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增压原理
汽车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参数

汽车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参数1.引言1.1 概述自从汽车涡轮增压器的出现,它已成为内燃机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涡轮增压器的引入为汽车引擎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在性能和燃油经济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提升。
通过提高发动机进气压力,涡轮增压器能够增加燃烧室的氧气供应量,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涡轮机和压气机的相互作用。
涡轮机利用废气流动的动能驱动涡轮转子旋转,而压气机则将空气压缩并送入汽缸。
这种压缩空气的供应方式为汽油或柴油燃料提供了更多的氧气,从而实现更加充分和高效的燃烧。
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参数主要包括压比、增压效率和响应时间等。
压比是指进气边与出气边的绝对压力比,它决定了涡轮增压器提供给发动机的进气压力增幅大小。
较高的压比意味着更高的进气压力和更大的氧气供应量,从而提供更强的动力输出。
增压效率是衡量涡轮增压器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压气机转子转动时对气体的增压能力。
增压效率的提高可以减少废气能量的损失,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一般而言,增压器的增压效率越高,发动机的功率输出也会相应增加。
响应时间是指涡轮增压器从负载变化时恢复到稳定工作状态所需的时间。
较短的响应时间可以更快地满足发动机对动力输出的需求,提高车辆的加速性能和操控性。
综上所述,汽车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参数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性能表现。
压比、增压效率和响应时间等参数的合理设置能够实现更高的动力输出和燃油经济性,为汽车行业带来更加卓越的驾驶体验和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主要围绕汽车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参数展开研究,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通过概述来介绍汽车涡轮增压器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该文章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同时,指出文章的结构安排,以引导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布局和思路。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
第一小节是对汽车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
通过对其结构和工作过程的详细描述,揭示涡轮增压器在汽车发动机中的作用。
涡轮增压器的故障诊断及排除

涡轮增压器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摘要】本文主要内容是关于涡轮增压器的原理和使用、常见故障和以后的发展趋势。
涡轮增压发动机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作为动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位于进气道内,叶轮就压缩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新鲜空气,再送入气缸。
当发动机转速加快,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加快,空气压缩程度就得以加大,发动机的进气量就相应地得到增加,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了。
【关键词】涡轮增压;原理;故障;发展趋势。
引言目前石油燃料匮乏,浪费严重,汽油机一般汽油的利用率只有30%—35%。
未来汽车发展趋势于节能、环保、安全。
油料的不断消耗,迫使人们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
汽车作为石油燃料最大消耗者之一,对科学优化使用石油燃料迫在眉睫。
汽车涡轮增压技术的应用使得在相同排量发动机中获得更多的动力,增压后的空气使燃油能够燃烧更充分、更彻底,尾气排放更趋于环保。
压缩空气动力来源于废气排放时瞬间惯性冲击力,不加利用也是能量损失。
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最大优点是它可在不增加发动机排量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
一台发动机装上涡轮增压器后,其输出的最大功率与未装增压器相比,可增加大约40%甚至更多。
[1]一、涡轮增压概述(一)涡轮增压定义涡轮增压器(Tubro)实际上就是一个空气压缩机。
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作为动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位于排气道内),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位于进气道内,叶轮就压缩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新鲜空气,再送入气缸。
当发动机转速加快,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加快,空气压缩程度就得以加大,发动机的进气量就相应地得到增加,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了。
常见用于汽车引擎中,透过利用排出废气的热量及流量,涡轮增压器能提升内燃机的马力输出。
涡轮增压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发动机进气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让车子更有劲。
一台发动机装上涡轮增压器后,其最大功率与未装增压器的时候相比可以增加40%甚至更高。
vgt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工作原理

vgt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工作原理在汽车的世界里,有一种神奇的小玩意儿叫做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听上去有点高大上,其实就是帮你的小车在加速时提供更多动力的东西。
想象一下,平时你在路上开车,踩油门的时候,车子乖乖地跟着你的脚步走,但如果需要快速超车,这时涡轮增压器就像一位超级英雄,随时待命,瞬间给你带来强劲的动力,让你飙起来的感觉真是爽到爆。
这个增压器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随时根据需要变换自己的“形态”。
简单来说,它的工作原理就像变魔术一样,涡轮的截面可以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载来调整。
低速的时候,涡轮的截面小,增加进气压力,让车子能够轻松起步。
到高速时,截面增大,让更多空气流进发动机,动力直接翻倍!是不是听起来很酷?就好比你在不同场合下换衣服,走到哪儿都能打扮得体。
涡轮增压器的运行也不是随便的,它和发动机之间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发动机一旦转速上升,涡轮增压器就会迅速反应,像是听到了号令的士兵,立刻开始工作。
你可想而知,像这样的技术含量有多高。
为了让涡轮转得更快,排气气体就像个加速器,推动着它飞速转动,形成强大的吸气效果。
这样的配合简直默契得不能再默契,开起来就像在跳舞,既轻松又流畅。
说到涡轮增压器,肯定不能不提它的“情绪管理”。
对,你没听错,涡轮也有情绪!当车速较慢时,涡轮增压器可能会感到“焦虑”,它得拼命压缩空气来提升效率,生怕你开慢了没劲。
但只要一加速,涡轮立刻兴奋起来,冲向你想要的速度,简直是精神焕发,令人振奋。
车子瞬间变得灵活,像是小豹子一样在马路上飞奔,耳边呼呼作响,让你不禁大喊一声:“太刺激了!”不过,涡轮增压器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它也会遇到麻烦。
比如说,过热、过度使用,或者缺乏润滑油,这些都是涡轮增压器的“老毛病”。
就像人一样,累了就得休息,保养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车主在享受涡轮带来的快感时,往往忽视了它的护理,结果造成了不必要的损伤。
你想想,如果你对你的车子不尽心,那它也很可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涡轮增压泵工作原理

涡轮增压泵工作原理
涡轮增压泵是一种常用于内燃机中的增压装置,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吸气效率和动力输出。
工作原理如下:当发动机运转时,排出的废气通过涡轮增压器的进气口进入涡轮室。
在涡轮室内,排气气流的流速增加,使涡轮叶片开始旋转。
涡轮叶片与涡轮轴相连,涡轮轴的旋转带动压气机叶轮开始旋转。
压气机叶轮是另一个与涡轮叶轮相对的装置,它通过旋转提供压缩的空气。
随着压气机叶轮的旋转,空气被压缩,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密度增加。
压缩后的空气经过出口口离开压气机,并通过冷却器进行冷却。
冷却后的压缩空气进入内燃机的进气道,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吸气效率。
由于压气机叶轮的旋转速度由涡轮叶轮的旋转速度决定,涡轮增压器的增压效果可以通过调整涡轮叶轮的尺寸和叶片数目来控制。
涡轮增压泵还配备了废气透平装置,可以利用发动机排气的废热能量来带动涡轮叶轮的旋转,从而减少对发动机动力的消耗。
总之,涡轮增压泵通过利用排气气流的动能来提供额外的气体压缩,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吸气效率和动力输出。
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增压装置,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及其他内燃机设备中。
涡轮增压制冷原理

涡轮增压制冷原理涡轮增压制冷原理是一种利用涡轮增压技术实现制冷的方法。
涡轮增压技术是一种常见于汽车发动机中的技术,通过增加进气量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输出。
而在制冷领域,涡轮增压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的制冷效果。
涡轮增压制冷原理的基本概念是利用压缩机和膨胀机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制冷。
压缩机通过旋转涡轮将气体压缩,使其温度升高,然后将高温高压气体传输到膨胀机中。
膨胀机是涡轮增压制冷系统的核心部件,它通过涡轮的旋转将高温高压气体膨胀,使其温度降低,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膨胀后的气体再经过冷凝器冷却成液体,回到压缩机重新循环。
涡轮增压制冷系统的工作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首先,压缩机从外部环境中吸入气体,并将其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
然后,高温高压气体进入膨胀机,通过涡轮的旋转膨胀,使其温度降低。
膨胀后的气体经过冷凝器冷却成液体,并通过膨胀阀控制液体的流量和压力。
最后,液体再次进入压缩机,循环往复,实现持续的制冷效果。
涡轮增压制冷原理的优势在于其高效性和可调节性。
通过涡轮增压技术,可以实现高压气体的压缩和膨胀,从而提高制冷效果。
而且,涡轮增压制冷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的制冷需求。
这使得涡轮增压制冷系统在空调、冷藏、冷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涡轮增压制冷原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涡轮增压制冷系统的设计和制造相对复杂,需要高精度的加工和装配技术。
其次,膨胀机的旋转速度和气体的压力对制冷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需要进行精确的控制和调节。
此外,涡轮增压制冷系统的能耗较高,对能源的需求较大。
为了克服涡轮增压制冷原理的一些限制,研究人员正在不断努力改进和优化。
他们通过改进涡轮增压系统的设计和控制策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同时,他们也在寻找新的制冷剂和工作流体,以提高制冷系统的性能和环境友好性。
总的来说,涡轮增压制冷原理是一种利用涡轮增压技术实现制冷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压缩机和膨胀机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制冷效果。
涡轮增压工作原理

涡轮增压工作原理
涡轮增压是一种常见的内燃机增压技术,通过有效地利用废气能量来提高发动机的进气压力和进气量,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涡轮增压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流体力学原理。
涡轮增压器主要由两个关键部件组成:涡轮和压气机。
涡轮由一个由废气推动的轴上的叶轮组成,压气机则由一个连接在同一轴上的压缩空气的叶轮组成。
当内燃机燃烧燃料时,产生高温高压的废气从排气管中排出。
这些废气流经涡轮增压器的涡轮,推动涡轮高速旋转。
涡轮旋转的速度取决于废气的流量和流速。
涡轮旋转的同时,通过轴将旋转的动力传递给连接在同一轴上的压气机。
压气机的叶轮在涡轮的推动下开始旋转,通过离心力原理将空气压缩。
被压缩的空气进一步通过增压器的出口进入发动机进气道。
由于涡轮增压器将空气压缩并提高进气压力,相同的汽缸内可以进入更多的空气和燃料混合物,从而提高了燃烧效率。
这使得发动机在相同排量下能够获得更大的动力输出,提高车辆的加速性能和爬坡能力。
涡轮增压器的工作过程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首先,废气流量需要足够大以提供足够的动力来推动涡轮和压气机。
其次,涡轮和压气机之间的转速需要匹配,以确保高效的能量转换。
最
后,增压器需要具备一定的耐用性和高温高压环境下的工作能力。
总之,涡轮增压通过有效地利用发动机废气能量提高进气压力和进气量,以增加发动机的动力输出。
这种增压技术在现代汽车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为车辆提供更高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涡轮增压器设计毕业设计

引言概述:涡轮增压器是一种通过利用废气能量来提高发动机吸气压力和进气密度的装置,从而增加发动机的动力输出。
在汽车行业中,涡轮增压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因为它能够提供更高的功率输出同时降低油耗和减少排放。
本文将详细介绍涡轮增压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旨在为涡轮增压器的毕业设计提供指导和建议。
正文内容:一、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1.1能量转换过程的基本原理1.2涡轮增压器的组成和结构1.3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理论在涡轮增压器中的应用二、涡轮增压器设计的基本步骤2.1预估所需增压比2.2确定涡轮尺寸与特性曲线2.3选择适当的涡轮材料和制造工艺2.4确定压气机的性能参数2.5设计涡轮增压系统的配套部件三、涡轮增压器的性能评估3.1性能指标的分类和定义3.2实验方法和测试设备的选择3.3分析测试结果并进行性能评估3.4优化设计和改进措施的探索四、涡轮增压器的问题和挑战4.1过热和过冷现象的解决办法4.2高压比下的增压效率和热效率问题4.3涡轮增压器的损耗和寿命问题4.4噪音和振动的控制方法五、涡轮增压器的应用案例5.1汽车发动机的涡轮增压系统5.2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设计5.3工业领域中的涡轮增压器应用5.4涡轮增压技术在超级跑车中的应用总结:设计的关键是在充分理解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和工具。
涡轮增压器的性能评估是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需要准确评估其增压效率、热效率和性能指标,以便进行优化设计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涡轮增压技术在汽车、航空和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广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可以进一步提高涡轮增压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通过对涡轮增压器设计的详细介绍和分析,旨在为涡轮增压器的毕业设计提供指导和建议,希望能够对涡轮增压器设计的研究和应用有所帮助。
涡轮增压器工作原理

涡轮增压器工作原理涡轮增压器利用发动机排气能量的动力,吹动涡轮,带动共轴的压气机轮一起高速旋转,压气机将新鲜空气压缩后供给发动机工作。
涡轮增压器使发动机功率大幅度提高,油耗率下降,噪声和排污减少,有效改善发动机的动力、经济和环保性能。
涡轮增压器工作原理:在讨论涡轮增压发动机系统之前,先回顾一下内燃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同空气增压系统的关系。
内燃机是一种耗气机械,因为燃油需要与空气混合才能完成燃烧冲程。
一旦空燃比达到某一值后,再增加燃油,除了将黑烟和未燃尽的燃油排到大气中外,不会产生更多功率。
发动机供油越多,黑烟就越浓。
因此,超过空燃比极限后,增加供油量只会造成燃油消耗量过多、大气污染、废气温度升高,并使柴油机寿命缩短。
由此可见,增加空气量的能力对发动机来说是多么重要。
涡轮增压器是一种利用发动机排气中的剩余能量来工作的空气泵。
废气驱动涡轮叶轮总成,它与压气机叶轮相连接,如图1 所示。
当涡轮增压器转子转动时,大量的压缩空气被输送到发动机的燃烧室里。
由于增加了压缩空气的重量,就可以使更多的燃油喷入到发动机里去,使发动机在尺寸不变的条件下而产生更多的功率。
涡轮增压有许多好处。
非增压发动机通过曲轴的运动直接从大气中吸进空气,而涡轮增压器向发动机提供压缩空气。
由于进入气缸的空气增多,所以允许喷入较多的燃油,使发动机产生较多的功率并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
这意味着一台尺寸和重量相同的发动机经增压后可以产生较多的功率,或者说,一台小排量发动机经增压后可产生与较大发动机相同的功率。
其它还有节约燃油和降低排放等优点。
由于涡轮增压器为发动机提供了更多的空气,燃油在发动机气缸里燃烧时会燃烧得更充分、更彻底。
发动机进气管的空气保持正压力(大于大气压的压力)对发动机有几方面的好处。
当发动机进排气门重叠开启时,新鲜空气吹入燃烧室,清除所有残留在燃烧室里的废气,同时冷却气缸头、活塞和气门。
涡轮增压器可使非增压发动机在高原上工作时得到氧气补偿(使其达到标准大气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涡轮增压原理 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现在越来越多,到底什么是涡轮增压发动机,它的基本结构和工作理又如何呢?现在坊间越来越多车迷朋友知道涡轮增压可以提升动力,但却不知道它是如何完成,如果要改装又应如何改动?一切的一切,我们都需要从涡轮增压系统的基本原理谈起。 影响发动机动力输出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如何把更多的空气塞进汽缸,提高容积效率(更多的空气将带来更大的动力)。排量为3000cc 的引擎所能够产生的马力与扭矩,在理论上必然会比相同设计的2000cc 引擎来得大。那么如何把2.0L 汽缸内的容积效率提升到接近甚至超过3.0L 呢? NA动力提升方法 一般的NA(自然进气)发动机的做法,逃不开加大节气门口径,或换多喉直喷等,使高转速时可以在同油门深度下,获得更多的空气量。但这种方法在某一转数后,作用就有限了。毕竟NA 发动机的空气是靠真空吸入的。在汽缸容积固定不变的情况下,真空吸入空气有一个相对的限度。 有的NA 发动机改用高角度凸轮轴(Hi Cam,借此增加进排气门重叠角度),可以在高转速下获得高动力,但缺点是低转的扭矩较差,而且如果角度过大,会有发动机怠速不稳的现象。所以现在不少的新车都用上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再配合可变凸轮轴等技术(如VVTL-i、i-VTEC、MIVEC)……以期在低转扭矩和高转马力之间取得很好的平衡。 但即便是用尽以上方法,发动机的进气效率顶多提高60%。NA 发动机始终无法避免其宿命——空气是被动地被吸入汽缸内的。也就是说,引擎所需的空气完全依靠活塞下行时产生的负压而进入,即便汽缸吸满了空气,缸中气压也就小于或等于一个大气压。所以NA 发动机的升功率始终远不如能将空气与燃油强制送入的汽缸中,可轻松获得一倍以上马力的增压发动机。 涡轮增压系统原理解构 涡轮系统是增压发动机中最常见的增压系统之一。 如果在相同的单位时间里,能够把更多的空气及燃油的混合气强制挤入汽缸(燃烧室)进行压缩燃爆动作(小排气量的引擎能“吸入”和大排气量相同的空气,提高容积效率),便能在相同的转速下产生较自然进气发动机更大的动力输出。涡轮增压利用废气驱动,基本没有额外的能量损耗(对发动机没有额外的负担),便能轻易地创造出大马力,是非常聪明的设计。情形就像你拿一台电风扇向汽缸内吹,硬是把风往里面灌,使里面的空气量增多,以得到较大的马力,只是这个扇子不是用电动马达,而是用引擎排出的废气来驱动。 一般而言,引擎在配合这样的一个“强制进气”的动作后,起码都能提升30%-40% 的额外动力,如此惊人的效果就是涡轮增压器令人爱不释手的原因。况且,获得完美的燃烧效率以及让动力得以大幅提升,原本就是涡轮增压系统所能提供给车辆最大的价值所在。 该系统包括涡轮增压器、中冷器、进气旁通阀、排气旁通阀及配套的进排气管道。 涡轮增压系统如何工作? 我们希望用以下简单的步骤让你明白涡轮增压的工作顺序,从而便能清楚了解涡轮增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推动涡轮排气端的涡轮叶轮(Turbine Wheel)②,并使之旋转。由此便能带动与之相连的另一侧的压气机叶轮(Turbine Wheel) ③也同时转动。 二,压气机叶轮把空气从进风口强制吸进,并经叶片的旋转压缩后,再进入管径越来越小的压缩通道作二次压缩,这些经压缩的空气被注入汽缸内燃烧。 三,有的发动机设有中冷器,以此降低被压缩空气的温度、提高密度,防止发动机产生爆震。 四,被压缩(并被冷却后)的空气经进气管进入汽缸,参与燃烧做功。 五,燃烧后的废气从排气管排出,进入涡轮,再重复以上(一)的动作。 涡轮增压器 涡轮增压器本体是涡轮增压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蜗牛”或“螺仔”。因涡轮的外形与蜗牛背上的壳或海产摊内的海螺十分近似而得名。 涡轮增压器本体是提高容积效率的核心部件,其基本结构分为:进气端、排气端和中间的连接部分。 其中进气端包括压气机壳体(Compressor Housing,包括压气机进风口(Compressor Inlet)、压气机出风口(Compressor Discharge)、压气机叶轮(Compressor Wheel)。 而排气端包括涡轮壳体(Turbine Housing, 其中包括涡轮进风口(Turbine Inlet)、涡轮出风口(TurbineDischarge)、涡轮叶轮(Turbine Wheel)。 在两个壳体间负责连接两者的,还有一个轴承室(CenterHousing),安装有负责连接并承托起压气机叶轮、涡轮叶轮,应付上万转速的涡轮轴(Shaft),以及与之对应的机油入口(Oil Inlet)、机油出口(OilOutlet)等(甚至包括水入口和出口)。 “高温”是涡轮增压器运作时面临的最大考验。涡轮运转时,首先接触的便是由引擎排出的高温废气(第一热源),其推动涡轮叶轮并带动了另一侧的压气机叶轮同步运转。整个叶片轮轴的转速动辄120000-160000rpm。所以涡轮轴高速转动所产生的热量非常惊人(第二热源),再加上空气经压气机叶轮压缩后所提高的温度(第三热源),这三者成为涡轮增压器最最严峻的高温负担。涡轮增压器成为一个集高温原件于一体的独立工作系统。所以“散热”对于涡轮增压器非常重要。涡轮本体内部有专门的机油道(散热及润滑),有不少更同时设计有机油道以及水道,通过油冷及水冷双重散热,降低增压器温度。 涡轮轴 涡轮轴(Bearing)看起来只是简单的一根金属管,但实际上它是一个肩负120000-160000rpm 转动及超高温的精密零件。其精细的加工工差、精深的材料运用和处理正是所有涡轮厂最为核心的技术。传统的涡轮轴使用波司轴承(Bushing Bearing)结构。它确实只是一根金属管,其完全倚仗高压进入轴承室的机油实现承托散热,因此才能高速地转动。 而新近出现的滚珠轴承(Ball Bearing)逐渐成为涡轮轴发展的趋势。顾名思义,滚珠轴承就是在涡轮轴上安装滚珠,取代机油成为轴承。滚珠轴承有众多好处:摩擦力更小,因此将有更好的涡轮响应(可减少涡轮迟滞),并对动力的极限榨取更有利;它对涡轮轴的转动动态控制更稳定(传统的是靠机油做轴承,行程漂浮);对机油压力和品质的要求相对可以降低,间接提高了涡轮的使用寿命。但其缺点是耐用性不如传统的波司轴承,大约7 万-8 万公里就到寿命极限,且不易维修、维修费昂贵。因此重视耐久性的涡轮制造厂( 如KKK) 就不会推出此型式涡轮。 涡轮叶轮 涡轮叶轮的叶片型式,可分为“水车式” 叶片(外形是直片设计,让废气冲撞而产生回旋力量,直接与回转运动结合),及“风车式”叶片(外形为弯曲型叶片设计,除了利用冲撞的力量以外,还能有效利用气流进入叶片与叶片之间,获取废气膨胀能量)。涡轮叶轮的轮径及叶片数会影响马力线性,理论上来说,叶片数愈少,低速响应较差,但高速时的爆发力与持续力却不是多叶片可比拟的。 涡轮叶轮的叶片大多以耐高热的钢铁制造(有的使用陶瓷技术),但由于铁本身的质量较大,于是又轻又强的钛合金叶片因此产生。只是在量产车中,现在只有三菱LancerEVO Ⅸ RS 车型有搭载钛合金叶片涡轮(EVO 的钛合金涡轮型号为TD05-HRA,一般的则为TD05-HR 请读者明鉴)。而改装品中,也只有Garrett 出品的赛车专用涡轮使用钛合金,除此以外暂没听说。 压气机叶轮 叶片是涡轮的动力来源。但压气机叶轮及涡轮叶轮各有不同的功用,因此叶片外形当然也不一样。压气机叶轮基本上是把如何将空气有效率地推挤入压缩信道视为首要任务,然后再加以决定其形状。 一般原厂涡轮的压气机叶轮(Compressor Wheel) 都使用全叶片的设计,即叶片是整片从顶端到末端的设计。而为了增加吸入空气的通路面积,提升高速回转时的效率,目前已出现了许多在全叶片旁穿插安装半块叶片的叶轮(此种设计多出现在改装品上)。 而压气机叶轮设计的另一个目的是让压缩空气的流速均等化。传统的叶轮为“放射型压缩轮”,其两叶片之间的气体流速变化很快:位于叶轮运转方向前方的空气,被叶片挤压,故流速很快。但叶片后方的空气则因为吸入阻力及回压力等因素,流速较慢。当节气门半开时,压气机叶轮转速下降,进入压缩轮的空气速度就会降低。而之前已被压缩的空气量如果此时相对过多,便会出现“真空”的状态,无法输送空气(压气机叶轮转速无法产生大于进气管中气压的压力),相对压力也就无法产生了(压力回馈),这也就是所谓的“气体剥离” (Compressor Surge) 现象。 所谓的Surge 效应,就好比我们用手去搅动水桶里的水,当手搅动的速度愈快,水桶里的水就会愈来愈向水桶边缘扩散,接着水桶里的水位也就会愈来愈低,到最后水桶里的水则变成只能在水桶周围旋转,而无法落下。这样的现象也会发生在空气流体力学上。大家可以试想:压气机进风口就好比是一个水桶,周围空气就像是水,至于涡轮叶片就好比是搅动的手,当涡轮叶片转速一旦提升,进气口内的气流就会逐渐向周围扩散,转速提升愈高,气流就愈向周围靠近,导致涡轮叶片中央位置会愈来愈吸不到空气,到最后甚至会呈现真空的状态,使得空气只能从叶片周围进入,进气效率当然也就会跟着下降,这样的现象就是所谓的Surge 效应。而迎风角度大的叶片,进气效率虽较好,但却容易在高转速时发生Surge 效应,而角度较小的叶片则反之。 为了防止“气体剥离”现象,把叶片角度设计成向运转方向缩小(与涡轮轴线方向更接近),以维持流速均一化的“反向”压缩轮渐渐成为改装品的主流,而这也就是改装界所谓的“斜流”叶片。“斜流”叶片通常都在原有的主叶片下,多加半个叶片(一般其角度更接近涡轮轴线方向,即更竖直)。若从进气入口正视压气机叶轮,可看到两个叶片重叠,就代表这是“斜流” 叶轮。而Hybrid Turbine 的压气机叶轮通常亦会使用“斜流”叶片( 后方并加以切平) 搭配漏斗式的加大吸气口来增加出风量。此外,还有压气机进风口处加设循环排气孔,让流失的压缩空气2次循环来减少surge效应的新设计(此处不赘述,HKS T04Z 便有此设计)。 内置式排气旁通阀 内置式排气旁通阀(Internal Wastegate,俗称Actuator),是目前涡轮系统中最常见的泄压装置,一般又被称为连动式排气泄压阀。“Actuator”直接配置在涡轮上,利用一支连杆来控制涡轮排气中的阀门,一旦涡轮压缩空气端的增压值达到限定的程度,进气压力便会推“Actuator”的连杆,使涡轮排气侧内的旁通阀门开启,部分废气不经涡轮叶轮(Turbine Wheel)直接排到排气管。这样减少“吹动”涡轮叶轮的废气流量,涡轮叶轮转速降低,同时带动压气机叶轮转速降低。因此“Actuator”既是限制涡轮最高转速的装置,也是使涡轮进气端增压压力维持一个稳定值(不会长时间过高)的装置。 外置式排气旁通阀 外置式排气旁通阀(External Wastegate,俗称Wastegate)也被称为排气泄压阀,功能与“Actuator”大致相同,但结构与安装位置有别。结构上“Wastegate”省去了连杆和在涡轮内的排气阀门。而位置上“Wastegate”以独立方式安装在涡轮与排气管头段之间,而无须像“Actuator”那样依附于涡轮增压器本体上。一旦涡轮增压值达到设定上限,“Wastegate”排出( 可直接排向大气或导回排气管内) 多余的废气,减少“吹动”涡轮叶轮的废气流量,进而使涡轮保持稳定的增压值。“Wastegate”比“Actuator”有更大的增压容量(可配用大的弹簧)且反应灵敏,所以更适合用在大马力或高增压涡轮发动机上,尤其是使用差异过大的Hybird 涡轮,更是必备用品! 中冷器 中冷器(中央冷却器,Intercooler)位于压气机出风口与节气门之间的“散热排”。其构造有点像水箱,就是运用横向的众多小扁铝管分割压缩空气,然后利用外界的冷风吹过与细管相连的散热鳍片,达到冷却压缩空气的目的,使进气温度较为接近常温。 引擎最不喜欢高温的气体,因为高温空气会使马力下降。特别是四季炎热的亚热带地区。但由于涡轮增压器会把吸进引擎的气体进行强制压缩,从而使空气密度提高,但与此同时,空气的温度也会急剧上升。温度上升又反过来造成被压缩空气的氧含量下降。此外这股热气未经冷却即进入高温的汽缸,将导致燃油的不规则预燃(爆震),使引擎温升进一步加剧,增加了熔毁活塞的可能。 为了提升空气密度,同时兼顾空气中的含氧量,我们需要在压缩空气后(压缩程度较大)降低进气的温度。中冷器因此而产生。中冷器的面积及厚度越大,其散热能力越强。因为面积和厚度大,其内的小扁管数量、长度和散热叶片等皆随之增加,中冷器内的高温压缩空气及中冷器外的大气就有更多的接触面积及接触时间,热交换(散热)的面积和时间更充分,降温效果更好。虽然大容量中冷器有更好的冷却效能,但其加长了散热路径和增大了进气容度,会带来相对的压力损失,TurboLag 容易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