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的孵化技术

合集下载

鹅的孵化技术

鹅的孵化技术

鹅的孵化技术鹅是一种重要的家禽,其养殖业在农业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而鹅的孵化技术对于鹅苗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鹅的孵化环境、孵化器的选择和孵化管理等方面来探讨鹅的孵化技术。

一、鹅的孵化环境鹅的孵化环境是鹅苗生长发育的关键。

首先要保证温度适宜,一般在孵化期间,温度控制在37-38摄氏度之间。

其次要保持适宜的湿度,一般在60-70%之间。

此外,还要保持适度的通风,以保持空气新鲜,并排除二氧化碳和氨气等有害气体。

二、孵化器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孵化器对于鹅的孵化成功至关重要。

孵化器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鹅苗的孵化率和质量。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类型的孵化器可供选择,包括自动孵化器、半自动孵化器和手动孵化器等。

在选择孵化器时,要考虑孵化器的控温、控湿、通风和翻蛋等功能是否完善,并根据自己的养殖规模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孵化器型号。

三、孵化管理孵化管理是鹅苗健康成长的保障。

首先要做好蛋的选配工作,选择质量好、无损伤、无病害的蛋进行孵化。

其次要注意蛋的存储和转蛋。

蛋的存储温度要控制在10-15摄氏度之间,湿度要保持在70-80%之间。

在转蛋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蛋壳破损,导致胚胎死亡。

此外,还要定期检查孵化器的温湿度和通风情况,及时调整和维修孵化器,以保持孵化环境的稳定。

四、孵化后的管理鹅苗孵化出壳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工作。

首先要及时清理孵化器,清除残渣和蛋壳,保持孵化器的卫生。

其次要及时给予鹅苗适宜的饮水和饲料,保证其正常生长。

在喂养过程中要注意合理配方,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科学搭配饲料,以促进鹅苗的健康发育。

此外,还要定期对鹅苗进行体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加强疫病防控措施,确保鹅苗的健康和安全。

鹅的孵化技术是鹅养殖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孵化技术可以提高孵化率和鹅苗的质量,为后续的养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鹅的孵化环境、孵化器选择和孵化管理等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鹅的孵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促进鹅产业的发展。

鹅的孵化技术

鹅的孵化技术

鹅的孵化技术鹅的孵化技术是指将鹅蛋放入孵化器中,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使鹅蛋顺利孵化出小雏鹅的技术。

以下是鹅的孵化技术的主要内容:一、选蛋选好的蛋是孵化成功的关键。

选择健康、无病无虫、大小均匀、形状完整的蛋。

最好选择在产蛋期内,经过消毒处理后,存放在干燥通风处,温度控制在10℃左右。

二、预孵化将选好的鹅蛋放入预孵箱中进行预孵化处理。

预孵箱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盒子或者专门设计的设备。

预孵箱中需要保持恒定温度和湿度,以促进胚胎发育。

一般情况下,预孵箱中温度应该控制在37.5℃左右,湿度应该保持在60%~70%之间。

三、进入孵化器经过预孵化后,将鹅蛋放入专业的孵化器中进行正式孵化。

对于不同品种和不同年龄段的鸟类,需要根据其特点来设置相应的温度和湿度。

一般情况下,孵化器中的温度应该控制在37.5℃左右,湿度应该保持在55%~65%之间。

四、孵化过程中的管理在孵化过程中,需要对孵化器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每天需要检查一次温度和湿度是否正常,并对孵化器内部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此外,还需要注意通风和加水等操作,以保证鹅蛋能够顺利孵化出小雏鹅。

五、孵化成功后的处理当鹅蛋成功孵化出小雏鹅后,需要将其及时转移到育雏箱中进行养殖。

在转移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环境的恒定温度和湿度,并给予适当的饲料和水源供应。

总之,鹅的孵化技术是一个复杂而又精细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以确保成功率。

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提高鹅蛋的孵化率和小雏鹅的存活率,为养殖业提供更好的经济效益。

孵化小鹅的技术和方法

孵化小鹅的技术和方法

孵化小鹅的技术和方法
孵化小鹅需要一个良好的温湿度控制环境,通常需要在38-42℃,湿度保持在60-70%左右。

环境太热会影响鹅蛋孵化,使身体会晚熟、发育过程停滞、免疫力低下、增殖系数降低,而且招致缺氧。

如果温度过低,会导致营养需求变高,营养吸收减少,表现为出现停止凝聚、饥饿的症状,进而出现死亡现象。

此外,湿度也是影响鹅蛋孵化的重要因素,若湿度过低,小鹅会出现脱水死亡;若湿度过高,则会使鹅蛋烂。

2、调节小鹅饮食
小鹅宝宝在孵化期需要补充丰富的营养,每一日都要有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碳水化合物。

小鹅宝宝的膳食中添加蛋白质、维生素和能量,这些都可以从其它宠物饲料中获得,如鸡肉,肝脏,小鱼,虾,蚬等,但是初期应以肥鸡肝和其它姜丝等要做为主食;最好分3-4次每天饲喂,当他们开始飞翔时就可以停止喂养,让它们自己觅食,以培养它们的独立性。

3、提出去除孵蛋
孵化期鹅蛋有必要定期翻动,尤其是当孵化快到最后3-4天时,蛋需要每隔2-3小时翻一次以防止小鹅吸收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当最终孵化完成时,小鹅会自行挣扎破蛋。

此外,还要避免小鹅宝宝接触过多外界的任何异物和细菌,这将会影响它们的发育,甚至会导致死亡。

4、清洁四周环境
孵化前需要准备一个干净整洁的孵化环境,避免积累太多细菌,建议每天清洗孵化设备,定期更换小鹅床上的材料,防止病毒的传播,提高小鹅发育的成功率,使小鹅在健康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五、结论
孵化小鹅的技术和方法十分重要,要求良好的温湿度环境,合理的调节小鹅饮食,及时去除蛋壳,保持清洁的孵化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使小鹅健康发育,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鹅蛋孵化技术要点

鹅蛋孵化技术要点

鹅蛋孵化技术要点鹅蛋孵化技术是一种人工孵化鹅蛋的方法,通过控制温度、湿度、通风等因素,使鹅蛋孵化出幼鹅。

下面,介绍一下鹅蛋孵化技术的要点。

1. 筛选蛋要筛选出健康、有生命力的蛋进行孵化。

通常,选择外形完整、蛋壳光滑、无裂纹、无变形、无异味的蛋。

同时,蛋的大小、形状、重量要相似,以便控制孵化条件。

2. 控制温度鹅蛋孵化的适宜温度为37.5℃-38℃,一般将温度控制在37.8℃左右。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孵化效果。

孵化过程中,要根据孵化器的不同类型,调节温度。

3. 控制湿度鹅蛋孵化时,要保持适宜的湿度,通常在60%-70%左右。

过高的湿度会导致蛋壳变软,影响胚胎发育;过低的湿度则会使蛋壳变硬,难以孵化。

可以通过加水或者喷水的方式,调节孵化器内的湿度。

4. 控制通风通风是保持孵化器内空气新鲜的重要因素,同时还可以控制湿度。

鹅蛋孵化时,要保持通风良好,但不能让孵化器内的温度和湿度过快地发生变化。

5. 翻蛋在孵化过程中,需要将鹅蛋翻转一定角度,以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

一般每天翻转1-2次,最好固定好翻蛋的时间和角度。

6. 鉴别蛋在孵化过程中,要不断鉴别蛋的状态,判断蛋内胚胎的发育情况,以便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如发现蛋壳发生变形、蛋内有异味、蛋内胚胎死亡等情况,要及时处理。

7. 孵化时间鹅蛋的孵化时间一般为28-30天,但实际孵化时间会受到温度、湿度、通风等因素的影响。

在孵化期间,要定期检查孵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孵化条件,保证孵化的顺利进行。

8. 孵化后处理孵化出的幼鹅要及时转移,放入温度适宜的育雏室中,为其提供充足的食物、水和光线。

同时,要对育雏室进行定期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鹅蛋孵化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通过科学的方法控制孵化条件,才能保证孵化的成功率和幼鹅的健康成长。

鹅的水床孵化技术

鹅的水床孵化技术

鹅的水床孵化技术
鹅的水床孵化技术是一种模拟自然环境下的孵化方式,通过人工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为鹅蛋提供最佳的孵化环境。

以下是水床孵化技术的详细步骤:
前期准备:在孵化前,需要对鹅蛋进行检查,剔除有裂纹、破损或不合格的鹅蛋。

然后,将合格的鹅蛋放置在孵化器中进行消毒,以确保孵化器的清洁卫生。

温度控制:水床孵化技术的核心是温度控制。

在孵化过程中,需要保持温度稳定,并根据孵化器的温度和湿度情况适时调整。

一般来说,前期的温度略高,以加速胚胎发育,后期的温度略低,以节约能源。

湿度调节:湿度也是水床孵化技术的重要因素。

湿度过低会影响鹅蛋的蒸发作用,过高则可能导致鹅蛋发霉。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孵化器的湿度。

通风换气:在孵化过程中,需要保证孵化器的通风换气,以提供充足的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等废气。

这有助于胚胎的正常发育。

定时翻蛋:为了使鹅蛋受热均匀,促进胚胎发育,需要定时翻蛋。

一般建议每隔两小时翻一次蛋。

出雏管理:当鹅蛋孵化到一定时间后,胚胎发育完成,雏鹅开始出壳。

此时,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如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线等,以帮助雏鹅适应新环境。

总的来说,鹅的水床孵化技术需要注意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和翻蛋等方面的管理。

只有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和雏鹅的健康出壳。

鹅蛋人工孵化技术

鹅蛋人工孵化技术

鹅蛋人工孵化技术一、技术背景近年来,随着鹅肉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鹅蛋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传统的孵化方法容易造成蛋的损失率较高,孵化效率较低。

而人工孵化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困境,提高孵化效率和成功率,实现鹅蛋规模化生产。

二、人工孵化技术的分类根据孵化过程的不同,目前主要的人工孵化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温度控制法温度控制法是最常见的人工孵化技术之一。

这种方法利用孵化箱等设备,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等参数,模拟孵化环境,从而使鹅蛋在人工环境下孵化出幼鸟。

2. 转卵器孵化法转卵器孵化法可以说是温度控制法的一种变形,它把孵化箱变成了一台自动转动的转卵器,可以保持鹅蛋的均匀受热,提高孵化效率和成功率。

3. 需氧发酵法需氧发酵法是一种较为新颖的人工孵化技术,它利用生物发酵的原理,将鹅蛋放入预先培养好的微生物菌群中,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和产热作用,使鹅蛋在人工环境下孵化出幼鸟。

4. 水浴加湿法水浴加湿法也是一种较为简单的人工孵化技术,它利用一定温度的水浴来保持孵化环境的湿度,从而提高鹅蛋的孵化成功率。

三、人工孵化技术的步骤无论采用哪种人工孵化技术,整个孵化过程都大致相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选蛋首先需要选取形状完整、表面光滑、大小适中、壳膜完整、无裂纹、无异味的蛋进行孵化,提高蛋的素质是保障孵化成功的重要条件。

2. 消毒将选好的鹅蛋进行消毒处理,一般采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3%的过氧化氢溶液,消毒时间约为15-20分钟。

3. 孵化环境准备根据所采用的人工孵化技术,准备好相应的孵化设备,保证孵化环境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都符合适宜孵化的标准。

4. 鹅蛋入盘将经过消毒处理的鹅蛋摆放在孵化盘上,注意蛋的朝向和排列方式,保证孵化过程中鹅蛋能够均匀受热。

5. 孵化过程根据所采用的人工孵化技术,控制孵化环境的参数并保持匀称,定时观察孵化进程,及时调整参数。

6. 孵化成功孵化成功后,要及时将孵出的幼鸟转移到指定的育雏箱中,给予适当的饲料和管理。

鹅蛋自然孵化技术要点,母鹅孵抱期的操作管理

鹅蛋自然孵化技术要点,母鹅孵抱期的操作管理

鹅蛋自然孵化技术要点,母鹅孵抱期的操作管理鹅的孵化方法分为自然孵化法和人工孵化法,所谓自然孵化法就是用鹅自身的抱窝的习性,让母鹅自己抱窝孵化。

本文介绍鹅蛋自然孵化技术要点,母鹅孵抱期的操作管理。

一、抱窝母鹅的选择用于抱窝的母鹅的就巢性要强,最好是产蛋1年以上已有抱窝习惯的母鹅。

如果用没有孵化习惯的新母鹅,可设置假蛋让其试孵,当母鹅安静孵化后再将种蛋放入窝内。

在鹅的繁殖季节一般不须试孵,因为此时有不少母鹅陆续抱窝,随时可替换抱性不强的母鹅。

具有抱性的母鹅,一般每产9~14个蛋后就开始抱窝。

在每产一窝蛋的后期,母鹅开始衔草垫窝,甚至产蛋时啄自已胸部的羽毛覆盖在蛋上面,即是开始抱窝的征兆。

二、巢窝的准备巢窝应选择安静、避风、光线较暗的环境,可直接利用产蛋窝孵化,也可用较矮的竹篓做成直径45~50公分的孵化窝。

窝内垫上干净、柔软的垫草,先放入“引蛋”,让母鹅熟悉抱窝后再放入10~12个鹅蛋。

最好在晚上入孵,以利于母鹅安静孵化。

三、孵抱期的操作管理1.抱窝母鹅的鉴定:入孵后的2~3天,注意观察母鹅抱蛋的表现。

凡是站立不安、经常进出的必须及时剔除,用抱性强的母鹅代替。

2.人工辅助翻蛋:母鹅虽会自已翻蛋,但不均匀。

为了提高孵化率,可每天定时人工辅助翻蛋2~3次,将窝中心的蛋放在窝边,窝边的蛋放入窝中心。

3.保持抱窝清洁:翻蛋的同时,将被粪便污染的垫草及时更换掉。

4.照蛋:孵抱期内一般照蛋2~3次,通过照蛋及时剔除无精蛋、死胚蛋等。

照蛋后及时并窝,多余的母鹅可以入孵新蛋或催醒,让其产蛋。

5.就巢母鹅的饲养管理:母鹅抱窝1个月,体内营养物质消耗很大,逐渐消瘦,体重明显下降。

若饲养管理不当,母鹅会中途离窝,个别母鹅甚至会死亡。

在孵抱过程中,要做到定时离窝、喂食、饮水、活动和戏水等:(1)第1~10天,隔天离窝1次,头几次需人为地抓鹅离窝,建立条件反射后母鹅会自动离窝。

每次离窝时间为30~40分钟,让其采食饲料,然后赶入水中。

鹅的孵化技术

鹅的孵化技术

鹅的孵化技术引言鹅的孵化技术是养殖业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孵化技术,可以提高鹅的孵化率和存活率,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源头。

本文将就鹅的孵化技术进行全面详细的探讨。

鹅的孵化环境要求温度•灰雁鹅的孵化温度大约为37.5摄氏度,而加湿期温度应降低至保持在37.2摄氏度左右。

•孵化场必须安装保温设施,保证温度的稳定性。

•需要定期检查孵化场的温度,确保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湿度•多数品种的鹅在孵化期间需要保持湿度在70%-80%之间。

•可以通过添加湿度调节器或者喷水器来调控湿度。

•注意保持湿度的稳定性,以确保鹅蛋孵化成功。

氧气•孵化场内需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

•每小时应进行一次通风换气,同时要保证孵化场内的温度和湿度不会有大的波动。

鹅蛋的选配和处理选配•选配要选择健康、无病症、没有畸形的鹅蛋。

•鹅蛋的形状应该匀称,没有变形。

•可以用手触摸鹅蛋外壳,感受其质地,选择质地坚韧、光滑的蛋。

清洁和消毒•鹅蛋在孵化前需要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使用温水和清洁布清洁鹅蛋表面的污垢。

•将鹅蛋浸泡在消毒液中,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病菌。

存储•孵化鹅蛋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存储。

•鹅蛋的存储温度应控制在15摄氏度左右。

•鹅蛋的存储湿度应控制在80%以上。

孵化鹅蛋的技术筛选蛋1.将存储好的鹅蛋取出。

2.检查鹅蛋外壳的完整性,排除破损的蛋。

3.使用透明灯照射鹅蛋,鉴别蛋壳内部是否存在胚胎。

4.进一步筛选出未受精或已死亡的鹅蛋。

预孵化处理1.将选中的鹅蛋在孵化前进行预孵化处理。

2.调节孵化场的温湿度,使其逐渐接近鹅蛋的适宜环境。

3.将鹅蛋放置在预孵化机或箱中,以模拟孵化的条件。

孵化过程1.将经过预孵化处理的鹅蛋放置在孵化器中。

2.控制好孵化器的温度、湿度和通风。

3.监测鹅蛋的孵化情况,记录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4.注意观察鹅蛋表面是否有裂纹,必要时进行修复。

孵化后的管理孵化环境的调整1.雏鹅孵化后需要逐渐调整环境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鹅的孵化技术
鹅的人工孵化逐步转为电器孵化,电孵比传统的摊床孵化优点更多,如温度均恒、干净卫生、管理方便等。

缺点是设备投资稍大。

如采用电器变温孵化,可以显著提高鹅蛋的孵化率。

现将该技术的要点简介如下:
(一)设备及入孵程序变温孵化鹅,一般采用多个孵化机组合配套,采用全进全出制,分阶段设置不同环境进行孵化。

可将整个孵化期分3个或4个阶段。

如果分为3个阶段,则分别为1~14天、15~28天、29~31天。

温度分别为38℃、37.5℃、36.5℃。

如果分为4个阶段,则分别为:1~9天、10~18天、19~28天、29~31天。

温度分别为38℃、37℃、37℃、36.5℃。

后者适合有一定规模的孵化厂,前三个时期在不同的孵化机内,设置不同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孵化,29~31天在出雏机内进行。

这需要2~3台孵化机和1台出雏机。

(二)鹅蛋的结构特点鹅蛋的相对表面积较小、蛋壳厚、壳质坚硬,不易破碎,外壳膜也厚、气孔小、内壳膜坚韧,导致气孔封得很严,直接影响了气体交换、水分蒸发、热能传导和啄壳出雏。

常规的孵化技术雏鹅不易破壳。

(三)种蛋的选择和消毒种蛋应来自健康优良的鹅群,合理的饲料营养也是影响种蛋质量的重要因素。

此外,蛋重、蛋形、蛋壳品质,蛋的新鲜度、清洁度,以及适当的公母配比,都是选择鹅蛋的必要条件。

种蛋产出后一般要经过2次消毒。

第1次,在存放前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按1立方米容积30毫升福尔马林、15克高锰钾熏蒸消毒20~30分钟)。

第2次,在入孵时浸泡消毒可一并洗去蛋面污物(可以用0.1%新洁尔灭或0.03%~0.05%高锰酸钾水泡2~3分钟,洗净沥干后入孵)。

(四)种蛋的保存和放置保存种蛋的适宜温度为10~15℃。

适宜时间以1周内为好,最多不超过15天,超过15天种蛋的孵化率明显下降。

适宜湿度为75%左右。

保存时间超过1周者,每天可进行1~2次翻蛋,改变角度即可。

如把种
蛋箱一侧垫高,下一次翻蛋把另一侧垫高。

种蛋库要清洁卫生,不能有阳光直射。

(五)温湿度的控制(1)温度:由于鹅蛋具有外壳膜、蛋壳、气孔和内壳膜等特殊结构,孵化初期,种蛋受热慢,其含脂率相对较高,加上中后期产生大量的生理热,使散热发生困难。

所以在孵化过程中,施温的原则是:入孵前期高、中期平、后期略低,出雏时稍高。

应当注意的是:蛋温与机内气温是不同的,两者因胎龄、机器风力、外界气温的差异而有较大差别,电孵机测量的温度一般是机内气温,应注意监测胚蛋温度。

温度的掌握因机型、气温、鹅蛋品种的不同而不同。

(2)湿度:温度的原则是两头高、中间平。

前期1~9天为65%~70%,中期10~18天为60%~65%,后期19~28天为65%~70%,出雏期29~31天为72%。

前期,胚胎要形成大量的羊水和尿囊液,且机内温度较高,相对湿度应稍大些;中期,为排除羊水和尿囊液,湿度应稍低;后期,为防止绒毛与蛋壳粘连,相对湿度应增大到与前期相同;出雏期湿度应更大些,为72%,25天后可结合喷水来增加湿度。

湿度不可过大,超过75%可造成通风不良,胚胎因气体交换差而引起酸中毒,导致胚胎窒息死亡。

另一方面,出壳时湿度过大,机内细菌大量繁殖,雏鹅容易脐部感染而发生脐炎。

(六)凉蛋和喷水(1)凉蛋和喷水是调整湿度的有效措施,对孵化率影响很大,在孵化前期,一般不凉蛋,中后期的蛋温常达39℃以上,由于蛋壳表面积相对小,气孔小,散热缓慢。

若不及时散发过多的生理热,就影响发育或造成死胎。

凉蛋可以加强胚胎的气体交换,排除蛋内的积热。

孵化至17~19天时,打开箱盖,每天凉蛋一次,25天以后,生理热多,每天凉蛋3~4次。

凉蛋的时间长短不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当蛋温降至35℃时,继续孵化。

(2)喷水是提高鹅蛋孵化率的关键。

喷水的功能有三点:一是破坏壳上膜;二是促进蛋壳和壳膜不断收缩和扩张,破坏它们的完整性,加大通透性,加快水分蒸发和蛋的正常失重,使气室容积变大和供氧充足;三是导致蛋壳松脆。

鹅蛋
的外壳膜厚,蛋壳坚硬。

前者影响气体交换和水分蒸发,后者造成啄壳困难。

外壳膜的存在对孵化前期是有利的,对后期不利。

要除掉它,就要对19天以后的胚蛋喷水(提早喷水对尿囊血管的合拢不利)。

气温高时喷凉水,气温低时喷35℃的温水。

每天喷1~4次,酌情掌握。

将蛋喷湿,晾干后继续孵化。

经过反复喷水,蛋壳中的碳酸钙在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变成碳酸氢钙,坚硬的蛋壳变得松软了,雏鹅容易破壳,从而提高了孵化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