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理学chapter1~4

医学生理学chapter1~4
医学生理学chapter1~4

生理学1-4章习题及答案(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 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___和___ 两类。

2. 机体机能调节的基本方式有___、___和。

3.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它由___、___、___、___ 和___ 等五部分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

1. 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 全身性体液调节

B. 自身调节

C. 神经调节

D. 局部性体液调节

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反射

B. 反应

C. 适应

D. 负反馈

3. 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正反馈调节

D. 负反馈调节

4. 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A. 人体动脉血压相对稳定

B. 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

C. 人体各种生理功能不断增强,从而发挥最大效应。

D. 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三、双项选择题

1. 一般认为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 作用缓慢

B. 作用精确

C. 作用持久

D. 作用迅速

E. 作用广泛

四、多项选择题

1. 反射弧组成包括

A. 效应器

B. 感受器

C. 传出神经

D. 神经中枢

E. 传入神经

2. 神经调节的特点包括。

A. 发生反应比较迅速

B. 作用范围比较广泛

C. 作用时间较短暂

D. 调节部位较准确

E. 以上都对

3. 体液调节的特点包括。

A. 反应速度较缓慢

B. 调节范围较局限

C. 作用时间持久

D. 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

E. 完全不依赖于神经系统

五、名词解释

反射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填空题

1. 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有 _____ , _____ 和 _____ 。

2. 载体蛋白的特点有 _____ , _____ 和 _____ 。

3. 细胞膜主动转运物质的特点是 _____ 和 _____ 。

4. 大分子或团块物质的转运方式是 _____ 和 _____ ,均属于 _____ 转运。

5. 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细胞内 _____ 浓度高于膜外,而细胞外 _____ 浓度高于膜内。

6.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时, _____ 离子内流量 _____ ;复极化时,_____ 离子外流量 _____ 。

7. 单一神经或肌肉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有_____ 和_____ 。

8. 钠泵的化学本质是,它的生理功能是_____ 。

9. 细胞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称为_____ ,细胞兴奋的标志是产生_____ 。

10. 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中,一定范围内增大刺激强度时,可见动作电位幅度_____ 。

二、双项选择题

1. 下列物质跨膜转运属于单纯扩散的有() 。

A.Na +

B.CO 2

C.O 2

D.K +

E. 葡萄糖

2. 下面哪些过程属于主动转运。

A.O 2 进入细胞

B.Na + 移出细胞

C.Na + 移入细胞

D.K + 移出细胞

E. 骨骼肌舒张时 Ca 2+ 进入终池

3. 单纯扩散的速度取决于() 。

A. 细胞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B. 脂溶性大小

C. 通道的开放水平

D. 载体数量的多少

E. 泵的转运速度

4. 细胞内液比细胞外液含有较多() 。

A.K +

B.Na +

C.Ca 2+

D.Cl -

E. 有机负离子

5. 兴奋性降低时() 。

A. 阈强度增大

B. 阈强度减小

C. 阈电位上移

D. 阈电位下移

E. 阈强度或阈电位不变

6.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

A.Na + 外流

B.Na + 内流

C.K + 外流

D.K + 内流

E.Ca 2+ 内流

7. 在绝对不应期中。

A. 兴奋性等于零

B. 阈电位下移

C. 强刺激可引起扩布性动作电位

D. 强刺激可产生局部去极化

E. 阈强度无限大

三、多项选择题

1.细胞膜对物质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 。

A. 顺浓度差进行

B. 逆浓度差进行

C. 需消耗能量

D. 依赖于某种泵的活动

E. 必须借助于载体

2.Na + 离子通道功能状态的特性有( ) 。

A. 在静息时呈“备用”状态

B. 在静息时呈“失活”状态

C. 细胞兴奋过程中

呈“激活”状态

D. 兴奋去极相呈“激活”状态

E. 动作电位复极相一定时程内呈“失活”状态

3. 细胞膜蛋白质的功能有( ) 。

A. 转运物质

B. 受体

C. 酶

D. 免疫

E. 调节体温

4. 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 。

A. 有高度特异性

B. 有相对特异性

C. 有竞争性抑制

D. 有饱和现象

E. 需代谢供能

5. 下列哪些物质转运属于被动转运( ) 。

A. 细胞静息时 K + 外流

B. 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化时 K + 外流

C. 细胞动作电

位去极化时 Na + 内流

D.O 2 从肺泡进入血液

E.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4 期 Na + 外流与 K + 内流

6. 有效刺激必需包括( ) 。

A. 一定的刺激频率

B. 一定的刺激强度

C. 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

D. 一定的刺激种类

E. 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7. 细胞外液比细胞内液含有较多的( ) 。

A.Na +

B.K +

C.Cl -

D.Ca 2+

E. 有机负离子

8. 动作电位的幅度( ) 。

A. 不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改变

B. 不随细胞外 Na + 含量的变化而改变

C. 不随传导距离而改变

D. 可随细胞种类而改变

E. 相当于 K + 平衡电位

四、名词解释

1. 阈强度

2. 动作电位

3. 静息电位

4. 兴奋性

五、简答题

1. 何谓兴奋性?它与阈强度有何关系?

2. 动作电位是如何传导的?简述其传导的方向及机理。

六、问答题

细胞膜转运物质主要有哪些形式?它们有何不同?

第三章血液

一、填空题

1. 正常人血液 PH 值为 _____ 。血液 PH 值的相对恒定取决于所含的各种缓冲物质。在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 _____ 。

2. 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由 _____ 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是_____ 。

3. 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313mmol/LkgH 2 O 。静脉注入 0.9%NaCl 溶液,血浆渗透压 _____ ,血细胞形态 _____ 。

4. 生成红细胞重要的原料是 _____ 和 _____ 。

5. 通常以红细胞沉降率表示红细胞的 _____ ,沉降率愈小,表示 _____ 。

6. 血浆蛋白含量显著减少,可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 _____ ,并使组织液生成_____ 。

7.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作用是维持 _____ 和调节 _____ 。

8. 维持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相对稳定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_____ ,它是由 _____ 产生的。

9. 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功能是 _____ 和 _____ 。

10. 机体内所有细胞都生活于 _____ 中,故将其称之为 _____ 。

二、双项选择题

1. 体液的组成包括 ( ) 。

A. 细胞内液

B. 组织液

C. 淋巴液

D. 细胞外液

E. 血浆

2. 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有 ( ) 。

A. 白蛋白

B. 球蛋白

C. 氯化钠

D. 氨基酸

E. 钙离子

3. 生成红细胞的重要原料包括 ( ) 。

A. 葡萄糖

B. 维生素 B 12

C. 蛋白质

D. 促红细胞生成素

E. 铁

4. 延缓或防止血液在体外凝固的方法有 ( ) 。

A. 血液中加入肝素

B. 血液中加入维生素 K

C. 血液中加入维生素 C

D. 将血液置于低温环境中

E. 将血液与粗糙面接触

5. 可与 B 型标准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血型有 ( ) 。

A.B 型

B.A 型

C.O 型

D.AB 型

E.Rh 因子阳性

6. 使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因素有 ( ) 。

A. 血浆中球蛋白减少

B. 血浆中白蛋白增多

C. 血浆中球蛋白增多

D. 红细胞可塑变形性差

E. 血浆中因子Ⅰ增多

7. 维持细胞内外和血管内外水平衡的因素分别是 ( ) 。

A. 血浆中碳酸氢盐浓度

B. 血浆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

C. 血浆中 Ca 2+ 浓度

D. 血浆中 O 2 和 CO 2 浓度

E. 血浆的胶体渗透压

三、多项选择题

1. 机体内环境包括 ( ) 。

A. 体液

B. 组织液

C. 细胞内液

D. 脑脊液

E. 血浆

2. 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有 ( ) 。

A. 运输物质

B. 缓冲 pH

C. 参与抗体的形成

D. 参与生理止血过程

E. 参与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

3. 成年人有造血功能的骨髓在 ( ) 。

A. 颅骨

B. 脊椎骨

C. 长骨

D. 肋骨

E. 胸骨

4. 血小板的功能包括 ( ) 。

A. 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B. 促进凝血

C. 加速止血

D. 缓冲血液酸碱度

E. 保持血管壁内皮完整性

5. 生理止血过程包括 ( ) 。

A. 局部血管收缩

B. 血小板聚集

C. 血小板释放 5 — HT

D. 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

E. 因子Ⅰ转变成纤维蛋白

6.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 ( ) 。

A. 缺乏纤维蛋白原

B. 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

C. 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D. 含有大量清蛋白

E. 不含血细胞

四、名词解释

1. 外源性凝血

2. 血型

五、简答题

1. 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2. 简述血浆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六、问答题

试述 ABO 血型的鉴定原理及其在输血中的意义。

第四章血液循环

一、填空题

1.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是:持续时间 _____ ;复极过程有 _____ 期

2.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0 期去极化形成的机制是由于 _____ 离子从 _____ 移向 _____ 所致。

3. 与窦房结细胞相比,心肌传导细胞动作电位 0 期去极化速度 _____ ;幅度_____ 。

4. 心肌自动节律性最高的部位是 _____ ;称为 _____ 。

5. 心肌自律细胞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基础是 _____ 。

6. 在心脏自律组织中,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 _____ ;最快的是 _____ 。

7. 心肌细胞 4 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加快时,其自律性 _____ 。

8. 期前收缩的产生是因为有额外刺激落在心肌兴奋性变化 _____ 期或 _____ 期。

9. 心肌兴奋性周期性变化过程中,兴奋性最低的时期是 _____ ;最高的是

_____ 。

10. 心肌兴奋性周期性变化的特点是 _____ 相当于心肌机械活动的 _____ 期。

11. 在一定范围内,血 Ca 2+ 浓度升高,心肌兴奋时由 _____ 流向 _____ 的Ca 2+ 增多,因而使心肌收缩力 _____ 。

12. 心肌细胞一次兴奋后其有效不应期 _____ ;因此,不会发生 _____ 收缩。

13. 一个心动周期中,心缩时间比心舒时间 _____ ;心室收缩时间比心房收缩时间 _____ 。

14. 心动周期的长短与 _____ 密切相关, _____ 越快,心动周期越短。

15. 在心脏收缩射血期,房室瓣处在 _____ 状态;动脉瓣处在 _____ 状态。

16. 心动周期中,主动脉瓣处在关闭状态,房室瓣处在开放状态的时期包括

_____ 和 _____ 期。

17. 在心脏舒张充盈期,房室瓣处在 _____ 状态;动脉瓣处在 _____ 状态。

18. 心动周期的 _____ 期射血血量最多, _____ 期充盈血量最多。

19. 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升高速度最快的是 _____ 期;降低最快的是

_____ 期

20. 第一心音发生在心脏活动的 _____ 期;它的出现标志着心脏 _____ 开始。

二、双项选择题

1. 与心肌传导细胞比较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特点有( ) 。

A. 最大舒张电位绝对值大

B. 阈电位绝对值小

C.0 期去极速度快

D. 去极无明显 3 、 4 期

E. 去极幅度低

2. 下列心肌细胞,属于慢反应细胞的是( ) 。

A. 心室肌

B. 窦房结细胞

C. 房室交界处细胞

D. 心肌传导细胞

E. 心房肌

3. 心肌工作细胞平台期的形成是由于( ) 。

A.Na + 的内流

B.Ca 2+ 的内流

C.Cl - 的内流

D.K + 的外流

E.Na + 的外流

4. 心肌传导细胞自动去极的起搏电流的特征是( ) 。

A. 由 Ca 2+ 携带

B. 由 Na + 携带

C. 与 K + 无关

D. 在膜去极化电位达— 50mv 中止

E. 膜电位复极达— 60mv 中止

5. 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有( ) 。

A.4 期自动去极速度

B.0 期去极速度

C.0 期去极离子

D. 自动去极的离子

E. 最大舒张电位水平

6. 有关兴奋在心脏内传导的论述,正确的有( ) 。

A. 心肌传导细胞传导速度最慢

B. 心室肌兴奋由内膜向外膜扩布

C. 传导速度与细胞直径无关

D. 房室交界处兴奋传导速度较慢

E.0 期去极幅度与传导速度无关

7. 超常期的兴奋性高的原因是( ) 。

A. 膜电位绝对值小,更接近阈电位

B. 阈电位绝对值小

C. 阈电位距静息电位远

D.Na + 通道基本复活

E.Na + 通道处于失活状态

8. 影响心肌细胞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共有因素是( ) 。

A.Na + 通道状态

B. 阈电位水平

C. 静息电位或最大舒张电位水平

D. 自动去极速度

E.0 期去极速度

9. 与骨骼肌比较心室肌细胞生物电特征有( ) 。

A. 动作电位幅度高

B.0 期去极速度慢

C. 动作电位时程长

D. 复极速度快

E. 有明显平台期

10. 提高细胞外液中 Ca 2+ 浓度可出现的生理效应有( ) 。

A. 使心肌收缩力加强

B. 快反应细胞兴奋性下降

C. 慢反应细胞自律性降低

D. 快反应细胞平台期延长

E. 促进 Na+ 内流

11.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房室瓣与主动脉瓣同时关闭的时期是( ) 。

A. 等容收缩期

B. 房缩期

C. 减慢充盈期

D. 等容舒张期

E. 减慢射血期

12. 在心动周期中,房内压高于室内压的时期是( ) 。

A. 房缩期

B. 快速射血期

C. 减慢射血期

D. 快速充盈期

E. 等容舒张期

13. 影响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是( ) 。

A. 大动脉管壁弹性

B. 心肌收缩力

C. 小动脉口径

D. 血液的粘度

E. 回心血量

14. 下列因素中能使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的有( ) 。

A.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

B. 迷走神经兴奋

C. 胞外 Ca2+ 浓度增加

D. 心率增快

E. 胞外 K+ 浓度增加

15. 与第一心音比较,第二心音的特征是( ) 。

A. 音调低沉

B. 发生在心室收缩初期

C. 发生在心室舒张初期

D. 持续时间较短

E. 与心尖搏动一致

三、多项选择题

1. 心肌的生理特性有( ) 。

A. 紧张性

B. 自动节律性

C. 传导性

D. 兴奋性

E. 收缩性

2. 下列心肌细胞,属于快反应细胞的是( ) 。

A. 窦房结

B. 房室交界

C. 心房肌

D. 传导细胞

E. 心室肌

3. 关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0 期去极速度快

B.K+ 外流是形成 1 期的离子基础

C. 有 2 期平台期

D. 持续时程较长

E. 升降支不对称

4. 心脏的自律性组织有( ) 。

A. 窦房结

B. 心房肌

C. 房室束

D. 心肌传导细胞

E. 心室肌

5. 关于心肌自律细胞的有关描述 , 正确的是。

A.4 期不稳定

B.4 期也称为电舒张期

C.0 期去极化是 Ca 2+ 内流所致

D.4 期自动去极速度快,自律性高

E. 自律细胞都属慢反应细胞

6. 决定和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有。

A.4 期去极速度

B.0 期去极速度

C. 静息电位或最大舒张电位水平

D. 邻近部位阈电位水平

E.3 期复极化速度

7. 决定和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有。

A.4 期去极速度

B. 阈电位水平

C. 最大舒张电位水平

D. 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

E. 心肌收缩力加强

8. 心室肌细胞兴奋后其兴奋性变化经历。

A. 有效不应期

B. 相对不应期

C. 超常期

D. 低常期

E. 静息期

9. 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的因素有。

A. 交感神经兴奋

B. 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C. 迷走神经兴奋

D. 增加胞外 Ca 2+ 浓度

E. 增加胞外 Na + 浓度

10. 心肌收缩与骨骼肌的不同点有。

A. 对细胞外 Ca 2+ 明显的依赖性

B. 不发生强直收缩

C. 儿茶酚胺增加收缩力

D. “全或无”式收缩

E. 收缩期长舒张期短

四、名词解释

1. 心输出量

2. 动脉脉搏

3. 心音

4. 射血分数

5. 微循环

6. 心电图

五、简答题

1.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有何特点?其 1 期和 2 期平台期形成的离子活动基础是什么?

2. 心动周期可分为哪几个时期?其中哪些时期血液从心室流向主动脉?哪些时期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

3. 何谓动脉脉搏压?可使脉搏压特别增大的有哪些因素?

4.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有何不同?

六、问答题

1. 形成动脉血压需要哪些条件?试分析动脉血压下降的可能原因。

2. 心脏活动受哪些神经支配?请阐明它们的作用及机理。

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 急性实验慢性实验

2.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3.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

二、单项选择题

1.C 、

2.A 、

3.D 、

4.C 、

三、双项选择题

1. BD.

四、多项选择题

1. A B C D E

2.A C D 3 A C D

五、名词解释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发生有适应性意义的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填空题

1. 主动转运被动转运胞吐和胞纳作用

2. 高度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

3. 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需要消耗能量

4. 胞吐胞纳主动

5.K + Na +

6.Na + 增多 K + 增多

7. 全或无定律不衰减传导

8.Na + -K + 依赖式 ATP 酶维持细胞内外 Na + 、 K + 的不均衡分布,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体积和兴奋性

9. 兴奋性动作电位

10. 增大

二、双项选择题

1.B C

2.B E

3.A B

4.A E

5.A C

6.B C

7.A E

三、多项选择题

1.B C D

2.A D E

3.A B C D

4.A C D

5.A B C D

6.B C E

7.B C D E

8.A C D

四、名词解释

?又称强度阈值或阈值。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强度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常用指标,它与兴奋性呈反比关系。

?指细胞兴奋时产生的可扩布的一系列电位变化。动作电位分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过程。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

?指细胞安静时膜内外的电位差。细胞膜外为正,膜内为负。

?是指可兴奋细胞的兴奋能力。也就是细胞或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兴奋性是以兴奋细胞的极化状态为基础的。

五、简答题

?答:活细胞、组织或机体具有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衡量兴奋性高低的常用指标是阈强度。兴奋性与阈强度呈反比关系,阈强度大,表示组织细胞的兴奋性低;阈强度小,表示兴奋性高。

?动作电位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而传导的。在兴奋部位内为正膜外为负,邻旁未兴奋区膜内负外正,两者间存在电位差而产生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可使未兴奋区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时,便可产生动作电位。于是兴奋就由原兴奋部位传向邻旁安静部位。

六、问答题

?答:细胞膜转运物质主要有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两种形式。被动转运又包括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两种。单纯扩散是指一些脂溶性物质通过溶解于膜脂质而顺浓差扩散。易化扩散是指一些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借助膜载体或膜通道的顺浓度差扩散。被动转运形式和主动转运形式的不同主要有两点:第一,被动转运形式是一种顺浓度差转运,将物质从高浓度一侧移向低浓度一侧;而主动转运则是将物质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逆浓度差转运。第二,被动转运不需要消耗细胞本身的能量,其扩散的动力来自物质的分子运动;而主动转运则需消耗细胞的能量( ATP )。

第三章血液

一、填空题

1.7.35 ~ 7.45 NaHCO 3 /H 2 CO 3

2.NaCl 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血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

3. 不变不变

4. 铁蛋白质

5. 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愈大

6. 下降增多

7. 血容量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

8. 促红细胞生成素肾脏

9. 运输 O 2 和 CO 2 缓冲酸碱度的变化

10. 细胞外液内环境

二、双项选择题

1.AD

2.AC

3.CE

4.AD

5.BD

6.CE

7.BE.

三、多项选择题

1.B D E

2.A B C D

3.A B D E

4.B C E

5.A B C E

6.A B C

四、名词解释

1. 由组织损伤释放因子Ⅲ而开始的凝血系统。参与该凝血系统的凝血因子除部分存在于血浆中,还需组织因子参与。

2. 血型指血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通常主要指红细胞血型,根据红细胞膜上存在的凝集原命名,临床意义最大的是 ABO 血型系统和 Rh 血型系统。

五、简答题

1. 凝血过程是一连串酶促反应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凝血因子Ⅱ转变为凝血酶;

?凝血因子Ⅰ转变为纤维蛋白。

2. 答:血浆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运输功能,作为载体参与体内许多物质的转运;

?缓冲功能;

?参与机体免疫功能;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参与血液凝固和生理止血功能。

六、问答题

在 ABO 血型系统中,人类的红细胞膜上存在两种不同的凝集原, ABO 血型鉴定根据红细胞膜上 A 、 B 凝集原分布的不同,将血液分 4 型。仅有 A 凝集原者为 A 型,其血浆中则含有抗 B 凝集素;仅有 B 凝集原者为 B 型,其血浆中则含有抗 A 凝集素;兼有 A 、 B 两种凝集原者为 AB 型,其血浆中不含抗 A 和抗 B 凝集素;二种凝集原均缺乏为 O 型,其血浆中含抗 A 和抗 B 二种凝集素。为防止引起凝集反应,输血时应首选同型输血,无法找到同型血液,也可考虑异型间输血,但只限于小剂量输血。异型间输血选择原则是: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能被受血者的血浆所凝集。例如 O 型血液,可输给其他任何血型的人。又如 AB 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输血。输血时必须严格遵循输血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血液循环

一、填空题

1. 长平台

2.Na+ 胞外胞内

3. 快大

4. 窦房结心跳起搏点

5.4 期电位不能保持稳定水平,可自动去极化。

6. 房室交界浦肯野纤维网

7. 增高

8. 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9. 绝对不应期超常期

10. 有效不应期长收缩期和舒张早

11. 胞外胞内增强

12. 长强直

13. 短长

14. 心率心率

15. 关闭开放

16. 心室舒张充盈期房缩期

17. 开放关闭

18. 快速射血快速充盈

19. 等容收缩等容舒张

20. 收缩初收缩

二、双项选择题

1.B E

2.B C

3.B D

4.B D

5.A E

6.B D

7.A D

8.B C

9.C E 10.A B

11.A D 12.A D 13.B E 14.A C 15.C D

三、多项选择题

1.B C D E

2.C D E

3.A B C DE

4.A C D

5.A B D

6.B C D

7.A B C

8.A B C

9.A

B D 10.A B

C D

四、名词解释

1. 一侧心室每次搏动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心输出量 = 搏出量×心率,正常值约为 4.5~ 6.0 升 / 分。左、右两侧心室的心输出量基本相等。

2. 在每一心动周期中,随着心脏的收缩、舒张,动脉管内压力发生周期性升高、降低,使动脉管壁相应地产生扩张和回缩的搏动,这种搏动称为动脉脉搏。

3. 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肌收缩和舒张,瓣膜启闭、血流冲击心室壁和大动脉壁及形成湍流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称为心音。

4. 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正常成年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约为 125 毫升 , 搏出量约为 70 毫升。射血分数则为 70 毫升 /125 毫升× 100%=56% 。正常人安静时射血分数的正常范围是 50~60% 。

5. 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它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包括七个组成部分和三条通路。

6. 由体表一定部位引导的心脏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的综合电位变化称为心电图。它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播和恢复过程。正常心电图的基本波形包括 P 波、QRS 波群和 T 波等。

五、简答题

1. 答:心室肌动作电位分 0 、 1 、 2 、 3 、 4 期五个时期,与神经或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相比,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点是时程特别长,复极化过程缓慢,有平台期。

心室肌动作电位 1 、 2 期形成的离子基础是: 1 期是 K + 的一过性外流形成,2 期主要是 Ca 2+ 内流与 K + 外流引起。

2. 答:一个心动周期可分为 7 个时期:①等容收缩期;②快速射血期;③减慢射血期;④等容舒张期;⑤快速充盈期;⑥减慢充盈期;⑦房缩期。②③期为心室收缩射血期,此两期血液从心室流向主动脉。⑤⑥期为心室舒张充盈期,⑦期心房收缩,心室继续充盈,这 3 期内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

3. 答:动脉脉搏压是指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值。可使动脉脉搏压特别增大的因素主要是:①大动脉管壁弹性变差,使收缩压明显升高而舒张压降低;②每搏输出量增加使收缩压升高比舒张压明显;③外周阻力明显减小使舒张压明显降低。

4. 答: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都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它们对心血管的作用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共性是都可以与心肌细胞β 1 受体结合,使心肌细胞

活动增强。但由于两者受体结合能力不同,肾上腺素与β 1 结合的能力较强,因而有明显的强心作用,临床常作为强心急救药;肾上腺素对于血管的作用取决于血管平滑肌中α受体与β 2 受体的分布情况,小剂量肾上腺素常以兴奋β 2 受体的效应为主,引起血管舒张,只有在大剂量才引起缩血管反应。去甲肾上腺素主要能与α和β 1 受体结合,使全身各器官血管广泛收缩,动脉血压明显升高,故临床上常用作升压药。去甲肾上腺素虽有强心作用,但在完整机体内,却由于升高血压而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使心率减慢。

六、问答题

1. 答:形成动脉血压需要四个条件:血管系统有足量的血液充盈是物质基础;心室收缩射血是基本条件;外周阻力阻止血液迅速流向外周是维持舒张压的必要条件;大动脉管壁弹性的弹性贮器作用是缓减收缩压、维持舒张压的重要条件。因此,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包括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大动脉管壁弹性和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关系。使动脉血压下降的可能因素有:①心肌收缩无力或心率过快或过慢,心输出量减少。②血管扩张。小动脉扩张外周阻力下降;小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③大失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充盈度下降。

④全身血管容量增加,回心血量减少。

2. 答:心脏活动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该递质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 1 受体结合,可引起心率加快;心肌兴奋传导加速;心肌不应期缩短和收缩增强、增快。总的是起增强心脏功能的作用。心迷走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 M 受体结合,可引起心率减慢;心房收缩力减弱和房室交界传导速度减慢等。总的是起抑制心脏功能的作用。

修改日期:2011.6.12

《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思考

摘要:《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其它经济类课程的基础。青岛农业大学《微观经济学》课程建设主要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及教学效果与评价等四个方面着手,师资队伍建设重在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内容改革重在加强实践教学;教学手段与方法方面重在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教学效果与评价方面重在学生评价。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效果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22102 《微观经济学》是面对经管类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与《宏观经济学》一起构成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微观经济学理论根植于自由市场经济,又为其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在最大化条件下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单个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行为,并最终明确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在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基础上的均衡价格理论,并以此来说明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由于《微观经济学》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的重要性,2006年被确定为青岛农业大学b类课程建设项目,并于2008年顺利通过验收。2010年本课程被立项为校级优秀课程,并于2012年度结题验收。2013年《微观经济学》又被学校立项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中的校级精品课程。本课程建设从2006年开始至今已有10年的历史,通过前一阶段的课程建设,该课程在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改革、实验实践、网络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本人现将青岛农业大学《微观经济学》课程建设中的一些经验、做法做一总结、思考,供各位同仁探讨并作出指正。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按照专业和学科发展、课程建设和招生人数的总体情况,科学制定课程建设师资培训计划,在人员基本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在职学习、开展“教研”和“科研”等形式,以“科研”促“教研”,用“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加强业务素质的提高,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教学效果好的师资队伍。为实现该目标,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第一,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引进师资,特别是要引进学术带头人。《微观经济学》课程组现有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9人中博士5人,硕士2人,在读博士2人,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较为合理。本课程组承担着全校的经济学课程,教学压力较大。因此,引进人才成为必然。虽然这两年新加入了2名年轻博士,但还是没有彻底缓解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年轻博士刚刚参加工作,在教学科研方面较为稚嫩,缺乏经验,再加上生活压力较大,因此,在引进人才方面最好直接引进学科带头人为好。 第二,提升课程组成员的教学水平。课程组年轻教师数量较多,虽然学历上都是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较好,但是在教学方面缺少积累,教学经验匮乏,因此提高年轻老师的教学水平迫在眉睫。首先,鼓励年轻老师参加各种层级的教学研讨活动,并在时间和经费上给予全力支持。其次,实行导师制,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指定相关学科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作为导师,注重进行教学辅导,坚持在教学实践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第三,建立完善的教师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定期听课、集体备课制度、集体阅卷制度、课前试讲制度以及定期开展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使年轻教师得到更多地锻炼,尽快的成长、提高,老教师也可以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共同探讨教学规律。这样,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方法和手段始终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中心进行调节,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改革方面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注重体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内容切实

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 参考资料

机械工程系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2006〕16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精神,针对“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以及重庆“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6+1”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构建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 二、现有基础 (一) 产业背景分析 建设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培养机械制造、工业机器人和汽车维修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建设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的产业背景如下: 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智能制造机器人列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国家将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推动高精密减速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 新能源汽车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国家将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鼓励城市公交和出租车使用新能源汽车。 (二)人才需求分析 装备制造专业领域和汽车技术专业领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 通过对渝东北机械企业的调研发现:机械制造方面的技能人才每年将需求1万人,工厂电气维修技能人才每年需求量为5000人。对渝东北汽车制造和维修企业调研发现:汽车领域的技能人才每年需求量约为8000人。 (三) 专业建设基础 1、课程条件基础 机械工程系目前开设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应用与维修技术和机械装备制造技术三个高职专业。形成了机械基础课程群、电工电子课程群、计算机基础课程群和汽车维修课程群,并建立了相应的教学团队,为拟新增设专业的课程教学奠定了基础。 2、师资队伍基础

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

1.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各有何特点? 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特点是调节幅度小。 2.何谓内环境,及其生理意义? 答:内环境就是指多细胞动物的体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内稳态就是生物能够保持内环境的状态稳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的机制。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反馈机制完成的。高等动物内稳态主要是靠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来维持。 意义在于:①能够扩大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少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制约。②能够让生物的酶保持最佳状态,让生命活动有条不絮地进行。 3.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 答:1、单纯扩散,如O2、CO2、N2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转运 2、易化扩散,分为经载体的易化扩散(葡萄糖由血液进入红细胞)和经通道的易化扩散(K+、Na+、Ca+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 3.主动转运,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K+、Na+、Ca+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和重吸收葡萄糖时跨管腔膜的主动转运)。 4.出胞(腺细胞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入胞9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的过程) 4.血小板有哪些功能。 (1)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支持功能(2)生理止血功能(3)凝血功能(4)在纤维蛋白溶解中的作用 5.血型鉴定? 答:血型是指血细胞膜上的凝集原类型。ABO血型鉴定,即指ABH血型抗原的检测。红细胞含A抗原的叫A型,含B抗原的叫B型,含A和B抗原的叫AB型;不含A、B抗原,而含H抗原的称O型。常规的方法有:①正向定型:用已知抗体的标准血清检查红细胞上未知的抗原。②反向定型:用已知血型的标准红细胞检查血清中未知的抗体。 6.简述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的射血过程。 心脏从一次收缩的开始到下一次收缩开始前的时间,构成了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在每次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机械活动均可分为收缩期和扩张期。但两者在活动的时间和顺序上并非完全一致,心房收缩在前、心室收缩在后。一般以心房开始收缩作为一个心动周期的起点,如正常成年人的心率为75次/分时,则一个心动周期为0.8秒,心房的收缩期为0.1秒,舒张期为0.7秒。当心房收缩时,心室尚处于舒张状态;在心房进入舒张期后不久,紧接着心室开始收缩,持续0.3 秒,称为心室收缩期;继而计入心室舒张期,持续0.5秒。在心室舒张的前0.4秒期间,心房也处于舒张期,称为全心舒张期。一般来说,是以心室的活动作为心脏活动的标志。 7.简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心脏每搏输出量:(2)心率:(3)外周阻力(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8.简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及其原因。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2)心脏收缩力量(3)体位改变(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5)呼吸运动 9.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1)有效滤过压;(2)毛细血管通透性;(3)静脉和淋巴回流等 10.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答: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乘积①前负荷②心肌收缩能力③后负荷④心率 11.心肌兴奋周期性变化及其生理意义? 答:心肌细胞兴奋后,其兴奋会发生一系列的周期性变化,其过程及意义为:①有效不应期②相对不应期③超常期④低常期 12.肺换气的影响因素 答:1.呼吸膜的面积和厚度影响肺换气。气体的扩散速率与呼吸面积成正比,与呼吸膜厚度成反比。 2.气体分压值、扩散系数、、温度各因素与气体扩散速率成正比。 3.通气/血流比值。比例适宜通气/血流比值才能实现适宜的肺换气,无论该比值增大或减小,都会妨碍有效气体的交换。 13.简述胃酸的主要生理作用。 (1)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2)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被消化。

医学生理学期末重点笔记--第十一章-内分泌

医学生理学期末重点笔记--第十一章-内分泌

第十一章内分泌 【目的】掌握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内分泌系统在调节主要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关系。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的内分泌功能及其调节。熟悉信号转导机制及其新进展,了解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的有关进展。 【重点】 1.下丘脑-垂体的功能单位,下丘脑调节肽。 2.腺垂体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调节。 3.甲状腺的功能、作用机理及调节。 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及调节。 第一节概述 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两个主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它们紧密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机体的各种功能调节,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一、激素的概念 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散在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hormone),是细胞与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化学媒介;它不经导管直接释放入内环境,因此称为内分泌。

二、激素的作用方式 1.远距分泌多数激素经血液循环,运送至远距离的靶细胞发挥作用,称为远距分泌(telecrine)。 2.旁分泌某些激素可不经血液运输,仅通过组织液扩散至邻近细胞发挥作用,称为旁分泌(paracrine)。 3.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可沿神经细胞轴突借轴浆流动运送至所连接的组织或经垂体门脉流向腺垂体发挥作用,称为神经分泌(neurocrine)。 4.自分泌由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又返回作用于该内分泌细胞而发挥反馈作用,称为自分泌(autocrine)。 三、激素的分类 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 1.含氮类激素:(1)蛋白质激素,如生长素、催乳素、胰岛素等;(2)肽类激素,如下丘脑调节肽等;(3)胺类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 2.类固醇激素:(1)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等;(2)性激素,如雌二醇、睾酮

《微观经济学》课程论文期末考试作业

课程论文首页

对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 郑建洪 中文摘要: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摒弃了以往行政手段干涉环境问题的某些弊端,是解决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经济学理论渊源,对碳排放权交易的法经济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建设方针。 关键词: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法经济学 碳排放交易,主要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协议买卖,协议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排放额度(即排放相应数量温室气体的权利),它是一种排放额度在买卖双方的转移。碳排放交易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产生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的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显示,1995年到2006年这12年间,就有11年跻身于有全球地表温度记载以来的最热的12年之列;而未来100年气温还将上升1.1摄氏度-6.4摄氏度。据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克霍拉斯(Nicholkas)估算,如果气候变化不改观,它所带来的损耗成本将达到5.5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产出的20%,几乎等同于大萧条时 期的经济损失。全球变暖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生存危机,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由此产生节能减排的内在需求,碳排放交易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所出现的一种市场化减排手段。 一.碳排放权交易的法经济学分析

碳排放交易,是把碳排放量视为一种商品,并将其纳入市场机制的一种控制污染的经济手段。在本质上,它是一种产权交易,有着深刻的产权经济学内涵,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在现实中的应用都体现着产权交易的特质。 碳排放权:一种环境产权 碳排放交易事实上是环境产权在不同所有者之间的转移,是一种碳排放权的交易。因此,首先要求确立合法的排放权,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可以买卖。碳排放权所体现产权的性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从内容上看,碳排放权是一系列的权利束。碳排放交易包括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和排放权的交易两个方面,完整的碳排放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交易权以及收益权。在这些权利中,既有产权 中最基本的(对排放污染权利的)所有权,也有其他权能,如交易权和收益权。因此,碳排放权是一个较为完整意义上的产权束。 第二,从社会关系上看,碳排放权不仅体现主体对客体的占有关系,而且反映社会成员和排放厂商之间的权利与利益关系。碳排放交易包括两个步骤:首先,国家或某权威机构拥有决定碳排放的权利,它把这一权利以许可证的方式无偿或者拍卖给需要排放的单位,这是初始权利的配置。初始权利界定包含了对污染引起的外部性的内部化,是公众权利的体现,是排放者对社会成本的支付。其次,碳排放权在个体之间进行交换,每个个体拥有对排放权的支配权以及收益权。总之,排放权的初始界定和权利转移背后是人们使用环境产权时发生的社会关系。 第三,从主体上看,碳排放权载体必须明确到企业法人身上,具有确定性。袁庆明(2009)指出,“所 谓产权确定性,就是人们对其资产排他性权利的实现程度。一般来说,确定的产权意味着其排他权利是未受侵犯的。”产权交易要求权利与义务的对等,这是以产权的人格化为前提的。对于碳排放权,其所有者应当是能够独立承担责任和享有收益的自然人或法人。当然,碳排放权是一种对环境污染的权利,最终的归属是由法律裁决,个体并非其天然的最终所有者。但是,碳排放权最终归于能够承担责任的个体,其交易是权利的转移,是所有者的改变,要求排放权必须体现主体明确、权利义务相当的现代产权特征。 二.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经济学理论渊源 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实质是由使用某种资源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带有“负外部性”效应,而目前并没有人去承担由此产生气候变化带来的成本。与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的经济学理论有以下几种: (一)稀缺资源理论 一种资源只有在稀缺时才具有交换价值,所以交易得以进行的前提就是资源稀缺。在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较少时,土地、空气、水等环境资源要素非常丰富,是不存在稀缺性的自由物。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功能的需求开始产生竞争、对立、矛盾和冲突,环境资源多元价值的矛盾和环境功能的稀缺性日益显露。而这种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就是排污

大学英语建设“十三五”规划

外国语言文学系“十三五”大学英语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2016年至2020年是我院学科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全国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学院2016——2020发展规划编制方案》,结合大学英语当前的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促进我院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特制定《外国语言文学系十三五大学英语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在学院狠抓落实,强化教学质量的方针指引下,从2012年开始,我院大学英语教学水平逐步提高。连续四年全院普通大学英语本科通过率超过60%,这是建院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取得的最好成绩。靓丽的成绩单离不开学院和教务处的正确领导,也离不开全体大学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全院大学英语教学“一刀切”不符合大学英语的教学规律,也不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 提高,大学英语分类教学的实施势在必行。 2.大学英语课程层级结构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上只简单的围绕四六级考试服务,针对高年级阶段服务于学生专业发展的课程鲜有涉及。 3.针对我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大学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上做的不够深入。 4.在大学英语教学课时不断减少又要保证教学质量不下降的情况下,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有待进一步改革。 上述都是在“十三五”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急于解决的问题。 二.发展目标 在整个十三五发展阶段,大学英语教学要围绕一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一刀切”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院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 高水平英语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十三五”期间,先计划在全院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中实施大学英语分类教学,然后逐步过渡到分级教学。 2.现阶段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在“十三五”期间要积极构建“基础阶段+高年 级阶段”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模式。基础阶段四个学期要重点把学生的英语基础打扎实,重视听说课教学。到高年级阶段要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实施和推广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工作。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能较好促进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提升和满足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 3.高度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将通过“夯实基础,听说领先” 的教学模式,再结合外教课堂和精彩纷呈的第二课堂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在大学英语课时逐渐被压缩的情况下,要想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改进教学方法和评 价手段是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必然选项。现阶段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首先,“十三五”期间大学英语要和国内主流的一两

医学生理学重点内容

名词解释 1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2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 3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成为射血分数。 4应激反应:机体遇到缺氧、创伤、手术等有害刺激时,可引起腺垂体促肾上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血中糖皮质激素浓度升高并产生一系列代谢改变和其他全身反应。 5 应急反应:当机体遭遇特殊紧急情况时,使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明显增多,以适应在应急情况下机体对能量的需要。在紧急情况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发生适应性反应。 6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正常成年人平均值125mL|min。衡量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基本指标。 7牵扯性痛:由于内脏疾病而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疼痛或痛觉过敏 8允许作用:有些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组织细胞产生时生理效应,然而在它存在的条件下,可是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即对另一种激素的效应起支持作用的现象。 9阙值:能引发动作点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刺激的阙值。 10肝肠循环:胆盐从肠到肝,再从肝回到肠的循环过程。进入十二指肠内的胆盐约有95%左右在回肠被重吸收入血,并经门静脉回到肝脏,被肝细胞重新分泌出来。胆盐的肝肠循环具有刺激肝胆汁分泌的作用。 11脊休克:是指人和动物在脊髓与高位中枢之间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12红细胞沉降率:通常用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降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 13肺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以单分子层的形式覆盖于肺泡液体表面的一种脂蛋白 14内环境:人体的绝大部分细胞不与外环境直接接触,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是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就是肌体中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15心力贮备:心输出量随着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能力。包括播出量贮备和心率贮备。 16渗透性利尿:肾小管液中溶质所形成的渗透压,是对抗肾小管重吸收水分的力量。如果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很高,渗透压大,就会妨碍肾小管对水的吸收,使尿量增多。临床上以使用不易被肾小管重吸收的药物以增加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和渗透压,妨碍水的重吸收,从而达到利尿的目的,这种方式成为渗透性利尿。 17耳蜗微音器点位:当耳蜗受到声波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构可记录到一种局部的电位波动,此电位变化的波形和频率与作用于耳蜗的声波波型和频率相一致。 18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意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19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后,动物出现抗重力肌紧张亢进,表现为四肢伸直,僵硬如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的现象。20稳态:内环境的各项物理化学因素保持相对恒定状态。 21液态镶嵌模型:是关于膜分子结构的假说,基本内容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许多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22兴奋性: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成为细胞的兴奋性。 23潮气量: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24分节运动:小肠的分节运动是一种以肠壁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 25球-管平衡:肾近端小管重吸收率随着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动而发生定比例变化的现象。 26肾小球的滤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质分子外血浆成分被滤入肾小管囊腔形成超滤液的过程。 27肾小管的重吸收: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将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浆中去的过程。 28内分泌:某些腺体或细胞能分泌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途径作用于靶细胞,从而调节他们的功能活动,这种有别于通过导管排除腺体分泌物的现象成为内分泌。 简答题 1、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1肌膜上的动作电位沿肌膜和横管膜传播,同时激活膜上的L型钙通道 2型钙通道通过变构作用激活连接肌质网膜上的钙释放通道,使连接肌质网内的Ca2+释放入胞质 3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增高使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而引发肌肉收缩 4胞质中钙离子浓度升高的同时激活纵行肌质网膜上的钙泵,将胞质的钙离子回收入肌质网,胞质内的钙离子浓度降低,肌肉舒张 2、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 1前负荷:在最适前负荷时产生最大张力,达到最适前负荷后再增加负荷或增加初长度,肌肉收缩力降低; 2后负荷:是肌肉开始缩短后所遇到的负荷。后负荷与肌肉缩短速度呈反变关系; 3肌肉收缩力,即肌肉内部机能状态。 3、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及各期离子机制: 1特征:复极化过程比较复杂,持续时间长,升支和降支明显不对称,分为0、1、2、3、4期5个时相 2离子机制:0期去极化是快Na通道开放形成,Na+大量内流;1期K+外流;2期平台期为Ca+持久缓慢内流与K+外流处于平衡状态,使复极缓慢形成平台;3期为K+迅速外流;4期为Na+—K+泵启动及Ca2+--Na+交换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不均衡分布得以恢复 4、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前负荷:前负荷即心肌初长度,为异长调节,通过心肌细胞本身长度的改变而引起心肌收缩力的改变,从而对心搏出量进行调节。心肌初长度改变取决于静脉回心量,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心量增加,心舒末期充盈量增加,则每博输出量增加,反之减少 2后负荷即动脉血压:当后负荷加大时,心肌射血阻力增加,等容收缩期延长而射血期相应缩短,射血速度相应减慢,搏出量减少。进而室内剩余血量增加,静脉回流若不变,心肌初长度由心舒末期充盈量增加而加长,引起收缩力增强 3心肌收缩力:为等长调节,通过心肌收缩力的改变,影响心肌细胞力学活动的强度和速度,使心脏搏出量发生改变 4心率:以40次/分和180次/分为分界点,通过处在不同阶段的心率调节心输出量 五、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每搏输出量:搏出量增大,射入动脉中的血液增多,对管壁的张力增加,使收缩压升高,从而使血流速度加快,,如果外周阻力和心率不变,则大动脉中增多的血量仍可在心输期流至外周,到舒张期末,大动脉内留存血量和搏出量增加之前相比,增加并不多,使舒张压增高不多,因此搏出量变化主要影响收缩压 2心率:在搏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时,心率加快,心舒期缩短在此期流向外周的血液减少,心舒期末主动脉内存留的量增多,舒张压升高,收缩压升高不明显,脉压减小。心率变化主要影响舒张压 3外周阻力:若心输出量不变而外周阻力加大,则心舒期内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心舒期末存留在主动脉中的血量增多,故舒张压升高,但收缩压升高不明显,脉压减小。故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

本科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XX学院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XX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课程负责人: XX 制(修)订时间: XX 专业负责人审核: 专业建设委员会审核: XX年 X月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微观经济学执笔人: XX 适用学期:第三学期审核人: XX 学时: 48 制(修)订时间:XX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和经济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理论课。它以个量分 析法为基础,分析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阐述价格机制的形成以及如何引导 市场经济主体实现稀缺资源有效配置,并说明市场失灵时,政府的作用。微观经 济学内容,主要包括: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 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和政府 的作用。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让经济与经济类的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 本概念和理论,认识这一学科的基本构架和分析逻辑,掌握实例分析、简单的数 学模型分析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经济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基本原 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比较简单和典型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初步了解 本学科最新发展,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基本的经济分析能力,为 学习其他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逻辑性强,又与现实经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 因而,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抽 象的经济学理论,将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到对经济活动实践的探讨和认识之中,

人文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

人文学院十三五课程建 设规划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人文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 (2016——2020) 课程教学是高校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抓好课程建设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为科学合理地规划我院的专业建设,扎扎实实推进专业建设的发展,现结合我院总体发展规划,依据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的实际情况,制订本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把课程建设作为学院教学工作的中心工作之一,按照专业规划中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加强领导,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不断创新,逐步将我院各专业的主干课程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逐步建立起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适应、相配套的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通过课程建设,完善教学基础条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调整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达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全院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目标任务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的。根据现有条件和课程,按照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扩大我院课程的知名度。 今后的5年内,我院课程建设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各专业每年都将1-2门课程作为院级精品建设课程进行培养,并逐步将其推向校级精品课程。争取建设10-15门院级精品课程,并力争建设3-5门校级、省级精品课程。 三、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体现现代教育理念,能满足学生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医学生理学问答题及答案

1.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何?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 (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其基本方式为反射。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在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2)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指由内分泌细胞或某些组织细胞生成并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经由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或局部的组织细胞,调节其活动。有时体液调节受神经系统控制,故可称之为神经-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自身调节是指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自身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自身调节是生理功能调节的最基本调控方式,在神经调节的主导作用下和体液调节的密切配合下,共同为实现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控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神经调节的作用快速而且比较精确;体液调节的作用较为缓慢,但能持久而广泛一些;自身调节的作用则比较局限,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尚未参与或并不参与时发挥其调控作用。 由此可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者是人体生理功能活动调控过中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 1.什么是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其形成原理是什么?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其的形成原理主要是:(1)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胞内为高K+,胞外为高Na+、Cl-。(2)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K+通透性大,形成K+电-化学平衡,静息电位接近K+平衡电位。(3)Na+的扩散:由于细胞在静息状态时存在K+- Na+渗漏通道。(4)Na+- K+泵的活动也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原因之一。

生理学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 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生理功能的三种调节形式 :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负反馈与正反馈.P7 动脉血压是由心脏和血管的活动形成的,动脉血压的调节是典型的负反馈实例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被动转运分为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尿素以及一些小分子甾体类激素或药物都是单纯扩散。 主动转运分为原发主动转运和继发主动转运,了解原发主动转运的钠-钾泵原理。 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当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称为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局部电位的概念及特征P48-49 动作电位通过缝隙连接的传导;动作电位通过神经突触或神经-肌接头的传导。P50-51 传统生理学将细胞或组织对刺激发生的反应称为兴奋。 凡是受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称为可兴奋细胞。 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细胞兴奋的四个时期: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P50 *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P50-51 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P56-68.共3点 第五章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P74 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心肌细胞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普通的心肌细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另一类是一些特殊分化了的心肌细胞,组成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 心室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两侧呈极化状态,膜内电位比膜外电位约负90mV。 动作电位的5个时期。P103-104 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四种生理特性。 心肌的兴奋性:有效不应期与超常期P107 心肌的自动节律性: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是影响自律性最主要的因素。 房—室延搁的定义及意义P109 *心脏的泵血过程P112—113 心脏的输出量概念与正常值。P114 后负荷的定义及后负荷对博出量的影响。P116

学习微观经济学的体会

学习《微观经济学》的体会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对称,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的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 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个体,如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行业等,所以它是以个量分析为主。 在微观经济学中,通过老师讲解知道,这种分析方法有两个重要的假设条件:第一个假设条件是理性人的假设条件。这种理性人的假设,有时也被称为“经济人假设”,即在经济活动中每个经济个体总是以利己为动力,企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第二个假设条件是完全知识或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 微观经济学牵涉到多种研究理论方法。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包括一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要素市场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以及微观经济政策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既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又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大量使用均衡分析方法和边际分析方法等。 微观经济学中涉及众多专业的概念供我来学习。比如: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引起另一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边际替代率——维持效用水

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洛伦茨曲线——用纵轴表示社会财富百分比,横轴上将所有人口按照从低收入到高收入从左向右排列,将每一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社会财富的百分比积累起来,相应的点连成的曲线。 学习西方经济学到底有什么意义可言呢?按曼昆的观点,学习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你了解你生活的世界,比如房价为什么这么高?飞机票为什么可以根据预定时间打折?明星的报酬为什么那么高?许多非洲地区为什么如此落后?人民币为什么会贬值?等等。。。其次可以让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尤其当你参加工作后,你的工资收入如何分配到日常支出/存款/股票基金/投资方面,等等,若某一天你参与掌管一个公司,你如何决定你公司的服务或产品的价格?等等。所以微观经济学帮助你了解经济世界的微观层面,让你深入到经济发动机的内部仔细观察内部运转。微观经济学是讲的厂商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就是,能够用厂商理论和消费这行为理论去判断在微观的市场结构中,各个主体应该怎样进行经济决策。微观经济学分析了价格和需求量的关系,和价格弹性的犯下,指导你进行科学的定价,来获得最大的利润。微观经济学还分析了市场结构中的各种主体的价格行为,厂商的成本决策。价格对市场的资源的配置等等。学习它的意义在于可以用它来知道自己的经济实践。起码指导自己的思考,启发自己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从

医学生理学期末重点笔记 第五章 呼吸笔记全

呼吸第五章 肺通气第一节一、肺通气原理:肺通气动力克服其阻力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肺通气动力:呼吸运动一﹡( 1. 呼吸运动…吸气(主动)(1)吸气运动…呼气(被动)(2)呼气运动)(3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呼气被动平静呼吸:吸气主动, 都是主动用力呼吸: 、肺内压:2)-1~-2mmHg吸气时:肺容积↑→肺内压↓<大气压()+1~+2mmHg呼气时:肺容积↓→肺内压↑>大气压(。,是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呼吸运动造成、胸膜腔内压3 :由胸膜壁层与脏层围成的密闭的潜在的腔隙1)胸膜腔(浆液分子的内聚力使两层胸膜不易分开润滑作用b.结构特点:①密闭②内有少量浆液: a. )胸膜腔内压:负压(2-10mmHg ~平静吸气末:-5-5mmHg ~呼气末:-3) (负压=大气压-肺弹性回缩力=-肺弹性回缩力胸膜腔内 :①维持肺的扩张状态②促进胸腔内的静脉和淋巴回流▲意义(二)肺通气阻力70% 弹性阻力:肺和胸廓的弹性阻力………………30% 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粘滞阻力… 1.弹性阻力和顺应性﹡弹性阻力: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具有对抗变形和弹性回位的力。·顺应性: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容易扩张→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 不易扩张→顺应性小,弹性阻力大)V容积变化(?1??c L/cmH2O P压力变化(?R)V肺容积变化(??)(CLcmH20 C)顺应性() ①肺顺应性∕=0.2 L)?跨肺压变化(P(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肺弹性阻力的来源: 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1/3 肺泡内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2/3 ﹡肺泡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物质: 表面张力:肺泡内液-气界面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Ⅱ型细胞合成、释放。 成分:二棕榈酰卵磷脂(dipalmitoyl phosphatidyl choline DPPC ) 1 ) a.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b.防止肺毛细胞血管中液体渗入肺泡引起肺水肿 c.降低吸气阻力,减小吸气做功。 (2)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②胸廓的顺应性 胸腔容积变化(?V)?)= 0.2 L/cm H2O 胸廓的顺应性(Cchw跨壁压变化(?P)(胸内压与大气压之差)2.非弹性阻力:

微观经济学课程设计

太原工业学院 微观经济学课程设计调查报告 实习地点校内实习时间第18周 系部经济与法学系班级 1021211 组名第三组 成绩指导老师刘晓辉 2011年12 月31日

我校文科类就业观念与就业率的 调查分析报告 【摘要】这些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上升发展的趋势。特别是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文科大学生就业难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年年提,政府、社会、学校年年在努力,而文科大学生则年年撞的“头破血流”。从整个就业情况看,文科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由于毕业生处于毕业――择业――就业的人生转折关头,其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心理变化均存在着较大的调查意义。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并结合我们所学习的微观经济学原理,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大家本次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症结,我们进行了“关于我校文科类学生就业问题问卷调查报告”。本次调查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来自我校即将毕业的文科大学生,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00份,覆盖了国际经济贸易、经济学、法学、外语、管理等专业。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字】就业文科类就业观念就业率供需关系 一、文科类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目前就业很难,而且在中国文科生就业前景更加不如理科,对于这一点我们大家大概基本有着共同的认知。如今,文科就业问题难却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存在。因为文科的低就业率并没有减少其对生源的吸引力。 近几年来我国扩招的专业中七成是文科,这样的扩招比例仍赶不上报考的增幅。在青岛为例,他们文科毕业生所占求职毕业生总数的66%,工科为17%。但从提供岗位情况来看,工科类岗位数占到总岗位量的40%,文科类只占到20%。为了缓解文理差距问题,有的学校甚至呼吁学生选择理科。一些就业率低于三成的学校则选择拒绝招生。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预知,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文科的就业压力会继续难下去。 在我们对我校文科生的问卷调查中,当许多理科学生忙着赶赴各类企业笔试、面试的时候,一些文科生却只能化身“宅男”、“宅女”,乖乖待在家中不断上网投递简历,然后陷入一场无尽的等待之中。曾经被誉为“沙漠中的白杨”的

生理学重点内容

生理学重点 1.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 Ⅰ. 神经调节 基本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的适应性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感受)神经→反射中枢→传出(运动)神经→效应器 特点——精确、迅速、短暂 Ⅱ. 体液调节——激素 特点——广泛、缓慢、持久 Ⅲ. 细胞、组织、器官的调节 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被动转运(不耗能,顺浓度差)单纯扩散 小分子、离子易化扩散通道——离子 载体 主动转运(耗能,逆浓度差)——离子泵:Na+ K+泵(Na+ K+依赖式ATP酶——保持胞内高K+和胞外 高Na+的离子分布,K+∶Na+=2∶3) 大分子、物质团块胞吐(出胞) 胞纳(入胞) 3.反应与反射的不同在于反应不经过“中枢神经系统” 4.兴奋性静止→活动,弱→强 抑制:相反 5.跨膜电位=膜电位静息电位(RP)——对K+有通透性,即K+的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AP)——Na+的平衡电位 6.上升支去极化(Na+内流) 锋电位反极化 动作电位下降支——复极化(K+内流) 后电位 极化——膜电位内负外正 超极化——膜内电位负值↑ 去极化——负值↓ 超射——去极化电位由负→正 动作电位特点全或无定律 不衰减传导 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去极相和复极化 7.一定的刺激强度 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一定的持续刺激时间 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8.阈值>阈下刺激 9.动作电位与局部反应的比较:

10.绝对不应期 兴奋的周期性变化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低常期 11.骨骼肌收缩暗带长度不变 明带及暗带的H带变短 12.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连与终末池的Ca2+有关 肌浆中[Ca2+]↑——肌丝滑动 肌浆中[Ca2+]↓——肌肉舒张 13.不同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形式的不同,如表: 14.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意义 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 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 15.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男子——4.5×1012—5.5×1012/L 平均——5.0×1012/L 女子——4.0×1012—5.0×1012/L 平均——4.5×1012/L 新生儿——6.0×1012/L 16.血红蛋白(Hb)的含量 正常成年男子——120—160g/L 正常成年女子——110—150g/L 17.红细胞的生理功能运输O2和CO2 对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冲作用 18.红细胞生理特性 Ⅰ.可塑变形性 Ⅱ.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这一特性 红细胞渗透脆性的范围——59.5—76.5mmol/L NaCl溶液 红细胞在<59.5mmol/L破裂,渗透脆性小 红细胞在>76.5mmol/L破裂,渗透脆性大 Ⅲ.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 悬浮稳定性=膜表面积/容积 19.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4.0×109—10.0×109/L 平均——7.0×109/L 白细胞减少<4.0×109/L 增多>10.0×109/L 20.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通过吞噬作用和免疫功能对机体实现防御、保护作用 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单核细胞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执行体液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执行细胞免疫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