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侧脑室穿刺给药方法

合集下载

脑室穿刺术操作步骤

脑室穿刺术操作步骤

脑室穿刺术操作步骤
脑室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脑脊液积聚
或测量脑脊液压力。

以下是脑室穿刺术的基本操作步骤:
1. 患者准备:
- 患者需要空腹,通常在手术前6小时内停止进食和饮水。

- 患者应该在手术前进行全身检查,并提供血液检查和影像学
检查结果。

2. 麻醉:
- 通常使用局部麻醉,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全身麻醉。

- 当使用局部麻醉时,医生会在头部表面注射麻醉药物,以确
保患者不会感到痛苦。

3. 确定穿刺点:
- 医生会使用影像学技术,如CT或MRI扫描,来确定最佳的
穿刺点。

- 穿刺点通常选择在头骨的特定位置,以便能够准确进入脑室。

4. 穿刺过程:
- 医生会用消毒剂清洁穿刺点的皮肤,并注射局麻药以减少疼痛。

- 接下来,医生会使用尖锐的穿刺针穿过头皮、颅骨和硬膜,最终进入脑室。

- 一旦进入脑室,医生会取出穿刺针的内芯,以便进行样本采集或脑脊液引流。

- 在操作完成后,医生会在穿刺点处覆盖创口以避免感染,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5. 后期护理:
- 穿刺术后,患者需要保持卧床休息,直到麻醉效果消退。

- 医生会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 患者需要密切关注任何并发症的迹象,如头痛、发热、出血等。

需要注意的是,脑室穿刺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操作时需要非常谨慎。

在进行手术之前,患者应该与医生详细讨论手术风险和潜在的并发症。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步骤应根据医生的指示和实际情况进行。

盐酸多奈哌齐对侧脑室注射Aβ25-35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盐酸多奈哌齐对侧脑室注射Aβ25-35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盐酸多奈哌齐对侧脑室注射Aβ25-35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王亮亮; 王哲; 高旭红; 李黎黎; 马中子; 孟宪峰【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0(013)002【总页数】3页(P166-168)【关键词】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盐酸多奈哌齐; 海马; A25-35【作者】王亮亮; 王哲; 高旭红; 李黎黎; 马中子; 孟宪峰【作者单位】110001 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对学习记忆功能有重要的作用[1-2]。

同时,研究还发现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海马、皮质、基底前脑神经元中 BDNF和它的受体(tyrosinekinaseB,trkB)表达明显下降,提示BDNF可能与 AD呈一定的相关性[3-5]。

因此探讨 BDNF在 AD患者脑内表达下降的原因,并寻找有效药物以抑制细胞内下调BDNF表达的信号通路或增加细胞内BDNF表达成为治疗AD的措施之一。

盐酸多奈哌齐 (donepezil,DN)作为一种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广泛用于 AD的治疗,近几年的研究发现除以上的机制外,其对 AD神经元还有保护作用,使神经元免于丢失[6]。

但其是否能通过影响 AD患者脑内 BDNF的表达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还较少,故本研究通过向大鼠侧脑室注射微量Aβ25-35建立 AD动物模型[7],然后予以 DN治疗,通过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方法观察大鼠海马区 BDNF的表达变化,以期探讨 DN对 AD脑内神经元保护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及分组相同环境下饲养的清洁级雄性 Wistar大鼠 24只 (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许可证号:SYXK[辽]2003-0013),3月龄,体质量(200±20)g,采用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

侧脑室注射及脑内置管

侧脑室注射及脑内置管

我给幼年(5周)SD大鼠侧脑室注射药物,有两个问题请教:1.因为我想增加造模的成功率,想尽可能往侧脑室注射更多的药物。

我想注射50ul,行吗?2.注射后如何验证注射的部位就是侧脑室呢?还仍然是用染色液注射后,多聚甲醛灌流,固定,然后做冰冻切片吗?那样的话,注射液会不会随脑脊液流动而无法辨认呢?能否给一个详细解答,谢谢1.脑室内注射液体量并没有绝对的上限,要看注射的时间,如果是微电泳注射,注射量应该大于压力注射法2.直接注射染液,随即断头,速冻,以刀片切至注射位置,观察染液是否在脑室内鉴于侧脑室的容积有限,不推荐注射50ul这么大的量,尤其是一次注射50ul。

个人推荐sd大鼠侧脑室注射药物控制在3-10ul之间,如果注射体积较大,应控制注射速度,不易过快,以免引起脑室压力过大。

我给幼年(5周)SD大鼠侧脑室注射药物,有两个问题请教:1.因为我想增加造模的成功率,想尽可能往侧脑室注射更多的药物。

我想注射50ul,行吗?2.注射后如何验证注射的部位就是侧脑室呢?还仍然是用染色液注射后,多聚甲醛灌流,固定,然后做冰冻切片吗?那样的话,注射液会不会随脑脊液流动而无法辨认呢?能否给一个详细解答,谢谢-----------------------------------------------------------------------------------------------------------你的实验可能较难做,首先侧脑室的定位是个大问题,估计你可能需要摸索较长时间。

一次注射50ul量太大,建议量控制在5---7ul最好。

我做过SD大鼠的侧脑室注射。

1.牙钻钻开颅骨,按照Paxinox& Watson 大鼠脑立体坐标,取AP=-1.0mm ,ML=2.0mm,DV=4.5mm(250g体重)坐标注射药物,即可进入脑室。

在做实验前先预试验,用胎盘蓝代替药物,注射后半小时取脑观察胎盘蓝的分部。

实验大鼠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实验大鼠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实验大鼠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实验大鼠的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静脉注射:通过尾静脉或耳静脉等途径将试验物质注入大鼠体内。

这种方法常用于给药试验或血液样本收集。

2. 腹腔注射:将试验物质注射到大鼠的腹腔。

这种方法常用于给药试验或细胞移植。

3. 皮下注射:将试验物质注射到大鼠的皮下组织中。

这种方法常用于给药试验或细胞移植。

4. 鼻饲灌胃:通过胃插管将试验物质从大鼠的鼻孔或口腔灌入其胃部。

这种方法常用于给药试验或喂养试验。

5. 剖腹手术:通过剖开大鼠的腹部,可进行各种内脏器官的操作,如移植、切除、植入。

6. 经口给药:将试验物质通过灌胃器或针管等工具直接灌入大鼠的口腔中。

7. 麻醉:使用麻药将大鼠镇静或麻醉,以进行无痛操作,常用于手术。

8. 血液采集:通过尾静脉、颈静脉或眼眶窝等途径采集大鼠的血液样本。

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实验大鼠操作方法,具体应根据实验目的和所需操作的策略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在进行实验动物操作前,应遵循相关伦理规范和动物福利要求。

侧脑室注射

侧脑室注射

侧脑室注射一、大鼠侧脑室注射(需定位器)SD大鼠,侧脑室的坐标是以前囟点为中心定好坐标,旁开1。

5mm,向后囟方向1。

1mm ,深4。

5mm。

一、实验器具和药品(一)器具小号的注射用针头(外径为0。

7mm,内径为0.5mm,要磨平,磨光滑,长度大概为1cm,中间套有一小的塑料垫片,以便固定),不锈钢的细铁丝(长度大概为1。

2-1.5cm,要求与小号针头的内径相一致,用作导管外的塞子,外面套有与小号的注射用针头粗细一致的塑料,用作塞帽,便于打开),小号螺钉(固定用)和螺丝刀,剪毛剪,镊子,眼科剪(镊),手术刀片(柄),小号注射器,注射针头,烧杯,铝饭盒,手术灯,墨水(作标记),棉签,酒精棉球(二)药品生理盐水,青霉素,戊巴比妥钠,H2O2,502胶水,义齿基托树脂,义齿基托树脂液II型二、实验动物健康的成年大鼠,体重在170—200g,动物手术前在实验室条件下适应性饲养1周,并于手术前称重,以确定麻醉剂用量。

三、实验步骤(一)、麻醉麻醉剂为戊巴比妥钠溶液,浓度为20mg/ml,腹腔注射.体重在170—200g的成年大鼠,注射剂量为0.65ml/只,即可保证整个实验过程动物一直安静。

(二)、固定1、在一水平桌面上,水平调整好立体定向器(江弯I型C),包括水平上的左右2根钢针、前面的牙齿固定针以及上方的钢针部分.要求左右2根钢针在一水平线上,左右距离一致,牙齿固定针部位水平,与左右2根钢针在一水平面上,并且与左右2根钢针的尖端连接处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上方钢针保持垂直,其尖端处与牙齿固定处以及2耳蜗连线的中点在同一个竖直平面上。

立体定向器的中空部分用一个空的形状适宜柔软的纸盒垫平,位置与底座左右2根坐杆齐平。

2、将已麻醉的动物(大鼠)水平并以俯卧的姿势置于盒子的上方,并使水平上的左右2根钢针的尖端刚好对准耳蜗,先将牙齿卡好,然后慢慢的旋紧水平钢针,使之尖端缓缓的伸进耳蜗(一边一边进行),直至松紧适宜,整个头颅水平固定,不能摇动为止(可从定向器前方察看)。

小鼠侧脑室重复给药

小鼠侧脑室重复给药

小鼠侧脑室重复给药
小鼠侧脑室重复给药是一种将药物注入小鼠侧脑室内,随后多次重复给药的实验方法。

侧脑室是大脑内一个含有脑脊液的腔体,可以通过脑室内注射给药,使药物迅速分布到整个大脑。

重复给药可以模拟临床上连续给药的情况,观察药物效果在时间上的演变。

小鼠侧脑室重复给药可以用于研究药物在大脑中的分布、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疾病模型中药物治疗的效果。

例如,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可以通过侧脑室给小鼠注射神经递质激动剂或抑制剂,以研究神经递质对行为和认知功能的调控机制。

在实验中,需要将药物通过微注射泵或手动注射器注入小鼠侧脑室。

为了确保注射准确和安全,可以通过显微镜引导下将注射针精确地插入小鼠的侧脑室。

注射完成后,可以在特定时间点观察药物效果,并进行行为测试或取脑组织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总之,小鼠侧脑室重复给药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可以用于研究药物在大脑中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疾病的治疗策略。

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范本模板】

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范本模板】

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在动物实验中,为了观察药物对机体功能、代谢及形态引起的变化,常需要将药物注入动物体内。

给药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动物种类和药物剂型、剂量等情况确定。

(一)注射给药法1。

皮下注射注射时用左手拇指及食指轻轻捏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固定后即可进行注射.①小鼠在背部或前肢腋下,大鼠在背部或侧下腹部;②豚鼠在后大腿内侧、背部等脂肪少的部位;③兔在背部或耳根部注射;④蛙可在脊背部淋巴囊注射;⑤狗多在大腿外侧注射,拔针时,轻按针孔片刻,防药液逸出。

2。

皮内注射此法用于观察皮肤血管的通透性变化或观察皮内反应. 如将一定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溶液、颜料或致炎物质、药物等注入皮内,观察其消失速度和局部血液循环变化,作为皮肤血管通透性观察指标之一。

方法是:将动物注射部位的毛剪去,消毒后,用皮试针头紧贴皮肤皮层刺入皮内,然后使针头向上挑起并再稍刺入,即可注射药液。

注射后可见皮肤表面鼓起一白色小皮丘.3. 肌肉注射当给动物注射不溶于水而混悬于油或其他溶剂中的药物时,常采用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一般选用肌肉发达、无大血管经过的部位,多选臀部。

注射时针头要垂直快速刺入肌肉,如无回血现象即可注射。

给大、小鼠作肌肉注射时,选大腿外侧肌肉进行注射。

4. 腹腔注射先将动物固定,腹部用酒精棉球擦试消毒,然后在左或右侧腹部将针头刺入皮下,沿皮下向前推进约0。

5厘米,再使针头与皮肤呈45 度角方向穿过腹肌刺入腹腔,此时有落空感,回抽无肠液、尿液后,缓缓推入药液。

此法大小鼠用的较多.5。

静脉注射是将药液直接注射于静脉管内,使其随着血液分布全身,迅速奏效。

但排泄较快,作用时间较短。

①小鼠、大鼠的静脉注射:常采用尾静脉注射。

鼠尾静脉共有3根,左右两侧和背侧各1根,两侧尾静脉比较容易固定,故常被采用。

操作时,先将动物固定在暴露尾部的固定器内(可用烧杯、铁丝罩或粗试管等物代替),用75%酒精棉球反复擦试使血管扩张,并可使表皮角质软化,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鼠尾两侧,使静脉充盈,注射时针头尽量采取与尾部平行的角度进针。

大鼠清醒无麻醉状态下的侧脑室给药方法的研究

大鼠清醒无麻醉状态下的侧脑室给药方法的研究
o d s : 1 5 f e ma l e S D r a t s w e r e s e l e c t e d . T h e t u b e w a s p l a c e d i n t h e l a t e r a l v e n t i r c l e s b y t h e s e l f - ma d e v e n t r i c u l a r c a t h e t e r i z a t i o n s y s t e m.Af t e r t h e c a t h e t e iz r a t i o n ,t h e r a t s r e c o v e r e d f r e e l y f o r 1 we e k,a nd t h e r a t s w e r e t a me d or f 5 t o 1 0 mi n u t e s e v e r y d a y .F r o m 8 t o 1 0 d a y s a f t e r o p e r —
[ 关键词 ] 大鼠 ; 清醒 ; 侧脑室注射 [ 中图分类号 ] R 7 4 2 ; R 3 3 8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1 0 0 9— 0 9 5 9 ( 2 0 1 7 ) 0 8— 0 7 9 7— 0 3
St u dy o n I n t r a c e r e br o v e nt r i c ul a r Adm i n i s t r a t i o n o f Ra t s wi t ho ut Ane s t h e s i a
a t i o n , 1 0 p L L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s li a n e W s a i n j e c t e d i n t o t h e l a t e r a l v e n t r i c l e e v e y r d a y it w h o u t a n e s t h e s i a .O n t h e 1 l t h d a y r a t s w e r e ne a s t h e t i z e d a f t e r 1 0 I x L i n t r a c e r e b r o v e n t i r c u l a r i n j e c t i o n o f m e t h y l e n e b l u e , o p e n l a l c h e s t nd a t h e r a t s w e r e s a c r i f i c e d b y f o r ma l d e h y d e p e r f u s i o n t h o u g 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手术步骤
• 1.用10%的水合氯醛麻醉大鼠(SD,250-350克),使动 物呈俯卧姿势,将大鼠头部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门齿 杆-3.3mm,三个标准检测是否固定成功,鼻对正中,头 部不动,提尾不掉。 • 2.头顶皮肤剃毛,消毒,在头部正中做一长约0.5-1cm切 口,分开头骨上附着的骨膜及肌肉,撕开颅顶筋膜,以棉 球蘸少量双氧水涂擦颅骨表面,清楚暴露前囟点,并用墨 水标记。
Part v: Materials and Methods
• 实验器材
• 1.套管系统:在SD大鼠上进行侧脑室置管给药使用的外管, 相配套的内芯和内针均购自深圳市瑞沃德生命科技有限公 司。并用该公司配套的PE管给药。 • 2.管道系统的直径和长度的选择:应根据需注射的脑区的 坐标进行选择。
• 外管,相配套的内芯和内针如下图所示
• 9.手术固定好大鼠的图片
• 10.术后大鼠刚苏醒的图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art III: The disadvantage
• 麻醉,立体定位仪固定时对动物的外耳道 及鼓膜的损伤,颅骨钻孔以及穿刺导管进 入脑实质造成的损伤等,使动物在术后几 天内都处于应激状态,可能干扰甚至掩盖 给药早期动物对药物的反应。
• 针道损伤破坏了血脑屏障的完整性,使血 细胞及血中的各种免疫因子进入脑,干扰 了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周围的微环境,背离 了使结果接近正常生理状态反应的初衷。
• 3.以前囟点为0点寻找进针点,其坐标为:AP:1.0mm, L:1.5mm,H:4.5mm,墨水标记。 • 4.用牙科钻将标记点钻开至硬脑膜,用针尖刺破硬脑膜, 消毒棉签止血,干燥术野。 • 5.将穿刺导管垂直插入约4.5mm,用95%的酒精涂搽,使 颅骨表面干燥。
• 6.将牙托粉粉剂和水剂按比例混合调匀后涂到导管周围, 等待牙托粉完全凝固。 • 7.缝合大鼠头皮切口,保证头皮完整,同时更好地固定导 管。 • 8.术毕,单笼饲养,青霉素8万单位肌肉注射连续3天。一 周后可给大鼠微量泵灌注给药。
大鼠侧脑室穿刺给药方法
李嘉翔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科研型研究生
Part I: Introduction
• 侧脑室置管穿刺给药是神经生物学研究中 常用的实验手段,多用于观察目的核团或 脑区对某些药物刺激的反应。
Part II: The advantage
• 将药物直接注入脑内可以直接作用于在体 状态下感兴趣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比其 他给药途径更直接,得出的结果较体外实 验,如细胞培养等更接近生理状态下的反 应。
Part Iv: The solution
•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脑内给药方法为:在立 体定位仪的引导下,将一合适直径和长度 的带内芯的管道埋置于需要的位置,用牙 托粉将管道的外露部分固定于颅骨表面。
• 术后5到10天,手术应激已经基本消失,血 脑屏障基本恢复。此时,可以在动物清醒 状态下把内芯抽出,将一内针插入管道达 目的部位注射给药后将内针抽出,再插入 内芯封闭管道以再次给药。此法基本避免 了应激及血液因素的干扰,可以得到比较 可信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