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体力疲劳功能评价与衡量方法

合集下载

疲劳自评量表及评分

疲劳自评量表及评分

疲劳自评量表及评分介绍疲劳是一种常见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决策能力下降和工作效率降低等问题。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评估自己的疲劳程度,我们推出了疲劳自评量表及评分。

使用方法请按照以下步骤完成对自己的疲劳程度进行评估:1. 阅读以下问题并选择最符合你当前状态的答案:- 从1(完全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对以下问题进行评分:- 我感到疲倦和虚弱。

- 我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分散思维。

- 我做事情的效率比以前低。

- 我对事情的兴趣和动力下降。

- 我感到烦躁和易怒。

- 我对日常活动感到厌倦。

- 我的记忆力有所下降。

- 我感到身体疼痛和不适。

- 我对睡眠的需要增加。

- 我感到精神压力过大。

2. 将自己的回答对应的分数相加,得到总分。

3. 根据总分,参考下方评分指标进行疲劳程度的评估。

评分指标基于总分,我们将疲劳程度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总分在10-30分之间,表示疲劳程度较低。

你的身体和心理状态相对良好,但仍需注意调节工作和休息时间,以避免进一步的疲劳。

- 总分在31-50分之间,表示疲劳程度中等。

你可能正在经历一些疲劳相关的问题,需要更多的休息和注意自身健康状况。

- 总分在51-70分之间,表示疲劳程度较高。

你可能处于一个严重疲劳的状态,需要尽快采取措施来缓解疲劳,如调整工作和生活惯,避免过度劳累。

结论疲劳自评量表及评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疲劳程度,并提醒你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缓解疲劳。

请注意,本量表仅供参考,如有严重身体或心理问题,请寻求专业医生的意见和治疗。

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

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
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
1. 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的重要性
疲劳度是指人体在长时间的工作、学习或运动后所产生的身体和心理疲劳程度。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疲劳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对于保障人们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 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的分类
2.2 心理指标
心理指标是通过心理测量方法来评估人体的疲劳程度。常见的心理指标包括注意力、反应速度、工作记忆、情绪等。通过对这些心理指标的测量,可以了解到人体在工作或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和情绪状态,从而评估其疲劳程度。
2.3 行为指标
行为指标是通过观察人体在特定任务中的行为表现来评估其疲劳程度。常见的行为指标包括任务完成时间、错误率等。通过观察这些行为表现可以了解到人体在长时间任务中的表现能力和注意力水平,从而判断其疲劳程度。
此外,侵害个体隐私权利的前提下获取足够可靠、可行、可操作的数据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5.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一方面,随着生物传感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将有更多更准确的生理、心理和行为指标可供选择,从而提高疲劳度测定评价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随着移动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的普及,疲劳度测定评价将有更多可能性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总之,建立科学合理的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在解决现有问题和挑战的同时,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加先进、可行且广泛应用于实际工作与学习中的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诞生。
3. 现有研究方法和应用
目前,学界和工业界对于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一些学者提出了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如脑电图、眼动追踪等)进行疲劳识别的方法;一些工业界采用了基于生物传感技术(如心率传感器、皮肤电传感器等)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的方法。

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学评价

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学评价

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学评价体力疲劳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当身体经过长时间的活动或高强度的运动后,肌肉和器官会因为过度使用而感到疲劳。

为了评估一种产品或方法是否能够有效缓解体力疲劳,进行功能学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关于缓解体力疲劳功能学评价的详细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评估某品牌体力疲劳缓解产品的功能学效果,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缓解体力疲劳,提高运动表现和工作效率。

二、实验方法1、实验对象:本实验共招募了30名年龄在18-45岁之间、身体健康、无长期服用药物史的志愿者。

2、实验材料:某品牌体力疲劳缓解产品(胶囊)、安慰剂、心率监测仪、血氧仪、疲劳度评估量表等。

3、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双盲实验法,将志愿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

实验组志愿者连续7天服用该产品,对照组志愿者则服用安慰剂。

实验前后分别对两组志愿者进行心率、血氧饱和度及疲劳度评估。

4、数据收集:实验过程中,每天固定时间点记录志愿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数据,并使用疲劳度评估量表对志愿者进行疲劳度评分。

5、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心率、血氧饱和度及疲劳度方面的差异。

三、实验结果经过7天的实验,我们得到以下数据:1、心率数据:实验组在服用产品后,心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这表明该产品能够有效地降低心率,缓解心脏疲劳。

2、血氧饱和度数据:实验组在服用产品后,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这表明该产品能够改善氧气供应,缓解肌肉疲劳。

3、疲劳度评估:实验组在服用产品后,疲劳度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这表明该产品能够有效地缓解体力疲劳。

四、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某品牌体力疲劳缓解产品具有显著缓解体力疲劳的效果。

通过降低心率、提高血氧饱和度和降低疲劳度评分等指标,该产品有效地缓解了体力疲劳,提高了运动表现和工作效率。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该产品的具体成分和作用机制,为生产更加安全有效的体力疲劳缓解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保健用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辅助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检验方

保健用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辅助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检验方

DB22/T 397.10—2017
保健用品功能学评价程序与检验方法第10部分:辅助缓解体力疲
劳功能检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保健用品功能学辅助缓解体力疲劳功能评价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保健用品功能学辅助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检验方法。

2 保健用品辅助缓解体力疲劳功能评价方法
2.1 人体试用试验项目
体力疲劳症状积分。

2.2 人体试用试验原则
a)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
b)在进行人体试用试验时,受试者应符合试验纳入标准。

2.3 结果判定
受试者体力疲劳症状明显改善,试验组体力疲劳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即可判定受试用品具有辅助缓解体力疲劳功能。

3 保健用品辅助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检验方法
3.1 受试对象纳入标准
受试者性别不限,年龄为18 岁~60 岁,无过敏史者,皮肤无溃疡、损伤,无严重肝、肾、心血管疾病,无皮肤感染,经常感觉体力疲劳者即可纳入,试验期间不使用其它具有缓解体力疲劳作用的药物、特殊食物。

3.2 排除者标准
排除者标准为:
a)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妇女、对受试样品过敏者;
b)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全身性疾病患者;
c)短期内服用与受试功能有关的药品、特殊食物,影响到对结果的判断者;
d)未按照规定使用受试样品,无法判断功效或因资料不全等影响功效判断者;
e)有运动障碍或其它无法完成本试验采用运动耐力测试原因者。

3.3 试验设计及分组要求
1。

健康食品之抗疲劳功能评估方法.

健康食品之抗疲劳功能评估方法.

健康食品之抗疲勞功能評估方法920829衛署食字第0920401629號公告壹、前言所謂疲勞是指身體無法維持在一定水平上運作,各器官也不能保持固定的工作能力;即身體因過度活動而造成作業肌肉無法維持力量,而導致活動能力下降。

造成身體活動疲勞的原因可包括心理、生理與生化三方面,其中心理方面的疲勞因較易受主觀因素影響,而生理方面的疲勞主要為神經、肌肉傳導方面機制的改變,因此暫不列入評估之中。

生化疲勞的潛在機轉包括中樞與週邊疲勞兩方面,造成中樞疲勞的機制包括:「低血糖(hypoglycemia)」、「血液中關鍵胺基酸濃度的改變,導致大腦中神經傳導物質濃度的改變」,而週邊疲勞的機轉則有「肌肉中的磷酸肌酸(phospocreatine) 耗竭,導致血氨增加」、「肌肉中的氫離子堆積,導致乳酸增加」、「肌肉中的磷酸堆積」及「肌肉中的肝醣耗竭」;故此處抗疲勞功能之評估僅以生化方面為主。

現階段健康食品的抗疲勞功能,乃針對經過運動測試後,延緩運動期間疲勞的發生或促進運動後疲勞消除之評估;亦即對受測對象給予運動測試,觀察運動期間或運動後的休息期間一些與疲勞相關數值變化的情形。

貳、評估食品樣本是否具有抗疲勞作用之測定方法廠商除提供與其產品相關之資料與文獻,以佐證該產品或其部分原料可能具有「延緩疲勞」或「促進疲勞消除」之功能外,必須針對擬以「健康食品」上市之產品,進行「人體實驗」或「動物實驗」。

若過去的科學文獻對所提產品的特性瞭解不足時,應同時進行「人體實驗」和「動物實驗」,以加強證據之可信度。

本評估方法所建議之檢測項目並非每項都必須進行。

但欲對產品加以標示或廣告具某項生理機能時,則必須提出相符且足夠之科學證據來支持。

通常適當的檢測項目越多,其證據越明確。

一、人體實驗(一) 必須委託國內外大學食品、營養、醫藥、運動科學等相關系所、研究機構、醫學中心執行,需有醫師參與,並遵循衛生單位對人體實驗有關之相關規定。

1. 人數 12人,受試者必須為健康之成年人(20-40歲) 且於實驗前一週不得飲用酒精及服用營養補充劑或其他藥物。

测试疲劳的四种方法

测试疲劳的四种方法

测试疲劳的四种方法疲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它会让我们感到身体乏力、精神不济,甚至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因此,了解自己的疲劳程度以及找到有效的测试方法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用的测试疲劳的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第一种方法是疲劳感量表。

这是一种常用的主观评估方法,通过填写一份疲劳感量表来评估自己的疲劳程度。

疲劳感量表通常由一系列描述疲劳程度的问题组成,例如“你感到疲劳吗?”、“你感到疲劳的程度如何?”等。

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选择相应的选项来评估自己的疲劳程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需要任何专业设备,但缺点是结果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第二种方法是反应时间测试。

这是一种客观评估方法,通过测量个体对外界刺激反应的速度来评估疲劳程度。

常用的反应时间测试包括手指点击测试、数字连线测试等。

参与者需要根据指定的指令迅速做出反应,记录下所花费的时间。

反应时间越长,说明疲劳程度越高。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客观性较高,结果相对准确,但缺点是需要一些专业设备或软件的支持,操作稍显繁琐。

第三种方法是心率测试。

这是一种常用的生理指标测试方法,通过测量个体的心率来评估疲劳程度。

心率是人体疲劳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情况下,疲劳程度越高,心率越快。

我们可以使用心率监测仪或智能手环等设备来测量自己的心率。

在测试期间,保持安静坐着,记录下自己的心率。

心率越高,说明疲劳程度越高。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结果相对准确,但缺点是可能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如情绪波动、运动等。

第四种方法是工作能力测试。

这是一种综合评估方法,通过测量个体在完成特定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估疲劳程度。

常用的工作能力测试包括注意力测试、记忆力测试、协调能力测试等。

参与者需要按照指定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并记录下自己的表现。

表现越差,说明疲劳程度越高。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直接评估个体在工作或学习中的表现,结果相对准确,但缺点是需要一些专业设备或软件的支持,操作稍显复杂。

缓解体力疲劳功能评价方法

缓解体力疲劳功能评价方法

缓解体力疲劳功能评价方法(总8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缓解体力疲劳功能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1. 实验项目动物实验动物体重负重游泳实验力竭实验人体试食试验临床症状与体征跑台试验2 试验原则动物实验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动物负重游泳和力竭实验前,对实验动物进行运动能力筛选。

实验前必须对同批受试样品进行违禁药物的检测。

运动实验与生化指标检测相结合。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停止给予受试物一天后进行效果观察。

3 结果判定动物实验:负重游泳实验结果阳性,力竭实验结果为阴性(特指无显著不利影响),可判定该受试样品缓解体力疲劳功能的动物实验结果为阳性。

人体试食试验:(1)试食前后,受试组自身对照,肌酐、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无不利的显著性改变;(2)跑台试验:试食组自身对照,试食后运动时间与试食前相比显著性增加,首次试食后运动时间与试食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满足(1)和(2)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

缓解体力疲劳功能评价方法1. 动物实验原理在一定时间内给予一定量的受试样品,通过持续服用,调整特定人群机体状态,使其拥有更好的调节功能,该功能包括应对潜在需求、使机体处于良好状态,具有更长时间作业能力或在相同作业时间内不出现更重的疲劳表现。

负重游泳实验仪器与器材游泳箱(大小约80cm×50cm×60cm),电子天平、铅皮。

实验方法实验动物推荐使用雄性小鼠,6周龄,体重20-24g。

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实验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阴性对照组,一个空白对照组,一个单次中剂量受试组。

其中以人体推荐量的10倍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二个剂量组,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组。

阴性对照组灌胃给予安慰剂。

受试样品给予时间30天,必要时可延长至45天。

实验步骤末次给受试样品24小时后,将尾根部负荷6%体重铅皮的小鼠置于游泳箱中游泳。

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

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

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
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通常根据个体的表现和自我感受进行评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
1. 表现评价:
- 注意力和专注力:衡量个体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专注程度和注意
力集中程度。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反应时间、错误率等。

- 运动表现:衡量个体在体力活动中的表现,如运动速度、力量、
耐力等。

- 认知能力:衡量个体的思考、判断和决策能力,如反应灵敏性、
逻辑思维能力等。

2. 自我感受评价:
- 主观疲劳感:个体通过问卷或评分表来评估自己的主观疲劳感受,如疲劳程度、困倦程度等。

- 身体感觉:个体评估自身身体的疲劳感受,如肌肉酸痛、体力消
耗等。

- 精神状态:个体评估自身的精神状态,如注意力不集中、积极性
降低等。

3. 生理指标评价:
- 心率:衡量个体的心跳频率,其高低可以反映出个体的疲劳程度。

- 血压:通过测量血压来评估个体的生理反应和疲劳程度。

- 皮肤温度:个体疲劳时,皮肤温度可能会降低或升高,可以作为
评估标准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
有不同的适用性,综合多个评价指标可以更全面地评估个体的疲劳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缓解体力疲劳功能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1. 实验项目1.1 动物实验1.1.1动物体重1.1.2 负重游泳实验1.1.3 力竭实验1.2人体试食试验1.2.1 临床症状与体征1.2.2 跑台试验2 试验原则2.1 动物实验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动物负重游泳和力竭实验前,对实验动物进行运动能力筛选。

2.2 实验前必须对同批受试样品进行违禁药物的检测。

2.3 运动实验与生化指标检测相结合。

2.4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2.5 停止给予受试物一天后进行效果观察。

3 结果判定3.1 动物实验:负重游泳实验结果阳性,力竭实验结果为阴性(特指无显著不利影响),可判定该受试样品缓解体力疲劳功能的动物实验结果为阳性。

3.2 人体试食试验:(1)试食前后,受试组自身对照,肌酐、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无不利的显著性改变;(2)跑台试验:试食组自身对照,试食后运动时间与试食前相比显著性增加,首次试食后运动时间与试食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满足(1)和(2)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

缓解体力疲劳功能评价方法1. 动物实验1.1 原理在一定时间内给予一定量的受试样品,通过持续服用,调整特定人群机体状态,使其拥有更好的调节功能,该功能包括应对潜在需求、使机体处于良好状态,具有更长时间作业能力或在相同作业时间内不出现更重的疲劳表现。

1.2 负重游泳实验1.2.1 仪器与器材游泳箱(大小约80cm×50cm×60cm),电子天平、铅皮。

1.2.2 实验方法1.2.2.1 实验动物推荐使用雄性小鼠,6周龄,体重20-24g。

1.2.2.2 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实验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阴性对照组,一个空白对照组,一个单次中剂量受试组。

其中以人体推荐量的10倍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二个剂量组,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组。

阴性对照组灌胃给予安慰剂。

受试样品给予时间30天,必要时可延长至45天。

1.2.2.3 实验步骤末次给受试样品24小时后,将尾根部负荷6%体重铅皮的小鼠置于游泳箱中游泳。

水深不少于40cm,水温30℃±2.0℃,记录小鼠自游泳开始至力竭时间,即小鼠负重游泳时间。

力竭判断标准为:小鼠沉入水中超过10秒,且放在平面上无法完成翻正反射。

1.2.3 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游泳时间为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F0.05,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F0.05,P≤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

(1)受试样品组负重游泳时间明显长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2)单次中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负重游泳时间无显著差异。

同时满足(1)和(2)时,可判定该实验结果阳性。

1.3 力竭实验1.3.1仪器与器材全自动生化仪,游泳箱,电子天平、铅皮。

1.3.2 实验方法1.3.2.1 实验动物雄性SD大鼠,体重160-200g。

1.3.2.2 剂量设计和分组大鼠以人体推荐量的5倍为基本剂量。

其余同1.2.2.2。

1.3.2.3 实验步骤末次给受试样品24小时后,采用尾部负重3%体重铅皮的大鼠置于游泳箱中游泳。

水深不少于50cm,水温31℃±1.0℃,当大鼠游至连续3次没入水底,每次超过10秒,视为力竭。

记录大鼠自游泳开始至力竭时间,大鼠腹主动脉采血全血,置4℃冰箱约3h,血凝固后2000rpm离心15min,取血清备用,测定尿素氮、肌酐、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活性。

1.3.3 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血液生化数据为计量资料,可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F0.05,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F0.05,P≤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

(1)受试样品组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血清尿素氮、肌酐、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活性应无显著性差异;(2)单次中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血清尿素氮、肌酐、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活性应无显著性差异;同时满足(1)和(2)时,可判定该实验结果阴性(特指无显著不利影响)。

1.4 注意事项1.4.1 每一游泳箱一次放入动物不宜太多,每只小鼠占用的水面积大多在300平方厘米以上,每平方米水面同时不超过6只大鼠游泳,否则互相挤靠,影响实验结果。

1.4.2 水温对小鼠的游泳时间有明显的影响,因此要求各组水温控制一致,每一批实验动物下水之前都应测量水温,水温以30-31℃为宜,如果过低可能引起实验动物痉挛,影响实验结果。

1.4.3 铅皮缠绕松紧应适宜。

1.4.4 观察者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使每只实验动物四肢保持运动。

如果实验动物漂浮在水面四肢不动,可用木棒在其附近搅动。

同时适时清除水中杂质,以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1.4.5 不同批的实验动物因饲养环境、季节等原因的变化体质上会出现差异。

因此受试样品组和对照组应采用同一批动物同时进行实验。

1.4.6负重游泳实验、力竭实验前对实验动物进行能力筛选。

1.5 结果判定负重游泳实验结果阳性,力竭实验结果为阴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缓解体力疲劳功能的动物实验结果为阳性。

2 人体试食试验2.1 受试者的选择标准2.1.1 纳入受试者标准:2.1.1.1需要较长时间持续中等强度作业或易于疲劳的自愿受试者人群。

2.1.2 排除受试者标准:2.1.2.1 年龄在20岁以下或45岁以上男性,年龄在20岁以下或55岁以上女性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及对本样品过敏者。

2.1.2.2已知患有心血管、肺脏(如哮喘等)和(或)代谢疾病(如糖尿病等),精神病患者;心血管、肺脏和(或)代谢疾病的症状或体征。

2.1.2.3经常用药、嗜酒吸烟或戒烟不足6个月,血浆胆固醇≥200mg/dl,4周内参加过其它实验。

2.1.2.4 正在服用其它营养补充剂、治疗药物或接受其它治疗者。

2.1.2.5 未按规定服用样品,无法判断功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功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2 试验设计及分组要求:采用自身对照设计。

受试者不少于50例。

2.3 受试样品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受试者在试食观察期间,按推荐服用方法、服用量服用受试产品,连续给予受试样品30天,必要时可延长至45天。

2.4 观察指标2.4.1 安全性指标2.4.1.1 一般状况包括精神、睡眠、饮食、大小便等2.4.1.2 试食前后进行血、尿、便常规检查(肌酐、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2.4.1.3 肝、肾功能检查2.4.1.4心电图2.4.2 功效性指标2.4.2.1 一般情况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受试者饮食情况、活动量。

观察主要症状:头痛、眩晕、心悸、耳鸣、失眠、烦躁、腰膝酸软等。

2.4.2.3 跑台试验(1)试食前测试在跑步机上0坡度,以8km/小时速度进行跑步运动,对心率进行实时监测。

从55%最大心率开始计时,连续运动60分钟以上,且心率达到69%最大心率时为止,为试食前运动时间,并于运动后采血。

其中最大心率=220 - 年龄。

(2)试食中测试第二次试食2小时后,在跑步机上0坡度,以8km/小时速度进行跑步运动,对心率进行实时监测。

从55%最大心率开始计时,连续运动60分钟以上,且心率达到69%最大心率时为止,为首次试食运动时间。

其中最大心率=220 - 年龄。

(2)试食后测试试食结束24小时,在跑步机上0坡度,以8km/小时速度进行跑步运动,对心率进行实时监测。

从55%最大心率开始计时,连续运动60分钟以上,且心率达到69%最大心率时为止,为试食后运动时间,并于运动后采血。

其中最大心率=220 - 年龄。

2.5 注意事项2.5.1跑台试验中三次测试为测试当日同一时间,以避免时间周期对运动时长产生的影响;2.5.2跑台试验中试食前测试60分钟以内即超过69%最大心率者不可纳入受试者人群;2.5.3跑台试验中试食后测试前,先对受试者进行安全性观察和一般性观察,若受试者不符合测试条件,该受试者不进行试食后测试。

2.6 数据处理和结果判定测得数据为计量资料,可用t检验进行分析。

凡自身对照资料可以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后者需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对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方差齐后,用转换的数据进行t检验;若转换数据仍不能满足正态方差齐要求,改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但变异系数太大(如CV>50%)的资料应用秩和检验。

结果判定(1)试食前后,受试组自身对照,肌酐、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无不利的显著性改变;(2)跑台试验:试食组自身对照,试食后运动时间与试食前相比显著性增加,首次试食后运动时间与试食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满足(1)和(2)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

2.7适用范围本适用于需要进行较长时间中等强度体力工作的人群(×√)易于疲劳的人群,旨在提高体力作业耐受时间,其作用的实现需要持续服用一周以上本品不适用于急性缺氧环境及有速度要求的重体力人群,避免特殊作业所致疲劳。

(如不限定,需提供相关试验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