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战略资源开发促海洋强国建设

合集下载

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

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

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2012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5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海洋是陆海交汇的天然资源宝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区域。

没有海洋就没有今天的中国。

中国要实现海洋强国梦,必须坚持海洋自信,走蓝色崛起之路,建设海洋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工作。

他指出,当今世界,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使用海洋,国际社会对海洋开发和利用有着广泛而深刻地共识。

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海洋经济与其他学科融合发展;坚持海洋权益维护;坚持维护海洋权益始终不渝;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共赢;坚持共同发展;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同推进蓝色崛起。

中国致力于海洋权益维护和开发,促进海洋文明共同繁荣。

•一、海洋强国的内涵海洋强国是以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经济发展为核心内容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国家形态。

海洋强国是一个多层次复合概念,既包括海洋的基本要素又包括海洋战略与规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战略、规划、政策等属于宏观层面的管理范畴和行动纲领。

海洋强国由国家的综合实力、海洋战略与海洋环境、国家综合实力、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等因素综合评判而形成。

随着人类对海洋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与海洋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海洋安全形势日趋严峻。

国际社会对海洋安全、海洋权益、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沿海地区经济等给予高度关注。

世界各主要海洋强国都已确立了具有自身特色和战略意义的海上强国建设方案。

因此中国实施“海权战略”(2013年3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巴西总统特梅尔时提出)需要对此有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

我们要贯彻党关于海疆事业发展要求,强化维护管控与开发能力建设在我国外交全局中作用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施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形成的“三大法宝”――坚持党对沿海工作领导、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实施全球治理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些重大问题。

我国深海开发利用如何发力

我国深海开发利用如何发力

2018.4 CHINA SHIP SURVEY 中国船检37深海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首先,深海是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力量。

深海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包括深海生物资源、深海油气资源、深海固体矿产资源、深海化学资源、海洋能资源、深海空间资源、深海旅游资源等,这些资源目前远未被充分开发利用,具有无限的开发潜力。

目前深海海底已经发现的主要资源包括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硫化物等矿产,也包括天然气水合物、油气等能源。

根据有关统计,当前已发现33个储量超过5亿桶的深水巨型基础和力量。

其次,深海对推动我国科学事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对于深海的了解严重不足。

据相关资料统计,全球海洋生物总计可能达到100万种,其中25万种是人类已知的,其他75万种人类知之甚少,未知的海洋生物大多生活在未被深入考察的深海大洋。

深海特别是6500米以下的深渊世界,无论是生物特征、生态环境,还是地质地貌,与人类熟悉的海洋截然不同,那里是探索生命起源、开展各种深海研究的“科学殿堂”。

我国开展深渊科考,对于探索生命的起源、获取珍贵样本、建立深海生物DNA 数据库、感知气候变化、改进地震预报、促进海洋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推进作用,并将带动一批基础科学、基础理论的发展,有力推动我国科学研究事业进步,为世界科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是树立我大国形象、提升国际地位的有效途径。

从国外深海领域发展现状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发展深海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当前,各发达国家和地区已认识到开发深海的战略意义,部分国家更是将深海技术的发展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美国在其海洋战略油田,预计未来全球油气总储量的40%将来自水深超过400米的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大约相当于所有煤炭和常规石油天然气总量的3倍。

在深海还可建立海底隧道、海底粮食储备基地、海底城市、海底工厂等,对于缓解人类空间需求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领海拥有大量的深海区域(南海超过70%面积属于深海),蕴藏着巨量的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等资源;我国还有广阔的经济专属区和公海可供开发。

我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研发现状与展望

我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研发现状与展望

我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研发现状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认知和利用不断深入,深海矿产资源作为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受到全球的关注和重视。

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拥有丰富的深海矿产资源,因此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对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概述我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的研发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深海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首先回顾了我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了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的研发历程和主要成果。

接着,文章分析了当前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包括技术瓶颈、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加强技术研发、加大资金投入、培养专业人才等建议,以促进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的进一步发展。

文章展望了我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装备的大型化、智能化、环保化等方面。

文章也指出了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参与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为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深海矿产资源概述深海矿产资源是指蕴藏在海洋底部,特别是深海区域(通常指水深超过200米的海域)的各类矿产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等,它们都是未来全球资源争夺的重要目标。

深海矿产资源不仅储量大,分布广,而且品位高,开采价值巨大。

特别是深海中的热液硫化物和天然气水合物,更是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开发潜力的新能源。

多金属结核是深海中最常见的矿产资源,它们主要分布在海底平原区域,特别是在东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和大西洋中部海岭。

这些结核主要由铁、锰等金属元素构成,富含铜、镍、钴等多种金属,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富钴结壳则是另一种重要的深海矿产资源,它们主要分布在深海海底的火山岩和沉积岩上。

富钴结壳的钴含量丰富,同时还含有镍、铜、铂等多种贵重金属,具有极高的开采价值。

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者:张景全来源:《人民论坛》2023年第20期【关键词】海洋命运共同体海洋强国战略海洋机遇与挑战【中图分类号】D089 【文献标识码】A我国有着悠久的海洋历史。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逐步驶入快车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我们在新时代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

当前,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其面临的一系列机遇与挑战也逐渐凸显。

国际层面的机遇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泛海洋时代的到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进步,各个国家及其人民的生产与生活直接或间接地与海洋联系起来,世界各国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入海洋事务,泛海洋时代已经到来。

以往存在“海陆冲突论”的观点,认为海洋与陆地的关系是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但当前这种观点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而言,海洋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速公路”,不再像过去那样与陆地呈现二元分割的状态,而是愈发与陆地融为一体,成为连接世界各国的桥梁。

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大大提升了海运效率。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都在努力开展国际贸易。

事实上,无论沿海国家还是内陆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海运都是其运输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因此,即使是内陆国家,也因为物流、旅游、食品等因素置身于海洋事务当中。

可见,人类社会逐渐步入泛海洋时代。

二是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

当前世界格局加速演变,乌克兰危机、中东乱局等一系列地缘政治事件,使得国际社会充满不确定性。

尽管国际局势持续动荡,但一方面,热爱和平的力量仍占大多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共同的发展问题。

因此,这些和平力量与共同的发展诉求,能够对国际体系中的破坏力量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

关于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工作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12.24•【分类】其他正文关于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工作情况的报告——2018年12月24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世界发展潮流,关系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进入新时代,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向海而兴,向海图强,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一、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工作。

2013年,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指明了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方向和路径,是做好海洋相关工作的根本遵循。

(一)提高站位,坚定不移地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21世纪,人类进入了综合开发利用海洋与保护治理海洋并重的新时期,海洋在保障国家总体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文化繁荣振兴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二)质量为要,做强海洋经济支撑海洋强国建设。

现代化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要着力改变海洋经济粗放发展的现状,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进一步提高海洋开发能力,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要调整近岸海域国土空间布局,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推动海洋经济由近岸海域向深海远洋极地延伸,提高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贡献率,更好保障国家能源、食物、水资源等安全。

海洋强国战略与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海洋强国战略与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海洋强国战略与海洋经济发展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快和资源的日益枯竭,国家对海洋的重视度逐渐提升。

作为拥有广阔海域的国家,中国积极推动海洋强国战略,致力于发展海洋经济。

本文将围绕海洋强国战略和海洋经济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其对中国的影响和未来发展的路径。

一、海洋强国战略的定义与背景海洋强国战略是指国家在利用、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维护海洋权益以及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举措。

海洋强国战略的意义在于,通过加强海洋产业发展和维护海洋安全,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中国提出海洋强国战略的背景是多方面的。

首先,中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此外,海洋经济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逐渐增加,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其次,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也需要中国在海洋事务中的积极参与和影响力的增强。

二、海洋强国战略对中国的重要性1. 提升经济发展海洋经济被视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渔业资源和潜在的油气矿产资源,海洋旅游、海洋能源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发展海洋经济不仅可以提升国内就业率和人民生活水平,还能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链。

2. 加强国家安全海洋强国战略意味着加强对海洋领土的掌控和保护海洋权益的能力。

中国拥有许多有争议的海域,如南海、东海等,通过加强军事力量和海上执法能力的建设,可以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确保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3. 推动科技创新海洋科技创新是实现海洋强国目标的重要支撑。

中国已经在深海探测、海洋资源勘探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海洋强国战略要求加快推动海洋科技创新,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提升我国在海洋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三、海洋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挑战1. 加强法治建设海洋经济发展需要明确的法律法规保障。

加强海洋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的海洋管理体系和制度,能够有效规范海洋经济活动,推动海洋产业健康发展。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加强海洋开发能力建设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加强海洋开发能力建设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加强海洋开发能力建设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海洋强国战略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而要实现海洋强国的梦想,必须加强海洋开发能力建设。

中国拥有着辽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开发潜力巨大,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加强海洋开发能力建设,不仅是实现海洋强国的需要,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们要认真思考和探讨如何加强海洋开发能力建设,推动海洋事业持续向前发展。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提升海洋工程技术水平。

海洋是一个充满未知的领域,海洋开发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提升水下勘探、海底资源开发、深海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技术水平。

当前,我国在海洋工程技术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仍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和瓶颈。

需要加大对海洋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培育一批优秀的海洋科技人才,推动海洋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提高我国在海洋开发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海洋资源调查和评估,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而实现科学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需要充分了解海洋资源的分布和特性。

当前,我国对于海洋资源的调查和评估还存在着不足,有些海域的资源分布和质量尚未明确。

需要加强海洋资源调查和评估工作,科学绘制海洋资源分布图,明确海洋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洋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海洋开发活动往往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加强海洋开发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海洋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通过科学监测和严格管理,减少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发生,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海洋法治建设和国际合作,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海洋是各国共同的财富,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往往涉及到海域划界、海底资源分配等复杂的法律问题。

在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海洋法治建设,健全海洋法律体系,推动国际海洋权益谈判,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中国的深海战略与海洋强国建设

中国的深海战略与海洋强国建设

中国的深海战略与海洋强国建设作者:胡波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年第18期【摘要】深海是地球上最后的未被人类全面系统感知和利用的地理空间,深海空间十分巨大,潜在战略价值近乎无限。

鉴于人类正加快走向深海,深海的战略形势将极大程度上左右未来的国际海洋政治格局。

当前,世界各主要海洋大国正从经济开发、军事竞争、规则塑造等方面加大对深海的关注与经营。

中国在深海有海上交通线安全、资源、战略空间和生态环境安全等重大利益,深海经略攸关海洋强国的成败。

为了在深海的竞争与合作中占领先机,并依托深海这个新兴疆域成为海洋强国,中国亟需进行范式、科技和规则三大创新。

【关键词】深海水下战海洋强国全球治理海洋战略【中图分类号】P74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19/ki.rmltxsqy.2017.18.002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确切地说,应该是深海的世纪。

深海,顾名思义,与浅海相对应,意指水深的海域。

深海包括海床、底土及上覆水体,是一个连接世界各大陆、具有复杂法律属性的巨大空间。

深海在资源、环境、科技、军事等不同领域有不同的界定,各相关领域往往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做出相应界定,差别主要集中在200米到1000米以深。

军事上曾将深海定义为300米深以上的海洋,随着潜艇等水下装备活动能力的增强,这种定义显得有些保守。

而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工程领域所定义的深水,也经过了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从200米一直发展到目前的500米。

2002年,世界石油大会对海洋勘探开发水深做出新的界定,400米以内为常规水深,400米到1500米为深水,1500米以上为超深水。

由于全球海洋90%的海域水深大于1000米,而海洋面积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因此,深海海域的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65%。

其中,绝大部分深海海域位于各沿海国管辖范围之外,法律意义上的深海也主要是指公海、海底“区域”等公共海洋空间。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将深海海底区域界定为“中国及其他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我国海 洋权益维护 和海洋强 国建设方面的 重要制约 因
素。
因此 ,为 了我国 资源 安全和海 洋权益 ,必须加快 开 发深海 资源 ,特别是 深海油气 、多金属结核 等深海战略
性矿产 资源开发 。积 极发展深海 产业 ,建立 以深海矿业
气 、多金属结核 、富钴结 壳 、海底热 液硫 化物 、深海生 物基 因等 ,深海 战略性 资源以其 巨大 的资源量 、丰 富的 资源 种类和独特 的资源价 值 ,成为打破 人类社会经 济发 展 资源瓶颈 的重要依托 。 深 海区域包括 一部分 专属经济 区和 大陆架 ,但更多 是公 海和国际海 底区域 。自2 世纪9 年代以 来 ,发达国 0 o


淹姣 资泺开发促 浚滔疆囤逮设
着 海洋科技的发 展 ,深海 一地球上 最广 阔的地 这 我国是典 型的资源稀 缺 国家 ,特别是 关系国计 民生 的重要矿 产资源更是 紧缺 。一方 面在中 国新 一轮经济快 速增长过 程中 ,资源 全面紧缺 已经成为制约 国民经济发 展的重要 因素 ,同时随着我 国重 要战略性 资源 对外依存 度的不断 提高 ,我 国经济发展的风 险大大增加 。另一方
面 ,我 国海上形势 日益严峻 ,深 海开发能力 的滞后 已成

理区域 逐 渐被我们所 认识 ,并 以巨大的 资源蕴

藏 量使其成 为人类最后 的资源宝库和 地球上未被开 发利 用 的战略性 资源 基地 。根 据 目前深海 勘探所知 ,具 有战
略性 意义和广 阔开发前景 的深海资源种 类主要有深 海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