前半段我们看到了野外自然存在的岩石和一些小规模的地质现象,并在老师的讲解中了解了一些常见的地质灾害的防治;在后半段程中,老师给我们演示了罗盘仪的使用方法,另外还将到一些其他的相关知识。

二、地质现象1、志留纪岩石最先接触到的是志留纪(S)的页岩和砂岩,均属于沉积岩。

我将两种岩石做了实物对比,发现:硬度为页岩小于砂岩;在颜色上两者没有太大差别,均呈灰、棕黄等颜色(图1和),不过有的大块砂岩表面会有锈状层覆盖,而另外两者则是少见的;两者的解理都很明显,天然的石块和岩壁均有明显的棱角,容易辨认;在岩层厚度上,由于砂岩岩质较硬,因而要比页岩厚很多(图2);节理方面,砂岩很少有充分发育,而“页岩”则不同,均有大量的节理成熟发育,并与解理面和岩层面混淆,较不易区分;从风化程度上是很容易将两者鉴别出来的,页岩有一定厚度的风化层,轻轻一触即可剥落,砂岩的风化程度要低很多,这点区别和岩石的组成成分和胶结方式无疑是有很大关系的:在成分方面,表现出了粘土和石英(主要影响成分)的含量对比上的差别;在胶结方式上,联系岩石现象和课本的讲解,可以反应出以下结论,砂岩更大程度上为胶结效果较好的“基底胶结”,而另外两者则更大程度上属于“孔隙胶结”或“接触胶结”。

2、奥陶纪岩石今天实习路线的后半程属于奥陶纪(O),与前半程的志留纪(S)呈整合接触,岩石亦属于沉积岩,成分主要以石灰岩为主,这让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化石。

从页岩、砂岩的领域走进石灰岩的世界,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其间的不同,山岭更高,岩石的颜色也由灰、棕色变成以银灰和白色为主(图3),从视觉上就可以感觉到这里的岩石硬度更大。

水利水电工程实习报告3篇

水利水电工程实习报告3篇

水利水电工程实习报告3篇【篇一】水利水电工程实习报告实习目的:认识实习是水工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习性教学环节,通过2-3天的认识实习,使学生对水利枢纽及各组成部分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了解各种水工建筑物的特点和类型,了解水利数九的运行和管理方法,为即将开始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实习时间:20Xx年7月7日—20Xx年7月9日实习地点:Xx省Xx市XxXx镇Xx村实习内容:熟练掌握实习水利枢纽布置以及各种水工建筑物的作用,包括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输水建筑物等。

了解实习电厂水力发电机组的型号,基本参数,运行状态,性能状态;了解厂房的结构,布置情况,及不同平面的布置情况;了解实习电厂开关站的布置与作用。

7月4日下午1:30,我们开了动员大会。

老师讲了一些实习在外的注意事项和行程安排。

7月7日早8点,我们就在A楼门前集合,我们每人都背个包带着东西,不过很明显的,普遍男生的包比女生的小还少。

由于地方不是很远,我们水工专业两个班乘坐校车去了Xx村。

车在路上开了快两个小时,把我们带到Xx航电枢纽工程的施工地点让我们大体参观了一下。

我一下车,首先看到的是一条很长很长的大桥,两旁就是水电枢纽的工程,浩大的江水从上游滚滚而下,气势非常宏伟。

工程建筑非常壮观,我们没有停留很久,马上就上车去了住处。

住处是一家农家旅馆,虽然不大,环境也不是很好,但我感觉很自由,像在家一样。

而且集体住在一起,感觉很有意思。

中午休息了一下,下午2点我们集合出发,前往Xx航电枢纽工程。

我们步行到那里,老师领着同学走一段,讲一段。

主要是讲大坝的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名称、作用、原理,还有运行时的步骤。

从中我了解了很多知识,我在工程制图中看到过闸门,如今看到了实物,还知道了它运行时是怎么做的,真是让我把理论和实习结合了起来。

我们实习的这个工程已经不是象以往一样把闸门吊起来放进槽内,而全是用电脑就可以操控的,真是科技越来越先进了。

此闸门还设计有“人”字形的,是为了能抵抗更大的压力,设计独特;在工程中有一个船闸,用来航运。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大学生地质实习报告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大学生地质实习报告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大学生地质实习报告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众所周知,在大学的时候朋友们的基本任务就是学习,在即将面临毕业的时候会有很多事情需要人们去做。

在同过正是工作的道路上,实习是必不可缺少的,只有经过实习才能掌握工作的一些要领。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大学生地质实习报告怎么写呢?下面是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大学生地质实习报告资料,欢迎阅读。

一、前言1 、目的和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岩性及其构造、去武安的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与书本上的内容结合,加深对一些地质构造的认识与理解,为将来的工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时间、地点与路线安排08 年10 月31 日早八点室内的讲解及分配实习任务08 年11 月日早七点水电学院——古武当山08 年11 月日早七点水电学院京娘湖08 年11 月日早七点武安活水村西—莲花洞08 年11 月日早八点进行内业的实习报告的书写、实习队伍的组成由老师及几位辅导员带队讲解,以班级为单位,共同完成地质实习任务二、实习区概况地形地貌区域位于太行山东麓南段,西连太行山地,东接华北平原,为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带。

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为陡峻的断块山地,山峦起伏,向东逐渐过渡为丘陵、平原。

总的地势是西北、西部高,东南、东部低。

一地理位置及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1 、古武当山古武当山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处,距邯郸市70 公里,是一座道教历史名山。

山顶一唐代古碑上记载有“古武当山”字样,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找的著名的北方武当山,其历史早于国内其他武当山。

古武当山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山势奇特,五峰相望,顶顶有庙,峰峰插天,杆被繁茂,满山葱郁。

进入景区,您可先乘缆车直达山顶,上庙主峰海拔1437.7 米,真武庙建在山顶处,庙内供着道大神真武大帝和太极宗师张三丰。

北顶老爷顶,南顶奶奶顶,中间有一天桥连接。

置身山顶,极目远望,遍山水云水,如入仙境,真是“神在庙中坐,庙在云中行”。

大一三峡实习报告

大一三峡实习报告

标题:大一三峡实习报告摘要:本报告是一次关于大一学生三峡实习的详细记录,通过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和学习,对三峡工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反思进行了总结。

一、实习背景作为一名大一学生,我抱着贴近社会,服务社会的愿望,参加了大学生社会实践。

这次实习我有幸被分配到了三峡工程,希望能通过实习对这一伟大工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三峡大坝的各个部分,包括混凝土浇筑区、泄洪区、发电机组等。

通过参观,我对三峡工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混凝土浇筑区:这是三峡大坝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我们参观了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了解到混凝土的配比、浇筑方法以及养护等环节。

2. 泄洪区:三峡大坝在洪水期可通过泄洪区进行有效调控,以保证下游地区的安全。

我们参观了泄洪区的运行原理和设备。

3. 发电机组:三峡大坝的发电机组是世界上最大的,我们参观了发电机组的运行情况和电力生产过程。

三、实习收获1. 知识层面:通过实习,我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运行原理和技术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对我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 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与了各种实践活动,如测量、观察、记录等,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3.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4. 社会责任感:三峡工程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实习,我更加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社会责任。

四、实习反思1. 学习态度: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强学习。

2. 实践能力:虽然实习过程中有所收获,但实践能力仍有待提高,今后需更加注重实践锻炼。

3. 团队协作:实习让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今后要更加注重与团队成员的沟通与配合。

4. 社会责任感: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个人的社会责任,今后要更加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年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5篇_3

2023年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5篇_3

2023年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5篇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篇1实习目的:1、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拓宽视野,培养实际工作的能力。

2、通过野外的实地实习,认识三峡库区的地质概况和三峡库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

3、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掌握地质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技能。

4、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以及倾角。

5、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实习工具:罗盘仪、地质锤等实习时间:11月22日至11月23日实习内容:1、认识三峡库区的基本地貌、岩层的产状(用罗盘仪进行测量)以及岩石的特征。

2、实地了解三峡库区的山体、河流的一些特征。

3、观察并学习如何对库区的边坡进行治理。

4、了解库区的一些滑坡,掌握滑坡的形成原因及类型。

5、观察并学习链子崖危岩体的特征及其所造成的一些影响。

实习具体情况及内容:1、观测岩层其中包括观察岩石的类型和特征,观测岩层的产状(测量是用罗盘仪)。

1.1岩石种类及岩层产状的一些概念在课本上我们学到了岩石的类型有三种,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凝固结后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产物、有机物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层状岩石。

变质岩是指地壳中原有的岩浆岩或沉积岩,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造成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当其处在高温、高压及其他化学因素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新的岩石。

岩层的产状用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来表示,在野外工作中可以只测量岩层的倾向和倾角,走向可以根据前两者算出。

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方向称为走向,倾向是指岩层的倾斜方向,是倾斜线的水平投影的方向,而倾角即岩层的倾斜角度,是层面也水平所夹的最大锐角,也是倾向线与倾斜线的夹角。

三峡水利水电工程实习报告

三峡水利水电工程实习报告

三峡水利水电工程实习报告三峡水利水电工程实习报告三峡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时间:xx年7月16号到19号,我们在秭归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是一次地址启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认识实习,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学》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这四天里,我们沿着龙马溪,观看了一些典型的地质形状,去了屈原祠目睹了屈原的名士贞操、在千将坪回忆当时滑坡的惊心动魄,到了链子崖领略天然裂缝,每一天都能学到很多很多……让我感叹自然的伟大与无情、世界的百态、自己的无知。

二、实习内容:岩层观察:xx年7月16日的早晨八点我们由水电楼楼出发,经过xx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由升船机和双线五级船闸组成。

在发电方面,三峡水电站将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其年发电量相当于目前全国总电量的 1/10,相当于7座 xx年产5 000万吨原煤的巨型煤矿及相应的铁路运煤能力。

在航运方面,可从根本上改善宜昌到**660公里川江航道的航运条件。

工程建成后,险滩淹没,航深增大,航道加宽,万吨级船队可直达**。

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将从目前的1000万吨增加到5 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左右。

199xx年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

会议批准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列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

三峡毕业实习报告

三峡毕业实习报告

三峡毕业实习报告在我即将毕业之际,我有幸能够参与并完成三峡毕业实习,这是我大学生涯中非常宝贵的经历。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三峡的伟大与壮丽,也增加了对水利工程的理解和认识。

在此,我将向大家分享我在实习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一、实习背景三峡工程位于中国的长江流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水利工程之一。

作为一名水利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有幸能够在这个世界级的工程实习,这对于我个人的专业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

二、实习内容1. 工程管理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三峡水利工程的工程管理工作。

我了解了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学习了如何进行工期安排、资源分配、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在实践中,我积极与团队合作,不断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2. 设计与施工在三峡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部分设计与施工工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学会了如何运用专业软件进行设计,了解了各种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安全成本控制、质量监控等方面的问题,并学会了如何解决实际中的技术难题。

3. 水资源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水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了解了如何满足人民对水资源的需求,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参与水资源管理工作,我深刻认识到水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与他人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同时,我也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三峡工程的伟大和壮丽。

作为一名水利工程师,我将时刻铭记三峡工程背后的科学与技术,为祖国的水利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致谢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指导老师和同事们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你们的耐心教导和悉心培养,使我能够在实习期间不断成长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时间2014.1.7-2014.1.8 实习地点:三峡库区实习目的与要求:1、通过野外的实地实习,认识三峡库区的地质概况和三峡库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

2、掌握地质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技能。

3、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以及倾角。

实习工具:罗盘仪、地质锤、背包等实习内容:1、认识三峡库区基本地层、岩石及构造特征。

2、认识库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

3、掌握地质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

(如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产状)4、山区河流水文特点5,观察链子崖危岩体,千江坪滑坡.感受屈原故里风俗文化实习人员:水利水电工程系20121011班全体同学一、实习概况:2007年7月16号到19号,我们在秭归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是一次地址启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认识实习,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学》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这四天里,我们沿着龙马溪,观看了一些典型的地质形状,去了屈原祠目睹了屈原的名士贞操、在千将坪回忆当时滑坡的惊心动魄,到了链子崖领略天然裂缝,每一天都能学到很多很多……让我感叹自然的伟大与无情、世界的百态、自己的无知。

二、实习内容:(1)岩层观察:2007年7月16日的早晨八点我们由水电楼楼出发,经过2个小时汽车颠簸和1个多小时的乘风破浪,终于到达了第一站----龙马溪,龙马溪是在地质上比较少见的一个逆流入江的长江支流,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产生这种特殊的地质的原因,与三峡地区地壳的上升有关,因为东坡的河流比西坡陡,其溯源侵蚀能力比西坡强,所以龙马溪逆流入江的长江。

我们沿着龙马溪观看了很多地质构造,并研究了一些护坡。

我们认识了泥岩,页岩,这种岩石是软质量岩,其力学程度底,属于易滑地层,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但是,页岩可以用来生产页岩砖,页岩砖是一种新建材料,其质量好,不用添加剂,它的最大的优势就是与传统的粘土砖施工方法完全一样,无须附加任何特殊`施工设施、专用工具,是传统粘土实心砖的最佳替代品。

并具有强度高、保温、隔热、隔音等特点。

可用于高层建筑和桥梁等。

与粘土砖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抗风化性能优于粘土砖,②尺寸偏差小于粘土砖,③节约资源,不占用土地。

我们观察了褶皱,背斜等特殊的地质现象(在书上找有关的知识)。

我们观察了整合和不整合接触。

我们观察了挠曲构造它是由于倾斜岩层前沿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弯曲而形成的。

我们还发现在很多地方出现了整和接触和不整合接触,所谓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岩层的产状一致,互相平行,连续沉积形成,其间不缺失某个时代的岩层。

而不整合接触又分为两种,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也称假整合,是指其间有岩层的缺失,而角度不整合是指上下岩层产状不同,彼此呈角度接触,其间缺失某时间段的岩层,接触面多起伏不平,也常有底砾石和古风化石。

我们还在路旁的岩石上看到了很多节理,节理是指那些有一定成因、形态和分布规律的裂隙,按力学成因可分为剪切节理、张节理和劈节理。

顾名思义剪切节理是由剪应力所形成的破裂面,张节理则是由拉应力所形成的,而劈节理是岩层中大致平行、密集和微细的构造节理。

沿着龙马溪的公路两旁有很多护坡防护,一般都是用拉网喷锚加固,外加排水工程,它首先是在山体上固定拉网,然后在拉网上喷浇混泥土,中间留有排水孔,旁边还有排水沟,一般它有15公分厚,在那我们看到了深沟滑坡,所谓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别名叫做地滑,我国许多地方山区的群众,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

这个滑坡是是一个东西走向的顺向滑坡,全长400米左右。

它位于黄陵背斜。

南侧和北侧都是天然冲沟,宽20—25米,前沿是扇形滑舌,总共滑方有200万立方米左右。

原本它是一个死滑坡,可是03年的135蓄水让它复活了,复活后,出现公路、房屋拉裂、下沉等一系列现象。

06年的156蓄水前就对它进行了治理,治理方式有打抗滑桩,抗滑桩一般直径5米,间距2米左右,深度达20-30米,到达固定岩层,除了抗滑桩还有加上排水措施,保护公路和房屋。

当我们走到天然冲沟,发现我们正从志留纪多页岩地区走向奥陶纪多灰岩区,而这两个地区是整合接触的,在这边奥陶纪多灰岩我们发现很多海洋软体生物的直角石化石和尖角石化石。

在半路上,老师给我们复习了一些工程地质上的关于岩层状态的知识,所谓岩层状态是指岩层在空间位置的分布状态,岩层的产状可分为水平的、倾斜的和直立的三种类型。

一般岩层的产状用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来表示。

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方向称为走向,倾向是指岩层的倾斜方向,是倾斜线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而倾角即岩层的倾斜角度,是层面与水平所夹的最大锐角,也是倾向线与倾斜线的夹角。

老师演示完后,同学们就迫不及待的拿出了罗盘进行实战演习。

然后我们看到了一个袖珍型水电站,在溪沟上游拦截水流,用引水洞将水引下来,在山坡上有潜池,将水灌入潜池,用压力管道将水压下来,利用落差来发电,一般发电量与落差和流量成正比,其总容机200KW,年利润居然可达到20-30万,并且这还是比较普通的山区发电模式。

在上船时,我们又看了屈原镇的库岸护坡工程,它们是由抗滑桩(桩间为挡板)锚杆结构干砌石护坡截排水检测工程的治理方案,抗滑桩有41根,长989.38米,截面2米* 3米的17根,长400.83米,截面2米* 1.5米的24根,长588.55米混凝土格构干砌块石护坡6100平方米锚杆173束浆砌石块石格构干砌块石护坡9100平方米,其排水沟共1550米,总投资1100万元。

(2)屈原祠2014年1月7日我们步行前往屈原祠。

里面的环境非常幽静,绿树成荫,屈原大夫的雕像让人肃穆起敬。

祠内还有很多古物,让我们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和痕迹,二楼还摆放着难得一见的悬棺标本。

这次的所见所闻让人记忆深刻。

(3)千江坪滑坡2014年1月8日,我们来到了青干河左岸,去观看千江坪滑坡,它属于水库型滑坡,一般水库型滑坡有两种成因,一是因为蓄水,二是因为水位涨落效应。

这个滑坡是在二零零三年7月13号零晨发生的,是因为135蓄水引起的,事故造成24人死亡,由于预测及时,山坡上的居民都迁走了,但由于形成的浪高过高,导致江面上的渔民死亡。

当时的壅浪水位达185米,浪高54米。

而且是顺层滑坡,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1000米,平均厚度25米,方量有3千万方,当时滑坡发生的时候,它将整个青干河都给堵塞了,上游的水位都涨到了150米,它产生原因一是因为蓄水,其前沿物质被淹没,降低了土石的强度,使其稳定性下降。

二是因为其内在的坡体结构,因为其中的岩层是砂岩和砾岩,软硬相间的坡体结构。

三是因为降雨,连续一个月的降雨使岩层稳定性发生严重的破坏。

这个滑坡的整个滑床,后沿高程有450米。

千将坪滑坡是沿着岩石滑动的,它仍然在变形,现在也仍在检测,现在位移大概1—2公分,是三峡蓄水以来最大的滑坡,当时的滑向是由西向东。

在图上我们可以看见明显的滑坡壁和部分滑坡体。

滑坡发生以后,三峡库区进行了及时的救灾工作,由于滑坡阻断了青干河,7月20日下午五时工作人员对其实施了爆破排水,堵塞了七天的青干河最终得以疏通。

如今山上修建了排水沟等治理工程,又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站在那里,不觉想起那个动人心魄的夜晚,短短几分钟里带给人们的声声叹息。

望着已经恢复了往日平静的山坡,心中不觉感慨万千,大自然在给人恩惠的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而人在大自然面前又是多么的渺小和无助。

(4)链子崖2007年7月19日在回学校的路上,我们看到了链子崖,虽然没有机会能够爬上去看一下它的裂缝,不过在老师的讲解下,也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

链子崖总共有13条大的裂缝,分为1号、2号、……、12号裂缝,其中2号是最大的,有5米宽,105米深。

9号裂缝是最长的共170米长。

江边危岩体有250万方需要治理。

它的防治4个方面,一是锚固,这是最重要、主要的方面;二是底部沉重阻滑键;三是顶部削坡减载;四是在下部修建拦石坝;五是常见的排水工程。

在链子崖的对面就是新滩滑坡,它发生在兵书宝剑峡的前面10里左右,是1985年6月12日零晨3点45分发生的,当时壅浪54米高,使上游发生翻船事件,有10人死亡。

它后沿910米高,南北长1700米,临江1100米,平均厚度是30米,总共3300万方。

当时造成长江临时堵塞,断航12天,它形成的原因是后沿不断崩塌加载,而使泥页岩泥化变层造成的。

三,实习总结短短的实习很快就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实习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做神奇三峡,千江坪滑坡的惊险场面浮现在我们的眼前,链子崖让我们感叹人类的伟大。

我们不再是只认识书上的名词,而是知道了那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真正的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巴楚文化的的奇特以及屈原故里的名族风情。

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去感受自然,学到更多实际实用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