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自考本科课件ppt课件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2018版PPT课件_第2章_网络应用

需要通过层间接口(如应用编程接口API)将报文无传递给相邻的传输层,请求传 输层协议提供的端到端传输服务。 四、套接字(Socket)[识记]
套接字(Socket)是每个应用进程与其他应进程进行网络通信时,真正收发 报文的通道。一个应用进程可以创建多个套接字与同一个或不同的传输层协议进行 接口。对于一个传输层协议,需要为与其接口的每个套接字分配一个编号,标识该 套接字,其编号称为端口号(port number)。
3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应用体系结构
一、客户/服务器(C/S)结构网络应用[识记] 1.客户/服务器(C/S)结构网络
客户/服务器(C/S)结构的网络应用的通信双方分为服务器程序和客户程序, 服务器程序需要先运行,做好接受通信的准备。客户程序后运行,主动请求与服务 器进行通信。服务器计算机通常也称为服务器,-般具有固定的网络地址(比如IP 地址),长期运行,以便服务器软件能够随时被请求服务。客户软件通常运行在普 通用户的计算机或其他计算设备上,可能使用动态的网络地址,是通信的主动发起 方。 2.C/S网络应用的特点
可靠的数据传送服务:应用进程能够依靠TCP实现端到端的无差错、按顺序交付所有发送 数据的服务。
3.UDP
UDP是-种不提供传输服务保障的轻量级传输层协议,仅提供最小的“尽力”服务。 UDP是无连接的.因此在两个进程通信前没有握手过程。
8
第二节 网络应用通信基本原理
三、应用层协议[识记] 应用层协议定文了应用进程间交换的报文类型、报文构成部分具体含义以及
5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三、混合结构网络应用[识记] 混合结构网络应用将CS应用与P2P应用相结合,既有中心服务器的存在,又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1章概述PPT课件

计算机网络视角观点
广义观点
定义了计算机通信网络
资源共享观点
定义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特征
用户透明性观点
定义了分布式计算机系统
4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 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 算机系统的集合
二、主要特征
• 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 互联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
乔治•吉尔德(George Gilder)预言:主干网的带 宽每6个月增加一倍。
6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
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分组交换网络诞生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 局域网的崛起 Internet时代 “三网”合一 宽带网络与全光网络技术
7
一、以单处理机为中心的多终端联机系统
17
拓扑结构
1.拓扑结构的定义
采用拓扑学的方法抽象的网络结构,研究计算 机网络中“点”和“线”构成的几何图形。
2.主要拓扑结构种类
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网状型 全互连型
总线型拓扑
优点: • 电缆长度短,布线容易 • 易于扩充
缺点: • 节点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瘫痪—故障扩散 • 故障定位排除困难
intranet是Internet技术的发展与建造企业/事业单 位内部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的需要相融合的 产物,是将internet的构造技术应用于企业的企业 内部网络。
15
六、“三网”合一
是指原先独立设计和运营的传统电信网、计算机 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将趋于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
基本特征:
网络在物理层上是互通的 用户只需一个物理网络连接,就可以使用其他网络上
第一章 概 述
阳光学院_自考_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第7章_无线与移动网络

(4)都支持“基础设施模式”和“自组织模式”两种模式。
2.IEEE 802.11体系结构的基本构件由两部分组成:(1)基站,又称为接入点(AP)。
(2)基本服务集(BSS)一个BSS包含一个或多个无线站点和一个接人点的中央基站。
每个IEEE 802.11无线站点都具也具有一个6字节的MAC地址,该地址存储在该站适配器的固件中。
每个AP的无线接口也具有一个MAC地址。
与以大网类似,这些MAC地址由IEEE管理,理论上是全球唯一的。
二、IEEE 802.11的MAC协议[领会]多个站点(无线站点或AP)可能同时经相同信道传输数据帧,因此需要一个多路访问控制协议来协调传输。
IEEE 802.11的MAC协议采用CSMA/CA协议,又称为带碰撞避免的CSMA。
支持信道预约的CSMA/CA协议的原理:源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必须先监听信道,若信道空闲,则等待一个分布式帧间间隙(DIFS)的短时间后,发送一个很短的请求发送(RTS)控制帧。
RTS 帧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和本次通信所需要的持续时间等信息。
三、IEEE 802.11帧[识记]IEEE 802.11帧共有3种类型:控制帧、数据帧和管理帧。
802.11数据帧结构如图7-1所示,其中,MAC首部共30字节;帧主体,也就是帧的数据部分,不超过2312字节,不过IEEE 802.11帧的长度通常都是小于1500字节;尾部是帧检验序列FCS,共4字节。
第四节蜂窝网络一、蜂窝网络的体系结构[识记]蜂窝是指由一个蜂窝网覆盖的区域被分成许多称作小区的地理覆盖区域。
每个小区包含一个收发基站(BTS),负责向位于其小区内的移动站点发送或接收信号。
一个小区的覆盖区城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BTS的发射功率用户设备的传输功率小区中的障碍建筑物以及基站天线的高度等。
二、移动通信2G/3G/4G/5G网络[识记]。
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课件

IP负责数据的路由,通过IP地址将数据从一个网络节点传送到另
03
一个网络节点。
OSI模型
OSI模型(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是一个描述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分层模型,它将网络协议分为七个 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OSI模型为不同系统和设备之间的通信提供了统一的框架,使得各种设备和系统能够相互协作,实现 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
网状拓扑
无中心节点,任意两点通信, 可靠性高但成本和维护难度大
。
网络设备互联
TCP/IP协议
互联网的核心协议,实现端到 端的通信。
VLAN技术
用于在同一局域网内逻辑上划 分不同的子网。
以太网协议
最常见的局域网协议,使用 CSMA/CD机制。
路由协议
如OSPF、BGP等,用于路由 器间路由信息的交换。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总结词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 城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类型。
详细描述
根据网络覆盖的范围和规模,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 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类型。局域网通常 只覆盖一个建筑物或一个单位内部,规模较小;城域 网覆盖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规模较大;广域网覆盖 更广泛的地理范围,可以实现不同城市或国家之间的 互联;互联网则是由众多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互 联而成,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工作原 理课件
目录
• 计算机网络概述 • 网络通信原理 • 网络设备与拓扑结构 • 网络协议与标准 • 网络安全与防护 • 网络应用与发展趋势
01
CATALOGUE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总结词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发展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
三大网络: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网络发展趋势:宽带网络;全光网络;多媒体网络;移动网络;下一代网络。
电话系统组成:本地网络;干线;交换局。
ChinaNET:CHINAPAC;CHINADDN;PSTN。
文件共享、信息浏览、电子邮件、网络电话、视频点播、FTP、网上会议。
三网合一:把现在的传统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系统,由一个全数字化的网络设施来支持包括数据、语音和图像在内的所有业务的通信。
高速网络技术表现:B-ISDN、ATM、高速局域网、交换局域网、虚拟网络。
宽带网络分为:宽带骨干网、宽带接入网。
骨干网:核心交换网,基于光纤通信系统的,能实现大范围的数据流传送。
接入类型:光纤、铜线、光纤同轴电缆混合接入、无线接入。
全光网络:以光节点取代现有网络的电节点,并用光纤将光节点互连成网,采用光波完成信号的传输、交换等功能,克服了现有网络在传输和交换时的瓶颈,减少信息传输的拥塞、延迟、提高网络呑吐量。
移动网络主要技术:蜂窝式数字分组数据通信平台;无线局域网;Ad hoc网络;无线应用协议WAP。
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通信子网组成:网络节点、通信链路。
网络节点:也称转换节点、中间节点,作用是控制信息的传输和在端节点之间转发信息。
可以是:分组交换设备PSE、分组装配/拆卸设备PAD、集中器C、网络控制中心NCC、网间连接器G。
统称为接口信息处理机IMP。
存储-转发:信息在两端节点之间传输时,可能要经过多个中间节点的转发,这种方式称为存储转发。
计算机网络功能: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用户间信息交换。
计算机网络应用:办公自动化OA;远程教育;电子银行;证券及期货交易;校园网;企业网络;智能大厦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2018版PPT课件_第3章_传输层

6
第三节 停-等协议与滑动窗口协议
一、可靠数据传输基本原理[领会] 不可靠传输信道的不可靠性主要表现在: (1)不可你传输信道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可能发生比特差错。 (2)不可靠传输信道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乱序。 (3)不可靠传输信道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数据丢失。 实现可靠数据传输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差错检测:利用差错编码实现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的比特差错检测(甚至纠正)。 (2)确认:接收方向发送方反馈接收状态。 (3)重传发送方重新发送接收方没有正确接收的数据。 (4)序号:确保数据按序提交。 (5)计时器:解决数据丢失问题,
位对齐)求和,求和过程中遇到的任何滥出(即进位)都被回卷(即进位与和的最 低位再加)。最后得到的和取反码,就是UDP的校验和,填入UDP数据的校验和 字段。UDP在生成校验和时,校验和字段取全0。参与UDP校验和计算的内容包容 包括3部分:UDP伪首部、UDP首部和应用层数据。
传输层的端口号分为服务器端使用的端口号与客户端使用的端口号两大类。 服务器端使用的端口号包括熟知端口号和登记端口号。FTP服务器默认端口号是21, HTTP服务器默认端口号是80,SMTP服务器默认端口号是25,DNS服务器默认 端口号是53。
4
第一节 传输层的基本服务
二、无连接服务与面向连接服务[领会] 传输层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服务两大类。无连接服务
8
第三节 停-等协议与滑动窗口协议
《计算机网络原理》自考教材

《计算机网络原理》自考教材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相结合的产物,它涉及到通信与计算机两个领域。
它的诞生使计算机体系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当今社会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在,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基本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应用已经遍布各个部门领域。
从某种意义上讲,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水平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水平,而且已经成为衡量其国力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多机、由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演变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直接通信的过程。
其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联机系统阶段、互联网络阶段、标准化网络阶段、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阶段。
1.1.1 联机系统阶段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54年,人们制造出了一种终端设备,它能够将穿孔卡片上的数据从电话线上发送到远地计算机上,这种终端设备被称为收发器(Transceiver)。
此后,电传打字机开始作为远程终端和计算机相连,用户可在远地的电传打字机上将自己的程序键入到计算机中,计算机算出的结果又可从计算机传送到电传打字机上打印出来。
这种简单的"终端-通信线路-计算机"系统,就是计算机网络的雏形,即计算机网络的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是:一台中央主计算机连接大量的、在物理位置上处于分散的终端设备构成的系统,系统中除主计算机具有独立的处理数据的功能外,系统中所连接的终端设备均无独立处理数据的功能。
第一阶段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实质上就是联机多用户系统,是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
联机系统中的中心计算机与远程终端的通信当时只能利用公用电话系统。
而利用电话线传输计算机与远程终端发出的信号,就必须要经过数据转换,因为计算机和远程终端发出的数据信号都是数字信号,而公用电话系统的传输系统只能传输模拟信号。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一、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和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二、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主机HOST(提供资源)和终端T(请求资源))以及通信子网(网络结点和通信链路)组成,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的内层。
三、计算机网络的演变概括为: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50年代初、SAGE)2、计算机-计算机网络(60年代后期、ARPANET)3、开放式标准化网络。
四、计算机网络的实例:因特网、公用数据网和以太网。
五、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用户信息交换六、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地理: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2、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3、拓扑结构:星型网、总线网、环形网、树形网;4、用途:科研、教育、商业、企业;按传输介质分为双绞线网、同轴电缆网、光纤网、无线网;按信道带宽分窄带网、宽带网。
七、计算机网络应用于办公自动化、远程教育、电子银行、证券期货交易、校园网、企业网(集散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两种典型的企业网络系统)、智能大厦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八、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制定机构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美国国家标准局(NBS)、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ECMA)、INTERNET工程任务组和INTERNET工程指导小组。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一、数据可定义为有意义的实体,分为数字数据和模拟数据,数字数据是离散的值,模拟数据是在某个区间内连续变化的值。
二、信号是数据的电子或电磁编码,分模拟信号、数据信号。
模拟信号是随时间连续变化的电流、电压和电磁波,数据信号是一系列离散的电脉冲,可以利用其某一瞬间状态来表示要传输的数据。
三、信息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四、信源是产生和发送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五、信宿是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六、信道是信源和信宿之间的通信线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物理层
一、物理层接口与协议 5、物理层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务 (1)机械特性的规定 (2)电气特性的规定 (3)信号的功能特性的规定 (4)规程特性的规定 6、物理层常见的协议 (1)EIA RS-232C接口标准 :RS-232C标准接口只
控制DTE与DCE之间的通信 (2) EIA RS-449接口标准 (3) RS-422接口标准 (4)RS-423接口标准
络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由主机和终端组成; (2)通信子网:负责全网中的信息传递,由网络节点和通
信链路组成。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用户间信息交换 4、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第三章 物理层
一、物理层接口与协议 1、物理层规定的特性 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2、物理层定义 ISO的定义和ITU的定义 3、DTE的定义:
数据终端设备,是对属于用户所有的连网设备或工作站的 统称
4、DCE的定义 : 数据电路终接设备或数据通信设备,是对为用户提供入网 连接点的网络设备的统称。
广播式和点对点网络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四、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 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2、国际电信联盟(ITU) 3、美国国家标准局(NBS) 4、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 5、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ECMA) 6、Internet组织机构
(1)IAB:因特网体系结构局 (2)IETF:因特网工程特别任务组 (3)IESG:Internet工程指导小组推荐标准
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按照拓扑结构分类 (1)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扑结构:星形、环形、树形、网状形。 (2)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拓扑结构:总线形、树形、环形、无线通信与
卫星通信型。 2、按照网络的交换方式分类
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 3、按照网络的覆盖范围进行分类
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 4、按照网络的传输技术分类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四、OSI/RM与TCP/IP的对比 1、相同点 (1)两者都是以协议栈为基础,并且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
互独立 。 (2)两者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各个层的功能也大体相
似。 2、不同点 (1)层次结构不同 (2)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范围不同 3、OSI模型和协议的缺点 4、TCP/IP模型和协议的缺点
三、物理层主要内容
四、数据链路层主要内容
五、网络层主要内容
六、传输层主要内容
七、应用层主要服务
八、常见的局域网技术
九、常见实用组网技术介绍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3)开发式标准化网络 (4)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 2、三大网络 电信业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 3、未来网络发展趋势 宽带网络、全光网络、多媒体网络、移动网络、下一代网
不可靠的物理 链路改造成对网络层来说是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以帧为单
位进行传输。 (3)网络层:进行路由选择和流量控制。以网络协议数据
单元(通常称为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 (4)传输层:提供了端到端的透明数据传输服务,处理端
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二、OSI/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5)会话层:负责在两个会话层实体之间进行对话连接的
建立和拆除。 (6)表示层:为上层用户提供共同的数据或信息语法表示
变换。 (7)应用层:是开放系统互连环境的最高层。 3、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1)通信服务类型: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2)确认和重传机制 (3)服务类型和服务质量
面向连接与确认服务 面向连接与不确认服务 无连接与确认服务 无连接与不确认服务
第三章 物理层
二、传输介质 1、传输介质的类型 有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介质
(无线电、微波、红外、激光) 2、传输介质的特性对网络数据通信质量的影响。 3、双绞线:STP、UTP 4、同轴电缆:基带(粗缆和细缆)和宽带 5、光纤 (1)光源的类型:发光二极管和注入型激光二极管 (2)光纤的波长范围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三、TCP/IP参考模型 4、TCP/IP参考模型各层主要协议簇
(1)主机-网络层:各种通信网、TCP/IP之间的接口和物 理网络协议
(2)互连层:IP、ICMP、ARP、RARP (3)传输层:TCP、UDP (4)应用层:SMTP、DNS、FTP、TELNET、HTTP、DHCP……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 1、协议的要素 (1)语义: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2)语法: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3)定时: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2、分层体系结构 (1)层次结构的优点 (2)体系结构定义:计算机网络各层次结构模型及其协议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三、TCP/IP参考模型 1、TCP/IP特点 2、TCP/IP参考模型的层次
主机-网络层、互连层、传输层、应用层 3、TCP/IP参考模型各层主要功能
主机-网络层:TCP/IP参考模型的最底层,是 TCP/CP的实现基础
互连层:提供端到端的分组分发功能和很多扩充功 能
传输层:负责应用进程之间的端-端通信 应用层:提供了高层服务。
代码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
————2018年4月自考
主讲人:WU老师 2018.2月26日—4月5日
参考教材:
一、代码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主编:杨明福) 二、自考通《计算机网络原理》考纲解读
课程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二、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OSI和TCP/IP)
的集合。 (3)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的要点 (4)层次划分的原则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二、OSI/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OSI包括了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三级抽象 2、OSI参考模型七层结构: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
应用层 3、各层的主要功能 (1)物理层:使原始的数据比特流能在物理介质上传输。 (2)数据链路层:通过校验、确认和反馈重发等手段,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