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对点LTE远程串口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点对点传输课程设计

点对点传输课程设计

点对点传输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并掌握点对点传输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特点和应用场景。

2. 学生能够描述点对点传输的原理,了解其与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区别。

3. 学生掌握点对点传输中的关键技术,如节点发现、路由选择和数据分发。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点对点传输网络,并进行模拟实验。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解决实际网络通信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动手实践技能。

3.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网络通信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2. 学生认识到点对点传输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遵循网络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以实践性、应用性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但对点对点传输技术了解较少,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点对点传输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网络安全意识。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点对点传输概述- 定义与特点- 应用场景2. 点对点传输原理- 节点发现机制- 路由选择算法- 数据分发策略3. 点对点传输关键技术- 网络拓扑结构- 节点加入与退出策略- 数据传输安全机制4. 点对点传输网络设计与实践- 设计原则与步骤- 模拟实验:构建简单点对点传输网络- 实践操作:优化网络性能与安全性5. 点对点传输应用案例分析-_BT下载- 网络电话与视频会议- 去中心化网络应用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点对点传输课程设计

点对点传输课程设计

点对点传输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点对点传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提高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点对点传输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点对点传输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掌握点对点传输协议的工作原理;(3)熟悉点对点传输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2.技能目标:(1)能够配置和管理点对点传输网络;(2)能够分析并解决点对点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能够运用点对点传输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点对点传输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3)增强学生对网络安全的意识,培养良好的网络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点对点传输的基本概念:介绍点对点传输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使学生了解点对点传输的基本概念。

2.点对点传输协议:讲解点对点传输协议的工作原理,包括连接建立、数据传输、错误检测和恢复等过程。

3.点对点传输应用案例:分析点对点传输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文件传输、视频播放、语音通话等,帮助学生了解点对点传输技术的应用场景。

4.点对点传输网络的配置与管理:讲解如何配置和管理点对点传输网络,包括网络参数设置、节点加入和退出等操作。

5.点对点传输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点对点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传输速率慢、连接中断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点对点传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点对点传输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实验法: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动手配置和管理点对点传输网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一种实现手机点对点无线数据传输的系统及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实现手机点对点无线数据传输的系统及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实现手机点对点无线数据传输的系统及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郑湘琴,谭鲁
申请号:CN201010589862.4
申请日:20101214
公开号:CN102098378A
公开日:
2011061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手机点对点无线数据传输的系统及方法,所述的系统包括:人机界面接口单元、CPU处理单元、模拟信号处理单元、模拟信号输出通路及模拟信号输入通路。

手机中的CPU处理单元、模拟信号处理单元、将手机上的文件数据变换成模拟信号,并且通过模拟信号输出通路端发送,接收端手机模拟信号输入通路接收信号,同时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还原成文件数据,实现手机点对点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

实施本发明可节约信息流量费和用户使用过程中的硬件成本与时间成本,提高用户满意度。

申请人:深圳桑菲消费通信有限公司
地址: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科技路1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陈琳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最新远距离点对点数字通信系统设计--论文

最新远距离点对点数字通信系统设计--论文

通信原理三级项目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教务处远距离点对点数字通信系统设计(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摘要:本文讨论进行了远距离点对点数字通信系统的设计,着重讨论了模拟信号数字化的过程,其中包含了为了提高系统性能进行的信源编码技术和信道编码技术,我采用了HDB3码克服连0问题,利用奇偶监督码和差错重传机制控制误码率。

另外,讨论了数字调制技术的实现,本文采用最小频移键控调制和解调技术,并讨论了在高斯白噪声信道条件下的此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脉冲编码调制,HDB3码,奇偶监督码,MSK调制,高斯白噪声,MATLAB仿真目录1.通信系统概述 (3)1.1一般通信系统模型 (3)1.2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3)1.3远距离语音通信系统 (4)2.信号数字化 (4)2.1信号的抽样 (4)2.1.1抽样定理 (4)2.1.2脉冲幅度调制PAM (5)2.2信源编码 (6)2.2.1十三折线法 (6)2.2.2脉冲编码调制PCM (7)2.3信道编码 (9)2.3.1 HDB3码 (9)2.3.2奇偶监督码 (9)3.调制与解调 (10)3.1 MSK调制 (10)3.1.1 MSK调制原理 (10)3.1.2 MSK调制 (11)3.2 MSK解调 (11)4.信道描述 (13)5.系统总体设计 (14)附录MATLAB实现代码 (14)1.通信系统概述1.1一般通信系统模型一般作为一个通信系统都由发送端和接收端两部分组成,而发送端则分为信息源和发送设备两部分,接收端与其对应的有接收端和受信者两部分,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则是我们信号传输所需要经过的信道,信号在信道中传输时会有噪声的混入,这也是我们的通信系统性能讨论的终点。

图1-1 一般通信系统信息源是把各种原始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的设备,它通过各种物理转换的方法从自然界中采集信息并把它们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从而便于我们通过电子设备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点对点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点对点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点对点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点对点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通信协议、网络拓扑等;2. 让学生了解点对点通信系统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适用性;3. 引导学生掌握点对点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加密和身份验证等关键技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搭建简单点对点通信系统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工具和编程语言实现点对点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加密和身份验证等功能的技能;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针对特定场景提出合适的点对点通信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点对点通信技术产生兴趣,激发其探索网络通信领域的好奇心;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3.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使其在设计和使用点对点通信系统时能够遵循法律法规,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一门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点对点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网络通信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点对点通信系统基本概念:介绍点对点通信的定义、通信协议类型、网络拓扑结构等,对应教材第二章;2. 点对点通信系统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分析点对点通信的优势和局限性,探讨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二章;3. 点对点通信关键技术:讲解数据传输、加密和身份验证等技术在点对点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三章;4. 点对点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设计和搭建简单的点对点通信系统,包括网络编程、加密算法应用等,对应教材第四章;5. 点对点通信系统实例分析:分析典型的点对点通信系统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技术实现和问题解决方法,对应教材第五章;6. 点对点通信系统的安全与法律问题:介绍网络安全知识,强调法律法规在点对点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六章。

基于nRF24L01的点对点高速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基于nRF24L01的点对点高速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1引言常用无线数据传输技术主要有2.4G 无线射频、蓝牙、WiFi以及ZigBee 几种。

蓝牙和WiFi 无法与低功耗单片机直接相连,在增加硬件复杂度和软件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系统功耗;Zig -Bee 的传输速率只有250kbps ,不能满足本系统的高速需求。

以nRF24L01(2.4G 无线射频芯片)和低功耗单片机为核心组成的点对点高速无线传输系统,具传输速率高、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廉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高速无线数据传输、遥测遥控等方面。

2系统方案系统主要由PC 机、nRF24L01模块、单片机、脉冲输入/输出模块组成。

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PC 机通过串口将数据和参数传送给发射端/接收端的控制单片机。

发射端在脉冲输入的上升沿将数据发射出去;接收端接收到数据时利用中断提醒接收端单片机进行数据接收,解码正确后进行脉冲输出和数据传送。

对接收端脉冲输出信号与发射端的脉冲输入信号进行时间延时测量,便可获得同步信号无线传输的时延值。

3硬件系统硬件主要由nRF24L01模块和控制单片机组成。

nRF24L01模块与单片机的SPI 总线直接相连,在简化接口设计的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度。

3.1nRF24L01模块nRF24L01无线射频芯片具有高达2Mbps 的传输速度;内置CRC 校验和出错重传机制;以及在2Mbps 速度下接收电流为12.3mA ,0dBm 发送电流为11.3mA 的低功耗等特点。

电路连接原理图如图2所示。

3.2控制单片机控制单片机在发射端采用C8051F330,而接收端为C8051F300。

两者均具备硬件实现的SMBus/IC 、增强型UART 和增强型SPI 串行接口,主频速度高达25MIPS[4,5]。

4软件系统软件主要包含PC 机显控软件、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单片机控制软件。

这里主要介绍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单片机控制软件。

4.1发射端单片机控制软件发射端单片机软件流程图如图3所示。

点对点无线串口课程设计

点对点无线串口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点对点无线串口通信的基本概念,掌握无线通信的原理和过程;2. 学生掌握点对点无线串口通信模块的选型和使用方法,了解不同模块的性能特点;3. 学生了解并掌握点对点无线串口通信的编程方法,能够进行基本的通信程序编写。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点对点无线串口通信系统的搭建;2. 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点对点无线串口通信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提高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无线通信技术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养成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学会互相尊重、沟通协作,培养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课程,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信息技术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但需引导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点对点无线串口通信基本原理:- 无线通信概述:介绍无线通信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基本原理;- 点对点无线串口通信:讲解点对点通信的原理、通信协议及数据传输方式;- 课本章节:第二章“无线通信基础”。

2. 点对点无线串口通信模块选型与使用:- 常用无线串口模块介绍:分析不同类型无线串口模块的性能、特点及适用场景;- 模块选型与使用:教授如何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无线串口模块,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课本章节:第三章“无线串口模块及其应用”。

3. 点对点无线串口通信编程与实践:- 编程基础:介绍无线串口通信编程的基本概念、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 实践项目:设计实际通信项目,指导学生进行通信程序编写和调试;- 课本章节:第四章“无线通信编程与实践”。

实验2 利用点对点通讯实现无线串口

实验2 利用点对点通讯实现无线串口【实验目的】在实验1建立无线通讯的基础上,实现无线串口通讯。

掌握无线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

掌握串口接收和发送数据的方法。

【实验内容】配置RF参数;两个CC2530节点建立无线通讯,实现无线串口通讯。

【实验原理】一、Basic RF 参数配置同实验1二、无线数据发送:1. 创建一个buffer,把数据放入其中2. 调用basicRfSendPacket()函数发送三、无线数据接收:1. 通过basicRfPacketIsReady()函数来检查是否收到一个新的数据包。

2. 调用basicRfReceive()函数,把收到的数据复制到buffer中。

四、串口数据发送1. 创建一个buffer,把数据放入其中2. 调用halUartWrite()函数发送五、串口数据接收1. 通过调用RecvUartData()函数来接收数据,并以数据长度来判断是否有收到数据。

六、本例实现功能:一个PC串口连接到一个使用本应用实例的ZigBee设备来收发数据,同样另一个PC串口连接到另一个使用本应用实例的ZigBee设备来收发数据,实现两个串口以无线方式进行双工通讯。

本实验演示了以ZigBee设备来实现串口以无线方式进行双工通讯的方法。

连接如图2-1所示:图2-1 无线串口连接图【实验步骤】1.打开工作空间“...\基于BasciRF的实训\ 2 点对点无线串口实验\Project\ uart_rf.eww”2.参照实验1建立无线通讯的方法,进行参数配置,编译生成两个可建立无线通讯的代码。

分别作以下设置后生成代码:/*****点对点通讯地址设置******/#define RF_CHANNEL 20 // 频道11~26 #define PAN_ID 0x1A5B //网络id #define MY_ADDR 0x1015 // 本机模块地址#define SEND_ADDR 0xAC3A //发送地址/**************************************************//*****点对点通讯地址设置******/#define RF_CHANNEL 20 // 频道11~26 #define PAN_ID 0x1A5B //网络id #define MY_ADDR 0xAC3A //发送地址/**************************************************//*****点对点通讯地址设置******/#define RF_CHANNEL 20 // 频道11~26 #define PAN_ID 0x1A5B //网络id #define MY_ADDR 0xAC3A // 本机模块地址#define SEND_ADDR 0x1015 //发送地址/**************************************************/注意:如果有多组同时进行试验,每组间的RF_CHANNEL和PAN_ID至少要有一个参数不同;如果多组间的RF_CHANNEL和PAN_ID都一样,会造成信号串扰。

一种移动终端点对点的传输数据方法以及相应的控制装置[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移动终端点对点的传输数据方法以及相应的控制装置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罗永兴,王培峰,张国田
申请号:CN201110301907.8
申请日:20111009
公开号:CN103037534A
公开日:
2013041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点对点的传输数据方法,包括步骤:a.确定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所有可能采用的传输方式;b.根据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各自的指示信息和状态选择最优的传输方式和参数;c.采用所述最优的传输方式和参数在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传输数据。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输数据过程中需要人工对数据传输的方法进行选择,同时还需完成较为复杂的设置的,使发起端和接受端的设置相互匹配的问题。

申请人:上海夏永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碧波路572弄115号16号楼
国籍:CN
代理机构: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LECTRONICS W ORLD ·

一 种 点对 点 LTE远 程 串 口数据传 输 系统 设计
华南农 业大 学电子工程 学院 王 建 吴观 法 曾锐 文
【摘要 】本文考虑物联 网中客户端点对点数据传输需要 ,基于MT7628和LTE移动网络模块进行远程 串I:1控制 器设计 ,设立中I ̄rTCPJIE务 器,一 方 面 建立 与MT7628设 备 和远 程控 制 的TCP客 户端连 接 ,实现 客 户端通 过 TCP JI ̄.务 器转发 AT- 'J: ̄令 到MT7628,MT7628通 过 串口获取 STM32采 集的 温湿 度信 息 ,另一 方 面再通 过TCP, ̄ 务 器将 温 湿度信 息转 发到 客 户端 。 【关键词 】MT7628;LTE;TCP;串口
Linux系统 中EC20模块 通过虚 拟USB串 【_=】设备 ,经点对 点协议 隐 形程式 (Point to Point Protocol Daemon,PPPD)软件拨号达到上 网 目 的 ,所 以移植 EC20的驱 动就 是移植 EC20的USB虚拟 串 IZl。这种USB 虚 拟 串口的接 口是通用 的,在Linux.3.18.29的 内核中 已经 含有USB的 虚 拟驱动代码 ,只需添)J[1EC2设 备信息 ,即可被Linux系统识别 。移植 EC20 PPPD拨号软件 主要包括 :解  ̄'ppp一2.4.7.tar.gz/ ̄编 译PPP一2.4.7, 将编 译后得到三 个MIPs构架运行文件pppd、pppdump、pppstats3 ̄件 分
厂l—手w—电—脑]l
l 1 TCPWF ̄ l
-_J .. . .. . .. . .. . . . 图 1系统 框 图
3 软件设计
3.1 MT7628的 Linux系统 移植 包括 Linux I导 移植 、 内核移 植 ,本 文采 用 的足linux一3.18.29,
解压 MediaTek ApSoC SDK 4320 20l 50414.tar.bz2可得  ̄-IJUboot丈 件 夹 。 3.2 LTE驱 动与 拨号 软件 移植
运 行Linux内核的 系统 ,涉及 到Linux引导移 植 、 内核 移植 。 2.2 LTE移动 网络模 块
EC20 R2.0 Mini PCIE—C是 移远通 信 采用PCI Express Mini Card 标准接 口的LTE模块 。它 采 用 了LTE第三 代 合作伙 伴计 划 (3rd Gen. 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Re1.1l技 术 ,内置 丰富 的 网络 协 议 ,集成 多个 工业标 准接 口,需要 进行 LTE4G驱动 及拨 号移 植 。
0 引言
在工 业场 景 中 串 口传 输 依然 是最 主要 的通信 方 式 ,当前在 无 线 通 信 和物 联 网 发展 的影 响下 ,传 统 串 口数据 采集 方式 迎来 了创新 的 契机 , 即实现 无 线远 程 串 口数据 传输 与控 制 ,其 中 点到 点远程 通信 具有 重要 意 义。
2 硬件设计
2.1 主控 芯片 主控 芯片 采用 联 发科 MTK公 司 生产 的一 款 以MIPS 24K CPU为
核 心 的 SOC芯 片 MT7628,带 有 多 个 外 设 ,包 括2.4GHz的Wi.Fi网 卡 ,5个有 线 网 卡 ,3个 串 口, 多路 GPIO, SD.XC接 口,USB接 口 等 。更 为 关键 的是 MT7628芯片 中带 有MMUI ̄存 管理 模 块 ,可 以
摹于 MT7268fJ LT“日}毒0
聱删I
1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基于 MT7628片 上 系统 芯 片 下挂 数据 采 集 系 统 ,通 过 串 口获取 所 需传 感 数 据 ;设 立 TCPF] ̄务 器 ,通 过该 服务 器 中转 客 户 端 获得 的数 据 。采 用 LTE远 程控 制 器 ,使 用LTE网络 介入 Internet,登 录 到 TCP远程 服 务 器 ,向远 程TCP远程 服 务 器发送 从 串 口收到 的数 据 , 并 且接 收 来 自手{jL/电 脑客 户 端端 的控 制数 据 。手 机/电脑 端 的客 户 端 可 以通 过 互 联 网接 入TCP远 程 服 务器 , 获取TCP J] ̄务端 转发 来 的 来 自MT7628串 口控 制器 的 数据 ,并 向TCP J] ̄务端 发 送控 制 命令 , 再 由TCPI] ̄务 器转 发到 MT7628串 口控制 器 ,再 由 串 口控 制 器 发送 到 下挂 设 备 ,系统 框 图如 图l所 示 。
LTE (Long Term Evolution,长 期演 进 )为 解 决第 三 代通 信技 术暴 露 出的 问题 而提 出 的下 一代 移动 通信 统 一标 准 , 目前是第 四代 通 信 技术 .以其 高速 、 宽带 、低 成本 为现 阶段 下 众 多设备 连接 服务 器 、传输 采集 的数 据提 供可 靠 保证 ,得 到广泛 应 用 】。
wcdm a、 wcdma—chat-connect、 wcdm a—chat—disconnect。
3.3 TCP服 务器 编程 本 文 中TCP ̄.务端 是在 拥 有 公 网 IP地 址 的ubuntu服 务 器 中 工
作 ,采 用C语 言编程 ,主 要 函数 包括 :void init(const char IEconst char*serverport)函 数 ,用于 初始 化 服务端 端 口并绑 定服 务端 端 口, 建立 监 听 端 口:void service(void)函 数 ,用 于 启动 TCP服 务端 ,启 动后 会 等待 来 自MT7628设 备和 远程 控制 端 的TCP连接 ;调用 void service thread(void p)函数 会建 立 一个 新 的线 程 ,该 线程 和 连接 的
本文 受广 东省科技 项 目【2( ̄17AO404( ̄60181、广 州市科 枝计 划项 目【201604016122]资助
电 -Y-I ̄B ·117 ·
ELECTRONICS W ORLD ·菇 互 痈}-
别上传 到 目标板 的/usr/sbin目录 中,然后在 目标板上 制作LTE拨 号脚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