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绪论

合集下载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第一、二点要点概括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第一、二点要点概括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第一、二点要点概括《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绪论一、二要点概括(汉语言文学本科)《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的一、二点讲述了20世纪欧美受到战争及革命的影响从而产生第三文学世界,以及欧美各国工业化现代化加快造成的破坏和人之异象,加之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带来的这个时期,形形色色的哲学思潮。

在20世纪上半期这个充满危机、革命和战争的时期,经济萧条、无数人失业,人们过着十分艰难的日子。

在此期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的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普遍高涨,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在超级大国和一般资本主义国家之外,产生了“第三世界”。

随之,“第三世界”迅速崛起,东方各民族国家日益强盛,20世纪文学格局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除传统的资本主义文学继续存在外,还有新兴的社会主义文学和挣脱殖民主义枷锁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文学,即“第三世界”文学。

在20世纪,人与人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对立状态,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遭到严重破坏,这种情况下不得不使人对现实和未来产生焦虑和重新思考,于是这个时期的西方世界极其活跃,形形色色的社会哲学涌来。

以马克思主义、叔本华的唯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为代表,还有博格森的生命哲学,费罗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存在主义哲学,以及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殖民主义等。

另外,心理学、语言学和美学的新进展,也对文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绪论第二段的后半部分,详细解说了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是非理性的”,一反传统以理性为基石的西方哲学;博格森认为“世界的本质既非物质,也非理念或意志”;费罗伊德则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总结而言,20世纪的欧美文学与以上哲学思想的联系非常紧密,各种非理想主义哲学影响着这个时期,出现了最抢眼的文学现象——现代主义文学。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文学对此时期的文学总体走向具有引导和理论支撑的作用,让此时期的欧美文学普遍出现了“向内转”的趋势,由19世界现实主义着重描写客观世界,转变为关注和描写人的内心世界、探索人的深层次意识。

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

• • •
• •
2 桑丘· 潘沙形象性格特征: 胆小怕事,小心谨慎, 注重实惠,贪求实利。 冒险行侠的目的:给老婆挣马车;给女儿 挣嫁妆;当海岛总督。 聪明智慧,踏实能干, 讲求实效,忠于职守。
对比性形象
堂吉诃德 敢冲敢打具有蛮劲 桑丘· 潘沙 小心谨慎胆小怕事
耽于幻想建立功勋
禁欲主义苦行派 学识丰富
英雄传说
• 主要的英雄 • 赫拉克勒斯(大力士)、 • 伊阿宋、俄底浦斯、奥德修斯、忒修 斯为民除害的故事。 • 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类)马克思 称赞他“哲学史上最高尚的圣者和殉 道者”
古希腊神话的特点
• • • • 1、神人同形同性 2、丰富系统完整 3、生动优美,富于艺术魅力 希腊神话的最高理想奥林匹克精神 (Olympic)
讲求实际贪吃爱睡
伊壁鸠鲁式享乐派 农民文盲
体形瘦而高
胖而矮
第三节莎士比亚
• 莎士比亚创作历时22年。 • 第一时期(1590——1600), “历史剧和喜剧 时期”。喜剧有10部 ,历史剧有9部 。特色是: 基调轻松愉快,场景明丽清新,结局则是胜利团 圆 • 第二时期(1601——1607)被称为“悲剧时期”。 计有7个悲剧。特色是:基调乖谬暧昧,场景阴霾 遍布,结局则是幻灭与破碎。 • 第三时期(1608——1612)被称为 “传奇剧 期”。特色是:创作的基调宁静畅达,场景幻美 纤巧,结局则是和解团圆。
• 史诗《伊尼德》是维吉 尔的代表作,共12卷, 近一万余行,是诗人一 生最后11年所创作直到 逝世尚未修改完成的作 品,史诗追溯了罗马帝 国建国的光荣历史。 • 《伊尼德》前六卷摹仿 《奥德赛》,后六卷摹 仿《伊利亚特》,被称 为第一部文人史诗。 •
• 贺拉斯的《诗简》内 容庞杂,其中最重要 的是一封表现他的文 化思想的诗体书信即 《诗艺》。 • 它继承接受了亚里士 多德的文艺观念, 又 影响了17世纪的布瓦 洛的《诗的艺术》。

外国文学史:欧美文学 导论

外国文学史:欧美文学 导论

欧美文学上编导论从古希腊到18世纪,欧洲文学处在发生和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经历了氏族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特定的社会结构形态,为欧洲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的条件。

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文学史上称之为‚两希‛传统。

它们在欧洲文学漫长的历史流变过程中呈矛盾冲突与互补融合之势,欧洲近现代文学的人文观念和艺术精神的基本内核,主要来自于这两大传统。

自文艺复兴开始,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先后出现了人文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启蒙主义文学等文学现象,形成了欧洲文学史上流派更迭、思潮相继的发展模式。

这些思潮流派的深层始终蕴涵和贯穿着深沉而深厚的人文观念。

古希腊文学中蕴涵着原始形态的‚人‛的观念,它经由古罗马文学对后来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文学人文传统的主要源头之一。

瑞典古希腊、罗马研究专家安·邦纳认为,‚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

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

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

在希腊文明的观念中,人和世界都是对另一方的反映,都是摆在彼此对立面的、相互照应的镜子‛①。

古希腊民族对人的重视,与该民族人的自然观、宇宙观有密切关系。

古希腊人同自然一旦分离后,就产生了强烈的个体意识。

‚他们认为,人同自然的划分是①转引自鲍·季格里扬:《关于人的本质的哲学》,汤侠声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28—29页。

知识和智慧的起点,是人自觉其为人的起点‛①。

由于强调人与自然的分离,因而,古希腊人又特别重视个人与整体的分离,因为,‚个人同整体分离开来也是一种‘天人之别’‛②。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就是古希腊人强烈个体意识的表露。

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在自己的对立物——自然与社会——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和在智慧引导下的自由,肯定人的原始欲望的合理性,是古希腊文化的本质特征。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第一、二点要点概括.pdf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第一、二点要点概括.pdf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绪论一、二要点概括(汉语言文学本科)《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的一、二点讲述了20世纪欧美受到战争及革命的影响从而产生第三文学世界,以及欧美各国工业化现代化加快造成的破坏和人之异象,加之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带来的这个时期,形形色色的哲学思潮。

在20世纪上半期这个充满危机、革命和战争的时期,经济萧条、无数人失业,人们过着十分艰难的日子。

在此期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的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普遍高涨,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在超级大国和一般资本主义国家之外,产生了“第三世界”。

随之,“第三世界”迅速崛起,东方各民族国家日益强盛,20世纪文学格局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除传统的资本主义文学继续存在外,还有新兴的社会主义文学和挣脱殖民主义枷锁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文学,即“第三世界”文学。

在20世纪,人与人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对立状态,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遭到严重破坏,这种情况下不得不使人对现实和未来产生焦虑和重新思考,于是这个时期的西方世界极其活跃,形形色色的社会哲学涌来。

以马克思主义、叔本华的唯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为代表,还有博格森的生命哲学,费罗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存在主义哲学,以及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殖民主义等。

另外,心理学、语言学和美学的新进展,也对文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绪论第二段的后半部分,详细解说了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是非理性的”,一反传统以理性为基石的西方哲学;博格森认为“世界的本质既非物质,也非理念或意志”;费罗伊德则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总结而言,20世纪的欧美文学与以上哲学思想的联系非常紧密,各种非理想主义哲学影响着这个时期,出现了最抢眼的文学现象——现代主义文学。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文学对此时期的文学总体走向具有引导和理论支撑的作用,让此时期的欧美文学普遍出现了“向内转”的趋势,由19世界现实主义着重描写客观世界,转变为关注和描写人的内心世界、探索人的深层次意识。

外国文学史思路梳理

外国文学史思路梳理
夏目漱石:作品主要是对处于转型期的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生活状况和思想性格进行分析—— 《我是猫》 川端康成: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以卓越的艺术手法,表现了道德性与伦理 性的文化意识,并架设了东西方精神沟通的桥梁。”——《雪国》《伊豆的舞女》 泰戈尔:《吉檀迦利》“泛神论”——诺贝尔文学奖,亚洲最早诺贝尔—诗集《奉献集》 《渡口集》《园丁集》,长篇小说《戈拉》《小沙子》
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和鲜明的政治倾向。长篇叙事诗《唐璜》代表浪漫主义时代欧洲诗歌创作的 最高水平——“诗的本身即是热情。”
雨果:浪漫主义运动领袖;《克伦威尔序言》提出美丑对照原则;《巴黎圣母院》反封建的悲
法 歌,浪漫主义文学的经典;《悲惨世界》以史诗的气魄和规模再现社会和历史 国 大仲马:浪漫派的骁将,世界通俗小说的典范作家;代表作《三个火枪手》以历史故事为题材,
丹尼尔·笛福:现实主义小说开创者之一,“欧洲小说之父”——《鲁滨逊漂流记》英国 “真正资产者”的典型,体现了资产阶级向上发展时期的奋发进取和创业精神
英 约拿旦·斯威夫特:高尔基誉为“世界伟大文学创造者”——《格列佛游记》杰出的游记
国 体讽刺小说 ,假托主人公格列佛医生自述他数次航海遇险,漂流岛小人国、大人国和智马 国等的遭遇和见闻,全面讽刺、揶揄了英国的社会现实。

劳伦斯:成名作《儿子与情人》 《虹》多重复合式叙事方法。
学 德 海涅:德国文学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时期的重要诗人。著有抒情诗集《歌集》,
国 长篇讽刺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现 实
普希金:“俄罗斯诗歌的太阳”,《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被别林斯基称为“俄罗斯 生活的百科全书”
孟德斯鸠:第一位真正意义的启蒙作家,著作《法的精神》,详细论证三权分立学说,成 为国家学说的世界名著。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是第一部著名的启蒙哲理小说,为法 国启蒙文学开辟了道路。

外国文学史(欧美)

外国文学史(欧美)

欧美文学适用教科书:《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第一章古希腊文学一英雄时代/荷马时代(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主要文学成就为神话和史诗,想象力、故事性、哲理性显著。

1 荷马《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2 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二大移民时代(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主要文学成就为抒情诗1和寓言1 独唱体抒情诗的代表是萨福、阿那克里翁(阿那克里翁体2),合唱体抒情诗代表是品达(崇高美)2 《伊索寓言》三古典时期/雅典时期(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初):主要文学成就为戏剧3、散文和文艺理论1 戏剧(1)悲剧①“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俄瑞斯忒亚》(流传至今唯一一部完整的古希腊三部曲悲剧,包括《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被缚的普罗米修斯》②索福克勒斯《论歌队》、《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厄勒克特拉》③欧里庇得斯《特洛亚妇女》、《海伦》、《美狄亚》、《安德洛玛克》(2)喜剧4①旧喜剧:政治讽刺剧——阿里斯托芬《鸟》(现存最长)②中喜剧:讽刺市民生活——阿里斯托芬《公民大会妇女》、《财神》③新喜剧:米南德《恨世者》2 散文:包括哲学、历史著作和演说辞,历史学家有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哲学、演说家苏格拉底3 文艺理论为后世欧洲的文艺理论奠定了基础。

①柏拉图《理想国》,“理念论”,“灵感/迷狂说”②亚里士多德《诗学》“模仿说”四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2世纪):主要文学成就为新喜剧、田园诗1 新喜剧:米南德《恨世者》、《萨摩斯女子》2 田园诗:忒奥克里托斯第二章古罗马文学一共和时期(公元前240到公元前30):主要文学成就为史诗、戏剧1 利维乌斯“古罗马文学奠基人”《布匿战争》,翻译希腊文学2 埃纽斯“古罗马文学之父”《编年史》,悲剧,喜剧,讽刺诗3 普劳图斯、泰伦斯1有双管歌、琴歌和讽刺诗,琴歌以竖琴伴奏,分为独唱体和合唱体两种。

《20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的概括

《20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的概括

《20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的概括答: 20 世纪欧美文学受到战争及革命的影响从而产生了第三文学世界,以及欧美各国工业化现代化加快造成的破坏和人之异象,加之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带来的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哲学思潮。

在 20 世纪上半期这个充满危机、战争和革命的时期,经济萧条、无数人失业、人们过着十分艰难的日子,在此期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的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普通高涨,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在超级大国和一般资本主义国家之外,产生了“第三世界”。

随之,“第三世界”迅速崛起,东方各民族国家日益强盛,20 世纪世界文学格局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文学继续存在外,还有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文学和挣脱殖民主义枷锁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文学,即“第三世界”文学。

在 20 世纪,文明的发展呈现出一种与人对立的状态,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遭到严重的破坏,这种情况下不能不使人对现实和未来产生焦虑和重新思考,于是这个时期的西方思想界极其活跃,形形色色的社会哲学思潮涌来。

以马克思主义、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为代表,还有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费罗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存在主义哲学,以及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

另外,心理学、语言学和美学的新进展,也对文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绪论第二段的后半部分,详细解说了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是非理性的”一反传统的以理性主义为基石的西方哲学;柏格森认为“世界的本质既非物质,也非理念或意志”;弗洛伊德则把人的心理结构氛围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部分……总结而言,20 世界的欧美文学与以上社会哲学思想的联系非常密切,各种非理想主义哲学影响着这个时期出现了最抢眼的文学现象——现代主义文学。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哲学对此时期的文学总体走向具有引导和理论支撑的作用,让此时期的欧美文学普通出现了“向内转”的趋势,由 19 世纪现实主义着重描写客观世界,转变为关注和描写人的内心世界、探索人的深层意识。

《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第一、二点要点概括

《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第一、二点要点概括

《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第一、二点
要点概括
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绪论要点概括
第一点:欧美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 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是在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影响下产生的,具有多元文化的特点。

- 文学作品反映了当代社会的问题和挑战,包括全球化、社会
不平等、环境破坏等。

- 欧美文学在风格和主题上展现了更多的多样性,包括实验性
写作、探索性主题和跨文化元素。

第二点: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的主要趋势和代表作
- 在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中,后现代主义的影响逐渐减弱,现
实主义和新自然主义的作品得到更多关注。

- 小说和短篇故事是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的重要形式,代表作
品包括《挪威的森林》、《间或偷窥》等。

- 二十一世纪欧美诗歌注重语言的创新和形式的实验,代表作
品包括《行者歌》、《无题》等。

- 非虚构文学在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中崭露头角,代表作品包括《飓风之眼》、《追风筝的人》等。

以上是《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的第一、二点要点概括,欧美文学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和反映当代社会问题的特点,通过各种文学形式探索和呈现出现代人类面临的挑战和困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古希腊人可 称之为“正常的儿童”,古希腊 文学的文化内质呈“神——原 欲——人”三位一体的结构框架, 较之其他民族的文学与文化,它 体现的是一种世俗人本意识,其 人性取向是原欲。
8
(二)基督精神
• 在漫长的中世纪,以“神”为 本的基督精神取代以“人”为 本的希腊感情,上帝、耶稣取 代宙斯、朱比特,信仰和忏悔 取代冒险与享乐,来世取代现 世,圣·奥古斯丁取代荷马, 基督教占统治地位。
15
课程考核
•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 • 1)阅读文学名著和论著笔记; • 2)小论文; • 3)练习思考题); • 期末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70%。 • 要利用“外国文学史”精品课的大量资源。
16
• 1.徐葆耕:《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 2.李赋宁总主编:《欧洲文学史》1—3,商务印书馆1999 • 3.约翰·梅西:《文学的故事》,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 • 4.罗德·霍顿:《欧洲文学背景》,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 5.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 • 6.刘建军:《演进的诗化人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 7.默雷:《古希腊文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 8.刘文孝主编:《古罗马文学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 9.杨慧琳、黄晋凯:《欧洲中世纪文学史》,译林出版社2001. • 10.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三联书店1997. • 11.阿尔泰莫诺夫等:《十七世纪外国文学史》,上海译文出
2
西方文学发展主轴

• 古代文学

中世纪文学
人文主义
• 12
0_____5______14_____15_____17

公元
3


浪漫主义

启蒙主义
• 古典主义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 17 _____ 18____ 19_____ 20_______21__
4
二、为什么要学 ?
• (一)现代大学 生知识结构的需 要;
• 基督的精神指欧洲中世纪基督 教的精神,其主要要点是:忍 让、博爱、克制、赎罪,以获 永生。
9
如何理解——
• (一)基督教文化是重来 世、重灵魂、群体本位的 理性型文化;
• (二)基督教文化也是人 自身本质的一种外化;
• (三)基督教是西方文化 的必经阶段;
• (四)“世界观的局限” 不能说明一切。
• (二)有助于对 中国文学的深入 理解;
• (三)认识自我、 完善自我的精神 追求需要。
莎士比亚
易卜生
5
三、西方文学的文化潜质
• (一)希腊情感 • (二)基督精神 • (三)科学知性
6
(一)希腊感情
• 所谓“希腊感情”是指古 希腊人的感情模式。简单 说,希腊感情就是天真好 奇、蓬勃向上、热爱现实、 向往光明、追求幸福的童 年时期的感情。
10
徐葆耕论述:
• 这是人性的失落,但又是 人类自身追求至善至美的 一次努力,表现了人不满 足于物欲和情欲,他(她) 们要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
• 一种与希腊感情迥然不同 的学说在这个多灾多难的 世纪里出现了,这就是普 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
11
(三)科学知性
• 到了近代,欧洲的科学发展走在 世界的前面,随着科学的发展, 给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思维方式 和行为准则都产生影响。
• 这是一种极具感性色彩的 感情,在深层次上体现了 文明初期古希腊人的原始 欲望的潜在冲动与外现。
• 表现——
• 1.热爱现实、享受 生活;
• 2.人体美的欣赏 ; • 3.追求感性欲望的
实现; • 4.注重人的价值、
才能的发挥和个性 的发展
7
“正常的儿童”
• 古希腊文学的深层激荡着人的原 始欲望自由外现的强烈渴望,蕴 藉着人的生命力要求充分实现的 心理驱动力。
外国文学史
绪论
一、学些什么? 二、为什么要学? 三、西方文学的文化潜质; 四、怎样学习:
教学的相关问题
1
一、学些什么?
• 纵贯古今,横跨洲际。 • “文学” 课程的范围。 • 内容多、范围广;两点矛盾。 • “外国文学史”教学的三种
体系: • (1)一条线; • (2)两半球; • (3)三大块。
版社1981.
• 12.阿尔泰莫诺夫等:《十八世纪外国文学史》,上海文艺出 版社1959.
17
• 文艺复兴时期, “人的发现”、 “世界的发现”;
• 启蒙时代,科学的发展为启蒙作 家提供了“理性”的武器;
• 19世纪的实验科学和生物科学给 自然主义的影响;
• 20世纪,生命科学、航空航天技 术、新材料等尖端技术。
12
对成的 现代生活习惯的快节奏和紧张 感,使文学的表现简练,注重 效果;
• (二)科学的深入发展形成的 深化、精细的文化眼光,使得 现代西方文学由外向内发展;
• (三)科学范畴,概念的大量 增殖,使人们思维抽象化的程 度提高,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的 主题往往具有超越题材,形象 的抽象意义,具有普通的哲理 内涵。
13
四、怎样学习?
• (一)系统阅读外国文 学作品;
• (二)适当研读外国哲 学、历史、文化著作;
• (三)准确掌握基本概 念和基础知识;
• (四)勤动脑和手,问 题式学习;课堂笔记;
• (五)调动生活积累, 深刻感悟、体验。
14
教学相关的问题
• 分三学期学习。 • 本期作业: • 1.阅读5部外国文学名著和至少一部论著,
并做读书笔记; • 2.就莎士比亚《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形
象的理解写一篇小论文(课堂讨论); • 3.独立完成各章的“练习思考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