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服方法
中药煎服方法

中药煎服方法一、加水与浸泡1.水温:最好用凉水,而不要用开水煎药。
2.加水量:一般以处方药量的约7倍为宜。
如药物重量 100克,则加700毫升左右的水。
3.煎药前的浸泡:在加热煎药前,可对药物进行适当浸泡。
中药饮片多为干燥的植物材料,提前浸泡使之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其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一般以花、叶为主的药物提前浸泡1小时左右,以果实、根茎为主的药物提前浸泡2小时左右。
二、煎药1.器皿:用陶瓷、玻璃或不锈钢材质的器皿煎药,不要用铁器。
2.火力与温度:一般以小火小沸为宜。
用小火加热,使药液温度缓慢上升至小沸(药液温度约90℃~95℃)。
小火小沸时,水份蒸发慢,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如果是大火,药液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快,不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
如果要适当加快煎药过程,也可先用大火加热至小沸,然后维持小沸。
3.时间与次数:在小沸状态下维持30~50分钟即可下火,趁热过滤取液。
由于是小沸,挥发慢,煎药时间可以稍长。
一般煎一次即可,但药滓中仍残留有部分功效物质,所以也可再煎一次。
第二次以趁热加沸水为宜,避免药材冷却引起可能的物质凝固。
第二次加水量以刚好没过药面为宜,仍用小火,维持小沸,煎10分钟左右即可。
4.特殊煎法:中药处方上有时会对某些药物注明特别的煎药要求,如先煎、后下、包煎、溶化、烊化、兑服等。
①先煎: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质地坚硬,有效成分在短时间内不易煎出,有时会要求先煎。
一般先煎30~40分钟,然后把其它药物放进去一起煎煮。
有些有毒药物也可能要求先煎,达到减毒去毒目的。
②后下:有些药物的主要功效成分是挥发性物质,或者是加热时间过长容易破坏的物质,采用后下的方法,不使煎煮时间过长,可以减少挥发或破坏。
一般在其它药物煎好之前10分钟左右放入后下药物。
注意后下药物最好提前用适量凉水浸透。
③包煎:将药物用布袋或茶袋纸包好之后,与其它药物一起煎煮。
④溶化:有些药物可溶解于水,所以不需要煎煮,直接放入过滤了的药液,趁热溶化即可。
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与保持药效

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与保持药效中药材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煎煮方法对于药效的发挥起着关键作用。
正确的煎煮方法可以充分激发中药材的药效,提高疗效,并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材煎煮方法,并探讨如何保持药效,在实践中获得更好的疗效。
一、水煎法水煎法是中药材煎煮的基本方法之一,适用于大多数中药材。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材料:取适量的中药材、清水和瓦制煎药壶。
2. 清洗煎壶:先将煎壶用清水冲洗干净,确保卫生。
3. 研磨药材:将中药材用刀或研钵研磨成粉末,以增加药物溶解度。
5. 加水煎煮:将研磨后的中药材放入煎壶中,加入适量清水,使水面稍高于药材表面。
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持续煮沸30分钟至1小时,直至药液呈现黄褐色。
6. 过滤取药液:用纱布过滤药液,去除药渣。
二、蒸煮法蒸煮法适用于某些具有特殊药效的中药材,通常用于提取药材的挥发性成分。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材料:取适量中药材、清水和蒸锅。
2. 清洗蒸锅:先将蒸锅用清水冲洗干净,确保卫生。
3. 切碎药材:将中药材切碎成小块,以利于药材的蒸发。
4. 水蒸煮:将切碎后的中药材放入蒸锅中,加入适量清水,使水位稍高于药材表面。
在大火下蒸煮30分钟至1小时,直至药材熟软。
5. 提取药液:将蒸熟的药材取出,用纱布包裹,轻轻挤压药渣,将药液收集起来。
三、酒煮法酒煮法多用于提取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尤其适用于一些具有美容养颜功效的中药材。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材料:取适量中药材、白酒和玻璃煮药容器。
2. 清洗煮药容器:先将煮药容器用清水冲洗干净,确保卫生。
3. 切碎药材:将中药材切碎成小块,以利于药材的充分浸泡。
4. 酒煮药材:将切碎的中药材放入煮药容器中,加入适量白酒,使酒液稍高于药材表面。
盖紧容器盖子,放置于阴凉通风处浸泡3天至1周,期间需摇动容器使药材均匀接触酒液。
5. 过滤取药液:用纱布过滤药液,去除药渣,并将药液收集起来。
保持药效的注意事项:1.选用优质中药材:优质中药材的药效更佳,因此在购买中药材时应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确保品质。
中药的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的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中药煎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其疗效,因此,必须了解中药的煎服方法。
1.煎药方法(1)煎药器具:以砂锅、搪瓷皿为好,忌用铁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
(2)煎药用水量:根据药物体积而定,一般以水浸过药面为度。
(3)注意事项: ①煎药之前,将药用冷水浸泡一段时间,使药物充分湿润,以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②一般药物均可同煎,煮沸后即改为文火,再煎15-30分钟。
煎药时不宜频频打开锅盖,以尽量减少易挥发成分的丢失。
煎1次倒出药液再同样方法煎1次(时间稍短)把2次的药液混合分2-3次服用。
③有些药物煎法特殊(处方必须注明),现介绍如下:先煎:贝壳类、矿石类药物,因质地坚硬,应先煎10-20分钟后,再下其它药。
如龟板、鳖甲、代赭石、石决明、生牡蛎、生龙骨、生石膏等。
后下:气味芳香的药,借其挥发油取效的,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时下,煎5—10分钟即可,以防其有效成分散失。
如薄荷、砂仁等。
包煎:为防止煎后药液混浊或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要用薄布将药包好,再与群药同煎。
如滑石、旋复花等。
另煎;某些贵重药,需要另煎。
如人参、羚羊角等。
烊化:胶质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等,应单独加温烊化,再加入去渣之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拌搅,使之溶化,以免同煎时粘锅煮焦,影响药效。
冲服:粉剂或贵重药物,以冲服为宜。
如牛黄、麝香、三七粉、川贝粉等。
2.服药方法(1)服药次数汤剂,一般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
病情重或老年、儿童遵医嘱。
(2)服药时间饭前约1小时服为宜;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急病不拘时间服;慢性病应定时服。
(3)服药温度以温服为宜。
但热证者可冷服;寒证者可热服。
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的正确方法

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的正确方法中药汤剂是中医药中常用的剂型之一,通常制剂为煎剂,包括水煮剂和蒸煮剂。
正确的煎煮和服用方法对于发挥中药的疗效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的正确方法。
一、准备材料和器具1.中药材:按处方准备所需的中药材,可根据需要事先将中药材洗净备好。
2.水:选择纯净水或矿泉水,避免使用自来水和污水,因为其中可能含有化学物质和有害物质。
3.家用煎药器:煎药器分为陶瓷煎药壶和电子煎药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4.家用火炉或电磁炉:确保煎药过程中有恒定的温度和时间。
二、煎煮中药1.根据处方将中药材按照比例放入煎药壶中。
2.加入足够的水,一般是中药材的5-10倍,视中药材的性质、用途和处方具体情况而定。
3.将煎药壶放在家用火炉或电磁炉上,调节温度,一般控制在中火加热。
4.等水开始沸腾后,改为小火煎煮。
注意不要让水溢出,可适当调节火候。
5.根据处方所示的煎药时间,进行持续煎煮。
一般来说,水煎剂的时间为30分钟,蒸煮剂的时间为1小时。
6.煎煮结束后,用漏网过滤中药渣,将药液倒入容器中备用。
注意保存容器要干净无菌。
三、服用中药1.根据医生的指示和处方,决定一次服用的剂量。
一般成年人一次剂量为100-200毫升。
2.中药汤剂一般在饭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服用,以充分发挥中药的疗效。
3.中药汤剂可以冷热服用,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
4.中药汤剂一般口感苦涩,如果不能忍受,可以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红糖调味。
5.中药汤剂的服用时间一般为每日2-3次,根据具体情况和处方来决定。
6.注意饮用中药汤剂时的温度,尽量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口腔黏膜的刺激。
四、注意事项1.在煎煮中药过程中,应保持煎药器和煎药环境的卫生。
2.煎煮中药时,注意煎药壶不要用铁制或铝制的,以免产生与中药材发生反应或杂质物质释放。
3.在煎煮期间,不要离开煎药现场,以免引发意外事件。
4.在服用中药汤剂期间,尽量保持室内环境的稳定,避免寒冷、潮湿和刺激性气味。
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步骤

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步骤1. 准备阶段1.1 选择药材首先,你得选对中药材,这就像找对象一样重要。
买药材的时候,别光看价格,看质量也很关键。
选那些干燥、无霉斑的药材。
就像买苹果一样,红彤彤的最好。
还有,如果你去药店,问问药师,听听他们的建议。
他们可是有经验的“药界达人”,给他们点面子,听听他们的声音,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1.2 准备器具接下来,你需要准备一套煎药的器具。
这个可别马虎了。
一般来说,煎药最好用砂锅,不要用铁锅、铝锅哦,因为它们会影响药效。
砂锅可以均匀受热,药材也能更好地释放有效成分。
还有,别忘了准备清水,水量要充足,最好是凉白开,不要用自来水,里面有些成分对药材不太友好。
2. 煎药步骤2.1 浸泡药材首先,把药材放进锅里,加入清水,水量要比药材多一些,大约12倍的量。
接着,放在一旁浸泡半小时到一个小时,让药材“醒醒神”,充分吸水。
你可以把这个过程想象成药材的“洗脸”时间,舒服舒服,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2.2 煎药过程浸泡好后,把锅放到火上,用中小火开始煎药。
要慢慢煮,这样药效才会慢慢释放出来。
煮的过程中,锅里的水会蒸发,记得要不断加水,保持水量。
一般来说,煎药的时间大约是30分钟到一个小时,看药材的不同,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你觉得煎药的过程有点像煮粥,那也不妨,心态放轻松,耐心点。
2.3 过滤药液煎好后,把锅从火上拿下来,静置几分钟,让药渣和药液分开。
然后,用滤网或纱布把药液过滤到另一个容器里。
药渣也别急着扔掉,可能还会有剩余的药效呢。
如果药液太浓,可以适当加水,调节一下浓度,保持在医生建议的范围内。
3. 注意事项3.1 药材的保存药材的保存也得当心。
保存时,要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最好用密封袋装好,防止受潮和虫蛀。
别以为药材放在桌子上就可以,它们可不能随便放的,要给它们一个“舒适的家”。
3.2 煎药的时间煎药的时间不要太短,也不要太长。
时间短了,药效不全;时间长了,可能还会让药液变苦。
药材炖化方法

药材炖化方法
熬制中药的方法:首先,用冷水浸泡中药。
先煎、后下的中药要单独浸泡;冷水量要沫过中药;浸泡时间要30分钟以上。
第二步,煎煮,第一煎。
药物联通浸泡药物的水放入砂锅,大火烧开后,调至小火;先煎的药物先煎30分钟以上,然后加入剩余药物,大火烧开,小火煎20-30分钟(清热解表感冒药物小火10-15分钟),倒出药液,过滤药渣,为第一煎。
注意后下药物在药物出锅前10-15分钟入锅。
第三步,煎煮第二煎,所有药物加适量冷水至砂锅,大火烧开,小火煎15-20分钟,倒出药液,此为第二煎。
第四步,两煎药物混合,为一剂药量,分两到三次口服。
中药的煎服方法

中药的煎法: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适宜,禁止使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煎药用水以洁净为原则,自来水、井水、纯净水、蒸馏水圴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3厘米为宜,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酌情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
一般药物在煮沸后再煎20分钟;解表、芳香药物不适合久煎,煮沸后再煎15分钟;滋补类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35分钟;感冒药一般在沸后再煎5~10分钟;此外附子、生半夏、川乌等有毒药宜慢火久煎,以减低其毒性。
煎药时要搅拌几次,以免糊锅。
每剂中药一般煎2次。
第2煎中药可以用热水,煮沸后时间比第一次略短。
四、特殊药物煎法:1、先煎:将该药煮沸15~~20分钟后,再加入其他药物同煎。
2、后下:在一般药物煎至预定时间时,再加入煎5分钟左右即可。
3、包煎:将该药用纱布包好,再放入药锅煎煮。
4、冲服:用煎好的药汁冲或者另外用热开水搅拌溶解。
5、烊化:单独加温溶化与药液兑服,或加入煎好的药汁中溶化后服用。
6、另煎:单独煎煮取汁后倒入药液中服用。
中药服药时间:一般药物宜在饭前1个小时服用。
驱虫药在晨起空腹时服;安神药在睡前服;截疟药宜在发病前2个小时服;滋补药宜空腹服。
中药服药次数:一般是1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或分早中晚3次服用;病性危重的,可1次顿服;咽喉病多采用噙化;呕吐的患者可取少量频服。
根据病情也可煎汤代替茶饮。
中药服用剂量:一般每次以服用150~200毫升为宜。
发热病人服清热解毒药时,药液可稍多些;儿童和危重病人,服药量应少些。
中药服药方法:一般汤剂多用温服。
解表药宜热服,并温覆或喝热粥以助汗出。
热证服寒药,宜凉服。
寒证用热药宜热服。
一般服药呕吐的患者,宜加入少许姜汁,或用鲜生姜擦舌,或嚼少许陈皮,然后再服汤药,或用凉服,少量频服的方法。
、中药服药禁忌:禁忌影响药物发挥的食物。
比如生冷食物、浓茶、辛辣油腻食物、萝卜、腥膻类、发物类、酸涩类食物。
中药 煎煮方法

中药煎煮方法
中药的煎煮方法如下:
1. 准备工具:煎煮中药的器具一般选用砂锅,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受热均匀,不会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
2. 泡药:在煎药前,应先用冷水将药材泡透,泡药的水量以没过药物一寸左右为宜。
一般情况下,以花、叶、草类为主的药材需浸泡20-30分钟;以茎、种子、果实类为主的药材需浸泡60分钟。
3. 煎药:泡药后,将药物倒入砂锅进行煎煮。
第一煎加水至高过药物的3-
5cm处,第二煎加水至高过药物的2-3cm处。
煎药时,未煮沸时用急火(大火),煮沸后用文火(小火),煮的过程中需要经常搅拌。
4. 煎药时间:第一煎药煮沸后煎20分钟,第二煎药煮沸后煎15分钟。
药
的品质坚硬者可酌情多煎5-10分钟;清热、发表的药煎的时间要短一些。
5. 特殊煎煮法:有些药物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另炖)、烊化(溶化)等特殊煎煮要求。
矿物、介类等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物,宜打碎,先煎20~30分钟后再加入其它药。
6. 药量:一般每副中药需煎两次,每次煎至药量约150毫升,将两次煎的
药量混合在一起共300毫升,分成两份,早晚各服一次。
滋补药可煎三次,混合在一起分成两份,早晚各服一次。
以上是中药的煎煮方法,供您参考,具体操作建议咨询中医获取更专业的判断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每次宜服100ml,老年人、儿童应遵医嘱 服用。
中药保存及有效期
医院用煎药机煎的用真空包装的中药液,一
般应放在冰箱冷藏,有效期15天,一般都建 议一个星期的量。
中药忌口
在服用中药的时候千万不要喝浓茶,因为茶
叶里含有鞣酸,如果与中药同时服用的话会 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 效。 在服用中药的时候千万别吃萝卜,因为萝卜 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滋 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不仅会降低补药的效果, 还有可能影响药物的补益作用。
中药煎服方法
主要内容
1、中药煎法
2、中药服法及忌口 3、中药配方颗粒服用方法及注
意事项 4、服药后观察
引言
中医对中药的煎服是非常考究的,同样 一张药方,因为药物的煎法、服法不同,治 疗的适应证和效果就不一样,一个病即便辨 证再准确,用药再恰当,如果煎、服方法不 当,就不可能发挥应有的疗效。
考试题
一、中药配方颗粒服用注意事项
1、服药时间:一般宜在饭后分钟时服药,可以避免中药成分对胃黏膜的刺激。 2、 服药用量:口服每次一袋,一日两次,早晚各一次或遵医嘱。 3、 服药禁忌: (1) 喝中药前后一个小时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浆,以免影响 疗效,可以喝白开水。 (2) 服药期间,凡属生冷,腥腻不洁或不易消化,含刺激性食物,一避免使 用,也避免用茶水、牛乳冲服。 (3) 冲调好的药液不宜久置以免变质,变质后不宜服。
中药忌口
患有疮、皮肤病人忌食鱼、虾、蟹及羊肉、
猪肉等食物。水肿患者忌食食盐。肝炎患者 忌食辛、辣、油腻。
成份中药配方颗粒服用方法
1、
2、 3、 4、 5、
先将配方颗粒倒入杯中。 向杯中加入开水(90-100度)适量。 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温度适应后服用。 未溶解部分可加睡搅拌后服下。
注:不管是饭前或饭后服药,都应有半小时至1小时 的间隔,以免影响药效。
服药温度
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后
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放至30℃~37℃时再喝. 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遵医嘱服用。 冰箱内保存的中药液 ,应用热水完全热透再 喝。
服药剂量
成人一般每次服用200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肠炎病人,在服
用健脾、温胃和胃药的时候,千万别吃大蒜。 因为大蒜里面含有大蒜素能刺激胃肠黏膜, 使所服的中药不能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 服中药煎剂及丸药的时候,不宜吃生、冷、 油腻的食物。因为生、冷类食物不但刺激胃 肠,而且还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油腻食 物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 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 从而降低疗效。
久煎使有效成分在高温中破坏,影响药效。
过分浓缩的药汁会给患者带来服药困难,
产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由此可见,中药并非煎得越浓效果越好。
中药应煎煮几次?
一般以煎煮两次为宜:
实验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煎出所含成 分的80%~90%,而第三煎和第四煎占煎出率 的20%~30%。
煎煮时间怎么掌握?
什么时间服中药最好?
一般情况下每剂药分2~3次服用,具体
服药时间可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病 情遵医嘱选择适宜的服药时间。
1.饭后服:对胃肠有刺激药、消食化积药 2.饭 前: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 3.空腹服:补益药、驱虫药 4.治疟药在疟疾发作前两个小时服药 5.睡觉前:安神药 6.慢性病应定时服用
依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有效成分溶 出的难易和用药情况而定:
1.头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20~25min,二煎 15~20min 2.解表药头煎煮10~15min,二煎煮10min 3.滋补头煎煮45~60min,二煎煮25~30min 4.特殊类煎法:先煎药需先煎10~30min,后 下药应在最后5~10min入锅。
中药煎法:金石介壳类中药需(先煎);芳香类药物需(后下);易于沉底焦化或 糊化、难以过滤的药物宜(包煎);贵重药物可(研成细粉)后冲服;胶类药 物及粘性大而易溶的药物需(烊化)
中药煎煮前是否要清洗?
不需要
药材成分的丢失
粉末类药材丢失
原因
部分药材辅料丢失
水溶性成分易丢失
火候
1.未煮沸前用猛火,后用小火并加盖煎煮。. 2.药性不同,煎煮时间不同。(解表药不宜久 煎,补益药煎煮时间宜长,毒性较大的药物 需久煎。) 3.药煎好后趁热滤出药汁,每剂药一般只煎两 次。
特殊煎法
浸泡
浸泡30分钟 → 药材软化 → 加热煎煮 → 每剂煎成约200毫升左右,我们医院现 在煎药在100-400毫升,每剂煎成2等份。
注:1.不能直接用沸水煎煮,否则药物里的蛋白质很快就会凝
固,影响中药内有效成分的煎出。2.加水量超过液面3-4厘米左 右。3.对热性病者,煎取的药液要适当多些。
中药煎得越浓效果越好?
1、服药时间:一般宜在饭后30-60分钟时服药,
服药后观察
1.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
提醒医生关注。 2、首次服用中药的患者应在医院内服用,密 切观察用药反应,对婴幼儿、老年人、孕妇 等特殊人群尤应注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医生并协助处理。 3、病人服药时出现呕吐,可多次小剂量服用。
中药配方颗粒服用注意事项
可以避免中药成分对胃黏膜的刺激。 2、 服药用量:口服每次一袋,一日两次,早晚各 一次或遵医嘱。 3、 服药禁忌: (1) 喝中药前后一个小时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 啡,牛奶或豆浆,以免影响疗效,可以喝白开水。 (2) 服药期间,凡属生冷,腥腻不洁或不易消化, 含刺激性食物,一避免使用,也避免用茶水、牛乳 冲服。 (3) 冲调好的药液不宜久置以免变质,变质后不 宜服。
1.金石介壳类中药需先煎(龙骨、石膏、牡蛎、 磁石、龟板、鳖甲等) 2.芳香类药物需后下(薄荷、藿香和钩藤等) 3.易于沉底焦化或糊化、难以过滤的药物宜包 煎(赤石脂、五灵脂、旋覆花等) 4.贵重药物可研成细粉后冲服(珍珠和三七) 5.胶类药物及粘性大而易溶的药物需烊化(阿 胶和饴糖等)
煎煮中药应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