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UV助剂,抗紫外线吸收剂,防紫外线剂,紫外线屏蔽剂,抗紫外线整理剂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整理方法及评价

能量释放或消耗[ 。用适当的防紫外线方法处理纺织 1 ]
品, 无论 是 什么 纤 维材 料 的织物 ( 棉织 物) 都可 达到 如 , 良好 的抗 紫外 线 效果 , 而织 物 的厚 度 、 色泽 等 因素对 防 紫外 线 性能 的影 响可 忽 略 。
了获得很高的 UP F级别 , 织物设计者必须在有限的覆 盖 因子 范 围内设计 制作 。
种 纺织 品 的 多 孑 性 可 以 通 过 下 列 式 子 表 示 : F— L UP
1 纺织品抗紫外辐射机理
普 通 纺 织 品 防 紫外 线 的能 力 与纤 维 材 料 , 物厚 织
度、 紧密度 、 重量 、 色等有关。防紫外线纺织品的作 颜 用机理有吸收作用 和反射作用 , 相应地紫外线遮蔽剂 有 吸 收剂 和反射 剂 ( 称 散射 剂 ) 或 两类 。吸收 剂 和反射 剂 可单独 使用 , 可 混 用 。 紫外 线 反 射 剂 主要 是 利 用 也 无机微粒的反射 和散射作用 , 可起到防紫外线透过 的 作 用 。紫外 线 吸收剂 , 主要 利 用有 机物 质 吸 收紫外 光 ,
2 3 织物 色泽 .
用 于织 物着色 的染 料 , 以对织 物 UP 可 F产生 很 大 的影 响 。为 了得 到 良好 色 泽 , 料 必 须 选 择 性 地 吸 收 染
2 纺织品抗紫外线辐射的影响 因素
2 1 纤维种 类 .
纤 维种类 不 同 , 紫外 线 防护 系数 ( F 也 不 同。 其 UP ) 聚酯 、 毛 纤 维 等 比棉 、 胶 纤 维 的 紫外 线 防 护 系数 羊 粘 大 , 聚酯结 构 中 的苯 环 和羊 毛蛋 白质 分 子 中的芳 香 因
‘
有 遮蔽 紫外 线 的功 能 。这种 方 法所 得 到 的织 物 抗 紫外 线 效果 持久 且 手感 较好 , 处理 技 术要 求 和 成本 较 高 , 但 且 有不 宜 用 于 天 然 纤 维 和 混 纺 时 效 果 难 以控 制 等 缺 点 。 日本可 乐 丽公 司 于 9 代 初 首 次 推 出具 有 抗 紫 0年 外 线功 能 的 “ s ” 维 , 在 P T 聚合 物 熔 体 中均 E mo 纤 即 E 匀 掺人 细 陶瓷粉 末 , 纺制 成 涤 纶纤 维 。近 年来 , 人 发 有 现 将特 殊 结 构 的 陶 瓷 超 细 微 粒 混 入 纤 维 内制 成 的 纤 维 , 仅能屏 蔽 紫外 线 , 不 还有 绝热 作用 [ 。 4 ]
防紫外线面料资料

∙那要看你用的是什么伞。
现在的很多防紫外线雨伞世界上都是晴雨两用伞。
就是说既可以当太阳伞用,也可以当作雨伞使用。
所需要注意的就是当作雨伞使用后,一定要注意晒干后在收起来,否则就会影响到他的防紫外线效果。
现在市面上的很多所谓防晒伞其实并不防紫外线。
阳伞只有达到UPF>30并且UVA的透过率<5%的时候才能够称得上为防紫外线,这种产品的防护等级标示为UPF30+;而当UPF>50时,表明该产品的紫外线防护性能极佳,防护等级标示为UPF50+。
楼主购买的时候注意看标志哦祝您有个清爽的夏天:>∙添加评论评论读取中...取消∙donglinlinil | 2009-10-31 07:17:53∙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 |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据专业人员介绍,伞面是遮阳伞防紫外线效果的关键。
目前,防紫外线伞面多为尼龙或涤纶面料,经防紫外线加工处理后而成。
伞面名称有银胶布、金胶布、珍珠胶等。
从试验结果看,银胶伞面防护效果最好。
>>>>防紫外线的原理主要是减少它的透射部分,使紫外线尽量被反射掉或吸收掉。
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使它反射或散射掉。
其中又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镀金属膜,这属于镜反射、规则反射;还有一种珠光效果的面料,如某些伞面,能把紫外线向反射的方向散射开。
第二种方法是在织物纤维的内部掺入吸收紫外线的材料,或是在织物完成以后做后期整理,渗入一些吸收紫外线的材料,如纳米级的氧化锌或二氧化钛等。
>>>当我们在选购防紫外线伞时要注意伞面质量:⑴面料薄又稀疏的伞,防紫外线能力一般较差;⑵伞面宜大不宜小;⑶颜色越深的织物,其抗紫外线的能力越好;⑷伞面在湿的情况下,由于水的光学传导作用,紫外线的透过率增加,防护效果降低。
胶粘剂用紫外线吸收剂

胶粘剂用紫外线吸收剂
作为一种环保型的胶水,紫外线吸收胶粘剂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紫外线吸收剂。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胶粘剂、化妆品类、制药类等行业,主要功能在于抑制及消除紫外线的不良影响。
紫外线吸收剂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其吸收特性来抑制电磁波外的紫外线。
它具有抗紫外线及热氧化抗老化三重功效,可有效阻隔空气中强烈的紫外线。
紫外线吸收胶粘剂一般由紫外线吸收剂及其他原料混合而成。
常用的紫外线吸收剂有Benzophenone、Titanium Dioxide、Tin Oxide等,其可吸收太阳光的紫外线部分特性显著,可有效阻隔空气中的强烈紫外线,而不影响其附着强度、柔韧性、粘度和温度等胶粘剂特性。
另外,紫外线吸收剂具有非常优异的耐热性和耐紫外性,可有效抑制其醇及水溶液中紫外线对添加物产品及颜色的改变。
它能有效抑制多种特定波长的无害紫外线,而不影响其可见光的透射率,因此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紫外线的负面影响。
此外,紫外线吸收胶粘剂的可制备性还很高,可根据需要在室温下进行操作,使其具有比其他胶水更强的耐久性和热稳定性,更适合于室外长期使用。
总而言之,紫外线吸收剂用于制备胶水是一种绿色环保型材料。
具有抗紫外线及热氧化抗老化三重功效,在制备紫外线吸收胶粘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阻隔空气中的强烈紫外线,有效抑制紫外线及热氧化等对产品的老化,从而可以显著延长涂层的使用寿命。
远红外纳米粉,抗紫外线吸收剂,抗菌除臭整理剂,纺织防螨助剂,香味加工剂

纳米远红外加工剂FRN396远红外线的频率与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分子的振动频率相近,其能量易被生物细胞吸收,使分子内的振动加大,活化组织细胞,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机体代谢,加速新陈代谢, 增加免疫功能,增加微循环血流量,有很好的温热疗效等作用。
纳米远红外整理剂FRN396为纳米远红外陶瓷粉与成膜性良好的阳离子聚合物的特殊加工剂,适用于棉、毛、腈/毛、T/C 等织物的远红外整理,经其处理后的织物可以吸收外界的能量,再向人体反馈发射远红外线,使体感温度上升,从而使人体有温热感。
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FRN396整理后的织物远红外发射率高达85%,具有很好的保暖性,并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洗涤60次后远红外发射率高达84%,对人体安全,对皮肤无刺激、透气舒适。
HERST公司主要产品有:防紫外整理剂、抗紫外线整理剂、抗菌整理剂、抗菌助剂、纺织抗菌剂、纳米银抗菌处理剂、吸湿排汗整理剂、吸汗速干加工剂、纳米香味微胶囊整理剂、香味加工剂、织物面料抗菌剂、纳米维生素微胶囊加工剂、阻燃整理剂、防火整理剂、纺织阻燃剂、阻燃涂层胶剂、阻燃助剂、甲壳素整理剂、防螨抗菌整理剂、抗菌防霉防螨整理剂、皮革防霉抗菌剂、防霉整理剂、抗静电整理剂、防静电剂、防蚊加工剂、防虫加工剂、防油防水整理剂,含氟拒油拒水防污整理剂、芦荟丝素胶原保湿剂、无甲醛免烫整理剂、纳米银抗菌剂、羽绒抗菌除臭剂、纺织品防霉剂、纳米负离子加工剂、纳米远红外加工剂、远红外负离子发生剂、高发泡印花浆、珠光印花浆、金粉印花浆、银粉印花浆、仿活性印花粘合剂、富锗整理剂、天然物(丝素蛋白、绿茶、艾蒿、卵磷脂、仙人掌)整理剂、舒适性(凉感、调温、唐辛子暖感、自发热)整理剂等精细化工产品。
韩笑远红外保健纺织品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广州市纺织工业研究所李达才刁伟军杨建国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卢永辉刘宇平【摘要】本文总结了采用远红外辐射体与特种印花和新型油墨印花相结合的丝网印花加工方法的新工艺技术,使纺织品不但有明显的远红外保健效果,能有效地局部改善人体的各种有关症状,而且有特种印花的立体感、弹性胶感等外观效果。
紫外线吸收剂原理

紫外线吸收剂原理紫外线吸收剂是一种能够吸收紫外线辐射的化学物质,被广泛应用于防晒产品和其他紫外线防护材料中。
它的原理是基于分子能级的转换和能量转移过程。
紫外线是一种电磁辐射,波长范围介于可见光和X射线之间。
它被进一步分为UVA、UVB和UVC三个波段,其中UVA波长范围为320-400纳米,UVB波长范围为280-320纳米,UVC波长范围为100-280纳米。
紫外线辐射对人体和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因此开发和应用紫外线吸收剂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科研课题。
紫外线吸收剂的原理是利用其分子结构中的特定官能团与紫外线辐射相互作用,从而发生能级转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一般来说,紫外线吸收剂分子中的特定官能团可以吸收特定波长的紫外线,将紫外线能量转化为分子内部的振动或电子激发能级。
这样,它可以阻止紫外线直接照射到皮肤或其他被保护物体上,起到了防晒和紫外线防护的作用。
紫外线吸收剂的特定官能团是其能够吸收紫外线的关键。
常见的紫外线吸收剂分子中的特定官能团包括苯酚、苯甲酸、苯甲酰胺等。
这些官能团具有一定的共轭结构,通过共轭π电子体系可以吸收特定波长的紫外线。
例如,苯酚官能团可以吸收UVA波段的紫外线,苯甲酸官能团可以吸收UVB波段的紫外线。
在紫外线吸收剂中,特定官能团吸收紫外线后,分子内部会发生能级转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一种常见的能级转换过程是单分子内部的振动、转动或电子能级跃迁。
当紫外线吸收剂分子吸收紫外线能量后,部分能量会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保护皮肤或其他被保护物体。
另一种能级转换过程是分子间的能量转移,即紫外线吸收剂分子通过与其他分子发生共振作用,将能量传递给其他分子。
紫外线吸收剂的选择和应用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吸收波长范围、吸收强度、稳定性、溶解度和毒性等。
此外,紫外线吸收剂还需要与其他配方成分相容,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效果。
近年来,随着对紫外线防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紫外线吸收剂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新型的紫外线吸收剂不断涌现。
紫外线吸收剂UV329

■聚合物添加剂紫外线吸收剂UV329化学成分化学名称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CAS 3147-75-9分子式C20H25N3O分子量323化学结构规格指标及物理特性规格单位标准外观白色-类白色粉末熔点℃103.0-105.0灰分% ≤0.10挥发分% ≤0.30透光率460nm % ≥97.00500nm % ≥98.00含量% ≥99.00TGA: 220℃(5%)246℃(10%)286℃(50%)产品特点及应用●UV 329是一支对300-400nm的高效紫外线吸收剂,具有高效的光稳定效果-通过把光化学作用把紫外线转化为热能●保护聚合物免受紫外线的辐射,保护模塑制品、膜材料、片材、纤维制品在户外条件下的耐候性,维持其在外观、力学等方面的性能●推荐应用于聚碳酸酯(PC),不饱和树脂,丙烯酸体系,可以有效防止聚合物的黄变和老化●UV 329 在树脂镜片中具有广泛应用●在户外制品中,可与酚类抗氧剂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及受阻胺光稳定剂共同使用●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更多信息请查阅安全技术说明书包装20KG 纸箱25KG 纸箱搬运及储存在搬运或使用该产品之前请查阅安全数据表。
若以适当的方式贮存在25°C以下的干燥区域,保质期为一年声明*以下信息替代了买方文件。
关于适销性或适用于特定用途,不存在任何明示或暗示担保。
我们所提供的使用建议,不得被视为侵犯任何专利权的原因。
对于因疏忽或违反条款、严格赔偿责任、民事侵权行为或与产品有关合同而产生的附带、结果性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
买方唯一能要求赔偿的是买方的买价。
数据和结果以受监控的研究或实验室研究为依据,买方应根据预定使用条件进行检测,确认这些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
并未针对以下应用进行检测,因此不建议将产品用于:长期接触粘膜、破损的皮肤或血液;或植入人体。
紫外线吸收剂UV400

■聚合物添加剂紫外线吸收剂UV400化学成分化学名称2-[4-[2-羟基-3-十三烷氧基丙基]氧基]-2-羟基苯基]-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和2-[4-[2-羟基-3-十二烷氧基丙基]氧基]-2-羟基苯基]-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混合物CAS 153519-44-9分子式C81H108N6O8分子量1294化学结构规格指标及物理特性规格单位标准外观黄色至棕色挥发分% ≤0.10透光率460nm % ≥94.00500nm % ≥95.00颜色Gardner ≤10产品特点及应用●UV400是一支新型三嗪类高效紫外线吸收剂,本品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环境耐久性优异,特别适用于高温烘烤及极端苛刻条件下使用的涂料●UV400迁移效应低,高浓高效,光稳定性好,有效寿命长●UV400 建议用于:胺或金属催化的汽车OEM涂料及修补漆,本品与受阻胺光稳定剂LS123 配合使用可以更大发挥其作用,对于清漆的光泽降低, 产生裂纹, 汽泡, 脱层及变色有很好地抑制作用。
●根据油漆体系的具体应用的不同UV400建议添加量为1-3%●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更多信息请查阅安全技术说明书包装25KG 塑料桶搬运及储存在搬运或使用该产品之前请查阅安全数据表。
若以适当的方式贮存在25°C以下的干燥区域,保质期为一年声明*以下信息替代了买方文件。
关于适销性或适用于特定用途,不存在任何明示或暗示担保。
我们所提供的使用建议,不得被视为侵犯任何专利权的原因。
对于因疏忽或违反条款、严格赔偿责任、民事侵权行为或与产品有关合同而产生的附带、结果性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
买方唯一能要求赔偿的是买方的买价。
数据和结果以受监控的研究或实验室研究为依据,买方应根据预定使用条件进行检测,确认这些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
并未针对以下应用进行检测,因此不建议将产品用于:长期接触粘膜、破损的皮肤或血液;或植入人体。
紫外线吸收剂吸收波段

紫外线吸收剂吸收波段
紫外线吸收剂是一种可以吸收紫外线辐射的物质,它们可以分为多个波段进行吸收。
常见的紫外线吸收剂主要有以下几个波段:
1. UVA波段(320-400纳米):UVA是一种可见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较小,但对DNA的损伤较大,容易引起皮肤老化和皮肤癌。
经典的UVA吸收剂包括苯甲酸类化合物和二苯甲酮类化合物。
2. UVB波段(280-320纳米):UVB是一种短波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较大,是引起日晒性皮炎、晒斑、皮肤癌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常见的UVB吸收剂包括对氨基苯甲酸类化合物和水杨酸类化合物。
3. UVC波段(100-280纳米):UVC是一种极短波紫外线,通常在大气层外部被吸收,对人类的威胁较小。
因此,目前市场上的紫外线吸收剂主要集中在UVA和UVB波段。
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吸收剂的吸收范围和吸收能力会因化学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此外,为了提高防晒效果,常会将不同类型的吸收剂组合使用,以覆盖更广泛的光谱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蚊微胶囊的制备及在棉针织物上的应用王玉娟1,2,葛风燕1,2,蔡再生1,2,姜建英3,陈炳良3 (1.东华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620;2.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上海201620;3.江苏AB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昆山215347)原载:第八届印染后整理论文集;266-摘要:以防蚊剂DM为芯材,聚氨酯为壁材,采用界面聚合法合成了防蚊微胶囊,通过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激光粒径分析仪分别对微胶囊的表面形态、结构、粒径分布进行了分析,应用微胶囊对纯棉针织物进行防蚊整理,测试并分析了其驱杀蚊效果。
结果表明,整理后的纯棉针织物具有持久的驱杀蚊效果和良好的耐水洗性能。
关键词:微胶囊;防蚊剂DM;防蚊整理;结构表征;驱杀蚊效果;耐水洗性能;界面聚合法微胶囊技术是以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作为囊壁,通过化学法、物理法或物理化学法将活性物质(囊芯药物)进行包裹而形成具有半透性或密封囊膜的一种技术[1]。
将此技术应用于防蚊整理,不仅可以保护人体免遭蚊虫叮咬,还能够克服传统驱杀蚊剂的缺点[2],避免有效成分与人体的直接接触,且有更优异的稳定性和持久性[3]。
本文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聚乙二醇400(PEG400)作为制备聚氨酯壁材的反应单体,高效低毒的防蚊剂DM为芯材,制备了微胶囊悬浮液。
研究了防蚊微胶囊的形态、粒径分布及结构,通过二正丁胺法测试防蚊微胶囊整理剂中有无异氰酸酯残留,并采用浸渍法将防蚊微胶囊应用于纯棉针织物,通过防蚊效果以及击倒和致死作用测试,分析了整理后织物的驱杀蚊效果随放置时间和水洗次数增加的变化。
1 实验1.1 实验材料及仪器实验材料:18 tex(32s)棉、2.2 tex(20 D)氨纶的棉氨汗布(张家港市佳朋纺织有限公司);白纹伊蚊(羽化后2~3日龄未吸血的雌性成虫);防蚊剂DM、2,4甲苯二异氰酸酯、环己酮、聚乙二醇400、乙二胺(EDA)、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乳化剂(自制)、低温黏合剂、分散剂 JFC、二正丁胺、溴酚蓝指示剂、N-甲酰二甲胺(DMF)。
实验仪器:YS100尼康显微镜、 T25高速剪切乳化机、RW20.n悬臂式搅拌机、LS13320激光粒度测定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NEXUS670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1.2 实验方法1.2.1 微胶囊悬浮液的制备油相配制:取1.39g防蚊剂充分溶解于1.11 g环己酮中,加入 2.00 g TDI和5.50 g 自制乳化剂,混合均匀,得到油相。
水相配制:取100mL蒸馏水,加入4.60g PEG,混合均匀,得到水相。
乳化:将油相与水相混合,9500 r/min剪切乳化3min,得到均一稳定的白色乳液。
胶囊化:在悬臂式搅拌机的搅拌下,加入0.04g催化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于室温反应2h后加入 0.35g乙二胺进行交联固化,继续反应1h结束。
合成路线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聚氨酯微胶囊合成路线示意图1.2.2 防蚊整理工艺流程:浸渍整理液(室温, 30 min)→脱水→焙烘(60℃,30 min)→水洗。
整理液配方:防蚊微胶囊整理剂60g/L低温黏合剂40g/L分散剂JFC 1 g/L浴比1:15耐水洗实验:参考GB/T 5713- 1997《纺织品耐水色牢度测试方法》[3],模拟家庭洗涤过程,洗涤处方及条件如下:标准洗衣粉4g/L碳酸钠 1 g/L浴比1:50温度25℃时间30min1.2.3 驱杀蚊实验a.驱避实验参照GB/T17322.10-1998《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评价:驱避剂》测试[4]。
实验前先进行攻击力实验,在40cm×30cm×30cm的蚊笼内放人约100只白纹伊蚊,在手背暴露4cm×4cm皮肤,其余部分严密遮蔽;将手伸人蚊笼中2 min,前来停落的试虫多于30只者为攻击力合格,此人及此笼蚊虫可用于驱避实验;选攻击力合格的试虫及5名志愿人员,在人的双手背上各暴露其中的4cm×4cm皮肤,严密遮蔽其余部分:一只手的暴露部分用裁取的防蚊棉针织布覆盖,另一只手的暴露部分用未经处理的相同质料织物覆盖,做空白对照;将手伸人放有攻击力合格蚊虫的笼中 2min,观察蚊虫的侵袭情况,凡在织物上停落5s以上者记为侵袭一次;将防蚊整理后的织物分别放置1周、2周、3周、4周后重复上述实验。
b.击倒和致死实验参照GB 13917.8-1992《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试验方法:模拟现场药效测定方法》测试[5]。
选攻击力合格的试虫及5名志愿人员,在40cm×30 cm×30cm的蚊笼内放人约100只白纹伊蚊,在人的手背上各暴露4 cm×4cm皮肤,严密遮蔽其余部分,暴露部分用裁取的防蚊棉针织布覆盖;将手伸人放有攻击力合格蚊虫的笼中,每30min记录一次击倒的试虫数;然后将全部试虫搜集并转移至清洁的养虫笼中,并用 5%糖水棉球喂养,24h 时检查死试虫数,以空白对照实验对击倒率和死亡率进行校正;将防蚊整理后的织物分别放置1周、2周、3周、4周后重复上述实验。
1.2.4 测试方法a.粒径的测试用LS13320型激光粒度测定仪直接测试防蚊微胶囊乳液的粒径。
b.电子显微镜观察将防蚊微胶囊乳液滴至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后,在YSl00尼康显微镜上直接观察。
c.红外光谱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微胶囊进行官能团结构分析[6]。
首先将干燥的待测物与溴化钾混合,用研钵将其充分研磨成粉末后置于磨具中压片,得到FTIR的测试片。
测定时,先采集背景,然后放人测试片,扫描测量即可。
d.残留异氰酸酯含量的测定用玛瑙研钵将样品在红外灯下充分研磨后,放入干燥器中干燥 24h后待用。
根据ASTM 测试标准 D2572-87,具体方法如下:准确称取0.1g待测样品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5mL 的DMF和10 mL丁酮,搅拌到全部溶解,然后加入25mL的0.1 M二正丁胺,连续搅拌15min;加入100mL异丙醇和4~6滴溴酚蓝指示剂,用0.1M HCl滴定直到溶液变黄;不使用待测样品进行空白滴定;计算异氰酸酯的含量如下式:NCO=WM VB)(042.0×100%式中:B为滴定空白样所用HCl的体积,mL;V为滴定样所用HCl的体积,mL;M为HCl 的摩尔浓度;0.042为-NCO基团的毫摩尔质量;W为样品的质量,g。
2 结果和讨论2.1 微胶囊的形态及粒径分布由电子显微镜上观察可知,采用界面聚合法,以防蚊剂DM为芯材,聚氨酯为壁材制备微胶囊形态规整,分散性好,表面光滑,相互之间无粘连。
防蚊微胶囊的粒径大小及分布如图2所示。
A 区域.未包覆的乳液粒径分布范围(0.07~ 0.30 μm);B 区域.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范围(0.7~3.0μm)。
图 2 防蚊微胶囊的粒径大小及分布由图2可以看出,防蚊微胶囊平均粒径为1.2μm,其中粒径分布小于0.4μm的部分为A区域,即没有完全包覆的油相芯材液滴。
这是因为任何方法制备微胶囊其包覆率都不可能达到100%,总有一定量的芯材不能被有效包覆。
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范围较窄为2μm,表明微胶囊的粒径分布比较均匀。
2.2 残留异氰酸酯含量的测定异氰酸酯与醇反应生成壁材聚氨酯,因此异氰酸酯的反应程度直接影响着壁材的性质,进而影响微胶囊的性质。
另外,异氰酸酯单体有剧毒,制备的微胶囊中严禁有残余单体的存在。
通过二正丁胺法测定表明,产物防蚊微胶囊中无残留异氰酸酯。
2.3 微胶囊的结构表征芯材DM及微胶囊的红外光谱图如图3所示。
由图3a中可知,1740cm-1为苯环的特征吸收峰,2 960~3 100 cm-1处为C-H的伸缩振动峰,1250 cm-1为C-N的伸缩振动峰,这些特征吸收峰与高效氯氰菊酯的特征吸收峰非常类似,主要是由于二者的化学结构非常类似。
由图3b中可知,3 300~3 350cm-1处有吸收峰,该峰为一NH基团的伸缩振动峰,这表明了微胶囊壁材上强氢键的形成;1650~17000m-1处为氨基甲酸酯基的-CO吸收峰;1740 cm-1和2960~3100cm-1处的明显吸收峰证明了聚氨酯微胶囊中含有溴氰菊酯。
另外,-NCO在2270 cm-1处的特征吸收峰已消失,表明 TDI已经反应完全,进一步验证了产物中无异氰酸酯残留。
2.4 驱蚊效果防蚊整理的棉针织物的驱蚊效果如表1所示。
防蚊整理的棉针织物水洗后的防蚊效果如表2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经防蚊整理后的纯棉针织物上蚊虫的侵袭次数明显少于未处理的空白样,说明经过防蚊整理的针织物具有明显的防蚊效果;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防蚊织物上蚊虫的侵袭总次数逐渐增加,但与空白样的侵袭总次数相比仍然少很多,说明经微胶囊包覆后的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保证了防蚊效果的持久性。
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水洗次数的增加,防蚊整理后棉针织物被蚊子侵袭的次数均逐渐增多,可知整理后的织物的防蚊效果随着水洗次数的增加逐渐下降;但水洗15次后,整理后的织物被蚊虫侵袭的次数仍然大大少于空白样,表明防蚊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耐水洗表1 防蚊整理的棉针织物的驱蚊效果防蚊整理棉针织物的击倒和致死作用如表3所示。
防蚊整理棉针织物水洗后的击倒和致死作用如表4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随着观测时间的延长,蚊虫击倒率逐渐增加,表明防蚊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击倒效果;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蚊虫击倒率稍有下降,但蚊虫死亡率变化较小,这是由于缓慢释放出来的芯材发挥了作用,体现了微胶囊包覆的优越性。
由表4可知,随着水洗次数的增加,经防蚊微胶囊整理剂处理后的棉针织物对蚊虫击倒率逐渐下降,蚊虫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变化不明显;水洗15次以后蚊虫击倒率可达50%以上,死亡率为94.5%,表明整理后的织物水洗15次以后,蚊虫的致死作用仍然非常好。
表3 防蚊整理的棉针织物的击倒和致死作用3 结论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的聚氨酯防蚊微胶囊,表面光滑、形态完整,平均粒径为1.2μm,且粒径分布均匀;将防蚊微胶囊应用到纯棉针织物上,可获得良好的驱杀蚊效果,且水洗15次以后织物的驱杀蚊效果依然很明显。
此法制备的微胶囊可广泛用于织物的防蚊整理,有效避免蚊虫给日常生活带来的扰乱和对健康带来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