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中“女”部字的文化意义及变迁

《说文解字》中“女”部字的文化意义及变迁
《说文解字》中“女”部字的文化意义及变迁

《说文解字》中“女”部字的文化意义及变迁

【摘要】:本文通过对《说文解字》中的“女”部字进行字形和造字特点上的分类研究,考察它的文化意蕴和汉民族女性观念的变迁,进而得出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关键词】:《说文解字》,“女”部字,文化意义

汉字与汉民族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汉字反映汉民族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汉字对汉民族的文化又有着反作用,这种双重关系使得汉字可以反映出汉民族文化的内容和特征,也可以反映出汉民族整体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状态、思维特点、道德标准等,也可以反映出我国人民的审美情趣。而《说文解字》作为我国字书的集大成之作,反映出了更多的文化内容,对其中的“女”部字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汉民族在女性观念方面的一些认识,也可以考察传统的汉民族文化内蕴,这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1.《说文解字》中“女”部字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文解字》中从“女”部的汉字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种类,由于本文是考察它的文化意义,所以分类主要遵从其所反映的内容来进行。《说文解字》中“女”部字工238个,本文对其进行的分类有以下四种:第一,姓氏用字

《说文解字》中“女”部字的第二个就是“姓”字,这反映了它在整个“女”部字中的重要地位,《说文》中对“姓”的解释是“姓,人所生也。”1而且也指明其是会意字,不仅说明了“姓”的来源,也强调了在中华先民们的认知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说文》在“姓”字之后列举了很多古老的姓氏,如:“姜、姬、姚、妫、嬴”等,其中有一些直到今天还在使用。

《说文》中这些从“女”部的古老姓氏,基本都是氏族部落首领和贵族们的姓氏,这反映了女性在氏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反映了先民对女性的尊敬,也是典型的母系氏族的历史遗留。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在早期先民们的生活中女性的地位是比较高的,这与《说文》中后面的一些从“女”部的汉字表现出蔑视女性,贬抑女性地位的文化观念有着极大的不同。

第二,反映女性在家庭中地位的用字

在《说文》中还有很多“女”部字反映了女性在家庭中地位的变化,这与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是密切相关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男性在生产中的作用加大,女性在生产中的发挥的作用降低,女性的地位也随之下降,先民们对女性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这在《说文》中有鲜明的表现,下面举例说明。

对“妇”的解释是:“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2

对“妻”的解释是:“妻,妇与夫齐者也,从女从中从又,”3。

对“妊”的解释是:“妊,女妊身动也,从女壬声。”4

《说文》中的这些女部字,生动地反映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职责,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女性的家庭地位是通过与男子结婚,成为丈夫的附属来取得的。当女性成为妻子后,她的家庭地位从属于丈夫,职责主要有两种:生育后代和持家。因此女性的地位不仅降低了,人们对女性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在家庭生活

[1]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53

[2]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54

[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54

[4]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55

中,女性仅仅是家庭的照顾者和生育的工具,这反映了汉民族女性观念的巨大变化。

第三,“女”部字中的褒义字

《说文》中收录的“女”部字中有一些带有褒义,如一些上古用字“娥、嬿、婕、妤”以及赞美女性美貌和德行的“姽、婳、媛、妩、媚、娴”等,这些字反映了先民对女性的赞美。而其中上古的用字是母系氏族社会的遗留,。后来出现的一些对女性的容貌和德行进行赞美的字,反映了虽然女性社会地位下降,但是先民仍然肯定女性的价值,这是值得注意的。

第四,“女”部字中的贬义字

《说文》中还有为数不少的“女”部字带有贬义,而且与褒义词相比,贬义词在所有女部字中所占比例更大。有一些如“婢、奴、妾、嬖”等字,还有一些是“奸、妒、嫉、婪、佞”等,这类带有贬义的字占《说文》中“女”部字的大部分,反映了社会观念对女性的贬抑。前者带有很强的侮辱性,反映了男性对女性的蔑视态度;后者则是造字者对女性品行的扭曲,带有很大的偏见性。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女性地位的下降以及先民女性观的变化有着密切联系,是一种典型的男权话语。

2.《说文解字》中“女”部字的文化蕴涵

第一,反映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的变化

对前面列举的“女”部字进行分类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部落首领使用的姓氏用字以及表示褒义的字大部分出现在上古时期,而其它姓氏用字以及表示贬义的字大多是后来出现的,这不仅反映了汉民族女性观念的变化,也体现了女性在家庭以及社会中地位的下降。这种造字上的变化折射出的是汉民族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女性话语权丧失的历史事实,这对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二,反映出汉民族对一般女性和母亲角色看法的分野

值得注意的是《说文》中出现的“女”部字,在关于母亲的字中并无贬义,这不仅是因为这些字大部分出现在上古时期,也反映了在汉民族的传统认知中,对母亲的认识和对一般女性的认识是分开的。对一般女性的地位和德行进行贬抑并不影响人们对母亲的亲近和尊重,这反映了汉民族对生育的重视和对家庭生活的眷恋,这与世界上其它民族的认知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带有深层的文化涵义。

3.结语

通过以上对《说文解字》中的“女”部字进行分类和探讨,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汉民族女性文化的变迁。总体来说,越古老的“女”部字,表达的意义越倾向于褒义和赞美;越晚出现的字就越带有贬义。这种变化与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的下降以及职责的转变有着密切联系,也折射出我国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的历史事实,这是我们在考察“女”部字的文化意义时应该注意的。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王贵元.《汉字与文化》.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孙汝建.《性别与语言》[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