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重点整理

人体解剖学重点整理
人体解剖学重点整理

人体解剖学重点整理

1.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足尖朝前;上肢垂于躯干两侧,五

指并拢,手掌朝向前方。

2.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构成,约占成人体重的70%。全身各骨

借关节相连成骨骼,构成人体的支架,支持体重,保护内脏,赋予人体基本形态。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产生收缩,牵拉骨骼产生运动。

3.成人有206块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4.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膜含有丰富的血

管、神经和成骨细胞。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后者分布于长骨骨干(骨松质)之中。

5.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6.颅骨有23块。脑颅骨8块:成对的颞骨和顶骨,单块的额骨、筛骨、蝶骨

和枕骨。面颅骨18块。

7.躯干骨共51块,包括椎骨、肋骨和胸骨三部分。其中,椎骨分为颈椎(7块)、

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和尾骨(1块)。

8.脊柱的4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12块胸椎、12对肋骨

和胸骨相互连结成胸廓。

9.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

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10.舌体上的小突起成为舌乳头,分为四种:丝状乳头(苦辣甘辛咸,数目最多,

体积最小)、菌状乳头(痛觉、温度)、叶状乳头(已退化,无味蕾)和轮廓乳头(苦)。

11.胃有受纳食物、分泌胃液、内分泌的功能。

12.胃的入口称贲门,出口称幽门。幽门瓣有延缓胃内容物排空和防止肠内容物

逆流的作用。

13.小肠长5-7米,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14.大肠长1.5米,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段。

15.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肝和胰等。其中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16.肝的下面朝向左下方,脏面的中央有一横裂叫肝门,为肝管、肝动脉、门静

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肝的门户。

17.呼吸系统有呼吸道和肺组成。通常称鼻、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和各支气

管为下呼吸道。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即吸入氧,排除二氧化碳。

18.咽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构成。

19.声带由声韧带、声带肌和喉粘膜构成。两侧声带之间的窄隙叫声门裂,有发

音的作用。

20.肾由表层的肾皮质和深层的肾髓质构成。肾皮质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有

滤过的作用。

21.心血管系统包括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血液由心室射出,经动脉、毛

细血管、静脉返回心房。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流动称为血液循环。根据血液

在心血管系统内的循环途径和功能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循环同时进行,彼此相通,互相连续。

22.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

—右心房。特点:路径长,流经范围广。主要功能:以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动脉血滋养全身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并将代谢产物经静脉血运回心。23.肺循环: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

房。特点:路径短,血液只通过肺。主要功能:使静脉血变成富含氧的动脉血。

24.心的缘分为心右缘、心左缘和心下缘。三条浅沟分别是心表面心房和心室分

界的冠状沟,左、右心室在心前、后面分界的前、后室间沟。

25.心腔结构: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26.右心室的入口为右房室口,口周围有三尖瓣,可防止血液逆流入右心房。出

口为肺动脉口。

27.左心室入口为左房室口,口周围有二尖瓣,可防止血液从左心室逆流入左心

房。出口为主动脉口,周围有主动脉瓣,可防止血液从主动脉逆流入左心室。

28.两侧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是同步的,当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和三尖瓣关

闭,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开放,血液由心室射入动脉;当心室舒张时,二尖瓣和三尖瓣开放,而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关闭,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

29.心的传导系统。心具有产生兴奋、传导冲动和维持心正常节律性搏动的功能。

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

30.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面,呈椭圆形,是心的正

常起搏点。由窦房结发出的冲动传向心房肌使心房收缩,同时向下将冲动传到房室结。

31.心的动脉供应主要来自左、右冠状动脉。

32.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淋巴来自组织液。小部分

的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内,形成淋巴。

33.淋巴沿淋巴管道向心的方向流动,最后注入静脉。淋巴组织能产生淋巴细胞,

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还能吸收营养物质。

34.淋巴管道可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4部分。

35.淋巴导管有两条,即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胸导管起始于乳糜池,是全身最

粗大的淋巴导管,收集全身约3/4部位的淋巴(人体下半部和左上1/4部)。

36.淋巴器官有淋巴结、脾、扁桃体和胸腺。

37.眼球壁包括外膜(纤维膜)、中膜(血管膜或色素膜)、内膜(视网膜)三层。

38.外膜:前1/6叫做角膜,致密而透明,有屈光作用,内无血管,但有大量的

感觉神经末梢分布;后5/6叫做虹膜,乳白色,不透明,厚而坚韧,有保护作用。

39.中膜:含有丰富的血管丛和色素细胞,成棕黑色;从前到后有虹膜、睫状体

和脉络膜三部分。

40.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

像。

41.脉络膜是中膜的后2/3部,衬于巩膜内面,与巩膜结合疏松,其间有淋巴间

隙;其内面与视网膜色素细胞紧贴。

42.视网膜视部的后部有一白色的圆形隆起,是视神经穿出部位,叫做视神经盘

(视神经乳头)。视神经盘没有感光细胞,又叫盲点。

43.在视神经盘的颞侧约3.5厘米的稍下方,有一黄色的小圆盘,叫做黄斑,其

中央为一小凹,叫中央凹,是感光最敏锐的部位。

44.视网膜神经部最外层的感光细胞由感受强光的视锥细胞和感受弱光的视杆

细胞构成。

45.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具有屈光作用。

46.房水除具有折光作用外,还有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维持眼内压的作用。房水

由睫状体产生,进入后房,经瞳孔入前房,再经虹膜角膜角渗入其深部的巩膜静脉窦,最后汇入眼静脉。

47.晶状体呈双凹透镜状,不含血管神经。作用在于通过其曲度变化,调整屈光

能力,以使所看物体恰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48.内耳由一系列复杂的管腔所组成,亦称迷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膜迷路

和骨迷路之间的间隙内含有外淋巴。内耳迷路可分为耳蜗、前庭器官两部分,耳蜗与听觉有关,前庭器官与位置(平衡觉)有关。

49.螺旋器是听觉的感受器。

50.球囊的前壁有球囊斑,椭圆囊的底有椭圆囊斑,两斑能感受直线变速运动的

刺激。骨半规管和膜半规管每管有一端膨大称膜壶腹,是位置觉感受器,能感受旋转运动开始和终止时的刺激。

51.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52.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胞体及树突集中处色泽灰暗,称灰质;被覆于大、

小脑表面的灰质,神经元呈分层排列,成为皮质;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合成团或柱称为神经核;神经纤维(轴突)集中处,因髓鞘含有类脂质而色泽亮白,成为白质;位于大、小脑深面的白质又称为髓质;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称为纤维束。

53.脊髓位于椎管内,有两个膨大,即颈膨大和腰骶膨大。

54.脑分为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6部分。习惯上将中脑、脑桥

和延髓合称为脑干。

55.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缓冲、保护、营养、运输代谢产物以及维持正

常颅内压的作用。脑脊液由各脑室脉络丛产生,处于不断产生、循环和回流的平衡状态。

56.脑的动脉来自颈内动脉(系)和椎动脉(系)。大脑动脉系由前交通动脉、

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后交通动脉连通而成。作用:当此环的某处血液阻碍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此环使血液重新分配和代偿,以维持脑的血供。

人体解剖学内分泌系统

《人体解剖学》分泌系统 【练习题】 ◇A1型题 1.属于分泌腺的器官是 A.前庭大腺 B.垂体 C.前列腺 D.胰腺 E.睾丸 2.分泌腺的特点是 A.有导管 B.无导管 C.血管少 D.体积大 E.血流快 3.属于分泌组织的是 A.松果体 B.睾丸 C.甲状腺 D.胰岛 E.脾 4.属于分泌器官的是 A.胸腺网状上皮细胞 B.脾 C.胰岛 D.松果体 E.睾丸间质细胞 5.甲状腺 A.由峡和两个锥状叶组成? B.质地较硬 C.甲状腺被膜的层称甲状腺真被膜 D.甲状腺假被膜由颈浅筋膜构成 E.峡位于第5~6气管软骨之间 6.甲状旁腺 A.位于甲状腺侧叶前面 B.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 C.为一对小球体状结构 D.上一对多位于甲状腺上动脉附近 E.下一对多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的中、下1/3交界处 7.肾上腺 A.附于肾的侧 B.属于腹膜位器官

C.左侧呈半月形,右侧呈三角形 D.可随下垂的肾下降 E.包在肾纤维囊 8.关于垂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 B.前上方与视交叉相邻 C.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D.借漏斗连于底丘脑 E.女性略大于男性 9.腺垂体 A.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 B.由漏斗和神经部组成 C.又称为前叶 D.可称为后叶 E.分泌催产素 10.神经垂体 A.由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组成 B.分泌生长激素 C.分泌促性腺激素 D.包括垂体前叶和后叶 E.包括正中隆起、神经部和漏斗 11.缺碘可引起哪种分泌腺肿大? A.甲状旁腺 B.垂体 C.甲状腺 D.肾上腺 E.睾丸 12.松果体 A.是后丘脑的结构 B.是下丘脑的结构 C.位于中脑上丘与下丘之间 D.位于背侧丘脑的后上方 E.可分泌催产素 13.重要的分泌腺包括 A.腮腺、性腺、甲状腺、肾上腺、垂体、胰岛 B.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 C.下颌下腺、卵巢、肾上腺、松果体、垂体、前列腺D.舌下腺、胸腺、泪腺、肾上腺、精囊、松果体E.腮腺、胰、垂体、卵巢、肾上腺、睾丸 14.下列哪种关于激素的说法不妥 A.由有管腺分泌 B.直接进入血液 C.由无管腺分泌

2020年人体解剖学08个知识点(课件)

2020年人体解剖学08个知识点 (课件) 解剖学108个知识点 1: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髓?2: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相连处形成微向前突的横脊,称为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软骨,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真肋: 第1-7肋的前端与胸骨相连接,称真肋假肋:第8—12肋的前端部直接与胸骨相连接,称假肋?弓肋:第8-10肋的肋软骨一次连与上位肋软骨,共同形成一软骨性边缘,称肋弓?肋角:肋体后份急转弯处形成肋角3:脑颅骨由成对的顶骨、颞骨、和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枕骨组成。4:面露骨包括:成对的鼻骨、泪骨、上颌骨、下鼻甲、灌骨,颚骨,和不成对的下颌骨、犁骨、和舌骨。5:鼻旁窦4对:额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分前中后三群,前中裙开口中鼻道,后群筛窦开口于上鼻道。?上颌骨开口于中鼻道

6:翼点:颞窝内侧壁前部有颞,顶,额,蝶四骨相交形成H 型的骨缝,称翼点。此处为颅腔侧壁的薄弱处,其内面恰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骨折极易损伤动脉7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滑膜壁,关节唇。?8:胸廓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肋,和胸骨柄上缘围成?胸廓下口:由第十二胸椎,第十二肋第十一肋的前端和肋弓及剑突围成?胸廓下角:两侧肋弓在中线相交,形成向下开放的 1椎骨胸骨下角,角间夹有剑突?9:躯干骨的连接:? 的连接: 椎体间的连接: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 椎弓间的连接:黄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韧带 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椎骨间连接: 滑膜关节:寰枕关节,寰枢关节,关节突关节,椎间盘?韧带连接: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2肋的连接: 肋与胸椎连接:肋头关节,

人体解剖学复习要点

人体解剖学复习要点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处稍向前突,称胸骨角,是确定第2 肋的标志。翼点:在颞窝内,额骨、顶骨、蝶骨、颞骨四骨相交处,呈"H"形骨缝,此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薄弱,内部有重要血管通过。 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之间的间隙,其内有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通过。膝关节:前方有髌韧带、两侧有胫侧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关节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和内、外侧半月板。 膈的裂空及通过的结构:膈上有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和腔静脉孔。通过主动脉裂孔的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食管裂孔的有食管和左、右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孔的有下腔静脉。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长约4~5cm,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下部,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后壁为腹横筋膜和联合腱,内口腹股沟管腹环,外口为腹股沟管皮下环,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鼻旁窦的开口:有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开口于中鼻道的有上颌窦、额窦和筛窦前、中群,开口于上鼻道的有筛窦后群,开口于蝶筛隐窝的有蝶窦。 咽峡:咽峡是口腔与口咽部相通的门户,由腭垂、两侧腭舌弓和舌根共同组成。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位置比较固定,其体表投影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外、中1/3交点处,称麦氏点,急性阑尾炎时,此点附近有明显压痛,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齿状线:齿状线是指肛管内由肛瓣的边缘和肛柱的下端共同形成的锯齿状环行线,为粘膜与皮肤的分界线。 舌的神经支配:舌的运动神经是第12对脑神经舌下神经;舌前2/3的味觉由第7对脑神经面神经的鼓索管理,舌前2/3的一般感觉由第5对脑神经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发出的舌神经管理,舌后1/3的味觉和一般感觉均由第9对脑神经舌咽神经的舌支管理。 咽各部的结构和联通:咽腔以软腭与会厌上缘平面为界,分为三部: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其交通情况为:鼻咽部向前经鼻后孔到鼻腔,经咽鼓管咽口通鼓室;口咽部向前经咽峡到口腔;喉咽部向前经喉口通喉腔。 食管狭窄的部位:食管的第一个狭窄位于食管的起始处,距切牙约15cm;第二个狭窄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切牙约25cm;第三个狭窄位于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距切牙约40cm。这些狭窄常为异物滞留和肿瘤的好发部位。当进行食管内插管时,要注意这三个狭窄。 胃的描述:胃在中等程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贲门部位于第11胸椎体左侧,幽门部在第1腰椎右侧附近。胃是消化管的膨大部位,有两口、两壁、两缘,可分为四部。入口与食管相连叫贲门,出口续于十二指肠叫幽门。两壁是前壁和后壁。上缘称胃小弯,朝右上,下缘称胃大弯,朝左下。四部分别是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靠近贲门的部分为贲门部,胃底是自贲门向左上方膨起的部分,胃体是胃中间的大部分,幽门部接近幽门,由大弯侧的中间沟可分为左侧的幽门窦和右侧的幽门管。 大肠的特征性结构:大肠有三种特征性结构:①结肠带②结肠袋③肠脂垂。具有此特征性结构的肠管有: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肝脏的描述:肝主要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可达左季肋区。大部分为肋

《正常人体解剖学》复习重点

《正常人体解剖学》复习重点2 名词解释 1.矢状面:指从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4】 2.肘后三角:当肘关节前屈90度时,尺骨鹰嘴和肱骨内、外上髁三点连成一等腰三角形,称为肘后三角。【34】 3.扁桃体窝:在口咽侧壁上,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有一凹窝,称扁桃体窝,窝内容纳腭扁桃体。【92】 4.颈动脉小球:是一个椭圆形小体,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稍后方,以结缔组织连于动脉壁上,小球内含 有化学感受器。【156】 5.肺门:为肺内侧面中央的长椭圆形凹陷,是主支气管、肺动、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肺的部位。【113】 6.虹膜角膜角:在眼球前房的周缘,虹膜与角膜交界处的环形间隙称虹膜角膜角,又称前房角。【201】 7.周围性瘫痪(软瘫):当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时(如前角运动细胞、脑躯体运动核、脊神经或脑神经损伤),由 于肌失去神经直接支配,出现肌体肌张力降低,松弛变软,反射弧中断,深、浅反射均消失,称周围性瘫痪或软瘫。【274】 8.内囊:是由上、下行纤维密集而成的白质区,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内囊损伤时,可引起“三 偏”综合症。【256】 9.麦克伯尼(McBureny)点:即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位于脐与左髂前上棘之间的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急性阑尾炎时,此点可有压痛。【97】 10.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细胞体连同其树突集中的地方,色泽灰暗,称为灰质。在大小脑表面的灰 质称皮质。【216】 11.正中矢状切面:即沿人体正中线所作的矢状切面。【4】 12.翼点:指在颞窝区内,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神经通过,骨折时,易引 起颅内血肿。【25】 13.Treitz韧带:即十二指肠悬肌,张于十二指肠空肠曲与腹后壁之间;有悬吊和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作用, 亦作为手术中确认空肠起始部的标志。【95】 14.心切迹:左肺前缘下半有一明显缺口,称心切迹。【113】 15.掌浅弓:尺动脉的终末支与桡动脉的掌浅支在手掌合成的弓形动脉,称为掌浅弓。【162】 16.黄斑:在视神经盘的颞侧3.5mm处,有一黄色区域,称黄斑,为感光最敏感的部位。【200】 17.中枢性瘫痪(硬瘫):当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时,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失去上运动神经元抑制作用,产生功能释 放,活动增强,表现为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瘫痪的肌呈痉挛状态,同时出现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阳性,称中枢性瘫痪或硬瘫。【274】 18.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膜之间有很多小纤维束呈网状互相连结,其间的空隙,为蛛网膜下隙,其内流动有 脑脊液。【287】 19.乳糜池:在第12胸椎下缘到第1腰椎体的前面,又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而成梭形膨大的池,称乳糜池, 为胸导管的起始部。【186】 20.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形态基础,包括:感觉器—感觉神经—反射中枢—运动神经—效应器。【216】 21.黄骨髓:骨髓的一种。含大量脂肪组织,呈黄色,无造血功能。【7】 22.齿状线:肛管内各肛瓣边缘和肛柱的下端,共同连成锯齿状的环行线,称齿状线。此线是皮肤与粘膜的分界 线。【99】 23.声门裂:两侧声襞及两侧杓状软骨间的裂隙称声门裂,为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此裂前3/5为喉癌的好发部位, 后2/5为喉结核的好发部位。【110】 24.掌深弓:由桡动脉终支和尺动脉掌深支吻合而成,位于屈指肌腱深面。【162】 25.脉络丛:在脑室壁一定部位,软膜组织及毛细血管连同脑室壁上皮突入脑室腔内,形成脉络丛。脉络丛是产 生脑脊液的结构。【287】 26.反射:神经系统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215】 27.隐神经:腰丛股神经的最长皮支,与大隐静脉伴行,向下分布于小腿内侧面及足内侧缘的皮肤。【234】 28.小脑延髓池:位于小脑与延髓间。临床上有时在此做穿刺,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查。【287】 29.螺旋器(Corti器):位于内耳膜迷路蜗管下壁的基底膜上,为听觉感受器。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其上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知识点资料讲解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 知识点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骨起着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是动力器官。 2.骨的分类 ①长骨:骨干,髓腔,滋养孔(血管出入),骺,骺软骨,骺线 ②短骨:分布于连接牢固且运动灵活的部位,如腕骨,跗骨 ③扁骨:主要位于颅腔、胸腔和盆腔,如颅盖骨、肋骨、胸骨 ④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含气腔—含气骨),如椎骨、上颌骨、额骨、蝶骨、筛骨、颞骨 3.骨的构成 ①骨质:骨密质,骨松质(颅骨中特有—板障) ②骨膜:骨外膜(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内膜 ③骨髓:红骨髓(造血功能),黄骨髓(脂肪,可在大出血时转化为红骨髓) 椎骨、髂骨、肋骨、胸骨、肱骨及股骨的近侧端松质内终生保留红骨髓临床常选穿刺部位: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 4.骨中化学成分有机质:无机质=3:7最为合适 5.骨连结(关节):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形成骨连结 (1)直接连结 ①纤维连结:韧带连结,缝 ②软骨连结:透明软骨结合,纤维软骨结合 ③骨性结合(如骶椎) (2)间接连结:滑膜关节(关节) 1.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纤维膜,滑膜),关节腔(负压) 2.关节辅助结构: ①韧带(固定作用):囊外韧带,囊内韧带 ②关节盘:可使两关节面更为适合 ③关节唇:加深关节窝,增加关节稳固性 ④滑膜襞,滑膜囊(滑膜脂垫) 6.椎骨共26块,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 7.椎骨的一般形态 7个突起,其中棘突1个,横突1对,上、下关节突各1对。椎体与椎弓包围形成椎孔,当椎骨连结成脊柱时,各椎孔可炼成椎管。椎弓根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通过。 8.各部椎骨主要特征: ①颈椎(3-7块):有横突孔,棘突分叉 第1颈椎—寰椎,第2颈椎—枢椎(齿突) ②胸椎:上、下肋凹;横突肋凹;棘突较长,呈叠瓦状 ③腰椎:椎体粗壮,横断面呈肾形;棘突宽而短,水平伸向后方 ④骶骨:岬,横线,4对骶前孔,4对骶后孔,骶管,骶管裂孔,骶角,耳状面 9.胸骨 ①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 ②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正常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椎间孔:椎骨连接时,上位椎骨的椎上切迹与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围成 一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相接处形成凸向前方的横形隆起,在体表可触 之,它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还正对第四胸椎体下缘水平。 ●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交汇处,称为翼点。此处骨 质较为薄弱,易发生骨折,容易损伤内面的脑膜中动脉而发生颅内血肿。 ●盆骨界线:盆骨由骶骨岬至耻骨联合上缘的两侧连线为分界线,可分为 上方的大盆骨和下方的小盆骨。 ●腱鞘:为套在长腱周围的鞘管,腱鞘由外层的腱纤维鞘和内层的腱滑膜 鞘共同组成。 ●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分为前后两层,前层有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 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 间,形成腹股沟韧带。 ●黄韧带:又称弓间韧带,是连接相邻椎弓的韧带,由弹力纤维构成,坚 韧而富有弹性。 ●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以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 1/3交点为标志。急性阑尾炎时,此处可有压痛。

●齿状线:位于肛管内面,是由肛瓣和肛柱下端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 线。 ●咽峡:是口腔通向咽的门户,由腭垂、舌根和左、右腭舌弓共同围成。 ●肝门:肝脏脏面H形沟的横沟,有肝左管、肝右管、肝固有动脉、肝 门静脉以及神经淋巴管通过。 ●声门裂:位于喉腔中部的一个呈矢状位的裂隙,由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 基底部所围成,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异物易滞留的部位。 ●声带:声壁内含有声韧带和声带肌,三者合称为声带。 ●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 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肋膈隐窝:在肋胸膜与隔胸膜的转折处有一个肺下缘不能伸入其内的间 隙,称为肋膈隐窝。 ●纵膈:纵隔是左右纵膈胸膜及其间所夹的器官和组织的总称,是分隔左 右胸膜腔的间隔。以胸骨角平面分为上下纵膈,下纵隔又以心包为界分为前中后纵膈。 ●肾区: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部位称肾区。某些肾病患者,叩 击或触压此区可引起疼痛。 ●肾锥体:肾锥体是组成肾髓质的小管道,约有15~25个。肾锥体的基底 朝向肾皮质;尖端圆钝,朝向肾窦。肾锥体的尖端称肾乳头,突入肾小盏。 ●肾柱:浅层的肾皮质伸入肾锥体之间的部分称肾柱,属肾皮质。

人体解剖学复习重点

《人体解剖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 骶角:骶骨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空两侧有向下凸出的角(是第5骶椎的下关节突),临床上以此来确定骶管裂孔的位置 2. 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连接处微向前凸,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到,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3. 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及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通向咽的分界,也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部 4. 下消化道:消化管有口,咽,食管,胃,小肠(又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又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其中空肠以下称下消化道。 5. 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在右髂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该点称麦氏点。 6. 齿状线:肛柱下端与肛瓣基部连成锯齿环行线,环绕肛管内面,叫齿状线。齿状线上、下方的来源,动脉供应、静脉和淋巴回流等均不同 7. 胸膜腔: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在左、右肺周围各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潜在性腔隙,称为胸膜腔 8. 肋隔隐窝:是在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移行处形成的半环状腔隙,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 9. 纵膈:纵膈是两侧纵膈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10. 肾门:为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是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结构出入肾的门户 11. 膀胱三角:膀胱底的粘膜面,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区 12. 阴道穹:是围绕子宫颈阴道部的阴道上端的环形间隙,可分为前、后穹和两侧穷 13. 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走向周而复始的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14. 心包腔:心包腔是浆膜性心包脏、壁两层之间的腔隙,内含少量浆液,可减少心搏动时的摩擦 15. 动脉韧带:动脉韧带是连于肺动脉于分叉与主动脉弓下缘之间的结缔组织索,是胎儿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 的遗迹 16. 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内,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在一起,称神经核 17. 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内,神经元胞体聚集在一起,称神经节 18. 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称蛛网膜下隙。脊髓蛛网膜下隙与脑蛛网膜下隙相通,蛛网膜下隙内充满脑脊液。 19. 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之间的狭窄腔隙,称硬膜外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有脊神经根和锥内静脉丛通过,腔内呈负压,临床上硬膜外麻醉即将麻药注入此腔,阻滞神经根的传导。 二、填空题 1. 骨按形态分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种。 2. 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和关节囊:辅助结构包括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和滑膜襞和滑膜囊。3?椎间盘连接在相邻的椎体之间,中央为髓核,周围为纤维环。 4. 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构成,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诵过,肩关节的关节囊下壁最薄弱,易发生脱位。 5?关节唇见于肩关节和髋关节关节。 6?胃是消化管最膨大部分:可分为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四部。 7?十二指肠是呈“ C”形包绕胰头,可分为上、隆、水平、升四部。 8?直肠在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即会阴曲和骶曲。 9. 肝外胆道包括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胆囊。 10.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其中下呼吸道包括气管和各级支气管。 11. 鼻旁窦有额窦、上颌窦、筛窦和蝶窦:其中最大的是上颌窦。 12. 胸膜下界体表投影:锁骨中线平第8肋,腋中线平第10肋,肩胛线平第11肋,后正中线平第12胸椎棘突。 13. 肾冠状切面上,肾实质可分为肾皮质和肾髓质两部分。

人体解剖学考试重点笔记+

人体解剖学备课笔记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 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物学中形 态学的范畴。 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二、分类: 系统解剖学:将人体分成若干个系统,按各个系统进行形态结构等的 巨视解剖学叙述。 局部解剖学:将人体分成若干个部分,按部分来阐明每一个局部有关 广义解剖学诸器官结构的层次排列、局部位置及毗邻关系。 细胞学 微视解剖学组织学 胚胎学 其他门类:断层解剖学、比较解剖学、运动解剖学、应用解剖学、生长解剖学、艺术解剖学等。 三、人体结构概述: (一)细胞+间质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二)人体九大系统: 1、运动系统: 2、消化系统; 3、呼吸系统; 4、泌尿系统; 5、生殖系统; 6、脉管系统; 7、内分泌系统; 8、感觉器; 9、神经系统。

(三)分部: 1、头部:颅、面。 2、颈部:颈、项。 3、躯干部:胸部、腹部、盆部。 4、四肢左、右上肢:肩、臂、前臂、手; 左、右下肢:臀、大腿、小腿、足。 四、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一)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前方,两上肢下垂于躯干两 侧,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二)方位术语: 1、上(颅侧):近头者下(尾侧):近足者 2、前(腹侧):近腹者后(背侧):近背者 3、内侧:近正中面者外侧:远正中面者。 4、内与外:某结构与体腔或空腔脏器的相互位置关系,近腔者为内,远腔者为外。 5、浅、深:体内某点与体表间的距离,近皮肤者为浅,远者为深 近侧:靠近肢体附着者 6远侧:远离肢体附着者 内侧和外侧上肢:尺、桡 下肢:胫、腓 (三)轴和面 1、轴: 1)垂直轴:上、下方向走行; 2)矢状轴:前、后方向走行;

正常人体解剖学期考重点总结

1.何谓人体解剖学姿势? 答:人体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体干两侧,手掌朝前。 2.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胸骨自上而下依次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顶骨、颞骨,不成对的脑颅骨有: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鼻旁窦有四对,包括: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肩胛骨上能触及的骨性标志有:肩峰、上角、下角、肩胛冈、喙突、内侧缘。 7.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8.胸廓是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借骨连结构成的。 9.下颌关节由:下颌头与下颌窝构成。其关节腔内有:关节盘。 10.椎间孔:是指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所组成的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1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他平对第二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2.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比较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处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13.椎间盘:椎间盘是上、下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构成。 14.腹股沟管:腹股沟管是指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有一斜贯腹肌和腱膜的裂隙,为男性的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 15.试述椎骨的一般形态。 答:每块椎骨均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构成。椎体位于前部,呈短圆柱状。椎弓试附在椎体后方的弓状骨板,它与椎体围成椎孔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为椎弓根,其上方有椎上切迹,下方有椎下切迹,相连椎骨的椎上下切迹组成椎间孔。两侧椎弓根向后内侧扩展为宽阔的骨板,称为椎弓板。每个椎弓伸出7个突起,即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伸出一对上关节突,向下伸出一对下关节突,向后伸出单一的棘突。 16.写出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部位。

《人体解剖学》内分泌系统

《人体解剖学》内分泌系统 【练习题】 ◇A1型题 1.属于内分泌腺的器官是 A.前庭大腺 B.垂体 C.前列腺 D.胰腺 E.睾丸 2.内分泌腺的特点是 A.有导管 B.无导管 C.血管少 D.体积大 E.血流快 3.属于内分泌组织的是 A.松果体 B.睾丸 C.甲状腺 D.胰岛 E.脾 4.属于内分泌器官的是 A.胸腺网状上皮细胞 B.脾 C.胰岛 D.松果体 E.睾丸间质细胞 5.甲状腺 A.由峡和两个锥状叶组成? B.质地较硬 C.甲状腺被膜的内层称甲状腺真被膜 D.甲状腺假被膜由颈浅筋膜构成 E.峡位于第5~6气管软骨之间 6.甲状旁腺 A.位于甲状腺侧叶前面 B.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 C.为一对小球体状结构 D.上一对多位于甲状腺上动脉附近 E.下一对多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的中、下1/3交界处 7.肾上腺 A.附于肾的内侧 B.属于腹膜内位器官

C.左侧呈半月形,右侧呈三角形 D.可随下垂的肾下降 E.包在肾纤维囊内 8.关于垂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 B.前上方与视交叉相邻 C.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D.借漏斗连于底丘脑 E.女性略大于男性 9.腺垂体 A.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 B.由漏斗和神经部组成 C.又称为前叶 D.可称为后叶 E.分泌催产素 10.神经垂体 A.由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组成 B.分泌生长激素 C.分泌促性腺激素 D.包括垂体前叶和后叶 E.包括正中隆起、神经部和漏斗 11.缺碘可引起哪种内分泌腺肿大? A.甲状旁腺 B.垂体 C.甲状腺 D.肾上腺 E.睾丸 12.松果体 A.是后丘脑的结构 B.是下丘脑的结构 C.位于中脑上丘与下丘之间 D.位于背侧丘脑的后上方 E.可分泌催产素 13.重要的内分泌腺包括 A.腮腺、性腺、甲状腺、肾上腺、垂体、胰岛 B.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 C.下颌下腺、卵巢、肾上腺、松果体、垂体、前列腺D.舌下腺、胸腺、泪腺、肾上腺、精囊、松果体E.腮腺、胰、垂体、卵巢、肾上腺、睾丸 14.下列哪种关于激素的说法不妥 A.由有管腺分泌 B.直接进入血液 C.由无管腺分泌

正常人体解剖学考试试卷与答案

人体解剖学复习题 一、A 型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关于椎骨一般形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成人共有31 块椎骨 B.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椎孔C. 椎体与椎弓之间围成椎间孔 D.椎弓伸出七个突起E. 以上都不是 2 、胸骨角正对 A.第二胸椎上缘B. 第二胸椎下缘C. 第三胸椎体 D. 第四胸椎体上缘E. 第四胸椎体下缘 3 、关于椎间盘的描叙,正确的是 A.共23 块,最上一个椎间盘位于 2 、3 颈椎之间B.位于脊柱胸段的椎间盘最厚C. 由外部的纤维层和部的髓质两部分组成 D. 因为后部比较薄,故临床多见向后脱出E.可以防止脊柱过度后伸 4 、有关股骨的描叙,不正确的是 A.是人体最长的骨B.长度约占身高的1/4 C.分为一体两端D. 股骨体后面有纵形骨嵴为粗线 E.股骨颈与体交界处有两个隆起,上外侧的方形隆起为小转子 5、不参与围成骨盆下口的是 A.坐骨结节B.耻骨弓C.尾骨D.骶棘韧带E.骶结节韧带6、关于背阔肌的描叙正确的是 A.位于背上部B.起自全部胸椎和腰椎棘突C.位于背部浅层 D.止于肱骨大结节嵴E.收缩时可使肩关节旋后 7 、止于股骨大转子的是 A.髂腰肌B.股二头肌C.臀大肌D.臀中肌E.缝匠肌8 、具有屈膝屈髋作用的是 A. 缝匠肌B.股中间肌C. 股直肌D. 股侧肌E. 股外侧肌 9 、上消化道是指 A. 口腔到食管的一段B. 口腔到胃的一段C. 口腔到十二指肠的一段D. 口腔到小肠的一段E. 口腔到空肠的一段 10、关于食管的描叙正确的是 A.长约25厘米,位于脊柱与气管的前面B.分为颈部和胸部 C.第一个狭窄距中切牙25 厘米 D.第二个狭窄在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E.第三个狭窄第十二胸椎高度 11、肺下界的体表投影在腋中线处交 A.第6 肋B.第7 肋C.第8 肋D.第9 肋E.第10 肋12、在男性膀胱后方毗邻的结构中没有 A.精囊B.直肠C.输精管壶腹D.前列腺E.以上都不是13、关于前列腺的描叙错误的是 A.位于膀胱与尿生殖膈之间B.分为底、体、尖三部分C.后方有纵行的前列腺沟D.通过直肠指诊可触及前列腺E.为成对的实质性脏器 14、心尖位于 A.左侧第5 肋间隙,锁骨中线侧2—3cm 处

人体解剖学重点

1. 板障:颅盖各骨内外板间的骨松质称为板障,内有板障静脉通过。 2. 翼点:额、顶颞、蝶四块骨的汇合处,常构成“H”形的缝,称 翼区,其内面紧邻脑膜中动脉前支,此处骨质最薄脆,易骨折。 3. 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 浅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脐下4-5cm以下,由于构成腹直肌鞘后层的腱膜完全转至腹直肌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后层,所以此处缺乏后层。从后方观察腹直肌鞘是,可见后层游离下缘凸向上方,形成弓状线,此线以下的复制及后面直接与腹横筋膜相贴。lR4x8u g。WSDTWrX。hAbCno8。 4. 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为 口腔与咽的分界。 5. 肺门:是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 淋巴管、神经等进出肺之处。 6. 白线:肛梳下缘以不甚明显的环形线,Hilton线,为肛门内外 括约肌的分界处,肛门指诊时可触知为一环形浅沟。位于腹前外侧壁正中线上,介于左右腹直肌之间,由两侧3层腹肌的腱膜纤维交织而成。 上起自剑突,向下止于耻骨联合。白线坚韧而缺少血管,上部较宽,自脐下变窄。白线中点处有脐环,为胎儿时期脐血管通过出,出生后形成瘢痕,时腹壁的薄弱处,易发生脐疝。KeABOLn。krHl6Mi。Ybd5Z5M。 7. 齿状线: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所连接形成的锯齿状环形线称 齿状线,或肛皮线。齿状线上下方所覆盖的上皮组织、动脉来源、静脉回流、淋巴引流及神经支配等方面不尽相同,临床上有一定实际意义。pAo75qc。t09Z1T o。2au4cSv。 8. 肝门: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感门静脉左右支和肝 的神经、淋巴管等经此出入。 9. 肺根:出入肺门的组织()被结缔组织包绕形成 10. 弹性圆锥:为弹性纤维形成的膜状结构,由左右两部形成上窄下宽的圆 锥形,附于甲状软骨前角后面、环状软骨上缘和杓状软骨声带突之间。此膜上缘游离增厚,附于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和杓状软骨声带突之间称声韧带,时构成声带的基础。弹性圆锥前部较厚,张于甲状软骨下缘和环状软骨上缘之间,称环甲正中韧带(环甲膜),常为气管内注药的穿刺部位,急性喉阻塞时,可在此切开或穿刺,建立暂时的通气道。fP6kDvy。v6ehl1r。xHuAwfm。 11. 胸膜隐窝:壁胸膜相互移行转折形成的胸膜腔,深呼吸时肺的下缘也不 能充满的空间,称胸膜隐窝(胸膜窦)。肋膈隐窝: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半环形,胸膜腔最低点,胸膜积液首先聚集于此,此因我深度一般可达两个肋及其肋间隙。肋纵隔隐窝:肋胸膜与纵隔胸膜转折处,因左肺前缘有心切迹,故左侧肋纵隔隐窝较大。RUurld3。68WoEPv。HUMYkRq。 12. 膀胱三角:膀胱底内面咦三角形区域,位于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口之间。 此区黏膜与肌层紧密相连,缺少黏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处于空虚或充盈时,黏膜都保持平滑状态,该区是膀胱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f0bLA6H。VgJma4s。rxR Jwwf。 13. 肾门:为肾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的地方。 14. 肾蒂:出入肾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形成。

人体解剖学重点知识

人体解剖学重点知识点 一、人体器官组成及系统划分 细胞 组织器官系统 细胞间质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是由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与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的结构。人体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 器官是由几种组织相互结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 系统是一系列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器官联合起来,共同执行某种生理活动。 二、人体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 三、人体切面术语 1、矢状面————从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纵断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 正中矢状面——通过身体中轴,从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矢状面。 2、横切面——与人体或器官长轴呈直角的切面。其中,与地面平行的横断面又称为水平面。 3、冠状面(额状面)从左右方向将人体纵断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四、轴 1、垂直轴 与身体长轴平行,垂直于地面。 2、矢状轴 位于矢状面内,呈前后方向,与身体的长轴和冠状轴垂直相交。 3、冠状轴 位于冠状面内,呈左右方向,与身体的长轴和矢状轴垂直相交。 第一章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对人体起运动、支持、保护等作用。 骨————杠杆作用 关节———枢纽作用 骨骼肌——动力作用 骨骼——全身的骨与骨连结共同组成,构成人体的支架,具有支 撑作用。 第一节骨学 一、骨的分类 成人有骨206块。其中有200块属于运动系统。 躯干骨 按其在身体的位置,颅骨 可分为上肢骨

下肢骨 长骨 按骨的形态, 短骨 可分为扁骨 不规则骨 1、长骨 长骨呈长管状,有一体和两端。体又叫骨干,内有空腔称骨髓两端膨大称骺,往往具有光滑的关节面,由关节软骨覆盖。 骨干与骺接连的部分称干骺端,幼年时期,长骨的骨干与干骺端之间夹有一层具有分裂增殖能力的软骨细胞构成的骺软骨或骺板,它使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原骺板处仅遗留下一条线形的痕迹称(骨)骺线。骨表面的小孔称滋养孔,有血管及神经通过。2、短骨 短骨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多成群分布在承受重量且运动较复杂的部位(如足踝、手腕等处)。一般呈立方形有多个关节面,与相邻几块骨构成多个骨连结。 3、扁骨 呈板状,多分布与头胸等处常构成骨性腔的壁,有保护腔内脏器的作用。 4、不规则骨 多分布于身体的中轴,外形不规则。有些不规则骨内具有含气的腔称含气骨,含气骨内的空腔称为窦。 二、骨的构造 每一块骨都由骨质、骨膜、骨髓等构成,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在骨的关节面上有透明软骨构成的关节软骨覆盖,而且部分骨都有节,所以较早期的教材也把关节软骨归入骨的基本构造。 1、骨质 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致密坚硬,由骨板层构成;骨松质由许多片状和杆状的骨小梁交织成网,呈海绵状,构造疏松,骨松质的腔隙内充满了小血管和红骨髓。 颅盖骨分内、外板,外板较厚而坚韧,富有弹性;内板较薄而松脆;两板之间的骨松质称板障。 2、骨膜 骨膜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膜,包裹除关节面以外的整个骨面。含丰富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对骨的生长、发育、营养和骨折的愈合有重要作用。 3、骨髓 骨髓为柔软而富有血液的组织。充填于长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分为黄骨髓和红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是脂肪组织.成年人只有各种骨的骨松质内含有红骨髓,并保持终身。 三、骨的理化性质 骨中含有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主要为骨胶原在成人约占1/3,使骨具有弹性;无机质为无机盐类主要为磷酸钙、碳酸钙和氯化钙等,在成人骨约2/3使骨质坚硬。 小儿的骨无机质含量较少,有机质相对较多,因此弹性较大而硬度小,不易发生骨折而易发生变形老年人的骨则相反,有机质较少而无机质相对较多,故易发生骨折。 骨的生长,当胎儿在母体子宫时,坚韧的软骨便开始形成,这种

人体解剖学第十章 内分泌系统练习题及答案复习课程

人体解剖学第十章-内分泌系统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其分泌物称为内分泌腺又称腺内分泌系统分为1. 和。组成。叶和连接它们的甲状腺由、 2. 3.垂体分为和两部分。 4.胰岛分泌的激素称为,主要调节 _浓度。 5.肾上腺位于的内上方,左肾上腺近似_ ,右肾上腺近似。 二、判断改错题 1.一种激素通常只作用于某种特定的细胞或组织,即靶细胞或靶组织,才能实现其功能。 2.甲状腺分左、右两个侧叶和峡,甲状腺峡位于第2-6气管软骨环前方。 3.甲状腺有两层被膜,内层为纤维囊,外层为甲状腺鞘。 4.胸腺只是一个淋巴器官。 5.甲状旁腺的功能是调节钙磷代谢,维持血钙平衡。 三、选择题

1.内分泌腺( ) A.分泌物称为激素 B.分泌物由导管排出 C.血供比较贫乏 D.又叫有管腺 E.无上述情况 2.甲状旁腺( ) A.是一对豌豆大小的腺体 B.隐藏于甲状腺侧叶上极背面的甲状腺实质中 C.一般是两对棕黄色椭圆形的小腺体 D.附着于甲状软骨中部的两侧 E.无上述情况 3.下列甲状腺的描述中,哪一一项是错误的?() A.甲状腺分两个侧叶和一个峡部 B.分泌的激素叫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表面有两层被膜C. D.甲状腺峡多位于第2~4气管软骨环前方 E.吞咽时,甲状腺不能随喉上、下移动 4.右肾上腺呈( ) A.三角形 B.半月形 C.卵圆形 D.楔形 E.以上都不是 5.对垂体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垂体为机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 B.它可分泌多种激素,调控其他许多内分泌腺 C.位于颅底蝶鞍垂体窝内 D.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E.分泌的生长激素主要是调节新陈代谢 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endocrine organ? () A. Hypophysis B. Thyroid gland C. Parotid gland D. Pineal body E. Ovary 7. The thymus is located in the ( ) A. root of the neck B. superior mediastinum C. anterior mediastinum D. middle mediastinum E. posterior mediastinum 型题】【B 垂体A. B.甲状腺甲状旁腺C.

正常人体解剖学完整

正常人体解剖学 名词解释 1.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相接外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平对第2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鼻旁窦:鼻腔周围的颅骨,有些含气的空腔,与鼻腔相通,称鼻旁窦。共四对,包括额窦,上颌窦,筛窦,和蝶窦。 3.翼点:在颞窝区内,额,顶,蝶,颞四骨的会合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较薄,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处骨折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4.骨膜:包裹除关节面以外的整个骨面,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骨膜内层上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在骨的发生、生长、改造和修复时功能最为活跃。 5.椎间盘:连接在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由外周的纤维环和内部的髓核构成。有连接和缓解冲击的作用。 6.骨盆界线:是大、小骨盆的分界,又为小骨盆的上口,由骶骨的岬、两侧的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和耻骨联合上缘共同围成。 7.浅筋膜:位于皮下,又称皮下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有脂肪、浅静脉、皮神经以及浅淋巴和淋巴管等。临床皮下注射,即将药物注入浅筋膜内。 8.腱鞘:为套在长腱周围的鞘管。多位于手足摩擦较大的部位。结构分外层的纤维层和内层的滑膜层,滑膜层又分为包于肌腱表面的脏层和紧贴纤维层内面的壁层。腱鞘可起约束肌腱的作用,并可减少肌腱在运动时与骨面的摩擦。 9.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临床上通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一段叫上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空肠到肛门的一段叫下消化道,包括空肠、回肠和大肠。 10.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界处,由腭垂、两侧腭舌弓和下方的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通道 11.轮廓乳头:在舌上面的粘膜表面,有7~11个体积最大的突起,排列在界沟的前方,乳头中央隆起,周围有环状沟,内含味蕾,司味觉。 12.十二指肠大乳头:在十二指肠降部肠腔的左后壁上有一条纵行的粘膜皱襞,其下端的乳头状突起,叫十二指肠大乳头,有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胆汁和胰液由此流入十二指肠内。 13.麦克伯尼点: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位置,位于脐和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急性阑尾炎时,该处有明显的压痛。 14.肝门:是指位于肝下面左右两条总够之间的横沟,叫肝门。是门静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神经和淋巴管出入的地方。 15.腹膜:是薄而光滑,呈半透明状的浆膜。由间皮和结缔组织构成,被覆于腹腔和盆腔内面及其脏器的表面。腹膜具有分泌、吸收、支持、保护、修复及防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全面大总结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全面大总结 1.何谓人体解剖学姿势? 答:人体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体干两侧,手掌朝前。 2.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3胸骨自上而下依次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4.成对的脑颅骨有:顶骨、颞骨.不成对的脑颅骨有: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5.鼻旁窦有四对.包括: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6.肩胛骨上能触及的骨性标志有:肩峰、上角、下角、肩胛冈、喙突、内侧缘. 7.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8.胸廓是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借骨连结构成的. 9下颌关节由:下颌头与下颌窝构成.其关节腔内有:关节盘. La椎间孔:是指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所组成的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1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他平对第二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2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比较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冀点处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13椎间盘:椎间盘是上、下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

围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构成. 14.腹股沟管:腹股沟管是指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有一斜贯腹肌和腹膜的裂隙,为男性的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 15.试述淮骨的一般形态. 答:每块椎骨均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构成.椎体位于前部,呈短圆柱状,椎弓附在椎体后方的弓状骨板,它与椎体围成椎孔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为椎弓根其上方有椎上切迹.下方有椎下切迹,相连椎骨的椎上下切迹组成椎间孔.两侧椎弓根向后内侧扩展为宽阔的骨板,称为椎弓板.每个椎弓伸出7个突起.即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伸出一对上关节突向下伸出一对下关节突向后伸出单一的棘突. 16.写出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部位. 答: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下领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 窝筛窦的前、中筛、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筛小房开口于上鼻道17.试述肩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 答:肩关节由肩胛骨关节孟和肱骨头构成.其形态特点:(1)股骨头大,关节孟下而浅,周缘有孟唇加深,因此可作较大运动.(2) 关节囊薄而松弛,囊内有肚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囊的上、后和前部都有肌和肌健跨越,但前下部缺乏肌和肌健加强而较薄弱。肩关节为人体最灵活的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换转运动。 18.试述髋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绪论 1、解剖学姿势和方位、切面术语。 ――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双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 ---方位—上,下---前(腹侧),后(背侧)---内侧,外侧----内,外---浅,深-- 近侧,远侧---桡侧,尺侧---- 腓侧,胫侧 ----切面--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额状轴)---切面--矢状面、水平面(横切面 、水平面(横切面 第一章----运动系统 1.1运动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 ------骨、骨连结、骨骼肌。运动、支持、保护 2.1.1、骨学总论 -----成人有206块骨 --根据位置不同,可分为:颅骨29块(含6块听小骨) 躯干骨51块 上肢骨64块 下肢骨62块 2.1.2骨的形态和构造? ---长骨:a分布于四肢b长管状,分一体两端c骨干(骨髓腔) d骺(关节面) ---短骨:a立方形b腕骨、跗骨 ---扁骨:a板状b颅盖骨、胸骨、肋骨 ---不规则骨:a形态不规则b椎骨(含气骨) 构造----骨质:骨密质(颅盖骨的外板、内板)、骨松质(颅骨的板障) 骨膜:a致密结缔组织膜b成骨细胞、破骨细胞c对骨的营养、生长或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骨髓:a填充于长骨的骨髓腔及骨松质腔隙内b红骨髓: c黄骨髓 2.1. 3.骨的理化特性 ----有机质(1/3)-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 ----无机质(2/3)-事骨具有硬度和脆性。 2.2.1躯干骨的名称和数目 答: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成人躯干骨由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1块尾骨、12对肋、1块胸骨组成,共计51块。 2.2.1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答:1.一般椎骨都有一个椎体和一个椎弓,椎弓上有七个突起。 2各部椎骨的特点:(1)颈椎特点:①椎体较小椎孔较大,呈三角形。②横突有孔称横突孔。③棘突末端分叉。④特化颈椎有:第一颈椎,无椎体和棘突,呈环形,又称寰椎。第二颈椎,有齿突,又称枢椎。第七颈椎,棘突特长,又称隆椎。其棘突是计数椎骨的重要体表标志。(2)胸椎特点: ①胸椎侧面和横突间断有与肋相连结的肋凹(椎体肋凹、横突肋凹)。② 棘突较长,向后下斜伸呈叠瓦状排列。(3)腰椎特点:①椎体大。②棘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