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全国二卷理综试题及答案

2008年高考全国二卷理综试题及答案
2008年高考全国二卷理综试题及答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5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机读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N 14 O 16 Na 23 P 31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

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

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吸收

D.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 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3.下列对根瘤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瘤菌在植物根外也能固氮B.根瘤菌离开植物根系不能存活

C.土壤淹水时,根瘤菌固氮量减少D.大豆植株生长所需的氮都来自根瘤菌4.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烟草花叶病毒可以不依赖宿主细胞而增殖

B.流感病毒的核酸位于衣壳外面的囊膜上

C.肠道病毒可在经高温灭菌的培养基上生长增殖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5.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

7.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

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0.1 000mol/L Na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 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

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8.对于ⅣA族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SiO2和CO2中,Si和O,C和O之间都是共价键

B.C、Si和G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次外层电子数都8

C.CO2和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

D.该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4和+2

9.取浓度相同的Na0H和HCl溶液,以3∶2 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 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

A.0.01mol/L B.0.017mol/L

C.0.05mol/L D.0.50mol/L

10.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 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

B.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

D.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

11.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 的原子质量数为A ,含N 个中子,它与1H 原子组成H m X 分子。

在a g H m X 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 .)(m N A m A a +-+mol

B .)(N A A

a -mol C .)(N A m A a -+mol D .)(m N A A

a +-mol 12.(NH 4)2SO 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 2、H 2O 、N 2和NH 3。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

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

A .SO 2、H 2O 、N 2、NH 3

B .N 2、SO 2、H 2O 、 NH 3

B .N 2、SO 2、NH 3、H 2O D .H 2O 、NH 3、SO 2、N 2 1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 2(g) + H 2(g )CO(g) + H 2O(g)进行甲、乙、丙、丁

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物质的量 物质

实验

CO 2 H 2 CO H 2O

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乙

2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丙

0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丁 a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 (CO)的大小顺序是

A .乙=丁>丙=甲

B .乙>丁>甲>丙

C .丁>乙>丙=甲

D .丁>丙>乙>甲

二、选择题(本题共8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

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 分,有选错的得0 分)

14.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B .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气体温度就越高

C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

D .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少

15.一束单色光斜射到厚平板玻璃的一个表面上,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板另一个表面射出,

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侧移了一段距离。在下列情况下,出射光线侧移距离最大的是

A .红光以30°的入射角入射

B .红光以45°的入射角入射

C .紫光以30°的入射角入射

D .紫光以45°的入射角入射

16.如图,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 和B 紧

挨着匀速下滑,A 与B 的接触面光滑。己知A 与斜面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 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

倍,斜面倾角为α。B 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A .32tan α

B .3

2cot α C .tan α B .cot α 17.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振幅为A 。t = 0时,平衡位置在x =0处的质元位于

y =0处,且向y 轴负方向运动;此时,平衡位置在x =0.15m 处的质元位于y =A 处。该波的波长可能等于

A .0.60 m

B .0.20 m

C .0.12m

D .0.086m

18.如图,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两端

各系一小球a 和b 。a 球质量为m ,静置于地面;b 球质量为3m ,

用手托住,高度为h ,此时轻绳刚好拉紧。从静止开始释放b 后,

a 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A .h

B .l .5h

C .2h

D .2.5h

19.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水平放置,两极板间有一带电量不变的小油滴,油滴在极板

间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其速率成正比。若两极板间电压为零,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 匀速下降:若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 ,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 匀速上升。若两极板间电压为-U ,油滴做匀速运动时速度的大小、方向将是

A .2v 、向下

B .2v 、向上

C .3v 、向下

D .3v 、向上

20.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质量亏损为△m ,相应的能量△E =△mc 2=2.2 MeV 是氘核

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能量小于2.2Me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

B .用能量等于2.2 Me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

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

C .用能量大于2.2Me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

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

D .用能借大于2.2Me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r 和一个中子,

它们的动能之和不为零

21.如图,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虚线框内有垂直于纸面

向里的匀强磁场;一个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所

在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虚线框对角线ab与导线框的

一条边垂直,ba的延长线平分导线框。在t=0时,

使导线框从图示位置开始以恒定速度沿ab方向移动,

直到整个导线框离开磁场区域。以i表示导线框中感

应电流的强度,取逆时针方向为正。下列表示i—t关

系的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74分)

注意事项:

1.用碳素笔直接答机读中,答在试卷上无效。

2.本卷共10题,共174分。

22.(18分)

( l )(5分)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铜丝的直径,

测微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铜丝的直径为

____________mm 。

(2)(13分)右图为一电学实验的实物 连线图。该

实验可用来测量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约500

Ω)。图中两个电压表量程相同,内阻都很大。

实验步骤如下:

①调节电阻箱,使它的阻值R 0与待测电

阻的阻值接近;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

调到最右端。

回答下列问题:

(Ⅰ)根据实物连线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的电路图,其中电阻箱符号为

,滑动变阻器的符号为,其余器材用通用的符号表示。 (Ⅱ)不计电压表内阻的影响,用U 1、U 2、和R 0表示R x 的公式为R x =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考虑电压表内阻的影响,用U 1、U 2、R 0

r

1的内阻r 2表示R x 的公式为R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 15 分)

如图,一质量为M 的物块静止在桌面边缘,桌面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 。一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 0射入物块后,以水平速度v 0/2 射出。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此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2)此后物块落地点离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

24.(19 分)

如图,一直导体棒质量为m 、长为l 、电阻为r ,其两端放在位于水平面内间距也为l

的光滑平行导轨上,并与之密接:棒左侧两导轨之间连接一可控制的负载电阻(图中未画出);导轨置于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开始时,给导体棒一个平行于导轨的初速度v0在棒的运动速度由v0减小至v1的过程中,通过控制负载电阻的阻值使棒中的电流强度I保持恒定。导体棒一直在磁场中运动。若不计导轨电阻,求此过程中导体棒上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和负载电阻上消耗的平均功率。

20.(20分)

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近似于圆形的轨道绕月飞行。为了获得月球表面全貌的信息,让卫星轨道平面缓慢变化。卫星将获得的信息持续用微波信号发回地球。设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M和m,地球和月球的半径分别为R和R1,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半径和卫星绕月球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和r1,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为T。假定在卫星绕月运行的一个周期内卫星轨道平面与地月连心线共面,求在该周期内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因月球遮挡而不能到达地球的时间(用M、m、R、R1、r、r1和T表示,忽略月球绕地球转动对遮挡时间的影响)。

26. (15分)

红磷P(s)和Cl2 (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 (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ΔH表示生成lmol产物的数据)。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 l ) P 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PCl5分解成PCl3 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人0.80 mol PC15,反应达平衡时PC15还剩0.60 mol,其分解率α1等于________;若反应温度由T l升高到T2,平衡时PC15的分解率α2为,α2_______α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3)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 PCl5的ΔH3=_____________________,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ΔH4___________Δ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PCl5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15分)

Q、R、X、Y、Z为前20号元素中的五种,Q的低价氧化物与X单质分子的电子总数相等,R与Q同族,Y和Z的离子与Ar原子的电子结构相同且Y的原子序数小于Z。

(1)Q的最高价氧化物,其固态属于______________晶体,俗名叫_______________;

(2)R的氢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分子(填“极性”

或“非极性”) ;它与X形成的化合物可作为一种重要的陶瓷材料,其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

(3)X的常见氢化物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____;它的另一氢化物X2H4是一种火箭燃料的成分,其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Q分别与Y、Z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Q与Y形成的分子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分子(填“极性”或

“非极性”)。

28.(13分)

某钠盐溶液可能含有阴离子NO-

3,CO-2

3

,SO2

3

-,SO2

4

-,Cl-,Br-,I-,为鉴定这

些离子,分别取少量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测得混合液呈碱性;

②加HCl后,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饱和石灰水溶液变浑浊;

③加CCl4,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后,CCl4层未变色;

④加BaB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在沉淀中加人足量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

⑤加HNO3酸化后,再加过量AgNO3,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1)分析上述5个实验,写出每一实验鉴定离子的结论与理由。

实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5个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7分)

A、B、C、D、E、F、G、H、I、J均为有机化合物。根据以下框图,回答问题:

( l ) B和C均为有支链的有机化合物,B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C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反应只能生成一种烯烃D , D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G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使澳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⑤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④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5)与H具有相同官能团的H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25分)

回答下列(I)、(Ⅱ)小题:

(I)香蕉果实成熟

过程中,果实中的贮

藏物不断代谢转化,

香蕉逐渐变甜。图A

中I、Ⅱ两条曲线分别

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

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

变化趋势。

请回答:

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 试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图B。

(1)在a、c。试管中各加人等量碘液后,a管呈蓝色,与a管相比c管的颜色更_________,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

(2)在b、d 试管中各加人等量的斐林试剂,煮沸后,b管呈砖红色,与b管相比d 管的颜色更_________,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图A中表示这

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

(3)已知乙烯利能增加细胞内乙烯的含量。如果在第X天喷施乙烯利,从第X天开始曲线Ⅰ将呈现出(加快、减慢)下降的趋势,曲线Ⅱ将呈现出(加快、减慢)上升的趋势。

(Ⅱ)某湖泊由于大量排人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的。请回答:

(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这两种非生物因素。

(2)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 ,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___________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组水样中的O2含量_______于乙组的,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

31.(17分)

某植物块根的颜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共同决定。只要基因R存在,块根必为红色,rrYY或rrYy为黄色,rryy为白色;在基因M存在时果实为复果型,mm为单果型。现要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

(1)请写出以二倍体黄色块根、复果型(rryyMm)植株为原始材料,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的主要步骤。

(2)如果原始材料为二倍体红色块根、复果型的植株,你能否通过杂交育种方法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为什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评分说明:

1.在评卷过程中,如发现考生按其他方法或步骤解答,正确的,同样给分:有错的,

根据错误的性质,参照评分参考中相应的规定评分。

2.计算题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给分;只写出一般公式但未能与试题所给的具体条件联系的,不给分。

Ⅰ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选对的给6分,选错或未选的给0分。

1.D

2.B

3.C

4.D

5.A

6.C

7.D 8.B 9.C 10.D 11.A 12.C

13.A

二、选择题:全部选对的给6分,选对但不全的给3分,有选错的给0分。

14.BC 15.D 16 .A 17 .AC 18.B 19.C

20.AD 21.C

Ⅱ卷共10题,共174分。

22.(18分)

(1) 4.593 ( 5分。4.592 或4.594 也同样给分)

(2)(Ⅰ)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6分。其中,分压电

(4分)

① 解得

V =02v M

m

② 系统的机械能损失为

ΔE =21m 20v -???

?????+???? ??222021221MV v m ③

由②③式得

ΔE =20381mv M m ??

? ??

- ④ (2)设物块下落到地面所需时间为t ,落地点距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为s ,则

h =2

1gt 2 ⑤ s =Vt ⑥

由②⑤⑥式得

s =g

h M mv 20

⑦ 评分参考:第(1)问9分。①③④式各3分。第(2)问6分,⑤⑥⑦式各2分。

24.(19分)

导体棒所受的安培力为

F =IlB ① 该力大小不变,棒做匀减速运动,因此在棒的速度从v 0减小到v 1的过程中,平均速度

③ ④ ⑤ 导体棒中消耗的热功率为

P 1=I 2r ⑥ 负载电阻上消耗的平均功率为

I E P =2-P 1 ⑦ 由⑤⑥⑦式得

2

12=P l (v 0+v 1)BI -I 2r ⑧ 评分参考:①式3分(未写出①式,但能正确论述导体棒做匀减速运动的也给这3分),

②③式各3分,④⑤式各2分,⑥⑦⑧式各2分。

25. ( 20 分)

如图,O 和O / 分别表示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在卫星轨道平面上,A 是地月连心线OO / 与地月球面的公切线ACD 的交点,D 、C 和B 分别是该公切线与地球表面、月球表面和卫星圆轨道的交点。根据对称性,过A 点在另一侧作地月球面的公切线,交卫星轨道于E 点。卫星在 运动时发出的信号被遮挡。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

① ② ③ 设卫星的微波信号被遮挡的时间为t ,则由于卫星绕月做匀速圆周运动,应有

π

βα-=1T t ④ 式中, α=∠CO / A ,β=∠CO / B '。由几何关系得

r cos α=R -R 1 ⑤

r 1cos β=R 1 ⑥

由③④⑤⑥式得

t =πT 33

1mr Mr ???? ?

?--111arccos arccos r R r R R ⑦ 评分参考:①②式各4分,④式5分,⑤⑥式各2分,⑦式3分。得到结果

πT t =

331mr Mr ??? ??--r R R r R 11arcsin arcsin 的也同样给分。

26.(15分)

(1)2

3Cl 2 (g)+ P(s)==PCl 3 (g) ΔH =-306 kJ/ lmol (3分) ( 2 ) PCl 5(g)==PCl 3(g)+Cl 2(g) △H =93kJ/ lmol (3分)

25% 大于 (2分)

(3)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降温有利于提高产率,防止产物分解 (2分)

(4)-399kJ/ mol 等于 (2分)

(5)PCl 5+4H 2O = H 3PO 4+5HCl (2分)

27.(15分)

(1)分子 干冰 (2分)

(2)正四面体 非极性 Si 3N 4 (3分)

(3)三角锥

(4分)

(4)CS 2 和 CCl 4 (2分)

非极性 (4分)

28. (13分)

(1)①CO

-23和SO -23可能存在,因它们水解呈碱性 (2分) ②CO -

23肯定存在,因产生的气体CO 2; SO -23不存在,因为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产生 (4分)

③Br-,I-不存在,因没有溴和碘的颜色出现(2分)

存在,因BaSO4不溶于盐酸(2分)

④SO-2

4

⑤Cl-存在,因与Ag+形成白色沉淀(2分)( 2 ) NO-

(1分)3

29.(17分)

(4)水解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3分)

(5)(2分)

30.(25分)

(I)(12分)

(1)浅(l分)淀粉(1分)Ⅰ(2分)

(2)深(1分)还原糖(l分)Ⅱ(2分)

(3)加快加快(每空2分,共4分)

(Ⅱ) (13分)

(1)无机盐(l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光(l分)氧(l分)

(2)乙(2分)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量CO2,CO2与水结合产生碳酸后使水的pH 下降(2分)大(l分)蓝藻等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O2,使水中含O2量上升。(2分)

(3)蓝燕(1分)浮游动物(l分)鱼(l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1.(17分)

(1)步骤:

①二倍体植株(rrYyMm)自交,得到种子;(3分)

②从自交后代中选择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二倍体植株,并收获其种子(甲);(3分)

③播种种子甲,长出的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四倍体植株,并收获其种子(乙);(3分)

④播种甲、乙两种种子,长出植株后,进行杂交,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3分)

(若用遗传图解答题,合理也给分)

(2)不一定。(l分)

因为表现型为红色块根、复果型的植株有多种基因型,其中只有基因型为RrYyMm 或RryyMm的植株自交后代才能出现基因型为rryymm的二倍体植株。(4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018年高考全国二卷全国卷理综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综试题 1.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 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 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T2 C.HIV D 6.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 B.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C.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 D.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8.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9.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 10.W、X、Y 序数的3 A.X B.Y C D.W 11.N A A B C D 12 A B C? D? 13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 A .小于拉力所做的功 B .等于拉力所做的功 C .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D .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15.高空坠物极易对行人造成伤害。若一个50g 的鸡蛋从一居民楼的25层坠下,与地面的撞击时间约为2ms , A .16.2018年,假设 A .5?C .5?17.用波长为10-34 J·s, A .1?18.i 随时间t 19.t 2时 A B .t 1C D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20.如图,纸面内有两条互相垂直的长直绝缘导线L 1、L 2,L 1中的电流方向向左,L 2中的电流方向向上;L 1的正上方有a 、 b 两点,它们相对于L 2对称。整个系统处于匀强外磁场中,外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0,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已知a 、b 两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 013B 和01 2B ,方向也垂直于纸面向外。则 A .流经L 1的电流在b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7 12B B .流经L 1的电流在a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112B C .流经L 2的电流在b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112B D .流经L 2的电流在a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712 B

2008年 高考 理综试题及答案 全国卷1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 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共12页,满分3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 形码粘巾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写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夂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 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21小题,第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l C 12 O 16 Na 23 K 39 Mn 55 Cu 64 Zn 65 Ag 108 Pb 20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 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 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 三个种群中公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 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3.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硝化细菌能以NH,作为氮源和能源物质 B.某些细菌可以利用光能因定CO2合成有机物 C.生长因子是某些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弃的营养物质 D.含伊红和美蓝试剂的培养基不能用来签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 4.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 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现在多个上述 线性DNA分子,若在每个DNA分子上至少有1个酶切位 点被该酶切断,则从理论上讲,经该酶切后,这些线性 DNA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DNA片段种类数是

2009年全国高考全国卷2答案(理综)

生理学复习题一 一、填空题 1. 腺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分别是、、、 和。 2. 静息电位值接近于平衡电位,而动作电位超射值接近于平衡电位。 3.视近物时眼的调节有、和。 4.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 和。 5. 体内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有、、 和。 6.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 和。 7.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有、、和 。 8.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有、、、 、、和。 9. 胃与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分别为和。 10.影响能量代谢的形式有、、和 。 11. 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形式有、、、 和。 二、单项选择题 1.最重要的吸气肌是 A.膈肌 B.肋间内肌 C.肋间外肌 D.腹肌 E.胸锁乳突肌 2. 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主要机制是 A.前馈调节 B.体液调节 C.正反馈 D.负反馈 E.自身调节 3.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属于 A.主动转运 B.易化扩散 C.单纯扩散 D.出胞 E.入胞 4. 激活胰蛋白酶原最主要的是 A.Na+ B.组织液C.肠致活酶D.HCl E.内因子 5. 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壁细胞分泌内因子 B. 壁细胞分泌盐酸 C.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 D.幽门腺分泌粘液 E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 6. 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十二指肠与空肠 B. 胃与十二指肠 C. D.结肠上段 E.结肠下段 7.某人的红细胞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该人的血清与A型红细胞不发生凝集, 该人的血型是 A A型 B. B型 C.AB型 D. O型 E. 无法判断 8. 受寒冷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释放哪种激素来增加基础代谢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 D.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9. 关于体温生理波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B.昼夜变动小于1℃C.无性别差异 D.女子排卵后体温可上升2℃左右E.与年龄无关 10. 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是 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B.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C.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E.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11.下列哪项 CO2分压最高 A 静脉血液 B 毛细血管血液 C 动脉血液 D 组织细胞 E 肺泡气 12.在神经纤维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后的绝对不应期内 A. 全部Na+通道失活 B.较强的剌激也不能引起动作电位 C.多数K+通道失活 D. 部分Na+通道失活 E.膜电位处在去极过程中 13. A.红细胞对高渗盐溶液的抵抗力B C.红细胞在生理盐水中破裂的特性 D.红细胞耐受机E.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膨胀破裂的特性 14.心电图的QRS波反映了 A. 左、右心房去极化 B. 左、右心房复极化 C. 全部心肌细胞处于去极化状态 D. 左、右心室去极化 E. 左右心室复极化 15. 与单纯扩散相比,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A.转运的为小分子物质 B.不需细胞膜耗能 C.顺浓度差转运 D.需膜上蛋白质的帮助 E.能将Na+泵出 16.原尿中的Na+含量 A.高于血浆 B.与血浆相同 C.低于血浆 D. 与肾小管液相同 E. 低于终尿 17.大量出汗后尿量减少的原因是 A. 血压升高 B.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 肾小管毛细血管压降低E. 肾小球滤过增加 E.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18.关于内脏痛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定位不准确 B.对刺激的分辨力差 C.常为慢痛 D.对牵拉刺激敏感 E. 必伴有牵涉痛 19.下列哪种激素是腺垂体合成的 A.黄体生成素 B.甲状腺激素 C.肾上腺素 D. 雌激素 E.催产素 20.侏儒症的发生与下列哪种激素的缺乏有关. A. Vit D3 B. 糖皮质激素 C. 甲状旁腺激素 D.生长激素 E. 甲状腺激素 21.下列组织器官中,散热的主要部位是. A.骨骼肌 B.皮肤 C.心脏 D.下丘脑 E.肾脏 22.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物是 A. 血液中的H+ B. 脑脊液中的CO2 C. 脑脊液中的H+ D. 脑脊液中PO2 E. 血液中的CO2 23.呆小症的发生与下列哪种激素的缺乏有关. A. Vit D3 B. 糖皮质激素 C. 甲状旁腺激素 D.生长激素 E. 甲状腺激素 2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反应 B. 反射 C. 适应 D. 反馈 E. 整合 25.肺通气中所遇到的弹性阻力主要是 A. 肺泡表面张力 B. 胸内压 C. 气道阻力 D. 惯性阻力 E. 粘性阻力 26.下列哪期给予心室肌足够强的刺激可能产生期前收缩 A.等容收缩期 B. 快速射血期 C. 缓慢射血期 D. 快速充盈期 E. 等容舒张期 27. 关于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理完整性 B.绝缘性 C.双向性 D.可被河豚毒阻断 E.易疲劳 28.具有较强的促进胰酶分泌作用的激素是 A. 胰泌素 B. 胃泌素 C. 胆囊收缩素 D. 抑胃肽 E. 胰岛素 29.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B.血液的重力作用 C.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D.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 E.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30.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 A.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 B.突触前膜超极化 C.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D.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减少 E..触前膜内递质耗竭31.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 A.瞳孔缩小 B.胃肠运动加速 C.汗腺分泌增加 D.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E. 逼尿肌收缩 32. 耳蜗中部受损时,出现的听力障碍主要为

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2卷理综试题和答案解析[无水印]版

WORD 格式整理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a 40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个小题,每小题 6分,共 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某种细胞有 4 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2.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 正确的是 A.T2 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 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 mRNA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32P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 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 T2 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 DNA 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 37℃ 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 A 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 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4h 内物质 A 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绝密★ 启 用前

最新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全国2卷(整理word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2)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进行ATP的合成B.进行mRNA的合成 C.存在血红蛋白D.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 2.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溶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A.甲<乙,被动运输B.甲>乙,被动运输 C.甲>乙,主动运输D.甲=乙,主动运输 3.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加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乙组未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 A.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B.叶片光合作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 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 D.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体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值、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6.等浓度的系列稀脓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的正确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 7.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 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1N2和8mo1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的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A.5% B.10% C.15% D.20% 9温室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 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若PH>7时,则一定是c1V1=c2V2

2009年全国高考2卷理综解析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 理科综合解析 一.选择 1.答案D 【解析】细胞呼吸是活细胞都进行的一项生命活动,必须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D错误。 2.答案B 【解析】血钙含量降低会引起肌肉抽搐,血钙含量高会引起肌肉乏力。依题意,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拮抗作用。由于体液的调节作用,人体血钙浓度处于动态平衡。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维生素A和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所以B 错误。 3.答案B 【解析】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在不断地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因此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衰老。变态发育指成体与幼体在形态上的差别比较大,而这种形态的改变又是集中在短期内完成的,因此B不正确。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程度。原肠胚中胚层的细胞可以发育为皮肤的表皮,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胚层发育为呼吸道的上皮、消化道上皮、肝脏及胰腺,其它的基本都是由中胚层发育而来。 4.答案C

【解析】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所以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故选C。 5.答案D 【解析】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属于捕食,菜粉蝶幼虫与蜜蜂采食的是油菜的不同部位,不构成竞争关系;细菌与噬菌体是寄生。培养瓶中的两种绿藻构成竞争关系。所以选D 。 二.解答题 31.答案(1)A (2)B 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对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特性不同,在低浓度CO2条件下,CB植物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弱,积累光合产物少,故随着玻璃罩中CO2浓度的降低,B植物生长首先受到影响。 (3)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 【解析】⑴依题意,在CO2浓度为300μL·L-1时,A植物CO2净固定量较B植物多,因此,此时A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较B植物高。 ⑵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种植物对CO2浓度的反应不同,在低浓度下B植物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较弱,产生的光合产物少,所以随着玻璃罩内CO2浓度的降低,B植物的生长首先受影响。 ⑶当植物净固定CO2量为0时,此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产生的CO2量相等,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相等。 32. 答案(1)

最新高考全国二卷全国卷理综试题及答案资料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综试题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考点一:动能定理)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 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 A .小于拉力所做的功 B .等于拉力所做的功 C .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D .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15.(考点二:动量定理)高空坠物极易对行人造成伤害。若一个50 g 的鸡蛋从一居民楼的 25层坠下,与地面的撞击时间约为2 ms ,则该鸡蛋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 A .10 N B .102 N C .103 N D .104 N 16.(考点三:万有引力,圆周运动)2018年2月,我国500 m 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 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 =5.19 ms ,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11 226.6710N m /kg -??。以周期T 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A .93510kg /m ? B .123510kg /m ? C .153510kg /m ? D .183510kg /m ? 17.(考点四:光电效应)用波长为300 nm 的光照射锌板,电子逸出锌板表面的最大初动能为1. 28?10-19 J 。已知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 J·s ,真空中的光速为3.00?108 m·s -1,能使锌产生光电效应的单色光的最低频率约为 A .1?1014 Hz B .8?1014 Hz C .2?1015 Hz D .8?1015 Hz 18.(考点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如图,在同一平面内有两根平行长导轨, 导轨间存在依次相邻的矩形匀强磁场区域,区域宽度均为l ,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交替向上向下。一边长为 3 2 l 的正方形金属线框在导轨上向左匀速运动,线框中感应电流i 随时 间t 变化的正确图线可能是

2018高考物理全国2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Ⅱ卷(物理) 14.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 A. 小于拉力所做的功 B. 等于拉力所做的功 C. 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D. 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15.高空坠物极易对行人造成伤害。若一个50g的鸡蛋从一居民楼的25层坠下,与地面的碰撞时间约为2ms,则该鸡蛋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 A. 10N B. 102N C. 103N D. 104N 16.2018年2月,我国500m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5.19ms,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6.67×10-11N m2/kg2,以周期T稳定自传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A. 5×109kg/m3 B. 5×1012kg/m3 C. 5×1015kg/m3 D. 5×1018kg/m3 17.用波长为300nm的光照射锌板,电子逸出锌板表面的最大初动能为1.28×10-18J,已知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 J s,真空中的光速为3.00×108m/s,能使锌产生光电效应的单色光的最低频率约为 A. 1×1014 HZ B. 8×1014 HZ C. 2×1015 HZ D. 8×1015 HZ 18.如图,在同一水平面内两根平行长导轨,导轨间存在依次相邻的矩形匀强磁场区域,区域宽度为l,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交替向上向下。一边长为2/3l的正方形金属线框在导轨上向左匀速运动。线框中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正确图线可能是 19.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辆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09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试卷及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2卷 理科综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 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2.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鸡肉抽搐 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C.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 D.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 3.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个体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出现细胞衰老 B.幼鹿经过变态发育过程长出发达的鹿角 C.胚后发育过程中伴有细胞分化 D.来自原肠胚同一胚层的细胞经分化发育成不同的组织 4.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 A.侵染部位 B.致病机理 C.抗原决定簇 D.传播途径 5.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6.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4 B.1:5 C. 2:3 D.2:5 7.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分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8.下列徐树中正确的是 A. 向含有C a 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 a HCO3饱和溶液,又有C a CO3沉淀生成。 B.向Na2 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 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等质量的N a HCO3和Na2 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

2019年全国高考二卷理综——物理部分

2019年全国高考二卷理综——物理部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2019年1月,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在探测器“奔向” 月球的过程中,用h表示探测器与地球表面的距离,F表示它所受的地球引力, 能够描述F随h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15.太阳内部核反应的主要模式之一是质子-质子循环,循环的结果可表示为 140 4HHe+2ev+,2已知121 1 1H和 4 2He的质量分别为m P1.0078u和m4.0026u, 2,c为光速。在4 个 1u=931MeV/c 1 1H转变成1 个 4 2He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约为 A.8MeVB.16MeVC.26MeVD.52MeV 16.物块在轻绳的拉动下沿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轻绳与斜面平行。已知物 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3 3 ,重力加速度取10m/s2。若轻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 2。若轻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 为 1500N,则物块的质量最大为 A.150kgB.1003kgC.200kgD.2003kg 17.如图,边长为l的正方形abcd内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abcd所在平面)向外。ab边中点有一电子发射源O,可向磁场内沿垂直于ab边的方向发射电子。已知电子的比荷为k。则从a、d两点射出的电子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A.1 4 kBl, 5 4 kBlB. 1 4 kBl, 5 4 kBl

2018年高考全国二卷理科综合(附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题型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总分 得分 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1.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 B. 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C. 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 D. 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 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流属于被动运输 D. 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3.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 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 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 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4.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 B. 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 C. 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 D. 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 5.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B. 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 C. 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 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6.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 B. 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C. 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 D. 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8.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

2009年高考物理部分-全国卷2-试卷及答案

2009年全国统试题卷 理科综合物理部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媒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 B.媒质中质点振动的速度一定和相应的波的波速相等 C.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和媒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一致 D.横波的波峰与波谷在振动方向上的距离一定是质点振幅的两倍。 15. 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时间内的v-t图象如图所示。若仅在两 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1分别为 A.1 3 和0.30s B.3和0.30s C.1 3 和0.28s D.3和0.28s 16. 如图,水平放置的密封气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隔板可在气缸内无 摩擦滑动,右侧气体内有一电热丝。气缸壁和隔板均绝热。初始时隔板静止,左右两边气体温度相等。现给电热丝提供一微弱电流,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当缸内气体再次达到平衡时,与初始状态相比 A.右边气体温度升高,左边气体温度不变 B.左右两边气体温度都升高 C.左边气体压强增大 D.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量等于电热丝放出的热量 17. 因为测量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得到的U-I图线。用此电源与三个阻值均为3 的电阻连 接成电路,测得路端电压为4.8V。则该电路可能为

18. 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由此可推 知, 氢原子 A. 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了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 B. 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 C. 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 D. 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 19. 图中虚线为匀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行直线。两粒子 M、N质量相等,所带电荷的绝对值也相等。现将M、N从虚线上的O 点以相同速率射出,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中两条实线所 示。点a、b、c为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已知O点电势高于c 点。若不计 重力,则 A. M带负电荷,N带正电荷 B. N在a点的速度与M在c点的速度大小相同 C. N在从O点运动至a点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 做功 D. M在从O点运动至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对 它做的功等于零 20. 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 假定物块所受的空气阻力f大小不变。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和返回到原抛出点的速率分别为 A、 2 2(1) v f g mg + 和 mg f v mg f - + B、 2 2(1) v f g mg + 和 mg v mg f + C、 2 2 2(1) v f g mg + 和 mg f v mg f - + D、 2 2 2(1) v f g mg + 和 mg v mg f +

高考全国二卷全国卷理综试题及答案.doc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综试题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 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考点一动能定理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 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 A小于拉力所做的功 B等于拉力所做的功 C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D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15.考点二动量定理高空坠物极易对行人造成伤害。若一个 50 g 的鸡蛋从一居民楼的25 层坠下与地面的撞击时间约为 2 ms则该鸡蛋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 A10 N B10 2 N C103 N D104 N 16考点三万有引力圆周运动 2018 年 2 月我国 500 m 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 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自转周期 T=5.19 ms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 知万有引力常量为 11 2 2 6.67 10 N m / kg 。以周期 T 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A 9 3 5 10 kg / m B 12 3 5 10 kg /m C 15 3 5 10 kg / m D 18 3 5 10 kg / m 17(考点四光电效应 )用波长为 300 nm 的光照射锌板电子逸出锌板表面的最大初动能为 1. 28 10 -19 J。已知普朗克常量为 6.63 10-34 J·s真空中的光速为 3.00 108 m·s-1能使锌产 生光电效应的单色光的最低频率约为 A 1 10 14 Hz B8 1014 Hz C 2 1015 Hz D8 1015 Hz 18考点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如图在同一平面内有两根平行长导轨 导轨间存在依次相邻的矩形匀强磁场区域区域宽度均为 l,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交替 向上向下。一边长为 3 2

2018高考物理全国二卷word版

2018高考理综,全国2卷,物理 一.选择题(14-18单选,18-21不定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48分) 14.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 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 定( ) A.小于拉力所做的功 B.等于拉力所做的功 C.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D.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15.高空坠物极易对行人造成伤害。若一个50g的鸡蛋从一居民楼的25层坠下,与地面的碰撞时间约为2ms,则该鸡蛋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 ) A.10N B.102N C.103N D.104N 16.2018年2月,我国500m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冲量“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5.19ms。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 。以周期T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 A. B. C. D. 17.用波长为300nm的光照射锌板,电子逸出锌板表面的最大初动能为1.28*10-19J。已知普朗克常量为,真空中的光速为,能使锌产生光电效应的单色光的最低频率约为( ) A. B. C. D. 18.如图,在同一水平面内有两根平行长导轨,导轨间存在依次相邻的矩形匀强磁场区域,区域宽度均为l,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交替向上向下,一边长为

的正方形金属线框在导轨上向左匀速运动,线框中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正确图线可能是( ) A. B. C. D. 19.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一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 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 2 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车在t 1时刻也并排行驶 B.在t 1 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20.如图,纸面内有两条互相垂直的长直绝缘导线L 1、L 2 ,L 1 中的电流方向向左,L 2 中的电流方向向上;L 1的正上方有a、b两点,它们相对于L 2 对称。整个系统处于 匀强外磁场中,外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已知a、b两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和,方向也垂直于纸面向外,则( ) A.流经L1的电流在b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流经L1的电流在a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2018年高考全国二卷全国卷理综试题和答案

1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综试题8648分。在每 14~18题 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 全的得30分。 14. 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 A B C D 15.对行人造成伤害。若一个50 g的鸡蛋从一居民楼的25 2 ms A10 N B102 N C103 N D104 N 162018年2500 m 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T=5.19 ms 知万有引力常量为11226.6710Nm/kg T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A93510kg/m B123510kg/m C153510kg/m D183510kg/m 17 ( )用波长为300 nm 1. 2810-19 J。已知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 J·s 3.00108 m·s-1 生光电效应的单色光的最低频率约为 A11014 Hz B81014 Hz C21015 Hz D81015 Hz 18 l,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交替向上向下。一边长为3 2 l i随时 间t变化的正确图线可能是 2 19 v-t —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 A t1时刻也并排行驶 B t1 C D 20()L1、 L2L1中的电流方

L2L1的正上方有a、b L2对称。整个系统处于 B0a、b两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01 3 B和01 2 B A L1的电流在b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7 12 B B L1的电流在a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1 12 B C L2的电流在b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1 12 B D L2的电流在a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7 12 B 21 平面内的a、b、c、d电场方向与此平面平 M为a、c N为b、d连线的中点。一电荷量为q q>0 的粒子从a点移动到b W1c点移动到d W2 A a、b两点连线平行 B M点移动到N122 WW C c、d之间的距离为L2W qL D W1=W2a、M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一定等于b、N两点之间的电势差 3 共174分。第22~3233~38题为选 22 6 100μA,内阻900ΩR1 0~999.9ΩR2 0~99 999.9Ω 要求利用所给器材先组装一个量程为1 mA 为3 V的直流电压表。组装好的多用电表有电流1 mA和电压3 V两挡。 1R1和R2*为公共接线 a和b分别是电流挡和电压挡的接线柱。

2017全国高考二卷理综卷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 —27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2.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 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 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值过程相同 3. 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 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酶有催化活性

C. 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 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洗白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 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 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 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 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5.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6.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色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学科&网。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2016年全国2卷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2016高考全国II卷理综 1. 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 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 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 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椰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2.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 的是 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 A. 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 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的是 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 ..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 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 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 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4. 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 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 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 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5.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 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 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 英的种群密度 D.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 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6. 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 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 A.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的是 7.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 .. A. 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 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 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 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就加成反应的是 A. 乙烯和乙醇 B. 苯和氯乙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