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改革
关于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的综述

生物师范101 窦馨1009012009 关于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的综述一、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的演变我国的教师评价制度出现较晚,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于60 年代,直到80年代以后才有比较正式的评价。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可以把教师评价制度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978~1986年间是教师评价制度的恢复与初步发展阶段,其标志是1986年《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颁发。
1987年以后是我国教师评价制度的法制化与全面建设阶段, 以1995 年5教育法6 的颁发为主要标志[1] 。
1、教师评价制度的恢复与初步发展阶段在1978年的统计中,全国中小学教师中学历不合格的教师占81.8%, 其中小学学历不合格的教师占52.9%[ 2]。
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方面加强教师培训,发展师范教育;另一方面首先恢复高等教育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并逐步开展评选优秀教师和实施教师考核。
1983年8月,教育部颁布《关于中、小学教师队伍调整整顿和加强管理的意见》,开始了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考核工作,要求从政治思想表现与态度、教学业务能力与教学效果、文化程度三个方面,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所有的教师进行考核,考核成绩记入档案,作为评定职称和晋升工资的依据[1] 。
1986年4月颁发了《中小学教师考核合格证书试行办法》,初步建立了我国教师证书制度。
这段时间,虽然有了一定的考核制度,但是教师的职务还不健全,中小学没有自己的专业职务名称。
1986年,国家教委又制定了《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和《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
这些文件分别规定了各类学校的教师职务类别。
这样就为学校开展教师职务评审、任命和考核等提供了制度上的依据,为规范教师评价奠定了基础。
2. 教师评价制度的法制化与全面建设阶段从1986年我国颁布《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后,教师评价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教师职务评价制度的发展出现三个过渡阶段: 一是教师职务制度逐步得到落实, 教师考核和评聘全面展开。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问题与思考

完善 与解决 。
一
、从 教人 员时 ,关于 普 通话水平 、身体 条件 等方 面 的要 求都 有明确 的标 准 ,而对 于最 能体 现 教师职 业特性 的教 育教学水 平 的标准却 比较模 糊宽 泛 。
的教育 培 养 ,实践 是 必不 可 少 的重 要 环 节 。 鉴 于 此 ,有 学者 认 为 “ 当前 一 些 院 校 的 教 师资 格 课 程 既没有 法律依 据 ,又没有专业 基础 ,将 之称 为教 师 资格教 育 是 不妥 当 的” 可见 ,以这 样 的 “ 师 , 教 资格教 育” 为基 础 的教 师 资 格选 拔 也 必然 是 不妥 当 的。若要 真正实 现教师专 业化 ,以保 障教师 的质 量 ,就 必须 明确规 定 ,所有 欲从教 人员必 须受过 正 规 的教 师专业 学历 教育并 获得相应 的学历 证书 ,才 能有 资格 申请 加人 教师 队伍 。
我 国现行 教 师 资格 制度 分 为幼儿 园教 师资 格 、 小学 教师 资格 、初 级 中学教师资 格 、高 级 中学教 师 资格 、中等职业 学校教 师资格 、中等职 业学校 实习 指导 教师 资格 、高等学 校教师资 格七个 类别 。这 种 分类 方式 过于简 单 ,并 且存在很 多疏漏 。例 如 ,小 学 教师 资格并没 有考 虑到年级 的 问题 。不 同年龄学 生 心理 特点 和各 方 面能力 的差 异是非 常大 的 ,对这 些 巨大 差异 的忽视 而不加 以细致 的区分 是非 常不妥 当的 。再有 ,不 同学科 的教 师资格划 分也没 有任何 制度上 的体现 ,这使 得不 同学科之 间的教 师资格 可 以随 意融通 ,事实 上不 同学科 的特性 与要 求 ,尤其 在年级 较高 的阶段 差异是 非常大 的。对 于学科差 异 的忽 视 也 是 现 行 教 师 资 格 制 度 中 存 在 的 明 显 疏 漏 。2另外 ,目前 的教师 资 格制 度对 于不 同性 质 的 教育 缺乏 充分 的考虑 。例 如 ,在 现有 的七个教 师资 格类 别 当中 ,并 没有 明确 涉及 到特殊教 育领域 的问 题 。特殊 教育是 整体教育 事业 的重要组 成部分 ,是 展 现一个 国家教 育水平 和文 明程度 的重要标 志 ,也 是 社会公 平 公正的重要 体现 ,一 个 国家 的教 师资格 制 度忽 视 了如此重 要的部分 ,实在是 不应该 的 。尤 其 是在倡 导 和谐 社会 的今天 ,更 应该 充分 重视对这
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助力培养新时代教师教育人才

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助力培养新时代教师教育人才作者:张爽来源:《教育家》 2020年第34期文 | 张爽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已对教师职业资格实行“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基础上,推进师范毕业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改革,并建立教师教育院校对师范生教学能力进行考核的制度;加快推进允许教育类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开展教师教育院校办学质量审核,审核通过院校的师范毕业生可免试认定教师资格,便利师范毕业生就业,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本次师范毕业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改革属于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
建立和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多数教育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促进优质师资培养、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手段。
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在从数量满足向质量提高、从封闭向开放转型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构成了此次改革着力要解决的问题。
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考试改革更有利于教师队伍“量质齐升”。
我国教师教育肇始于1897年,是年盛宣怀在其创办的南洋公学中设立师范院。
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正式招生,标志着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产生。
此后,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相继受到日本、美国的影响,确立了以独立设置的不同层级的师范院校为主、部分大学下设教师教育机构参与中小学教师培养的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体系,除了独立设置中等师范学校和师范专科学校以外,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把综合性大学下设的教师教育机构全部集中到师范院校。
此时的师范教育体系是相对封闭的。
伴随着社会发展,对更高质量教师、更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的需求日益突出,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师范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是必然的趋势,以此吸引多元人才进入教师队伍,逐步破解传统师范院校同质化严重、模式单一、特色不明显、办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1995年,《教师资格条例》颁布实施后,教师需要持“资格证”上岗,而师范院校毕业的师范生不需要考取教师资格证,毕业后自然获得,这一政策一直延续到2013年8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的颁布。
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给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许 多师范 院校很重视 专业课程 的教育教 学 , 但
作者简介 : 陈秋红 , 女, 湖北 通山人 , 武汉城市职业学 院教师 , 教育学硕士 , 主要研究方向 : 课 程与教学论。
・
5 4 ・
第2 7卷 第 4期 2 0 1 4年 4月
陈秋 红
( 武 汉城 市 职 业 学 院 酒店 管理 学 院 , 武 汉 4 3 0 0 6 4 ) 摘 要: 近 年来 , 教 师资格 考试 制度 逐 步从“ 省考 ” 走 向“ 国考 ” , 这 对小 学教 师 的职 前 培 养 来说 , 既是 挑 战 , 也
是机遇。挑战主要在于 目前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综合素质能力短板, 相关专业的学生难以通过考试 , 顺利 拿到教 师资格证。机遇则在于师范培养机构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 , 探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最佳途径, 诸如加强
教 师教 育 论 坛
Te a c h e r Ed uc a t i o n Fo r u m
Vo 1 . 2 7 No . 0 4 Ap r .2 01 4
● 制 度 管理 ●
教 师 资格 考试 制 度改 革 给 小 学 教 师 职 前 培 养带 来 的挑 战 与机 遇
教 师职 业标准 能力 研 究 , 优 化课 程设 置 , 强化教 育 实 习环节 , 提高教 育教 学质 量 , 从 而走 出一条可 持 续发 展之 路 。
关键词 : 教 师资格考试制度 ;职前培养 ; 机遇 ;挑战 中图分 类号 : G 6 5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2 0 9 5 —5 9 9 5 ( 2 0 1 4 ) 0 4 -0 0 5 4 -0 3
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研究

格 提 出了“ 双 师型 ” 的 概 念
f 一 ) 考 试 内容 的 改 革 我 国 现 行 的 教 师 资 格 考 试 制 度 还 不 完 善 。 教 育
师 资培养
2 0 1 3 4
完善职业教 育教 师资格制 度改革研究
张 蕾 1 董 恩 国 1 王 锋2
( 1 . 天 津 职 业技 术 师 范大 学汽 车 与 交通 学 院 天 津 3 0 0 2 2 2 ; 2 . 铁 岭 市委 党 校 辽 宁 铁 岭 1 1 2 0 0 0 ) 摘要 : 教 师 资 格 制 度 是 我 国 针 对 教 师 职 业 发 布 的职 业 许 可 制 度 。现 阶 段 , 我 国 实 施 的 教 师 资 格 制 度 在 实 践 中 尚 存 在 一 些 问题 。 本 文 从 完 善 职 教 教 师资 格 的种 类 、 改 革教 师 资格 的 考试 内 容 及 考 核 方 式、 规 范 教 师 资 格 证 的使 用 期 限 三 个 方面 对 我 国 的 职 教 教 师 资 格 制 度 提 出 了 改 革 建 议 , 以期 完 善 我
格 分 类 的 维 度 美 国 教 师 资 格 证 书 是 根 据 学 科 和 学 生 发 展 水 平 划 分 的 这 种 分 类 提 高 了 对 教 师 从 业 资 格 的 要 求 : 不
所 要求 的学 历 水平 :在教 学 岗位 上也 面 临许 多 问题 . 如 师 范教 育 能 力 差 、 专业理论知识不全面 、 专 业 实 践
对 职 教 师 资 的 资 格 进 行 了细 化 . 完 善 了 我 国 的 职 业 教 育 教 师 资 格 的 种 类
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及认定制度改革工作实施办法

附件2: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及认定制度改革工作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完善教师资格考试及认定制度,组织实施好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及认定制度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总体要求下,以建设高素质中小学教师队伍为宗旨,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通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职业准入制度,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努力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不断促进教师队伍水平整体提升。
第三条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及认定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是按照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改革考试内容、科目和方法,实施教师资格“国标、省考”,完善教师资格认定政策,强化对新任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潜质的考察,以教师职业标准和考试评价体系引领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章教师资格考试第四条按照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自2013年起我省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
教育部制定并颁布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统一考试科目。
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教师资格考试命题工作,制定考务工作规定。
第五条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笔试各科成绩合格线由教育部结合我省实际商省教育厅后确定,面试合格分数线由省教育厅确定,并及时将面试成绩报教育部考试中心。
笔试单科合格成绩两年有效。
笔试各科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面试。
笔试和面试合格后由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笔试主要考核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是否具备相应的教育理念、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科学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拟任教学科(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国教师资格证认定

中国教师资格证认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教育行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保证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质量,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开始实施教师资格证制度,要求所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必须拥有教师资格证书。
教师资格证认定是指对申请人的教育背景、教学经验、教育思想、教育能力等进行审核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具备教师资格的一项工作。
一、教师资格证制度的背景和意义教师资格证制度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它的实施是为了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促进教育公平和民主。
教师资格证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职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教师的教育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二、教师资格证认定的程序和标准教师资格证认定是由教育部门或其授权的机构进行的。
教师资格证认定的程序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背景审核教育背景审核是教师资格证认定的第一步。
申请人必须提供符合要求的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等相关材料,以证明其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育背景。
2.教学经验审核教学经验审核是教师资格证认定的第二步。
申请人必须提供符合要求的教学工作经历证明等相关材料,以证明其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学经验。
3.教育思想审核教育思想审核是教师资格证认定的第三步。
申请人必须通过笔试或面试等方式,对其教育思想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育思想。
4.教育能力审核教育能力审核是教师资格证认定的最后一步。
申请人必须通过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等方式,对其教育能力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育能力。
三、教师资格证的作用和意义教师资格证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必备证书。
它的作用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质量教师资格证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质量。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就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扩大改革试点工作答记者问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就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扩大改革试点工作答记者问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3.09.05•【分类】问答正文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就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扩大改革试点工作答记者问发布时间:2013-09-05 来源:教育局字体:【大】【中】【小】历时两年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进展如何?在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新出台的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又有哪些新的措施?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严把入口关,畅通出口关问:近年来,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工作先后在6个省份实施。
与原来的教师资格制度相比,这项改革有哪些突破?答: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工作任务,也是2010年确定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重点项目,目的在于严把教师入口关、畅通出口关,健全教师管理机制,提高教师队伍质量。
改革试点对原有教师资格制度做了五个方面的政策调整:统一了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大纲和命题,笔试统一划线;完善考试科目设置,突出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查;将考试命题和考务组织交给专业化的教育考试机构承担;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破除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五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加强对师德表现、培训学时和工作业绩的考核。
问:前期6个省份的试点工作进展如何?答:2011年9月,这项工作率先在浙江、湖北两省启动,2012年扩大到河北、上海、海南、广西等4个省份,都已按期圆满完成试点任务。
试点期间,试点省份共平稳组织了4次全国性考试,6个省份参加考试人数28.08万,通过7.72万,通过率27.5%。
与此同时,6个试点省份分别选取了1至2个地级市开展定期注册试点。
共有66个区县4706所中小学的18.9万名教师申请首次注册,通过率99.2%,不予注册或暂缓注册了一批不合格教师。
参与改革的广大教师反映,注册程序方便简单,不考试,不收费,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没有额外增加教师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改革
摘要: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一项重要标志。
我国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自2001年全面实施以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由于起步晚,很多法律条款、规章制度还不健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无论从证书的管理、鉴定与发放都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今后我国教师专业化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改革。
关键词: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XX)07-0092-02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为保障从事教育职业者具备基本从业资格而实行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从事教师职业、专业或教育教学活动的人所应具备的条件或身份的一种强制性规定。
从1993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以来,该制度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并对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素质提高和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因起步较晚,各区域情况复杂,问题暴露较多,仍需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一、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教师资格证书是由教育部统一进行印制,并且在全国范围通用。
我们国家对申请教师资格证有如下的规定:幼师: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或高等教育学历。
小学教师: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初中教师: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高中教师: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中职教师: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中职实习指导教师: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对于确有特殊技艺,并获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关颁布的相当于技师以上等级证书者,其学历要求可适当放宽。
高校教师:具备研究生毕业及以上学历。
当满足了以上各方面的要求,并且经过一些程序即可获取教师资格证。
二、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历程
在古代,尽管没有关于教师资格管理的一些制度,但是从相关文献中可以找到考察教师的方法。
清朝末年,近代学制规定了教师的学历和品德条件,民国年间进一步完善,初步建立了教师检定和考试制度①。
1985年,我国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教师资格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在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中正式提出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认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1995年12月,我国正式颁布《教师资格条例》。
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1997年,10000余万在职教师通过过渡获得教师资格证书,1998年,上海、江苏等6省市开始教
师资格认证试点工作。
2000年正式启动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2001年教师资格证书全面实施进入实际操作阶段,2002年教师资格认定制度进入正常化。
2001年至2004年,全国认定各级各类教师资格510.5万名。
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
2011年11月26日,全国教师资格证书统一考试试点在浙江和湖北同时进行。
2012年的试点省扩大到河南、上海、海南、广西、浙江、湖北等6省市。
2013年,山西、安徽、山东、贵州进入试点。
2013年8月15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考试暂行办法》,计划2014年继续扩大试点,20XX年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登记制度。
改革前,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各省自主命题,考试对象为非师范毕业生和其他社会人员,考试内容是心理学、教育学,考试方式是笔试加面试,指定教育学、心理学参考书。
笔试成绩长期有效,大专以上学历即可报考,教学能力考试通过立刻发证;改革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统一命题,考试对象为师范毕业生、非师范毕业生和其他社会人员,考试内容是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学科教育知识和能力,考试方式是机考、笔试加面试,不指定统一参考书,笔试单科成绩有效期2年,本科以上学历方可报考,部分科目增加教学实习经验。
证书有效期三年,5年一周期定期注册②。
三、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面临的问题
为了突出育人导向、能力导向、实践导向、专业导向,教育部通过试点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考试暂行办法》,秋季全面推进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规定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可以参加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师范专业毕业生不再自动获得资格证书,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获得资格证书。
这项改革就像一把双刃剑,克服了缺陷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
(一)国家统考与地方试用的矛盾。
虽然从全国范围讲,随着教师地位的提高和绩效工资的实施,教师资源在数量上比较充裕。
但不能忽视我国东、中、西部的差距。
目前考证热现象多集中在经济及教育比较发达、教师待遇较高的地区。
对于西部边远地区及部分农村地,教师资源在数量上还是相对稀缺。
全国统考制度的实施,教师资格入职门槛的抬高,可能造成经济及教育薄弱地区的教师资源更为匮乏。
这些地区的学校不得不启用代课教师,而代课教师质量因为没有一定的规范,水平参差不齐,使得教育事故频发。
(二)师范院校的被动。
取消师范生免试资格后,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就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吸引力。
目前,虽不能说人们走向讲台,不再是为了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但是相信更多的人选择教师职业仅仅是为了生计。
取消师范生免试资格后,师范生远不具有专业优势,甚至被认为缺少综合素质,其就业等优势远低于非师范生。
由于教育成果被社会所否认,师范院校尤其是师范专业的招生将处于被动地位。
因此,不能为了迎合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考试而忽视了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
这些都使师范院校处于别动的地位。
(三)定期注册制度易于流行形式。
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打破了教师资格的终身制,使该资格具有实效性。
不仅成为新入职教师必经的门槛,而且成为激励在职教师实现持续专业发展的标杆。
对于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成长是有益的。
但是,由于注册机构单一等原因,难免会流于形式。
根据《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规定,注册主管部门为县级以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行政机构与办学单位或学校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教育“同盟关系”。
教育行政机构负责教师资格的注册工作就可能会招致公众对教师资格注册专业性的担忧。
此外,由于一些教师资格注册机构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对教师资格的再注册可能存在着不公平甚至是腐败现象,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这些都会使注册流于形式。
再者,定期注册制度在时间上不够灵活,对于尽职尽责的优秀教师来说5年一注册未免太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