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乔姆斯基普遍语法评论资料

合集下载

略谈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

略谈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

时,他会把 自己内在的语言系统与他 自己本族语言的语言 系统进行比较从而调整他的语法。乔姆斯基的语言观和方 法论从研究生成语言的大脑出发考察人的语言能力,揭示 人脑语言机制的工作原理。普遍语法以第一语言习得速度 快、 知识准确 、 具有创造力等为依据研究第一语言。乔氏关
的。 他认为语言是某种天赋, 儿童生来就具有一种学习语言 的能力, 叫做“ 语言习得机制(LAD) 。 这是一种很适合他们
法这一概念。 他认为普遍语法存在于人的大脑 , 帮助人们习
得语言, 是人与生俱来的语言初始状态。普遍语法主要由管 辖与约束理论支持, 该理论涉及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和逻辑 形式, 以及一系列相互作用的分支理论。普遍语法实际上是 一组语言普遍特征, 这组特征是由带有普遍性的、 涉及语言 中最本质的句法部分的原则和参 组成, 而语言的其余部分
要不了3- 5年, 不用接受系统的教育便已基本掌握了自己母 语的主要特点提供了理论依据。乔姆斯基虽未曾直接论述 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的关系,但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研 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三、 母语与第二语言
应用机制, 使人生来就具有学习获得语言的能力。 参数的作 用是把抽象的原则转化成具体的规则, 个别语法就是参数的 值得到设立后形成的一套系统。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远比 第一语言习得困难和复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从其形成至 今一直被大家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从系统地探索第二语
里还天生就具有语 言应用机制。第二语言与母语之 间的关
系不同,母语知识对另一种语言知识的习得的影响也不一 样。从分析中可以得知普遥语法理论对二语习得是不无稗
益的。
固有的、 不用学而具有的程序, 而反映人类语言个体差异性 的参数则是要学习的语言边缘成分, 即参数值。在普遍语法 之前, 乔姆斯基曾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语言习得模式, 语言 即“ 输人‘语言习得机制一语言习得” 其含义是语言输人经过 , 语言习得机制产生语法, 从而习得语言。 很明显, 这个模式强 调语言习得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儿童通过接触和学习特定

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李保军四川大学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普遍语法的基本理论,逻辑问题以及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问题,来探讨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状况和作用。

关键词:普遍语法;逻辑问题;可及性;影响一、普遍语法简介1965年,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在其著作《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中首次提及“语言普遍现象”,作为“生成语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UG(普遍语法)由一系列原则构成。

原则固定不变,确定了人类各种语言内在的共性,为各种语言所遵守。

参数则决定不同语言的个性。

UG是儿童学习语言前的初始状态,接触语料后使原则的参数得以设定,产生一个具体语法(PG),称为核心语法。

1981年,乔姆斯基在著作《管辖与约束论集》中提出“原则与参数”理论,对“普遍语法”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拓展。

1993年,乔姆斯基提出最简方案模式(MP模式),核心是对“原则与参数模式”中的结构和转换作进一步简化和抽象化,使整个模式不再有任何冗余的层次和操作,并能更合理地解释儿童在短时间内掌握母语的事实。

二、二语习得中的逻辑问题普遍语法提出的理论依据之一在于解释儿童母语习得中的逻辑问题。

那么二语习得中是否存在类似于母语习得的逻辑问题?White提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成人二语习得者所接受的语言输入非常有限但仍然有很多习得者最终能够成功习得第二语言。

因此成人二语习得过程中同样存在着类似母语习得的逻辑问题。

然而,仅凭这一点还不足以说明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因为二语习得者已经掌握的母语可能也会起作用。

这样一来,要充分说明二语习得受到普遍语法的制约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二语习得中存在类似于母语习得的逻辑问题。

(2)二语习得者的某一语法特征既不是仅仅通过观察二语输入也不是通过二语输入及非特定领域学习原则更不是受母语迁移影响就可习得。

这就说明二语习得者可以重新设置普遍语法的参数值,普遍语法为二语习得可及。

三、普遍语法可及性的三种观点对于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是否可及,基于实证研究有许多不同的理论假设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1)普遍语法为二语习得者完全可及(Full Access)。

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作者:李保军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05期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普遍语法的基本理论,逻辑问题以及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问题,来探讨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状况和作用。

关键词:普遍语法;逻辑问题;可及性;影响一、普遍语法简介1965年,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在其著作《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中首次提及“语言普遍现象”,作为“生成语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UG(普遍语法)由一系列原则构成。

原则固定不变,确定了人类各种语言内在的共性,为各种语言所遵守。

参数则决定不同语言的个性。

UG是儿童学习语言前的初始状态,接触语料后使原则的参数得以设定,产生一个具体语法(PG),称为核心语法。

1981年,乔姆斯基在著作《管辖与约束论集》中提出“原则与参数”理论,对“普遍语法”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拓展。

1993年,乔姆斯基提出最简方案模式(MP模式),核心是对“原则与参数模式”中的结构和转换作进一步简化和抽象化,使整个模式不再有任何冗余的层次和操作,并能更合理地解释儿童在短时间内掌握母语的事实。

二、二语习得中的逻辑问题普遍语法提出的理论依据之一在于解释儿童母语习得中的逻辑问题。

那么二语习得中是否存在类似于母语习得的逻辑问题?White提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成人二语习得者所接受的语言输入非常有限但仍然有很多习得者最终能够成功习得第二语言。

因此成人二语习得过程中同样存在着类似母语习得的逻辑问题。

然而,仅凭这一点还不足以说明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因为二语习得者已经掌握的母语可能也会起作用。

这样一来,要充分说明二语习得受到普遍语法的制约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二语习得中存在类似于母语习得的逻辑问题。

(2)二语习得者的某一语法特征既不是仅仅通过观察二语输入也不是通过二语输入及非特定领域学习原则更不是受母语迁移影响就可习得。

这就说明二语习得者可以重新设置普遍语法的参数值,普遍语法为二语习得可及。

普遍语法与二语习

普遍语法与二语习
“原则”是指适用于任何语言的高度抽象 的语法构成,如x-bar 理论、论旨理论、投 射原则、格理论等。某种语言并不一定具 有所有这些原则,但是没有任何语言可以 违反这些原则。语言中的原则具有人类语 言的普遍性,是人类的生理天赋,不必通 过学习而存在于大脑中。
“参数”则反映了语言与语言之间的差异, 如方向参数、话题参数、隐含pro参数等。
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的关系
目录
• 1.参数理论
• 2. 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假说 2.1 不可及假说 2.2 完全可及假说 2.3 间接可及假说
• 3. 存在问题 • 4. 结语
1. 简介
1.1 普遍语法
乔姆斯基认为普遍语法是人脑生来就具有 的一种能迅速习得语言的特殊机制。它是 一种无意识潜在的知识, 无需通过学习而存 在于大脑中,决定着人类语言的现有面貌。 正是这种机制, 才使 笨人也学会交谈, 最聪 明的猴子也不能讲话。
2.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假说
2.1 不可及假说
不可及说认为普遍语法不决定第二语言习得,因为 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和小孩子习得第一语言有着 本质的不同。在他们看来,第一语言习得者使用的 是语言习得机制, 而二语言学习者使用的是一般性 学习策略。他们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最有说服力 的就是语言习得临界期一说。
在习得过程中, 语言环境所能提供的只是目 的语语料刺激, 而对习得起决定作用的仍然 是这种机制。凭借这种机制, 人们便可以从 有限的语言刺激中迅速内化目的语语法, 同 时产生无限的语言输出。
1.2 普遍语法的原则参数理论
普遍语法由“原则”(principle)和“参 数”(parameter)构成。
PG=α · UG PG: particular grammar

普遍语法理论对二语习得与教学的指导作用-最新文档

普遍语法理论对二语习得与教学的指导作用-最新文档

普遍语法理论对二语习得与教学的指导作用引言乔姆斯基是普遍语法理论的创始人。

在20 世纪 50 年代,他掀起了一场“乔姆斯基革命”,导致整个语言研究发生了巨大变革。

此后,有关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的研究层出不穷。

虽然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不是专门为二语习得研究设计的,但是以普遍语法作为二语习得理论背景的研究不计其数,大体形成了直接可及说、间接可及说、不可及说三种观点。

本文首先对普遍语法原则进行介绍,然后重点分析三种关于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的观点。

最后基于此,证明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存在可用性。

[1]一、普遍语法原则1.理论内容普遍语法由一些高度抽象的具有模块性质的子系统组成,这些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语言共项子系统即为普遍语法原则。

这一原则是隐藏于所有语言的语法系统下的普遍规律,是高度抽象的语法特征,是一组约束句子组合的限制条件。

[2]2.普遍语法与一语习得乔姆斯基将语言习得机制比作黑箱,原始的语言数据输入在黑箱中得到处理后,输出处理后获得的语言能力。

在原则-参数阶段,乔姆斯基进一步描述了语言习得机制,指出语言习得机制是由原则和参数构成的,即语言输入→普遍语法→语言输出。

这时的黑箱有了实质的内容:普遍语法的原则和参数。

[3]二、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1.直接可及说直接可及论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直接、完整地利用普遍语法,按普遍语法允许的值重新设置参数,学习者的语言完全由普遍语法确定,与第一语言的参数值设定无关。

本文认为此种观点适用于在幼年进行二语习得的学习者。

在幼年的二语习得过程中,孩子面临着刺激贫乏的环境。

造成这种环境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是输入非常有限。

虽然孩子接受双语教育,但这种语言教育不同于成年人接受的语言教育,老师不能教孩子语法知识,因为孩子还没有形成语法这样一个概念。

双语教育只能靠输入有限的单词、句子作为基础。

但是孩子通常拥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他们可以用有限的习得单词造出新的符合语法逻辑的句子。

母语,二语习得和普遍语法

母语,二语习得和普遍语法

母语,二语习得及UG理论母语和二语习得UG理论与二语习得一,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论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认为人的大脑天生就有一种独特的语言习得机制,而它使得儿童在外界“刺激贫乏”的条件下,从初始状态,经过若干中间状态,最后达到成人的稳定状态,进而习得人类语言;同时,他提出的普遍语法的“原则与参数”理论也合理地解释了儿童语言习得现象,认为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就是参数值确立的过程。

1,普遍语法“人脑中存在的一种独特LAD”称为“UG”。

换言之,人类大脑中生而有之的语言知识就叫做“UG”。

乔姆斯基针对儿童习得母语的心理机制提出了UG这一概念。

他认为UG存在于人的大脑,帮助人们习得语言,是人与生俱来的语言初始状态乔姆斯基的语言观和方法论从研究生成语言的大脑出发考察人的语言能力,揭示人脑语言机制的工作原理。

UG以第一语言习得速度快、知识准确、具有创造力等为依据研究第一语言。

乔姆斯基关于UG的假设似乎为我们解释为什么小孩子一生下来,要不了3~5 年,不用接受系统的教育便已基本掌握了自己母语的主要特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UG是所有人类语言都遵守的一些共同原则和规则,是与生俱来的。

乔姆斯基认为人说话是因为人生来就拥有一个UG。

这种UG是自然生长成熟起来的语言能力,体现在人脑神经系统的一定结构和活动中。

如果按照乔姆斯基的语言的知识仅仅是这些原则的观点来解释儿童语言习得现象的话,那么,全世界所有的人就应该说同样的语言。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为了更合理的解释这一问题,乔姆斯基在UG学说中还提出了“原则和参数理论”。

在乔姆斯基看来,一个操母语者具有一种语言能力。

儿童天生具有一种普遍的语言知识。

当他掌握自己的母语时,他会把自己内在的语言系统与他自己本族语言的语言系统进行比较从而调整他的语法。

该理论认为任何语言的参数可以根据这一具体语言的特定规则而设置不同的参数值。

儿童学习语法的过程主要是设置参数值的过程,获得语言知识,就是确定参数值。

“经验”↓普遍语法(UG)→个别语法(PG)(如母语语法)↑PG= *UG上面公式是说: 通过参数α( 即儿童的出生地不同, 周围的语言不同) ,可以得出各种具体的语言。

二语习得理论__中文

二语习得理论__中文

(一)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乔姆斯基和其支持者们认为 ,遗传基因赋予人类普遍的语言专门知识 ,他把这种先天知识称之为“普遍语法”。

他们的主要论点是 ,假如没有这种天赋 ,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的习得将是不可能的事情 ,原因是在语言习得过程中 ,语言数据的输入(input )是不充分的 ,不足以促使习得的产生。

乔姆斯基认为 ,语言是说话人心理活动的结果 ,婴儿天生就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 ,对他们的语言错误不须纠正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在生活实践中自我纠正。

有的人在运用语言时 ,总是用语法来进行核对 ,以保证不出错误 ,这就是所谓通过学习来进行监控的[ 1 ] (P19)。

随着语言水平的不断提高 ,这种监控的使用会逐渐越来越少。

从本质上说 , 语言不是靠“学习”获得的 , 只要语言输入中有足够的正面证据 ,任何一个正常人都能习得语言。

(二) 克拉申的监控理论在 20 世纪末影响最大的二语习得理论当数克拉申的监控理论(Monitor Theory) 。

他把监控论归结为 5 项基本假说: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

克氏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两个不同的过程:习得过程和学得过程。

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 ,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 ,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 ,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

而“学习”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

克拉申的监控假说认为 ,通过“习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 ,能够轻松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而通过“学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 ,只能运用该语言的规则进行语言的本监控。

通过一种语言的学习 ,我们发现,“习得”方式比“学得”方式显得更为重要。

自然顺序假说认为第二语言的规则是按照可以预示的顺序习得的 ,某些规则的掌握往往要先于另一些规则 ,这种顺序具有普遍性 ,与课堂教学顺序无关。

乔姆斯基“普遍语法”在儿童二语语音习得中的体现

乔姆斯基“普遍语法”在儿童二语语音习得中的体现

儿童有 自 我纠错的语言能力 ,首先 , 儿童得到的错误语言输入很 少 , 他们就不应该知道那样说就是错的 ; 另外 ,儿童 自己偶尔犯了语 言错 误 ,大人也很少专门指出这些语 言错误 ,儿童 自己逐渐地纠正了 自己 的语言错误 。由此看来 ,儿童大脑里 面通过生物进化慢慢地具有 了一 些简单抽象的语言规则 , 从 而能够 自 我修复语言 ,在很短的时间内达 到较高的语言水平。 3 普遍语法在二语语音习得上的可及性 乔姆斯基提 出的 “ 普遍语法”只是针对人类 对母语 的习得 , 在他 提出此理论后 ,有大量的语 言学家就普遍语法是否适用于二语 习得进 行 了研 究 ,并 提出 了三种 完全不一样 的结果 , 分 别是 :可及 ;不可 及 ;部分可及。以上语 言学 家主要研究 了不 同语言的词汇及句法 , 语 言的词汇及句法在不同的语 言体 系里 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 , 研究 的角 度和方法不一样就会 导致研究 的结果不一致 ,也就不能对二语 习得策 略提 出可供借鉴的理论 和方法 。乔姆斯基 的普遍语法论 述的是不 同语 言所具有的共同的语 言规则 ,笔者认为语音是语言的一个 重要组成 , 而且也是二语教学中的起点 。为什么在儿童学习二语比成 年人学 习得 更地道?其实这里 的地道也主要是指发音的地道 。 本文 以中国儿童学 习英语语音为例 ,来论述普遍语法在二语语音 习得 中是否可及。中文和英语两种语言文字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 系, 但在语音上却有相通 之处。音 素是语音 的最小单位 ,英语的音 素有4 8 个 ,其 中元音音素2 O 个,辅音音素2 8 个 。发音时声带振 动 , 气流在通 道上不受发音器官阻碍的音素 叫元音 。虽然元音音素和中文拼音不能 对应 ,但中国英语学 习者对这些元音能够准确发音 。辅音是指发
一 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说明
在自然会话中,至少某些父母在刻意地传授语言。
关注语言用语指的是tell、say、listen等跟语言使用有关的词语。 调查
22个中产阶级家庭 平均录音时间23分钟 妈妈谈话的11% 爸爸谈话的7% 孩子谈话的4%
艾利等人认为,在正常的社会交往中,父母给孩子提供了 与语言交际功能有关的重要信息,这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起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强调的是“输入中不利于习得的条件”;
艾利等人的研究则是侧重寻找“输入中有利于习得的现象”。
第四节 乔姆斯基普遍语法思想评价
内在主义 假设
模块化
语法
能力
“刺激 贫乏”
语言本能
语言习得 是参数设置
以及词汇 知识积累 的过程。
批评
1. 没有直接证据支持内在主义假设。 ——霍金斯
2. 从“解释攀升”的角度看,内在主义使研究者无法 在更高的层面上继续提出问题,不利于研究的深入。 ——艾克曼
直接消极证据 间接消极证据
直接消极证据: 儿童从他人的纠错中获得的信息,这些信息告诉儿童什么是 不正确的、不合法的。
间接消极证据: 某一语言当中从来不出现某种形式。
(一)儿童对母语的习得(二)儿童的母语习得,是在外界刺激(即语言经验)的激发下实现 原有生物潜能的过程。
问:在“好好儿工作”中,为什么“好好儿”要放在“工作”之前?
答:因为“好好儿”是副词,“工作”是动词,汉语里,副词总是 位于动词前面。
问:为什么汉语里的副词要位于动词前面?
答:因为汉语里,修饰语总是位于中心语之前,“副词——动词” 是“修饰语——中心语”的那一种。
问:为什么汉语的修饰语… …?
答:因为… …
第三章 语言机能和普遍语法
高 岩 2012300016
“ 语言能力是人类大脑的产物,是遗传的结果。” ——乔姆斯基
第三节 积极证据和消极证据
“积极证据”(positive evidence,“积极语料”)指儿童从环境中(主要是成人那里) 听到的话语,这些话语能够告诉儿童什么是正确的、合法的。
“消极证据”(negative evidence,“消极语料)
(例)
成人: “洗脸”,说! 儿童: 洗脸。 成人: 嗳(赞许),“洗手”。 儿童: 洗手。 成人: 嗳,“洗脚”。 儿童: 脚。 成人: “洗脚”。 儿童: 洗手。
儿童模仿学习成人教的词;在模仿学习过程中的选择作用。
Child: Want other one spoon, Daddy. Father: You mean, you want THE OTHER SPOON. Child: Yes, I want other one spoon, please, Daddy. Father: Can you say “the other spoon”? Child: Other… …one … ……spoon. Father: Say … … “other”. Child: Other. Father: “spoon”. Child: Spoon. Father: “Other … …spoon”. Child: Other … …spoon. New give me other one spoon?
1.在乔姆斯基等人看来,儿童在母语习得过程中依靠的主要是积极 证据,消极证据常常不够清晰,不够充分。但这并不是说成人不 去传授语言,也不是说成人的教授对儿童学习语言没有帮助。
2.乔姆斯基的批评者认为,没有直接证据支持内在主义假设,内在主义 假设也不利于在更高的层次上继续提出问题,将研究推向深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