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1/2012 俊良工作室 23
第二,弗洛伊德的泛性论是错误的。他把性本能看 成人的活动的主要动力,把各种活动都看成是性本 能的表现是不符合实际的。性本能只是人的本能的 一种,只有当人成长到一定年龄才表现出来。而弗 洛伊德认为性欲是人生来就有的,并且一出生就起 作用。他把性欲的概念扩大为器官的快感,把婴儿 吸吮母亲的奶水的活动也说成是性本能的表现,把 人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上的创造活动说成是性本 能的升华,这完全是他的主观臆造。鲁迅对弗洛伊 德的泛性论曾作过有力的批判。他说:“弗洛伊德 恐怕是有几文钱,吃得饱饱的罢,所以没有感到吃 饭之难,只注意于性欲。……婴儿出生不多久,无 论男女,就尖起嘴唇,将头转来转去。莫非它想和 异性接吻么?不,谁都知道:是要吃东西!”(注: 《鲁迅全集》第4卷,第35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年)显而易见,弗洛伊德的泛性论的实质在于 无边无际地过分夸大性欲在人的活动中的作用,以 致把食欲的外部表现都性欲化了。
压抑机制 投射作用 移置机制 否认作用 反相作用 认同作用 退行机制 升华作用
3/21/2012
俊良工作室
16
压抑机制:这是自我防御机制中最 基本的一种,就是从清醒的意识中 把一切引起焦虑的欲望、冲动排挤 到潜意识中去,使个人意识不到它 们。 投射作用:这是把自己真实存在的 但若承认就会引起焦虑的事转嫁于 他人。
3/21/2012 俊良工作室 8
心理性欲与人格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儿童都要经历 几个先后有序的发展阶段,儿童在 这些阶段中获得的经验决定了他的 人格特征。 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化分为五个阶 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 伏期-生殖期
3/21/2012
俊良工作室
9
各阶段特征
口唇期:口唇期出现在生命的第一年,这 个时期的动欲区是嘴 肛门期:肛门期出现在生命的第二年,动 欲区在肛门区域 性器期:这个时期发生在生命的第三至五 年,动欲区在生殖器区域 潜伏期:这里所谓“潜伏”,指的是儿童 对性器兴趣的消失。 生殖期:到了青春期,随着生理发育的成 熟,于是进入人格发展的最后时期
3/21/2012
俊良工作室
14
自我防御机制
焦虑是可以防御的。弗洛伊德认为, 自我的重大任务之一就是要对付那 些使人感到焦虑的危险,在正常情 况下,自我以合理方式未能消除焦 虑时,就必须以非理性方法来达到 这一目的。这种非理性的方法就是 自我防御机制。
3/21/2012
俊良工作室
15
自我防御机制的种类
3/21/2012 12
俊良工作室
神经性焦虑是病态的焦虑,它的根源在 于对本我的软弱,它是担心本我的冲动 引起个人去做某些会使他遭受惩罚的事 情。弗洛伊德把神经性焦虑具体分为三 类:第一类是期待的恐怖或叫做焦虑性 期待,患有这种焦虑的人常以种种可能 的灾难为虑,将偶然事件视为不祥之兆; 第二类是特殊性焦虑,常附着于一定的 对象或情景之上,例如坐车怕遭车祸, 乘船怕遭灭顶之灾,过桥怕桥梁中断等; 第三类是同癔病同时产生的焦虑,其焦 虑和危险之间无明显的关系
3/21/2012 19
俊良工作室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功绩
第一,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拓 宽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传统心理 学把心理和意识等同起来,而弗洛 伊德认为心理应包括意识和潜意识 两部分。潜意识的提出使人们知道 了精神世界的一个一向被忽视了的 奇异领域,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心 理活动的复杂性和多维性。
前意识是指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的心理 现象,它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
意识是人清醒知觉的思想和情绪等,是 随时可以观察到的心理现象。
3/21/2012
俊良工作室
4
在弗洛伊德看来,意识仅仅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 位于表层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只代表人格的外表方面; 无意识才是人的精神主体,处于心理深层。他认为只用 意识来解释人的精神活动是不完整的,只有假定人们精 神过程中有无意识领域存在,才能合理地解释人们的精 神生活。弗洛伊德宣称:“精神分析的第一个令人不快 的命题是: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 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 (注:[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 馆,1988年,第8页)
二部人格结构
按弗洛伊德的看法,人格是一个整 体,在这个整体之内包含着彼此关 联且相互作用的部分。弗洛伊德提 出了“二部人格结构”说,即无意 识和意识的结构说,实际上他把人 的心理机制视为由意识、前意识和 潜意识三个系统所构成。
3/21/2012
俊良工作室
3
潜意识是弗洛伊德论述最多的部分,也 是他的早期人格结构的核心。
3/21/2012 俊良工作室 10
焦虑论
焦虑是一种由人格不适应状态引起 的痛苦的情绪体验。 根据焦虑的可能来源,弗洛伊德认 为焦虑主要有三种,即真实性焦虑、 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三种焦 虑的根源分别是外部世界、本我和 超我。
3/21/2012
俊良工作室
11
真实性焦虑是正常人所患的焦虑,它是 由对外部世界的软弱态度造成的,也就 是由于害怕客观世界的危险造成的。如 对考试的焦虑。 弗洛伊德说:“真实的焦虑或恐怖对于 我们似乎是一种最自然最合理的事,我 们称之为对外界危险或意料中伤害的知 觉的反应。它和逃避反射相结合,可视 为自我保存本能的一种表现。”(注: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 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315页)
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
一.维多利亚时期社会背景对 弗洛伊德主要理论的影响。 弗洛伊德主要理论的影响。
3/21/2012
俊良工作室
1
弗洛伊德人格伦介绍
早期理论 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三个层次——意识、无意识二部人 格结构
晚期理论 把人格分为伊底、自我、超我 ——三部人格结构
3/21/2012 俊良工作室 2
3/21/2012
俊良工作室
5
三部人格结构
晚期,弗洛伊德在《自我与伊底》 (1923年)中对他的理论做了修正, 提出了新的“三部人格结构”说, 即人格是由伊底(本我)、自我和 超我三部分组成。
3/21/2012
俊良工作室
6
本我(伊底),是一个原始的、与 生俱来的和非组织性的结构,它是 人出生时人格的唯一成分,也是建 立人格的基础。 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是通过后 天的学习和对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 的。 超我,简言之,就是道德化了的自 我。
22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谬误
第一,弗洛伊德贬低意识、理性的作用,片面 夸大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的作用是错误的。弗 洛伊德武断地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潜意 识的。他把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说成是一切行 为的基础和动力,而把意识和理性仅仅看成是 本能和欲望的伴随因素,这是不符合人的实际 的。人类发展的史实和科学研究一再证明,人 是理智的,人的心理活动基本上是意识的,非 理智、潜意识的活动只是少数和非正常的情况。 这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也是人与动物的根 本区别之一。否定人的意识的主导作用,实质 上是把人和动物混为一谈了。
3/21/2012 俊良工作室 25
谢谢大家
3/21/2012
俊良工作室
26
3/21/2012 俊良工作室 24
第三,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早期经验的影响, 认为成年人格在四五岁时就已基本形成的观 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我们知道,人的心理 发展既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又受社会环境影 响。四五岁的儿童,他们的生理机能尚未成 熟,生活范围也很狭小,受社会环境影响较 少,儿童虽然表现出某些人格特征的雏形, 但可塑性和易变性还很大。所以过分强调早 期经验的影响,认为人格在四五岁时已基本 定型是没有道理的。 第四,弗洛伊德以动欲区转移为依据来划分 人格发展各阶段是不科学的。对发展各阶段 特点的分析,尤其是对所谓性器期“恋亲情 结”的阐述也不符合实际。
3/21/2012
俊良工作室
20
第二,弗洛伊德发现了性机能在人格发展中的 动力作用,对人们重视生物因素,从生物学的 角度理解人格发展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他对性 的研究,也冲击了传统的、陈旧的性观念,使 人们对性的问题不再感到神秘,促进了性科学 的发展。 第三,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经验的影响是有科学 道理的。弗洛伊德对早期经验在人格发展中的 作用做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早期经验发生于 儿童人格尚未完全发展的时候,更容易产生重 大的结果,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早期 经验产生的心理印记或创伤。今天,重视早期 经验,提倡早期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培养人才 的共识,这不能不说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有 很大关系。
3/21/2012 21
俊良工作室
第四,弗洛伊德在研究人格发展的过 程中,注意到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每个阶段的生理基础以及教育和训练 在各发展阶段中的作用。他对心理发 展的五个阶段的划分也与心理年龄阶 段的科学划分有着一致性。这可说是 弗洛伊德对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贡献。
3/21/2012
俊良工作室
3/21/2012
俊良工作室
17
移置机制:指个体对某人或某事物的 情绪反应转移对象,以寻求发泄的过 程 否认作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 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痛苦的事件,似 乎其从未发生过。 反相作用:这是用过分夸大的相反举 动来压抑激起焦虑的冲动。
3/21/2012
俊良工作室
18
认同作用:把某人的特征加到自己身 上以某人自居,也称为自居作用。 退行 机制:指个体面临冲突,紧张, 特别是遭受挫折时以较幼稚的行为应 付现实困难,以惹人注意或博人同情 从而减低自己的焦虑。 .升华作用:这是一种调和的方式, 它既避免过度的压抑,使本能欲望得 到一定的满足,又和道德习俗不相违 Biblioteka Baidu,把自己的欲望变成社会所能接受 的、对社会和人类有益的行为。
3/21/2012 13
俊良工作室
道德性焦虑也属于正常人的焦虑,不过它是 更高水平上的焦虑。弗洛伊德认为,道德性 焦虑是对超我软弱的表现,是自我对罪恶感 和羞耻感的体验。其产生原因是人们害怕因 为自己的行为或思想不符合自我理想的标准 而受到良心的惩罚。道德性焦虑随着一个人 超我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在生活中,道 德高尚的人比道德败坏的人更经常体验到道 德焦虑,因为仅仅不好的念头就足以使有道 德的人感到无地自容。一个道德不太好的人 不具有如此强烈的超我,当他想到或干什么 违反道德准则的事时,也不大可能受到良心 的谴责。
3/21/2012
俊良工作室
7
这三者的交互作用,构成了心理机制的 整体和特质:“伊底”代表了生物性的 一面,“自我”构成了心理性的一面, “超我”意味着社会性的一面。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 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超我的 目的则在于追求完美。由于超我永无止 境地追求完美,所以它同本我一样是非 现实的,它经常批评本我谴责自我。自 我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 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 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 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