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美术
隋唐时期美术

一、陵墓艺术:墓室壁画、画像石与画像砖 二、佛教美术:石窟、寺观 三、绘画:画家、绘画理论 四、工艺:唐三彩、金银错、丝织 五、书法 六、建筑:城市、桥梁、寺塔
一、陵墓艺术 墓室壁画
唐代延续两汉以来的厚葬之风,墓室规模普遍较大。 帝王、贵族墓中大都有壁画,题材广泛,水平较高,不仅 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敦煌石窟 隋代雕塑一铺
敦煌石窟 唐代雕塑一铺
敦煌石窟 唐代雕塑菩萨像
敦煌石窟 唐代雕塑力士像
敦煌石窟
唐代主尊塑像
敦煌石窟 唐代菩萨像
敦煌石窟
唐代菩萨塑像(局部)
敦煌石窟
阿难塑像
敦煌石窟
阿难塑像(局部)
敦煌石窟
唐代菩萨塑像
敦煌石窟
唐代天王塑像
敦煌唐代壁画
• 敦煌唐代壁画,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最辉煌最丰 富的。题材范围虽仍如前代,内容却侧重于反映 现实生活和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人物造型极尽“穷神尽变”之能事,突破了类型 性格的程式,逐渐注意到在人物的行、住、坐卧、 举止言谈中展示人的内心世界,以面部、眼神、 动态及人物间的关系,加之典型环境的烘托,塑 造富有艺术生命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艺术境 界,写实技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六章 隋唐时期美术
主讲人:李亚慧
隋(公元581-618年) 唐(公元618-906年)
•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唐代,社 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 书法中的楷书极盛,成为以后历代书家的楷模。绘画 方面,山水、人物、花鸟各自独立发展,且都有了专门的 名家。水墨画开始出现并得到初步发展,王维、张璪、王 洽、项容等开辟绘画新途径,泼墨、吹云、白描、皴擦等 新技法增强了笔墨的表现力。以现实生活为绘画内容的作 品成为主导。收藏鉴赏书画成为上层统治者的主要嗜好之 一,也成为显示一个人文化修养的标志之一,因此书画艺 术极为发达。书画史论专著有增无减,为后世研究唐前的 书画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宝贵资料。石窟艺术达于极盛,数 量之大空前绝后,且技艺精湛,富有独特的时代风格。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的地位
开创了中国工艺美术的新篇章
01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工艺美术发展达到了巅峰,开创了中国工
艺美术的新篇章。
对世界工艺美术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02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对世界
工艺美术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成为世界工艺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
03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作品以其卓越的品质和独特的魅力,成为世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
目录
•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概述 •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型 •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的特点 •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的影响 • 隋唐五代时期的书画艺术 •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01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概述
历史背景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在技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展现了卓越的技艺和精细的工 艺水平。
这一时期的工艺品制作精良,技艺精湛,注重细节处理和整体效果的统一,充分体 现了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卓越才华。
同时,隋唐五代工艺美术在材料运用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如唐三彩、白瓷等新材 料的出现和应用,为工艺品制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唐彩绘驯鸟男伺壁画
总结词
表现驯鸟男伺的壁画作品
详细描述
唐彩绘驯鸟男伺壁画是一幅表现驯鸟男伺的壁画作品,画面 生动地描绘了男伺与各种鸟类的互动,展现了隋唐五代时期 壁画的细腻与生动。
五代周文矩七贤过关图卷
总结词
表现文人雅集的卷轴画
VS
详细描述
五代周文矩七贤过关图卷是一幅表现文人 雅集的卷轴画,画面描绘了七位文人一起 过桥的场景,线条流畅,人物形象生动, 反映了五代时期卷轴画的艺术风格。
中国美术史(隋唐时期美术)

第三章隋唐美术.隋唐绘画艺术一.阎立本(承上启下的画家)1.阎立本绘画的艺术特色?a.与六朝相比,写实性较强,重视人物个性绘画b.取材多是历史故事和人物,用以借鉴贤愚,弘扬治国安邦的大业c.线描画面部细劲圆润,画衣服简练粗重。
相比顾恺之“春蚕吐丝”其更注重根据不同对象使用不同的线条d.设色更浓重2.代表作品:A.《步撵图》:a.描绘了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的联姻事件,忠实表现了唐中央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b.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塑造表达出肖像画创作的成就。
刻画出禄东赞强烈的高原民族的特征,唐太宗形象则深沉谦和的外表流露出雄才大略的非凡气度c.健劲的线描加以深沉的灰色,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B.《历代帝王图》:画中帝王或站立或坐,不以情节相贯穿,也不以背景为衬托,着力通过人物外貌特征的刻画,试图揭示每个帝王不同的心态。
使肖像画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此画用意为作为“兴废之戒”。
二.吴道子☆☆☆1.简述吴道子的艺术成就?a.古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画圣”。
b.创作成就表现在宗教绘画上:a.绘制玄元图,五圣图,千变万化的千佛形象.b.经变是画的最多的题材,地狱变相最为著称,有强烈的感染力。
c.技法特点:a.早年用较工细的技法,成熟时具有豪放的特点.b.用色“深浅晕成”“敷粉浅淡”,线条“磊落逸势”“笔力劲怒”,故称“莼菜条”.c.结合内容的表现和形象的创造,运用线条上,渗透着强烈的感情,富有运动感与节奏感,提高了绘画艺术中的诸种表现因素的统一。
d.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时,注意整个画面气氛的统一与具有运动感的表现。
d.其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称为“吴家样”,是一种更成熟的中国佛教美术的样式,与“曹家样”具有显著的区别:“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概括了两个时代绘画风格的不同特点。
e.吴氏的风格被称为“吴装”,其形成的中国宗教绘画的基本样式一直影响到元明以后,近代民间画工仍奉他为祖师,并保持绘塑不分的传统都不是偶然的。
隋唐五代美术 PPT课件

刻一方面是对前代艺术传统的继承,一方面是南北不同风格 的互相吸收与融合,呈现出承先启后的过渡性特色。
由于唐代具有对各种文化艺术兼容并蓄的非凡气度,唐代美
术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又容纳了一些外来的艺术形式,丰富 和发展了民族艺术传统,赋予作品一种丰富、健康、生气勃 勃的时代精神。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
五代
宫中图(局部) 周文矩
五五代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三节 山水画
隋唐五代时期,山水画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为隋代及初唐,这一阶段青绿山水画的艺术形式由初创逐渐 走向成熟,代表人物是展子虔和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第二 阶段为唐中晚期,这一阶段,除青绿山水外,又出现了“水 墨渲淡”一体山水画,代表画家有王维、张躁等人;第三阶 段为五代时期,这一阶段可谓开宗派之先河,山水画坛上出 现了荆浩、关仝和董源、巨然几位大画家,开创了南北山水 画两大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画马画牛名家及代表作
唐代其他杂画中以鞍马最盛。唐代国力强盛,继北朝尚武之
返回主目录
第五章 灿烂求备,异彩纷呈 ——隋唐五代美术
返回主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概 述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杂画 绘画理论的深化 石窟陵墓壁画
第七节
第八节
雕塑艺术
建筑艺术
第九节
工艺美术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一节 概述
隋代由于政治经济的统一,南北文化交流的加强,绘画、雕
展子虔
游春图
隋
李 思 训 江 帆 楼 阁 图 唐
匡 庐 图 荆 浩 五 代
隋唐五代绘画

5、韩干 、韦偃、曹霸 画马专家
精选
韩晃 画牛羊最佳 《五牛图》
画中的五只牛或行或立,或正或侧,或俯或仰,姿态生动,将牛憨态可掬的 模样描绘得惟妙惟肖。牛以较粗的墨线勾勒轮廓,赋色清淡,尤其对牛的眼 睛、鼻子、蹄趾、毛须等部位作了着意渲染,凸显出牛强劲有力的筋骨和逼 真的皮毛质感。最值得称道的是韩晃对牛的结构比例以及透视关系的准确把 握生。硬无之论感是。牛的正面站立,还是回首精顾选盼,他都处理得生动巧妙,丝毫没有
精选
3、张萱和周昉 善画仕女
张萱 盛唐 绘画风格:注重画面的“赋色”和“补景” 代表作品:《捣练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
周昉 晚唐 作品多以描绘妇女不幸和苦闷 代表作品:《挥扇仕女图》、
描绘一组妇女劳动
的《情虢景国,夫捣练人、游理春图卷》贵妇游春情景,笔法精细,设色浓艳。
线和熨平的过程, 富有生活情趣。
精选
如“观舞”一段,画韩熙载亲自击鼓配乐,名伎王屋山跳舞 精选
2、山水画
中国的水墨山水画趋于成熟,出现了以荆浩 、关仝 为代 表的北方画家和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画家。
荆浩:擅画北方崇山峻岭,在绘画理论上提出“非自然 观”,散点透视 作品: 《匡庐图》
《匡庐图》采用高远、平远布局描 绘北方山川壮阔雄伟气象,皴染笔 墨兼备。
精选
《历代帝王图卷》画汉昭帝 至隋炀帝共十三皇帝,刻划 细微,人物神态各异。
精选
2、吴道子 盛唐时期的人物画家 绘画风格: (1) 简括的笔墨技巧 (2) “莼菜条”即运用线描表现物象 (3)强调线条,有意压缩色彩的比重,其作品 多设色简淡
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 《维摩诘变相》
精选
《维摩诘变相》
精选
《秋浦蓉宾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崔白 《秋浦蓉宾图》绘荷叶枯黄,
第六章 隋唐时期工艺美术(1)ppt

隋代染织工艺
隋代的丝织生产,北方以河北定州为中心, 南方则依然是著名的蜀锦。 隋代的印染工艺中,出现了夹缬等新技术。
唐代染织工艺
唐代的丝织:生产中心已经由北方向南方转移。 1、唐锦的花纹主要有联珠纹、团窠纹、对称纹、 散花、几何纹和晕涧。
2、唐代的印染工艺主要有夹缬、蜡缬、绞缬、碱 印、拓印等。
越窑双耳釜形器
青瓷窑系、白瓷窑系、黑瓷窑系在五代时 期初步创立,为宋代的名窑名瓷打下坚实 的基础。
第二节 印染织绣工艺及其他
清新活泼、华美流畅
隋唐染织品纹饰风格的进一步多样化
1. 总体特征:清新、自由、神秘。 2. 纹饰图案:纹饰反映生活,花鸟成为主要的纹样和装 饰题材;图案造型丰满,形象写实,色彩、图案中蕴 藏着无限的诗情画意。色彩繁丽,花纹精美。受佛教 影响,印染织绣中佛像日益增多。 3. 染织:大多数用染、织和绣的手法。绣法有辫绣、 平绣、贴花绣、纱绣等。织锦从平纹锦过渡到了斜 纹锦,显花组织也从经线显花转为纬线显花。
三彩盘南瓜唐高8cm.
三、唐代瓷器的装饰:
堆贴
刻 花、划 花
绞 釉、绞 胎、釉下彩、洒 花、印花
白瓷贴花纹钵 唐
褐彩贴花人物纹壶 唐
黄釉绞胎贴花香炉 唐
褐绿彩山峦纹瓷壶
唐
黄釉褐绿彩双系罐 唐
三 彩 塔 式 罐 唐
三彩鸭杯唐代高24.5厘米
四 五代十国陶瓷
秘色瓷
越 窑 青 釉 执 壶 五 代
二、唐代瓷器的造型
唐代:瓷器造型总的倾向是浑圆饱满,不论是大件器物还 是日常的小件器皿都不例外,在质量上要求更高,小中见 大,精巧而有气魄,单纯而有变化。
隋唐工艺美术简介

第二节 隋唐服饰
2、女着男装 女着男装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是较为罕见的现象。
在唐代女着男装蔚然成风,一是唐朝风气开放自由,二是游 牧民族的影响。《旧唐书· 舆服志》载,“或有著丈夫衣服、 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明确记录了女着男装的情
景。唐初已经出现女着男装的倾向。女着男装的风气尤在唐
第四节
陶瓷工艺
3、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多色釉陶器,是唐代驰名中外的 重要陶瓷产品,因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形 成色彩斑斓的色釉装饰,称为三彩,实际上色彩丰富,变 化无穷,不只是三种颜色。 唐三彩种类很多,有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 具、家具、房屋等。较为出色和世人喜爱的是马俑、人物 俑。马俑有栩栩如生的各种姿态。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 武将、胡人、天王等。 唐三彩造型与雕塑结合,常作为陪葬冥器。
主 讲 教 师 : 康 小 花
中 国 工 艺 美 术 史
第 五 章
主 讲 教 师 康 小 花
隋 唐 工 艺 美 术
:
第五章 隋唐工艺美术
要点:
1、陶瓷工艺
2、服装工艺
3、染织工艺
4、书籍装帧
5、建筑艺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隋朝公元581年建立,618年结束,共存在了三十七年, 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历史地位不容忽视,因为
第五节
书籍装帧
第五节
书籍装帧
古代中国书籍的制作材料,先后采用过 竹、木简、版牍、缣帛,最后采用了纸张。 隋唐时期书籍装帧形式有了重大的变化。
第五节
书籍装帧
1、梵夹装 梵夹装就是专指古印度用梵文书写的贝叶经的装帧,其
中国美术史课件第五讲 隋唐美术

唐代美术分期
唐代美术史的分期基本上是沿用唐文学史、 诗史的分期,即4分法。把唐代分为初唐、盛 唐、中唐和晚唐四期。佛教美术史也沿用这 种分期法。 初唐(618-704年):唐初-武 周时期;盛唐(705-763年):玄宗开元- 安史之乱;中唐(764-846年):安史之乱 -会昌灭佛;晚唐 (847-907年):会场灭 佛-唐灭亡。
张萱《捣练图》局部《络线》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传为宋徽宗赵佶 所摹
2、周昉
擅长仕女人物画,作品有:《挥扇仕 女图》、《簪花仕女图》、 《调琴啜茗 图》等
周昉《簪花仕女图》
描绘唐代宫廷嫔妃骄奢闲适生活的一个侧面 分“戏犬”、“漫步”、“看花”、“采花”四个情节
以写实手法传达出雍容闲适的情调
三、绮罗人物画 1、张萱
张萱《虢国夫人游图(宋摹)
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48厘米,辽宁省 博物馆藏
描绘天宝十一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出游赏春的情景 全画共八人骑马 前三骑与后三骑是侍从、侍女和保姆 中间并行二骑为秦国夫人(右上)与虢国夫人(中) 不着背景,全靠错落自然的人物安排和疏密有致的构图,交代环境和传达情节
步辇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 绢本设色
2、吴道子
生活于盛唐,体现了唐代绘画艺术发展的高 峰,被视为“画圣” 。
作品:《朝元图》、《送子天王图》、《钟 馗捉鬼图》、《维摩诘像》等
天王送子图
敦煌103窟维摩诘像 敦煌莫高窟 壁画
3、孙位
高逸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 绢本设色
高逸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 绢本设色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局部2
长卷,绢本设色,纵51.3厘米,横531厘米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阎立本《步辇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位,唐末的人物画家,《高逸图》是他的代表作,
3、隋唐山水画发展的特点及代表画家的风格特点。
初唐的山水画,是在南北朝山水画萌芽的基础上, 逐渐摆脱了技巧稚拙状态,山 水摆脱了人物画的附庸地位,作为独立的对家出现在绘画里,并且在图绘深浅远 近构图布局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展子虔:
展子虔,代表作《游春图》,是我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轴画,用青绿勾填法描 山川、人物,树木直接用粉点染。
中晚期山水画家
张璪
张璪,作画时或用秃笔山水画, 或以手摸绢素用手指画,“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提出古代创作中主客观相结合的至理名言。
王默、王宰
4、唐代鞍马画的代表的作品分析。
《牧马图》 又称《人骑图》,作者是韩幹,初师曹霸,画的是一黑一白两匹马, 一奚官在马上,马的形体真实生动,结构准确,奚官深目高鼻虬须,整幅画色染 极细,体现韩干的写实水平。
5、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的发展、特点、成就。
唐代佛教壁画以经变为主, 经变分变文和变相, 经变画就是把佛教经文的故事变 为通俗的图像。
唐代前期, 净土变壁画最为繁盛。 初唐的220窟的阿弥托经变、 盛唐的172窟的 观无量寿经变是莫高窟壁画中最具代表性的西方净土变。
唐代中期,法华经变相、报恩经变相、华严经变相、东方药师经变相也常见于敦 煌唐代壁画这种, 在正面中画净土, 四周穿插佛经故事内容, 出现表现生活情节 的动人画面,
7、唐代陶俑的种类及艺术特点、成就。 我国的陶俑艺术,发展到隋唐时代,可谓登峰造极,作品数量巨大,品类丰富, 艺术水平高,形成我过古代雕塑历史上继秦汉之后的又一高峰。
唐代的陶俑从材质上看,有陶俑、瓷俑、泥俑、木雕和石雕。陶俑中,除一般陶 质或施彩绘外,又有釉陶俑,特别是三彩俑。
从艺术风格和造像特点来看,唐初,墓佣尚存六朝风格,造型静直,动态较少, 略显刻板,从周武开始,墓佣风格渐变,至盛唐形成风范。盛唐,俑群的塑造人 物形体趋向肥满丰腴,造型生动准确,姿态传神。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美术
思考题
1、结合历史背景,说明唐代美术发展的特点。 答: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到达一个鼎盛的 时期。唐代时我国美术史上一个新鲜活泼、 多姿多彩的时代, 在绘画的技术和表 现力已大大提高。 唐代的佛教绘画明显世俗化方面发展, 反映现实更加深入, 唐 代书法,尤其是唐代的楷书,在中国书法史上有有典范意义。
尉迟乙僧的作品具有独特风格,佛教画为主,西域特征。
吴道子
吴道子是古代画家中最享盛名的一个, 他用笔遒颈神速、 白描、以宗教人物画成 就最高, 吴道子一生绘制的壁画墙壁有三百余间, 以高度的想象力, 创造出生动 的艺术形象。独创的艺术风格吸取了社会群众吴道子以饱满的热情、 充沛的情感、 娴熟的技巧,创造大量气势宏伟、感情奔放的宗教壁画,人物充满生机和活力, 他笔下艺术形象千姿万态。具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又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吴道子中年后才形成了遒劲奔放、变化丰富的“莼菜条” ,表现出物象“高侧深 斜、卷褶飘带之势”获得“满壁风动” 、“天衣飞扬”的艺术效果,因此他的人物 画被人们称为“吴带当风” 。为了强调笔墨线条的特殊表现力和功能,有意减弱 色彩在作品上的冲击力, “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绢素” 。突破了南北
《步辇图》:38.5CMX129.6CM,讲的是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松 赞干布派使节禄东赞来迎娶文成公主是唐太宗借鉴禄东赞时的情景。 通过面部的 刻画,表露了李世民的睿智、 禄东赞对唐太宗的崇敬, 画中对不同人物的身份及 民族气质有较鲜明的表现, 同时也成功的记录了汉藏两个兄弟民族之间的友好往 来的重大历史事件,突出描绘人物而省略背景也是这一时期常用的手法。
敦煌唐代壁画中对佛、 菩萨、天王等形象的创造, 同样也充满了现实生活的气息, 供养人的形象日趋增多、形象真实,刻画细腻,具有肖像画的性质。
6、唐代石窟造像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 唐代的宗教造像走向高峰, 彩塑为敦煌莫高窟的作品为代表, 石雕以龙门石窟最 为集中,以著名的奉先寺卢舍那大象为其代表。 莫高窟唐代彩塑中最精彩的作品是菩萨和弟子像,328窟一尊供养菩萨像是盛唐 彩塑的一件代表作,菩萨跪在莲花座,袒身披巾,佩珞戴钏,体态匀称优美,表 情端庄含蓄,高傲圣洁,造型朴实严谨;45窟一尊菩萨立像也是唐代彩塑的优 秀作品,菩萨为直立状, 胯有一点扭, 头微侧,目光下视,面向饱满, 体态丰腴, 表情娴雅端详,身姿婀娜,衣饰华贵,形象楚楚动人,世俗化特征非常鲜明。328窟、45窟中的阿难、迦叶像为盛唐彩塑中最精彩的弟子像,阿难袖手而立, 面向方圆,英姿年少,表情沉稳凝重,气质高傲自负。迦叶双手合十二立,面颊 清瘦,双眉紧锁,老成持重,表情专注,一副饱经风霜的苦僧人。 龙门石窟在唐代达到鼎盛,代表的洞窟有奉先寺、万佛洞、极南洞、看经寺等, 其中又以完成于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的奉先寺为代表。 奉先寺中间的本尊卢舍那大佛,跏坐与须弥座上,通高17米多,波发高髻,隆 鼻大耳,面颊丰腴,情态祥和庄重,大佛整体雕刻精炼,衣饰简括,背光装饰较 细致,与大佛造像相互衬托。
《历代君王图》: 今存共有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蜀主刘 备、吴主孙权、晋武帝司马炎等十三位帝王像。利用不同的服装、器物,或者不 同的坐立动作、眼神的变化、嘴部的表情等外部特征,表现人物的气质、特征与 心理状态, 烘托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和政治作为。 画家对一些统一天下的帝王, 表 现了他们的庄严气概, 陈叔宝这样的亡国之君, 用袖掩口的委琐之态, 表示对他 的藐视。侍从呢,利用主从大小对照的处理手法, 突出了主体人物的地位、 身份。 尉迟乙僧
8、简述唐代书法发展的基本情况,对典型书法家及作品能简要分析 唐代国运昌盛,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统治者对书法十分重视,因材,唐代书法 艺术进入到更加规范化的历史阶段。
唐初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孙过庭、李邕等人。 欧阳询,字信本,其书学二王,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化度寺碑》、《皇甫君 碑》等。
《照夜白》 画一匹栓在厩内的马,硕大的身躯,昂首嘶叫,表现了“骁腾万里” 的气概。
《牧放图》 真实地展现了皇家牧场的浩大场景。全卷绘马1000余匹,奚官100余人,千变万态,有聚有散,虚实相间,构思巧妙。
《五牛图》 韩滉的代表作,画有五头牛,各具姿态,简劲的笔墨、粗拙滞重的 线条,描绘出牛的形体结构,着色自然,风格浑厚而朴实,是早期反映耕畜的优 秀作品。
虞世南,深得王羲之笔法,其书法有融北碑的某些特点,结体端庄秀丽,用笔潇 散洒落,代表作《孔子庙堂碑》
褚遂良,初受虞世南影响,由碑入帖,深得王羲之三昧,楷体在魏碑基础上,奠 定了唐楷的风貌,代表作前期《伊阙佛龛碑》 ,《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为后 期代表作。
薛稷,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称唐初四大家,其书法以瘦劲妍媚著称。 盛唐时期, 书风方面更加注重个性气质的表现, 因此盛唐书法艺术的面貌又有明 显的创新和拓展。最能代表的是以狂草著称的张旭和怀素,楷书方面以颜真卿、 柳公权为代表。
(2)织绣
(3)金属工艺
10、重要作品和名称术语
(1) 青绿山水与金碧山水
(2)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用来概括是吴道子和曹仲达不同的艺术风格, 吴道子的“吴带当风” 是指表现出 物象“高侧深斜、卷褶飘带之势” ,获得“满壁风动”,“天衣飞扬”的艺术效果, 曹仲达的“曹衣出水”是指其体稠叠,而衣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
颜真卿,字清臣,书法曾得张旭知道,又遍学名家,融会贯通,创雄伟、刚劲、 宽博恢宏,结体丰茂,气度庄严伟岸,气势雍容堂正的楷书面目,世称“颜体” , 使楷书达到一个新高峰。代表作: 《颜勤礼碑》风神饱满,用笔奇伟, 《多宝塔》、 《宋广平碑》、《中兴颂》、《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
柳公权,字城悬,他的楷体顿挫转折明确,遒劲圆润,代表作,《玄秘塔》、《神
张旭,人称张颠,创狂草,有“草圣“之称,唐玄宗时,以李白的诗、裴旻的舞 剑和章旭的草书号称三绝。其草书用笔流转飞动,大起大落,如风驰电掣,富有 强烈的韵律感,千变万化而比离规矩。代表作《郎官石柱记序》 。 怀素,字藏真,僧人,善今草、狂草,与张旭并称“颠张狂素” ,其字如惊走虺, 运笔奔放流畅,气势纵横飞动,代表作《自叙帖》 、《苦笋贴》、《食鱼帖》等墨迹 传世。
李思训:
李思训,的山水画运用金碧辉映的色彩,工整细润的笔致,真实地捕捉对象情态, 真实地表现了一定景色,一定的季节,注意情趣表达,富有装饰效果,被古人奉 为山水画的典范。代表作《江帆楼阁图》
李昭道的作品《明皇幸蜀图》
王维
王维,字摩诘,任尚书右丞,晚年信佛,是唐代著名的田园诗人,王维的山水画 能把诗情画意有机地联系起来,简淡清新,能作泼墨山水,亦有着色,苏东坡称 他的艺术是“诗中有画,画中游诗”。他的《辋川图》表现出恬淡闲居的士大夫 生活理想,《雪溪图》是一副风格古朴的小帧风景,对古代绘画追求诗情画意有 启迪作用。他使用的是淡墨即渲淡之墨。
《捣练图》:表现了捣练的过程中,贵族家庭妇女的生活。画面生动,妇女形象 为“丰颊肥体”,对细微动作的描写也很生动具体,它反映了唐代妇女的劳动生 活和精神面貌。
周昉
周昉,继承并发展了张萱仕女图,初仿张萱,后则小异,他的作品特点是“衣裳 劲简”、“彩色柔丽”,所描绘的妇女形象是以“丰厚为体”。他的作品有《挥扇仕 女图》、《簪花仕女图》、《调琴啜茗图》等。
朝以来人物画铁线描施重彩的风格,这种墨彩兼备的新画风称之谓“吴装”。吴
道子的画还被工匠尊为“百代画圣”。
张萱
张萱,陕西长安人,擅长画妇女和婴儿,他的画风工整而精巧,肥硕而浓丽,他 流传下来的作品有《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画贵妃杨玉环的姐妹虢国夫人、 秦国夫人、韩国夫人等骑 马出游的成眠,记录了虢国夫人在市街上乘马驰骋的真实场景, 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统治阶层的骄傲、奢侈和淫逸。画面情节单纯,没有任何背景,却成功地传 达出春天的气息,马儿轻快的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