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因矿物学矿物共生组合共60页文档
合集下载
成因矿物学(矿物的标型性)2

如金刚石原只产于金伯利岩岩筒中,现发现在钾 镁煌斑岩中、基性、超基性岩包体中也有产出,其 中钾镁煌斑岩型金刚石矿床已成为一重要的金刚石 矿床类型。
海绿石:原是海相地层的指示矿物,现在不同 盐度的陆相水体沉积物中也有发现。 3)区域性:有些标型矿物具有全球的适用性, 而有一些只是在某一区域或某一矿床或矿区内适用 ,这是由于当地的构造地质背景决定的。
形成和稳定于某种特定的地质环境,或者只在某一特定的地质作用 中形成的矿物。
特点: 1)矿物的单成因性:
在自然界有些矿物主要趋向于或者只有一种成因。如:铬铁矿主要 产于超基性岩中;斯石英、柯石英专属于高压冲击变质成因(多在陨石坑 和上地幔);辰砂、辉锑矿是低温热液矿床的标志。
2)标型矿物的相对性:
一些是单成因的矿物,在其它成因中也有发现。
5.分布于不同地质时代和不同矿床类型、不同岩石类型中的 矿物同位素组成不同。
如:沉积碳酸盐:δ13C,接近于0值(PDB; 岩浆成因的碳酸盐矿物:δ13C -5.3~-7.0‰; 有机质堆积物:δ13C -24~-29‰; 基性超基性岩矿物组合包裹体中金刚石:δ13C -0.25~-03.44‰ 陨石中有金刚石δ13C -0.58~-0.63‰ 冲击岩中的金刚石δ13C -1.32~-1.87‰
黄铁矿中的Co/Ni:
王奎仁(1989)通过我国65个点,共115件黄铁矿样品的 分析研究指出不同成岩成矿条件下形成的黄铁矿其Co/Ni有一定 的标型特征。 同生沉积:显著小于1,范围0.011~ 0.37 沉积改造:随改造强度而增大,从0.16~0.8到接近于1 沉积变质:随变质程度加深而增大,从1.47~5.75
二、离子占位标型
一些结构复杂矿物中离子占位与其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关系密切。 例如辉石的结构类型受化学成分和温度的控制; 辉石晶体的化学式基本上可用M1M2X2O6表示,X位置通常进行类质 配位数为6,M1位置为Ti4+, Al3+, Cr3+, Fe3+, 同 象代替的是Al, Si 它们占据四面体孔隙,配位数为4,M1M2为八面体孔隙, M2位置为Ca2+, Li+, Na+, K+
结晶学与矿物学课件-矿物的成因及命名

32
標型礦物
• 定義:是指那些只在特定的地質作用下形成 的礦物,這種礦物的出現與某特定的地質環 境是一一對應的關係。如辰砂、輝銻礦只能 生成於低溫熱液礦床中,藍閃石只出現於低 溫高壓變質帶中,柯石英和金剛石只能產於 高壓環境中。
33
礦物學溫度計
• 有的礦物只能在一定的、相對狹窄的溫度 範圍形成,這種礦物能反映礦物生成時的 溫度,稱其為礦物學溫度計,可以用作礦 物學溫度計的性質有——礦物的標型特徵、 標型礦物、礦物的共生關係、固溶體離溶 點、同質多象轉變點等。溫度計是與體系 的壓力和組分的關係緊密。
• 所形成的礦物有:
• Mg、Fe矽酸鹽——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雲母等 • K、Na、Ca矽酸鹽——長石、白雲母等 • 氧化物——石英等 • 重要礦床的礦石礦物:磁鐵礦、鉻鐵礦、自然鉑、磁黃鐵礦、
黃銅礦
11
12
(2)火山作用
• 是岩漿作用的另一種形式,為地殼深部 的岩漿沿地殼脆弱帶上升至地表,或直 接溢出地表、甚至噴向空中,這種作用 過程稱火山作用。
O7h—Fd3m, a=0.35595nm, Z=8
43
一些矽酸鹽的晶體結構
44
45
46
(2)化學成分:
• 礦物依據化學成分可分為:
– 自然元素 – 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 – 氧化物及氫氧化物 – 含氧鹽 – 鹵化物
47
表7-1 礦物晶體化學分類體系 (以白雲母為例KAl2[AlSi3O10](OH)2 )
一、 礦物的分類
• 0 概述 由於分類的依據不同,礦物的分類 方法很多,有純化學分類法、地球化學分 類法、礦物成因分類法、晶體化學分類法 等方法。
• 1 晶體化學分類:是較常用的,晶體化學分 類法——同時考慮礦物的化學成分和晶體 結構,這兩者又間接地與生成條件、元素 地球化學性質相關。分類體系為:
標型礦物
• 定義:是指那些只在特定的地質作用下形成 的礦物,這種礦物的出現與某特定的地質環 境是一一對應的關係。如辰砂、輝銻礦只能 生成於低溫熱液礦床中,藍閃石只出現於低 溫高壓變質帶中,柯石英和金剛石只能產於 高壓環境中。
33
礦物學溫度計
• 有的礦物只能在一定的、相對狹窄的溫度 範圍形成,這種礦物能反映礦物生成時的 溫度,稱其為礦物學溫度計,可以用作礦 物學溫度計的性質有——礦物的標型特徵、 標型礦物、礦物的共生關係、固溶體離溶 點、同質多象轉變點等。溫度計是與體系 的壓力和組分的關係緊密。
• 所形成的礦物有:
• Mg、Fe矽酸鹽——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雲母等 • K、Na、Ca矽酸鹽——長石、白雲母等 • 氧化物——石英等 • 重要礦床的礦石礦物:磁鐵礦、鉻鐵礦、自然鉑、磁黃鐵礦、
黃銅礦
11
12
(2)火山作用
• 是岩漿作用的另一種形式,為地殼深部 的岩漿沿地殼脆弱帶上升至地表,或直 接溢出地表、甚至噴向空中,這種作用 過程稱火山作用。
O7h—Fd3m, a=0.35595nm, Z=8
43
一些矽酸鹽的晶體結構
44
45
46
(2)化學成分:
• 礦物依據化學成分可分為:
– 自然元素 – 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 – 氧化物及氫氧化物 – 含氧鹽 – 鹵化物
47
表7-1 礦物晶體化學分類體系 (以白雲母為例KAl2[AlSi3O10](OH)2 )
一、 礦物的分類
• 0 概述 由於分類的依據不同,礦物的分類 方法很多,有純化學分類法、地球化學分 類法、礦物成因分類法、晶體化學分類法 等方法。
• 1 晶體化學分類:是較常用的,晶體化學分 類法——同時考慮礦物的化學成分和晶體 結構,這兩者又間接地與生成條件、元素 地球化學性質相關。分類體系為:
成因矿物学矿物的时空分布课件

物的成因
02
岩浆成因矿物
总结词
岩浆成因矿物是在岩浆活动中形成的矿物,主要与岩浆的冷却和结晶有关。
详细描述
岩浆成因矿物通常存在于火山岩和侵入岩中,如橄榄石、辉石、长石等。这些 矿物在高温下形成,并在岩浆冷却过程中结晶出来。
热液成因矿物
总结词
热液成因矿物是在热液活动中形成的矿物,主要与热液的流动和沉淀有关。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模拟矿物形成过程,预测新矿物。
技术展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模拟精度和范围将进一步提高。
未来应用
计算机模拟将与实验研究更紧密结合,为成因矿物学提供更多理论 支持。
成因物学的研究
06
方法与技
野外地质调查与采样
野外地质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测量,了解矿物的分布、产状、 共生组合等信息,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保存条件
矿物的保存条件也对其时空分布有影响。在 某些条件下,矿物可能会被破坏或改变,而
在其他条件下则可以长期保存。
物形成的
05
算
实验设备与技术
高温高压实验设备
用于模拟地壳深部的温度、压力等环境条件,是 研究矿物形成的重要工具。
电子显微镜
用于观察矿物微结构,了解矿物形成过程中结构 变化。
X射线衍射仪
化学成分的影响
成分
矿物的化学成分是决定其性质和特征的关键因素。例如,某些元素的存在可以改变矿物 的光学性质或磁性。
共生关系
不同矿物之间存在共生关系,一种矿物的存在往往受另一种矿物的存在所影响。了解这 些共生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矿物的成因。
时间因素的影响
成矿期
不同成矿期形成的矿物种类和特征不同。例 如,某些矿物只会在特定的成矿期形成。
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共生规律

• 成矿模式 是以简明的图表、文字或数学公式对 矿床组 ( 或某一类矿床 ) 的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 及矿化标志进行的高度综合和理论概括。 成矿模式从形式上可分为概念模式、图表模 式和数学模式,从性质可分为矿床成因模式、矿体 产状模式、矿床数量模式(吨—品位模型)等。
•
• 矿床模式,特别是图模式可以形象、直观地表述 矿床组相互之间的内在成因联系及形成、分布的 时、空特征,从这个角度来说,其比成矿系列更 前进了一步。但成矿模式绝不是仅反映矿床共生 组合方面,它可以是对成矿规律的高度概括。据 成矿模式指导预测找矿践,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 大,并且已取得良好效果的成矿模式有斑岩铜矿 热液蚀变模式、密西西比河流域古含水层模式、 沉积型铜矿的萨布哈模式以及日本的块状硫化物 火山成因模式等。
• 1.矿床共生组合
• 卢作祥等(1989)根据矿种组合和矿床成因类型把矿 床共生组合分为四类:
– ①单矿种同类型矿床组合:如鞍本、冀东许多沉积变质型 铁矿床组合; – ②单矿种不同类型矿床组合:如湖南瑶岗仙黑钨矿床与白 钨矿床共生组合等; – ③多矿种同类型矿床组合:如辽宁矽卡岩型钼矿与铅锌矿 床共生等; – ④多矿种不同类型矿床共生组合:如长江中下游一系列火 山岩浆、火山沉积、火山热液及矽卡岩型Fe、Cu矿床共 生。
•
成矿系列概念的提出,改变了矿床研 究中分门别类、彼此孤立割裂的倾向,而 以成矿演化,联系发展观点作指导,既重 视成矿演化谱系、成矿作用过程的共同特 征,又注意地质条件局部变化对成矿的影 响。 • 在一个成矿区内掌握了成矿系列特征,可 以由此及彼指导预测找矿工作,提高矿产 勘查工作的成效。
3 成矿模式
•
成矿模式的发展趋势是由单项模式 ( 如蚀变模式、 构造控矿模式等)向综合模式发展;由单一模式(如概 念或表格单一类型 ) 向多种模式发展;由二维模式向 四维模式发展;由单源信息模式向多源信息模式发展。 总之,随着对成矿规律认识的深化,高新技术在矿产 勘查领域内的不断普及,成矿模式的完善性、综合性 及代表性将不断地提高,对预测找矿工作的指导意义 将越来越大。 • 由矿床共生组合—成矿系列—成矿模式的发展,反 映了矿床共生规律研究的深化。其重要意义在于查明 矿床组合特征和时空分布、开阔视域、统观全局、由 此及彼、举一反三,提高预测找矿的成效。
•
• 矿床模式,特别是图模式可以形象、直观地表述 矿床组相互之间的内在成因联系及形成、分布的 时、空特征,从这个角度来说,其比成矿系列更 前进了一步。但成矿模式绝不是仅反映矿床共生 组合方面,它可以是对成矿规律的高度概括。据 成矿模式指导预测找矿践,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 大,并且已取得良好效果的成矿模式有斑岩铜矿 热液蚀变模式、密西西比河流域古含水层模式、 沉积型铜矿的萨布哈模式以及日本的块状硫化物 火山成因模式等。
• 1.矿床共生组合
• 卢作祥等(1989)根据矿种组合和矿床成因类型把矿 床共生组合分为四类:
– ①单矿种同类型矿床组合:如鞍本、冀东许多沉积变质型 铁矿床组合; – ②单矿种不同类型矿床组合:如湖南瑶岗仙黑钨矿床与白 钨矿床共生组合等; – ③多矿种同类型矿床组合:如辽宁矽卡岩型钼矿与铅锌矿 床共生等; – ④多矿种不同类型矿床共生组合:如长江中下游一系列火 山岩浆、火山沉积、火山热液及矽卡岩型Fe、Cu矿床共 生。
•
成矿系列概念的提出,改变了矿床研 究中分门别类、彼此孤立割裂的倾向,而 以成矿演化,联系发展观点作指导,既重 视成矿演化谱系、成矿作用过程的共同特 征,又注意地质条件局部变化对成矿的影 响。 • 在一个成矿区内掌握了成矿系列特征,可 以由此及彼指导预测找矿工作,提高矿产 勘查工作的成效。
3 成矿模式
•
成矿模式的发展趋势是由单项模式 ( 如蚀变模式、 构造控矿模式等)向综合模式发展;由单一模式(如概 念或表格单一类型 ) 向多种模式发展;由二维模式向 四维模式发展;由单源信息模式向多源信息模式发展。 总之,随着对成矿规律认识的深化,高新技术在矿产 勘查领域内的不断普及,成矿模式的完善性、综合性 及代表性将不断地提高,对预测找矿工作的指导意义 将越来越大。 • 由矿床共生组合—成矿系列—成矿模式的发展,反 映了矿床共生规律研究的深化。其重要意义在于查明 矿床组合特征和时空分布、开阔视域、统观全局、由 此及彼、举一反三,提高预测找矿的成效。
GM2成因矿物学-矿物的时空分布

海相地层碳酸盐岩:方解石、白云石
二、地幔部分
压力 P(或深度)由小
大,
矿物排列的顺序:
铁铝榴石 Alm ╱红柱石 And & 硅线石Sill ╱蓝晶 石 Ky ╱镁铝榴石Pyr ╱ 硬玉Jd ╱ 石墨Gp ╱ 金刚石Dm ╱ 柯石英Coes ╱镁橄榄石Fo ╱ 顽火 辉石En ╱ 似尖晶石Dsp ╱ 尖晶橄榄石Rw ╱ 斯 石英Stis ╱ 方镁石Per
地球矿物学模型(E.K.拉扎连柯)
矿物的稳定域由矿物反应平衡线 限制。
地
球
矿
物
学
模
型
金属及金属氢化物及碳化物之混合物
-Q -Q
20K,b110C 0
常 压 , 57 3C
柯石英形成条件: 35×108Pa,500-800℃
斯石英形成条件: 125×108Pa 12001400℃
一、地壳部分
P = 125kb , t = 1200~1400℃
矿物相
相对密度
(g/cm3)
Coes Stis
Q
2.65
Coes
Stis
4.35
地幔过渡带内,P ,h>600km 时, 则:
-Mg2SiO4 尖晶橄榄石Rw
2 MgO + SiO2 方镁石Per 斯石英
三、地核
目前推断外地核是由金属氢化物 和碳化物的混合物组成。
铁铝榴 铁铝榴 石、铁
绿泥石、
石
石
镁铝榴
绿泥石
石
低绿片岩相 高绿片 岩相
硬柱石、黑 普通角闪
硬绿泥石、 石、绿帘
硬玉、石英、 石、铁铝
高 多硅白云母、 帘石
压 文石、红帘
相
石、硬绿泥 石
二、地幔部分
压力 P(或深度)由小
大,
矿物排列的顺序:
铁铝榴石 Alm ╱红柱石 And & 硅线石Sill ╱蓝晶 石 Ky ╱镁铝榴石Pyr ╱ 硬玉Jd ╱ 石墨Gp ╱ 金刚石Dm ╱ 柯石英Coes ╱镁橄榄石Fo ╱ 顽火 辉石En ╱ 似尖晶石Dsp ╱ 尖晶橄榄石Rw ╱ 斯 石英Stis ╱ 方镁石Per
地球矿物学模型(E.K.拉扎连柯)
矿物的稳定域由矿物反应平衡线 限制。
地
球
矿
物
学
模
型
金属及金属氢化物及碳化物之混合物
-Q -Q
20K,b110C 0
常 压 , 57 3C
柯石英形成条件: 35×108Pa,500-800℃
斯石英形成条件: 125×108Pa 12001400℃
一、地壳部分
P = 125kb , t = 1200~1400℃
矿物相
相对密度
(g/cm3)
Coes Stis
Q
2.65
Coes
Stis
4.35
地幔过渡带内,P ,h>600km 时, 则:
-Mg2SiO4 尖晶橄榄石Rw
2 MgO + SiO2 方镁石Per 斯石英
三、地核
目前推断外地核是由金属氢化物 和碳化物的混合物组成。
铁铝榴 铁铝榴 石、铁
绿泥石、
石
石
镁铝榴
绿泥石
石
低绿片岩相 高绿片 岩相
硬柱石、黑 普通角闪
硬绿泥石、 石、绿帘
硬玉、石英、 石、铁铝
高 多硅白云母、 帘石
压 文石、红帘
相
石、硬绿泥 石
成因矿物学矿物的时空分布课件

沉积作用与矿物的关系
总结词
沉积作用是地球表面岩石圈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地质过 程之一,其与矿物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沉积过程中矿物 质的搬运、聚集和成岩过程中矿物的形成和散布。
详细描述
在沉积过程中,各种不同的矿物会随着沉积物的堆积 而逐渐聚集,形成各种不同的矿物层。这些矿物层的 散布和组合规律,对于研究沉积岩的形成和演变具有 重要意义。同时,在成岩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 地质环境的变化,沉积物中的矿物质会产生结晶和聚 集,形成各种不同的矿物。这些矿物在沉积岩中的散 布和组合规律,对于研究沉积岩的形成和演变也具有 重要意义。
总结词
变质作用是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产生的 化学和物理变化过程,其与矿物的关系主要 体现在岩石变质过程中矿物质的重新组合和 散布。
详细描述
在变质过程中,岩石中的矿物会因为温度、 压力等地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变质和重新组 合,形成新的矿物。这些新矿物的散布和组 合规律,对于研究变质作用的形成和演变具 有重要意义。
陆源矿物
这类矿物主要由陆地上的岩石、土壤等风化产物搬运到盆地或滨海、浅海、深海 等环境中沉积而成。
内源矿物
这类矿物主要形成于盆地或滨海、浅海、深海等环境中的化学沉积作用,由溶液 中的化学反应或生物作用而形成。
03
矿物的时空散布特征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5
矿物的应用与经济价值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金属矿物的主要应用领域
工业制造
金属矿物是工业制造的重要原料 ,如钢铁、有色金属、合金等, 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汽车、
航空航天等领域。
成因矿物学-矿物标型

一、矿物标型学说发展现状
矿物标型学说是关于标型矿物、标型矿物组合和矿物标型 矿物标型学说 特征三个方面研究内容的理论。这三个方面都是能够反映 矿物或地质体的一定成因特征的矿物学标志。 萌芽:《本草纲目》:南水精白(热液作用),北水精黑 萌芽: (伟晶),信洲(今江西铅山县),武昌(今湖北鄂城县 )水精浊(交代作用)。 中世纪: 中世纪 : 人们开始利用含矿带中矿物和矿物集和体的成分 与形态进行找矿。 19世纪80年代: 开始研究锆石晶体形态随着成因类型的不 19世纪 年代 世纪80年代: 同而有所变化。
采样位置
T050-2 T055-1 T055-2 T055-2’
1330M 1330M 1330M 1330M
T0361330M来自T075-1 T075-2 T005-2
1290M 1290M 高桥村
T060-1
T060-1’
西坝岩体 西坝岩体
S Fe Co Ni Cu Zn As Sb Se Te Ag Au Pt Total
53.16 46.49 0.00 0.06 0.03 0.00 0.07 0.03 0.00 0.00 0.04 0.07 0.73 100.68
53.07 46.19 0.00 0.26 0.04 0.05 0.01 0.10 0.02 0.54 0.00 0.00 0.96 101.24
53.49 45.95 0.00 0.49 0.00 0.00 0.19 0.00 0.00 0.35 0.00 0.00 0.79 101.26
T210-5 AnkⅡ T210-7 AnkⅡ T210-9 AnkⅡ T210-11 AnkⅡ T210-13 AnkⅡ T210-15 AnkⅡ T433-3 AnkⅡ T433-5 AnkⅡ T433-6 AnkⅡ T433-7 AnkⅡ T043-1 AnkⅡ T043-2 AnkⅡ T043-3 AnkⅡ T043-4 AnkⅡ - “/”未测
老挝琅勃拉邦省爬奔金矿床矿物学特征及成因

后 。
矿体 , 矿 体 的形 态则 受 叠 加 改 造 程 度 的 控 制 。韧脆 性一 脆 性构 造叠 加得越 强 烈 , 矿 体越 富集 ’ 。
对 典 型 的韧 性 剪 切带 型 金 矿 床研 究 表 明 , 早 期
韧性 剪 切变 形 导致第 一 次 区域 性 动 力 变 质 作 用 , 形 成 大量 动力 变质 热液 , 向差 应力 降低 方 向迁 移 , 由深
第 5卷 第 3期
戴 富余 等 : 老挝琅勃拉邦省爬奔金矿 床矿物学特征及成 因
温度 变化 范 围 , 结合 矿物 共生组 合 分析 , 爬 奔金矿 床 属 于 中低温 热 液矿床 。 成 矿压 力 的计算 是根 据经 验公 式 :
P 1=P 0 T l / T 0 ( P 0=2 1 9+2 6 2 0 S ; T o=3 7 4+ 9 2 0 S )
的位置 , 是 主体 的控矿 构造 , 制 约着 矿体 的规 模 和富
集 程度 。在 韧脆 性 一脆 性 阶段 的构 造 叠 加 过 程 中 ,
不 同方 向 的韧 脆 性一 脆 性 构 造 ( 走 向北东 , 倾 向北 西或南东; 走 向北 西 , 倾 向南 西 ) 的叠 加 , 使 韧 性 变
计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出 老 挝 爬 奔 金 矿 成 矿 压 力 为 1 3 . 3 2~
l 6 . 7 1 MP a , 峰值 在 1 3~1 4 MP a 范围内。
成矿 深 度通 过 静 水 压力 梯 度来 计 算 , 即用 压 力
除 以静水 压力 梯度 ( I O MP a・ k m ) , 为 1 . 2 3~1 . 7 7 k m, 平均 1 . 4 4 k m, 属浅 成范 围 。
矿体 , 矿 体 的形 态则 受 叠 加 改 造 程 度 的 控 制 。韧脆 性一 脆 性构 造叠 加得越 强 烈 , 矿 体越 富集 ’ 。
对 典 型 的韧 性 剪 切带 型 金 矿 床研 究 表 明 , 早 期
韧性 剪 切变 形 导致第 一 次 区域 性 动 力 变 质 作 用 , 形 成 大量 动力 变质 热液 , 向差 应力 降低 方 向迁 移 , 由深
第 5卷 第 3期
戴 富余 等 : 老挝琅勃拉邦省爬奔金矿 床矿物学特征及成 因
温度 变化 范 围 , 结合 矿物 共生组 合 分析 , 爬 奔金矿 床 属 于 中低温 热 液矿床 。 成 矿压 力 的计算 是根 据经 验公 式 :
P 1=P 0 T l / T 0 ( P 0=2 1 9+2 6 2 0 S ; T o=3 7 4+ 9 2 0 S )
的位置 , 是 主体 的控矿 构造 , 制 约着 矿体 的规 模 和富
集 程度 。在 韧脆 性 一脆 性 阶段 的构 造 叠 加 过 程 中 ,
不 同方 向 的韧 脆 性一 脆 性 构 造 ( 走 向北东 , 倾 向北 西或南东; 走 向北 西 , 倾 向南 西 ) 的叠 加 , 使 韧 性 变
计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出 老 挝 爬 奔 金 矿 成 矿 压 力 为 1 3 . 3 2~
l 6 . 7 1 MP a , 峰值 在 1 3~1 4 MP a 范围内。
成矿 深 度通 过 静 水 压力 梯 度来 计 算 , 即用 压 力
除 以静水 压力 梯度 ( I O MP a・ k m ) , 为 1 . 2 3~1 . 7 7 k m, 平均 1 . 4 4 k m, 属浅 成范 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