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镜人、任继学读感

合集下载

30位当代国医大师

30位当代国医大师

30位当代泰斗级老中医成“国医大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评选出首届“国医大师”。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他们将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

获得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30名中医专家是: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jiǎ、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农、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按姓氏笔画)。

这30位首届“国医大师”,是从全国中医(包括民族医药)临床工作者中遴选出来的,均为省级名中医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工作经历都在55年以上。

6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8人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北京10人、上海3人、江苏3人,广东、浙江、天津、山东、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河南、四川、广西、内蒙、西藏各1人。

1. 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擅治多种疑难杂症。

方和谦之父方伯屏师从御医赵云卿,为当年京城“十大名医”2. 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1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

15岁时从开药铺的父亲手中得到本《黄帝内经》,在江南奉贤出诊12年中几乎每天抚读,在江苏省中医学校进修破格留校,后调北京中医学院,创建内经教研室。

对五行、气血循环、运气学说提出独到见解。

3. 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2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医大师谜作

国医大师谜作
5、“向《诗》《书》经传,蠹鱼似不出费钻研”(国医大师)张学文
注: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混江龙]向《诗》《书》经传,蠹鱼似不出费钻研。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 底谓张珙勤学诗书文章。
6、瞒着夫人会君瑞(国医大师)张琪
注:借《西厢让》莺莺事,君瑞名张珙。
7、度君当若昔卢仝(国医大师)王玉川
注:辛弃疾《沁园春》有句:我试评君,君定何如,玉川似之。玉川即指卢仝,卢仝自号玉川子。今面别解,以君着一王字。
8、“芙蓉向脸两边开”(国医大师)颜正华
注: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华,花也。
9、“沉缸佳酿映酡颜”(国医大师)朱良春
注:“沉缸酒杯”首届中国海西楹联大奖赛优秀对联(福建永定涂祥生作品):国泰民安,海峡丰年同祝酒;家弦户诵,沉缸佳酿映酡颜。春,酒也,沉缸佳酿,谓良春。酡颜,朱红色。
10、“自谓经过旧不迷”(国医大师·掉尾)路志正
注:面出王维《桃源行》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底依格作路正志,志,记
3、“城头未落三更月”(国医大师)郭子光
注:面出元பைடு நூலகம்任士林《四雁图》诗句:城头未落三更月,梦入青天万里长。三更,子时也。
4、“红拂顿生敲户念”(国医大师)张镜人
注:面出《幼学琼林·女子》李子豪雄,红拂顿生敲户念。红拂本名张出尘,知李靖久后将大有为,遂与夜奔。《虬髯客传》有红拂语“妾侍杨司空久, 阅天下之人多矣, 无如公者。”镜通鉴,作识鉴解。
国医大师谜作(2009-10-02 19:41:57)转载标签: 国医大师班秀文张学文颜正华桃源行杏花轩谜稿杂谈 分类: 灯谜习作
1、“东观续史,赋颂并娴”(国医大师)班秀文
注:清·赵傅《后汉列女颂(并序)》称赞班昭语。

张镜人治学经验

张镜人治学经验

张镜人治学经验张镜人,名存鉴(1923年~),男,上海市人。

出生于岐黄世家,系上海张氏第十二代传人。

幼承庭训,研习《灵》《素》,博览群书。

1945年开业于沪上,医业日盛,蜚声杏林。

多年来在医学、教学、科研等方面卓有成效。

1990年为全国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1994年荣获上海市医学荣誉奖,曾多次出访日本、东南亚、港台等地区,进行学术交流,饮誉国内外。

先后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中医治疗疑难杂症秘要》等多部论著。

他所主持的科研项目,多次获奖,其中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于1986年、1987年分别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成果甲级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现任上海市卫生局顾问,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气血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医科顾问。

教授,主任医师,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导师等职。

1985年兼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顾问。

老师擅长内科,学术上颇有造诣,既继承了上海张氏诊治热病的独到经验,又在内科杂病领域发扬光大,50余载的医学生涯,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反复实践,不断升华,屡见成效。

“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无止境”、“业精于勤”这些都是老师的口头禅。

面对现代医学迅猛发展的今天,他认为必须充分发挥辨证论治的优势,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不断提高临床疗效,才能使中医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加强中医的自身建设?他指出此事迫在眉睫,强调既要继承,又要更新知识,才能开拓视野和思路。

长期的临床实践,严谨的治学精神,是他事业有成的基础。

他主张读书当厚古而不薄今,融汇诸说务明真谛,治病应师法而不拘方,变化在我,唯求实效。

临床上立意创新,另辟蹊径。

如治疗发热性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毒性心肌炎后心律失常,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病症,匠心独运,出奇制胜,屡获佳效。

老师治学经验,可归纳为“五勤”。

一曰勤学。

学无止境,不学则知识无以积累,亦无以更新,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与业务水平,他提倡向书学、向人学,相信“三人行必有吾师”。

任继学:中医药界的一面红旗

任继学:中医药界的一面红旗

2021年第7期2020年9月8日,北京。

在人民大会堂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一举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两项称号。

消息传回长春,全院上下为之振奋。

那一刻,人们不约而同想到了一个人——已故的国医大师任继学。

“非典”肆虐期间,时年77岁高龄的任继学亲临一线,为疫情防控作出巨大贡献,获得了白求恩奖章。

而这次医院能够获得集体荣誉,正是传承抗击“非典”之刃,对抗新型病毒来袭的完美体现。

任继学对中医药有哪些贡献?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何被后人传承?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他生前工作过的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与其弟子共同追忆先生的岐黄人生。

治学:传承经典、融合创新任继学曾说:“继承中医药典籍是创新、发展的源泉与根本。

”他认为,读典籍要“深究医理,循序渐进”“熟读精思,妙识通用”,但不要泥古,应“研究诸家,知常达变”,更不要排斥西医,应“涉猎广泛,择善而从”,最终达到“继承总结,发扬光大”的目的。

任继学的弟子、“岐黄学者”王健向记者介绍说:“老师家中有3万部中医典籍,有些藏书连图书馆都没有。

他爱读书,即便患病时连说话都费劲,仍手不释卷。

”每本书任继学至少读4遍,边读边批注,像《黄帝内经》《本草纲目》这样的典籍,他读坏了10本,每一本都不得已用浆糊粘住。

书读百遍,他不仅掌握了其中的精髓,也成了业界公认的“活字典”。

在大众的观念里,中医治慢病,西医治急症。

然而,任继学却做到了中医治急症。

他从古书中找到相关依据,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中医药治疗内科急症的临床实践。

尤其是应对中风,他敢为天下先,见血不止血,主张破血化瘀、醒神开窍,该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开创了中医药治疗脑出血之新途径。

任继学特别注重经典理论与临床、科研实践的结合。

他有一句名言:“60岁才是行医生涯的真正开始。

对中医的认识需要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大量的病例,需要几十年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诊疗方法,才能真切地体会到中医是真正的科学。

老中医张镜人医疗经验

老中医张镜人医疗经验

胃学说的中医学家张镜人石蕴玉张存钧整理编者按张镜人,上海市人,为饮誉申城的张氏医家第十二代传人,家学渊源,有扎实的诗文功底及医学造诣,行医50余载,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热病主张祛邪为先,疗杂病独崇脾胃学说,通过培后天以育先天。

临床强调“宏观以辨证,微观以借鉴”。

其治胃炎倡用调气活血法,有效率达到73.05%,打破了“胃粘膜腺体萎缩不可逆转”的观点,为此获得了部级中医药甲级科研成果。

对慢性肾功能不全采用祛湿化痰、泄利浊邪,配合通腑导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诸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心律失常主张以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为法,佐以宁心安神。

其自拟经验方“复方四参饮”经动物实验证实对心肌细胞有保护及损伤后促进修复的作用。

有关临床经验的学术论文发表了50余篇。

其还主持编写了《辞海·中医学科》、《实用中医内科学》、《中医疑难病症秘要》等学术论著。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绿遍葫芦瓜与豆,压架凌霄秀,篱落缀牵牛,小圃晴烘,采药香盈袖。

中医宝库称丰富,本草饶研究,愿学李时珍,泽惠神州,亿万人增寿。

———张镜人《词稿·药圃采药》张镜人,名存鉴,生于1923年,上海市人,主任医师、教授。

出身于中医世家,张氏家族自明末迄今执行医业,代有传人,尤以擅治伤寒热病而称著于江南,其曾叔祖骧云公医名藉甚,饮誉申城,张氏继承家业,为第十二代传人。

幼承庭训,有扎实的文学基础,爱好吟诗读词,在严父的教诲下,深研医学经典,熟记药性方剂,勤奋好学,遍览历代医著,取各家之长,承家传奥秘,治热病主张祛邪为先,熔伤寒与温病于一炉,疗杂病每从脾肾着手,颇崇东垣、景岳之说,临诊治病,讲究实效,半个世纪的医学生涯,理论上不断深造,实践中善于总结,疗效日趋提高,受到病员爱戴。

临床除了对外感热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外,尝以调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健脾益肾法治疗慢性肾炎,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法治疗病毒第四卷47性心肌炎后心律失常,清营泄热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均获满意的疗效,诊治病人数以万计,上至领导干部,下及广大群众,有求必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名老国医大师 任继学的饮食之道

名老国医大师 任继学的饮食之道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名老国医大师任继学的饮食之道
导语:说起养生,人们都很信任中医,而很多中医师不仅医术高超而且都很长寿!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位老中医师任继学老先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说起养生,人们都很信任中医,而很多中医师不仅医术高超而且都很长寿!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位老中医师任继学老先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有何养生之道~
国医大师任继学,不但医术高超,对于养生和保健更有他老人家独特的妙招。

任老是东北人,早年参加革命朴素的生活习惯,平时很喜欢“土生土长”的东西,对白菜更是情有独钟。

俗话说,“百菜不如白菜”,除了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很丰富之外,中医认为,大白菜微寒味甘,有养胃生津、除烦解渴、利尿通便、化痰止咳、清热解毒之功效。

大白菜可辅助用于治感冒、发烧口渴、支气管炎、咳嗽、食积、便秘、小便不利、冻疮、溃疡出血、酒毒、热疮等,正因如此,白菜有了“菜中之王”的美称。

白菜的做法有很多,任老最喜欢的做法是泡成酸菜来吃。

可能是因为他老人家是东北人,因此东北的酸菜任老吃的最顺口,每年他老人家都要自己动手腌上一缸,这种质朴的做法既愉悦了心情,又保健了身体。

酸菜的味道咸酸,口感嫩脆,色泽鲜亮,香气扑鼻,开胃提神,醒酒去腻,不但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可以促进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

在《中华医药》里,就曾记载了任老的一段话:“腌酸菜以前把它(白菜)修干净,完了以后把它洗了,洗了搁开水烫了,烫了晾凉了,然后再搁在缸里,搁在缸里以后搁石头压上,等它发酵,那个都是酵母。

名医名方国医大师任继学肾风肾劳

名医名方国医大师任继学肾风肾劳

名医名方 国医大师任继学 肾风肾劳
名医名方国医大师任继学治疗肾风及肾劳经验撷萃
国医大师任继学肾风肾劳"
name="image_operate_5681505470357685" alt="名医名方国医大师任继学肾风肾劳"
src="/DownloadImg/2017/09/
1715/111214578_1_20170917033019312"
action-type="show-slide"
action-data="/DownloadImg/2
017/09/1715/111214578_1_20170917033019312">
国医大师任继学
我国首次评国医大师30位入选者均从业55年以上_____人民日报北京2009年4月13日电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的首届“国医大师”评审
工作日前结束,经过严格遴选和评委会专家组认真审核,方
和谦等30位名老中医(民族医)入选“国医大师”。

名单为:
方和谦、王玉川、王绵之、邓铁涛、任继学、朱良春、何任、吴咸中、张灿玾、张学文、张琪、张镜人、李玉奇、李济仁、。

国医大师读后感

国医大师读后感

国医大师读后感最近读了关于国医大师的一些书籍和文章,那可真是像打开了一个充满神奇和智慧的宝库,让我忍不住想跟大家唠唠。

这些大师治病的故事就特别有趣。

有的病人被各种西医检查都查不出个所以然来,身体难受得要死要活的。

结果到了国医大师手里,就像变魔术一样。

大师把把脉,看看舌头,再问问日常的情况,就像一个侦探在搜集证据一样。

然后开出个方子,那药啊,可能就是些花花草草、树根树皮之类的东西,可就是这么普通的东西,却能让病人的身体慢慢好起来。

这就好比是用一些毫不起眼的小零件,组装出了一个超级厉害的机器人。

而且国医大师的医德特别让人钦佩。

他们可不会因为病人是大款就多收钱,也不会因为病人穷就爱答不理的。

不管是谁,在他们眼里都是一个需要帮助的生命。

就像那种有求必应的活菩萨,一心只想着怎么把病人的病治好。

从这些国医大师身上,我还看到了一种对中医的执着。

在这个西医盛行的时代,中医有时候会被人误解,觉得是玄之又玄的东西。

可是这些大师们呢,就像守护宝藏的卫士,一直坚守着中医的阵地。

他们不仅自己钻研,还想着把中医传承下去,培养出更多的小“高手”。

他们带徒弟那叫一个认真,恨不得把自己肚子里的东西一股脑儿全倒给徒弟。

我读完这些故事就想啊,我们现代人啊,有时候太过于追求那些立竿见影的东西了。

生病了就想着打一针、吃个特效药马上就好。

而中医呢,讲究的是一个整体的调理,就像治理一个小生态一样,慢慢让身体恢复平衡。

国医大师们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传统的智慧其实有着巨大的力量,我们可不能把它给丢了。

总的来说,读了国医大师的故事,就像被他们的魅力给洗脑了一样,让我对中医充满了敬畏和热爱。

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这些大师的故事,感受到中医的魅力,说不定以后中医能像超级英雄一样拯救更多人的健康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医大师张镜人、任继学读感
1 国医大师张镜人
2009年4月,衛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社部联合评选产生了我国首届30位”国医大师” ,这是中医历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大师们的临床经验实录经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使笔者有幸拜读,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现将位列其首的张镜人教授(出版顺序)介绍于下,以飨读者,敬请斧正。

先生于1923年6月1日出生于上海市一中医世家,4岁习文,12岁学医,弱冠即嶄露头角。

行医近70个春秋,传承家学,博采从长,学贯中西,造诣深邃,声名震海外,医德播远近,特别是在热病和胃肠病诊治方面有独到之处。

1.1治热病注重表与透先生治外感热病--祛邪为首务,注重”表”与”透”。

先生论热病,熔伤寒温病与一炉,对其辨证,以卫气营血为纲,结合六经辨证,同时对受病脏腑要有定位。

卫分以形寒、恶凤、或已发热、或未发热为主证,宗温病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征。

气分症状但热不寒、口渴烦热、或见里结阳明的胃肠道症状;身热缠绵,其热不扬,午后多见,属湿热。

热入营、血则见身热不解、耗血动血等症。

对高热神昏者,按热病重症辨证,配合清热开窍药物。

如邪在卫表,以葱豉汤加味解表祛邪;过卫入气,应用豉栀汤加味治疗,表重合柴胡、牛蒡子、荆芥;里热盛加知母、连翘、芦根;湿热用三仁汤以治,加柴胡、青蒿、豆卷,亦属透热于表。

邪入营、血,选黑膏方加减,用生地等清营泄热,取豆豉欲兼疏散之意。

三方均有豆豉,一味,亦表亦透,贯彻始终。

1.2治慢性胃炎分阶段、有十法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萎缩性两种。

先生认为浅表性气滞热郁者多,治以清热和胃。

药用:柴胡、黄芩、白芍、炙甘草、苏梗、香附、连翘、铁树叶、白花蛇舌草、谷芽。

萎缩性多气虚血瘀,治以调气活血。

药用:太子参、白术、白芍、炙甘草小腹、柴胡、赤芍、丹参、徐长卿、血竭、白花蛇舌草、白英。

他提出治胃炎十法:①清热和胃:用黄芩、连翘、铁树叶、芙蓉叶、平地木、白花蛇舌草以清泄阳明;②疏肝和胃:用柴胡、白芍、甘草枳壳、香附以疏调肝胆郁滞之气;③益气和胃:太子参白术山药白扁豆,脾运健则胃气调;④养阴益胃:用石斛、山药、白芍、甘草、乌梅、木瓜、山楂,以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养阴润燥,益胃助运,助胃酸分泌;⑤清化瘀热:用丹参、血竭、赤芍、白花蛇舌草、白英,可改善胃粘膜腺体恢复,阻断肠腺化生;
⑥调气活血:调气即益气、理气、降气,用太子参、白术、柴胡、香附、丹参、赤芍,使气血调,萎缩能复;⑦寒温相配:用苏梗、黄芩、连翘,则气机舒,脾胃和,胀痛解;⑧升降并调:柴胡(升)、旋复花、代赭石、黄芩(降),升脾降胃,舒肝降胆;⑨化湿和中:湿热用佩梗、薏苡仁;寒湿用半夏、陈皮,湿化则胃安;⑩消导悦胃:神曲、谷芽,消食和中,脾胃和悦。

先生在胃炎舌诊方面有独特见解,认为舌苔禀胃气而生,正常舌苔为胃津上潮,凝聚舌面而成。

黄苔主热,白苔主寒,如见腻苔,必是夹湿;白腻主寒湿,黄腻主湿热,厚腻、灰腻是湿浊与邪热交阻,如反复腻而不化,要考虑幽门螺杆
菌感染,可做相关检查。

舌质暗、有瘀点、舌下静脉增粗、曲张,是萎缩胃炎血瘀证的标志。

先生特别强调要坚持守法持久治疗,不可朝令夕改!
先生在临床过程中,非常重视顾护胃气:胃气一败,百药难进;胃气来复,病有转机。

常告诚患者:诸多疾病的成因往往与饮食不节有关;同时诸多疾病的康复也离不开饮食的合理与调养。

“勤以补拙,谦以代骄,慎以戒忽,博以广知”,是先生的座右铭。

”茹古涵今,立足临床,兼收并蓄,重在创新”,是他的治学格言。

他常告诉学生:”读书当厚古而不薄今,,要融汇诸说,务明真谛。

治病应师法而不拘方,变化在我,唯求实效。

”先生的学风与作风,令后学景仰,故献片言只语以志之。

2 国医师大任继学
国医大师任继学,(1926~2010年)吉林省扶余县人,曾任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科主任、教授,著有《悬壶漫录》、《任继学经验集》、《中医急症学》、《中国名老中医经验集》等书。

先生博学善记,认为振兴中医,首在继承,贵在创新,在中医急症诊治、内科疾病的发掘整理等诸多方面,做出卓越的贡献。

2.1中医活字典功绩卓著先生有”中医活字典”的美称,这与他从小跟名师,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背诵经典,认真临床,重在继承,不断创新是分不开的。

,在一次河北保定的全国中医内科会议上,先生40min脱稿发言中,居然一口气讲出100多条医学经典原文及其书名、作者姓名,言语既出,震惊四坐。

此后有些学术会、评审会、讨论会桑,无论政府官员,与会专家,凡是有问题问先生,他总是对答如流。

会后曾有人到图书馆查对,无半分差错。

从那时起先生就有了中医活字典的美誉。

由于先生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勇于创新,他的观点常常使我们后学启迪获益。

他早年就系统提出对每一个病都要系统整理,病名要定准,全国要统一;中医诊断要客观化,标准化,利用现代科学仪器,为中医现代化服务。

研究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以辩证唯物主义为主导,应用多学科、多方位立体思维方法,才能少走弯路,达到承前启后、发扬光大祖国医学之目的。

他首次提出许多中医新病名:心衰病、心动悸病、急性肾风、慢性肾风、肾衰病、水毒病、小中风、卒口僻病、摊缓风、风头眩病、脑痨痉病、神昏病、心包络病、腹膜结强病、疫痉、血衃、大瘕泄、解亦,并参考历代文献与现代医学,结合自己经验,首创新法新方药,使后学有所遵循。

我认为:这样整理文献的做法较实用。

2.2创立脑髓说中风急症惠苍生长期以来,在中医界,心主神志的学说占主导地位。

连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医教材仍是这个观点。

南征教授提出先生创立脑髓说应当有依据。

先生在《论脑髓》一文中说:脑为脏腑中的奇恒之府…脑髓居于头颅之内,头者诸阳之会,百神之所辑,为一身之元首也。

脑为人体之首,寄居于头,颅骨腔内为其宅,脑髓外层有募原护之。

脑分九宫,九宫皆有神,泥丸宫之神是高级之神,是统御五神之主。

五神者,神、魄、魂、意、志是也。

脑之元神与五神交会之物质是散动觉之气,精、津是载体,脊髓、任督二脉为信
息传导之路。

神受此气,则百脉有主,动而有序,此为”脉舍神也”;魂受此气,而发知觉,能升,能受,能除秽也;魄受此气,而生运动,能降。

能治内也,故《丹铅续录》说:”魂能知来,魄能藏往”;志受此气,则气化功能有统,生理功能有常,智慧乃成。

意受此气,则神发为之,主构思、意向、专一,意动则阴阳通,则人生也。

先生引经据典,对脑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脑的形神生理活动统一以及与脏腑七窍五官的关系,均作了详细论述,限于篇幅,不赘。

就中风病的病位而论,从《内经》始,至清,历代医家皆以六经立论,民国初,张伯龙、张山雷才纠正其误。

先生认为中风的真正病位在脑。

所以,在治法上提出了补肾生脑、醒脑、益脑、醒神等法,药物治疗方面研制成醒脑健神丹、益脑复健丸、宣窍醒神汤等,为中风治疗开辟了新方法,新路子,给广大中风患者带来了福音。

先生在发展中医,贵在创新方面,根据《内经》”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启迪后人在继承的基础上,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不断丰富中医学术新内容。

他在论述气化学说、命门学说、络病学说诸多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并用以指导临床,在疑难病的诊治方面取得可喜的成果。

先生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是,他的学术思想和医德医风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让我们以先生的话作为结束语:”我悬壶业医50载,始终遵老师之训,读书不敢有懈怠之暇,临证不敢有粗心之诊,,非欲成为名医,只求无愧于患者,无愧于自心而已。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