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
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资料

2024/7/17 2024/7/17
第三章 地基变形计算
地基基础工程
1)绘制基础中心点下地
基中自重应力和附加应
d
地基沉降计算深度
力分布曲线
σc线
2)确定基础沉降计算深度
E si
e1i ——由第i层的自重应力均值从土的压缩曲线上得到 的相应孔隙比 e2i ——由第i层的自重应力均值与附加应力均值之和从 土的2024压/7/17缩曲线上得到的相应孔隙比
2024/7/17
第三章 地基变形计算
地基基础工程
4.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步骤 1)绘制基础中心点下地基中自重应力和附加应
粘性土
透水性差,水不易排出 压缩稳定需要很长一段 时间
土2的024/固7/17结:土体在压力作用下,压缩量随时间增长的过程
2024/7/17
第三章 地基变形计算
地基基础工程
一、压缩试验
研究土的压缩性大小及其特征的室内试验方法,亦 称固结试验(侧限压缩试验)
2024/7/17 2024/7/17
三联固结仪
在室内的侧限压缩试验中,一般按四级加荷P=50KPa、
100KPa、 200KPa、 400KPa,测定各级压力下的稳定变
形量s,再按上式计算相应的孔隙比e。
根据不同压力p 作用下,达到稳定的孔隙比e,绘制e-p 曲
线,为压缩曲线。
p
s
H0 H0/(1+e0)
Vv=e0
Vs=1
2024/7/17 2024/7/17
自重应力从天然地面起算,z 的 取值从基底面起算
土力学 第4章 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

变形测量 固结容器
百分表
加压上盖
透水石
环刀 压缩
容器
加
压
试样
护环
支架
设 备
《土力学》 第4章 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
(2)利用受压前后土粒体积不变和土样截面面积不变两个
条件,可求土样压缩稳定后孔隙比ei
受压前
:VS
(1
e 0
)
H
0
A
受压后:VS (1 e1) H1A
Vs
H 0
A
《土力学》 第4章 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
土的固结状态对土的压缩性的影响:
在压力p作用下的地基沉降值si: 正常固结土为s1; 超固结土为s2; 欠固结土为s3。
则有:s2<s1<s3
《土力学》 第4章 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
pc卡萨格兰德法
① 在e–lgp坐标上绘出试样
的室内压缩曲线; ② 找出压缩曲线上曲率最
Cc
lg
e1 p2
e2 lg
p1
e1 e2 lg p2
p1
一般认为:
cc<0.2时, 为低压缩性土; cc=0.2~0.4时,属中压缩性土; cc>0.4时, 属高压缩性土。
图5-6 由e-lgp曲线确定压缩系数cc
《土力学》
第4章 土的压缩性与ຫໍສະໝຸດ 基沉降计算(5)土的回弹与再压缩曲线
H1
A
1e 1e
0
1
受压前后Vs,A不变
H0 H1 H0 s1 1 e0 1 e1 1 e1
e1
e0
s1 H0
1
e0
式中 e0 为土的初始孔隙比,可由土的三个基本实验指标求得,即
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

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符号约定α1-2:土的压缩系数E s:土的压缩模量C c:压缩指数E0:土的变形模量μ:土的泊松比OCR:超固结比U:固结度一、土的压缩试验与压缩曲线室内侧限压缩试验(亦称固结试验)是研究土压缩性的最基本方法。
1、压缩曲线实验得到各级荷载p作用下对应的孔隙比e,从而可绘制出土的e-p曲线及e-lgp曲线:2、压缩系数在曲压缩试验所得的e-p曲线上,常以p1=100kPa、p2=200kPa及相对应的孔隙比e1和e2计算土的压缩系数:。
依α1-2可评价土的压缩性高低:为低压缩性土,为中压缩性土,为高压缩性土。
3、压缩模量土的压缩模量E s是表示土压缩性的又一指标,也采用室内侧限压缩试验获得,依E s可评价土的压缩性高低。
4、压缩指数在曲压缩试验所得的e-lgp曲线上,常出现直线段,直线段的斜率记作,称为压缩指数,在压力较大时为常数,不随压力变化而变化。
C c值越大,土的压缩性越高。
5、变形模量变形模量由现场静载试验确定。
,其中为土的泊松比。
二、基础沉降1、分层总和法计算最终沉降量分层总和法采用完全侧限条件下的压缩性指标计算沉降量,假定土层只发生竖向变形,不发生侧向变形。
求解步骤及注意事项:(1)分层:一般取0.4b或1~2m一层,地下水位线及土层界面应为分层界面;(2)求每一层顶面、底面的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并分别求他们的平均值;(3)确定计算深度,对于一般土层,≤0.2;对于软土层,≤0.1。
(☆)(4)计算各层压缩量;(5)求和。
2、规范法计算最终沉降量略。
3、弹性理论法计算最终沉降量略。
三、地基变形与时间的关系1、地基最终沉降量的组成(1)瞬时沉降:加压之后即时发生的沉降,此时地基土只发生剪切变形,其体积还来不及变化。
(2)固结沉降:荷载作用下随着土孔隙中水分的逐渐挤出,孔隙体积相应减少而发生的沉降。
(3)次固结沉降:孔隙水压力消散后仍在继续缓慢进行的,由土骨架蠕变而引起的沉降。
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

地基瞬时沉降Sd的计算
饱和粘性土的瞬时沉降,可近似按弹性力学公式 计算:
Sd=·(1- 2)·P·B/E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概述 1)定义:地基的最终沉降量是指地基土层在附
甲:被影响建筑物 乙:影响建筑物 第1步:用角点法计算P0范围(2 abed)的荷载在O点下
任意深度引起的附加应力σz
划分网格:I区: oabc II区: odec
(σz )O= 2 (cI- CII) P0 第2步:用分层法或规范法计算σz
在甲地基中查生的沉降即为所求。
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
前面讲述的是地基的最终沉降量计算,有时对于饱和软粘土地 基尚需研究地基的沉降过程或在某一个时间点的沉降大小。所 以要研究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
详细过程请参照黑板.
2、推荐公式
3、参数释义
σi :基底中心O点以下深度Z i 范围的平均附加应力,kpa σi-1:基底中心O点以下深度Z i-1 范围的平均附加应力,kpa i :基底中心O点以下深度Z i 范围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i-1 :基底中心O点以下深度Z i-1 范围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Z i :自基础底面至第i层土底面的垂直距离,m,cm. Zi-1 :自基础底面至第i-1层土底面的垂直距离,m,cm. Esi:第i层土的侧限压缩模量,Mpa S’:未作修正时按理论计算的地基沉降量大小.m,cm. n:地基压缩层范围内按天然土层界面划分的土层数 S:修正后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s:沉降计算经验系数,由Es 、 P0查表5.3,可以内插.
瞬时沉降; 主固结沉降
3.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

前期固结压力的确定
确定先期固结压力步骤如下: (1)从e~logp曲线上找出曲率半 径最小的一点A,过A点作水平线 A1和切线A42; (2)作lA2的平分线A3,, 与
e~logp 曲线中直线段的延长线相交
于B点; (3)B 点所对应的有效应力就是 先期固结压力pc。
初始(原始)压缩曲线确定
n
考虑应力历史的地基沉降计算
超 固 结 土
p ( pc p1 )
p ( pc p1 )
pci p1i pi Hi S C log Cei log p ci p p 1 e i 1 0i ci 1i
考虑应力历史的地基沉降计算
正常固结土
欠固结土
p1i pi Hi S Cci log p i 1 1 e0 i 1i
n
S
p1i pi Hi Cci log p i 1 1 e0 i ci
若pc> p1 ,则试样是超固结的。由于超固结土由 前期固结压力pc减至现有有效应力p1期间曾在原位经历 了回弹。因此,当超固结土后来受到外荷引起的附加 应力p时,它开始将沿着原始再压缩曲线压缩。如果 p较大,超过(pc- p1 ),它才会沿原始压缩曲线压缩 。 超固结土原始压缩曲线推求: (1) 先作b1点,其横、纵坐标分别为试样的现场自 重压力p1 和现场孔隙比 e0; (2) 过b1点作一直线, 其斜率等于室内回弹曲线与再压缩曲线的平均斜率, 该直线与通过B点垂线(其横坐标相应于先期固结压力 值)交于b1 点, b1 b就作为原始再压缩曲线。其斜率为回 弹指数Ce; (3) 作c点,由室内压缩曲线上孔隙比 等0.42 e0处确定; (4) 连接bc直线,即得原始压缩 曲线的直线段,取其斜率作为压缩指标Cc。 若p c < p1,则试样是欠固结的,由于自重作用下的压缩尚 未稳定,实质上属于正常固结土一类,它的现场压缩 曲线的推求方法完全与正常固结土一样。
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

固结的力学机理
(1)整个渗流固结过程中u和 σ´都是 在随时间t而不断变化.渗流固结 过程的实质就是土中两种不同应 力形态的转化过程。 (2)超静孔隙水压力,是由外荷载 引起,超出静水位以上的那部分 孔隙水压力。它在固结过程中随 时间不断变化,固结完成应等于 零, 饱和水土层中任意时刻的总 孔隙水压力应是静孔隙水压力与 超静孔隙水压力之和。 (3)侧限条件下t=0时,饱和土体的 初始超静孔隙水压力u0数值上就等 于施加的外荷载强度σ(总应力).
压缩仪示意图
荷载 加压活塞 透水石 环刀
刚性护环
土样
注意:土样在竖直 压力作用下,由于 环刀和刚性护环的 限制,只产生竖向 压缩,不产生侧向 变形
透水石
底座
e-p曲线 研究土在不同压力作用下,孔隙比变化规律
p
s
Vv=e0
H0 H0/(1+e0)
Vv=e
H1 H1/(1+e)
Vs=1
Vs=1 整理
载荷试验示意图
反压重物
反力梁
千斤顶
百分表
荷载板 基准梁
载荷试验观测标准: a. 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30分钟 读数,当连续2个小时内,每1个小时的沉降量小于 0.1mm时,可加下一级荷载; b. 当出现承压板周围土有明显的侧向挤出或发生裂纹 时、当沉降s急剧增大时、当某一级 荷载24小时不能达到稳定标准时, 即可终止加载;(此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 c. s/b0.06可终止加载。
2 2 = 1 - 1 -
其中
土的泊松比, 一般0~0.5 之间
土的载荷试验及变形模量 原位测试
原位测试(In-Situ Testing ):在岩土体原 有的位置上,在保持岩土的天然结构、天然 含水量以及天然应力状态条件下测定岩土性 质称为原位测试。 土体原位测试:一般指的是在工程地质勘察 现场,在不扰动或基本不扰动土层的情况下 对土层进行测试,以获得所测土层的物理力 学性质指标及划分土层一种土工勘察技术。
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

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土壤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是土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与地基设计和结构安全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土壤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壤的压缩性土壤的压缩性指的是土壤在受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体积变化的能力。
当土体受到应力作用时,其中的孔隙水和气体会逐渐排出,土体颗粒之间的接触点受到应力的作用,导致土体发生变形。
根据土壤的压缩性质,可以将土壤分为压缩性土和不压缩性土。
压缩性土的体积变化主要是由于土体颗粒重新排列和孔隙压缩导致的,而不压缩性土的体积变化主要是由于土体颗粒的破碎和溶解引起的。
压缩性土的压缩度是评价土壤压缩性的重要参数。
压缩度可以分为初始压缩度和终极压缩度。
初始压缩度是指土壤在施加一定压力之前的初始压缩变形,主要包括初始固结和微观结构的调整。
终极压缩度是指土壤在持续施加一定压力后,接触点进一步调整和颗粒重新排列导致的终极压缩变形。
二、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地基沉降计算是指在地基承受荷载的作用下,土壤发生压缩而导致的地基下沉。
地基沉降计算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和稳定,避免地基沉降过大导致结构沉降、损坏甚至倾斜。
地基沉降的计算方法主要分为经验公式法、理论计算法和实测法。
经验公式法是通过以往工程经验总结出的关于地基沉降与荷载、土壤性质等因素之间的经验关系进行计算。
理论计算法是基于土壤力学理论和压缩性原理,通过推导土壤压缩系数、土压力分布等参数,采用有限元分析或解析方法计算地基沉降。
实测法是通过在工程中实测地基沉降数据,将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地基沉降。
在实际工程中,地基沉降的计算方法通常是综合应用经验公式法、理论计算法和实测法。
先根据经验公式估算地基沉降量的大致范围,然后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理论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结合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和修正。
三、地基沉降计算的应用地基沉降计算在土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地基设计中,地基沉降计算可以用于确定结构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选择合适的地基改良方法。
土力学第3章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

pc p0
第14页/共27页
e
e
e
p
z z p0 pc
OCR 1 正常固结状态
p
p0 pc
pc p0 OCR 1
超固结状态
p
pc p0
pc p0 OCR 1
欠固结状态
第15页/共27页
先期固结压力 pc 的确定
Casagrande 法
1. 在e-lgp曲线上,找出曲 率半径最小的点A
3.1.3 土的回弹曲线与再压缩曲线 土的回弹曲线与再压缩曲线
在进行室内试验过程中,当土压力加到某一数值后,逐渐卸压,土样 将发生回弹,土体膨胀,孔隙比增大,若测得回弹稳定后的孔隙比, 则可绘制相应的孔隙比与压力的关系曲线称为回弹曲线。
第12页/共27页
3.1.4 应力历史对压缩性的影响
一、沉积土的应力历史
后,进行逐级加压固结(一
般按p=50kPa、100kPa、
200kPa、300kPa、400kPa
5级加荷),测定各级压力p
作用下土样的压缩稳定后的
孔隙比变化。
三联固结仪
第2页/共27页
• 压缩仪示意图
试验方法:侧限压缩试验
加压活塞 刚性护环
荷载 透水石 环刀
土样
注意:土样在竖直压 力作用下,由于环刀 和刚性护环的限制, 只产生竖向压缩,不 产生侧向变形
2. 作水平线m1
3. 作A点切线m2
4. 作m1,m2 的角分线m3
5. m3与试验曲线的直线段 交于点B
pc
6. B点对应开普顿在对大量资料
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按塑性指数近似
•
确定pc 的公式可供参考。 式中, -土的不排水剪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生地基沉降的外因是建筑物荷载在地基
中产生的附加应力;其内因是土的松散性,在附
加应力作用下,土层发生压缩变形,引起地基沉
降。
•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目的,在于确定建
筑物的最大沉降量,沉降差和倾斜,判断是否超
出容许范围,为设计提供依据,确保建筑物的安
全。
• 计算方法:分层总和法;规范法;三向压缩法
• 一、分层总和法
淤泥 rsat=17.0KN/cm3
0.8 0.4 1.00 地下水位 2.00
4.00
不透水层 rsat=20.0KN/cm3
2.00
• 解: • 耕土层底面处: cz =16.0×0.8=12.8KPa • 基底处: cz =12.8+17.5×0.4=19.8KPa • 地下水位处: cz =19.8+17.5×1.0=37.3KPa • 粘土层底处:cz =37.3+(19.5-10)×2=56.3KPa • 淤泥层底处:cz =56.3+(17.0-10)×4=84.3KPa
• ①矩形均布荷载角点下的应力。 z tc pt
•
②矩形均布荷载任意点下的应力。z
s z
p
• 3、矩形面积受三角形分布的垂直荷载作用。
• 4、条形面积(BL 10 )受垂直均布荷载作 • 5、条形面积受三角形荷载
z c p
根据m L ;n z BB
查表得c
•* • • •
③ 矩 形 外 任 一 点
•
有效应力的数值无法直接量测,可以通过
孔隙水压力测定l三轴剪力试验,孔隙水压力仪7,
根据有效应力公式计算得到。
• 三、压缩曲线及压缩性指标
• 1、压缩试验和压缩曲线(侧限条件)
• 首先介绍室内侧限压缩仪。
• 根据不同荷载情况下计算试样的孔隙比变化。
• 如图所示:土样初始高为H。,孔隙比为e。, 在荷载作用下,高度变为H。-△H,孔隙比为e。
•
Es相似于钢材的弹性模量(E),但
又有本质区别。h1=1+e1;h2=1+e2
• 侧限压缩模量与压缩系数的关系
• 因为有垂直高度
H1 H2 H 1 e1
H1
H1
a
• 四、荷载试验及土的变形模量 • 1、荷载试验 • 荷载板面积 0.25m2,0.5m2,1.0m2 • 试验时间4~24小时 • 三阶段(见图) • ①开始阶段(0~a)直线变形阶段; • ②局部剪裂阶段(a~b); • ③完全破坏阶段。
数年,下沉停止,下沉量为5.5cm,如果基础的
平均压力为100KPa(施工前孔隙比e。=1),求 该地基的压缩系数。
• 解: a e1 e2
2 1
2 1 100KPa
e1 e2 ?
Vv e Vs 1
e Vv s H 1 s H 1 2H
Vs
H
H
e1
e2
e
e
2H H
a e1 e2 1 2 5.5 5.5105 KPa1 5.5102 MPa1
x
x
x
E
y
E
z
E
x y K z x y 0
K
1
K 侧压力系数
而2
z
z
E
x
E
y
E
z
E
1
2K
z (1 2 2 ) E 1
2
z
z
Es
则: z z (1 2 2 ) Es E 1
E Es(1 2 2 ) 1
令 1 2 2 1
E Es
§2-2 地基中的应力分布
压缩)
•
饱和土的压缩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
土的渗流固结过程。压缩时间与土颗粒大小的关
系。(上海无线电三十厂大楼)
• 二、有效应力原理(太沙基于1923年发现)
• 根据试验说明有效应力原理
钢球
水
'
总应力; '有效应力; -孔隙水压力
•
有效应力通过土骨架传递,使土体体积发
生变化。孔隙水压力通过孔隙中贯通的水传递,
• 地基土的变形模量计算公式:小荷载、p-s曲线线性、 实测沉降值s,反算E。
E w(1 2 )P0B
S
• P0----p-s曲线比例界限 a 对应的荷载,kPa • s----相应的沉降,cm
• 6、变形模量E与压缩模量Es的关系
E Es
1 22 1
1 2K
•
• K -侧压力系数
• 根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义虎克定律
H
Vu=e。 H。
Vu=e
Vs=1
Vs=1
V SH 1 e
V ' S(H H ) 1 e H H H
1 e 1 e
得:
e
e
H H
(1
e
)
e
e H 1 H
H H
•
根据计算的各级荷载下的孔隙比e,
即可绘制土的压缩曲线
• 据图对其变形进行分析掌握土的变形特点。
• 2、土的压缩系数和压缩指数
• fak = ( fak1 + fak2 + fak3 ) / 3
• 5、地基土的变形模量E • 弹性理论沉降计算公式:集中力作用、弹性半无限空间、地表
任意点沉降。 • 根据弹性力学公式求得均布荷载下地基沉降公式:
(1 2 ) pB
•
s
E
• s-----地基沉降量,cm; • w----形状系数; • B----矩形荷载的短边或圆形荷载的直径,cm; • P----荷载板的压应力,kPa; • μ----地基土的泊松比; • E----地基土的变形模量,kPa。
• 不透水层对自重应力的影响。
• 地下水对自重应力的影响。
• 天然土层由于自重引起的变形认为早已 完成,但近期沉淀成堆积的土层,应考虑 自重作用下土的变形问题。
• 例题3 某地基的地质剖面如图所示,求地基 各层土的自重应力。
耕土 r=16.0KN/cm3
r=17.5KN/cm3
粘土 rsat=19.5KN/cm3
不会使土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 A点的孔隙水压力:
w (h1 h2 )
• A点的竖直总压力:
wh1 sat h2
• 根据有效性原理:
' wh1 sat h2 wh1 wh2 ( sat w )h2 ' h2
•
因此,有效应力与地面水深的变化无关,
水深的变化不会引起土体变形。
从图中看出同一试样的a值并非常数,而与所取的
位置有关。《规范》规定,取压力
, 1 100 KPa, 2 200 KPa
• 相应的这段压缩系数a12 作为土的压缩性的判
断标准。
土的压缩系数(MPa-1) a1-2<0.1
0.1≤a1-2<0.5 0.5≤a1-2
土的压缩性 低压缩性 中压缩性 高压缩性
• 一、地基自重应力
•
自重应力:指由于土的自身重量作用
而产生的应力。
•
计算自重应力时,假设天然地面是无
限延伸的,任意竖直面与水平面上无剪力
存在,即无侧向变形,只有垂直变形。
cz h
n
对于多层土, cz 1 h1 nhn i hi i1
• 自重应力与深度成正比,竖直方向成直 线分布,水平方向为均匀分布。
s p H Es
p zi
• 假设: • ①地基土均匀,等向半无限空间弹性体 • ②计算部位:中心点下,倾斜算为两隔
点
• ③土的变形为侧向条件 • ④计算深度
• 分层总和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 1、绘制地基土层分布剖面图和基础剖面图。
• 2、计算自重应力,按比例画在基础中心线 左 侧。
(基础长度大于宽度的10倍,为条形基础, 按每延长来计算
2、偏心荷载矩形基础
Pmax m in
R F
(1
6e )
Pmax m in
基础最大,最小边缘压力(KPa)
e 偏心矩(m)
基础宽度(m)
R 基础底面竖向合力设计值(KN)
当e 时,接触压力呈梯形分布;
6
当e 时,接触压力呈三角形分布;
• 2、变形模量 • 定义是无侧限情况下单轴受压时的应力与应变之比。
• 3、载荷试验结果
– 荷载----沉降(p--s)曲线 – 沉降----时间(s--t)曲线
• (见下图)
临塑荷载 极限荷载
• 4、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 由载荷试验结果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方法:
• 当p-s曲线上有比例界限a时,取该比例界限点a对 应的荷载值;
压缩指数:
• 见前图,其斜率为
cc
e1
log 2
e2
log1
cc为压缩指数
cc愈大,其压缩性愈大,其优点是 e log
曲线有很大一段直线,cc 为一常数,并能确定
先期固结压力。常用于应力历史研究。
*先期压缩过的土与没有压缩的土有什么区别?
• 例题2: 一厚为20m的粘土地基上建一建筑物,经
2、基础在地面以下
P P D(KPa)
P 基底压力(KPa)
天然土层重度(KN m3)
D 基础深度(m)
• 四、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
凡是由建筑物荷载在地基中产生的应力称为
附加应力。
• 计算方法根据弹性理论推导出来的。
• 假定条件:
• ①地基土各向同性
• ②地基土的均匀连续(E:变形模量;μ:侧膨胀系数)
• 接触应力分布图形与以下四点因素有关:
• ①地基与基础的相对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