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9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文科综合(历史)

山西省2019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

文科综合

历史

注意事项

1.文科综合由历史和道德与法治两部分组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其中历史部分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全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巩固统治,废分封制,设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在山西置太原、上党、河东、雁门代五郡。汉初,熔西周、秦两代建置于一炉,实行郡国并行制,公元前106年,汉武帝首创13个州刺史部建置,主要职能是监督地方事务,其中并州刺史部驻节今天的太原。上述山西历朝建置的变化,主要说明了

A.山西是历朝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要地

B.太原在不同时期名称的由来

C.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不断完善政治制度

D.山西在全国统一中的重要作用

2.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之一。以下史实符合这主流的有

①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②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③签订澶渊之盟④设立宣政院

⑤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A.1661年到1766年劳动人民辛勤劳作

B.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大大增加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D.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4.毛泽东曾谈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他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有下列几种:一是斗争手段错了,提倡天主教,没有迎合中国人的心理。二是洪秀全与杨秀清两权对立。三是骄傲。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其中“洪秀全与杨秀清两权对立”导致

A.太平军北伐和西征全军覆没

B.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C.安庆陷落后,陈玉成被俘就义

D.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5.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下面年代尺中,对发生在南京的重大事件表述正确的

B.②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废除了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③日寇占领南京,屠杀中国军民30万以上,犯下了骇人听闻的罪行

D.④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彻底垮台

6.实验中学的同学们假期组织了“红色文化”之旅的主题系列活动,下面是他们研学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其中位于山西境内的是

A.革命圣地井冈山

B.遵义会议旧址

C.平型关战役遗址

D.中共七大会址

7.新中国成立初,中国人民银行组织设计新

版人民币(1953版),其中壹分币正面图案为

民用汽车,其型号为苏制。这可以佐证

A.“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B.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我国经济建设受苏联影响

8.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A.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免除了农民的农业税收

9.《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代为清偿…”材料表明

A.法典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B.法典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法典协调了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

D.法典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10.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一系列方式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其“租地”的方式主要包括

①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②兼并领主的土地③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④没收领主的土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③

11. 15世纪之前的欧洲,肖像画是国王、教皇、圣人和其他社会体系中高高在上的那些大人物的专享。到15世纪,人们喜欢将家庭成员的肖像挂在家中展示促成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

A.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影响

B.世界范围的扩大开阔了视野

C.人们追求生活上的苦行禁欲

D.科技发展导致绘画水平提升

12.“这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于1804年正式颁布实施,它明确规定成年法国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严格规定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否定了封建特权,确立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原则,同时它还对家庭、婚姻、继承等社会生活方面作了明确规定。”这段材料肯定的法律文献是

A.《独立宣言》B《人权宣言》C《拿破仑法典》D《和平法令》

13.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下列史实能验证这一结论的是

A.面对幕府统治的危机,日本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面对国内农奴制的危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恢复经济

C.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意大利走上侵略扩张的法西斯道路

D.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美国罗斯福推行“新政”摆脱危机

14.对下面两幅图片所示会议的共同之处,解读正确的是

①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②都解决了战后国际秩序问题③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④都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

图一巴黎和会三巨头图二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劳合·乔治、克里孟梭、威尔逊) (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美国学者享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其他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材料反映的是

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B.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C.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D.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16.中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众多。七年级同学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知识竞赛,请你参与答题

(1)【青铜文明】下图的利簋被称作“武王征商簋”,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概述它的历史价值。(2分

(2)【诗歌风尚】文学艺术是一定现实生活的反映。下面的唐诗分别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唐朝的“盛”和“衰”。(4分)

(3)【建筑申遗】如果为下面的建筑申请世界物质文化遗产,请任选其中两个并陈述入选的理由。(4分)

战国都江堰隋朝大运河明朝万里长城清朝故宫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海洋,孕育文明,促进交往,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以古希腊为代表的海洋文明国家有较多的机会见到不同民族的人,风俗不同,语言也不同;他们惯于变化,不怕新奇……海洋文化富于流动,而农业文明之上的文化偏于静定。

——田欣《安土重迁观念的产生及其变化》(1)根据材料一,简述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政治、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2分)

材料二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

铭文节选:武王伐商,惟

甲子朝(甲子日早晨),岁

鼎(岁星即木星中天)

西周利簋利簋腹内铭文(拓

利簋腹内铭文(释读)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风凰网2014年9月17日)

(2)材料二中的“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何时?分析海上贸易在“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3分)

材料三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3)写出材料三中“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标志性事件,并用史实说明欧洲国家是如何通过殖民扩张寻求霸权道路的。(3分)

材料四60多年来,海军官兵始终牢记建设强大海军的神圣使命,从白手起家到潜艇、水面舰艇、航空兵、陆战队、岸防兵五大兵种齐全,从空潜快到航母、新型核潜艇形成作战能力,从沿岸近海到远海大洋,我国海军建设事业始终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在改革强军伟大实践中大力弘扬人民海军精神》(4)根据材料四,简述我国建设现代海军的深远意义。(2分)

18.人类对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英国人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进入民主化之路的,他们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并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用宪法的权威给国王套上了羁勒。

——纪之景《英国政治制度:特点及其文化内涵》材料二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制定是将欧洲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材料三社会主义理论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由于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是要求改善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实现平等和幸福的美好社会,所以马克思主义一诞生,立即受到欧洲工人阶级的热烈欢迎。1917年,社会主义理想在俄国变成了现实。苏联成立后,奉行着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开创了苏联式社会主义文明。

——李世安、孟广林等《世界文明史》材料四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17世纪的英国人是如何“给国王套上了羁勒”的?(2分)

(2)材料二中,美国宪法是如何将“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的?(2分)

(3)根据材料三,用史实说明苏(俄)联“开创了苏联式社会主义文明”的具体表现。(3分)

(4)材料四中“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时间分别是哪一年?综合上述材料、归纳 人类对理想社会的共同追求是什么?(3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

19.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李老师以此为价值观目标,设计了下面的主题学习板块,请你完成各板块的问题探究。

图一

图二

造成图一中“少了这一点”的历史原因是什么?(3分) 面对图二的问题,美国是如何解简述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利因素。(2分)

板块二【捍卫民族尊严】(3分)

(3)解读下面两则材料中的信息,概括它们的共同之处。

板块三【见证开放成就】(3分)

(4)请为下面方框内的论点,分阶段列出一例具体史实作为论据。

板块四【感受科技力量】(4分)

(5)请根据下面图片提供的历史信息,自拟主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日两国高速列车运行部分数据统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