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风廓线雷达通用数据格式(V1.2)
风廓线雷达通用数据格式

附件:风廓线雷达通用数据格式(V1.2)2007年9月目录1. 文件名编码规则 (3)1.1 原始数据文件 (3)1.2 产品数据文件 (3)2.功率谱数据文件 (4)3. 径向数据文件 (4)3.1 文件组成单位 (4)3.2 文件框架 (4)3.3 文件结构 (6)4. 实时的采样高度上的产品数据文件 (10)4.1 文件组成单位 (10)4.2 文件框架 (10)4.3 文件结构 (10)5. 半小时平均的采样高度上的产品数据文件 (12)5.1 文件组成单位 (12)5.2 文件框架 (12)5.3 文件结构 (12)6. 一小时平均的采样高度数据文件 (13)6.1 文件组成单位 (13)6.2 文件框架 (13)6.3 文件结构 (13)附件一功率谱数据格式 (15)1. 文件名编码规则根据实际需求,建议使用长文件名命名法,对各类文件名进行约定。
文件名中的观测时间均为观测结束时间。
1.1 原始数据文件原始数据文件包括功率谱数据文件、瞬时径向谱数据文件,对于原始数据文件,建议每次观测生成一个文件,文件名具体命名方法如下:Z_RADR_I _IIiii_yyyyMMddhhmmss_O_WPRD_雷达型号_数据类型.TTT 其中:Z:国内交换文件;RADR:表示雷达资料;I:表示后面的IIiii为风廓线雷达站的区站号;IIiii:区站号(按地面气象站的区站号);yyyy:观测时间(年) (20**—);MM:观测时间(月) (01—12);dd:观测时间(日) (01—31);hh:观测时间(时) (00—23);mm:观测时间(分) (00—59);ss:观测时间(秒) (00—59);O:表示观测数据;WPRD:表示风廓线雷达资料;雷达型号:见表1;数据类型:功率谱数据文件用FFT表示;径向数据文件用RAD表示;TTT:当TTT = BIN时,表示二进制文件;当TTT = TXT时,表示文件格式为ASCII。
课件-讲座10-雷达、卫星测雨

2 测站、雷达、卫星 各自的产品
2 测站、雷达、卫星 各自的产品
2 测站、雷达、卫星 各自的产品
小结 站点、雷达、卫星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相互不可替代
3 雷达测雨 雷达的分类
凡是不具有多普勒性能的雷达称为非相干雷达或常 规气象雷达,具有多普勒性能的雷达称为相干雷达 或多普勒雷达。 主要的气象雷达有: 测云雷达。是用来探测未形成降水的云层高度、厚 度以及云内物理特性的雷达。其常用的波长为1.25 厘米或0.86厘米。工作原理和测雨雷达相同,主要 用来探测云顶、云底的高度。如空中出现多层云时, 还能测出各层的高度。由于云粒子比降水粒子小, 测云雷达的工作波长较短。测云雷达只能探测云比 较少的高层云和中层云。对于含水量较大的低层云, 如积雨云、冰雹等,测云雷达的波束难以穿透,因而 只能用测雨雷达探测。
福建292041雷达测雨雷达测量的局限性不同位置不同波长的雷达探测结果可能不同302041雷达测雨雷达的局限性遮蔽物312041雷达测雨雷达的局限性雷达位置差异322041雷达测雨雷达的局限性雷达位置差异雷达电磁波在降水和大气中的衰减情况不同探测的回波形态和强度也可能不同332041雷达测雨雷达资料的产品线342041雷达测雨雷达资料的获取和使用ftp功能352041雷达测雨雷达资料的获取和使用中国气象局雷达通用数据格式v12有代码用于读取能够自由实现雷达产品显示和二次处理功能362041小结但不是万能的372041卫星测雨星载测雨雷达产品经过近50年的发展基于可见光红外和微波等各类卫星传感器的降水反演算法也逐渐发展成熟起来
6 基于雷达的临近预报技术
识别追踪和外推预报技术主要以雷达资料为基础,在这 方面,交叉相关外推和回波特征追踪识别外推是比较成 熟的技术,已经用于许多的临近预报业务系统中,其缺 陷是预报时效较短,准确率也不是很高。
micaps 数据格式

A1.1 第一类数据格式: 地面全要素填图数据文件头:diamond 1 数据说明(字符串)年月日时次总站点数(均为整数)注:此类数据用于规范的地面填图数据:区站号(长整数)经度纬度拔海高度(均为浮点数)站点级别(整数)总云量风向风速海平面气压(或本站气压) 3小时变压过去天气1 过去天气 2 6小时降水低云状低云量低云高露点能见度现在天气温度中云状高云状标志1 标志2(均为整数) 24小时变温 24小时变压注:缺值时用9999表示,以后相同。
站点级别表示站点的放大级别,即只有当图象放大到该级别时此站才被填图。
以后相同。
当标志1为1,标志2为2时,说明后面有24小时变温变压。
否则说明后面没有24小时变温变压。
例子:diamond 1 99年06月15日08时地面填图99 06 15 08 301650468 127.45 50.25 166 16 7 340 6 9754 8 0.1 38 7 600 9.1 25.0 014.7 9999 9999 1 2 1 -352533 98.48 39.77 1478 1 8 0 0 98 7 8 0.0130 8 2500 10.7 30.0 60 16.8 27 9999 1 2 2 352652 100.43 38.93 1483 4 8 270 3 115 11 6 0.5 3 0 42500 12.6 15.0 61 16.0 24 17 1 21 2注意:地面自动站数据如果写为该类格式,可以在文件说明中加入可以识别的文字,默认使用“自动”作为识别文字,但自动站文件名定义可以使用8.3格式的“年月日时.000”或10.3的“年月日时分.000”格式,文件名定义规则主要用于时间变化曲线的显示。
不支持“月日时分.000”的文件命名格式。
A1.2 第二类数据格式: 高空全要素填图文件头:diamond 2 数据说明(字符串)年月日时次层次总站点数(均为整数)注:此类数据用于规范的高空填图数据:区站号(长整数)经度纬度拔海高度(均为浮点数)站点级别(整数)高度温度温度露点差风向风速(均为浮点数)例子:diamond 2 95年11月24日250Hpa高空填图95 11 24 20 250 34503496 1.68 52.68 14 1 1031 -56 8 220 3307145 2.02 48.77 168 1 1040 -56 9999 220 2061052 2.17 13.48 227 1 1093 -43 9999 290 1960680 5.52 22.78 1362 1 1070 -51 9999 255 3707180 6.22 48.68 217 1 1043 -57 9999 215 506610 6.95 46.82 491 1 1043 -56 13 80 7A1.3 第三类数据格式:通用填图和离散点等值线(注意:数据中一定不能有经纬度相同的站点,否则生成三角网时将出错)文件头:diamond 3 数据说明(字符串)年月日时次层次等值线条数(均为整数)等值线值1 等值线值2 平滑系数加粗线值(均为浮点数)剪切区域边缘线上的点数(整数)边缘线上各点的经度值1 纬度值1 经度值2 纬度值2 (均为浮点数)单站填图要素的个数总站点数(均为整数)注:1. 此类数据主要用于非规范的站点填图。
MICAPS数据格式(全部)

附录一MICAPS数据文件格式MICAPS系统的数据结构是建立在文件系统基础上的。
其特点是:利用目录来区分不同的数据来源、要素和层次,即不同的数据来源、要素和层次的数据要放在不同的目录中。
同一目录中的数据只能有时次或时效上的不同。
系统根据不同的数据格式来显示不同类型的图象。
除第六类数据(传真图)外,每个数据文件都有一个文件头,描述该数据文件属于哪一类数据格式、数据的日期、时次、时效及其它有关参数。
除第6和13类数据(图象)外,数据文件均为文本文件。
MICAPS3.2定义或其它常用气象数据格式有:闪电定位数据(MICAPS3.2定义的第41类数据)GPS水汽数据(MICAPS3.2定义的第42类数据)地图信息数据(第9类数据扩展格式)自动站Z文件风廓线Z文件AWX格式卫星云图及产品HDF格式卫星云图标称图产品GPF格式卫星云图数据雷达基数据雷达PUP产品netCDF数据另外MICAPS3.2使用的通用数据格式:MIF格式地理信息数据、SHP格式地理信息数据。
A1.1 第一类数据格式: 地面全要素填图数据文件头:diamond 1 数据说明(字符串)年月日时次总站点数(均为整数)注:此类数据用于规范的地面填图数据:区站号(长整数)经度纬度拔海高度(均为浮点数)站点级别(整数)总云量风向风速海平面气压(或本站气压)3小时变压过去天气1 过去天气2 6小时降水低云状低云量低云高露点能见度现在天气温度中云状高云状标志1 标志2(均为整数)24小时变温24小时变压注:缺值时用9999表示,以后相同。
站点级别表示站点的放大级别,即只有当图象放大到该级别时此站才被填图。
以后相同。
当标志1为1,标志2为2时,说明后面有24小时变温变压。
否则说明后面没有24小时变温变压。
例子:diamond 1 99年06月15日08时地面填图99 06 15 08 301650468 127.45 50.25 166 16 7 340 6 975 4 8 0.1 38 7 600 9.1 25.0 0 14.7 9999 9999 1 2 1 -352533 98.48 39.77 1478 1 8 0 0 98 7 8 0.01 30 8 2500 10.7 30.0 60 16.8 27 9999 1 2 2 352652 100.43 38.93 1483 4 8 270 3 115 11 6 0.5 30 4 2500 12.6 15.0 61 16.0 24 17 1 2 1 2注意:地面自动站数据如果写为该类格式,可以在文件说明中加入可以识别的文字,默认使用“自动”作为识别文字,但自动站文件名定义可以使用8.3格式的“年月日时.000”或10.3的“年月日时分.000”格式,文件名定义规则主要用于时间变化曲线的显示。
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数据格式

长度 2 2 4 4 2 2 2
名称 productCode productDate productTime fileLength radarCode receiveCode blockCount
含义 产品代号 产品生成日期,1970 年 1 月 1 日以来的天数 产品生成时间,00:00 以来的秒数 文件包含的字节数 雷达站代号 接收站代号 文件包含的数据块数目
扫描中心点 I 坐标
组成一条径向数据的库数
扫描中心点 I 坐标
比例因子
径向数据条双字节数
径向数据条数
扫描起始角
径向数据条 1 径向数据条 2
…… 径向数据条 n
扫描展角 径向小块 1、2 径向小块 3、4
…… 径向小块 n-1、n
包识别码 1 包识别码 2 包识别码 3 X 坐标起始位置
Y 坐标起始位置
3.1.1.3.1 首尾相连的数据包(Linked Vector Packet)
长度 2 2 2 2 2 2 2
名称 packetCode blockLength colorLevel
2 2
含义
包识别码, 6/9 数据块字节数
矢量颜色等级, 可选域,packetCode=9 时有此域 第 1 点 X 坐标 第 1 点 Y 坐标 第 2 点 X 坐标 第 2 点 Y 坐标 … 第 n 点 X 坐标 第 n 点 Y 坐标
径向小块 0、1,高字节为小块 0,低字节为小块 1
2 data[2]、data[3]
径向小块 2、3
…
…
2 data[n-2]、data[n-1] 径向小块 n-2、n-1
3.1.1.1.1.1 径向小块
长度
名称
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格式(V1.0)-(含质量控制)

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格式(V1.0)-(含质量控制)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格式(V1.0)1. 文件名国家级站单站文件名:Z_SURF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CCx].txt国家级站多站打包文件名:Z_SURF_C_CCCC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txt区域级站单站文件名:Z_SURF_I_IIiii-REG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CCx].txt区域级站多站打包文件名:Z_SURF_C_CCCC-REG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txt在文件名中:Z: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国内交换的资料;SURF:固定代码,表示地面观测;I: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代码为测站区站号;C: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代码为编报中心代码;IIiii:测站区站号;CCCC:编报中心代码;REG:区域站资料标志,固定代码。
区域站资料标志为可选标志,如果文件名包含此标志,则表示文件内容为区域级测站观测资料;如果文件名未包含此标志,则表示文件内容为国家级测站(包括基准站、基本站、一般站)观测资料;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传输方式调整暂不涉及区域站。
yyyyMMddhhmmss:文件生成时间“年月日时分秒”(UTC,国际时);O: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观测类资料;AWS: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自动气象站地面气象要素资料;FTM:固定代码,表示定时观测资料;CCx:数据更正标识,可选标志,对于某测站(由IIiii指示)已发观测数据进行更正时,文件名中必须包含资料更正标识字段。
CCx中:CC为固定代码;x取值为A~X,x=A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一次更正,x=B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二次更正,依次类推,直至x=X。
txt: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文本文件。
说明:IIiii与R字段间的分隔符为减号“-”,其它字段间的分隔符为下划线“_”。
8.天气雷达基数据标准格式[v1.0]
![8.天气雷达基数据标准格式[v1.0]](https://img.taocdn.com/s3/m/f8db47badd88d0d233d46a5b.png)
天气雷达基数据标准格式(V1.0版)1 概述1.1适用范围本格式规定了天气雷达基数据文件的结构、命名、单位和参数范围,我国各型号天气雷达生成的基数据应符合本格式要求。
本格式适用于基数据的传输、存储和服务。
1.2数据类型定义文中的数据类型定义均基于32位操作系统(如Linux/Windows),主要包括:• INT – 4字节整型• SHORT – 2字节整型• CHAR*N – N字节字符型• FLOAT – 4字节浮点类型,符合IEEE754规范• LONG – 8字节整型1.3基数据结构基数据文件分为多个区块,每个区块描述一组信息。
如站点配置块用来描述雷达站的信息,包括经纬度、天线架设高度等。
基数据可分为公共数据块和径向数据块两部分(整体结构见表1-1),其中:公共数据块用于提供数据站点信息、任务配置等公共信息。
(见第二章)径向数据块用于存储天气雷达的探测资料,包括3个子块:径向头、径向数据头以及径向数据。
(见第三章)表1-1 基数据整体结构示径向数据长度,参见表3-1中的数据长度说明。
2 公共数据块公共数据块用于描述数据采集所需的参数,如雷达站点信息和任务配置参数等。
详细描述见表2-1。
2.1 通用头块通用头块用于标识文件的类别,内容主要包括文件格式版本、文件类型等信息,共32字节。
见表2-2。
2.2 站点配置块站点配置块用于描述雷达站信息,共128字节。
详见表2-3。
表 2-3 站点配置块2.4 任务配置块任务配置块提供雷达扫描任务一般信息,主要包括PPI、RHI以及扇扫等,共256字节。
详见表2-4。
2.5 扫描配置块扫描配置块提供具体扫描配置信息,每扫描配置块由256字节组成。
详见表2-5。
对于扫描任务来说,通常包括不止一个仰角或方位角,多个扫描的配置块依次排列在任务配置块后面。
3 径向数据块3.1 径向头块径向头块提供数据状态、采集时间等信息,共64字节,详见表3-1。
3.2 径向数据块径向数据块用来存储雷达探测的径向数据资料,如反射率Z、径向速度V以及谱宽W等。
8.天气雷达基数据标准格式

天气雷达基数据标准格式(版)1 概述适用范围本格式规定了天气雷达基数据文件的结构、命名、单位和参数范围,我国各型号天气雷达生成的基数据应符合本格式要求。
本格式适用于基数据的传输、存储和服务。
数据类型定义文中的数据类型定义均基于32位操作系统(如Linux/Windows),主要包括:• INT – 4字节整型• SHORT – 2字节整型• CHAR*N – N字节字符型• FLOAT – 4字节浮点类型,符合IEEE754规范• LONG – 8字节整型基数据结构基数据文件分为多个区块,每个区块描述一组信息。
如站点配置块用来描述雷达站的信息,包括经纬度、天线架设高度等。
基数据可分为公共数据块和径向数据块两部分(整体结构见表1-1),其中:公共数据块用于提供数据站点信息、任务配置等公共信息。
(见第二章)径向数据块用于存储天气雷达的探测资料,包括3个子块:径向头、径向数据头以及径向数据。
(见第三章)表1-1 基数据整体结构示径向数据长度,参见表3-1中的数据长度说明。
2 公共数据块公共数据块用于描述数据采集所需的参数,如雷达站点信息和任务配置参数等。
详细描述见表2-1。
通用头块通用头块用于标识文件的类别,内容主要包括文件格式版本、文件类型等信息,共32字节。
见表2-2。
站点配置块站点配置块用于描述雷达站信息,共128字节。
详见表2-3。
表 2-3 站点配置块任务配置块任务配置块提供雷达扫描任务一般信息,主要包括PPI、RHI以及扇扫等,共256字节。
详见表2-4。
扫描配置块扫描配置块提供具体扫描配置信息,每扫描配置块由256字节组成。
详见表2-5。
对于扫描任务来说,通常包括不止一个仰角或方位角,多个扫描的配置块依次排列在任务配置块后面。
3 径向数据块径向头块径向头块提供数据状态、采集时间等信息,共64字节,详见表3-1。
径向数据块径向数据块用来存储雷达探测的径向数据资料,如反射率Z、径向速度V以及谱宽W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廓线雷达通用数据格式(V1.2)2007年9月目录1. 文件名编码规则 (3)1.1 原始数据文件 (3)1.2 产品数据文件 (3)2.功率谱数据文件 (4)3. 径向数据文件 (4)3.1 文件组成单位 (4)3.2 文件框架 (4)3.3 文件结构 (6)4. 实时的采样高度上的产品数据文件 (10)4.1 文件组成单位 (10)4.2 文件框架 (10)4.3 文件结构 (10)5. 半小时平均的采样高度上的产品数据文件 (12)5.1 文件组成单位 (12)5.2 文件框架 (12)5.3 文件结构 (12)6. 一小时平均的采样高度数据文件 (13)6.1 文件组成单位 (13)6.2 文件框架 (13)6.3 文件结构 (13)附件一功率谱数据格式 (15)1. 文件名编码规则根据实际需求,建议使用长文件名命名法,对各类文件名进行约定。
文件名中的观测时间均为观测结束时间。
1.1 原始数据文件原始数据文件包括功率谱数据文件、瞬时径向谱数据文件,对于原始数据文件,建议每次观测生成一个文件,文件名具体命名方法如下:Z_RADR_I _IIiii_yyyyMMddhhmmss_O_WPRD_雷达型号_数据类型.TTT 其中:Z:国内交换文件;RADR:表示雷达资料;I:表示后面的IIiii为风廓线雷达站的区站号;IIiii:区站号(按地面气象站的区站号);yyyy:观测时间(年) (20**—);MM:观测时间(月) (01—12);dd:观测时间(日) (01—31);hh:观测时间(时) (00—23);mm:观测时间(分) (00—59);ss:观测时间(秒) (00—59);O:表示观测数据;WPRD:表示风廓线雷达资料;雷达型号:见表1;数据类型:功率谱数据文件用FFT表示;径向数据文件用RAD表示;TTT:当TTT = BIN时,表示二进制文件;当TTT = TXT时,表示文件格式为ASCII。
注:观测时间用世界时表示。
1.2 产品数据文件产品数据文件包括实时的采样高度上的产品数据文件、半小时平均的采样高度上的产品数据文件,一小时平均的采样高度上的产品数据文件,文件名具体命名方法如下:Z_RADR_I_IIiii_yyyyMMddhhmmss_P_WPRD_雷达型号_产品标识.TXT 其中:Z:国内交换文件;RADR:表示雷达资料;I:表示后面的IIiii为风廓线雷达站的区站号;IIiii:区站号(按地面气象站的区站号);yyyy:观测时间(年) (20**—);MM:观测时间(月) (01—12);dd:观测时间(日) (01—31);hh:观测时间(时) (00—23);mm:观测时间(分) (00—59);ss:观测时间(秒) (00—59);P:表示产品数据;WPRD:表示风廓线雷达资料;雷达型号:见表1;产品标识:见表2;TXT:表示文件格式为ASCII。
注:观测时间用世界时表示。
2.功率谱数据文件功率谱数据文件由文件标识、测站基本参数、性能参数、观测参数及观测数据组成,全部为二进制格式,功率谱数据文件根据需求实时动态生成。
格式说明见附件一。
3. 径向数据文件3.1 文件组成单位一次探测形成一个文件。
3.2 文件框架文件的整体框架如下,其中斜线部分只有用五波束或六波束观测时才有:WNDRAD测站基本参数低模式雷达性能参数低模式观测参数RAD FIRST波束1观测数据NNNNRAD SENCOND波束2观测数据NNNNRAD THIRD波束3观测数据NNNNRAD FOURTH波束4观测数据NNNNRAD FIFTH波束5观测数据NNNNRAD SIXTH波束6观测数据NNNN中模式雷达性能参数中模式观测参数RAD FIRST波束1观测数据NNNNRAD SENCOND波束2观测数据NNNNRAD THIRD波束3观测数据NNNNRAD FOURTH波束4观测数据NNNNRAD FIFTH波束5观测数据NNNNRAD SIXTH波束6观测数据NNNN高模式雷达性能参数高模式观测参数RAD FIRST波束1观测数据NNNNRAD SENCOND波束2观测数据NNNNRAD THIRD波束3观测数据NNNNRAD FOURTH波束4观测数据NNNNRAD FIFTH波束5观测数据NNNNRAD SIXTH波束6观测数据NNNN3.3 文件结构风廓线雷达径向数据文件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参考信息即测站基本参数、雷达性能参数、观测参数;另一部分是观测数据实体部分,包括每个波束在每个采样高度上的观测数据,包括采样高度、速度谱宽、信噪比、径向速度。
该文件为文本文件,每段记录内容参见表3-表14。
记录内每组间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缺测组用该组对应的额定长度个‘/’表示;各组探测数据(字母数据除外)长度小于额定长度的,整数部分高位补0(零),小数部分低位补0;各组探测数据(字母数据除外)符号位如果是正号用0表示,如果是负号用‘-’(减号)表示。
每条记录尾用回车换行“<CR><LF>”结束。
▲第1段为数据格式的版本信息,本段每个采集站点有且仅有一条记录,记录内容参见表3。
▲第2段为测站基本参数,本段每个采集站点有且仅有一条记录,记录内容参见表4。
▲第3段为低模式雷达性能参数,本段每个采集站点有且仅有一条记录,记录内容参见表5。
▲第4段为低模式观测参数,本段每个采集站点有且仅有一条记录,记录内容参见表6。
▲第5段为低模式扫描波束1观测数据,该段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波束1径向数据开始标志,本部分每个采集站点有且仅有一条记录, 固定编发为“RAD FIRST”(RAD和FIRST中间为一个半角空格),格式参见表7;第2部分为径向数据实体部分,本部分每个采集站点包含多条记录且记录数不定,包含从起始采样高度开始到终止采样高度这一时段内的采集数据,每个采样高度最多只有一条记录;具体各组数据格式参见表8。
第3部分为波束1观测数据结束标志,本部分每个采集站点有且仅有1条记录,固定编发为“NNNN”,格式参见表9;▲第6段为低模式扫描波束2观测数据,该段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波束2径向数据开始标志,本部分每个采集站点有且仅有一条记录, 固定编发为“RAD SECOND”(RAD和SECOND中间为一个半角空格),格式参见表10;第2部分和第3部分的内容与第5段中第2部分和第3部分相同。
▲第7段为低模式扫描波束3观测数据,该段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波束3径向数据开始标志,本部分每个采集站点有且仅有一条记录, 固定编发为“RAD THIRD”(RAD和THIRD中间为一个半角空格),格式参见表11;第2部分和第3部分的内容与第5段中第2部分和第3部分相同。
▲第8段为低模式扫描波束4观测数据,该段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波束4径向数据开始标志,本部分每个采集站点有且仅有一条记录, 固定编发为“RAD FOURTH”(RAD和FOURTH中间为一个半角空格),格式参见表12;第2部分和第3部分的内容与第5段中第2部分和第3部分相同。
▲第9段为低模式扫描波束5观测数据,该段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波束5径向数据开始标志,本部分每个采集站点有且仅有一条记录, 固定编发为“RAD FIFTH”(RAD和FIFTH中间为一个半角空格),格式参见表13;第2部分和第3部分的内容与第5段中第2部分和第3部分相同。
▲第10段为低模式扫描波束6观测数据,该段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波束6径向数据开始标志,本部分每个采集站点有且仅有一条记录, 固定编发为“RAD SIXTH”(RAD和SIXTH中间为一个半角空格),格式参见表14;第2部分和第3部分的内容与第5段中第2部分和第3部分相同。
▲若有中模式,则接着重复第3~10段内容。
▲若有高模式,则接着重复第3~10段内容。
4. 实时的采样高度上的产品数据文件4.1 文件组成单位一次探测形成一个文件。
4.2 文件框架文件的整体框架如下:WNDROBS测站基本参数ROBS产品数据NNNN4.3 文件结构风廓线雷达实时的采样高度上的产品数据文件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参考信息即测站基本参数;另一部分是产品数据实体部分,包括每个采样高度上的所获得的数据,包括采样高度、水平风向、水平风速、垂直风速、水平方向可信度、垂直方向可信度、Cn2。
该文件为文本文件,共包含3段内容,每段记录内容参见表15-表19。
记录内每组间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缺测组用该组对应的额定长度个‘/’表示;各组探测数据(字母数据除外)长度小于额定长度的,整数部分高位补0(零),小数部分低位补0;各组探测数据(字母数据除外)符号位如果是正号用0表示,如果是负号用‘-’(减号)表示。
每条记录尾用回车换行“<CR><LF>”结束。
▲第1段为数据格式的版本信息,本段每个采集站点有且仅有一条记录,记录内容参见表15。
▲第2段为测站基本参数,本段每个采集站点有且仅有一条记录,记录内容参见表16。
▲第3段为实时的采样高度上的产品数据,该段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产品数据开始标志,本部分每个采集站点有且仅有一条记录, 固定编发为“ROBS”,格式参见表17;第2部分实时的采样高度上的产品数据实体部分,本部分每个采集站点包含多条记录且记录数不定,包含从起始采样高度开始到终止采样高度这一时段内的产品数据,每个采样高度最多只有一条记录;具体各组数据格式参见表18。
第3部分为实时的采样高度上产品数据结束标志,本部分每个采集站点有且仅有1条记录,固定编发为“NNNN”,格式参见表19;5. 半小时平均的采样高度上的产品数据文件5.1 文件组成单位每半点和整点形成一个文件,每天48个文件。
5.2 文件框架文件的整体框架如下:WNDHOBS测站基本参数HOBS产品数据NNNN5.3 文件结构风廓线雷达半小时平均的采样高度上的产品数据文件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参考信息即测站基本参数;另一部分是产品数据实体部分,包括每个采样高度上的所获得的数据,包括采样高度、水平风向、水平风速、垂直风速、水平方向可信度、垂直方向可信度、Cn2。
该文件为文本文件,共包含3段内容,每段记录内容参见表16、表18-表21。
记录内每组间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缺测组用该组对应的额定长度个‘/’表示;各组探测数据(字母数据除外)长度小于额定长度的,整数部分高位补0(零),小数部分低位补0;各组探测数据(字母数据除外)符号位如果是正号用0表示,如果是负号用‘-’(减号)表示。
每条记录尾用回车换行“<CR><LF>”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