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咽旁间隙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08 咽部良恶性肿瘤(血管瘤、扁桃体癌、鼻咽癌、咽旁肿瘤(1)

吴海涛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精品课复件 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
1
咽部解剖(侧面观)
一、咽解剖位置:上起颅底,下达食道入口,在鼻腔、 口腔和喉腔后面,后为咽后壁(椎前筋膜)
二、咽分区 1. 鼻咽部:软腭平面以上 2. 口咽部:软腭平面与会厌上缘 3. 喉咽:会厌上缘与环状软骨下缘
精品课复件 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
10
鼻咽纤维血管瘤
三. 肿瘤增大后出现邻近器官压迫症状 1. 耳部: 2. 直接扩散→蝶窦、筛窦、鼻腔及口腔。
3. 经蝶窦→颅中窝。
4. 颅底:经咽隐窝→破裂孔→破坏颅底及压迫颅神经, 则有头痛及颅神经麻痹,并可出现颅内并发症。
5. 经眶上裂→眼眶→突眼、复视、流泪、视力减退等 6. 经蝶腭孔,咽鼓管咽口处→翼腭窝→面颊部隆起。
精品课复件 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
16
鼻咽纤维血管瘤,增强CT
精品课复件 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
17
鼻咽纤维血管瘤
诊断 1. 病史:鼻出血 2. 性别、年龄、临床表现。 3. 鼻内镜、CT、MRI:了解肿瘤大小 4. DSA:了解肿瘤血供情况 5. 极易出血,一般不做活检 鉴别诊断 1. 咽部脊索瘤、鼻咽恶性肿瘤、后鼻孔出血坏死性息肉 。 2. CT、MRI
鼻出血,肿瘤长大:大量出血,并多伴有继发 性贫血。 二. 鼻塞:肿瘤较小,鼻塞多不明显,或轻度鼻塞 肿瘤增大后阻塞后鼻孔、进行性鼻塞,鼻塞加 重。
精品课复件 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
9
鼻咽纤维血管瘤
三. 肿瘤增大后出现邻近器官压迫症状
1.
耳部:
➢ 鼻咽解剖
➢ 咽鼓管→阻塞症状:耳闷塞感、耳鸣、听力下降。
管纤维瘤。 2. 血管丰富,血管壁薄,缺乏弹性,损伤后不易收缩,易大出血 。 3. 良性、生长缓慢、膨胀性生长→压迫性破坏邻近器官,侵入鼻
咽旁间隙肿瘤治疗相关问题探讨

咽旁间隙肿瘤治疗相关问题探讨殷玉林;徐震纲;李会政【期刊名称】《实用肿瘤学杂志》【年(卷),期】2007(21)6【摘要】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治疗方案选择.方法回顾我科1970年1月-2000年1月收治165例咽旁间隙肿瘤的治疗资料,108例单纯手术,44例术后放疗,13例术后放、化疗.颈侧入路111例,下颌骨裂开入路15例,腮腺入路31例,口腔软腭人路8例,3例术后气管切开.结果 165例患者中108例为良性肿瘤,57例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术后复发9例,恶性肿瘤术后复发18例,远处转移5例.57例恶性肿瘤随访5年以上,24例存活,5例失随,5年生存率为51.2%.手术并发症神经麻痹29例,伤口积液感染8例,术后出血2例.结论手术是咽旁间隙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手术入路应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重要血管之间的关系及肿瘤的良恶性来选择,颈侧入路是咽旁间隙肿瘤手术的主要入路,咽旁间隙恶性肿瘤应采用综合治疗.【总页数】2页(P549-550)【作者】殷玉林;徐震纲;李会政【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北京,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北京,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北京,10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81【相关文献】1.脊髓胶质瘤的外科治疗及相关临床问题探讨 [J], 陆云涛;彭林;李俊杰;汪鸿皓;王军;雷维维;陈磊;漆松涛2.脊髓胶质瘤的外科治疗及相关临床问题探讨 [J], 陆云涛;彭林3.液体治疗的相关问题探讨 [J], 蒋晶红;刘宇4.内镜下硬化术治疗出血性内痔的临床指南与相关问题探讨 [J], 陈颖; 陈炜; 方青青; 张君佩; 简佑容; 祝子华; 田怡; 陈世耀5.原发性和转移性脑肿瘤患者抗凝治疗相关问题探讨 [J], 戎佩佩;刘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喉咙肿瘤症状治疗方案

一、引言喉咙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淋巴瘤等。
由于喉咙肿瘤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了解其症状和治疗方案对于患者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喉咙肿瘤的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二、喉咙肿瘤的症状1. 声音嘶哑:声音嘶哑是喉咙肿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肿瘤侵犯喉部神经,导致声带活动受限。
2. 喉咙疼痛:患者常常感到喉咙疼痛,尤其在吞咽食物或说话时加剧。
3. 吞咽困难:肿瘤阻塞喉部通道,导致吞咽困难,甚至出现呕吐。
4. 气促:肿瘤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时症状加重。
5. 咳嗽:咳嗽是喉咙肿瘤的常见症状,可能与肿瘤刺激喉部黏膜有关。
6. 喉咙异物感:患者感到喉咙有异物感,如痰多或黏液附着。
7. 面部、颈部或耳部疼痛: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导致疼痛。
8. 体重下降: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
三、诊断方法1. 喉镜检查:通过喉镜观察喉部病变,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和侵犯范围。
2. 病理检查: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类型和分化程度。
3.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了解肿瘤侵犯范围和周围组织情况。
4. 肿瘤标志物检测:如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等,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1)全喉切除术:对于肿瘤侵犯范围较广的患者,可能需要切除全喉,包括声带、喉部黏膜、甲状腺等组织。
(2)部分喉切除术:对于肿瘤侵犯范围较小的患者,可行部分喉切除术,保留部分喉部组织。
2. 放射治疗(1)外照射:利用高能射线照射肿瘤,破坏肿瘤细胞。
(2)近距离放疗:将放射性物质植入肿瘤内部,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
3. 化学治疗(1)全身化疗:使用化疗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适用于肿瘤广泛转移的患者。
(2)局部化疗:将化疗药物注入肿瘤局部,提高局部治疗效果。
4. 免疫治疗利用免疫调节剂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对肿瘤的抵抗力。
5.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可配合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侧颅底咽旁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侧颅底咽旁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袁旭平;黄振先;张建国;陈观贵
【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3(009)003
【摘要】目的探讨侧颅底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9例侧颅底咽旁间隙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采用耳后颌颈联合侧进路,全切肿瘤.本组有1例术中剥断颈内动脉,出现短期对侧肢体偏瘫,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4年无复发.结论侧颅底肿瘤以原发良性肿瘤多见,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但病史也不可忽视.由于位置深在,解剖结构重要、复杂,此部位肿瘤的手术切除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术前和术中应认真考虑如何保证大脑供血,术中视野要大,采用显微手术有利于保护血管和神经.
【总页数】3页(P149-151)
【作者】袁旭平;黄振先;张建国;陈观贵
【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广州,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广州,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广州,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广州,5102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
【相关文献】
1.咽旁隙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J], 范静平;孙爱华;林顺涨;廖建春;彭玉成;王海青
2.颅底咽侧肿瘤16例治疗回顾分析 [J], 王瑞松;冉文涛
3.咽旁颅底区肿瘤的手术治疗及并发症防治 [J], 陈广盛;杨志强
4.咽旁隙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J], 崔颖;谷京城;王雪峰;曲歌;刘之欣;徐立国
5.侧颅底受侵或侧颅底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J], 葛明华;谭卓;何剑锋;刘爱华;王可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刘亭彦;吴正虎;彭华光
【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年(卷),期】2006(13)10
【摘要】咽旁间隙是一上起颅底下至舌骨、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的潜在间隙。
原发性咽旁间隙的肿瘤少见,病理类型复杂,熟悉咽旁间隙解剖结构、正确进行术前评估、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是成功切除肿瘤并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我们对收治的16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727-728)
【关键词】咽肿瘤(Pharyngeal;Neoplasms);诊断(Diagnosis);治疗(Therapy)
【作者】刘亭彦;吴正虎;彭华光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学院临床医学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杭州师范学院临床医学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63
【相关文献】
1.侵及咽旁间隙的腮腺深叶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J], 郑磊;王涛
2.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J], 刘良发;黄德亮;王嘉陵;武文明;刘明波;赵建东;马玥莹
3.咽旁间隙恶性肿瘤10例诊断和治疗分析 [J], 徐明;邹金伟
4.颈侧切治疗原发性咽旁间隙巨大良性肿瘤 [J], 崔萌;娄卫华;巴云鹏;桑建中
5.影像学检查在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J], 马季青;马嵩;谢为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咽旁间隙肿瘤的治疗ppt课件

.
22
神经纤维瘤
• 第三类常见的神经源性肿瘤 • 部分为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I型
.
23
其它类型肿瘤
• 多种多样 • 占咽旁间隙肿瘤的20% • 淋巴瘤,血管瘤,畸胎瘤,脂肪瘤,鳃裂
囊肿,动静脉畸形,颈内动脉动脉瘤
.
24
颈动脉瘤
• 竖琴征
.
25
诊断
• 全面的头颈部检查 • 双手触诊,血管搏动 • 副节瘤可以左右移动而不能上下移动 • 影像学检查及其引导下的细针穿刺 • 经口或颈部活检
.
13
• 茎突前间隙: (多形性)腺瘤、血管瘤、鳃裂囊肿、脂肪 瘤 • 茎突后间隙: 神经源性肿瘤、血管性肿瘤、淋巴性肿瘤
.
14
症状
• 多无症状,口咽侧或颌后区丰满 • 耳部症状:咽鼓管堵塞 • 口咽症状:吞咽、构音困难,打鼾,呼吸
困难,异物感,疼痛 • 颅神经受累:声嘶,半侧舌瘫痪,Horner氏
.
7
• 咽后间隙 • -咽后的正中 • -前壁为颊咽筋膜 • -后壁为椎前筋膜 • 内容物为咽后淋巴结
.
8
.
9
咽旁间隙影像学
பைடு நூலகம்
咽粘膜间隙 茎突前间隙
茎突后间隙 咽后间隙
.
10
咽旁间隙
.
11
.
12
咽旁间隙肿瘤
• 发病率较低,仅占头颈部肿瘤的0.5% • 良性肿瘤占80%,恶性肿瘤占20% • 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
• 观察 • 放射治疗
.
51
观察
• 副神经节细胞瘤每年生长1.0-1.5mm • 良性肿瘤 • 不治疗每年的死亡率低于10%
.
52
耳鼻喉科学08 咽部良恶性肿瘤(血管瘤、扁桃体癌、鼻咽癌、咽旁肿瘤

1. 早期鼻咽癌T1、T2-单纯放疗 2. 中晚期鼻咽癌T3、T4-放疗+化疗
治疗效果:早期放射治疗的效果极佳,五年生存率可达90%, 晚期鼻咽癌治疗效果较差,五年生存率平均仅为30-50%。
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
43
鼻咽癌
治疗原则: 1. 根治性放疗,鼻咽癌治疗的最佳方法。 2. 手术:鼻咽癌并不首选手术,挽救性治疗,但如
鼻出血,肿瘤长大:大量出血,并多伴有继发 性贫血。 二. 鼻塞:肿瘤较小,鼻塞多不明显,或轻度鼻塞 肿瘤增大后阻塞后鼻孔、进行性鼻塞,鼻塞加 重。
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
9
鼻咽纤维血管瘤
三. 肿瘤增大后出现邻近器官压迫症状
1.
耳部:
➢ 鼻咽解剖
➢ 咽鼓管→阻塞症状:耳闷塞感、耳鸣、听力下降。
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
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
13
影像学检查:增强CT或MRI特点
1. 鼻咽占位 2. 增强明显(血供很丰富) 3. 边界清楚 4. 可有骨破坏,侵犯颅底等结构。
(与恶性肿瘤鉴别,边界不清)
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
14
鼻咽纤维血管瘤 CT平扫
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
15
鼻咽纤维血管瘤 CT平扫 侵犯蝶窦
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
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
3
鼻咽部肿瘤特点
1. 部位深,不容易发现。 2. 充分利用鼻窥镜、CT和MRI检查。 3. 鼻咽部空间狭小、暴露不好,手术操作困难。 4. 与颅脑、眼眶和颈部大血管相邻,手术危险
性大,治疗很困难。
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
4
鼻咽部良恶性肿瘤
咽旁间隙肿物的诊断与治疗

表1 4 例咽 旁 间隙肿 瘤 临床 资料
病例
病例 1
女 型 堡坚! 3 8 2 一般 资料 影像学 资料 手术人路 术后病理报告 咽部 不适 半年 ,查 体右 侧 t : 1 咽 明显膨 右 侧 咽 旁 间隙 示 卵 圆 形 等T. 信 号 颈侧人路 右侧 咽旁副神经节瘤 隆 ,右下 颌 角处稍 饱满 ,未 及 明显肿 影 , 内示 流空信号 ,增强扫 描呈 明 物。 显较均匀强化 发现左耳 下无痛肿 物5 年 ,渐 大 ,近半 左侧 腮腺示 哑铃 型短T 信号 影 ,增 颈腮腺人路 左腮腺 多形性腺瘤 年局 部胀 痛 ,查 体 :左 耳下 方肿 物 , 强扫 描明显 不均匀 强化 ,边 缘可见
病例2
女
2 2
质 硬 ,无压 痛 ,边界 清 ,活动 差 。左 包膜影 ,与周围结 构分界 尚清。
病例3 女 2 8
咽侧壁 向内移位 。 发现右面颊肿 物2 年余 ,曾于外 院 口内 C T 示 右侧咽旁 间隙、颞 下窝示分 叶 颈腮腺入路 右侧 咽旁纤维脂肪瘤
人路 颊 部肿 物切 除术 。近 一年 感右 面 状脂肪 密度 影 ,核 磁平扫 呈短T 信 颊 部膨 隆 ,伴 夜 间打 鼾 。查体 :右 面 号 ,信号较均匀,边 界清楚 。 颊稍 膨 隆 ,质软 ,边 界不 清 。右 咽侧 壁向 内膨隆 。 无 明 显诱 因左 耳及 耳 下 疼 痛4 年 ,查 C T 示左侧颌 下腺肿大 ,明显较均匀 颈腮腺入路 左咽旁 基底 细胞腺 瘤 , 体 :左 咽 弓软腭 区较对 侧 稍突 ,左 咽 强化 , 边界 清楚 。 旁可触及4 c m× 3 c m质硬肿 物 ,表面 光
1 临床 资料 4 例 咽旁 间隙肿瘤病 例均 为女性 ,年龄2 2 ~ 4 5 岁 ,2 例患 者左耳 下 肿 物伴 疼 痛就 诊 ,1 例 因咽 部异 物感 就诊 ,1 例 发 现右 面颊 肿 物2 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咽旁间隙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6-11-28T16:32:42.58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作者:邵明明马文强王正华[导读] 在头颈肿瘤中,咽旁间隙肿瘤并不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类型,如果发现通常也都是良性的,但是这并不能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五官医院CT室黑龙江省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目的:对患有咽旁间隙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诊断以及治疗,观察他们在临床上的主要特征。
方法:按照回顾性的分析方法选取5例患有这一病例的患者,针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取颈部B超诊断以及CT扫描的方式,有3例患者增加了MRI检查,从颈侧入手对肿瘤进行切除。
其中有2例患者采取了淋巴结清扫术,有3例患者在手术以后进行了放射性治疗。
手术完成后对其进行常规病理分析,
确定出最终的诊断结果。
结果:在上述的5例病患中,有1例患者患有恶性神经鞘膜瘤,有1例患者患有恶性神经纤维瘤,有1例患者患有腮裂癌,有1例患者患有未分化癌,剩下的1例患有滑膜肉瘤。
在手术前采用B超、CT以及MRI的方式可以对肿瘤的具体位置以及大小等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
结论: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应该采用合适的入路肿瘤切除术,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咽旁间隙肿瘤;恶性;诊断;手术
在头颈肿瘤中,咽旁间隙肿瘤并不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类型,如果发现通常也都是良性的,但是这并不能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恶性肿瘤在临床组织学的类型上相当复杂,在手术过程中也经常会涉及到很多的学科,因此只有在手术之前做到精准的评估,才能获得更加理想的手术效果。
本文主要选取5例患有这一恶性肿瘤的患者,对其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希望能够促进患者的尽快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5例患者中,有3例男性患者,有2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的为25岁,年龄最大的为58岁,平均年龄为40.75岁。
在临床上的表现形式为难以进行吞咽,在咽喉处有异物感,3例患者分别经过B超、CT以及MRI检查发现在上颈部的位置上存在一个肿块,还有1例患者在颈部肿胀的位置上进行了穿刺检查,剩下的1例患者采用DSA进行检查。
影像学检查资料咽旁间隙恶性肿瘤彩超往往表现为颈部低回声肿物,内回声不均匀,肿瘤周边血流丰富,边界尚清,神经源性肿瘤可见包膜。
CT扫描可见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少见颅底骨质破坏。
增强MRI是诊断咽旁间隙恶性肿瘤的较为准确的影像学方法,多表现为咽旁间隙内肿块,T2W1表现为较均匀的偏高信号,肿瘤内可见小片状高信号影及线状偏低信号影,增强扫描肿瘤多呈现不均匀轻度强化,肿瘤边界尚清,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往往伴有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强化。
1.2治疗方法
在5例临床患者中,都采用了颈侧入路的肿瘤切除方式,并且在手术的过程中进行快速的病理分析,如果肿瘤具有完整的包膜,同时没有发现与周围存在粘连,那么就可以沿着肿瘤周围的间隙进行切除,如果肿瘤与周围存在粘连,那么就要在安全的边界范围内进行切除,安全边界的范围在5mm至10mm之间。
患有腮裂癌以及未分化癌的患者采用同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进行治疗,另外的3例患者在手术后进行放射性的治疗。
2、结果
2.1病理结果
5例患者手术标本均行常规石蜡切片病理学检查,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3例,病理结果如下:恶性神经纤维瘤1例,恶性神经鞘膜瘤1例,腮裂癌1例,未分化癌1例,滑膜肉瘤1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癌2例。
2.2治疗结果
5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其中腮裂癌、未分化癌2例患者同期行同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放疗,滑膜肉瘤患者术后放疗;腮裂癌、未分化癌、滑膜肉瘤患者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后失访,恶性神经鞘膜瘤患者术后随访3年,死亡,恶性神经纤维瘤患者术后随访半年后失访;术前声嘶1例术后无恢复,其他4例未出现并发症。
3、讨论
在进行手术前诊断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影像学的检查方式对患者的肿瘤进行评估。
在传统的检查过程中,单纯的采用单一的影像检查显然对于肿瘤的诊断情况并没有很明显的作用。
所以应该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对肿瘤的程度进行判断,促进肿瘤诊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在对咽旁间隙恶性肿瘤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对多种影像资料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将诊断的准确性进一步提升起来。
实际上,将CT与MRI检查相互结合的方式也是十分见效的,通过诊断的结果可以选取合适的手术方案,但是具有神经源性特点的恶性肿瘤在表现形式上具有不规则以及密度不均匀的特点,从边界上看也并不明显。
采用DSA进行检查可以发现肿瘤与动脉以及颈内之间的关系,但是在肿瘤压迫的影响下,颈内动脉会呈现出移位的情况,向着前方与外侧移动。
因此采取多样化的影像学信息对肿瘤的位置、大小情况以及肿瘤的良性与恶性程度等情况进行分析,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选择出最为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提高患者康复的概率。
治疗咽旁间隙肿瘤应该具有个体化的特点,手术前应该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详尽的考虑,这样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就不会担心有并发症的存在,所以说完善的手术计划是相当必要的。
曾经有报道指出,治疗咽旁间隙良性肿瘤的最好方式为颈侧切开入路手术,这一手术类型被当做首选的手术治疗方式。
在进行颈侧入路活检后,根据最终的诊断结果,可以发现肿瘤的位置以及大小等情况,这样便能够实现更加安全的肿瘤切除。
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以下几方面问题的认识。
一是在切口大小的选择上需要从肿瘤的大小进行判断,在手术中遵循充分将肿瘤暴露出来的原则,尽可能的将切口扩大,为了防止出现手术并发症的可能性。
二是在手术前,可能会有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所以需要采用颈淋巴结清扫手术,文中有2例患者采用了这一手术。
三是肿瘤的位置比较特殊,整体上也过大,因此颈侧入路的方式并不能完全保证将肿瘤切除下来,所以与其他入路方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际上更加理想。
四是如果肿瘤的血供丰富,为减少术中、术后的出血,可考虑颈外动脉结扎;五是切除肿瘤时注意勿损伤咽部黏膜,如果与咽腔相通,术中严密缝合后置入胃管,术后鼻饲饮食,预防咽瘘形成。
咽旁间隙恶性肿瘤要强调综合治疗,术后放疗、化疗非常必要,对预防肿瘤的复发、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刘良发,黄德亮,王嘉陵,等.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47(1):48-52.
[2]桑建中,娄卫华,张亚民.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及手术入路选择[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21):96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