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童年的一个回忆》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的影响
论文学和艺术

而这本《论文学与艺术》,大概算不上弗洛伊德的主流作品,仅仅是一部文集,却有着给我留下极深印象的 章节段落。且不论译笔(部分句子略显诘屈聱牙),文章的思想性却是卓绝的。相对于精神分析广阔的领分,并稍稍加以探讨。假如读者能够因此悉心阅读原文, 想来该会有比我更独到的见解。
谢谢观看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生于捷克的弗莱堡。四岁时称剧维也纳,其后的一生大部分在此度过。他毕业 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随后专门从事神经精神医学的研究。1939年病逝于伦敦。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被誉为精神分析之父,是影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所创 立的精神分析学在现代心理学众多理论体系中独树一帜,其思想渊源既非出自主观思辨取向的哲学心理学,也非 出自客观验证取向的科学心理学,而是独具慧眼,从心灵深处分析探讨人性。其精神分析学说,由心理结构说、 人格结构说和心理动力说这三大部分组成。这一学说不仅在心理学方面有卓越的贡献,而且影响到社会学、人类 学以及文学、艺术、宗教、史学等各方面,几乎遍及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著 作流芳百世。
论文学和艺术
20xx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
01 内容简介
03 目录
目录
02 作者简介 04 书评
《论文学和艺术》是2001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读后感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读后感
今天早上散步时,听了(列奥纳多.达.芬奇传)这本书。
之所以选他,是因为达芬奇是个著名的画家,作为美术老师当然对这位大师很好奇。
我比拟喜欢读历史人物传记,因为专辑的真实性强,能使我获得启迪。
达.芬奇是一位天才。
他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我们都了解(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如果有人问你:目前人类史上的十大制造家谁排第—?你可能会想到爱迪生。
但事实上竟然是达.芬奇。
达.芬奇曾经写过一封求职信,例数了自己在各种领域的才能,包含设计桥梁、水稻、打炮、装甲车以及各种公共设施,还有舞台设计和音乐才能。
了解快结束时,他才补了一句引号“对了,我还会画画〞。
他在许多科学领域里都八面玲珑,如鱼得水。
他研究物理上数量与力量,运动与力量的关系;学习抽象的几何学;掌握了人体解剖知识,研究了生理学和医学。
他还制造了降落伞,设计了各种起重设备。
而事实证明,他实在是一个制造家,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天才。
达芬奇给我们的启迪:保持好奇、不断好奇。
不要让成长带走我们的初心。
作为教师更要爱护孩子的好奇心,要给孩子制造质疑的时机。
特别喜欢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并非全部的知识都需要有用,有时求知的过程就会让你的人生多姿多彩。
浅谈精神分析学的文艺批评方法

式中 θ为单摆摆角, θ接近于 0°时的周期 T0=2π ,取 二 级 近似为:
丁宁先生指出 : “事实上, 除去其 粗 鄙 的 一 面 ( 如 某 些 新 弗 洛伊德主义者所作的那样) , 心理分析的具体阐释正日益和文化 的、社会的眼光融合在一起, 进而把它本身和具体学科之间的通 兑性和互诱性推向了新的境地心理分析对艺术史学科的启迪和 推进应该是令人刮目相看的, 而且在某些领域甚至发挥了无可 替代的特殊作用”。在当代艺术研究中, 精神分析学的重要性随 着这门学科本身的日益完善将越来越明显。将精神分析学的独 特方法运用于艺术现象的研究事实上也取得了独特的成果。
摘 要: 在当代艺术研究中, 精神分析方法成为了一种非常有影响力的文艺批评手法。本文在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进行爬梳的基础 上, 认为, 对人的关注使得既具有感性身体语言又包含了社会文化语言的欲望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 精神分析法; 原型; 欲望
弗洛伊德说: “我们对任何真 正 的 文 学 作 品 , 也 必 须 由 文 学家心灵中不止一 种 的 动 机 、冲 动 去 了 解 它 , 并 且 需 要 承 认 , 它 可能有两种以上的不同解释。在此, 我只是就这位富有创意的文 学 家 心 灵 冲 动 中 最 深 的 一 层 来 加 以 讨 论 的 。”以 心 理 学 所 取 得 的 成就来看, 弗洛伊德对于人的意识、无意识心理的描述可谓达到 了有史以来的最“深层”, 尤其是他对“无意识”的发掘, 极大的影 响了文艺研究领域。尽管至今, 他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有许多偏 颇之处, 但是将精神分析学运用于艺术现象的研究总是能使我 们获得不同的视野。
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学运用于视觉艺术研究的论文有两 篇 : 《论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童年的一个梦》与《米开朗基罗的 摩西》, 以前者对艺术研究的影响最大。在其中, 弗洛伊德借用艺 术作品来分析人的无意识心理, 显示了他对艺术作品与人深层 心理关系的浓厚兴 趣 , 这 尤 其 在 他 曾 写 信 给 《格 拉 迪 瓦 》的 作 者 詹森以求证他对作者的无意识心理分析的正确性中可窥见一 斑, 虽然他主要借用文艺作品来研究心理学, 但反过来, 他也为 借助精神分析学分析艺术现象提供了某种途径。作为艺术家无 意识欲望的表达,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家的深层心理息息 相关, 因此, 精神分析与艺术的结缘自弗洛伊德开始, 随着精神 分析本身完善和变化, 不同的学者运用这种方法的侧重点也有 不同。
列奥纳多 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
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
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查看精彩图册中文名:列奥纳多·达·芬奇外文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国籍:意大利佛罗伦萨共和国出生地:佛罗伦萨芬奇镇出生日期:公元1452年4月15日(儒略历)逝世日期:公元1519年5月2日职业:画家、科学家信仰:天主教主要成就:留下众多传世名画深入研究自然科学各学科推动文艺复兴进程代表作品:《蒙娜丽莎》、《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等血型: B达·芬奇代表作品油画▪基督受洗( 15世纪) ▪受胎告知( 15世纪)▪吉内薇拉·班琪( 15世纪) ▪柏诺瓦的圣母( 15世纪) ▪三博士来朝( 15世纪) ▪抱银貂的女子▪音乐家肖像▪哺乳圣母( 15世纪)▪纺车边的圣母▪蒙娜丽莎( 16世纪)▪岩间圣母( 15世纪) ▪岩间圣母( 16世纪)▪莉妲和天鹅( 16世纪) ▪圣母子与圣安妮( 16世纪) ▪施洗者圣约翰( 16世纪) ▪拈花圣母( 15世纪)▪圣母子与圣安妮、施洗者圣约翰( 15世纪-16世纪)壁画▪最后的晚餐( 15世纪)个人简介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年4月15日~1529年5月2日),是艺达·芬奇自画像[1]术家,又是科学家【即理论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和应用科学家(包含发明家)】,这位奇才对各个领域的知识几乎是无师自通,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蒙娜丽莎》《抱银鼠的女子》《卢克雷齐亚·克里韦利》和《最后的晚餐》,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他还擅长雕刻、音乐,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科,既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有6000页。
《达·芬奇》读后感(精选10篇)

《达·芬奇》读后感(精选10篇)《达·芬奇》读后感(精选10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达·芬奇》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达·芬奇》读后感篇1这本书主要讲了达.芬奇平日里创作的作品,它的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这本书带我走进画家列奥纳多.达.芬把他的奇的世界,他已经去世500多年了,但他的小故事仍然流传至今,这本书吧他的作品历史和生活小故事告诉我们。
达.芬奇说过:“你如果要做一个艺术家,你要牢记:必须开阔你的胸襟,务必使心如明镜,能够找见一切事物,一切色彩。
”他才活了67岁。
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基督洗礼》《岩间圣母》《抱银鼠的女子》《最后的晚餐》《自画像》《蒙娜丽莎》等等。
其中《蒙娜丽莎》十分神秘,把她的左边挡住,右边是微笑,左边则是伤心的表情。
这也许代表生活中有快乐,有悲伤吧。
《达·芬奇》读后感篇2在世界历史上公认的两个“旷世奇才”是达芬奇和特拉斯,其中特拉斯的事迹和他的的手稿笔记据说在死后第一时间被FBI列为国家机密资料密封,所以流传开来的只剩下达芬奇的手稿笔记,1994年首富盖茨3080万美金购买了部分笔记用来研究,但是这本书不到十块钱。
有人说让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古代可以凭借现代人的知识领先当时的所有大师,那一定是没有找准对手,在读笔记的过程中发现,与达芬奇进行这场500年后的赛跑中,尽管我已经领先了500年但是好多次几乎失去了信心。
因为你总能感觉到,无论你多么努力地在赶超,达·芬奇似乎总领先你不少,而且还不时回头冲你“嘿嘿”地笑。
自己却只能呵呵回应两个字:变态。
《达·芬奇》读后感篇3我从图书馆借了一本书《达.芬奇》,读了这本书后,我有了许多感想。
《达.芬奇》是一本名人传记故事,从中我得到了很多启发。
达·芬奇的梦和弗洛伊德的解释

达·芬奇的梦和弗洛伊德的解释作者:林颐来源:《青春期健康》2017年第07期婴儿躺在摇篮里,有只大鸟站在扶手上,用尾羽摩擦他的嘴唇,他张开了嘴。
这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梦。
他记了下来,没做解释,或许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
后来,弗洛伊德看到了这段笔记,就由这个梦引发,对达·芬奇和他的创作进行了心理分析,并且写了一本书,叫做《达·芬奇童年的记忆》。
该书初版于1910年,屡次重版,是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的一部奠基作品。
全书由达·芬奇的梦开篇,围绕梦的意义展开论述。
弗洛伊德解释,这只鸟是秃鹫,在埃及神话里,秃鹫是母亲的象征。
所以这个梦其实是列奥纳多恋母情结的潜意识反应。
鸟儿的尾羽是阴茎的替代品,孩子张开嘴是婴儿期的吮吸体验。
整個理论的建构,要和达·芬奇的经历相联系。
达·芬奇是私生子,有史可查的记载表明,母亲在他出生之后就嫁人了,他和母亲、继父共同生活过一段时期,五岁之后,达·芬奇由父亲和继母抚养长大,和母亲就很少接触了。
青春期的达·芬奇喜欢和同性交往,24岁时他被控与一位少年模特发生了性关系,后因证据不足不了了之,达·芬奇终生未婚。
弗洛伊德判断,列奥纳多是一位被动的同性恋者,他喜欢年轻漂亮的男子,却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情人,就是因为他实际上只是借用这种方式逃避和女性的恋情,从而保持自己对母亲的忠贞。
这是列奥纳多自己都没意识到的秘密,堆积在他的心里,借助做梦的方式才得以宣泄。
《圣安娜与圣母子》《蒙娜丽莎》等作品中描摹的理想女性,其实都来源于大师童年的记忆,是他对母亲长远的向往的结果。
这样的推断一经抛出,肯定会引起很大的争议。
很显然,弗洛伊德的研究有着鲜明的主观先验的色彩,作为研究对象的列奥纳多无法死而复生,所有的一切都是单方面的个人推断。
“辩方”还手握弗洛伊德本人奉上的利器。
弗氏理论有个大错:那只鸟是“鸢”而非“秃鹫”。
精神分析

13
心理结构: 意识、潜意识 (前意识,无意识)
人格结构: 本我、自我、 超我
超我
意识
自我
前意识 潜意识
本我
无意识
14
结合文本分析
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男女主人公顾曼桢和沈 世钧深深相爱却最终不能走到一起,姐姐顾曼璐自 私地为了留住丈夫却将妹妹牺牲。 之所以有这么悲伤文字,因为有一个悲伤的张爱玲, 自己也有一个“半生缘”的爱情,她的爱情之路也 是坎坷多磨,最终遗憾收场,这也就让张爱玲在无 意识中对爱情产生了怀疑和痛恨的情绪,她已不相 信爱情的永恒,怎能写出圆满的爱情?所以,曼桢 与世钧的命运早已注定,那些遗憾和悲伤也许也正 是张爱玲掩藏已久的得不到满足的欲望的现实流露。
三重人格理论
人格由“本我”(id)、“自我”和“超我”组成。 本我是无意识的,基本上由性本能构成,遵本我与外界 的关系。 超我代表社会道德准则,作用在于以“至善原则” 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使人遵循社会道德规范,成 为社会成员。
人格结构
本我:快乐原则 自我:现实原则 超我:道德原则
精神分析批评与20世纪文学研究
精神分析批评是把精神分析学等心 理学理论运用于文学研究的一种批 评模式,是20世纪影响最大、延续 时间最长的西方文艺批评流派之一, 对西方意识流、表现主义、超现实 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等现代主 义流派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精神分析批评的发展演变
根据精神分析学的发展,精神分析批评 分为两种,构成精神分析批评发展的两个 阶段: 第一: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为理论的 文学批评,称为经典或传统的精神分析 批评; 第二:以荣格、拉康、霍兰德等心理学 家重新阐释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的批 评,称为新精神分析批评或后精神分析 批评。
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多年之后,我才认识到,应该把弗洛伊德当成个小说家。
拉美的一些小说家,会给一本不存在的书写书评,会写一本完全虚构的纳粹文学史,会把文艺理论写到小说里,那我也可以把弗洛伊德的作品当成文学作品来看。
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正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理解弗洛伊德的,说弗洛伊德是“他那个时代的蒙田,卓越的道德散文家”。
②英国的心理学家亚当·菲利普斯给弗洛伊德写过一本传记,他在书中说:“我们需要谨记,弗洛伊德一生中写就的著作是伟大的现代主义文学诸多作品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将普鲁斯特、乔伊斯、穆齐尔的名字视为现代主义文学的象征——我们需要把精神分析看作是叙事史的一部分,就像把它看作是医学史的一部分一样。
”③我还是来举个例子吧。
1493年夏天,达·芬奇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下了一场葬礼的费用,买蜡烛花了几块钱、买棺材花了几块钱、给掘墓人几块钱等等,至于埋葬的那个叫卡泰丽娜的女人到底是谁,笔记中却没有透露。
有传记作家推测,这个卡泰丽娜可能是达·芬奇的妈妈。
④如果是一个传统的作家处理这段素材,可能会这样写:达·芬奇的妈妈死了,达·芬奇很悲伤,他在笔记本上记录葬礼的每一笔开销,是为了让自己暂时忘却伤痛。
19世纪的作家很可能这样写,但现代主义文学不会这样写。
弗洛伊德的写法非常独特,他说,这是一种叫“留置”的心理机制,在这种机制中,深层情感被升华或转移到繁琐的重复性的动作上,达·芬奇需要“分心”,需要去关注“无关紧要的细节”,他把自己的悲伤隐藏起来,精神分析要让原本被隐藏的冲动得以显露出来。
他把小说中的一个叙事技巧直接变成了一种心理学的解释。
⑤我的意思是说,弗洛伊德掌握了一种手法叫“精神分析”,他用这个手法写了《少女杜拉的故事》,也用这套手法分析了歌德和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