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姓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应姓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应姓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应姓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报告

五(1)班应加易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们班里姓应的人很少,只有两个,一个是我,一个是应佳妮。平常看电视在电视里姓应的人也很少见,,就引发了我对应氏这个姓氏研究的想法。老师也说过,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就对应氏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应姓的来源和应姓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应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应姓的名人故事。

四、结论:我国应姓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应姓人才济济,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姓应的人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例如应曜,应大猷,应明典应昌期应顺……......真的很多,虽然不是很有名,但我为他们感到骄傲与自豪。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

(说明: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①亲自看到或听到;②电话或短信;③报刊和书籍;④广播和电视;⑤网络;⑥其他。)

调查后的分析:

?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学习、生活很有帮助。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

?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爸爸喜欢体育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

?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和报纸,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

来自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

带网,上网不方便。

?

?

?

?

?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作业剖析

我最想去的五个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个当然是首都北京。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央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为“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央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为“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最想旅游的地方:紫禁城、明十三陵、圆明园、八达岭长城、天坛等历史文化名域。最想见到的是紫禁城雄健、宏伟以及一些独特的景色。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

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该陵园建于1409~1644年,距今已有300~5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明代时,于途中的沙河镇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桥"。在镇东,则筑有壮丽的"巩华城"。该城原为嘉靖皇帝祭陵时中途休息的行宫,现仅存遗址。圆明园的建造艺术(虽然经八国联军抢掠,保存无几。)八达岭长城的雄伟、壮观。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早在元明时期,这里就以其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成为“壮观神州第一”的著名游览胜地。今之万寿山,元朝名瓮山,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瓮山泊。公元1292年(元朝至元二十九年),科学家郭守敬开挖通慧河,将昌平及西山一带泉水汇引湖内,注入宫墙,接济漕运,瓮山泊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由此至明,环湖先后建有多座颇具影响的寺观,其中尤以湖西北岸的“大承天护圣寺”规模最巨,楼宇恢弘,汉白玉钓台延入湖中,元朝皇帝常至此泛舟游幸,捕鱼垂钓。明朝时,瓮山泊改称西湖,“环湖十里,为一郡之胜地”。每年桃红柳绿时,京

七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七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三国吴永安三 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晋江由此得名。他们带来先 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使晋江两岸得到迅速开发。随着经济的发 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行政区划建制几度变迁。唐久视元年(700年)置武荣州,州治设今市区。唐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名泉州。此后,先后设有郡、州、路、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行政督察区、专区、地区,1986年1月撤晋江地区设泉州地级市。 史前 泉州开拓甚早。在晋江流域的各县,都有大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三、四千年前,居住在此地的闽越族"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使用石制工具,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纺织、陶器制作等 技术。 前秦 夏、商两代,今泉州地理区划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出现关于泉州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居住在这里的闽越人擅长造舟 航海,"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水行而山处,"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 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前后,越亡,其族人部分流播闽中,或为王,或为君,并服于楚,泉地属之。 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为闽 越族酋长无诸所领。

汉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 闽越王,领闽中故地,都东冶。泉地属闽越国。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闽越国持续举兵侵百越,汉 兴师问罪,废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东越王)以共 领前闽越国地。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东越王因叛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 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逐渐繁衍, 设立冶县,隶属会稽郡。泉地属冶县。后又改属会稽南部都尉的侯官县。 三国 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为本地设县置治之始。辖今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及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厦门市、莆田市,以及漳州市部分地区。今德化县属侯官县。 两晋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管辖现在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四市地,县治在今丰州镇,属 晋安郡;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战乱,衣冠士族南渡入闽,部分沿古南安江两岸聚居,后 改南安江为晋江。 南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下领三县:晋安、龙溪、兰水;郡治设于晋安(今南安市丰州镇)。泉地属 南安郡晋安县。南安郡初隶江州,普通六年(525年)改隶东扬州。

第十二周语文周清作业

彭楼中学“一周学情”跟踪 第十一周八年级语文周末作业 班级姓名家长签字组长签字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2分)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缥碧piǎo 经纶lún 逊色xùn 恣纵zì B.悬宕dàng 俯瞰kàn 匹俦shòu 悚视sǒng C.绝 yǎn 曦月xī参差cēn 悭吝qián D.庇佑bì渊薮sǒu 冗长róng 熔铸zhù 3.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划出来并在方格中改正。(4分) 鸢飞戾天负势竞上因简旧陋争咏竞叹 鼎足而立熬费心机虚无缥缈翩然起舞 抑扬有致纵横驰骋风餐露宿风姿绰约 瞬息万变层次井然叱咤风去解缆问桨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2分) A.桐城派的文体以“味谈声希,整洁从容”自矜。 自矜:自尊自大、自夸。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虽然。疾:快。 C.三峡,注定是一个不安分的渊薮。 渊薮:比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 D.独怜幽草涧边生。 怜:爱。 5.下列语句判断有误的一组是()(2分) A.贾岛、柳宗元、韦应物,刘长卿都是唐代诗人。 B.《与朱元思书》作者是南朝作家吴均,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信。 C.余秋雨笔下的《三峡》与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重描写了三峡的山水。 D.陶渊明在《饮酒》和《归园田居》中都表达出了归居田园,过隐居生活的愿望。 6.请你对下面提供的几则材料作一番探究,围绕“宽容”这一话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至少两个)。(4分) ⑴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发表联合公报。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同时,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从中日两国人民长期友好的大局出发,决定放弃对日本作为侵华战争战败国的战争索赔。这一举措受到 1

周姓有哪些名人

周姓有哪些名人 周公:周公解梦,传说中的人物。 周勃:江苏省沛县人,西汉时开国武侯,被刘邦赐予列侯的爵位,时称:“绛侯”。 周瑜:三国时吴国名将,安徽省舒城人。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数十万大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周处:晋朝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南)人,是一位改恶从善的典型人物,官至御史中丞。 周兴:雍州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唐朝武则天时酷吏,官至秋官侍郎、尚书左丞。 周忱:吉水(今江西省吉水)人,明朝大臣,官至工部尚书。 周亚夫:江苏省沛县人,西汉名将,以治军严整闻名于世。 周氏子:汝南周氏子,吴郡人也,亡其名,家于昆山县。元和中,以明经上第。调选,得尉昆山。既之官,未至邑数十里,舍于逆旅中。 周日方:京兆(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著名的画家,擅长于肖像、佛像画。画风“衣裳简劲,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 周文矩:句容(今属江苏省)人,五代南唐时画家,擅长于人物画,尤以仕女为最,题材多取自宫廷生活。 周越:[宋]字子发,起弟。官主客郎中。草书精熟,博学有法度,而真行不及。如俊士半酣,容仪纵肆,虽未可以语妙,于能则优矣。当天圣、庆历(一O二三至一 O四八)间,以 书显学者,翕然宗尚之。然终未有克成其业者。集古今人书并所

更体法为书苑十卷。黄庭坚云:“周子发下笔沈著,是古人法,若是笔意姿媚似苏子瞻(轼),便觉行间茂密,去 古人不远矣,何止独行于今代邪。”《宋史本传、山谷集、墨池编》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湖南省道县人。根据陈抟的《无极图》,著《太极图说》,理学大师朱熹曾推崇他为理学的开创人。 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浙江省杭州人。平生创作了许多新词调,对后世影响很大,开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 周德清:元代著名音韵学家,江西省高安人。著有《中原音韵》,为北音韵书的创始人。 周树人:浙江省绍兴人,笔名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著作有《狂人日记》、《呐喊》、《彷徨》等。 周恩来: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省淮安,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建立了丰功伟绩,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导语】下面是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仅供大家参考。 第15课 【想一想】“推恩令”巧妙在哪里? “推恩令”巧妙在汉武帝不费一兵,不费寸土,就削弱了诸侯封国的势力,使之无力与中央对抗,而且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此不仅没有反对,还对皇帝感恩戴德。 【材料阅读】表明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第16课 【材料阅读】(1)同意第一种看法。因为长城的修筑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守,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闭关锁国的作用;同时长城把游牧区和农耕区隔开,阻碍了游牧民族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2)同意第二种看法。因为在西域中列置亭障,称为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军事据点,称为中原先进经济文化在西域的传播站;对匈奴的进攻起了屏护作用,保证了汉朝同西域的交通畅通,所以说具有关键意义。 【自我测评】 (1)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

活。(2)促进了汉朝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3)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第17课 【议一议】 (1)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p【材料阅读】 《史记》由五部分组成:本纪12篇----记述帝王的事迹;世家30篇----记述诸侯的事迹;列传70篇----记述重要人物;表10篇----编排时间和事件;书8篇----记述典章制度。 第20课 【材料阅读】 (1)曹操采纳贤士建议,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注意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军粮的供应。(2)袁绍骄傲 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自我测评】 (1)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逐渐形成了曹操和袁绍两个对立的强大军事集团。 (2)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官渡之战后,曹操逐步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3)208年,曹军与孙刘联军决战与赤壁,曹军大败,退守北方,无力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得地位得到巩固;刘备占据四川,并取

探讨家谱中元代时期的数字人名

探究家谱中元代时期的数字人名 在翻阅家谱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所有家谱在宋末到明初(主要集中在元代)这段时期的老祖宗的名字几乎都是数字名字: 江西九江庐山区杨家大屋《王杨氏支谱》:省四、念四郎、念五郎、念六郎、念七郎、念十郎、念三郎、念八、念九、千五、千四、千十、千十一、千十六、千九五、万五、万六郎、万七郎、再二郎、再四郎、云一、仲一、仲二、楠二、胡百、小一、百一、百七、宗一秀、宗四秀、福一秀、福二秀、尚二、尚八、贵大、贵二、贵三…… 同样为元末的始迁祖,江西九江县分水岭杨家大屋始祖兄弟名字是:保一、保二、保三、保四、保五;安徽潜山县的《王杨支谱》始迁祖兄弟名字也是:祖一、祖二、祖三、祖四、祖五…… 《三沙王氏宗谱》之中沙阳湖礼嘉桥周陈支:第一世(行四四)、第二世(行五十五)、第三世(行九十一)、第四世(行百十五)、第五世(行细二)…… 《新安琅琊王氏宗谱》思经公支派:第四世(伯五)、第五世(千十三)、第六世(就二)、第八世(祥二)、第九世(奇二)、第十世(万四)、十一世(代三)、十二世(兴四)、十三世(隆一)、十四世(次

六)、十五世(大四)…… 除了《王氏宗谱》有数字人名外,其他姓氏也有数字人名,如江苏省图书馆藏清乾隆二十二年刘世祺所编的《洞庭刘氏族谱》:刘伯亭生3子:刘金、刘石、刘丝。刘丝考中宣和年间(1119--1125年)进士,官任仆射。靖康二年(1127年),刘丝奉父随宋高宗南渡,迁居太湖之滨的洞庭东山岱心湾立业,后裔世代居此,形成洞庭刘氏。刘金、刘石则仍居汴梁。刘丝娶夫人周氏,生3子:刘巨丞、刘巨相、刘巨卿。其中,二子刘巨相生子刘昂,刘昂迁居常州县。刘巨卿生2子:刘吉、刘泰。刘吉生2子:刘谷、刘足。刘谷生2子:刘台、刘各。刘台生子刘承事,刘承事生子刘三九,刘三九生3子:刘十三、刘十四、刘十七。刘十四生的儿子叫刘四十一。刘四十一生2子:刘七四、刘七六。刘七四官任佥判,生2子:刘元一、刘子三。刘元一生5子:刘贵一、刘贵三、刘贵四、刘贵五、刘贵七。刘贵一生子刘仁一,刘仁一生子刘谦一,刘谦一生子刘忠一秀。刘谦一的从兄弟刘敬一秀长子刘升,字伯昂,生子刘旭。刘旭生子刘瑶,刘瑶生子刘秉文,刘秉文生子刘禄…… 再如朱元璋家谱:朱五一娶妻刘氏,在盱眙生了朱重一、重二、重三;朱五四呢,娶了陈氏,在盱眙生了朱重四和一个女儿。到了钟离以后,朱五一的家里又添了一个朱重五。朱五四又在灵璧生了朱重六,在虹县又生了朱重七和一个女儿,迁到了钟离东乡之后,又生了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第15课 【想一想】“推恩令”巧妙在哪里? “推恩令”巧妙在汉武帝不费一兵,不费寸土,就削弱了诸侯封国的势力,使之无力与中央对抗,而且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此不仅没有反对,还对皇帝感恩戴德。

【材料阅读】表明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第16课 【材料阅读】(1)同意第一种看法。因为长城的修筑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守,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闭关锁国的作用;同时长城把游牧区和农耕区隔开,阻碍了游牧民族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2)同意第二种看法。因为在西域中列置亭障,称为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军事据点,称为中原先进经济文化在西域的传播站;对匈奴的进攻起了屏护作用,保证了汉朝同西域的交通畅通,所以说具有关键意义。 【自我测评】 (1)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 活。(2)促进了汉朝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3)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第17课 【议一议】

(1)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2)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特别是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3)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第18课 【说一说】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当年秦国军队统一六国的宏大场面和威武雄姿,生动地表现了秦始皇的煊赫军势,展现了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材料阅读】 《史记》由五部分组成:本纪12篇----记述帝王的事迹;世家30篇----记述诸侯的事迹;列传70篇----记述重要人物;表10篇----编排时间和事件;书8篇----记述典章制度。 第20课

关于姓孙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

关于姓孙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姓孙的人很多,是班级第一大姓。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为了调查孙姓的来源,我们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百家姓,阅读报刊,上网搜索,了解孙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2、采访有关部门,了解孙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方面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孙姓人 口数量 排名 孙姓人口大约有余人,占中国总人 口的1.38%左右,百家姓第12位。 上网 历史上孙叔敖、孙书、孙阳、孙武、孙膑、

姓孙的名人孙权、孙炎、孙康、孙安祖、孙中山、孙诒让、孙云球、孙木、孙休。 爷爷的讲述孙姓族 谱 在山东鄄城红船镇孙老家村,保存 着孙膑至清代65世孙的繁衍、迁 徙及分布状况的族谱。 四、结论 1、我国孙姓源远流长,传说孙氏同样也是黄帝后裔:黄帝→玄嚣→蛟极→帝喾→后稷(周始祖)→不窟→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渝→公卯→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季历→周文王姬昌→卫康叔→康伯→考伯→嗣伯→庭伯→靖伯→贞伯→顷侯→厘侯→武公和→公子惠孙→耳→乙(始姓孙)。

2、孙姓名人有很多:唐文学家孙郃;北宋学者孙锡;金道姑孙不二;明藏书家孙藩,戏曲作家孙钟龄;清文学家孙洙,诗人孙云鹤、孙云鸿,篆刻家孙治清,金石书画鉴藏家孙承泽等。近当代孙姓名人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民主革命者孙武,红军将领孙德清,政治活动家孙起孟,政治家孙志远,国民党官员孙科、孙运璿,国民党将领孙立人、孙楚、孙殿英、孙蔚如,北洋直系军阀孙传芳,地质学家孙云铸、孙建初,石油地质学家孙健初,资源采矿专家孙越崎,冶金专家孙德和,电子技术专家孙俊人,计算机专家孙仲秀,土木工程专家孙钧,家蚕育种家孙本忠,经济学家孙冶方、孙尚清,社会学家孙本文,哲学家孙叔平,心理学家孙国华,历史学家孙毓棠,作家孙犁等。

周氏溯源世系表

周氏溯源世系表 (上古世系(轩辕黄帝-----威显公) 一世 黄帝讳轩辕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其母曰,附宝见大电绕北门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生帝子轩辕之邱,因名曰轩辕,生而神灵,日角龙颜,有景之象,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国于有熊故号有熊氏,习用于戈,以徵不享诸侯感来宾从,于是即位为天立,始立制度,万世赖之在位百年,寿百二十有一岁,崩于荆山之阳,葬在陕西省延安府中部县桥山(公元前二六九七年即位,甲子)妣曰嫘祖,生子:昌意玄嚣。 二世 少昊讳玄嚣,名挚,其母曰嫘祖,见大星如虹,下临华渚之祥而生帝以金德玉,天下遂号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八十四年寿一百岁,葬在衮州阜县云阳山(公元前二五九七年即位甲辰)妣无怀氏生子:侨极颛顼。 三世 颛顼祖黄帝,生身父昌意,初其父娶蜀山氏之女,曰昌业,是为女枢,感瑶光贯日之祥,而生帝于若水,年十岁佐少昊,年二十即帝位,以水德绍金天氏,初国高阳故号高阳氏,在位七十八年,寿九十七岁,葬在东昌府业阳(公元前二五一三年即位戊辰)妣邹屠氏,又妣胜溃氏生子:卷章、穷蝉、嗣子:帝喾。 四世 帝喾讳俊,祖少吴,生身父侨极,帝生而神灵,年十五佐颛顼,受封于辛年,三十以水德代高阳氏,为天主以其肇基于辛故号高辛氏,都于毫,在位七十年,寿一百五岁,葬在直棣省大名府清丰县顿丘山(公元前二四三五年即位丙戌)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子:弃;次妃有娀氏女曰简狄生子:契;三妃陈锋氏女曰庆都生子:尧;四妃取訾氏女曰常仪生子:

挚; 五世 后稷讳弃,其母曰姜嫄,出杞郊,某见大人迹心忻然悦之,而履其拇遂,歆歆然如有人道之感,於是震动有娠,诞弥厥月,居然生子,以为不祥,乃弃之隘巷马牛羊过者皆避不践,县城腓字之徒,置之不林,适会伐山林者,多迁而归之,又置之渠中,水上飞鸟以翼覆之其母以为奇遂收养焉,因初欲弃之,故名曰弃,其为儿时游戲好种树麻菽,长大遂好耕农,虞命为农师,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天下得其利,启世赖之有功,封于邰以主,母祀号曰后稷,乃周人所由以生之,始周公制礼,尊后稷以配天实,以其受天命而生也(约公元前二二五五年)娶有娀氏女,生子:不窟。 六世 不窟先袭父爵,以服侍虞帝,后弃其官,守自徒于西北方,以化夷狄,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鞠陶。 七世 鞠陶善继父志,忠厚可风,娶葛天氏之女,生子:公刘。 八世 公刘公居在戎狄之间能修先祖之业,百姓怀之,多徒而保焉,乃相土地之宜回於豳,各修旧业服其先畴,虽豳地苦寒,能成活壤,使民殷富周道之兴,实自州始矣,娶姒氏之女,生子:婺玺。 九世

周姓氏来源

一、来源有四: 1、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後代都以周为姓氏。 2、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儿子後稷,姓姬。後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後,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後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西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後,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另有周赧王之後,周公旦之後。 3、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如北魏时有鲜卑皇族普氏改姓周。南北朝时,代北复姓贺鲁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後,改汉字单姓周氏。南朝陈时,有一著名将领叫项猛奴的被周荟抚养改姓周,名文育。唐玄宗时,有姬氏因避帝名讳,故而改姓周。唐末有叫成讷的,後梁时赐姓周。元时,有一位叫苏卓周的改姓周。又有喜同、术忽、哈刺歹等蒙古人改姓周。明代江苏吴县人吴健7岁时家贫卖身同县周家,也改姓周。 二、迁徙分布: 周氏早期主要在河南发展繁衍。居住在河南临汝的周氏,部分人于秦代迁往沛郡,成为当地著姓,西汉大臣周昌、周勃、名将周亚夫即属此支。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汝南安城周氏有一支迁居今安徽庐江。西晋永嘉年间,中原士族随晋室同渡,有一支周氏迁往姑熟[姑孰、南洲,今安徽当涂]。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这是周姓入福建最早者。唐僖宗时,河南周氏族人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的。南宋大臣周必大,自称其先祖为郑州管城人。汝南周氏有一支直接迁往福建宁化石壁乡,还有一支徙居永定。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唐代元和年间,除沛国周氏、长安周氏为周赧王的後代,河南周氏为鲜卑族改姓外,大都是西汉汝坟侯周仁的後裔。周仁5世孙周燕,子孙繁盛,分衍出许多支脉,如周燕之子周忠因任太山太守而在当地定居,形成太山周氏。 四、家乘谱牒: 江苏:周氏族谱六卷、周氏家谱十八卷、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江都周氏家谱六卷、润东周氏族谱三十二卷、蒋湾桥周氏宗谱十四卷 浙江:周氏家谱不分卷、周氏宗谱不分卷、武林周氏家乘不分卷、余邑周氏宗谱三卷、汝南周氏宗谱四卷、姚江孝义周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周氏宗谱、谷阳周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周氏族谱一卷、周氏续修家谱十一卷首一卷、周氏四修族谱十二卷、小云南周氏宗谱一卷 五、历史名人: 周亚夫[一前143],西汉名将。沛县(属今江苏)人。周勃子,初封条侯。文帝时,匈奴东进,他以河内守为将军,防守细柳(在今陕西咸阳),军令严整,被誉为“真将军”。景帝时,任太尉,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迁丞相,谢病免。後以子私买御物所累下狱,绝食死。 周瑜[175-210]:三国吴之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氏,建安13年[208年],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大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精音乐,时称“曲有误,周郎顾。” 周处[约236-297]:西晋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氏,字子隐,吴时为东观左丞,晋平吴後,历任新平太守,迁御史中丞,後任建威将军,封平西将军、周孝侯,当地至今流传著他改恶从善、射南山虎、斩长桥蛟之传说,京剧传统剧目《除三害》就是表现他的故事。

2020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20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1945年10月24日成立联合国。宗旨是:为了维护人类 的持久和平,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2)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如存有 霸权主义、局部战争等。联合国应该在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促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第二 课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1.十九工业化 2.罗斯福民主 3.《国民公约》 4.苏维埃社会主 义共和国联盟 5.B 6.A 7.D 8.B 9.B 10.D 11.A 12.B 13.B 14.(1)沙皇政权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忽视了国内的革命力 量的发展;国内经济出现危机,矛盾激化,人民强烈要求*沙皇的统治。(2)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但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对整个人类 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5.胡佛的经济政策是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生产是企业的事,政 府不干预经济;罗斯福的经济政策是全面增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16.B 17.A 18.C 19.(1)轻视工业和贸易,对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不关心。(2)1922年,土耳其在凯末尔的领导下,与侵略者展开武装斗争,赶走了 外国侵略者,获得了独立。 20.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规定最低工资和工时的标准;承认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和雇主集体谈判;以 工代赈,解决失业问题。 第三课民族复兴的新道路 1.自由、平等、博爱 2.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 3.十月革命

4.1921、7 上海(嘉兴)共产主义 5.*列强消灭军阀实现全国 统一 6.A 7.B 8.B 9.A 10.D 11.A 12.B 13. 1926年红军长征贺胜桥战役 1927年北伐战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35年秋收起义遵义会议 14.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而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 建的革命运动。联系: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15.革命道路: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代表人物: 毛泽东。 16.(A);(ABCD);(E) 17.A 18.B 19.D 20.(1)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这为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 国历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走上了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道路,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21.陈独秀:1915年,在创办《新青年》杂志,倡导民主、科学,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展开;在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指导北方地区 的建党工作;在1921年7月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 中央局书记,后领导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地区的工作。 22.(1)A是湘鄂边革命根据地,B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C是闽 浙赣革命根据地。(2)位于各省的交界处,往往敌人的力量比较薄弱,革命的基础比较好,有利于革命队伍的存有与发展;共产党领导的革 命政权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周氏家族谱

渠县李渡乡一大队 “周家祠堂”周氏家族的来历 多年来,根据各方面的报刊记载,多处走访问津以及家庭人的一些传说得知:四川大多数人的来历均相同。 明朝中前期,由于和地方称霸,战乱频繁,加之当时的灾荒和病疫等因素,四川人口锐减,到处呈现出十室九空、田地荒芜的凄惨之状。后来到了清明时期,演变成了一片大郁郁葱葱的森林。由于四川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当时朝廷中就有很多人提出建议让其他地方的人迁移至天府之国,以改变四川人烟稀少的局面,后来得到皇帝的批准。在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先从湖北省依据当时各家多的兄弟多少并以“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办法移民至四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湖广填四川”。 随后到了康熙时期,又分别于公元1671年、1678年以及雍正1717年分两批从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江西、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先后移民来到四川。移民来时有各地方政府所派官兵护送领路,沿途设有驿站,为移民提供食宿。当时政策规定:到达目的地后任凭百姓垦殖,永占为业,并免五年田赋。来川的移民第一年由政府提供全人口粮,第二年供给半口粮,第三年就可自给了,五六年后开始征地税、纳皇粮。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的发展、进步、演变到现在。 周氏的祖先就是清朝第一代皇帝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移民而来。我们家族的来川祖先人周尚斗家本应抽派二儿子周朝宰来川,

当时他考虑到儿子还很年轻,来川安家他不放心,于是就亲自携带大儿子周朝开和二儿子周朝宰以及家人约五六人一行举家迁移,由湖北省麻城县高观音(高街沿)来到四川渠县。先在金罗彭家河居住,后才迁移到李渡,并在盐行街购买并修建了许多房屋。从此,周朝开住李渡安居乐业。他的弟弟周朝宰则去了达县安家。 后来到了第四代人即周国佳、周国佐、周国任、周国志四兄弟时,被称为“四大房人”,这时,就在李渡一大队二村五队(即仙女桥湾)修建了一幢木柱青瓦房,名为“周家祠堂”。解放后即1950年作为二村农协会的办公地点和开会场所,也作过生产队的保管室,最后撤掉木料青瓦等全卖给私人。 “周家祠堂”建成后,就招集一些本族人员商议讨论如何编家谱,大家一致同意:前两代人是从湖北到川应该是祖先,从在四川出生的第一代人开始,编写了周家族谱二十代,如下: 齐、国、先、泽、永 世、代、应、昌、明 正、学、思、忠、孟 洪、文、定、显、荣 周尚斗去世后葬在金罗张家奄独坟处,周朝开去世后葬在彭家河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原文地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作者:书画佳人马青原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燕、蓟重镇,辽的陪都,金、元、明、清的故都,地上地下文物保存非常丰富,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有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北海、天坛、颐和园、十三陵、万里长城和中国猿人遗址等重要革命和历史文物。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渭河南岸,原名长安。周、秦、汉、西晋、前秦、赵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都建都于此,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遗存有大量地上地下文物,如西周的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遗址、大雁塔、

小雁塔以及明钟楼、鼓楼、碑林等。周围还有秦俑博物馆、古咸阳城、半坡遗址等。 南京:公元前472年迄今建城史已有2471年。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0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文物古迹很多,有石头城、南朝陵墓、石刻和明孝陵、明故宫遗址、太平天国天王府、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处、中山陵等。 洛阳:为我国著名的九朝故都。名胜古迹以市南龙门石窟最有名。城东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寺。还有汉魏故城遗址、

西周王城、隋唐故城遗址、关林以及大量的古墓葬。 苏州:公元前514年吴国建都于此,隋、唐为苏州治所,宋代为平江府,历来是商业手工业繁盛的江南大都市。保存着许多著名的古代园林,集中了宋元明清的园林艺术精华,文物保护单位现共有489处,数量仅次于北京和西安,世界文化遗产共9处。名胜古迹遍布全城,如虎丘、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沧浪亭、寒山寺等。 杭州:我国古都之一,秦置钱塘县,隋为杭州治,五代时是吴越国都,南宋时以此为行都,是世界著名的游览城市,西湖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如灵隐寺、岳庙、六和塔等。

七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参考

七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参考 史前 泉州开拓甚早。在晋江流域的各县,都有大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三、四千年前,居住在此地的闽越族"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使用石制工具,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纺织、陶器制作等技术。 前秦 夏、商两代,今泉州地理区划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出现关于泉州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居住在这里的闽越人擅长造舟航海,"以舟为车,以楫为马,"" 水行而山处,"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 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 年)前后,越亡,其族人部分流播闽中,或为王,或为君,并服于楚,泉地属之。 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 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为闽越族酋长无诸所领。 汉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 年),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闽越王,领闽中故地,都东冶。泉地属闽越国。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 年),因闽越国持续举兵侵百越,汉兴师问罪,废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东越王)以共领前闽越国地。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 年),东越王因叛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始元二年(公元前85 年),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逐渐繁衍,设立冶县,隶属会稽郡。泉地属冶县。后又改属会稽南部都尉的侯官县。 三国

吴永安三年(260 年),置建安郡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 为本地设县置治之始。辖今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及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厦门市、莆田市,以及漳州市部分地区。今德化县属侯官县。 两晋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管辖现在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四市地,县治在今丰州镇,属晋安郡;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战乱,衣冠士族南渡入闽,部分沿古南安江两岸聚居,后改南安江为晋江。 南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下领三县:晋安、龙溪、兰水;郡治设于晋安(今南安市丰州镇)。泉地属南安郡晋安县。南安郡初隶江州,普通六年(525 年)改隶东扬州。 陈永定元年(557年):在晋安郡置闽州(今福州),辖晋安、建安、南安三郡。天嘉六年(565 年),闽州罢,仍隶东扬州。 陈光大二年(568年):于晋安郡置丰州(治所设在闽县,今福州市区),南安郡属之。分南安地另置莆田县,属丰州之南安郡所辖。 隋 开皇九年(589 年):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大幅度地裁减郡、县。改丰州为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南安郡撤销,晋安县改为南安县,归其管辖。于是,福建历首次出现"泉州"之名。 大业二年(606 年),复改泉州为闽州,南安县改属闽州。大业三年(607 年):废除州治,改闽州为建安郡,今泉州市地除德化因侯官县废归属闽县外,均属南安县。 唐 太宗继位后,对州、县大加并省,并依据山河形势、地理区域分全国为十道。福建属岭南道,下辖丰州(治所在今泉州)、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建州(治所在今建

上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第二单元第三课 1.汉字,商朝 2.太阳历,太阴历 3.前6,乔达摩·悉达多 4.解剖学,分科选择5到8 DBCA 9.(1)甲骨文(2)甲骨文记载了商王室的社会活动,其记录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商朝社会的政治与经济以及其他社会方法方面的情况,有较高的研究价值。(3)我果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10.(1)工匠.农民和奴隶在为胡夫建造金字塔。(2)建造金字塔时间之久,人数之多,工程十分宏大;奴隶处于社会最底层;金字塔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3)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所以生前都为自己修筑豪华的陵墓,期望把权威和财富带到来世。同时,也为了宣扬法老至高无上的宗教神权与世俗专制统治的权力。11.例如古埃及人民创造的奇迹:古老的象形文字,金字塔建筑群,天文历,制作木乃伊的技术等。精神:古代劳动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历史。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勤劳勇敢,探索创新,执着而又富有幻想等精神。 第三单元第一课 1 克里特岛迈锡尼古代希腊 2 城邦雅典斯巴达 3 执政宫法西斯 4公元前27年屋大维帝国 5 十二表法 6 B 7 B 8 C 9希腊的雕塑与民主制,人们的创造力不受限制 10略 十一1陶片放逐法,目的是防止某些人权利过大 2缺少一种制约的机智,这种民主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上,占人口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十二 公元前449年公元前60年公元前43年 13 是阿基米德两项科学成就是杠杆,浮力定律 14 雅典是,对外贸易,商业为主 斯巴达崇尚武力,专制统治,以农业为主 15 柏拉图《十二表法》《荷马史诗》希罗多德帕特农神庙竞技场螺旋提水器,浮力定律 第三单元第三课 1.穆罕默德穆斯林古兰经

汝南周氏宗谱

汝南周氏宗谱 <<汝南周氏宗谱序>> (宋)朱熹 “予尝仰观乾象,北辰为中天之枢而三垣九日翟旋绕,归向犹君之尊而不敢不拱焉。俯察地理昆仑为华夏之镇而五岳入表,通峰接山献如祖之亲而敢无本焉。此君亲一理,忠孝一道,忘之者,谓之逆;遗之者,谓之弃;慢之者,谓之亵。无将之道,莫大于不孝。为人臣者,所尝鞠躬尽瘁;为人后者,所当慎终追远而不可一毫或忽者也。今阅周氏谱牒,上溯得姓之始,下逮继世之宗,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尚嫡也,序长幼以尚齿也,列像赞以尚思也,非大忠大孝者而能之。呼噫,世之去祖未远,问其所自而懵然者,有愧于周氏多矣。宋庆元二年(1196年)晦庵撰”。 31 回复:周瑜家族谱 季历<18> 姬昌<19>即周文王 姬发<20>即周武王于公元前1066年灭商定都镐京始建了长达八百多年的周王朝 姬涌<21>周成王(前1042-前1021) 姬钊<22>周康王(前1020-前996) 姬瑕<23>周昭王(前995-前977) 姬满<24>周穆王(前976-前 922) <<西周朝> > 姬扈<25>周恭王(前922-前900) 姬坚<26>周懿王(前899-前892) 姬辟<27>周孝王(前891-前886) 姬燮<28>周夷王(前885-前878) 姬胡<29>周厉王(前877-前841) 共和14年,庚申(前841 姬静<30>周宣王(前827 宫涅<31>周幽王(前781 宜臼<32>周平王东迁洛阳中兴周朝 <<东周朝>> 姬烈<33>平王少子封为汝坟侯尊为周姓始祖即:周烈

姬懋<34>第二代世袭汝坟侯 姬文<35>第三代世袭汝坟侯 姬升<36>第四代世袭汝坟侯 姬兴<37>第五代世袭汝坟侯 姬晏<38>第六代世袭汝坟侯 姬安<39>第七代世袭汝坟侯 姬宏<40>第八代世袭汝坟侯 姬明<41>第九代世袭汝坟侯 姬隐<42>第十代世袭汝坟侯 姬寿<43>第十一代世袭汝坟侯 姬容<44>第十二代世袭汝坟姬 姬休<45>第十三代世袭汝坟侯 姬雄<46>第十四代世袭汝坟侯 姬晖<47>第十五代世袭汝坟侯 姬宽<48>第十六代世袭汝坟侯 姬员<49>第十七代世袭汝坟侯 姬成<50>第十八代世袭汝坟侯 周邕<51>世袭汝坟侯避秦灭杀前朝王室正式改姓---周 周秀<52> <<秦朝>> 周仁<53>汉复封汝坟侯.赐号正公.字季房.徙于安成。生十子,长曰球,执金吾,生平陵令应。应生郎中孝廉道,道生五官中郎约,约生决曹掾燕,燕裔孙表<<汉朝>> 周球<54>汉仕至执金吾.生子:应 周应<55>汉朝平陵令.生子:道 周道<56>举孝廉拜郎中.生子:约 周约<57>汉五官中郎将.生子:燕 周燕<58>字少卿,汉决曹掾居安成.生5子,后皆至刺史、太守之职。5子号称"五龙",各居一里,皆以儒学传家。5子为:周兴,居宋里,栎阳令;周羽,居东观里,东海太守;周仲,居宜唐里,兖州刺史.周明,居西南里,颍阳令;周良,居遂与里。周燕家族因之盛极一时。 周子兴<59>汉重合令居宋里.栎阳令.生子:璆 周璆<60>汉朝社会名士.生子:党 周党<61>汉建武年登第.生:纡 周纡<62>汉永平年登第.子1( 荣,其他子记载不详) 周荣<63>汉章帝、和帝两朝任尚书令.出为颍川太守,坐法当下狱,和帝思及周荣之忠节,遂转为山阳太守.子2(兴) 周兴<64>汉永宁年尚书郎.子2( 景、其他记载不详) 周景<65>(-168)汉建宁年太尉.字:仲向.封为安阳乡侯.子4( 嗣,忠、翼,尚) 周翼<66>东汉洛阳令.子2( 道、瑜)

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录(2012年6月28日最新版)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并公布,是1982年根据北京大学侯仁之、建设部郑孝燮和故宫博物院单士元三位先生提议而建立的一种文物保护机制。被列入名单的均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纪念意义、且正在延续使用的城市。目前中国已公布了12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海口市琼山区与海口市根据国务院意见分计为2处。 第一批:1982年2月8日公布,共24处 第二批:1986年12月8日公布,共38处 第三批:1994年1月4日公布,共37处 增补a:2001年8月10日公布,共1处 增补b:2001年12月17日公布,共1处 增补c:2004年10月1日公布,共1处 增补d:2005年4月14日公布,共1处 增补e:2007年3月9日公布,共1处 增补f:2007年3月13日公布,共1处 增补g:2007年3月18日公布,共2处 增补h:2007年4月27日公布,共1处 增补i:2007年5月6日公布,共1处 增补j:2007年9月15日公布,共1处 增补k:2009年1月2日公布,共1处 增补l:2010年11月9日公布,共1处 增补m:2011年1月24日公布,共2处 增补n:2011年3月12日公布,共1处 增补o:2011年3月14日公布,共1处 增补p:2011年5月1日公布,共1处 增补q:2011年11月2日公布,共1处 增补r:2012年3月15日公布,共1处 增补s:2012年6月28日公布,共1处 分类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各个城市的特点主要分为七类即 古都型: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古都的风貌为特点,如北京、西安; 传统风貌型:保留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有完整建筑群的城市,如平遥、韩城; 风景名胜型:由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如桂林、苏州; 地方及民族特色型:由地域特色或独自的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地方文化构成城市风貌主体的城市,如丽江、拉萨;近现代史迹型:反映历史上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如上海、遵义; 特殊职能型: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如“盐城”自贡、“瓷都”景德镇; 一般史迹型: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为历史传统体现主要方式的城市,如长沙、济南。 列表括号内数字为城市数。 北京(1)天津(1)河北(5)山西(6)内蒙古(1) 辽宁(1)吉林(2)黑龙江(1) 上海(1)江苏(10)浙江(7)安徽(5)福建(4)江西(3)山东(8) 河南(8)湖北(5)湖南(3)广东(7)广西(3)海南(2) 重庆(1)四川(8)贵州(2)云南(5)西藏(3) 陕西(6)甘肃(4)青海(1)宁夏(1)新疆(5) 下文括号内数字为入选批次。

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 1. C 2. D 3. C 4. D 5.A 6.B 7.C 8. C 9.A 10.(1) 遏制苏联及共产主义。(2) 美苏战时同盟公开破裂,“冷战”全面展开。 11.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距离,运河船只通行费收入巨大,可成为埃及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获利甚丰,对于恢复和发展埃及经济至关重要。同时,收回苏伊士运河,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殖民主义统治,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第二课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1. C 2. C 3. A 4. B 5. C 6. B 7. A 8. B 9.(1) 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政权而进行的土地改革。(2)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10. 朝鲜战争。第二问答案略。1 1.(1) 人民公社化运动。(2) 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被收归公社所有,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 C 2. C 3. B 4. A 5.D 6.A 7.B 8.B 9 .(1)C (2)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设立 经济特区。lO .(1) 澳门。中国。(2) “他们”指葡萄牙殖民者。16 世纪中叶以后,澳门逐渐被葡萄牙人占领。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中葡两国政府于1987 年 4 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联合声明。 1 999年12月,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 1 .(1)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 美国总统访华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结束了两国长达20 多年的敌对、隔绝状态。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2.(1) 2001 年在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 这次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3) 2001 年,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立,APE(会议在上海召开。这些都表 明中国综合实力增强。 第四课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 1. A 2. B 3. D 4. A 5. B 6.B 7.C 8. A 9.D 10.(1)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非常大,人口占世界总人口 85.1%的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只占世界总量的20. 8%,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更少,只有 1 230 美元。(2) 根本原因就在于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改变,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11 .(1) 人民生活的富裕、民主生活的健全、科教文化的繁荣。(2) 就是建设一个经济更加发达、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