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宋纹样以及绘画作品
中国美术史之隋唐时期的美术作品欣赏5

3、俑
白瓷黑彩武官 河南安阳张盛墓出土 藏河南省博物馆 高72 隋
彩绘骑马俑 陕西礼泉郑仁泰墓出土
陕西省博物馆 高37
三彩女子 陕西西安中堡村唐墓出土
藏陕西省博物馆 高44.5
昭陵六骏·白蹄乌 藏陕西省博物馆 石刻 172x204
昭陵六骏·特勒骠 藏陕西省博物馆源自石刻 171x205昭陵六骏·什伐赤 藏陕西省博物馆 石刻 172x204
昭陵六骏·青骓 藏陕西省博物馆 石刻 172x204
雄狮 藏陕西咸阳顺陵 石刻 高305长345
雌狮 藏陕西咸阳顺陵 石刻 高305长345
卢舍那佛头像 龙门奉先寺 石刻 头高400,通高1714
龙门奉先寺右胁侍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奉先寺力士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石刻
龙门奉先寺天王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石刻
2、陵墓雕刻
昭陵六骏·飒露紫 藏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 石刻 170x207
昭陵六骏·拳毛騧 藏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 石刻 173x207
隋唐时期美术

人物画
❖ 一:隋朝 ❖ 代表人物:展子虔 ❖ 代表作品:《游春图》 ❖ 基本摆脱了魏晋南北朝的的“或人大于山,或
水不容泛,树若分臂布指”的幼稚状态
❖基本摆脱了魏晋南北朝的 的“或人大于山,或水不容 泛,树若分臂布指”的幼稚 状态
❖ 二、初唐 ❖ 代表人物:
阎立本 ❖ 代表作品: 《历代帝王图 》 《步辇图》
❖ 二、“意在笔先”
❖ 有唐代的王维提出,张彦远加以完善。这是 唐代绘画美学的重大成就之一
唐陵的雕刻
❖ 昭陵刘骏
❖ 顺陵天禄独角兽
❖ 乾陵
❖ 唐代的佣
中国美术史 |第五章 隋唐美术
1
绘画艺术
步辇图
人物画
中国美术史 |第五章 隋唐美术
1
绘画艺术
历代帝王图
❖ 二:盛唐 ❖ 代表人物: ❖ 吴道子、张萱
❖ 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虢国夫人游春 图》
❖ 1、吴道子的艺术特色 吴道子所画佛像式样,衣服迎风飘舞,后世
形容为“吴代当风” 吴道子留给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创造的 钟馗画像
虢国夫人游春图 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左) 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赏析
虢国夫人是唐玄宗的宠纪杨玉环的三姐 ,生活奢侈豪华。画面表现虢国夫人一行九 人穿轻薄鲜丽的春衫,骑马游春的场面。这 是一幅高51.8厘米,长148厘米的画卷,画 在极其细密、平滑如纸的宫绢之上。作者是 盛唐画家张萱,擅长人物画,尤工仕女、婴 儿画。特别是所画仕女,丰颐厚体的形象, 开盛唐“曲眉丰颊”的画风。
捣练图 张萱
捣练图
此图是盛唐一幅重要的风俗画。画面表 现宫中三组女子加工绢丝的场面。全图十二 个人物,共分三组:起首是捣丝,中间是理 丝、缝合,最后是把绢拉直、熨平。画中人 物有坐有站,有高有低,动作联系自然合理 ,富有一种节奏感。人物全神贯注,仿佛惟 有捣丝之声可闻。若干细节描写也十分精微 生动,生活气息甚浓。
中国古代服饰纹图案纹样

再根据各地出土南北朝时期的纺织品实物和敦煌莫高窟壁画的纹样来 看,大凡东汉式的传统纹样,此时画工和工艺技巧都已不及东汉精美, 意味着东汉式动物云气纹已经衰退过时,代之而起的服饰纹样可归纳 为如下各种类型:
1.传统的汉式山云动物纹
2.利用圆形、方格、菱形及对称的波状线组成几何骨骼,在几何骨骼 内填充动物或花叶纹
服饰图案的起源
汉代皇帝冕服图、冕冠图、 赤舄图.
汉代官吏服饰还原图
出土的汉代服饰
汉代男子深衣
出土的汉代服饰
服饰图案的起源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纹样,见于文献记载的有大登高、小登高、 大博山、小博山、大明光、小明光、大茱萸、小茱萸、大交龙、小交 龙、蒲桃文锦、斑文锦、凤凰锦、朱雀锦、韬文锦、核桃文锦、云昆 锦、列堞锦、杂珠锦、篆文锦、列明锦、如意虎头连壁锦、绛地交龙 锦、绀地句文锦、联珠孔雀罗等。从这些锦名可知有一部分纹样是承 袭了东汉的传统的,有一部分则是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结果。
• 明初编绣龙纹方补 明中期织锦斗牛纹补
服饰图案的起源
另外,随之发展的,如桂花和万年青,意为富贵万年青;太阳和凤凰,意为丹凤 朝阳;莲花和鲤鱼,意为连年有余;金鱼和海棠,意为金玉满堂;蝙蝠和云,意为 福从天降。这种寓意图案还有不少,有的至今仍在沿用。不论是团龙、坐龙,还是 行龙,都呈现出程式化造型,云纹、植物纹、鸟纹、鱼纹也都趋向写实,表现出程 式化造型特点。
3.圣树纹
4.天王化生纹
5.小几何纹、忍冬纹、小朵花纹
服饰图案的起源
隋唐五代时期除官员按制度穿用规定花色的官服之外,一般生活服装 流行图案花式丰富多彩。概括起来,大体有如下各大类:
(一)联珠团窠纹 (二)宝相花纹 (三)瑞锦纹 (四)散点式小簇花、小朵花 (五)穿枝花 (六)鸟衔花草纹 (七)狩猎纹式 (八)几何纹
隋唐的绘画

中国艺术史四川音乐学院赵崇华教授第六章第二节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隋唐绘画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也可以细分为四阶段):◆隋代与初唐阶段(581-713年)◆盛唐:玄宗开元至德宗建中年间(713-780年)◆唐德宗之后(780—唐末)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一、隋代绘画(581—618年)◆隋代名画家只有一人有作品传世,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就是展子虔和他的《游春图》。
◆《游春图》是流传至今的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
画家克服了南北朝山水的缺陷,为唐代山水画树立了榜样。
展子虔《游春图》二、初唐绘画(618-713年)◆唐代画家的作品遗留下来的很少,但考古发掘的墓室壁画却丰富了人们的认识,展现了初盛唐之际的绘画特别是人物画较为全面的发展面貌。
◆这些作品虽只限于表现皇室、贵族的生活,但题材面宽广,构图能力强,画面宏大的气魄,反映出艺术创作适应着社会的繁荣,他们是社会面貌文化的缩影。
初唐皇室墓葬壁画◆这一时期在绘画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是阎立德、阎立本兄弟。
◆阎立德曾负责宫廷建筑的修造,他擅长绘画有《文成公主降蕃图》、《玉华宫图》等作品。
◆阎立本也是营造专家。
他在绘画方面的才能得到唐太宗的赞赏,因此经常奉旨作画。
现仅存《歩辇图》和《历代帝王图》传世。
《步辇图》(宋代摹本)绢本,设色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初唐时期,山水画的兴起与魏晋南北朝兴起的山水诗有密切的关系。
◆李思训的山水画比展子虔的山水画更加成熟。
据传李思训所作的《江帆楼阁图》(立轴、绢本、设色)的构图更完整。
◆李思训之子李道昭也是著名画家,尤其擅画海景。
史家称他父子二人为“大李将军”和“小李将军”。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三、盛唐绘画(713-780年)◆盛唐时期只有短短的七十年左右,但是大唐国势达到极盛。
文学、书法、绘画及乐舞全面繁荣。
◆在绘画方面,继青绿山水问世以后,水墨山水也登上画坛。
◆王维(701~761年)水墨山水画的主要开创者。
隋唐绘画作品欣赏

隋唐绘画作品风格简介
• 隋唐两代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 别是大唐帝国的前期阶段,版图广阔,国 力雄厚,经济繁荣,为文化繁荣提供了物 质基础。唐王朝采取种种措施,加强了各 民族团结,并与中亚、印度以及朝鲜半岛、 日本列岛等地区国家有着密切联系,广泛 而深入地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使文化艺术 有了长足的进步,丰富多采的绘画正是在 这样的明皇幸蜀图
王维 山居秋暝
吴道子 钟馗捉鬼
薛稷作品
阎立本 步辇图
阎立德 历代帝王图
曹霸作品
杨契丹 菩萨像
殷仲容 马周碑
展子虔 游春图
张萱 唐宫仕女图
郑法士 长安宝灵寺
韩滉 五牛图
经典纹样

小几何纹 大几何纹 几何纹 战国染织纹样
杯纹
散点几何纹
动物纹样
人物纹
龙飞凤舞的战国刺绣纹样
动物纹织锦
狩猎纹
春秋战国的织和绣工艺技术相差较大。
精湛绣片采用不同手法表现浪漫主义。
丝织上主要采用变化多端的几何纹样。
春秋纹样
流行纹样: 蟠螭(pán chī )纹、蟠虺(pan huǐ) 纹螭是传说中无角的龙,虺则是小蛇。蟠 有互相缠绕重叠的意思。这种互相缠绕重 叠的造型方式发展到汉代的“云气纹”已 经只有盘曲缭绕,而无重叠的感觉了。 春秋战国的蟠螭纹和蟠虺纹打破了商 代以单独纹样或是适合纹样的存在方式, 以及周代以带状连续为主的纹样结构,而 是呈现出四方连续的方式发展。
东周:春秋
春秋纹样
战国
春秋战国工艺美术特点相似,依然以青铜器为主, 漆器作为新兴工艺品种也发展起来,此外,还有陶 瓷、丝织、木器、竹编等,以南方的楚国最有特色。
春秋战国时期纹样的特点: 1、在夏商西周的基础上发展变化,更加程式化和抽 象化,如连续的蟠螭纹、蟠虺纹等;
2、由商代的“祭”和周代的“礼”渐渐转向现实生 活,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越来越多,如宴饮、狩猎、 舞乐、攻战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经典纹样
中国纹样
形象 1301 安鑫 21306120108
目
录
一
二 三
各个时期的纹样特征
各个民族的 纹样特征 中国传统纹样图片
各个时期纹样特征
夏、商、周(春秋、战国) 三国时期 晋 南北朝 、隋、唐、五代 十国 宋 辽、西夏、金、元、明、清、
夏朝的服饰以黑为主
夏:
夏朝是占木德而成天下,尚青色,故服饰用青色
汉锦中的纯云气纹
中国传世人物画 隋唐五代

中国传世人物画隋唐五代中国传世人物画隋唐五代中国传世人物画隋唐五代隋代《授经图》隋展子虔绢本设色纵30.1厘米横33.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展子虔, 渤海(今山东阳信)人。
历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
具体生卒年不详,在隋朝曾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官职。
擅长画道释、人物、鞍马、楼阁和山水,在继承魏晋南北朝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突破成法,创立新意,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师。
唐朝张彦远评展子虔的此画:“细密精致而臻丽。
”从这一幅《授经图》中可以看出其刻画人物手法之高超。
《备骑出行图》隋佚名壁画纵90厘米横60厘米山东嘉祥英山徐敏行夫妇墓徐敏行夫妇墓是于1976年在山东嘉祥县英山发现的。
此壁画绘在墓室四壁与门洞内外。
有《徐侍郎夫妇宴享行乐图》、《徐侍郎出行仪仗图》、《徐侍郎夫人出游图》,以及侍卫、门吏诸像。
有人物、也有山水。
所画人物都用铁线描,平涂颜色。
着色以重彩为主,个别处兼施淡彩。
这里所选的是《出行图》中四个侍卫像,姿态不同,表情各异,用笔简练劲健,可见其独特风采。
  五代《卓歇图》五代胡瓖绢本设色纵33厘米横25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胡瓖(10世纪),契丹族人,定居范阳(今河北涿县)。
他善画人物、鞍马,主要描写契丹部族的游牧生活,对于马的骨骼体状、塞外的荒漠之景、牧羊犬的矫健勇武,都表现得无与伦比。
《卓歇图》描绘了契丹族可汗率部下骑士出猎后歇息饮宴的情景。
可汗与其妻关氏盘坐地毯上宴饮,侍从正执壶进酒献花,前有奏乐起舞者。
画面上有骑士多人或倚马而立,或席地而坐,马鞍上驮着鹅雁等猎物。
人物面相服饰具有契丹族特征,背景荒凉寂静,画面笔法古健雄劲,线条繁密,体现了当时北方画派的特色和契丹画师的独特画风。
“卓歇”二字不见经传,从《辽史》中的“卓帐”、“卓枪”之语,知“卓”为“立”之意,“歇”作“休息”解释,“卓歇”则可理解为立帐歇息的意思。
隋唐五代美术

吴道子(约686-760)
吴道子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罕见的 多产画家,一生曾作壁画300余堵。 他在绘画风格上也有突出创造。他 发展了张僧繇简括的笔墨技巧,“笔 才一二,像已应焉,离披点画,时 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取 得“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人们 称之为“吴带当风”。
画史尊称其为“画圣”。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 历任供奉、内教博士。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 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 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 佛道、人物。宋代画家李公麟的朴素淡雅的“白 描”,便是从吴道子“不以装背为妙,只以墨踪为 之”的白画发展而来的,白描成为我国绘画上的一 种新体例。
《捣练图》是中国唐代名画,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 系盛唐时的一幅重要的风俗画,对后世绘画风格有重大影响,是唐代仕女画中取材较为别 致的作品,系唐代画家张萱之作。画作原属圆明园收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 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簪花仕女图》传为唐代周昉绘制的一幅画,粗绢本,设色。 作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画中描写了六 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安史之乱以后,当代统治阶级为了粉饰太平,提倡所 谓“文治”,也止好吻合了当时人民历经战乱、渴望安宁社会的生活的心情,宴游的风气从此大开,奢侈之 风成为天宝以后统治者崇尚的对象,到了贞元年间,这种风气就更为突出。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正是这个 时期的典型代表,画家如实的描绘了在奢靡风气支配下的唐代宫廷仕女嬉游生活的典型环境。
《凌烟阁功臣图》
凌烟阁是唐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 臣图像的高阁。唐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 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 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 老迈),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 四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褚遂良题 字,时常前往怀旧。后又有四位皇帝在凌 烟阁图像功臣。现在能看到的总共132副 画像,除去重复画像,总共100人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江欲雨图页
朴庵 宋代 绢本墨笔 纵24.9 厘米、横26.3厘米 此图写空江烟雾, 风雨欲来,波涛急起, 渔人奔避的情景。全图 用笔简放雄劲,具有水 墨多彩,淋漓尽致的效 果。树干树枝随手点画, 人物、小舟更信手勾画, 画法生动活泼。是南宋 马夏一派的佳作。
北宋绘画
《清明上河图》局部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 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 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 风俗画作品 24.8厘米 厘米, 528.7厘米 厘米, 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 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 北宋画家 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 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 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 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 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 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 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 长卷形式 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 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 散点透视的构图法 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 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 活的面貌, 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 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总 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 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 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 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 驴等牲畜五、六十匹, 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 轿二十多辆, 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 十多艘。房屋、桥梁、 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 也各有特色, 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 的特征。 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和艺术水平。 和艺术水平。
崇安窑白釉刻莲瓣纹盖盒
北宋 崇安窑白釉刻莲瓣纹盖盒 高11cm,口径13cm,底 径7cm。 器形端庄大器,制作精细, 盖、罐之间以字母口相扣接, 施青釉,釉层闪黄,发色纯 净,盖面刻开放的莲花,器 身外腹刻多重仰莲纹,为北 宋时期福建北部崇安窑(现 武夷山市)产品,完整传世, 相花纹
珍珠纹
唐代绘画 《历代帝王图》
《历代帝王图》中国唐代画家阎立本人物画 代表作。又称《古帝王图》。此图绢本,设 色,纵51.3厘米,横 531厘米。现藏美国波 士顿美术馆,全卷共画有自汉至隋十三位帝 王的画像,从画像来看,虽仍有程式化的倾 向,但在人物个性刻画上表现出很大的进步, 不落俗套,而显得个性分明;画中按等级森 严的封建伦理观念,处理人物的大小。《历 代帝王图》用重色设色和晕染衣纹的方法, 有佛教艺术的影响。 此图描绘从西汉至隋朝十三个皇帝的形象。 画家力图通过对各个帝王不同相貌表情的刻 画,揭示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那些开朝建代之君,在画家笔下都体现了 “王者气度”和“伟丽仪范”;而那些昏庸 或亡国之君,则呈现委琐庸腐之态。画家用 画笔评判历史,褒贬人物,扬善抑恶的态度 十分鲜明。人物造型准确,用笔舒展,色彩 凝重。此图经历代内府或个人收藏,清末落 入梁鸿志之手,流入国外。 作品没有名款,长期以来一直传为阎立 本的作品,主要依据是宋代富弼题识。根据 史籍 局部放大图 记载,现在流传的绢本,是宋代杨褒根据白 麻纸唐画传摹,设色附彩的。
凤凰纹
唐代 凤凰纹瓷执壶 规格:高23厘米 收藏地:湖南省博物馆 端庄古朴的执壶, 端庄古朴的执壶,展翅欲飞的凤凰 此执壶1983年出土于湖南省望城县古城村,口 沿外侈,筒状粗长颈,溜肩,长圆腹,平底假圈 足,肩部一侧置八棱形短流,对称一侧置曲柄与 颈相连。如此造型,端庄古朴,是典型的长沙窑 执壶形象。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闪黄,釉面开 细小的开片纹,壶流下方的腹面有褐绿彩绘飞凤 纹样,凤凰作回首展翅飞翔状。壶体纹饰用笔简 洁,线条流畅,神态生动逼真,可见晚唐时花鸟 画技之高超。在望城县古城村还出土一件与此壶 形状相同的执壶,腹两侧绘红、绿彩写意纹样, 被淡雅的青釉衬托,宛如空中的彩虹一般,煞是 好看! 釉下彩是长沙窑的发明 这两件执壶上的彩绘均为釉下彩,是长沙窑的 创造发明。系先在器坯上用含铁的彩料勾画花纹 轮廓,再用含铜的彩料填涂其间,最后施青釉高 温烧制,烧成后彩画在明釉之下,晶莹艳丽,为 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一朵艳丽奇葩!(来源:国家 数字文化网)
北宋定窑白釉贴花弦纹长颈瓶
说明:1969年河北省 宇州城内静众院塔基地宫 出土,河北省定州市博物 馆藏 高12厘米 口径3.7厘 米 胎白质细,釉白泛青, 近足处无袖。口呈喇叭状, 细长颈,颈中部饰凹弦纹 五道。广肩,肩腹交接处 饰凸弦纹,弦纹上侧堆贴 排列均匀的五个圆饼形物, 腹稍鼓,下收,圈足。
开片纹
凹弦纹,冰裂纹
竹节纹 弦纹
隋朝绘画
游春图作者是展子虔,是北齐至隋之间( 550年~600年 的一位大画家, 游春图作者是展子虔,是北齐至隋之间(约550年~600年)的一位大画家,由于他擅画 展子虔 山水人物,这幅经宋徽宗题写为展子虔所作的 游春图》 展子虔所作的《 是画家传世的唯一作品, 山水人物,这幅经宋徽宗题写为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卷,是画家传世的唯一作品, 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 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 长卷,绢本, 80. 厘米, 43厘米 厘米。 长卷,绢本,横80.5厘米,设色 纵43厘米。 此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全画以自然景色为主,放目远眺: 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 此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全画以自然景色为主,放目远眺: 青山耸峙,江流无际,花团锦簇,湖光山色,永波粼粼,人物、佛寺点缀其间。笔法 青山耸峙,江流无际,花团锦簇,湖光山色,永波粼粼,人物、佛寺点缀其间。 细劲流利。在设色和用笔上,颇为古意盎然, 山峦树石皆空勾无皴,但线条已有轻重、 细劲流利。在设色和用笔上,颇为古意盎然, 山峦树石皆空勾无皴,但线条已有轻重、 顿挫的变化。以浓烈色彩渲染,烘托出秀美河山的盎然生机。 顿挫的变化。以浓烈色彩渲染,烘托出秀美河山的盎然生机。 这幅画的技法特点是以线勾描物象,色彩明丽,人物直接以粉点染。 这幅画的技法特点是以线勾描物象,色彩明丽,人物直接以粉点染。其双勾夹叶 法和点花法等对唐李思训一派青绿山水产生很大影响。 李思训一派青绿山水产生很大影响 法和点花法等对唐李思训一派青绿山水产生很大影响。 游春图》的出现,结束了“人大于山和水不容泛、树木若伸臂布指” 《游春图》的出现,结束了“人大于山和水不容泛、树木若伸臂布指”的早期幼 稚阶段,使山水画进入青绿重彩工整细巧的崭新阶段。 稚阶段,使山水画进入青绿重彩工整细巧的崭新阶段。
产生年代:宋 通高24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 9.5厘米。小口厚唇外翻,丰肩弧 腹,假圈足。通体施米黄釉,褐彩。 颈、肩、腹等处分别绘四道弦纹。 腹部对称两侧开光,各绘一只展翅 欲飞的凤凰,凤首相向,双翅扑打 追逐嬉戏,开光之间绘工字形锦地 纹。
整个造型敦厚典雅,纹饰繁而不乱, 疏密有致,技法刚柔兼具,将国画 的传统特色和民间图案有机地结合 在一起,装饰恰到好处。是宋代吉 州窑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