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和发展唐山地方特色文化-最新资料
唐山十大特产介绍

唐山十大特产介绍
唐山是河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这里,除了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着许多美食和特产,其中有些更是享誉中外。
以下是唐山十大特产的简介:
1. 唐山铁花糖:唐山铁花糖是唐山特有的一种糖果,以糯米加上糖浆熬制而成,口感韧性十足,香甜可口。
2. 唐山铁板烧:唐山铁板烧是唐山市区一种很受欢迎的小吃,以羊肉、土豆、洋葱等食材为主料,加上多种调料烧制而成,味道独特。
3. 唐山黄金白菜:唐山黄金白菜是唐山市区著名的特产,以唐山特有的黄土种植而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4. 唐山芝麻糕:唐山芝麻糕是唐山市区的传统糕点之一,以优质芝麻加上糯米粉制成,香甜可口。
5. 唐山泥人张:唐山泥人张是唐山市区的历史文化名人,他的泥塑技艺传承至今,被誉为“中国泥塑之乡”。
6. 唐山大樱桃:唐山大樱桃是唐山市区著名的水果之一,以肉质饱满、甜度高、汁多核小而闻名。
7. 唐山猕猴桃:唐山猕猴桃是唐山市区的特产之一,以果实饱满、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而闻名。
8. 唐山铁饼:唐山铁饼是唐山市区的传统糕点之一,以小麦粉、糯米粉、芝麻、核桃等多种原料制成,外表铜黄,内部松软。
9. 唐山烤鸭:唐山烤鸭是唐山市区的特色美食,采用精选的鸭子,经过多次烤制而成,口感鲜美。
10. 唐山驴肉火烧:唐山驴肉火烧是唐山市区的传统美食,以驴肉为主料,加上炸馍、葱花等多种佐料烧制而成,味道鲜美,香味扑鼻。
以上是唐山十大特产的简介,希望能为您了解唐山的文化和美食提供帮助。
唐山的历史文化

引言概述唐山作为中国北方的一座重要城市,拥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
这里曾经是古代文明的摇篮,也是现代工业的发源地。
本文将从唐山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名胜古迹、传统艺术以及当代文化活动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加深对唐山历史文化的了解。
正文内容一、历史沿革1.唐山的起源和发展。
唐山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在历史上,唐山曾是燕国的一部分,并在隋唐时期成为重要的商贸中心。
2.天灾与灾难。
唐山地处地震带,曾多次遭受地震的破坏。
其中最著名的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痛。
3.唐山的重建和发展。
面对地震的巨大挑战,唐山人民积极投入重建工作,不断努力实现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如今的唐山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
二、文化传承1.文化底蕴。
唐山地处燕赵文化的发源地,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
古代的诗词、格调独特的曲艺、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等都是其独特的文化特色。
2.传统节日。
唐山有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和端午节等。
这些节日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着独特的文化历史。
3.唐山话。
唐山话是地方特色的方言,它具有浓郁的口音和丰富的表达方式,是唐山人民的精神纽带。
三、名胜古迹1.滦州古城。
滦州古城是唐山的历史遗存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2.千佛山。
千佛山位于滦县,是中国北方著名的佛教圣地,有许多珍贵的佛教文化遗址和石窟艺术。
3.瘦西湖。
瘦西湖是唐山的一处自然景观,也是燕赵文化的象征之一。
湖水碧绿如玉,周围山峦起伏,景色宜人。
四、传统艺术1.梆子。
唐山梆子是中国曲艺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声腔和表演方式,深受人们喜爱。
2.雷锋越剧团。
雷锋越剧团是唐山的一支著名越剧团队,他们通过精湛的演技和传递正能量的主题,向观众展示了唐山的传统艺术魅力。
3.皮影戏。
皮影戏是唐山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通过剪纸和灯光等手法,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五、当代文化活动1.唐山文化节。
唐山文化特点总结

唐山文化特点总结1. 概述唐山是中国河北省的一个主要城市,也是华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唐山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特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唐山文化的特点,包括语言、文学、戏曲、美食和民俗。
2. 语言唐山方言是唐山地区的特色语言,属于官话的一种变体。
与普通话相比,唐山方言的发音和词汇有一些差异。
例如,在唐山方言中,“是”通常发音为“削”,“人”发音为“儿”,这些独特的音韵特点使得唐山方言具有独特的韵味。
3. 文学唐山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孕育了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
唐山文学以小说、散文和诗歌为主要形式。
其中,著名作家金刚、阿枫和陈忠实都是唐山的文学代表人物。
他们的作品以真实、生动的描写风格和深刻、发人深省的主题而闻名。
4. 戏曲唐山戏曲是当地民众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
其中,评剧和河北梆子是最受欢迎的两种戏曲表演形式。
评剧是一种以唱为主的演唱型戏曲,以唐山方言演唱,在剧情发展和表演形式上有较大的自由度。
河北梆子则是一种整合了唱、念、做、打等表演元素的综合性戏曲形式,以其高亢激昂和华丽夺目的唱腔和动作而闻名。
5. 美食唐山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独特的特色菜肴。
其中,海鲜是当地最著名的美食之一。
由于唐山位于渤海湾附近,这里的海鲜资源非常丰富。
著名的唐山海鲜包括烤鱼、炖蛤蜊和海胆等,以其新鲜、美味和独特的口感而受到广大食客的喜爱。
6. 民俗唐山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爱和传承。
庙会是唐山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会举办各种规模的庙会活动,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当地居民。
此外,唐山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节日活动,如春节、元宵节和端午节等,这些节日活动以独特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庆祝方式彰显了唐山人民的传统文化。
结论综上所述,唐山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特点。
唐山方言、文学、戏曲、美食和民俗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唐山人民的独特风貌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文化特点不仅丰富了唐山的文化底蕴,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品味和探索。
河北民间音乐唐山评剧的传承与保护

河北民间音乐唐山评剧的传承与保护摘要:唐山评剧是唐山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情节生动,多表现的是群众身边发生的故事,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歌词通俗易懂。
极具艺术特色,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唐山评剧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为了使这一艺术形式新货相传,本文从扩大宣传力度、对评剧进行创新、借用名人效应等方面对评剧进行抢救,使其重新焕发活力。
关键词:唐山评剧传承保护1、起源:唐山评剧起源于位于河北东部的农村滦县,1910年左右在河北唐山得到发展。
评剧,又名评戏,唐山评剧是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山评剧的前身是民间说唱艺术形式“莲花落”和民间歌舞艺术“蹦蹦”。
“莲花落”起源于宋朝,清朝时已广泛流传,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
莲花落又称“瞎子戏”,演唱者大多为盲人,内容多是惩恶扬善、因果报应。
因盲人信仰佛教,而莲花是佛教的象征,所以在演唱时,盲人手拿树枝,用红纸点缀,形状如莲花,故名莲花落。
作为一种穷人沿街乞讨的艺术形式,表演时有说有唱,是一种汉族曲艺艺术,作为一种谋食求生的艺术,莲花落紧追社会潮流,吸收各种艺术形式,不断更新,直至形成唐山落子。
莲花落也可以称为莲花闹、莲花乐、莲花板等。
“蹦蹦”源于清末民初,也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源于“莲花落”,又吸收了东北“蹦蹦”的音乐元素。
蹦蹦的歌词浅显易懂,像是诉说,音乐欢快活泼,与当代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满了民风民俗的味道,因此观众十分广泛,无论农村或是城市,深受人民喜爱。
2、表演形式:评剧作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涵盖了众多艺术精华,在其兴盛时期,其观众数量之多,覆盖面积也相当广泛,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尤其在北方有着一定的艺术地位。
在艺术元素上,唐山评剧博采众长,既有莲花落的因素,又吸收了东北蹦蹦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
表演形式是由一众乐器演奏,在主奏乐器板胡的带领下,弦乐(二胡、中胡、低胡等)、吹奏乐(笛子、唢呐、笙等)、弹拨乐(琵琶、三弦、扬琴)、打击乐(板鼓、梆子、锣、镲等)与之配合得当。
唐山特产的制作工艺有哪些

唐山特产的制作工艺有哪些
唐山特产有很多制作工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制作工艺:
1. 糖人制作:唐山是中国著名的糖人之乡,糖人制作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
制作糖人的原料主要是糖和花生等,制作工艺包括熬糖、造型和彩绘等。
2. 瓷器制作:唐山是中国著名的瓷器产地之一,瓷器制作工艺包括釉下彩绘、素瓷制作等。
唐山瓷器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细腻的彩绘而闻名。
3. 铁艺制作:唐山是中国著名的铁艺产地之一,铁艺制作工艺包括锻打、打磨、拼焊等。
唐山铁艺以其雄浑大气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而著称。
4. 剪纸制作:唐山剪纸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制作工艺包括折叠、剪刻等。
唐山剪纸以其独特的图案和精细的工艺而备受喜爱。
5. 青花瓷制作:唐山青花瓷以其深蓝色的花纹和精细的工艺而著名,制作工艺包括陶制、上釉、绘画等。
6. 纸扎工艺:唐山纸扎是一种具有民间特色的手工工艺,制作工艺包括剪纸、折叠、粘贴等。
纸扎作品以其五光十色的色彩和丰富多样的造型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以上是唐山特产的一些常见制作工艺,每种特产都有其独特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传承和发展这些工艺对于保护和传播唐山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唐山三龙”在唐山当地是否有独特的风俗或习惯?

“唐山三龙”在唐山当地是否有独特的风俗或习惯?唐山市是河北省的重要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北方的重要工业基地。
当地人民深深热爱着自己的家乡,并且有着独特的风俗和习惯。
其中,“唐山三龙”更是代表了当地人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传承。
那么,“唐山三龙”在唐山当地是否有独特的风俗或习惯呢?下面将为您揭示唐山三龙的风俗和习惯。
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唐山,文化活动是当地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农历正月的元宵节,当地举办盛大的烟花晚会,让人们共同庆祝新春的来临。
此外,每逢端午节,龙舟赛成为一项精彩的体育竞技活动。
在赛龙舟的同时,还有艺术表演、民间舞蹈等文艺节目,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二、喜庆节日习俗唐山人民热爱传统节日,并且有着独特的节日习俗。
例如,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以辞旧迎新。
此外,还有拜年、包饺子、赏花灯等习俗,形成了独特的春节文化。
而在中秋节,人们则会赏月、品尝月饼,并举行赏月晚会,展示传统文化之美。
三、传统工艺传承发展唐山是中国的雕刻之都,当地人民世世代代从事雕刻工艺,将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在唐山,雕刻艺术是一门传统技艺,工匠们精湛的技术娴熟传承至今。
唐山的传统雕刻作品以其精美的外观、独特的造型而闻名于世,成为了唐山独特的一张名片。
四、民俗节日庆典唐山还有许多独特的民俗节日,如著名的“唐山灯会”。
每年正月十五,唐山市举办规模宏大的灯会庆典,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民众前来观看。
这是一个民俗与艺术的结合,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唐山人民通过这些节日庆典,凝聚了浓厚的情感,同时也将这份独特的民俗传承与发展下去。
五、婚俗与丧葬习俗在唐山,婚俗和丧葬习俗也是当地的独特文化表现之一。
婚俗中,唐山人民讲究婚礼的排场和仪式,追求庄重、美丽和热闹。
在丧葬习俗方面,唐山的葬礼庄重而肃穆,人们尊重先人和故去的生命,举行民俗仪式表达对逝者的敬意。
总结起来,“唐山三龙”不仅是一种文化象征,更是一种当地人民独特的风俗和习惯的体现。
唐山文化

一、唐山民俗文化1.乐亭大鼓起源于乐亭,在“清平歌”基础上演变而成,后分为东路韩香圃派和西路的靳文然派。
乐亭大鼓有中、长篇说唱和短篇唱段两种形式,音乐唱腔丰富、刚柔相济,板腔曲式完整,转调技法灵巧,是一种发展得相当成熟的板式变化体曲艺形式。
代表曲目有《杨家将》、《呼家将》、《大闹天宫》、《烈火金钢》等。
河北省乐亭大鼓是中国北方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广泛流传于冀东、京、津地区,远播到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多个地区。
乐亭大鼓在演出的时候,由一人边打鼓板边站立说唱,其他的人分别用三弦等乐器进行伴奏。
据老艺人世代相传,乐亭大鼓是由温荣大约在1850年左右创立于河北省的乐亭县,在以前更与评戏、唐山皮影统称为“冀东民间艺术的三朵花”。
自形成至今,乐亭大鼓中名人辈出且广为流传,有着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以及文化底蕴。
世代相承的乐亭大鼓传统曲目包括长、中、短篇多达三百余个,其中以《东汉》、《隋唐》、《三侠五义》、《长生殿》等为最典型的代表。
乐亭大鼓有着灵动儒雅的唱词,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且作为“板腔体”的唱腔音乐,其曲调十分丰富、多变。
2. 评剧,我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
在北方流传深远。
1910左右形成于唐山。
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
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因为上演剧目多有"惩恶扬善"、"评古论今"的新意,采纳名宿吕海寰的建议,改称"评剧"。
1936年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片《海棠红》时,新闻界首次把"评剧"的名称刊载于《大公报》,从此,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于全国。
评剧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
唐山特色

唐山文化特色及美食特产文化特色:唐山皮影:唐山皮影,因以唐山地区乐亭、滦县一带的语言音韵为其音乐特色,所以又叫“乐亭影”、“滦州影”,流行于河北的唐山,承德,廊坊等地区以及东北三省各市县、它是一种有着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
抗日战争以前常在农闲聚众演出,征上述地区的乡镇农村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它的唱腔音乐尤为群众所喜爱。
唐山皮影的唱腔是从一种纯说唱形式的“大福影”演变而来的,它是一种男女分腔的,有着多种腔调(如平调、花凋,阳韵平调、河东调.滦河调,吟腔),·多种板式(如太慢板、快三眼、慢二性、紧二性,三性、流水)的板腔体。
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
’由于前辈艺人的发展创造,长期以来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它的主要伴奏乐器以前是一把小三弦,后来逐渐被四胡所代替。
迁安书画纸位于冀东沙区的迁安市自古是我国北方条桑之乡。
该县生产的书画纸以本地产的桑皮为主要原料,吸收“宣纸”生产的长处,经手工精细制作而成,有“北迁南宣”之称。
迁安书画纸纯净绵纫,质地洁白细腻,书写流利,吃墨好,保色性强,适合书画和装璜裱托,倍受书画艺术家的青睐。
国内著名书画艺术家李苦禅、黄胄、范曾、董寿平试笔后一致认为:迁安书画纸具有安徽宣纸的特点,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中国北方独树一帜,“足当画纸上乘”...唐山陶瓷:唐山陶瓷始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
唐山陶瓷装饰的主要技法是雕金、喷彩、釉中彩等,形成了唐山陶瓷的独特风格。
骨瓷瓷质润泽、光灿莹洁、胎质细致,白玉瓷瓷质细腻、釉面光润、白中泛青,是唐山陶瓷的代表。
目前唐山陶瓷主要产品有日用瓷、建筑瓷、卫生瓷、工业理化瓷、高新技术瓷、美术陈列瓷等,品种多达五百多种。
还有很多,比如:评剧、乐亭大鼓和皮影被誉为“冀东文艺三支花”,玉乐亭柳编、白苗笤帚、皮影人、竹木简、干花、牛角雕及贝类工艺品、葫芦烙画、竹木简、干花、玉田泥人。
玉田泥人等都让人爱不释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和发展唐山地方特色文化
唐山作为河北的经济强市,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
化资源,特别是被誉为“冀东三枝花”的评剧、乐亭大鼓和北方皮影艺术,是我省地域文化的标志性品牌之一,是宝贵的文化资源。
但是近年来,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传统艺术发展相对落后,甚至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
传承和发展唐山地方特色文化、培养优秀传统文化接班人的工作刻不容缓,责任重大。
“冀东三枝花”发展现状
发源于唐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评剧、北
方皮影和乐亭大鼓素有“冀东三枝花”之美誉。
它们深深扎根于冀东大地这片沃土,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奇葩,也是我省最具代表性的优秀艺术资源。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受到多元文化的震荡和冲击,
“三枝花”遭遇了冷落。
这些传统艺术发展明显滞后甚至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
一是剧团减少,演员断层,演出萎靡,观众群萎缩;二是学校招生、培养人才遇到困难,学生的学历层次低、发
展空间小;三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剧和理论研究太少,高端人才
缺乏。
可以说,这些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地域特色艺术的活力和优势正在迅速减弱。
唐山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传承和发展地域特色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其的保护、创新、
发展与提高,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在传承人的培养工作方面,从2010 年开始,由政府出资在唐山市唯一一所国办中等专业艺术学校、河北省重点艺术中专——唐山市艺术学校先后开办起免收学费的四年制评剧和乐亭大鼓专业班,今年还要开办皮影专业班,这在全省来说也是唯一的,为此唐山市艺术学校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学生们多次在包括中国曲艺最高奖“中国曲艺牡丹奖”等在内的国家级、省市级比赛中获奖,极大地宣传和提高了我省“三枝花”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形式的严峻,看到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方面。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使优秀传统艺术薪火相传、生生不
优秀地域文化的发展关键之一在于人才的培养,而培养的关键在艺术中专。
艺术中专具有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和独特优势,政府应该加大对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搞好中专环节的人才培养,为优秀传统艺术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形成一条
从娃娃抓起,在少年累积,到青年崛起,终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1.“从娃娃抓起”,专业培养和业余爱好相结合。
从娃娃抓起”就是要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培养观众群
方面早下手,抓住人才培养的黄金时期,让娃娃们对这些传统艺术早接受、早喜爱、早继承。
同时还要着力促进整体艺术氛围的
形成,让孩子们受熏陶受感染。
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是开办正规培训班。
充分利用艺校丰富的办学经验和优秀师资力量,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开办正规的业余培训班,招收年龄较小的娃娃,发现“好苗”、培养成才。
这不仅可以为中专招生储备生源,还可以丰富孩子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同时又能培养新一代的观众群,带动文化氛围的形成。
二是关联学校、覆盖社区。
以艺校为主体,采取形式多样、内容新颖、易于接受的方式如影人操作、学唱小段、描画脸谱、参与演出等形式走进幼儿园和中小学课堂、走进社区,宣传普及戏曲知识,提高参与和动手能力,激发孩子们看戏、学戏的兴趣。
三是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各种活动,扩大宣传和影响力。
艺校师生可以与演出团体相结合,深入乡村“送戏下乡”、“欢的比赛、演出和文化艺术展览等活动。
当然,这些都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乐大舞台”、“激情广场”等公益性宣传演出。
同时参加高品质
2.“在少年积累”,艺校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的专业人才。
少年时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是成才的保障,是优秀演员的根基。
面向观众面向舞台培养的学生们处在身体和精力的黄金时期,“台下十年功”才换得“台上一分钟”。
对演员而言,在舞台上的艺术生命是非常短暂的,如果中专阶段专业基础打得坚实,那么毕业之后就能够非常迅速地适应舞台演出,能够将最好的年华留在舞台上,艺术生命就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延长。
也正
因为这样,中专艺术教育应该得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进一步重
视,不断加大软硬件设施建设,做大做强中专艺术教育。
一方面政府应该将评剧、乐亭大鼓、皮影、唐剧等专业形成周期制度,每年或者几年就办一届。
同时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定时划拨,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为传统艺术输送新鲜血液。
另一方面,开办业余培训和专业研习班可以拓展培养层面,让更多喜爱传统艺术的人才得到正规的专业的训练。
同时,培养人才时还要保持各流派行当均衡发展,形成完整的人层次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而发展受阻,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帮扶力度,与教育部门共同研究拓展学历层次的办法。
才传承梯队,延伸扩展人才储备。
再有,中专艺术教育受到学历
3.“到青年崛起”,舞台实践与理论素质、创新能力共同提高。
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程。
我们不仅要培养专业过硬的演员,更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培养能文能武的复合型人才。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升中专艺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培养复合型人才,用开放、创新、科学发展的思路指导办学、拓展办学。
现在全国艺术中专都在进行学历层次调整,有的学校升格为学院(如河北省艺校),各省市大部分中专都在发展“ 3+2”连
读模式。
唐山市艺术学校也应该在巩固中专学历层次的基础上,与名牌大学合作,开办“ 3+2 连读”班,让学生们开拓眼界、博
采众家之长,培养集演出、创作、理论研究为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现正在与中国评剧院联合举办免费评剧大专班。
但是,像乐亭大鼓、皮影等专业还没有过大专班。
唐山作为这些优秀传统艺术的发源地,一定要保住优势地位,同时大力弘扬、发展这些艺术。
所以开设大专班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乐亭大鼓、皮影、唐剧这些特色艺术人才如果能够像评剧一样,
也能破天荒地够取得大专学历,既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我省地域文
化层次提升的标志。
4. “终身发展”,拓展艺术生命的
广度和深度。
试想,十六七岁的中专学生们,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功底,舞台经验不断增加,这时及时补充大专阶段的专业和理论知识,使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促进,不但提高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更能使他们在艺术生命最旺盛的黄金时期全面、深层次地展现艺术魅力,绽放艺术光彩,创造艺术成就。
这些对家乡地域特色文化充满感情的人才一旦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就会尽己所能地宣传、展示、促进家乡本土文艺的发展,为我省的特色文化向世界打开一扇扇窗。
同时,因为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的艺术生命力会更加长久,复合型人才的优势就是不局限于舞台演出,更能够进行艺术创作,推陈出新,不断拿出优秀的具有时代特色、反映社会生活的好作品,使“三枝花”保持新鲜的活力与长久的吸引力。
再有,创作也会促进和提高理论研究水平,指导演出实践,
探索艺术改革道路。
这样都是在最大限度地在延展他们的艺术生 命,完成“终身发展”。
最后,在注重人才培养的同时, 我们还应该利用唐山沿海区 位优势和旅游优势,加大“三枝花”艺术人才培养的氛围和土壤
的开掘。
一是针对目前观众群减少、断层的现状,要采取多种形 基础上努力培养新的观众群。
二是积极进行面向全市乃至全国的 各种活动,扩大宣传和影响力。
既要有深入乡村的“送戏下乡”、
质的参赛、参演、文化艺术展览等活动;既要有生动活泼的基层 群众文化服务宣传,比如开展文化广场汇演、专场“消夏晚会” 活动等,又要有高水准的探索创新、 问计献策、交流研讨等活动。
三是巩固提高“评剧艺术节”等已经形成规模、 具有较高影响力 的大型活动,继续深入挖掘,开拓发展空间,学习先进经验,“引 进来、走出去”。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
比如建立专题 固定的专业剧场、文化广场、展览厅、文化活动中心、相关雕塑, 围,提高宣传效果。
式多种角度的抢救性措施,
加大宣传力度,在巩固现有观众群的
“欢乐大舞台”、“ 激情广场”等公益性宣传演出,又要有高品
来、 在人员集中的场所开辟“演艺专场”、
“艺术街”,开发“文化 名人故居”等。
既能保证演出的高质量,
又能形成良好的演艺氛
如果将三枝花艺术比作一条长河,
那么,我们要做的工作就
是让这条几百年来人们在劳动、生产生活中孕育出的智慧结晶的长河源头,活水足,灌溉覆盖广,两岸风景美,一脉传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