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美术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外美术史-隋唐五代美术

(完整版)中外美术史-隋唐五代美术
而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一部重要的著作,它为前代的中国绘画理论和历史的研究作了总结,并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教 案 用 纸

一、复习引入
二、讲授新课
石窟壁画
新疆的唐代石窟壁画,虽然受到外来艺术的影响,但中原的画风已逐渐波及。如克孜尔千佛洞第27窟的《说法图》与第80窟的涅槃变、菩萨、千佛等形象丰满。有的石窟根据佛经故事的情节,在须弥山之间加上大量的鸟兽花草,用色单纯而富丽。各种飞禽走兽姿态万千,极富情趣,体现了画工们对人物形象的人格化处理,使得佛经故事充满人情味。同时,在某些山水画中出现了比较简单的皴法。
五代绘画艺术
五代人物画
五代重要人物画家是南唐的周文矩与顾闳中。
周文矩现存作品有《重屏会棋图》与《宫中图》。据考证《文苑图》也是他的作品。
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极得时人所重。
美术史家一般认为唐代鞍马画如此巨大成就的取得是由唐代统治阶层特别是皇室贵族对马的爱好决定的,因为马在唐代统一扩张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马所具有的进取精神和贤才、良将、忠臣等的象征意义也与唐代前期社会文化的辉煌气象相契合。鞍马绘画兴盛于唐代,与李唐统治基层的胡族血统相关,又是皇室贵族们胡化生活的真实写照。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一、复习引入
1、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学习要求。作业、笔记、背诵。
2、检查并订正作业。
二、讲授新课
隋唐时期尤其是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全面成熟、空前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主要体现在:各民族美术间的交流;文学与美术的关系较之魏晋时期更加紧密与自觉;同时除人物画之外,山水、花鸟、鞍马等画科开始出现并且独立成科。
吴道子为强调其线条的表现力和独立功能,有意识的在画中将色彩弱化,“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从而突破了南北朝以来的重彩风格,当时称为“吴装”。此外,他还创作有“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为后世白描之先声。

唐宋元明清五代的审美观与欣赏史

唐宋元明清五代的审美观与欣赏史

唐宋元明清五代的审美观与欣赏史随着中国独立文化的不断形成,五代至明清时期是中国美术发展中的重要时期。

这段时间,中国美术呈现出了多样性特色,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审美观与欣赏史。

本文将分别从唐宋元明清五代五个时期来探讨中国美术的审美观与欣赏史。

一、唐代审美观与欣赏史唐代美术以壁画和雕塑为主,在那个时代有着很高的审美水准,当时的艺术家善于从生活中提取灵感,创造出一批经典的艺术品。

当时人们对色彩、线条和形状的追求非常高,他们认为色彩、线条和形状是表现一幅画面的关键要素。

唐朝时期是尊崇“神骨”的时代,他们认为人和物的形象,必须具备流畅的曲线,才能展现“神韵”,唐代推崇“神骨”艺术的这一审美观念,在后来的美术创作中也有很大的影响。

此外,唐代还有着“随遇而安”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也体现在艺术中。

当时人们非常喜欢清新、自然的环境,在绘画中涉及自然环境、翠竹山茶以及人物,这些都展现了唐代时期人们对于生活的一种向往。

二、宋代审美观与欣赏史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朝代之一,中国美术在这个时期也达到了巅峰。

当时的审美观和欣赏史更加注重“内涵”,把握事物的精神内核,尤其是宋代的山水画以其山水秀丽、山清水秀、意境高远著称,更是体现了内涵的审美观点。

宋代追求虚实结合,取材宽泛、笔触细腻、构图严谨、色彩鲜明、富于韵味,使得中国画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

宋代的士大夫文化和诗词文化对其美的理念起到了比较大的影响,这使得宋代的美术作品更具有审美深度与阳刚之气,也强了宋代审美观与欣赏史的内涵作用。

三、元代审美观与欣赏史元代的美术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元代的审美观念强调“变”,具有一定的“游戏性”,玩味性。

元代的艺术家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把不同的样式、形态、色彩、结构、比例、线条等元素给集结在一起,用玩味性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使得元代的美术充满了奇奇怪怪的元素。

元代的美术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在宋明之间发展而来,因此元代继承了宋代的一些特点。

在审美观方面,元代更加注重视觉效果和造型艺术。

唐代工艺美术的时代特点

唐代工艺美术的时代特点

唐代工艺美术的时代特点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朝代,是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国家强盛,社会安定,民族统一,经济繁荣,文化灿烂,国际交往频繁。

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唐代的工艺美术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和成熟阶段,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呈现繁荣发达的景象。

陶瓷、染织、刺绣、铜镜、金银器等的技艺水平和生产规模都超越了前代。

经济的发达,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人的思想意识的解放,使唐代的工艺美术表现出舒展博大的气势、精巧圆婉的装饰意匠和富丽丰满的形态特征,在设计和制作上都具有造型精巧、色彩华丽、纹饰新颖活泼、品种多样的风格特点。

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阶段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唐代作为我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的绚丽辉煌的时代特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陶瓷:唐代早期的制瓷业仍处在恢复阶段。

进入中期以后,制瓷技术进步,瓷器质量提高,窑址林立,规模宏大。

唐代这一时期的青瓷胎质细腻、釉层匀净﹑色泽温润,纹饰偏重造型﹑处理简练,装饰技法以划花为主,也有少量印花﹑刻花和镂雕。

唐代晚期,以越窑为代表的瓷业生产已进入了鼎盛时期,制瓷技术高度发展,产品种类繁多﹑制作精致、造型优美。

唐代白瓷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白瓷釉色匀净,器形雍容饱满,胎体厚实细洁,瓷质坚硬。

与越窑青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代表了唐代瓷器生产的两大主流。

唐代创造或发展了一些彩瓷,包括釉下彩绘及绞釉﹑绞胎等,为以后色釉和彩绘装饰开辟了新的天地。

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是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

唐三彩,色彩斑斓,造型优美,是一朵奇异的陶艺之花。

唐三彩作为传统的文化产品和工艺美术品,不仅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和美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它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相当得要的作用。

(2)染织:唐朝时期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庶,商业﹑手工业昌盛,贵族生活奢侈注重享乐,服饰竞求华贵,这些都促进了纺织工艺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印染技术的进步。

唐代敦煌壁画和彩塑的内容及其表现

唐代敦煌壁画和彩塑的内容及其表现

唐代敦煌壁画和彩塑的内容及其表现唐代敦煌壁画的题材,为了叙述方便,大致可归纳为四类:①净土变相;②经变故事画;③佛、菩萨等像;④供养人。

彩塑的题材则只是佛、菩萨、天王等形象。

净土变相是佛教净土宗信仰流行的结果。

佛教中讲西方净土是永无痛苦的极乐世界,人死后可以往生。

唐朝初年,这种思想发展成为吸引广大社会群众的教派,净土宗的重要宣扬者是善导和尚(公元六一三一六八一年)和他的师傅道绰和尚,善导在当时是有名的高僧,在他的主持下曾写弥陀经十万部,画净土变相的壁画三百幅,他还曾参加龙门奉先寺大佛的制作。

净土变相的形式在善导传教最活跃的时期产生的,这一时期也正是唐朝盛世的开始。

净土变相就是用图画描写西方极乐世界的楼台伎乐、水树花鸟、七宝莲池等等美丽的事物,以劝诱人们信仰阿弥陀佛,以便将来有机会去享受。

在那些有现实根据的美丽的形象中,透露出对于现实的物质生活的繁华富丽加以积极的赞扬与肯定。

这种思想虽然与宗教信仰相结合,然而与主张人生寂灭、世界空虚的清净的、禁欲的思想很不相同。

净土变相中充满了肯定生活的开朗的欢乐的气氛。

净土变相的构图是绘画艺术发展中一重要突破。

利用建筑物的透视造成空间深广的印象,而复杂丰富的画面仍非常紧凑完整。

全图组织了数百人物及花树、禽鸟,成为一大合奏。

画幅中央部分的阿弥陀佛本尊和池前活泼喧闹的乐舞,是构图的中心,也集中地表现了宗教的,然而是欢乐的主题。

净土变相是古代美术中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杰作。

它一直被后世所摹仿、复制并长期流传。

莫高窟的唐代净士变相,据一九五一年的统计,共有一二五幅。

一七二窟的净土变相可以作为盛唐时代的代表作之净土图的形式也是观经变相、弥勒净土变相、药师净土变相、报恩经变相的基本部分。

但这些变相又各有其自己的内容表现在净土图的四周。

其中有一些是生动的小幅故事画。

用连续的小幅故事画表现其内容,并获得了相当的艺术效果的佛经变相,有佛传故事变相和法华经变相。

弥勒净土变相就是在净土图四周再点缀上弥勒下生经中描写过的峰峦,图下方有婆罗门正在拆毁“大宝幢”的建筑物,穰佉王等众人正在剃度出家等等所组成的。

唐代美术中“丰腴”美现象刍议

唐代美术中“丰腴”美现象刍议
理 论研 究 ・美术
唐代美术 中 “ 丰腴"美现象刍议
苏凌云 ( 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广 西南宁 5 02 3 0 2)
唐 代美 术 中存在 着普 遍 的 “ 丰腴 ”美 ,这 ~特 征 在绘 画 、书 法 、雕 塑等 美术 领域 中都有 不 同程度 的体 现 。这 一 “ 丰腴 ”美的 特殊 形 象 、审美 与唐 代社 会经 济 、文 化密 切相 关 ,在唐 代 美术 中 有更 深层 的表现意 义 ,是 ~种精 神上 的象征 。 唐人 对 “ 丰腴 ”美 的崇 尚,在 整个 美术 领域 中都有 大 范 围的 表现 ,艺术 作为 精神 上 的产物 ,在 当 时 中国封 建社 会 的状态 下 , 它往 往 只是 具有 相 当经济 地位 的 上层社 会 的奢 侈享 受 ,或 是作 为 反映 统 治阶级 利益 的 一种表 现 形式 ,所 以在 一 定程 度上 “ 腴 ” 丰 的特 征 是受上 层统 治 阶级 的审 美情 趣影 响 的 ,唐 人 好肥 ,在 大量 的绘 画作 品 中都有 表现 ,特 别 是在 盛唐 到 中唐这 段 时期 唐人 绘 画 中更为 常见 。 玄 宗 即位 前 ,这 个 时 期 的 “ 腴 ”特 征 还 只 体现 在 头 部 , 丰 在传神 达 目的面 部 塑造 上 , 已出现 了 “ 丰腴 ” 的倾 向。作 为 宫廷 御用 画家 的 阎立本 是 当时 的著名 人物 画 家 ,他画 了大 量 的 以表现 宫廷上 层阶 级为 题材 的 作品 。从 现在 遗 留下 的 《 步辇 图 》来一 探 其 人物 造型 。 “ 玄坐 步辇 上 ,宫人 十余 兴撵 ,皆 曲眉 丰 颊 ,神 画 采 如生 ”从 画 中可 见 ,人物 的头 部都 以 “ 丰颊 ”为表现 ,身段 还 不 十分 明显 。这 一 点从在 长 安地 区 出土 品质 极 佳 的皇室 贵族 墓 室 壁 画 中得 以体现 ,壁 画上 ,人 物 体态基 本 上相 当匀 称修 长 ,削 肩

第五讲 唐五代绘画鉴赏PPT课件

第五讲 唐五代绘画鉴赏PPT课件
❖ 2.山水画在晋以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在画法上进一步丰富,开始划分青绿与 水墨、疏体与密体,为宋元以后的山水 画主要表现手法奠定了基础。
❖ 3.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以后以独立 的姿态登上画坛,开花鸟画兴旺之先河。
❖ 4.唐代的绘画实践显示了唐代美学的实 在成就。唐代的画史、画论著作显示了 唐代美学理论深度。
❖ 《明皇受篆图》、《十指钟馗图》》、《孔 雀明王像》、《托塔天王图》、《大护法神 像》,传世有《天王送子图》
❖ 吴道子的画在人物造型上“米粉厚薄, 皆见骨高下而起隐”,“旁见周视,盖 四面可以意会如塑”。
❖ 在用笔技法上,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 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 了物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用这种描法 画人物的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 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
阎立本及其作品鉴赏
❖ 阎立本(600—673),雍州 万年(今陕西临潼县东北)人, 出身贵族,其父兄皆擅长绘画, 并任职于朝廷。他在艺术上受 家庭影响不小。阎立本一直追 随唐太宗李世民,他的绘画总 是适应朝廷的需要。画过《凌 烟阁功臣图》、《秦府十八学 士图》等。今流传下来的有 《步辇图》、《职贡图》、 《历代帝王图》。
返回主目录
第五章 灿烂求备,异彩纷呈 ——隋唐五代美术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 空灵的山水,单纯的色调,简洁的构图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
返回主目录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人物画 第三节 山水画 第四节 花鸟杂画 第五节 绘画理论的深化
❖ 捣练图(局部) 张萱 唐
❖ 簪花仕女图(局部) 周昉 唐

隋唐美术——考研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隋唐美术——考研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隋唐美术——⾼频考点 2021年年9⽉月9⽇日一、名词解释1.昭陵六骏****2.《游春图》***3.《历代帝王图》*4.《虢国夫人游春图》****5.《捣练图》***6.《挥扇仕女图》***7.《外师造化,中的心源》*****8.《历代名画记》**9.癫张狂素*10.唐三彩**11.青绿山水 ***二、简述题1.简述隋唐美术发展的概况 *2.简述隋唐五代山水画的风格演变 *三、论述题1.隋唐时期有哪些重要山水画家?其风格特点是什么?*2.试述吴道子的艺术成就***一、名词解释1.昭陵六骏****①唐太宗李世民墓前雕刻,刻画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世称“昭陵六骏”。

②昭陵六骏石刻分别是飒露紫、青骓(zhui)、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拳毛騧(gua)。

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

③这六件石刻纯熟地使用了“起位”这一典型浮雕创作技巧,因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体积感。

④六骏石刻风姿英武,具有情节性和高超的写实艺术表现力,表现了唐帝国的时代气魄,是唐代陵墓雕刻的代表。

2.《游春图》***①隋代画家展子虔的作品,时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卷。

②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cun)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地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经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于成熟。

③画面采取俯瞰式的构图,获得了“远近山水,咫尺千里”的效果。

④该图画面色彩浓丽,富于装饰性,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绪。

3.《历代帝王图》*①《历代帝王图》又名《古帝王图》《十三帝王图》,为唐代画家阎立本人物画代表作。

②此图描绘从西汉到隋朝十三个皇帝的形象。

画家力图通过各个帝王相貌表情的刻画,揭示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气质和性格特征。

③从画像来看,虽有程式化的倾向,但在人物个性刻画上表现出很大的进步,不落俗套,个性分明。

开朝建代之君,在画家笔下都体现了“王者气度”和“伟丽仪范”;而那些昏庸或亡国之君,则呈现猥琐庸腐之态。

宋代工艺美术与唐代工艺美术的风格有何不同

宋代工艺美术与唐代工艺美术的风格有何不同

宋代工艺美术与唐代工艺美术的风格有何不同?
中国工艺美术在初唐和盛唐获得全面的发展,呈现繁荣发达的景象。

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和木工等的技艺水平和生产规模都超越了前代。

经济的发达,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人的思想意识的解放,使隋唐工艺美术表现出舒展博大的气势、精巧圆婉的装饰意匠和富丽丰满的形态特征。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比较完美的范式和境界出现在宋代,并集中地表现在陶瓷上。

发达的手工业和尚文重理的文化氛围,为保持造物与主体审美理想的和谐统一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从而形成一代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

宋代工艺美术充分地物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它体现和揭示的创造原则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唐代美术简议唐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专业:姓名:年级班级:二零一六年六月摘要 (3)ABSTRACT (3)第一章:唐代历史背景及唐代人物画发展 (4)1.1唐代人物画发展历史背景 (4)1.2唐代物画发展进程 (4)第二章:唐代人物画代表画家作品及其艺术特点 (5)2.1阎立本 (5)2.2吴道子 (6)2.3张萱 (7)2.4周昉 (7)第三章:唐代人物画绘画题材 (8)3.1历史题材 (8)3.2宗教题材人物画 (9)3.3风俗习惯人物画题材 (9)3.4仕女人物画题材 (10)第四章:唐代人物画的历史价值 (11)4.1唐代人物画艺术成就 (11)4.2唐代人物画影响 (11)参考文献: (12)结论 (12)后记 (12)论文原创性声明 (13)摘要在中国绘画史上,人物画在唐代达到高度成熟,出现了很多具有创造性的代表性画家和作品,在技巧和理论上对中国绘画做出了巨大贡献。

唐代中期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一个空前繁盛的时代,也是一个出现全新风格的时代,宗教绘画更向世俗化转变,题材内容转向当时的重大政治事件。

艺术是时代的产物,盛唐人物画呈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礼制在其中均有所体现。

代表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等人。

关键词:唐代人物画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figure painting in the Tang Dynasty reached a high degree of maturity, there have been a lot of creative representative painters and works, in skill and theory of Chinese painting has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During the Mid Tang Dynasty is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inting an unprecedented prosperous era, is a new style of the era, religious painting more to the secular change, subject to major political events at the time. Art is a product of the times, figure painting in Tang Dynasty presented the prevailing social outlook, politics,economy, culture, religion, ritual in which has been reflected. On behalf of the painter Wu Daozi, Yan Liben, Zhang Xuan, Zhou Fang, and others.Key words:Tang Dynasty Figure painting Wu Daozi Zhang Xuan Zhou Fang Yan Liben第一章:唐代历史背景及唐代人物画发展1.1唐代人物画发展历史背景唐代是中华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百花齐开的全盛时期。

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威名远扬的大唐王朝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上一路遥遥领先,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且最具有高度文明的国家。

唐代农业发达,工商业也飞速发展,特别是开元年间,长安、洛阳、扬州成为享誉世界的大都市。

唐在当时的世界上有很高的声望,与各国文化交流频繁。

唐代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使其成为世界交流的中心。

在唐代大一统的局面下,南北朝时各方面的文化得到进一步融合,使中华文化发展到顶峰。

这一时期,物质上的富足催生了文化上的需求,皇家贵族热爱收集书画作品,对美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2唐代人物画发展进程我们可以根据社会的发展把唐代人物画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初唐时期、盛唐时期、中唐时期和晚唐时期。

初唐时期国力雄厚,版图辽阔,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人物画也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

这一时期代表画家阎立本确立了工笔人物画风。

盛唐时期是唐代最繁荣的时候,也是唐代美术最灿烂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以其风格上的独特,内容上的丰富,气魄上的宏伟,对中国美术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涌现了像吴道子这样杰出的画家。

中唐时期政局稳定,文化繁荣,当时长安涌现出了大批画家,其中以周昉,张萱为代表的前后同流派仕女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画家吸收西域及阿拉伯等外来文化,艺术表现技巧更丰富,内容更加全面。

画作越来越注意反应人物精神面貌及现实生活。

晚唐时期政治动荡,军阀混战,在社会不安稳的大背景下,美术创造没有明显的创新。

总的来说,唐代美术不仅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美术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美术的高峰,对当时世界有着很大影响。

第二章:唐代人物画代表画家作品及其艺术特点2.1阎立本阎立本(?一一673年)是画家兼工程学家,并且具有政治才干,在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他代阎立德为工部尚书。

在高宗总章元年(668年)作了宰相。

他是我国最早的现实主义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绘画艺术的珍贵遗产,而且大多反映了唐初一些重要的史实。

代表作品多为历史人物题材,如《历代帝王图卷》、《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外国图》、《永徽朝臣图》、《昭陵列像图》等。

由此可见,阎立本的作品是唐代的伟大政治事业的颂歌。

阎立本在艺术上继承南北朝的优秀传统,认真切磋加以吸收和发展。

从他的作品所显示的刚劲的“铁线描”,较之前朝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古雅的设色沉着而又变化,人物的精神状态有着细致的刻画,都超过了南北朝和隋的水平,因而被誉为“丹青神化”,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2吴道子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又名道玄。

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约生于公元680(永隆元年),卒于公元758(乾元元年)前后。

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

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

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

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

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

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吴道子的影响不限于唐代的绘画和雕塑。

他的画风在宋代仍为很多画家所追摹向往。

北宋初年的宗教画家几乎都没有完全超出吴道子的范围。

而在绘画史的发展上,宗教画自宋代以来,就没有出现重大的改变。

可以说中国风格的佛教绘画在吴道子的手中是最后形成。

2.3张萱张萱,长安(今西安)人,唐代画家,开元(713-741)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

以善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著称,在画史上通常与另一稍后于他的仕女画家周昉相并提。

唐宋画史著录上记载张萱的作品计有数十幅,不少还一再被许多画家摹写,但出于张萱本人手笔的原作,今已无一遗存。

历史上留下两件重要的摹本,即传说是宋徽宗临摹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和《捣练图》卷。

张首的人物画作品注重构图上的变化,讲究疏密聚散。

色彩上偏向于鲜艳绚烂,通过贵族人物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富足向上,表现了妇女的温柔与妩媚,歌颂了对生活的强烈欲望。

2.4周昉周昉(公元8世纪-9世纪初),唐代著名画家,字仲朗、景玄,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

出身显贵,先后任越州、宣州长史。

能书,擅画人物、佛像,尤其擅长画贵族妇女,容貌端庄,体态丰肥,色彩柔丽,为当时宫廷士大夫所喜爱。

他是中唐时期继吴道子之后而起的重要人物画家。

早年效仿过张萱,后来加以变化,别创一体,有“周家样”之称。

传世作品有《簪花仕女图》卷、《挥扇仕女图》卷、《调琴啜茗图》卷等。

周防作品的特点据记载是“衣裳劲简”、“彩色柔丽”,所描绘的妇女形象是“以丰厚为体”,这些特点都可以在现存周防的作品《统扇仕女图》、((花仕女图》中见到。

虽然所选取的题材也和张首差不多但周防更注重画中人物形象神态的表现,是典型的以神表形、意象造型手法。

周防用笔遒劲纤细,铁线勾勒,柔丽而富有弹性。

设色清丽艳明,对质感的描绘非常贴切:纱衫轻薄透明,肌肤丰肤白哲、光彩照人,羽毛轻盈,头饰闪亮。

第三章:唐代人物画绘画题材3.1历史题材初唐绘画多用作政治辅助,承载着“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作用具有较强烈的说教意义。

统治阶级把绘画作为宣传自己功绩伟业和教化大众的重要手段,通过绘画大力宣扬王朝的威德与强大,以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

阎立本长期追随李世民,是李唐统治阶级的重要成员,他的绘画以唐王朝的政治需要与艺术主张有关,如《步辇图》表达了唐太宗的睿智和禄东赞对唐太宗的仰慕,生动记载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具有高度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还有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卷》,这是古代画家企图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重要人物画作品。

他在这里对于统一了天下,或促成了统一趋势的帝王,都表现了他们共有的一种庄严气概。

而亡国之君,如陈叔宝则表现其猥琐无能的特点。

从唐代历史题材人物画中我们发现,画面中有意识的将地位高的人的比例画得比侍从大,这是宗法等级观念在绘画中的表现,这种手法在封建社会中随处可见,也不免渗透到艺术中。

3.2宗教题材人物画宗教文化是我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盛唐时期达到了宗教与艺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一个顶峰时期。

从当时的社会来看,唐时寺庙,规模相当大,往往是宗教、科学、文化研究的学府,又是市民的文化娱乐场所,音乐、戏剧、绘画、诗歌等集中处。

使用绘画作为一种媒介是宣传宗教最好的方式,因为绘画为了能更直接,更简洁的体现宗教内容,能使大部分的普通老百姓接受和容易理解,而使画中的人物以及情节内容都大大的广泛起来了,情节内容都接近生活化、世俗化,很容易了解所信仰的深刻内容。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画中的人物都是以当时的贵族作为取材的对象,这体现了宗教画的世俗化,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3.3风俗习惯人物画题材风俗画可以看成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它还可以被当作历史研究材料,研究当时的人物习俗。

这种题材最贴近生活,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出现也使艺术表现的范围更加多样化。

唐代的风俗绘画表现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范围极其广泛,常见的有表现贵族阶级的餐饮、狩猎、车马出行与征战,乐舞、百戏、农耕和放牧等,还有表现贵族体闲生活的情景,如张萱的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及《捣练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对贵妃姐妹奢侈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