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毕业总复习计划

2020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毕业总复习计划
2020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毕业总复习计划

2019-2020六年级数学毕业总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所以,在具体实施前根据我班实际情况,制定此计划,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使每一个学生能圆满完成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任务,为学生以后进入中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复习目标

1、落实双基:

把学生小学阶段所学的分散的数学知识加以系统化整理,勾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落,针对学生的实际查漏补缺,弥补知识的缺陷, 让学生各方面知识都得到巩固、提高。

2、培养能力:

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把握教材特点,复习时要加强综合性,实践性,体现现实的、生活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复习重点、难点、关键点

重点: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使概念、法则和性质系统化、网络化。

难点:在基础知识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关键: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复习。

四、复习范围

本册教材后半部分把全部小学数学内容划分为四部分。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

3、统计与概率;

4、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复习的要点及要求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复习的内容和重点包括:(24课时)

(1)数的意义,包括自然数、整数、小数、分数、负数、百分等的意义;小数又包括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难点是数的意义的真正理解。

(2)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3)多位数、小数的读法、写法、改写和大小比较。难点是数的改写(包括求近似数),中间、末尾有零的数的读写、大小比较。

(4)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意义的理解是难点。

(5)计算既是基础又是重点,包括口算、笔算、混合运算、估算、运用运算性质及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6)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

(7)方程的意义,解方程和解比例。(解方程可依据等式的性质,

也可依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8)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包括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正反比例的判断。难点是正反比例的判断。

(9)除法、分数和比的联系与区别。

(10)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等计量单位的意义、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11)名数的改写换算。难点是名数的改写。

(12)数的整除

①除尽、整除、约数、倍数、质数、合数、质因数、互质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的理解。

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

③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④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⑤通分和约分。

数的整除这部分内容概念非常多,又很抽象,应该着重理解各个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部分:空间与图形复习的内容和重点包括:(18课时)(1)直线、线段、角、平行、垂直的意义和特征。

(2)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概念、性质、特征,周长、面积的计算及其应用。

(3)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概念、性质、特征,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及其应用。

(4)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

(5)根据给定的方位确定其它的方位和物体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表示。

第三部分:概率与统计复习的内容和重点包括:(5课时)(1)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的意义和方法。

(2)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制作步骤和方法。

(3)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和求法。

(4)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预测及其求法。

(5)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的预测及其求法,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第四部分:实践与综合应用复习的内容和重点包括: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内容进行综合应用,其内容包括:

(1)综合应用数的意义、数的运算性质和方法、代数知识(包括方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综合应用比、比例(包括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3)综合应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性质特征、周长、面积、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4)根据平移、旋转和对称特征,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和作图,根据方位知识用数对表示点或物体的位置,描述其所在的方位。

(5)综合应用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的方法,条

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制作步骤和方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和求法,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预测及其求法,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6)解决问题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和习惯的训练和培养,尤其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训练。

(7)要重视不同类型解决问题策略和方法的训练:

附加:

1、做图训练(包括平面图、图形的变换和运动、线段图);

2、补充条件和问题的训练;

3、问题归类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包括工程问题和路程问题、买卖问题、分数和百分数乘除法问题、按比例分配问题、比例尺问题、求平均数问题、利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分析统计图表的问题……);

4、寻找解题思路的训练(包括分析法、综合法、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法、按比例分配法、依据正反比例的意义法、图解法……),要尊重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六、具体措施

1、熟悉教材,把握教材。

我们要系统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否则就把握不住目标,熟悉教材,要求教师对整套教材有所了解,了解每册教材的教学内容,知道每个知识点的出处和教材上怎么说的,了解各册之间同一领域知识间的关系。熟悉教材,要求老师对每领域各部分所涉及的知识点有个渗

彻的了解,并把其结构图理清楚。

2、真正体现主体。

“回顾与交流”要体现主体性,让学生回顾,让学生交流,不能越俎代疮。“回顾与交流”,不仅要会解答一些具体的题,还要能根据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上升到如何解决哪一类型的题,它所占篇幅很小,看似很简单,实际有很多知识点,需要不少时间,教师千万不可草率而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认真备课。“回顾与交流”应根据知识内容作必要的笔记,本人认为学生应每人有1本复习整理笔记本。“巩固与应用”要体现主体性,让学生做题,让学生说题。练习的讲评体现主体性,让学生讲思路,让学生说方法。

3、重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通过总复习,形成知识体系。

总复习的3个领域共19个课题,每个课题下面又有若干个知识点,同一类知识的知识点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而教学时它们是分散的,总复习时就要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网络,建立知识结构。知识的整理中,教师可以借助原大纲教材复习中的知识结构图。

4、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任何一样知识的学习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技能要靠训练的,因此除了做必要的基础练习外,还要进行一些变式性的、综合性的练习。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要多做题、多练习。练习不是重复,通过练习发现问题,通过问题的不断解决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通过问题的不

断解决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要抓住三种形式: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这样的线索去组织练习。要训练,就要有材料、这些,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充实材料,切实搞好最后的总复习。复习要注重三个环节:提取——整理——应用。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就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5、注重对学困生的有效帮助。学困生是个相对概念,每个班都有学困生,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就必须做好学困生帮助工作,小学教育是普及教育,只有注重学困生的帮助才能说“面向全体学生”。对学困生的帮助,要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要帮其树立起学习信心,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不断重复,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花时间、花精力,要长期坚持,要在学困生的有效帮助上体现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6、发展提高,思维为先。

发展提高是复习的又一重要目的。通过复习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应让大多数学生除了在知识技能方面有所发展和提高外,更主要的应该让学生在思维方面有所发展有所提高,特别要注意发展提高学生的发现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的能力。要让学生在这些方面有所发展提高,实践证明拟好或选好复习题是重要一环。要提高练习题的质量“典型性”,要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思。达到会解,巧解的境界。

7、注重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体会数学思想。

总复习除了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整理、巩固、应用外,还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再次经历重要概念和方法的形成过程,经历综合应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的过程,使他们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体会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

8、科学安排复习内容,讲究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果。

七、具体课时安排(总80课时)

总复习一定要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下,合理安排、精心设计,抓好基础的同时又要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做适当的扩展和延伸,帮助每位学生形成数学知识体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