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滨江新城概念规划

杭州滨江新城概念规划
杭州滨江新城概念规划

杭州滨江新城概念规划

项目背景和意义

根据长三角地区15个核心城市的工业化进程分布情况,杭州已经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列于第一方阵,为滨江科技城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杭州新一轮的发展,需要滨江科技城进一步发挥城市发展战略实施的载体作用。如果说中央商务区可以集聚国际资本、总部办公功能,那么作为另一大引擎滨江科技城将承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打造创新环境,进一步发挥滨江副中心作用,以带动江南城的发展,并率先成为国际化、现代化科技城。

我院参加杭州滨江新城概念规划竞赛,在报名的90多家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中,入围20家进入第二轮。在与同济院、SBA、GMP 等对手的同场竞技中,我们锻炼了队伍,同时通过对科技新城规划的深入研究和实战,开拓了此类领域的规划设计,创新编制方法思路,增强对不同领域规划的信心和敢于“亮剑”的精神。

项目难点和突破点

未来滨江科技城是什么?

未来滨江科技城目标是建设一个具备城市副中心地位,发挥“创新之都”作用,体现科技城内涵的的现代化新城。滨江科技城对外要从“竞争”走向“竞合”,强化区域综合竞争力;内部要深化功能,建立富有活力的产业生态圈、有效的知识创新转化机制和完善生活配套,打造创智新城,以特色产业、特色功能和杭州特有的休闲文化氛围启发创新灵感,吸引高素质人口,集聚高端产业和国际资本。

科技城的功能要求从过去单纯围绕服务企业展开的政府、中介和科研服务功能配置,转向围绕创新经济展开电子商务、总部办公,新型创智社区和城市公共服务功能配置。

滨江科技城与杭州的战略关系

滨江新城处于杭州城市跨江发展轴西湖一白马湖的轴线中间,在杭州“十大新城”中位置十分重要,临江临CBD,极具空间价值。目前开发滨江城市副中心的交通、空间条件已经成熟。这里将集聚总部办公、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设施,辅以充分的商业娱乐设施和公园休闲场所,加上完善的政府管理要素配置,与钱江中央商务区遥相呼应。

功能与产业定位

滨江科技城的产业将选择与世界发达国家同时起步的领域重点突破,要非常重视加大向高端服务链和创新价值高的环节转型。

双核(西湖、白马湖)联动,集聚人气:

滨江科技城能够吸引眼球的竞争优势就是相邻钱塘江和白马湖。在与其他新城错位发展的同时,滨江科技城特别要注意充分利用白马湖文化创意、休闲娱乐的功能,大力发展白马湖的文化创意和娱乐休闲业,依托旅游人群,推动附属的旅游地产和特色品牌商业发展。从而有效避免成为发展末梢,最大化提升滨江科技城的空间价值。

功能完善,产业升级:

围绕基于主导产业和科技前沿的高科技创新集群,强化科教功能,促进成果转化;必须倡导内生性经济,激发创业活力。以阿里巴巴、网易为领头羊的电子商务,在杭州具有强大生命力,以打造

“网上之都”促进两创将成为滨江科技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宝贵经验。

都心打造,价值重估:

市场对沿江土地价值的重估效应已在显现,为副中心建设创造了可能。综观上海、广州、南京、武汉等城市跨江发展的特征,都没有滨江科技城在交通条件、产业集聚、生态景观等方面体现那么强的综合优势,建设滨江副中心是总结了杭州自身条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步骤。

综合交通的整合与优化

规划根据现状分析,提出“交通协调、枢纽辐射”的理念:

提高对外通道能力,以时代大道、滨文路等两纵一横规划快速路,接入城市高速路网,连接机场、火车站等对外交通枢纽。

分离过境、分离客货、分离快慢的多层次交通分离,规划沿江干路保护沿江发展带,越江工程连接两岸,解决沿岸交通无序的问题。

加强枢纽网络布局,提高换乘辐射,结合TOD城市发展模式,依托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形成区域性交通枢纽1处,一般枢纽3处。

轨道、道路、水上交通多式“缝合”,解决两岸分割,规划将东西向快速路延伸至钱江西岸,并增加两处越江工程,连接钱江北岸。

调整轨道交通5号线线位向西移约800米,同时三条轨道交通站间距缩小至1200-1500米,增加站点,提高轨道交通服务范围。

现有工业用地发展策略

时代大道西侧的工业基本保留,时代大道两侧储备用地规划电子商务港,在电子商务港东侧的工业用地,结合地铁重新规划,建议部分转性或者向都市型科技产业转型。

在转型为都市型科技产业时,要充分考虑集约开发,加密支路,提高强度。要留有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

营销治理——“让科技插上文化的翅膀”

滨江科技城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培育基于创业和财富的文化精神,向世界看齐。

“让科技插上文化的翅膀”,杭州文化独特的休闲情趣也将充分体现,“玩”的文化不仅要体现在白马湖创意城,也可以提高滨江科技城的社会知名度,因此要组织多渠道的重大、焦点事件营销。

城市设计亮点

整体城市设计策略:

组团集约,弹性发展

未来的不可预测性要求规划编制降低开发成本风险,预留发展弹性。规划以绿带分割开发组团,形成以一种主导功能为主的复合化、功能化组团式结构,提高功能需求适应性。

山水生态,和谐宜居

打造山水之城。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景观,规划的门户主轴绿带、U形副轴绿带、“田”字形结构绿带和分布均匀的社区绿地一起构成和谐宜居的生态氛围。

塑造特色,注重形象

加强钱江两岸联系,建立区域城市标志。突出城市门户功能和形象,在复兴大桥和江南大道立交桥口附近打造电子商务港,树立

新型商务区的标志形象。保护周围山体视廊,保护两个历史保护区沿河生活风貌特色,遵守钱江两岸要求的建筑限高。

激励创新,增强活力

有别于目前国内比较成功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和苏州工业区,滨江科技城要注重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环境,也要注重培育城市功能,杭州滨江科技城将在创新空间营造、服务体系建立和宜居环境打造上进一步创造特色,寻求城市最佳实践。

前沿示范,彰显品牌

为科研机构、科技企业提供来自政府、中介、协会和学校的各种支撑,促进人才的引进、交流、培训奖励,以数字社区、清洁能源、绿色建筑和循环经济示范等提高吸引力和凝聚力。

核心带动,区域营销

滨江科技城在营销策略上要特别注意与白马湖的联动开发,给处于西湖与白马湖中间地带的滨江科技城带来更多各类商务商业和住宅开发的商机。

“一江双城、一城一湖、两湖一轴、江南新天堂”的空间结构布局

杭州将以钱塘江为生态景观轴,以西湖和白马湖为生态核,形成一江双城、一城一湖、两湖一轴、景观渗透、两岸呼应的城市空间特色。滨江科技城将形成“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为特色的城市空间结构。以绿色生态为基底,交通网络为导向,合理进行组团式布局,集约式发展,中央形成两个“L”形片区服务中心。

城市综合体

沿江确定了总部办公湾、电子商务港、创智中心岛的三处功能核心。

结合三个核心、两处片区服务中心和六个现代服务业集聚点的布局,大力发展城市综合体。综合体的建设不仅可以集聚人气,而且也能体现节约能源、节约土地的先进理念。规划将形成商业综合体、商务综合体、研发综合体、学研居综合体和地铁上盖综合商住型交通枢纽综合体。

“山脉层峦”的城市天际线

滨江科技城打造“山脉层峦”的沿江建筑轮廓线,形成第一层“低丘”轮廓,第二层“山脉”轮廓,第三层“山峰”轮廓;白马湖山脉、冠山等自然景色作为城市轮廓的背景。

“田”字形绿化开放空间结构

滨江科技城要延续杭州的风貌,与山水脉理的契合,形成独特的生态景观,以主轴绿带、副轴绿带、“田”字形绿带,以及河道的改造利用,形成确保组团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框架。

创智中心岛

规划提出探索学研居结合,打造创智中心岛,寻求促进创新活动的研发和生活综合区模式。新型模式要体现“泛商业”概念、节能生态、数字社区、促进交流的办公、打造宜居和便捷人性的公共交通。

文化传承,明净扇湖:

创智岛整体形成一心、一湖、六岛、多射的扇形空间。

情牵六和,和谐六岛:

沿江六个功能复合的综合岛,与江北的六和塔遥向呼应。每个岛设置商业、研发、办公、住宅等功能,形成相对独立,配套完善的综合体。

创智天地,凸现创新:

营造新型的研发和生活综合区模式。

高强度综合体,科学发展:

腹地形成高强度、以公共设施为主的城市综合体,实现功能和效益最大化。

电子商务港

电子商务港将以支柱产业为依托,培育一批集信息发布、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配置等功能于一体的行业门户网站,融入国际市场;同时,依托有形市场优势,发展电子商务,建立虚拟市场服务平台。

滨江总部湾

规划功能以总部办公和配套服务业为主体,注重多元功能的复合开发。空间格局方面,内部围绕月亮湾公园两翼展开的“V”形高层建筑带,塑造地标景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