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一~三编【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一~三编【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一~三编【圣才出品】

第一编什么是社会工作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工作

答:社会工作是指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这个定义还指出,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社会工作是充分考虑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运用尽可能有效的方法帮助受助人满足其需要、摆脱困境的活动和过程。

2.社会工作者(武大2010年研)

答: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这些人一般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并获得社会工作的硕士或学士学位,他们在社会福利机构或设施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并被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所认可,被雇主认为是社会工作者。

3.案主(西南大学2010年研)

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那些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

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4.助人自助(中山大学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

答: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行动的主体,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但是由于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到受助者的需要和接受服务的能力来开展服务,所以不能把受助人视为纯粹被动的、只是行为的对象或客体。同时,受助者也是行动的主体,他也将自己的意识、目的以及对社会工作者行动的理解带入接受服务的过程,并直接影响这一过程。

5.社会保障

答: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不因基本生活受损而招致危险,并进一步达到社会的稳定。它与社会工作的区别是,社会保障是一套制度性规定,而社会工作则是依据这些制度性规定而实施的具体服务。

6.社会福利

答: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面对广大社会成员并改善其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狭义的社会福利基本上指对社会弱者所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支持和服务支

持。我国传统上对社会福利一般作狭义理解。狭义的社会福利服务与社会工作在涵义上基本吻合。

7.社会服务

答:社会服务是指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它是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有需要社会成员的过程。社会服务与营利性商业服务有本质区别,它是社会福利服务。

二、简答题

1.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

答: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主要包括:约定、预估(诊断)、计划、干预与评价这5个阶段。

(1)约定,即确立专业关系。

这是社会工作过程的开始。当当事人向社会工作机构求助时,社会工作机构就应当对求助的有关信息进行初步的评估。根据评估的结论确定是否接受该当事人。如果接受,该当事人即成为案主,接之而来便是安排相应的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建立专业协助关系。

(2)预估,又称“诊断”。

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后,预估的工作便开始了。社会工作者在这一阶段工作的关键是收集和分析与案主遇到的问题有关的各方面资料和数据,以了解案主的真实情况,为制定干预计划做准备。

(3)计划,又称“规划”。

它是社会工作机构或社会工作者为了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思考、计算、

比较与抉择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可以归结为设定目标和选择方案两个方面。

(4)干预。

这一阶段是实际采取行动的阶段。社会工作者通过在各种备选方案中反复比较而确定最佳方案后,即将其付诸实施,实际促使案主改变,解决案主问题。这一阶段是整个社会工作服务过程的关键,能否取得预期的结果,就主要取决于这一阶段。因此,社会工作者对方案的实施应当加以科学的协调和控制。

(5)评价,又称“评估”。

经过干预阶段,社会工作者结束了与案主的关系。必须对干预的实际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这种评价是全面进行的,着眼于整个过程的整体效果。它不仅对案主是重要的,而且对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也是重要的,这一步骤提供了在特定状况下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是否有效的重要信息。

2.试述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的区别与联系。

答: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的区别与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的联系

①二者的对象趋向一致。从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看,社会工作和广义社会福利的覆盖对象是逐渐重合的。

②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行社会福利的专业化、制度化手段。

③在我国由行政系统推行的社会福利(狭义的社会福利,如残疾人福利、儿童福利、妇女福利、老人福利),和社会工作实际上混合在一起,难以做出明确的区分。

(2)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的区别

①无论是广义的社会福利,还是狭义的社会福利,社会福利都是指一种社会政策;

②社会工作则是具体服务的提供,是实现社会福利的手段。如社会福利政策规定了向弱势群体提供的福利设施的资金来源和种类,而社会工作则帮助人们特别是有困难者享用这些设施;

③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在社会福利政策提供的资源和社会弱势群体之间起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使相应的资源为相关的人们所利用。

3.试述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

答: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主要有以下方面:

(1)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

①工作对象。两者都是做人的工作。

②工作内容。思想政治工作包括两大层次,第一层次为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第二层次为日常思想教育;而社会工作主要以第二层次为工作内容。

③工作目标。两者大的目标都是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2)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

①起源不同。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的社会救助实践;思想政治工作起源于我党战争年代的宣传动员工作。

②目标差异。就具体目标而言,思想政治工作以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为目标;社会工作主要着眼于工作对象日常生活、社会功能(社会适应)的改变。

③理论基础差异。思想政治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直接的理论基础;社会工作则以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为直接的理论基础。

④工作主体差异。思想政治工作一般由各级组织中的领导特别是党团领导负责进行,

双方地位一般来说不平等;社会工作一般由社会工作者进行,双方地位平等。

⑤工作方法差异。思想政治工作一般采用宣传动员、说服教育的方法;社会工作一般通过专业方法,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和一种制度?

答:从以下方面来理解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和一种制度:

(1)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

①社会工作有专门的知识和技术,需要广泛教育和严格实习。

②社会工作有其专业伦理守则。

③社会工作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认可。

(2)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

制度应该执行一定社会功能、得到社会认可、分配社会资源、指导个人行为、规范社会角色和资源提供。

①社会工作可以协助人们解决问题,满足需要,发挥功能;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公正。

②社会工作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③社会工作可以通过货币、实物和服务的形式,有效地分配社会资源,舒缓和解决弱势人士面临的困境,并成为社会稳定机制的重要部分。

④社会工作依托其价值和伦理为从业人员提供行为指引,并对服务提供详细的标准和指南。

⑤社会工作协助服务对象直面现实,在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进行改变,推进环境的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三版) 章节题库(社会组织)【圣才出品】

第六章社会组织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组织 答:社会组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有特定的含义和构成要素。由于这些要素的排列与组合规则不同,使社会组织的类型也千差万别,形成了现代社会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①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②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一般由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2.科层制 答: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由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它是指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科层制特征包括:①内部分工明确,且每一成员的工作内容、权力及责任都有明确规定;②分科设层、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③量才录用,组织成员都具备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④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管理权与所有权分开;⑤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范体系,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⑥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关系只是工作关系,公私分明。 3.泰罗制

答:弗里德里克·泰罗在20世纪初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他这套体系被人称为“泰罗制”。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的中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重点放在计划、标准化和在作业层改进人的努力方向,以便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个工人的生产效率,使劳资双方都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二、简答题 1.怎样理解组织的概念及其特点? 答:(1)组织的概念 ①组织的两种理解: a.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初级群体; b.狭义的组织,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②组织活动是一种整体性和结构性活动,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包括:a.组织的目标结构;b.组织的心理结构;c.组织的技术结构;d.组织的整体活动。 (2)组织的特点 ①人类社会的群体生活发生重要变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a.新型组织方式对人际交往产生一定影响。在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正式关系,交往需要按照固定的规则和方向进行,具有较强的间接性和片面性的特点。 b.从结构上看,社会组织都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并由此与其他社会组织有着明显的界线,组织内部的运行依赖一套正式而稳定的关系结构,用以协调组织多样化活动,实现组织的整合状态。

2010年中级财务会计随章练习试题-第二章货币资金-答案

第二章货币资金 一、单项选择题 1.采用定额备用金制度下,报销日常开支时,应贷记科目是()。 A.“其他应收款”B.“制造费用”C.“管理费用”D.“现金”或“银行存款”答案:D 解析:采用定额备用金制度下,报销日常开支时,应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不冲减“其他应收款”科目。 2.企业存放在银行的信用卡存款,应通过( )科目进行核算。 A.其他货币资金 B.银行存款 C.在途货币资金 D.现金 答案:A 解析:企业存放在银行的信用卡存款,应通过其他货币资金科目进行核算。 3.企业的存出投资款,应借记()账户。 A.其他货币资金B.应收票据C.其他应收款D.预付账款 答案:A 解析:企业的存出保证金应在“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核算。 4.以下可以办理日常结算和现金收付业务的账户是() A.基本存款账户 B.一般存款账户 C.临时存款账户 D.专用存款账户 答案:A 5.下列事项中,不得以现金支付的有()。 A.支付出差人员差旅费用800元B.支付职工工资2000元 C.购买原材料货款19000元D.收购农副产品货款9000元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各项中,符合《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可以用现金结算的有()。 A.为职工交纳社会保障费支付的款项B.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支付的款项 C.向企业购买大宗材料支付的价款D.支付给职工个人的劳保福利费 E.出差人员必须携带的差旅费 答案:B, D, E 解析:参见教材中《现金管理暂行条例》。 2.一般说来,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A.严格职责分工B.实行交易分开C.实施内部稽核 D.实施定期轮岗制度E.权责发生制 答案:A, B, C, D 解析:一般说来,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应当遵循的原则是,严格职责分工,实行交易分开,实施内部稽核,实施定期轮岗制度。 3.以下支付或结算方式中,只适用于商品交易结算业务的有() A.支票 B.汇兑 C.委托收款 D.托收承付 E.信用证 答案:D, E 4.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中规定的结算纪律包括()。 A.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签发、取得和转让没有真实交易和债权债务的票据 B.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签发没有资金保证的票据和远期支票 C.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超出库存现金限额保留现金 D.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无理拒绝付款 E.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违反规定开立和使用账户 答案:A, B, D, E 解析:《支付结算办法》中规定的结算纪律,不包括现金管理条例,所以“不准超出库存现

会计基础第二章练习题及复习资料

会计基础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会计科目中,属于损益类科目的是。 A.主营业务成本 B.生产成本 C.制造费用 D.其他应收款 2、不是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A.实用性原则 B.相关性原则 C.权责发生制原则 D.合法性原则 3、“预付账款”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属于类科目。 A.资产 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成本 4、下列会计科目中,不属于资产类的是。 A.应收账款 B.累计折旧 C.预收账款

D.预付账款 5、总分类会计科目一般按进行设置。 A.企业管理的需要 B.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C.会计核算的需要 D.经济业务的种类不同 6、关于会计科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该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准则的规定 B.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 C.企业不可以自行设置会计科目 D.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7、在下列项目中,与“制造费用”属于同一类科目的是。 A.固定资产 B.其他业务成本 C.生产成本 D.主营业务成本 8、“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属于类科目。 A.成本 B.资产 C.损益

D.所有者权益 9、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这一点符合原则。 A.实用性 B.合法性 C.谨慎性 D.相关性 10、下列不属于会计科目设置原则的是。 A.相关性 B.实用性 C.科学性 D.合法性 11、下列不属于企业资产类科目的是。 A.预付账款 B.坏账准备 C.累计折旧 D.预收账款 12、下列属于负债类科目的是。 A.预付账款 B.应交税费 C.长期股权投资 D.实收资本

基础会计习题及答案

基础会计习题及答案 篇一:2020年会计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篇二:《基础会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总论 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所使用的主要计量尺度是(C)。 A 实物量度 B 劳动量度 C 货币量度 D 实物量度和货币量度 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C )。 A 核算和管理 B 控制和监督 C 核算和监督 D核算和分析 3.会计的反映与监督的内容可以概括为( B)。 A 销售活动 B 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C 生产活动 D 管理活动 4.下列业务不属于会计核算范围的事项是( D)。 A 用银行存款购买材料 B 生产产品领用材料 C 企业自制材料入库 D 与外企业签定购料合同 5.会计主体假设规定了会计核算的( B )。 A时间范围 B空间范围 C期间费用范围D成本开支范围

6.下列原则中不属于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是( C )。 A可理解性原则B可比性原则 C 历史成本原则D相关性原则 7.200X年9月20日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50 000元,12月25日收到货款存入银行。按收付实现制核算时,该项收入应属于( D )。 A 200X年9月 B 200X年10月 C 200X年11月 D 200X年12月 8.2002年3月20日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60 000元,6月20日收到货款存入银行。按权责发生制核算时,该项收入应属于( A )。 A 2002年3月 B 2002年4月 C 2002年5月 D 2002年6月 9.建立货币计量假设的基础是( D )。 A币值变动B人民币 C记账本位币 D币值不变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在组织会计核算时,应作为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是( ABCE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货币计量 D会计原则 E会计分期

《审计学原理与实务》第2版 第3次印刷 自我测试题参考答案

《审计学原理与实务》第2版 自我测试题参考答案 (第3次印刷)① 王英姿XX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XX财经大学电子 ①第3次印刷时对该书的部分习题做了调整。

第一章 一、1.B 2.A 3.B 4.A 5.B 二、1.× 2.× 3.√ 4.√ 5.× 6.× 第二章 一、1.B 2.C 3. D 二、1.× 2.× 3.√ 4.√ 5.× 三、 1. 2. 第三章 一、1.A 2.D 3.C 4.B 5.A 二、1.× 2.× 3.× 4.√ 5.√

三、 第四章 一、1.B 2.D 3.B 二、1.√2.√ 3.√ 4.√ 5.×6.√7.√ 三、` 1.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100 000元。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呈反向变动关系。当重要性水平降低时,审计风险必然增加。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 2.

(1)针对评估的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下列总体应对措施: ①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 ②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 ③提供更多的督导; ④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 ⑤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X围作出总体修改。 注册会计师对控制环境的了解影响其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有效地控制环境可以使注册会计师增强对内部控制和被审计单位内部产生的证据的信赖程度。 如果控制环境存在缺陷,注册会计师在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X围作出总体修改时应当考虑:在期末而非期中实施更多的审计程序;主要依赖实质性程序获取审计证据;修改审计程序的性质,获取更具说服力的审计证据;扩大审计程序的X围。 (2)针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以及采取的总体应对措施,对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具有重大影响。进一步审计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包括实质性方案和综合性方案。实质性方案是指注册会计师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实质性程序为主;综合性方案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将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结合使用。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恰当选用实质性方案或综合性方案。无论选择何种方案,注册会计师都应当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在有些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仅仅执行控制测试就可以有效应对关于某项认定的重大错报风险,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通过风险评估过程没有发现关于某项认定的有效内部控制,或者虽然存在相关控制,但是测试结果表明该项控制的运行无效,注册会计师会考虑仅仅执行实质性程序来验证某项认定。在大多数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会考虑采用综合性方案来验证某些认定。 第五章 一、1.A 2.A 3.A 4.B 5.C 6.B 7.C

认识论习题

认识论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 A.经验论 B.教条主义 C.诡辩论 D.二元论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B.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 C.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 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3.认识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 A.科学家们不断地发明创造 B.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与结合 C.社会实践的需要 D.人们追求知识的愿望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是对对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5.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 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 6.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体现了( ) 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 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 7.“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哪一个原理一致( ) A.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 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C.从理性回到实践 D.从实践回到理性 8.有些同志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A.类似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主义的错误

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0.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1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意识-物质-意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12.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正确的态度的理论基础是(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原理 C.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统一的原理 D.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相统一的原理 13.下列属于唯心主义经验论性质的观点是( ) A.感觉经验是认识的起点 B.必须事事直接经验 C.只有经验事实而无客观事实 D.亲身经验比抽象理论可靠 14.相对真理是指( ) A.不含有绝对性质的真理 B.包含有错误因素的真理 C.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D.暂时正确的真理 1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B.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 C.真理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 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1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三版) 章节题库(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调查研究 答:社会调查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并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科学地阐明社会的状况及其变动规律的认识活动。 2.研究假设 答:研究假设是建立在对调查对象初步了解之上的,关于调查对象的特征及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推测性判断。 3.操作化 答: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狭义的操作化是指命题和概念的操作化,即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之变为经验层的、能够直接测量的概念的过程。广义地,操作化也可以包括研究课题的具体化。 4.信度 答:信度是指可靠性,即当人们采用同样的方法和指标去重复测量同一对象时,所获结果的一致程度。信度高度实际上反映的是测量方法和工具的问题。如果一个指标的含义不清晰那么测量的信度也不会高。

5.个案调查 答:个案调查是选择某一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收集与它有关的所有资料,对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细致分析的研究方式,一般采用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 6.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答:参与观察是调查者亲身加入到调查对象所处的社会群体之中“成为”其一员,直接参与该群体的活动,同时又保持着客观态度进行观察,以获得资料的方法。分为研究人员公开身份和不公开身份两种。非参与观察是调查员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7.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答:结构式观察是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观察计划而进行的观察。非结构式观察则事先对观察范围和程序不作严格规定,而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随机决定的观察方法。 二、简答题 1.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怎样的?二者之间有何异同?什么情况下应选用分层抽样?什么情况下则应选用整群抽样? 答:(1)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具体操作方法 ①分层抽样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如性别、年龄、职业或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②整群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调查的样本。

会计学期末复习题库资料练习题完整版

会计学习题集 目录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账户与复式记账 综合练习题 计算分录题 第三章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综合练习题 计算分录题 第四章会计凭证 综合练习题 业务练习题 第五章会计账簿 综合练习题 业务练习题 第六章财产清查 综合练习题 业务练习题 第七章账务处理程序 第八章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

第一章总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学生应理解会计的涵义。明确会计的基本特征和会计的内容。理解会计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了解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为以后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填空题 1.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有和。 2.企业会计对象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也就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 3.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照经济特征所作的分类:企业会计包括有、、、、和六要素。 4.会计的前提又称会计的假设,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组织会计核算时,应以、、和作为会计核算的前提。 5.《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十三条,它们分是、、、、、、、、、、、和。 6.会计方法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和方法。其中,会计核算方法包括、、、、、和七种。这七种方法相互联系,密切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

1.明确会计工作空间范围的前提是()。 A.会计主体前提 B.持续经营前提 C.会计分期前提 D.货币计量前提 2.在会计核算中,企业选用作为记账的币种称为()。 A.人民币 B.记账货币 C.记账本位币 D.会计货币 3.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处理方法进行,以便于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这是()原则的要求。 A.有用性 B.客观性 C.可比性 D.一贯性4.()原则要求,各单位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 A.有用性 B.客观性 C.可比性 D.一贯性5.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确认应按()原则进行处理。 A.配比 B.权责发生制 C.收付实现制 D.现收现付制 6.()原则要求,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取得时应按实际成本计价。 A.配比 B.权责发生制 C.历史成本D.谨慎性 7.某一项经济业务有多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采取不会夸大资产,虚增利润的方法。这是()原则的要求。 A.客观性 B.有用性 C.历史成本D.谨慎性 8.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在会计中称为()。 A.资产 B.负债 C.流动资产 D.流动负债

第二章出纳业务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对出纳短款,当按规定的审批手段予以报损时,可确认为银行的( C ) A.营业费用 B.其他营业支出 C.营业外支出 D.手续费支出 2、先记付款单位帐,后记收款单位帐,体现了( B )原则。 A、恪守信誉的原则 B、银行不垫款原则 C、履约付款原则 D、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的原则 3、银行为保证资金的安全,在办理现金付出业务时,应( B )。 A.先收款、后记账 B.先记账、后付款 C.一边付款、一边记账 D.记账付款同时进行 4、银行为保证资金的安全,在办理转账业务时,应( A )。 A.先记付款单位账,后记收款单位账 B. 先记收款单位账,后记付款单位账 C. 一边记收款单位账,一边记付款单位账 D.收款单位账和付款单位账同时记 5、出纳长款按规定的审批手续予以报损时,应确认为银行的( C ) A、其他营业收入 B、利息收入 C、营业外收入 D、投资收益 6、现金收入业务贯彻( A )原则以免发生已记账而漏收款的差错。 A、先收款,后记账 B、先记账,后收款 C、只收款,不记账 D、以上均错 7、现金付出业务必须贯彻( B )原则,以免发生误付等错误情况。 A、先付款,后记账 B、先记账,后付款 C、只记账,不付款 D、以上均不正确 8、银行在办理现金收入业务时,第一步应先( D )。 A.将凭证传递至会计记账 B.记账 C.编制凭证 D.收妥款项 9、现金收入业务核算的会计分录为( A ) A、借:库存现金 B、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 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贷:库存现金 C、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 D、借:贷款 贷:贷款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概述

2 社会学教程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社会学产生的标志和条件(三个)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研究的领域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五个) 社会学的功能★(四个)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 什么是社会★(我国典籍中的社会、西方的社会概念、现代社会概念) 社会本质 社会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变动性) 社会的构成要素★(人、社会关系、社会行动) 文化的含义(广义与狭义) 产品文化 物质文化 工具文化 文化的分类★智能文化 精神文化规范文化 理念文化 文化的特性 文化的结构(文化元素、文化从、文化模式) 文化的功能★(整合、导向、维持秩序、传续) 文化的多样性与相对差异性 文化变迁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的含义★ 关于社会化研究的三种角度(个性发展角度、文化发展角度、社会结构角度)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个人角度与社会角度)和可能性(三个方面) 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五个) 社会化机制含义

对于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化的实施者与社会化对象的关系或机制的理解可分为三种:教化论、学习论和互动论。 社会化的机构★(家庭、同辈群体、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 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 第四章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含义★ 不同行动主体之间的社会互动(人际互动、群体互动) 社会互动的类型★不同性质的社会互动(合作、竞争、冲突) 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集体行为) 社会互动的意义(三个) 社会互动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符号互动论★、常人方法学、社会交换论★、人际互动)社会角色的含义 社会角色的特点(普遍性、具体性、复杂性、表现性) 按获得角色的方式划分: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社会角色的类型按角色规范性程度划分:规定角色与开发角色 理想角色与实际角色 角色扮演的含义★ 角色扮演的过程(了解角色期望—角色认同—角色扮演的具体过程) 角色扮演中的问题★(角色混淆、角色紧张、角色冲突、角色失败) 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的定义 社会群体的特征(四个) 按群体规模:大群体、小群体 按成员间的亲密程度分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社会群体的分类★按群体内部行为规范的正式群体: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按群体形成的基本缘由:初级社会群体、次级社会群体 其他分类:内群体和外群体参照群体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

认识论(同步测试)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 2、认识的本质是 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客观实在自身 D.社会实践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 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 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 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 C. 相互依存的关系 D. 相互作用的关系 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段话主要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句话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 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3版)笔记(社会制度)【圣才出品】

第九章社会制度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1.社会制度的含义 (1)社会制度的含义 ①社会制度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包含的意义有:社会制度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社会制度实际上是稳定的规范体系,而不是随时变化的个别规则,它的作用是指导、约束人们的行为。 ②社会制度的层次 a.宏观的即社会经济形态层次,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条件下实行的根本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b.中观的即社会生活领域层次,是在人类的某一社会生活领域发挥作用的制度。 c.微观的即具体的社会活动层次,是具体地指导人们活动的规则,是组织中的一些具体的规定。 ③层次间的联系:较高层次的社会制度是由较低层次的社会制度构成并表现出来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将高层次的社会制度还原为具体的规定。 (2)社会制度的起源 ①自然起源论。自然起源论认为作为行为规范的制度或被重复使用的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它并非由人们先设计出来再去实践,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选择、积累的结果。自然起源论强调参与活动的行动者在制度形成过程中共同的作用,人类学对制度起源的考察主要持这种观点。

②人为设计论。人为设计论认为社会制度是人们为了有效地共同活动、实现目标而有意设计出来的。这种观点所使用的概念是制度安排,带有明显的经济学色彩。 2.社会制度的特征 (1)普遍性。社会制度作为系统化的行为规范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或者说,制度是人们有秩序地共同生活的基础。 (2)特殊性。社会制度的特殊性是指它的多样性。这种特殊性表现为: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内容,即使在同一生活领域不同背景下的人们也可能会形成不同的制度。 (3)相对稳定性。社会制度是相对稳定的规范体系,会在相应的生活领域较长时间地发挥作用,这就是社会制度的相对稳定性。社会制度的相对稳定性还来自于规范的体系化。规范的体系化是指相关规范之间的密切联系,它们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共同发挥作用。 3.社会制度的类型 (1)本原的社会制度与派生的社会制度 ①本原的社会制度 在社会制度中,那些在人类社会初期就形成、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基本作用的制度可以称为本原的社会制度。 a.本原的社会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第一,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较早出现,使人类生活成为社会生活。 第二,在人类的共同生活中发挥着基本作用,发生于人类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可能会衍生出新的社会制度。 b.本原的社会制度的两个基本制度是经济制度和家庭制度。经济制度和家庭制度在人类社会的存续和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是基本的、重要的和持久的:

出纳实务试题练习

出纳实务试题练习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出纳会计实务》期末考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 1、同城和异地均可使用的转账结算方式有() A、支票 B、汇兑 C、信用卡 D、托收承付 2、出纳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A、内部牵制原则 B、权责发生制原则 C、配比原则 D、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3、我国现行税收体系,按其性质和作用分,属于流转税类的是() A、个人所得税 B、资源税 C、关税 D、增值税 4、属于国税局征收的税种为() A、营业税 B、房产税 C、印花税 D、消费税 5、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是在次月()日内申报 A、7日 B、15日 C、10日 D、20日 6、支票的有限期限为() A、15天 B、10天 C、30天 D、一个月 7、下列不是我国现行货币面值的是()

A、100元 B、50元 C、20元 D、30元 8、阿拉伯数字1的中文大写是() A、壹 B、壶 C、贰 D、孛 9、人民币的符号为() A、¥ B、$ C、£ D、§ 10、原始凭证的保管期限为() A、10年 B、20年 C、5年 D、15年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少答每一个选项分,错选、多选不得分) 1、出纳工作的职能是() A、收付职能 B、反映职能 C、监督职能 D、管理职能 2、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种类有() A、基本账户 B、一般账户 C、专用账户 D、临时账户 3、下列属于商业汇票的是() A、银行本票 B、银行承兑汇票 B、银行汇票 D、商业承兑汇票 4、记账凭证的种类有()

大学马克思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得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辩证唯物论得认识论之第一得与基本得观点就是( )。 A、实践得观点 B、联系得观点 C、发展得观点 D、物质 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 )。 A、就是理性自主得道德活动 B、被称为“践行”“实行”或“行”与“知”相对应,但主要就是指道德伦理行为 C、就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得社会性得物质活动 D、就是主观改造客观对象得创造性得精神活动 3、在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与能动性得因素就是()。 A、实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 4、实践活动所指向得对象就是()。 A、实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 5、达成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相互作用得就是()。 A、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 6、实践得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关系中,最根本得关系就是()。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指向关系 7、主体把眼睛作为自己身体器官得延长包括在主体得活动之中,属于()。 A、实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主体客体化 D、客体主体化 8、“见多识广”这一成语所包含得哲理就是( )。 A、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 B、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 C、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 D、实践就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得唯一标准 9、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得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表明()。 A、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 B、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 C、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 D、实践就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得唯一标准 10、把人得认识瞧成就是上帝得启示或绝对精神得产物,这种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 D、辩证法 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蕴含得哲理就是( )。 A、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B、经验就是判断就是非得标准 C、时间就是检验就是非得标准 D、实践就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得标准 12、牛顿说“假如我能够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得肩膀上。”这句话肯定了( )。 A、感性认识得作用 B、理性认识得作用 C、直接经验得作用 D、间接经验得作用 13.毛泽东指出:“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得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就是认识论得辩证法。”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与深化为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D、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性认识 14、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得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就是书本电脑里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 A、实践水平得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得提高 B、实践就是人类认识得基础与来源 C、理论对实践得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由实践到认识得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得第二次飞跃更加重要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三版) 章节题库(社会变迁)【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社会变迁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变迁 答:社会变迁的含义包括四点内容:(1)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的一切变化,特别是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发生的变化。(2)社会变迁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3)社会学家默顿提出了社会学要研究中层理论的建议。中层理论是指介于日常研究中低层次的而又必须的操作假设与无所不包的系统化的统一理论之间的那类理论。(4)在中观层次上,社会变迁常常被视为社会结构的变迁。 2.社会进化 答:社会进化是社会缓慢的、有秩序的变化形式,这种变迁一般表现为某一社会对于外部环境压力、内部不协调所做的有序的调整,这种调整没有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3.社会进步与倒退 答:那些有利于促进人类的福利、平等和发展的变迁被称为社会进步;阻碍甚至与此相反的变迁被认为是倒退。 4.“经济周期”论 答:熊彼特把经济周期分为三种:短周期40个月,中周期9—10年,长周期50—60年。每一个周期内部都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整个经济过程就是这四个阶

段循环往复的过程,长周期中包含有中周期,中周期中包含着短周期,因此,整个经济过程又是由这三种周期复合而成的。伴随着这一经济周期各阶段的是创新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活动。 5.奥格本的“文化堕距”论 答:认为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一般地,物质文化首先变化,之后非物质文化会发生适应性变化,但后者的变化有所延迟,即二者的变化在时间上是有差距的。当适应性文化变得与物质文化相适应之后,物质文化还会发生变化,非物质文化又一次发生适应性变化的情况。人类社会的文化就是这样发展的。 6.社会均衡论 答: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都是一个功能系统,它是由发挥不同功能的各部分(子系统)结合而成的,这些子系统是适应子系统(A)、目标达到子系统(G)、整合子系统(I)和维持模式子系统(L)。各个子系统之间既互相分工、又互相依存,共同实现着社会系统的目标。这样,社会系统是协调的、稳定的和平衡的。 7.社会规划 答:社会规划是人们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指导社会变化的过程,是人们在对社会运行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运用人类掌握的知识和科学技术,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实现人们的社会发展目标的总过程。 8.社会指标

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测试题

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课堂自测题(完成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4小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2018年7月31日,某企业进行现金清查时发现库存现金短款300元。经批准,应由出纳员赔偿180元,其余120元无法查明原因,由企业承担损失。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业务对企业当期营业利润的影响金额为()元。 A.0 B.120 C.300 D.180 2、下列各项中,关于银行存款业务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企业单位信用卡存款账户可以存取现金 B.企业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余额不可以转存其开户行结算存款 C.企业银行汇票存款的收款人不得将其收到的银行汇票背书转让 D.企业外埠存款除采购人员可从中提取少量现金外,一律采用转账结算 3、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月销售一批商品,商品标价为200万元(不含税),因为批量购买,所以给予购买方10%的商业折扣,企业按折扣后的金额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为购买方垫付包装费1万元,保险费0.5万元,款项尚未收回。该企业用总价法核算应收账款时,应当确认的应收账款入账金额为()万元。 A.234 B.210.6 C.212.1 D.235.5 4、某企业2018年2月14日为甲公司提供运输劳务并开具了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应收取的运费为100万元,增值税为11万元。为了提早收回劳务费,企业在合同中规定了现金折扣条件为:2/10,1/20,N/30(假定计算现金折扣时不考虑增值税)。甲公司在2018年2月28日支付上述款项,则该企业实际收到的金额为()万元。 A.111 B.110 C.109 D.109.89 5、甲公司2018年2月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2350万元,当月赊销商品一批,价款12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204万元。当月收回应收账款500万元,前期核销的坏账当月重新收回20万元。甲公司根据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5%。则当月甲公司应当计提的坏账准备为()万元。 A.45.2 B.25.2 C.162.7 D.142.7 6、2018年12月1日,某公司“坏账准备—应收账款”科目贷方余额为1万元。12月16日,收回已作坏账转销的应收账款1万元。12月31日,应收账款账面金额为120万元。经减值测试,应收账款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08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12月31日该公司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为()万元。 A.13 B.12 C.10 D.11 7、2018年5月16日,甲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入乙公司的股票15000股,每股价格为40元(其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0.2元),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0.1万元(不含增值税)。甲公司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金额为()万元。 A.60 B.59.7 C.60.1 D.59.1 8、企业取得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股票股利,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按企业应分得的金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B.按分得的金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C.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股票股利,投资单位无需进行账务处理 D.企业应当在实际收到时才进行账务处理 9、甲公司2018年7月1日购入乙公司2017年1月1日发行的债券,支付价款为2100万元(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4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15万元。该债券面值为2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票面利率等于实际利率),每半年付息一次,甲公司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甲公司2018年度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万元。 A.25 B.40 C.65 D.80 10、甲公司2017年1月1日购入面值为1000万元,年利率为5%的A债券。取得时支付价款1050万元(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5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5万元,甲公司将该项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017年1月5日,收到购买价款中所含的利息50万元。2017年12月31日,A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050万元。2018年1月5日,收到A债券2017年度的利息50万元。2018年3月31日,甲公司出售A债券售价为110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因素,甲公司从购入A债券到出售累计确认的投资收益

第二章出纳业务题库练习题学习资料

第二章出纳业务题库 练习题

一、判断题 1、现金出纳业务是银行业开展各项业务的基础。(√) 2、现金付出业务凭证传递顺序是“先付款,后记帐”。(×) 3、现金付出业务,必须“先记账,后付款”,以防止漏收或错收款项。(√) 4、现金付出业务,必须“先付款,后记账”,以提高服务水平。(√) 5、现金收入业务,先收款,后记帐(√) 6、支票户向银行支取现金时,应签发现金支票,并在支票上加盖预留银行印鉴,由收款人背书后送交银行会计部门。(×) 7、现金出纳是指直接用货币现钞进行的资金收付行为。(√) 8、银行的现金出纳工作,是银行实现其基本职能的重要环节,也是银行整个经营活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9、钱账分管原则是为了防止差错事故,也便于互相协商和分工处理。(√) 10、银行在兑换残币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收费。(×) 11、银行金库可分为中心金库、分金库和尾款箱集中保管库。同一城市原则上可以设置多个中心支库。(×) 12、每日现金账款的核对工作是库房管理员收付的现金与现金收、付日记簿及现金入库票核对相符后,将现金入库保管,同时登记“现金库存簿”,结出本日库存,并同库房的实存现金核对相符。(×) 13、日常开、关金库时,必须由专门一人进行,且钥匙也要有专人保管。(×) 14、查库时,查库人员要认真监督检查,但不必亲自动手核点。(×) 15、金库限于存放盖有封包章的整捆主、辅币现金,残损人民币,票样,寄库保管的外币、有价证券,定额存单,空白凭证等,但严禁存放枪支弹药和各种易燃易爆物品。(√) 16、双人经办就是要做到双人临柜、双人管库、双人守库、双人押运。 (√) 17.坚持执行“碰箱”、当日核对账款及检查监督制度。( )

马原单元练习题目汇集第二章部分答案20175

第二章 一、单选题目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D )。 A.反映论的观点 B.可知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D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3.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B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 D.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具有( A )。 A.直接现实性 B.感性的物质活动 C.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历史性活动 5.“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这段话强调的是( C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B )。 A.是否坚持反映论的观点 B.是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C.是否坚持可知论的观点 D.是否坚持唯理论的观点 7.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 )。 A.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C )。 A.感觉-知觉-表象 B.意识-物质-意识 C.实践-认识-实践 D.概念-判断-推理 9.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10.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 B )。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群众的意见都是正确的 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11.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是指( C )。 A.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 B.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 C.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D.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感性 12.概念、判断、推理是( C )。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3.有人认为只有书本上的理论才真实可靠,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这犯了( C )。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教条主义的错误 D.经验主义的错误 14.教条主义在认识论上犯了( A )。 A.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B.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C.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类似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15.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B )。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B.真理既具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C.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D.真理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 16.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正确态度的理论基础是( C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的原理 C.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 D.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统一的原理 17.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也不是终极真理。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一定条件下的实践( 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