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
转换生成语法

转换生成语法一、背景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由美国学者诺姆·乔姆斯基于 20 世纪 50年代创建,以乔姆斯基 1957 年发表的《句法结构》为标志发展至今已经有近 60 年历史。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是语言学领域中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其影响力波及到语言学、心理学、哲学、教育学、逻辑学、翻译理论、通讯技术、计算机语言等领域,英国当代语言学家约翰·莱茵斯曾经作出这样的评论:“无论乔姆斯基的语法理论正确与否,它无疑是当前最有生命力、最有影响力的语法理论。
”二、发展阶段转换生成语法自乔姆斯基创建以来不断修改发展共历经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从1957 年转换生成语法诞生到1965 年,这一阶段也被称为转换生成语法的古典理论阶段,其主要代表作是《句法结构》,当时转换生成语法对当时美国流行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提出了挑战,从研究方法到研究对象,转换生成语法对结构主义进行了全面颠覆。
在这一理论阶段,乔姆斯基认为语义学是独立于语法学之外存在的,合乎语法并不意味着必须要有意义,某些句子尽管没有意义,但是确实合乎语法规范。
第二阶段是以1965 年出版的《语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为代表,这一阶段属于标准理论阶段。
在此阶段中,乔姆斯基开始将语义纳入语法范畴,并认为语义是由深层结构所决定的,因为如果不考虑语义,生成语法将产生大量无意义的句子,这些句子的存在无疑会降低生成语法的解释力和应用力。
所以在标准理论阶段,生成语法包括了三部分:句法部分,语义部分和语音部分。
其中句法部分是整个语法的核心。
由于考虑了语义成分,生成语法比起其他语法在语义敏感性方面要更具优势。
第三阶段从1972 年到1977 年,乔姆斯基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是从标准理论发展到扩充式标准理论的转折点。
在标准理论时期,乔姆斯基认为语义是由深层结构决定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被转换为表层结构,表层结构对语义解释不起作用。
乔姆斯基与转换生成理论

乔姆斯基与转换生成理论20世纪50年代后半叶,美国语言学界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转换生成语法,它猛烈地冲击了当时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
该理论的创始人就是A·N·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所研究的不是语言现象,也不是人们的语言运用,而是人们的语言能力,这种做法是对当时美国占统治地位的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否定。
转换生成语法的创立,被认为是语言学中的一场革命,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很快成为现代语言学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理论。
1.乔姆斯基的简介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基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
他的父亲威廉·乔姆斯基(William Chomsky)是希伯来学者,来自一个后来被纳粹灭绝了的乌克兰小镇。
她的母亲艾尔西·乔姆斯基·西蒙诺夫斯基(Elsie Chomsky Simonofsky)是白俄罗斯人,但跟她的丈夫不同的是,她生长在美国,说“普通的纽约英语”。
他们两人的第一语言都是意第绪语,虽然乔姆斯基本人说父母在家禁止讲这种语言。
他说,他们住在分裂为“意第绪区”和“希伯来区”的犹太人聚居地,他的家庭认同后者,并用“纯粹的希伯来文化和文学”教导他。
乔姆斯基记得他的第一篇文章写于10岁那年,文章是论在巴塞罗那陷落之后,纳粹主义蔓延的威胁。
从12或13岁开始,乔姆斯基更加彻底地认同无政府主义。
毕业于费城中央高中,1945年起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师从哲学家C·维斯特·切奇曼(C. West Churchman)、尼尔森·古德曼(Nelson Goodman)和语言学家泽里格·哈里斯(Zellig Harris)学习哲学和语言学。
哈里斯对他讲授了自己在语言结构线性算子方面的发现。
乔姆斯基后来把这些解释为对来自标记系统的上下文无关文法产物的操作。
tggrammar语言学名词解释

tggrammar是一种语言学名词,它是指“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转换生成语法)的简称。
这一术语通常用于描述由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提出的一种语言学理论。
tggrammar是一种旨在解释语言结构和生成规则的理论,它对于理解语言的本质和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1. tggrammar的基本原理tggrammar最基本的原理是:语言的结构和规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生成”的过程,即语言是通过一系列转换规则和产生规则来生成的。
这一理论将语言视为一种具有递归特性的系统,通过递归规则的应用,可以生成无穷的句子。
2. tggrammar的核心概念在tggrammar中,有一些核心概念是必须要理解的。
句子的结构是如何被生成的?句子有哪些成分组成?词汇和句法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这些问题都是tggrammar所关注的核心内容。
3. tggrammar的在语言学研究中的价值tggrammar理论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结构。
通过对语言生成规则的研究,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句子是合乎语法规则的,而另一些句子则是不合乎语法规则的。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tggrammar理论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理论框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研究语言的工具。
通过深入研究tggrammar理论,我相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各种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为跨文化交流和语言教育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
总结回顾:tggrammar理论是一种旨在解释语言结构和生成规则的理论,它强调语言生成的过程和递归规则的应用。
通过深入研究tggrammar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生成和语法规则,为语言学研究和语言教育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
tggrammar理论是一种语言学理论,它的基本原理是语言的结构和规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生成”的过程。
论述乔姆斯基的语言获得理论

试述乔姆斯基的语言获得理论乔姆斯基的语言获得理论即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乔姆斯基把语言的内在能力放在重要地位,认为人类的生物禀赋本身含有一个确定的人们可能获得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的原则系统,而经验只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对这些原则起到完善或者强化的作用,人类先天就具有学习语言的内部结构,叫做普遍语法,即语言获得装置。
它在后天语言经验是作用下,转化成为使用某一具体语言的能力和关于这一语言的知识(即该语言的具体语法)。
儿童在出生时就具有学习语言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可以适用于任何语言。
乔姆斯基把语法体系分为句法、语义、语音三个部分。
在这一体系中,句法部分是语法的生成部分,具有生成无限多的句子的创造能力,至于语音部分和语义部分是语法的解释部分。
在该理论中,乔姆斯基发现:(1)儿童掌握母语异常迅速,及其完善。
(2)尽管语言环境不同,但儿童掌握语音尤其是句法结构的次序是相同的,时间也是一致的。
(3)尽管各种句子的形式不一样,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的普通语法基本形式(语法结构)。
(4)儿童生来就具有发现或分析语言程序从而获得语言的能力。
(5)语言具有创造性。
儿童在开始有语言的时候,就能按照一种可以理解的方式来和成人交流语法关系,这正是儿童普遍语言能力的表现。
生成转换语法理论一方面承认儿童普遍的语言能力,同时也承认一些复杂的语法规则是将普遍加以结合和限制的结果,这些规则的获得要在儿童与成人交往中得以实现。
乔姆斯基儿童语言是内在的生物机制决定,注重了语言发生过程中生物学因素,但是没有注意普遍语法的建构过程,语言的发展既要有内源因素又要有外源因素,他没有把语言获得置身于认知过程所从属的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作用,而是求之于“固定的先天内核”。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对语言学和心理学的成就和影响是重大和深远的。
转换生成语法

——转换生成语法
转换生成语法
一、代表人物
二、含义
三、语言结构的转换规则
四、语法研究的主要内容
五、意义与局限
Noam CHOMSKKY’THEORY
——诺姆.乔姆斯基
•诺姆.乔姆斯基是当代最著名的语言学家,也是美国著名的政治评论家,曾被哲学界誉为历史上影响最为重大的5位思想家之一。如今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美国政治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通讯院士。
二、局限
乔姆斯基语言学观点在哲学上的错误在于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割裂开来,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把语言分为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就是这种割裂所引起的。
3.乔姆斯基的“转换”不单是一种平行的变换,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深层形式到表层形式的生成过程。是把现代音位学的“位”观念引申到语句结构中的必然结果。
4.“转换”体现的是生成语法学“规则系统”阶段的特点,带有个别语法的性质。
生成
一、创造性
这时就语言本身的客观属性来说的。任何一种具体语言都有很高程度上的递归特点,即“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具体说,外在化的语言是个无限的句子集合,但内在性语言却表现为一套数量有限的规则,语言的创造性就表现为以有限的规则生成无限数量的合格的句子。
语法转换部分表层结构语音部分句子的语音表现
基础部分深层结构(指向转换部分)语义部分句子的语义表现
意义与局限
一、意义
1.从语言本身来看,我们必须承认对语言结构的研究不完全是形式化的,也是实质性的,它对语言认识的深入,标志着语言学的发展。
2.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结构,语言也不例外。结构主义者认为语言存在着二元结构,在索绪尔哪里是能指和所指的结构关系,在乔姆斯基那里是深层与表层结构的关系,认识语言就是要认识他的结构。这对我们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层含义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同时影响着结构主义者关于不同结构的划分理论。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发展阶段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发展阶段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Chomsky Normal Form)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乔姆斯基(Chomsky)在1956年提出了乔姆斯基体系(Chomsky Hierarchy)的划分,将形式语言分为四个层次:正规语言、上下文无关语言、上下文相关语言和递归可枚举语言。
乔姆斯基体系为后续的语法理论和形式语言研究奠定了基础。
2.在1956年,乔姆斯基还提出了乔姆斯基文法(Chomsky Grammar)的概念,它是上下文无关文法(Context-Free Grammar)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类型。
乔姆斯基文法的规则形式为A -> α,其中A是非终结符,α是由非终结符和终结符组成的符号串。
3.在1957年,乔姆斯基又进一步推广了上下文无关文法的正规形式,提出了边界上下文无关文法(Bounded Context-Free Grammar)的概念。
这是一种更严格的文法形式,它限制了上下文无关文法中规则的形式,使得文法生成的语言更加简洁和规范。
4.在1963年,乔姆斯基引入了乔姆斯基范式(Chomsky Normal Form),一种更加严格的上下文无关文法形式。
乔姆斯基范式的主要特点是所有规则形式都是非终结符推导两个非终结符,或者非终结符推导一个终结符。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发展体现了对形式语言和语法理论的不断研究和发展。
在今天,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被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编译器设计等领域,成为了现代计算机科学中重要的工具和理论基础。
同时,基于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扩展和改进也在不断进行中,以适应更多复杂的语言和语法现象的处理需求。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三大观点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三大观点乔姆斯基的语言学观点:语言能力是说某种语言的人对这种语言的内在认识,而语言运用则是它具体使用语言的行动;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并不是符合的,语言运用并非语言能力的直接反映。
一、乔姆斯基的语言学观念乔姆斯基在研究语言中发现,有许多现象是结构主义语法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所解释不了的。
例如,一个儿童一般在五六岁时就可以掌握母语;这个年龄的儿童的智力还很不发达,学习其他知识(如数学、物理)还相当困难,而学习语言却这样容易。
这种现象,用“白板说”或“刺激—反应”论都解释不通。
在这一点上,“刺激—反应”或“模仿—记忆”等观点也不能自圆其说。
不仅如此,儿童所知的有些东西,似乎不可能是教会的。
比如在He lost his pen和He lost his way中的his的区别,在He told her to leave the party和He promised her to leave the party中,由于两个谓语动词的不同,使to leave的施动者也改变了。
况且,儿童听到的话语并不都是标准的,相当一部分是不标准、不合乎语法的、被简化了的话语(如中国妈妈们说的“吃甜甜”“吃果果”)。
但儿童最后学到的是标准的语言。
这显然不是靠简单模仿得来的。
儿童在五六年之内所接触的话语毕竟是有限的,然而,儿童能说出的句子却是无限的。
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亦称“转换语法理论”、“生成语法理论”。
是指一种新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20世纪50-60年代创立。
用符号化和演绎方法描写自然语言生成语法的理论体系。
主要内容有:语言基本上不是习得的,而是天赋的。
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加工语言符号的大脑内在机制,随着儿童的发展,这种内在机制在一定的条件下被激发,儿童即能自然获得语言。
语言是一种结构,设想人有一种天生的“语言获得装置”,称LAD。
深层结构,指短语或句中的基本语法关系和语义,决定句子的内涵与意义,属语法的基础部分和语言能力。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

无论是分析哲学还是欧洲大陆哲学,都重视研究语言,这是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语言不能脱离世界,语言只有表现世界才有它正真的存在。
当代美国语言大师乔姆斯基首创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正是这种转换生成语法在语言中挑起了一场革命。
它标志着西方语言学的研究,尤其是美国的语言学界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即乔姆斯基时期。
一、乔姆斯基“革命”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所研究的不是语言现象,也不是人们的语言运用,而是人们的语言能力,这种做法是对当时美国占统治地位的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否定。
转换生成语法的创立,被认为是语言学中的一场革命,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很快成为现代语言学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理论。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是为了探究人的语言能力。
目的是为了对人类语言的某些最显著的特征做出数学般的精确描写。
二、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框架。
转换生成语法单纯从形式的角度来描写语法结构,在研究中采用数学和逻辑学的符号和公式等形式化的手段来研究语法。
乔姆斯基在语法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是演绎法和内省法,其理论目标就是通过描述和分析语言结构和语言现象对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作出充分解释,找出普遍语法,并进而探查人类所特有的内在语言习得机制,解释语言的生成和语言的创造性等问题。
本文仅谈及GB模型和MP模型。
GB模型是标志乔姆斯基理论成熟的模型,这个模型中他区分了语音形式PF(Phonetic Form)和逻辑形式MP(Logic Form),它们分别是同人脑主司发音的声音系统和思维认知系统的接口,叫语言模型的外模块性。
在PF的接口上语言系统输出语音或音位表达式,是关于句子声音的结构性描写;在LF接口上输出的是关于句子意义的表达式,是关于句子意义的结构性描写。
当且仅当一个合格的PF表达式和一个合格的LF表达式同时生成的时候,才有合乎语法的句子。
MP模型认为MP普遍语法系统模型由一个数据型的词库和一个计算系统构成,计算系统内没有任何表达式层次,直接在一个叫做“声音系统”的认知系统和一个叫做“思维系统”的认知子系统相关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乔姆斯基的语言研究中,他的理性主义哲学思想主要体 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认为在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始终存在着一些适 用于各种语言的普遍规则,也就是“普遍语法”,这是乔氏语 法的理论前提。尽管这些规则的数量是有限的,但是可通过 对语音和逻辑形式的运算,它们能够生成无限的句子。
二是乔姆斯基的语法将语言习得机制作为物质基础,他 认为在儿童的大脑中存在着一种能掌握语言的装置,这是与 生俱来的,正是这一装置的存在,才使他们在后天语言环境 刺激下,语言潜能被自然地激活,这就是对儿童能在短时间 内掌握母语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1]。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人们的语 言能力,而不是语言现象和语言运用。乔姆斯基认为,小孩 儿获得语言知识是一种构造理论的行为,他绝不是单凭经验 学会了语言。要学会语言,就需要模仿,并将模仿作为语言 的基础,仅有模仿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创造新的言语,这才是 最关键的,就是所谓的语言创造性。对于这种创造和生成新 的语言的能力,乔姆斯基认为这是人的天赋能力,也是内在 机能。人在说话时,通过一系列结构规则生成语言的句子的 深层结构,也就是在表达出每个句子以前大脑中所存在的概 念结构,句子的深层结构一旦形成了,人的头脑中就已经有 了一个正确的句子存在了。
语法。
关键词: 转换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 短语结构语法; 深层结构
中图分类号: H3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7836( 2012) 11 - 0139 - 02
一、概述
1957 年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正式出版,标志着“转 换—生成语法”的诞生,也是对语言学说提出后的一次革命。 这一理论对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来说也是一大挑战,而在其 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进行修正和完善。
— 139 —
上述这三个方面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人们对所接触的有 限语言材料进行验证,一旦这些材料被验证与实际语言状况 相符,就能够激活语言习得机制,在演绎推理的帮助下,人们 通过从特殊推及到现实语言的一般状况,更全面地掌握语言 情况。
三、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研究的依据
( 一) 短语结构语法 1957 年,乔姆斯基在《句法结构》一书中讨论了短语结 构语法,并以此作为例子来说明一种生成机制。在短语结构 语法中所包含的规则不仅能对语符列提供足够成分,还能生 成语言成分语符列。但是,与转换生成语法相比,短语结构 语法的生成力还比较弱,因为转换生成语法更能够显示出句 子之间某些类型的直觉联系,也更简单。以往的语言学家所 采纳的是直接成分分析法,而乔姆斯基的短语结构语法与直 接成分分析法有根本区别,乔姆斯基的模型形式化为一个生 成规则的系统,避免了过去将发现程序作为重点的做法[2]。 短语结构语法有多种分类法,主要可以分成上下文自由 ( context-free) 和上下文敏感( context-sensitive) 两类: 完全由 上下文自由规则组成的语法,其生成力要比包含上下文敏感 规则的语法弱得多。另外,短语结构语法的最初形式阐述所 采用的是一组重写规则,例如: 动词短语→动词 + 名词短语; 句子→名词短语 + 动词短语; 名词短语→限定词 + 名词。 ( 二) 原则加参项 为了做好原则加参项的讨论工作,必须要对管辖与约束 理论进行讨论。在讨论时,可以假设句子包含了三个结构层 面: D - 结构、S - 结构、逻辑结构。其中 S - 结构派生自 D - 结构,逻辑形式派生自 S - 结构,也就是通过一种转换,即移 位 α,其内涵就是任一成分到任一位置。还有多个子理论, 如: X - 杠理论、格理论、题元理论、约束理论等,这些理论也 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管约论的提倡者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本 质上相同的句法原则在所有的语言中发挥出了作用,但是它 们在不同语言处所取得的形式很可能是有所差别的,基于这 一点经常被我 们 称 为“原 则 加 参 项 ”理 论。 目 前,在 语 法 理 论中,可以将“原 则 ”这 一 术 语 理 解 为 其 范 围 比 普 通 规 则 宽 得多的语法陈述。在管约论中,“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理 论中提出了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规则,在不同语言形式中才 会有略微变化的原则。“参项”标定的是一条语法原则在不 同语言中出现的变化。最近的管约论提出,只有一些原则, 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语法规则,它们在不同语言中的形式可 稍有差异。格理论的邻接参项决定格的指派成分是否必须 与其名词短语邻接( 英语位于左边,汉语位于右边) 。 ( 三) 角色参照语法 角色参照语法理论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它的核 心是将语言看成 是 一 种 社 会 交 际 的 行 为 系 统 ,在 语 法 描 述 及理论方面,对语法结构中交际功能的分析始终是一个重要 角色。语言是一个系统,语法在传统结构主义者的认识中也 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要理解并解释语法结构就必须要参 照着相应的语义角色和交际功能来进行。角色参照语法还 对语法结构中纵向和横向组合的抽象描写颇具特色,在结构
2012 年 11 月 第 31 卷第 11 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doi: 10. 3969 / j. issn. 1001 - 7836. 2012. 11. 055
Nov. 2012 Vol. 31 No. 11
二、生成语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诞生之前,现代语言科学经历 了两个主要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历史比较语言学,是指欧洲 18、19 世纪时期的语言学家所进行的语言研究; 还有一个时 期是由“现代语 言 学 之 父 ”索 绪 尔 开 创 的 结 构 主 义 语 言 学, 这个时期被认定为欧美国家的语言学家在 19 世纪末期到 20 世纪 50 年代所进行的语言学研究。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研究
李燕
( 哈尔滨学院 外语学院,哈尔滨 150080)
摘 要: 在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运用转换—生成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语言,创立了转换生成
语法,这对于全面认识西方语言学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从生成语法产生的历史背景着手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乔
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研究的依据以及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揭示的语言内在规律,从而全面地认识转换生成
三是乔姆斯基在方法论上敢于打破那些经常被传统语 言学研究者所使用的归纳法,他主张采用演绎推理的方法。 他研究语言所使用的是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认为可以通过 演绎推理得出具体的语法。
收稿日期: 2012 - 10 - 29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11554131) 作者简介: 李燕( 1978 - )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