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抽采原理及受控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简述煤层气的赋存及开采机理

简述煤层气的赋存及开采机理

简述煤层气的赋存及开采机理煤层气是一种以煤层作为富集和储存层的天然气资源。

它与石油和天然气一样,属于化石燃料的一种,具有高热值、清洁环保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和交通等领域。

煤层气的赋存和开采机理涉及到地质学、煤学、岩石力学等多个学科,下面将从煤层气的赋存状态和开采过程两个方面进行简述。

一、煤层气的赋存状态煤层气主要以吸附气和游离气的形式存在于煤层中。

吸附气是指煤层中气体分子与煤质表面发生物理吸附作用形成的气体,它主要存在于孔隙中和煤质表面的微孔中。

游离气是指煤层中气体分子不与煤质发生吸附作用,直接存在于煤体的裂隙中。

煤层中的孔隙主要包括微孔、裂隙和堆积孔隙等,其中微孔是煤层气主要的储存空间。

煤层气的赋存状态与煤质、煤层厚度、地下温度和地下压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煤层气的开采过程煤层气的开采过程主要包括勘探、开发、生产和利用四个阶段。

1. 勘探阶段勘探是确定煤层气资源储量和分布的阶段。

通过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等手段,获取煤层气地质储层参数和地下地质构造信息,以确定适宜的开采地点和开采方式。

2. 开发阶段开发是指利用各种开采技术将地下的煤层气资源转化为可利用的气体。

常见的开发技术包括水平井钻探、压裂和抽采等。

水平井钻探是将钻井技术与井筒完井技术相结合,钻设水平井以提高开采效率。

压裂是指通过注入高压液体将煤层裂缝扩展,以增大气体流动通道。

抽采是通过抽取地下水和降低地下压力,从而促使煤层气向井筒中流动。

3. 生产阶段生产是指煤层气从地下储层中抽采到地面,并进行处理、净化和输送的过程。

煤层气经过地面的分离、除水、脱硫和除尘等工艺处理后,可以供应给工业、民用和交通等领域使用。

4. 利用阶段利用是指将生产的煤层气应用于各个领域。

煤层气可以作为燃料供应给发电厂、工业企业和居民用户使用,也可以作为替代燃料用于交通运输。

煤层气的赋存及开采机理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

通过深入研究煤层气的赋存规律和开采技术,可以有效开发和利用煤层气资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煤层气井排采理论与技术

煤层气井排采理论与技术
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产层伤害的主要原因与伤害机理: 1. 排采过快带来的伤害
(应力敏感伤害、气锁水锁伤害、吐粉伤害等)
2. 修井作业带来的伤害
(外来物质伤害)
3. 关井带来的伤害
(煤粉堵塞伤害、气锁水锁伤害等)
排采过程中的产层伤害与保护
排采过程中的产层伤害与保护
无因次渗透率与围压和有效压力的关系
煤层气井排采工艺
煤层气井排采工艺
单管气举井下管柱示意图 (a)开式管柱;(b)半闭式管柱;(c)闭式管柱
煤层气井排采工艺
气举过程 (a)停产时;(b)环形液面达到管鞋;(c)气体进入油管
煤层气井排采工艺
气举井内的压力及其分布 套管内的气柱静压力近似直线分布,即
pg (x)
pco1
gsc gTsc x
pscTav Z av
甲烷水溶实验表明,在通常煤储层温度、压力和矿化度条件下,每 升水所能溶解的甲烷也不过0.05 ~3.11升。若煤层孔隙按30%(此假 设值远大于实际情况)计算,每吨煤最多也只有0.25m3的水;用最大 溶解度 3 L/L计算,每吨煤最多溶解甲烷只不过是0.75m3
煤层气产出机理
经典的3D理论:
解吸—扩散—渗流
吸附态的甲烷分子的位置,从而使原呈吸附态的甲烷分子变为游离态,故 普遍存在于煤层气开采过程之中。事实上,置换解吸是“优胜劣汰的自然 法则”的具体体现。一方面,未被吸附的其他气体分子和水分子,在普遍 存在于各种原子、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作用下在不停地争取被吸附的机会, 以力图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另一方面,气体分子的热力学性质决定了这些 被吸附的气体分子在不停地争脱范德华力束缚,变吸附态为游离态。
临储压力比为临界解吸 压力与储层压力之比, 临储压力比越大,表明 越易于排采。

煤层气井采气机理及压降漏斗

煤层气井采气机理及压降漏斗

煤层气井采气机理及压降漏斗1. 煤层气井采气机理煤层气(Coalbed Methane,简称CBM)是一种天然气,主要存在于煤层中。

煤层气的产生是由于煤层中的有机质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经过压力和温度的作用,将有机质分解成甲烷等气体。

煤层气的开采是将这些天然气从煤层中采集出来供应给市场。

煤层气井的采气机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1 煤层气的吸附和解吸过程煤层气是以吸附形式存在于煤层中的,即气体分子通过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相互作用,附着在煤表面。

随着压力的增加,煤层气开始解吸,即气体分子从煤表面脱附出来。

1.2 渗流过程煤层气在煤层中的渗流过程主要是通过煤层中的孔隙和裂缝进行的。

煤层中的孔隙主要是由于煤中的胶结物质、粒间隙和微孔隙所形成。

当煤层气压力高于地层压力时,气体就会顺着渗透率较高的通道进行流动。

1.3 煤层气的产量衰减机理在采出一定量的煤层气后,煤层气井的产气速度会逐渐减小,甚至停产。

这是由于煤层中的渗透度减小,孔隙和裂缝被压实等因素造成的。

产气速度衰减的快慢与煤层的物性、渗流路径的连通性以及采气方式等因素有关。

2. 压降漏斗在煤层气井中的应用压降漏斗是一种常用于煤层气井的流体传输设备。

煤层气井中的压降漏斗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2.1 调节产气速度压降漏斗可以通过调节产气速度,控制煤层气从井中产出的速度。

产气速度过快可能导致煤层中的渗透率不足以支撑气体的流动,造成井壁的塌陷和井内压力的下降。

而产气速度过慢则会降低煤层气的采集效率。

压降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流量来平衡产气速度和煤层渗透率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控制产气速度。

2.2 分离沉积物煤层气井中存在着一定量的沉积物,如煤粉和水分。

这些沉积物会对煤层气的采集造成一定的影响。

压降漏斗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结构,将沉积物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确保采集到的煤层气的纯度。

2.3 减小压力损失在煤层气井中,气体需要克服一定的阻力才能从地层中流出。

压降漏斗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结构和优化流体动力学,减小气体在流动过程中的压力损失。

煤层气的开采与利用技术研究

煤层气的开采与利用技术研究

煤层气的开采与利用技术研究煤层气开采与利用技术研究煤层气是一种矿山瓦斯,同时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煤层气的开采与利用成为了煤炭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将探讨煤层气的开采与利用技术研究。

一、煤层气开采技术煤层气开采技术主要有钻井开采法、煤矿采空区煤层气抽采法和地面最终采气法三种。

钻井开采法是指在矿区内钻井后,通过注水压力将煤层气推入钻眼并且再通过钻孔泵将煤层气推送至地面,进行收集。

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煤层气资源,对于钻井技术要求高,投资成本也较高。

煤矿采空区煤层气抽采法是指在煤层气开采后,对于采空区的煤层气进行回采,通过通风系统将煤层气抽送至地面。

该方法能够实现煤炭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投资成本较低,对于采空区的环境保护也能够有效实现。

地面最终采气法是指在矿区中放置地面采气井,通过直接地面开采的方式将煤层气送入地面,进行后续处理和利用。

该方法投资成本较低,具有规模化的开发优势,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

二、煤层气利用技术煤层气的利用技术主要有燃烧利用、发电利用、化学利用和农业利用四种。

燃烧利用是指将煤层气直接燃烧,产生热能。

然后将热能利用于工业生产和家庭生活用途。

燃烧利用具有安全性高、技术难度低、无污染排放等优点,是煤层气利用的常见方式。

发电利用是指将煤层气发电引用于电力行业中。

通过煤层气发电,节能环保效果十分显著,对于节能减排和阳光能源的充分利用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化学利用是指将煤层气通过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化学产物。

近年来,利用煤层气制造高附加值化学产品已成为煤层气利用的新方向。

农业利用是指利用煤层气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作物的品质,例如利用煤层气加热温室,进行智能温室农业,利用煤层气发电,满足农村居民的生活用电需求等等。

三、煤层气开采与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煤层气开采与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

中国煤炭领域在这方面的投入和积极性非常高,煤层气开采与利用技术也得到了高度的重视。

煤层气排采曲线类型划分及排采因素分析

煤层气排采曲线类型划分及排采因素分析

2 煤层 气 排 采 曲线 类 型 的 划 分
为 了更好 地分 析排 采 曲线 .将 排采 曲线 大体 分 成 了 3类 : 产量 衰减 型 、 波动 扩压 型和稳 定上 升 型 。 21 产量 衰减 型 .
实验 渗 透率 和试井 渗 透 率 的影 响 . 层气 井 产 能 主 煤
要 受 控 于 3个 流 场 中最 慢 的 流 场
取得 理想 效果
接 关 系 到气 体 产 量 , 响 因 素 主 要有 气 、 和束 缚 影 水
水下 气 三相 的渗透 率 . 产 能力 主要 受该 区范 围半 稳
径大 小 的影 响
1 煤 层 气 排 采机 理 分 析
煤 层 气 排采 实 质 上是 煤 储 层 压力 的传播 过 程 煤 层 甲烷 的产 出要 经 过 3个 连 续 阶段 . 即煤 孔 隙 表 面 的解 吸扩散 、 显微 裂 隙及割 理渗 流 、 观裂 隙层 流 宏 或紊 流 阶段 。这 些 阶段 又受 煤 孑 隙扩 散 系数 、 心 L 煤
要 得到 波动 扩压 型 曲线 .客观条 件要 求储 层 能
量稍 高 , 煤储 层渗 透性 适 中 . 主管条件 要求 生产 措施 得 当 , 降漏 斗 和卸压 范 围保持 相对 稳定 一 定 煤 压 在 一
收 稿 日期 :01 — 3 3 2 20—0
基金项 目: 国家 科 技 重 大 专 项 示 范 工程 1(0 1X 5 6) 92 1 Z 0 0 2
低 产 减 产 的 排采 因素 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归 纳 为 4类 因 素 。通 过调 整 和 优 化 . 煤 层 气 井 产 气 取得 理想 效 果 。 使
关键词 : 层气 ; 煤 排采 曲线 ; 采 因 素 排 中 图分 类 号 : E 5 . T 3 7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6 3 1 8 ( 0 2 0 — 0 6 0 17 — 9 0 2 1 )4 0 5 — 4

煤层气开采模式探讨

煤层气开采模式探讨

煤层气开采模式探讨2002年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了“先抽后采,以风定产,监测监控”的煤矿瓦斯防治方针,强化了瓦斯抽采在治理瓦斯灾害中的地位。

但目前的井下瓦斯抽采远远不能满足瓦斯治理的要求,“地面钻采”煤层瓦斯日益提上日程。

如何将“地面钻采+井下抽采”有机结合,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本文在分析了两种开采模式差异基础上,利用“系统工程事故树分析法+多层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最后提出了不同类型矿井的煤层气开采模式。

1 两种开采模式的异同1.1 开采机理的差异(1)井下煤层气抽采机理。

所谓井下煤层气抽采就是借助煤炭开采工作面和巷道,通过煤矿井下抽采、采动区抽采、废弃矿井抽采等方法来开采煤层气资源。

井下煤层气抽采机理是:当煤层采动以后,破坏了原岩石力学平衡,造成了煤层的卸压,由于瓦斯气体90%以上以物理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为了继续保持平衡,煤层中的瓦斯涌出,通过人工改造使其成为密闭系统,从而持续维持卸压区域.这样,煤层瓦斯将源源不断被抽出。

由此可见:使井下煤层气得以抽采的2个基本条件是:在小范围内有足够的煤层气资源及使煤层瓦斯得以释放的煤层透气性大小。

(2)地面钻采煤层气机理。

地面钻采煤层气就是利用垂直井或定向井技术来开采原始储层中的煤层气资源。

地面钻采煤层气的机理是:当储层压力降低到临界解吸压力以下时,甲烷气体从煤基质微孔隙内表面解吸出来;由于瓦斯浓度差异而发生扩散到煤的裂隙系统,最后以达西流形式流到井筒。

解吸是煤层气进行地面钻采的前提,降压是解吸的前提。

由此可见:地面钻采煤层气能否发生的根本在于煤层气是否能降压解吸。

1.2 实施方法的不同井下煤层气抽采主要是通过钻孔方式钻进几百米到上千米,利用抽放泵对井下煤层气进行采收,资源量和透气性是其发生基础。

地面钻采煤层气是通过排水降压使煤层气解吸并采出,其实施方式主要是打垂直井或定向井。

并在井下煤储层下制造口袋,利用抽水泵抽取煤储层中的水使煤储层压力降低到临界解吸压力以下产出1.3 两种开采模式的相同点不管井下煤层气抽采还是地面煤层气钻采,其投入资金量大、投资风险高、技术要求高、效益回报周期长,这是其共性。

煤层气开采原理与方法

煤层气开采原理与方法

煤层气开采原理与方法煤层气开采是指将煤层中积聚的天然气开采出来,并利用它作为能源。

该过程需要采用特殊的技术来确保提取的天然气质量好、产量高且环境友好。

本文将介绍煤层气开采的原理与方法,包括采气方式、采气工艺和采气设备等。

一、煤层气采气方式煤层气采气方式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抽采法:也叫常规法采气,通过在煤层上钻井并深入到煤层中,然后利用钻井杆将煤层中的天然气吸到地面。

2. 瓦斯抽采法:采用煤层的瓦斯后期回收的方式,通常在开采期结束时才开始运用。

3. 瓦斯抽放法:也称瓦斯抽采前点火排放法,主要用于瓦斯爆炸危险的采矿地点。

采用钻孔上深入开采工作面,从而将瓦斯提取到地面进行处理。

4. 水力压裂法:采用高压水把煤层内部压裂,从而提高煤层透气性,增加天然气产出。

二、煤层气采气工艺煤层气采气的工艺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钻井:使用特殊的钻机和杆道在地面上钻出井眼,然后逐步加深到煤层所在的位置,直到可采气位置。

2. 钻孔装置:将钻机转移到所选定的位置上并安装好各种包括管柱、液体输送装置在内的设备。

3. 注水:通过钻井机将水注入钻孔中,将煤层内部的天然气推出,然后将天然气运输到处理设备。

4. 煤层气净化:使用煤层气净化设备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水份。

5. 煤层气输送和储存:利用管道将净化后的天然气运输到目的地,并储存备用。

三、煤层气采气设备1. 钻头:钻头通常用于钻井和采气的过程中,通过钻孔有针对性地深入到煤层中,以便对煤层进行采气和控制。

2. 采气管道:将从煤层中采集出来的天然气输送到采气站或输送管道上进行处理和存储。

一般采气管道使用高强度合金钢制造。

3. 采气压缩机:将天然气向输送管线输送时,必须将其进行压缩。

采气压缩机可以将天然气压缩到高压。

4. 膨胀机:将高压气缸中的天然气膨胀到低压下。

5. 处理设备:将采集的天然气进行净化、脱水和除尘等工序以确保天然气的质量。

煤层气开采是通过特殊的技术将煤层中蕴藏的天然气采集出来,使其成为可再生的能源资源。

煤层气井采气机理及压降漏斗

煤层气井采气机理及压降漏斗

煤层气井采气机理及压降漏斗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传统能源资源的日益枯竭,煤层气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逐渐被广泛关注和认可。

煤层气是一种在煤层中储存的天然气,其主要组成为甲烷、乙烷、丙烷等轻烃烷烃类物质,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氮气、二氧化碳等非烷烃类物质。

煤层气属于一种非常狭窄的储气介质,由于煤层的多孔介质构造,存储和释放煤层气的机理更加复杂和微妙。

在煤层气田开发过程中,煤层气井采气机理及压降漏斗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问题。

煤层气井采气机理是指利用人工手段将煤层气从煤层中释放出来,从而获得一定量的天然气。

压降漏斗则是指在煤层气开采过程中,由于采气过程的影响,煤层气在压力梯度的作用下形成的漏斗状降压分布。

煤层气井采气机理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煤层气的吸附、脱附和漂移。

煤层气主要以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方式存储在煤层中,其吸附量与煤层成熟度、孔隙度、裂隙度、压力等因素有关。

在煤层气采气过程中,吸附的天然气首先需要通过被称为脱附的过程将天然气从煤层中释放出来,然后通过煤层孔隙的空隙逐渐向煤层井口方向漂移,这个过程被称为漂移。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气体的体积和速度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通过井道或者管道来对气体进行控制和调节,以确保气体的充分利用和安全释放。

压降漏斗是指由于采气作业对煤层气井所产生的影响,导致煤层气井上方形成一定的漏斗状压力分布。

在煤层气采气过程中,由于煤层气从煤层中释放出来后,需要通过管道或者井道传输到地面上进行处理和加工。

而这个过程中,由于管道或者井道的摩擦力和阻力等因素,导致煤层气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一定的压力降低。

同时,采气过程中从井下抽取的煤层气会导致煤层压力降低,形成煤层气井上方的压力降低区域,从而形成漏斗状分布。

这个漏斗状分布不仅对煤层气的采集和运输产生影响,还可能对煤层气地质环境产生影响。

为了解决煤层气井采气机理及压降漏斗带来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需要对煤层气井周围的地质环境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评估,以确保采气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层气抽采原理及受控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19T16:40:15.8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作者:杨传圣[导读] 摘要:煤层气即瓦斯,是赋存在煤层中以CH4-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是煤的伴生矿产资源,属非常规天然气,是近年在国际上崛起的洁净、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56煤田地质队 830009 摘要:煤层气即瓦斯,是赋存在煤层中以CH4-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是煤的伴生矿产资源,属非常规天然气,是近年在国际上崛起的洁净、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

煤层气作为气体能源家族三大成员之一,是主要存在于煤矿的伴生气体,也是造成煤矿井下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煤矿瓦斯抽采主要通过地面钻井、矿井钻孔及废矿
井排采等,使用不同的排采方式会使煤矿瓦斯浓度大大降低。

在传统煤矿开采作业中,往往将煤层气直接排放于大气中,这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煤矿瓦斯浓度,但是却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同时浪费了大量能源,因此,加强对煤层气排采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鉴于此,本文是对煤层气抽采原理及受控因素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煤层气;排采技术;设备优选引言
一、煤层气抽采技术的相关原理
1、煤层气的生成保存原理
煤层气主要是在煤矿形成过程中随之产生的,其主要由CH4构成,煤矿不仅是煤层气的产生地,也是其储存地,由于在煤矿中往往具有足够的空间用于保存煤层气,并可以保证气体正常流通,但是由于煤层气性质的特殊性,使得该气体的储存工作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CH4在煤储层中主要以游离态、溶解态、吸附态三种形式存在。

其中,吸附态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游离态,溶解态仅占极少部分。

因为煤是双重空隙结构,因此游离态与溶解态的CH4气体主要存储于煤的裂隙中,而吸附态的CH4气体则主要储存于煤基质的细微空隙中。

在煤层中,由于煤储层中水、气共存,有一些CH4气体会由于压力溶解于水中,从而形成溶解态CH4气体,不同于溶解态CH4气体,游离状态的CH4气体可以自由游走,因此比较于溶解态CH4气体,游离态CH4气体更具活跃性。

而吸附态CH4气体相较于溶解态、游离态CH4气体更具复杂性,吸附态CH4气体是对煤表面的固体分子和煤炭层气体分子进行吸附,因为前一项吸附力大于后一项,因此使煤炭表面形成了一个吸附场,以此来吸附更多气体分子,逐渐形成由吸附质组成的吸附层进行物理吸附,从而以达到热力学平衡。

2、煤层气的运输原理
煤层气的运输原理主要以分离、分流和渗透为主。

随着液面高度不断下降,压力不断下降,从而有更多的CH4气体从煤炭分离出来,从而成为自由状态气体,并通过煤炭中细小的空隙向外释放,从而排出地面。

分离是随着液面高度不断下降,其压力不断降低,致使吸附在煤储层的气体出现溶解或变成自由状态的过程,当进行生产时,随着压力不断降低,原有平衡被打破,致使原本处于吸附状态的气体停止吸附,分离出来,进入煤炭的一些空隙和裂隙中,成为自由气体,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平衡,如图1所示。

实际上,并不是随着压力的不断降低,处于煤气层的气体就能不断分离出来,煤层气的分离还受到煤储层含气饱和度因素的影响。

当气压开始下降时,若煤储层的含气量过低,致使其无法达到饱和状态,即使压力不断下降,也不会从煤炭中分离出来,只有当压力达到临界点,无法再下降时,CH4才能摆脱煤储层的吸附而分离出来。

总而言之,只有当煤储层的含气量高时,压力下降,CH4气体才能更容易从煤储层中分离、解吸出来。

图1煤层气的产出及运输过程
二、煤层气抽采的受控因素
1、地质因素
地质条件对于煤层气的抽采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当煤层位于地势较低的位置时,矿井水对产气往往影响较大,而当煤层周围存在断层的情况下,煤层气的储存难度将会大大提升,由于断层的影响,会使本来完整的地层结构与地下水连通,从而使煤层气的水分含量大大提升,另外煤矿的孔隙度、渗透率等条件也会产生变化,同时,煤层气的存在形态与浓度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除此之外,由于断层的存在,会使得煤层气发生运移,从而导致煤层气产量相对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煤层气抽采工作的难度。

2、煤储层的渗透性
当煤层渗透能力提升时,压力会随之增大,形成压降漏斗,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气体的流动范围大大提升,并且,由于渗透能力提升,使气体更容易向外界扩散,因此,煤层气抽采效率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在中国大部分煤层中都普遍存在渗透力低等情况,阳泉矿区也不例外,依据研究区15#煤储层的大裂隙发育特征,对比已知的寿阳太原组煤储层渗透率值,在埋深1000m左右的深度范围内,15#煤的渗透率约为5×10-4μm2。

本区15#煤基岩块的孔(微裂)隙度大体上为5%左右,而和顺前南峪、昔阳红土沟和白羊岭却比较高,大多在5%以上。

15#煤储层中的大裂隙发育很好,内生裂隙孔隙度较高,裂隙之间的连接也较为充分,其有利于煤层气的流动产出。

3、排采的不连续性
煤层的不连续排采会使煤层气的液面无法较好地保持平衡,因此,地层压力就不能够稳定下降,这会导致产生关井、卡泵等现象,降低煤层气排采效率。

不连续排采对煤层气抽采工作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a)地层压力的变化,由于解析出来的煤层气被重新吸附,极其容易造成气锁现象,而压力的变化会使裂缝关闭,降低渗透率,从而使排采工作难度大大提升;b)不连续排采会使液面高度产生波动,从而影响煤层气的连续解析;c)在修井过程中,由于工程颗粒物的污染,会使敏感的煤层受到一定破坏,甚至会堵塞煤层气产气通道,从而使煤层气的排采效率大大降低。

此外,回压的产生会使压力的波动范围大大降低,无法形成降压漏斗,煤层气不能够得到有效渗透,导致煤层气无法连续产出。

结束语
伴随着中国煤矿开采规模水平提升,煤产业的市场竞争环境也日益严峻,要想有效提升阳泉矿区的煤层气抽采率,就需要对排采技术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原理进行分析,从而实现技术的改进与完善。

另外,遵守机械设备的使用原则对于排采工作的高效进行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充分考虑影响排采效率的主要因素,并从各方面入手,提升排采效率,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利芳.煤层气抽采原理及受控因素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8(02):34-35.
[2]巫修平,张群.碎软低渗煤层顶板水平井分段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及控制机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8(02):268-276.
[3]张群,葛春贵,李伟,姜在炳,陈家祥,李彬刚,吴建国,巫修平,刘嘉.碎软低渗煤层顶板水平井分段压裂煤层气高效抽采模式[J].煤炭学报,2018,43(01):150-1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