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食物链

有趣的食物链
有趣的食物链

小学科学有趣的食物链

泰兴市七圩小学225453 丁春林

教学目标:

1、知道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

2、能依据生物间的食物联系画出简单的食物链及食物网;

3、知道食物链上的每一生物充当什么样的角色,会辨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知道食物链被破坏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从小增强保护生态系统平衡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生物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并能画出一些简单的食物链。教学难点:学会寻找食物关系,并能画出某一区域里比较复杂的食物网。

教学准备:红色箭头→、“动物”卡片、课本放大图和PPT课件。

教学过程:(六年级下册)

一、引入课题

1、故事:蓝色地球是我们生物共同的家园。同一区域里往往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它们有的成为相互合作的伙伴,有的成为敌对关系的“竞争者”。大家不妨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突然,郊外的草地上洒落了一串红红的浆果。这时遇到四处觅食的田鼠。恰巧,天空又飞来一只饥饿难忍的猫头鹰……

2、提问:你们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谁能用“谁被谁吃”的句式说一说其中的联系?像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怎样用简单的图画表示呢?

3、讲述:指导按“谁被谁吃”的方向画箭头(出示“→”)(板书:浆果→田鼠→猫头鹰)。

4、揭题:生物之间普遍存在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它们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有趣的食物链。

二、探究活动

(一)理解食物链的构成。

1、积累。

(1)生活中人们积累了不少“吃与被吃”关系的词语。听说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吗?(2)谁能说一说它的含义?其中反映了怎样的食物联系?(3)怎样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蝉→螳螂→黄雀)(4)这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吗?想一想,蝉吃什么?(叶汁),让学生完善此条食物链:树叶→蝉→螳螂→黄雀(5)你还能找到类似的成语、谚语或歇后语吗?( 出示课件)

2、游戏。

(1)为了奖励大家,我们做个游戏。老师发放写有动物名称的词语卡片,让拿到的同学迅速走到前面,并按“吃与被吃”的关系排成横队:青菜→毛毛虫→蜘蛛→鸡→狐狸(2)让学生用箭头“检查”后,提问:这些“生物”能不能反过来排列呢?(3)追问:如果用箭头表示食物关系,方向应该怎样画?(←)

3、讨论。

参照以上几条食物链,请自学第45页上的文字,思考并讨论:

(1)一条完整的食物链的源头是什么,终点又是什么?

(2)生物学家给食物链上的生物起了哪些美丽的名字?

(3)谁能介绍一下分解者及其作用?你知道哪些常见的分解者?

(4)如果自然界没有这些分解者,地球上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5)生产者、消费者各起什么样的作用?你知道哪些生产者、消费者?

4、小结。

食物链上的每一种生物在大自然界中都充当着不同的角色,缺一不可。大自然中的能量和养料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作用下循环和转换的。

(二)建立食物网的概念。

1、谈话。

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存在着很多条食物链,想尝试尝试吗?

2、尝试。

(1)审题:出示第46页上图,让学生明确要求——画箭头表示食物链。

(2)提醒:同学们,画食物链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如果有多条,就很容易画错。怎样才能准确迅速地找出其中的食物链呢?我们可以仿照上述几条完整食物链的画法,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动物结束。大家一定要按照这个标准去标识并检查所画箭头方向的正确性(板书:植物→动物)。

(3)练习:可指派几名同学上黑板画,从绿色植物起每人至少画一条食物链,其余在课本上练习。教师巡查、辅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讨论。

(1)这幅图中共有几条完整的食物链?(出示大图或PPT课件)

(2)仔细观察,你发现这些食物链之间有什么关系?(相互交叉)它们连起来像一张什么?(网)因此,科学上给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起了个怎样形象的名字?(食物网)

(3)观察食物链、食物网,说一说,你还会发现什么?

(4)想一想,如果农民在地里大量喷洒农药,场景中会发生什么情况?

4、小结。

自然界生物之间存在着很多条食物链,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巩固应用

1、练习:要求画出第77页活动记录纸上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可指派1名同学在黑(或白)板上画箭头)。

2、检查、展示与评价。

3、欣赏:在线观看“优酷视频”上的《有趣的食物链》(1:22分)

(https://www.360docs.net/doc/ac5798181.html,/v_show/id_cb00XODc1NzYxNDA=.html)

四、总结拓展

1、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什么内容?你们有哪些收获或启发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2、延伸。

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保护生态系统的什么?(生态平衡)。那么,人类如何行动起来保护大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呢?请同学们课后预习第四课《生态平衡》,并准备课上交流。

教学反思:

首先,我们用故事引入生物之间的敌对关系。其中的食物关系显而易见,用箭头标识,看起来简单,但学生往往会画错箭头的方向。对此,我们准备了几个

红色箭头,并着重指导按“谁被谁吃”的方向画(或摆)出来。我们还让学生说出箭头所画(或摆)方向正确与否的原因。在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新课的导入自然水到渠成,进一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我们着重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具体地说学习活动可以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正确理解食物链的构成。通过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成语的理解和“动物”排队游戏,让学生了解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是多种多样,普遍存在的。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知道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是凶猛的肉食动物;并且懂得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其作用。

第二层,建立食物网的概念。画食物链虽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但在一定的生活区域里给形象的生物画,学生往往不知所措,一时无法下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如果学生能先找到绿色植物,就能很快找到源头“顺藤摸瓜”,构建一条条食物链,并组成一张复杂的食物网。实践表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然后,我们安排巩固练习。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检验一下掌握的程度如何。目的之二就是通过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弥补不足,同时纠正作业中出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尽量不让学生把错误带到课后。另外,我们还让学生在线观看网上优质视频,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实践表明,本节课堂设计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最后,我们对新课进行了总结和拓展。其意图是让学生学会回忆、勇于思考、勤于表达,知道食物链被破坏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增强保护生态系统平衡的自觉意识。我们还将新的问题延伸课后:人类如何行动起来保护大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呢?这样的结束语,不仅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而且会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学习新知的强大动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