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海陆变迁》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海陆变迁》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海陆变迁》教学设计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

探究活动二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讨论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了哪些能够证明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答案:(1)他发现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轮廓剪下来的地图可以拼合在一起。他怀疑两块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这就是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2)南美洲与非洲同时代的古老地层竟然恰好能连接在一起,说明两块大陆原来是一块整体。

(3)南美洲与非洲大陆的大西洋两岸生活着同种的海牛和鸵鸟,而海牛和鸵鸟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说明两块大陆原来是一块整体。

拓展升华:魏格纳一生都在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最终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大陆漂移学说的建立,我们应该学习魏格纳什么样的精神?(寻求真理,执着追求,勇于探索,不惜献身的精神)。

过渡: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但是却没有回答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后来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20世纪60年代,地质学家在研究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

自主学习:快速阅读教材P41-42页总结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归纳板块特点:全部是海水的板块太平洋板块,最大的板块亚欧板块,大洋洲在印度洋板块里)。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的。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发火山地震。(内稳边活)

过渡:板块又是如何运动的呢?

探究活动三 板块的运动

1.如图一,用手挤压书本,观察书本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此推测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纵贯美洲大陆西部

答案:书本的中部隆起,书有这种现象,地面也有,两个板块相碰地区,常形成山脉;据此

我们推测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使地表不断隆起抬升形成山脉。世界上其它山脉如:阿尔卑斯山系(东西方向,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科迪勒拉山系(纵贯美洲大陆西部,世界上最长的山系)均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地带。

2.如图二,用手向两侧撕拉纸张,观察纸张发生了什么变化?(展示图片)板块张裂运动,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

答案:纸张被撕破断开。板块张裂运动,地表会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红海(图片),红海地处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边界上,由于地壳张裂作用而形成的,而且一直在扩大,预测以后会成为全球第五个大洋。

过渡: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两个如此巨大的板块长期相互碰撞或张裂,是板块边缘地壳运动活跃还是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活跃?(答案:板块边缘地壳运动活跃。)板块边缘地壳运动活跃,自然就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世界上主要有哪两大火山地震带?

3.展示图片讨论两大火山地震带所处的板块位置。

答案: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4.世界上有哪两大火山地震带?

答案: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海陆变迁的原因,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包括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还有人类活动,而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是导致海陆变迁的根本原因,也知道了地球六大板块的名称、位置与世界著名的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同时老师也希望你们以后探索知识的道路上学习魏格纳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

板书设计当堂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