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绘画
隋唐时期美术

一、陵墓艺术:墓室壁画、画像石与画像砖 二、佛教美术:石窟、寺观 三、绘画:画家、绘画理论 四、工艺:唐三彩、金银错、丝织 五、书法 六、建筑:城市、桥梁、寺塔
一、陵墓艺术 墓室壁画
唐代延续两汉以来的厚葬之风,墓室规模普遍较大。 帝王、贵族墓中大都有壁画,题材广泛,水平较高,不仅 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敦煌石窟 隋代雕塑一铺
敦煌石窟 唐代雕塑一铺
敦煌石窟 唐代雕塑菩萨像
敦煌石窟 唐代雕塑力士像
敦煌石窟
唐代主尊塑像
敦煌石窟 唐代菩萨像
敦煌石窟
唐代菩萨塑像(局部)
敦煌石窟
阿难塑像
敦煌石窟
阿难塑像(局部)
敦煌石窟
唐代菩萨塑像
敦煌石窟
唐代天王塑像
敦煌唐代壁画
• 敦煌唐代壁画,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最辉煌最丰 富的。题材范围虽仍如前代,内容却侧重于反映 现实生活和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人物造型极尽“穷神尽变”之能事,突破了类型 性格的程式,逐渐注意到在人物的行、住、坐卧、 举止言谈中展示人的内心世界,以面部、眼神、 动态及人物间的关系,加之典型环境的烘托,塑 造富有艺术生命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艺术境 界,写实技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六章 隋唐时期美术
主讲人:李亚慧
隋(公元581-618年) 唐(公元618-906年)
•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唐代,社 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 书法中的楷书极盛,成为以后历代书家的楷模。绘画 方面,山水、人物、花鸟各自独立发展,且都有了专门的 名家。水墨画开始出现并得到初步发展,王维、张璪、王 洽、项容等开辟绘画新途径,泼墨、吹云、白描、皴擦等 新技法增强了笔墨的表现力。以现实生活为绘画内容的作 品成为主导。收藏鉴赏书画成为上层统治者的主要嗜好之 一,也成为显示一个人文化修养的标志之一,因此书画艺 术极为发达。书画史论专著有增无减,为后世研究唐前的 书画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宝贵资料。石窟艺术达于极盛,数 量之大空前绝后,且技艺精湛,富有独特的时代风格。
中国美术史之隋唐美术精品PPT课件

五 台 山 佛 光 寺 大 殿
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建中三年(782) 的南 禅寺大殿和唐大中十一年(857)的佛光寺大殿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建筑,尤其佛 光寺大殿,规模较大,艺术完美,具有宝贵 的价值。但它们都只是孤立的殿堂,要了解 唐代佛寺的群体布局,还得要依靠敦煌石窟 唐代壁画中的资料,其中数百幅以上的大型 净土经变画里的建筑群,就是寺院的反映。
唐代密檐式砖塔。位于今陕西西安荐 福寺内。因视慈恩寺大雁塔为小,故名。原 十五层,后几经地震损坏,现余十三层,塔 身方形,立在砖砌高台上,通高43.3米。底 层每边长11.83米,南北二面各开一洞券门 ,内辟方室置梯以通顶层。因底层特高,其 余各层逐渐变低矮,同时塔身的宽度自下而 上逐层收敛 ,轮廓并具轻微曲线 ,使整个 型体的轮廓线柔和、挺秀。
唐三彩马俑
第五章 隋唐美术 第一节 概 述
绘画:“灿烂而求备”。唐代绘画的新特点 : 1.人物画(第二节) 2.山水画(第三节) 3.花鸟画(第四节) 4.石窟陵墓壁画(第五节) 5.绘画理论(第六节) 6.唐代对绘画作品的流通、收藏也较前为活 跃。
历 代 帝 王 图
阎 立 本
江干雪霁图 王维
五牛图 唐 韩滉
敦 煌 壁 画
唐
第二节 人物画
概述:
隋:董伯仁、展子虔 唐:
初唐:阎立本、尉迟乙僧 盛唐:吴道子、张萱 中晚唐:周昉 、孙位
第二节 人物画
一、初唐阎立本与尉迟乙僧的绘画艺术
1.阎立本简介 2.《凌烟阁功臣图》
《秦府十八学士图》 《昭陵列像图》 《步辇图》 《职贡图》 《历代帝王图》
第五章 隋唐美术
隋:581-618 唐:618-906
中国美术史_05隋唐五代_54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_

《关山行旅图》 关仝
144.4×56.8厘米 绢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该画危峰巨石,高耸入云;秋山寒林,气氛逼真;皴 法严谨,顿挫有力;楼阁洞府,深幽邃远;野店村居, 意境超然。 但是关仝不擅长人物,因此画面上的人物多请他人代 笔。
• 此图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山水画 中第一次出现了近、中、远三叠景致的山水楼阁,展示出山水画已由六朝以 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于成熟,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绪。
大小李将军
• 唐宗室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是唐青绿山水的代表人物,以精美工细的画笔, 绚丽夺目的赋彩,在画坛上形成很大的影响。
李思训
• 李思训(651~718年),唐朝宗室,晚年曾任宗正卿,后任左羽林卫大将军 等职,史称大李将军。唐朝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
• 李思训画著色山水,用金碧辉映,为一家之法。继承、发展了六朝以来以色 彩为主的表现形式。
• 《历代名画记》言“其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湍濑潺湲,云霞飘渺,时睹 神仙之事。”其对山水画的追求尚未脱离六朝以来求仙访道的范围,但绘画 则着眼于山川景色和画面中寄寓的情怀。
《明皇幸蜀图》宋—元摹本,李昭道(传)
• 绢本设色,55.9cm×8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图中所描绘的是唐玄宗李隆基为避安史之乱,行于蜀中的情景。画面安排了
峻险的山岭,盘曲的石径,危架的栈道,云绕的天际,并巧妙地画出了随行 的庞大队伍。
• 画面构图雄奇,丘壑峭削,意趣微妙。山石以线勾勒,用石青、石绿等色渲 染,色彩明丽,无皴擦,画法古朴。虽为摹本,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唐代 绘画的风貌。
隋唐五代绘画

5、韩干 、韦偃、曹霸 画马专家
精选
韩晃 画牛羊最佳 《五牛图》
画中的五只牛或行或立,或正或侧,或俯或仰,姿态生动,将牛憨态可掬的 模样描绘得惟妙惟肖。牛以较粗的墨线勾勒轮廓,赋色清淡,尤其对牛的眼 睛、鼻子、蹄趾、毛须等部位作了着意渲染,凸显出牛强劲有力的筋骨和逼 真的皮毛质感。最值得称道的是韩晃对牛的结构比例以及透视关系的准确把 握生。硬无之论感是。牛的正面站立,还是回首精顾选盼,他都处理得生动巧妙,丝毫没有
精选
3、张萱和周昉 善画仕女
张萱 盛唐 绘画风格:注重画面的“赋色”和“补景” 代表作品:《捣练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
周昉 晚唐 作品多以描绘妇女不幸和苦闷 代表作品:《挥扇仕女图》、
描绘一组妇女劳动
的《情虢景国,夫捣练人、游理春图卷》贵妇游春情景,笔法精细,设色浓艳。
线和熨平的过程, 富有生活情趣。
精选
如“观舞”一段,画韩熙载亲自击鼓配乐,名伎王屋山跳舞 精选
2、山水画
中国的水墨山水画趋于成熟,出现了以荆浩 、关仝 为代 表的北方画家和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画家。
荆浩:擅画北方崇山峻岭,在绘画理论上提出“非自然 观”,散点透视 作品: 《匡庐图》
《匡庐图》采用高远、平远布局描 绘北方山川壮阔雄伟气象,皴染笔 墨兼备。
精选
《历代帝王图卷》画汉昭帝 至隋炀帝共十三皇帝,刻划 细微,人物神态各异。
精选
2、吴道子 盛唐时期的人物画家 绘画风格: (1) 简括的笔墨技巧 (2) “莼菜条”即运用线描表现物象 (3)强调线条,有意压缩色彩的比重,其作品 多设色简淡
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 《维摩诘变相》
精选
《维摩诘变相》
精选
《秋浦蓉宾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崔白 《秋浦蓉宾图》绘荷叶枯黄,
作品简介:隋唐时期绘画、书法、乐舞艺术

隋唐时期绘画、书法、乐舞艺术作品简介《步辇图》《步辇图》(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懂l29.6厘米,故宫博物院)是现存阎立本的重要作品。
系反映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幕唐王朝典章制度,派禄东赞到长安通聘,要求通过与唐公主和亲而永结和好,受到唐太宗赞许的重要事件。
作品描绘了唐太宗召见禄东赞的场面:一侧画太宗坐步辇上,前后由众宫女抬护拥随,另一侧画禄东赞在典礼官导引下谒见,作品成功地刻画了太宗的睿智与喜悦和禄东赞对太宗的敬仰之情,对不同地位、民族、身份的人物都表现得真实得体。
全图不画背景,手法简洁,生动地记录了历史上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盛举,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步辇图》《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的楷书作品有两件,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
此碑额篆“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唐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时年颜真卿四十六岁。
碑阳赞12行,阴记17行,行楷30字。
额亦二,一篆书,一隶书,皆十三字。
苏东坡曾学此碑,并题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此碑为清雄。
字间不失清远,其后见王右军本,乃知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
”明人有云:“书法峭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也。
”原石多经剜刻,面目全非。
传世有宋拓佳本。
《东方朔画像赞》《多宝塔碑》《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现藏西安碑林。
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今静夜诵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
在千福寺中每年为皇帝和苍生书写《法华经》、《菩萨戒经》,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义。
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延承二王、欧、虞、褚遗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
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
隋唐的绘画

中国艺术史四川音乐学院赵崇华教授第六章第二节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隋唐绘画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也可以细分为四阶段):◆隋代与初唐阶段(581-713年)◆盛唐:玄宗开元至德宗建中年间(713-780年)◆唐德宗之后(780—唐末)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一、隋代绘画(581—618年)◆隋代名画家只有一人有作品传世,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就是展子虔和他的《游春图》。
◆《游春图》是流传至今的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
画家克服了南北朝山水的缺陷,为唐代山水画树立了榜样。
展子虔《游春图》二、初唐绘画(618-713年)◆唐代画家的作品遗留下来的很少,但考古发掘的墓室壁画却丰富了人们的认识,展现了初盛唐之际的绘画特别是人物画较为全面的发展面貌。
◆这些作品虽只限于表现皇室、贵族的生活,但题材面宽广,构图能力强,画面宏大的气魄,反映出艺术创作适应着社会的繁荣,他们是社会面貌文化的缩影。
初唐皇室墓葬壁画◆这一时期在绘画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是阎立德、阎立本兄弟。
◆阎立德曾负责宫廷建筑的修造,他擅长绘画有《文成公主降蕃图》、《玉华宫图》等作品。
◆阎立本也是营造专家。
他在绘画方面的才能得到唐太宗的赞赏,因此经常奉旨作画。
现仅存《歩辇图》和《历代帝王图》传世。
《步辇图》(宋代摹本)绢本,设色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初唐时期,山水画的兴起与魏晋南北朝兴起的山水诗有密切的关系。
◆李思训的山水画比展子虔的山水画更加成熟。
据传李思训所作的《江帆楼阁图》(立轴、绢本、设色)的构图更完整。
◆李思训之子李道昭也是著名画家,尤其擅画海景。
史家称他父子二人为“大李将军”和“小李将军”。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三、盛唐绘画(713-780年)◆盛唐时期只有短短的七十年左右,但是大唐国势达到极盛。
文学、书法、绘画及乐舞全面繁荣。
◆在绘画方面,继青绿山水问世以后,水墨山水也登上画坛。
◆王维(701~761年)水墨山水画的主要开创者。
隋唐时期重要画家及作品分析

人
物
画
阎立本
“丹青神话”
《步辇图》〔绢本设色〕
《历代帝王图》
《职贡图》
1、绘画艺术先承家学,后师张曾瑶、郑法士2、具有多方面才能,擅画道释、人物、山水、鞍马,尤以道释人物为主。3、绘画线条刚劲有力,色彩古雅沉着,笔触较顾恺之细腻,人物神态刻画细腻,其作品备受当时世人推崇,被世人列为”神品”4、不少创作作品与初唐政治事件有密切关系5、传为他的作品《历》就是古代画家企图表现性格特点的重要作品
1、人物画和道释壁画继先代之长而加以发扬,出现了诸多有影响的画家,如阎立本、吴道子、张萱
绿山水与水墨、疏体与密体,奠定了宋元以后山水画主要表现手法的初基
3、石窟、陵墓壁画创造出清新鲜明富有时代特色的民族风格,在一定基础上摆脱了宗教的羁绊,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洋溢着时代精神
4、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之后以独立的姿态登上画坛,开花鸟兴起之先河
5、唐代的绘画实践展示了唐代的美学的实绩,唐代的画论、画史著作显示可唐代美术的深度
尉迟乙僧
西域人,王族子弟。擅长画佛像、人物、鬼神,也擅画花鸟。所画人物皆是外国人之形象,画风具有浓郁的西域特色
吴道子
“画圣”
“画祖”
《送子天王图》
《钟馗捉鬼图》
唐玄宗称“国朝山水第一,列神品”
董其昌推崇为“北宗”山水画之祖
李昭道
“小李将军”
《明皇幸蜀图》
《春山行旅图》
绘画手法均用细笔勾填,仍无皴法。《明》唐明皇避难入蜀的故事
与其父共称“大小李将军”
中国传统绘画3-隋唐美术

山水画已有青绿与水墨之划分 , 奠定了宋 元山水画基础。花鸟画继山水之后以独立姿态 登上画坛。 唐代的画论、画史著作显示了唐代美学理 论的深度。 雕塑艺术在唐代又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隋唐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成熟的时期。 唐代的工艺美术随着手工业的繁荣和对外 贸易、文化交流的频繁 , 也获得了生机 , 有了 大的发展。
§第一节
概述
隋唐美术具有对各种文化艺术兼容并蓄的非凡 气度 , 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又容纳了一些外来的 艺术形式 ,丰富发展了民族艺术传统 ,赋与作品 以一种丰富、健康、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
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评价初盛唐的 作品是“灿烂而求备”,这也是对整个唐代绘画风貌 的概括。
人物画和道释绘画在表现的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 上都有所提高。出现了阎立本、尉迟乙僧、吴道子、 张萱、周肪等杰出画家。
一.初唐画坛 唐代初年,人物画坛上,一是对传统艺术的 继承和发展,扩大了表现题材,风格更趋健; 一是与西域美术交流的基础上 , 丰富了表现 技巧,为盛唐美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代表画家是阎立本和尉迟乙僧。
阎立本
雍州万年 ( 今陕西临渲 ) 人。绘画的题材非 常广泛,除当时流行的宗教画外,人物 、车马,山水、 台阁等无所不能。他最擅长、成就也最突出的还是肖像 画和政治性题材的历史画。他的作品有《步辇图》《历 代帝王图》、《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二十四功 臣图》、《职贡图》及太宗李世民等人的肖像。 阎立本的绘画继承并发展了顾皑之、陆探微、张僧繇等 人“以形写神”的艺术传统。
吴道子(约 689 年—758 年), 又名道玄,阳瞿( 今河南禹
县 ) 人 , 他年幼时就丧失父母 , 生活贫寒。初学书法,后 改学绘画 ,末到 20 岁就显出了出众的才华。因擅长绘画而为 唐玄宗李隆基所召,授以“内教博士”,并为只改名为道玄, 成为御用画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霸
曹霸(约704—约770)谯郡(今安徽亳县)魏武王 曹操后代,官左武卫将军。其父担心曹霸步上先 祖覆辙,常为其念诵曹植“七步诗”。 曹霸与其门生韩干皆以画马名世。汤垕在《画鉴》 中称“曹霸画人马,笔墨沉着,神采飞动。其 《照夜白图》,用洗练而富有弹性的铁线勾勒后 稍加渲染,将一匹烈马狂暴不羁的神情刻划的栩 栩如生,四蹄腾越,昂首嘶鸣,有脱缰而去的势 态。其弟子韩幹画的马则脚短而身肥,强悍威猛, 具千里之相,有“唐马”之誉,对后世影响较深。
绢本设色,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一 说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 之真。
历代帝王图
绢本设色,临本。现藏美国波 士顿博物馆。
吴道子
吴道子(约685年~758;?~792)唐代画家。阳翟 (今河南禹县)人。少时孤贫。初学书于张旭、 贺知章,未成而罢,转习绘画,年未二十,崭露 头角。曾在韦嗣立处当小吏,做过克州瑕丘(今 山东兖川)县尉。浪迹洛阳时,玄宗李隆基闻其 名,任以内教博士,改名道玄。吴是“画、塑兼 工”,善于掌握“守其神,专其一”的艺术法则, 擅画道释人物,亦善画鸟兽、草木、台阁,远师 张僧繇,近学张孝师,笔迹磊落,势状雄峻。
展子虔《游春图》
长卷,绢本,横80.5厘米,设色 纵43 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董伯仁
董伯仁,北周末隋初画家。汝南(今属河南)人。生 于西魏,历经北周、陈,隋初尚在。多才艺,乡 里称为『智海』。官至光禄大夫殿内将军,与北 齐与展子虔同召入隋,并称“董、展”。 董与展皆天生纵任,无所祖述,动笔形似,画外 有情。但地处平原,阙江山之助,迹参戎马,少 簪裾之仪。此是所未习,非其所不至。若较优劣, 则董有展之车马,展无董之台阁。伯仁楼台、人 物,旷绝今古。杂画巧赡,变化万殊。
江帆楼阁图
立轴,绢本,青绿设色。纵 101.9厘米,横54.7厘米,现藏 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李昭道
李昭道 字希俊,思训子,人称小李将军。玄宗 开元(713一741)中为太原府仓曹直集贤院,官至 太子中舍。擅长青绿山水,兼善鸟兽、楼台、人 物,并创海景。克承家学,又稍过之。张彦远称 他“变父之势,妙又过之”。画风巧赡精致,虽 “豆人才马”,也画得须眉毕现。
牧马图
画幅纵27.5公分,横34.1公分。 绢
卢楞伽 生卒不详,一作棱伽,长安(今西安市) 人。吴道子弟子,约活动于公元八世纪,“安史 之乱”时避难入川,将“吴家样”传至蜀地。擅 佛像、经变,画风细致,形象精备,咫尺间山水 寥廓,形象精备。画过许多壁画,肃宗乾元初(758) 在成都大圣慈寺,曾画《行道高僧像》数堵,颜 真卿题字,时称“二绝”。
人物画的发展
人物画在唐代绘画史上占据主要地位。这一 时期的人物画多体现了唐朝盛世时统治阶级的审 美倾向,绘画政教气息非常强烈。与此同时由于 佛教的隆盛,跟西域、印度、南海的交通频繁, 因而乃使西域、印度、波斯风格的绘画传入了中 国。于是在初唐形成两个表现题材和画风都截然 不同的画派:以阎立德和阎立本兄弟为代表的中 原画派和贵族画风,绘画题材以帝王将相,贵族 生活和重大政治事件为主;另一是以来自西域的 尉迟跋质那、尉迟乙僧父子及梁令瓒为代表的西 域的“尉迟派”西域画风,以佛教人物故事和异 族人物为主要创作题材。
挥扇仕女图
横204.8厘米,纵33.7厘米, 设色,绢本,无作者款印,现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簪花仕女图
绢本设色 物馆。
纵46公分,横180公分现,藏辽宁省博
调琴啜茗图
横75.3厘米,高28厘米,现藏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 纳尔逊· 艾金斯艺术博物馆。《调琴啜茗图》又名《弹 琴仕女图》,是唐代画家周昉人物画的代表作。
山水画的发展
唐代的山水画继隋代之后,更为蓬勃发展,趋于成熟, 并且形成风格不同的两大主要流派。一是以武臣李思 训、李昭道父子(俗称大小李将军)为代表的青绿山 水;一是以文臣王维(俗称王右丞)为代表的水墨山 水。青绿山水以勾勒为法,用笔细密烦琐,颜色以石 青、石绿为主;有时为了突出重点,勾以金粉,使画 面产生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亮丽壮观,工致动人。 如传为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李昭道《明皇幸蜀 图》等,色彩富丽,情感外露,十分耐看。、李思训 的画迹还有《山居四皓图》、《江山渔乐图》、《群 峰茂林图》等;李昭道的画迹还有《春山行旅图》、 《海岸图》、《摘瓜图》等。
三顾茅庐图
绢本 设色,长43.8厘米,宽 29.5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 院
郑法士
郑法士 北周入隋画家,生卒不详。北周时曾为 大都督左员外侍郎,建中将军,封长社县子。入 隋后,授中散大夫。他的画,深受张僧繇影响。 唐代李嗣真认为他是张僧繇的高足,所画“气韵 标举,风格遒劲”(《后画品》)。唐代彦悰评 其绘画地位是“在孙尚子上,杨子华下。” (《后画录》)张彦远则认为郑应在杨子华之上 (《历代名画记》)。
孙尚子
孙尚子 一作孙尚孜,北周末隋初画家,吴(今 苏州市)人,曾任睦州建德县尉。师法顾恺之、 陆探微、张僧繇和郑法士。 孙尚子工人物,尤擅鬼神,参灵酌妙,骨气 有余,甚有气力。画妇人亦具风仪。鞍马树石, 几胜郑法士。善为战笔之体,甚有气力,衣服手 足,木叶川流,莫不战动,唯须发独尔调利,他 人效之终莫能得。张彦远列董伯仁展子虔为上品, 孙尚子为上品中,郑法士为上品下。(《历代名 画记》)上都定水寺、总持寺、西禅寺均有其画。 又有美人图、屋宇、鬼神传于代。今均不存。
隋、唐绘画
——2015 04 16
隋朝的绘画
这一时期的画家比较重要的有:展子虔、郑法士、 董伯仁、杨契丹等。
展子虔
展子虔:(约550--604),渤海人,经历北齐、 北周、隋,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擅画车马,山 水画有“远近之势尤功,故咫尺有千里之趣”。 被汤垕评为“唐画之祖”。代表作品《游春图》。
周昉
周昉 生卒未详。字景玄,又字仲朗,京兆(今 西安)人。出身显贵家庭,先后官越州、宣州长 史。好属文,穷丹青之妙,擅画肖像、尤工仕女。 初学张萱,后则小异,笔下贵族妇女,优游闲逸, 容貌丰肥,衣褶劲简,色彩柔丽,为当时宫廷、 士大夫所重。平素往来卿相间,德宗李适闻其名, 诏画章明寺,经月余始定,时推第一。曾创制具 有华丽特色的“水月观音”雕塑者仿效之,称为 “周家样”。
捣练图
宽37厘米,长145.3厘米,绢本, 水墨设色,勾金。传为宋徽宗赵佶 摹本,原存徽宗内府,“靖康之难” 中随诸多书画珍宝被掳至金国国都 会宁。因金章宗题签“天水摹张萱 捣练图”,故名《捣练图》。该图 于1912年被波士顿美术馆“中国· 日 本美术部”部长日本人冈仓天心从 中国掠走,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韩干
韩干(?一780),京兆(今西安市)人,一作大梁 (今开封市)人。年少时为酒店雇工,尝收酒钱 于王维家,戏画人马于地,王维奇其意趣。乃岁 与钱二万,使习画十余年而艺成。擅画肖像、人 物、鬼神、花竹,尤工画马,以曹霸为师。
照夜白
照夜白图 纸本,无款名, 有南唐后主李煜标题,称韩干 所作。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送子天王图
《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卷,是其人物画 中的杰作,该纸本长卷35.5×338.1厘米现藏日本大阪 市立美术馆,《释迦降生图》藏日本京都东福寺,皆 为后人托名摹本。
李思训
李思训(653一718)字建,作建景,成纪(今甘 肃天水)人。唐宗室,孝斌子。高宗李治朝(649一 683)任江都令。武则天当政,弃官潜匿。神龙元年 (705)出为宗正卿。玄宗开元初官左武卫大将军。 世称大李将军,以区别其子昭道的小李将军。工 书法,尤擅画青绿山水据《历代名画记》介绍, 李思训“早以艺称于当时,一家五人(即李思训、 弟思海、子昭道、侄林甫、侄孙李凑),并善丹 青”。
阎立本(约601~673),阎立德之弟。幼承家学,工 书法,擅画人物、车马、台阁。后取法张僧繇、郑法 士、杨契丹、展子虔,而能“变古象今”他善于向前 人学习,传说他在官至荆州,见张僧繇画,认为“徒 有虚名”;明日再往,认为只是“近代佳手”;三往, 叹曰“名下定无虚士”,遂十日不离,寝卧其下。
《步辇图》
《明皇幸蜀图》
绢本,青绿设色,纵55.9厘 米,横81厘米,现藏于台北故 宫博物院。
《春山行旅图》
绢本,青绿设色,纵95.5厘 米,横55.3厘米,现藏台北故 宫博物院。
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开元九 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 参军。后归至长安。后被擢为右拾遗。曾奉使赴 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 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 官至给事中。安史之乱中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 伪官。乱后受贬官处分。其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 职。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 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六尊者像册
绢本,设色,每页纵30厘米, 横53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 院
六尊者像册(局部)
张萱
张萱 生卒不详,长安(今西安)人。玄宗开元 十一年(723)与杨升、杨宁同时任史馆画直。工画 人物,以擅绘贵族妇女、贵公子、婴儿、鞍马著 称。
虢国夫人游春图
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40.8厘米。传为宋徽宗赵 佶的摹本。卷后有王铎题跋,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唐代的绘画
唐代(618—907)是中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唐代贞观至 开元的一百多年间,疆域广阔,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各民族之间接 触密切,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异域文化也从不同的领域影响着唐王朝 并被接纳;思想文化领域的儒、释、道三教并立与合流是这一时代的 一大特征和总的发展趋势。宽容开放的时代精神使文学艺术各个领域 都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局面,故文人画空前兴盛,名家辈出。当时涌现 大批著名的画家,见于史册者就达235人之多,再加上无数的普通画家 和画工,如此庞大的画家队伍,为前代所未有。画家在不断吸收西域 与外来文化,艺术表现技巧更加丰富,创建题材也空前广泛。人物画 愈发注意反映现实生活,和刻划人物的精神气质。吴道子一改六朝呆 板、雕饰之旧习;山水画分出青绿和水墨两大体系,李思训父子创 “金碧”之新格;王维开水墨之先河,并产生南北不同的地域性风格 自此以后,山水画遂成中国绘画之主流;花鸟画创立工笔设色和水墨 淡彩、没骨等多种表现方法。宗教画亦显得更为绚丽多彩。可以说, 唐代时期的绘画成就,超过了以前各代,气势豪迈,影响波及当时的 东方各国,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