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合集下载

严重骨质疏松最佳治方法

严重骨质疏松最佳治方法

严重骨质疏松最佳治方法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质减少、骨质损伤易发生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尤其是妇女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严重骨质疏松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容易引发骨折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严重骨质疏松症状的治疗应该特别重视。

下面将从食物、运动、药物等方面介绍严重骨质疏松最佳治疗方法。

首先,食物是排除或改善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之一。

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注重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食物。

钙是骨骼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骨质的稳定和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每天应摄入800-1200毫克的钙。

钙丰富的食物包括牛奶、豆腐、酸奶、奶酪、鸡蛋等。

此外,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增加骨骼的稳定性。

患者可以通过晒太阳或摄入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来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

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包括鳗鱼肝油、玉米油、黄油、鸡蛋黄等。

其次,适当的运动也是严重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骨骼生长和更新,增加骨密度。

例如,散步、慢跑、跳绳等有氧运动可以通过增加骨骼负荷来促进骨密度的增加。

此外,力量训练运动,如举重、弹力带运动等,可以增加骨骼肌肉的力量和弹性,提高骨骼的稳定性。

因此,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并保持适量的运动频率和强度。

最后,药物治疗也是治疗严重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主要包括雌激素替代疗法、双磷酸盐药物、骨形成增加剂以及抗骨吸收剂等。

雌激素替代疗法主要适用于绝经后妇女,在适当的医生建议下使用,可以减缓骨质疏松的进程。

双磷酸盐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骨吸收过程来治疗骨质疏松,但由于其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骨形成增加剂可以通过促进骨骼生长和重塑来增加骨密度,但目前仍在进一步研究中。

抗骨吸收剂可以通过抑制骨吸收细胞的活性来治疗骨质疏松,常见的药物包括可待因和洛汀新等。

总之,严重骨质疏松的治疗应该综合考虑饮食、运动和药物的作用,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物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物

东南国防医药 21 年 1 月第 1 卷第 6 01 1 3 期
Mla ei lor lf ot a hn,o 1 ,o6Nv2 1 ity d aJ n u esCi V1 3N . ,o.0 1 ir M c u a oS h t a .
・5 1・ 4
疏松 症 的治疗 。 7 其他 药物
双膦 酸 盐是 稳 定 的焦 磷 酸盐 类 似 物 , 能够 与 骨
骼中羟基磷灰石结晶牢固结合 , 通过抑制破骨细胞
的生成 和 活性并 增 加其 凋 亡 , 而 抑 制 骨 吸 收和 破 从
促骨形成药物如氟化物 、 甲状旁腺素、 生长激素 、 同
化激素等; ③促进 骨矿化药物如钙制剂 、 维生素 D
5 降钙 素
减少 甲状旁腺激素的生成并增加骨重建部位 的活
化, 能够减 慢绝 经后妇 女在 不 同部 位 的骨丢 失速度 。 大量 流行 病学 研究 表 明 , 年男 性 和 女性 患 者每 年 老 肌 肉注射 维生 素 D或 每 日补 充 钙 和维 生 素 D可 以
减少非脊柱骨折的发生。
6 甲状 旁腺 激素
吸收 、 减少钙丢失的作用。临床试验显示 , 在慢 , 如果在
绝经后不久 就开始服用 雌激 素则可 以维持或增加
作者简 介 :徐若男 (92) 女 , 18., 江苏泰兴 人 , 科 , 本 药师 , 从 事军队干部保健 工作 作者单位 :12 00 江苏南京 , . 10 2 南京军 区南京总医 院保 健 办 ;.10 3 江苏南京 , 22 00 解放军 78 2部 队药品 35 供应 站
有证据表明: 对于因性腺切除术导致的骨质疏
松, 通过 间歇性注射 甲状旁腺激素 ( H) 刺激骨外 膜及骨 内膜表面新骨生成、 恢复骨强度 , 使骨皮层和

阿托伐他汀与阿仑膦酸钠联合用药在中老年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

阿托伐他汀与阿仑膦酸钠联合用药在中老年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

阿托伐他汀与阿仑膦酸钠联合用药在中老年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对阿托伐他汀与阿仑膦酸钠联合用药在中老年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析。

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某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治疗的50例病患,按照盲分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

对照组实施阿仑膦酸钠进行治疗,观察组实施阿托伐他汀与阿仑膦酸钠联合用药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病患预后总有效率。

结果:预后,观察组病患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通过对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与阿仑膦酸钠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阿仑膦酸钠;中老年骨质疏松;应用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科病症,以中老年人为主要的病发群体。

骨质疏松病人往往会并发桡骨远端骨折、股骨上端骨折和腰椎椎体骨折等并发症,且病程比较长,治疗起来也比较困难。

目前,我国中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

目前,一般都是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病人的多种临床症状[1]。

基于此,本次研究主要对阿托伐他汀与阿仑膦酸钠联合用药在中老年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析,现作如下回顾性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某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治疗的50例病患,按照盲分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

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3:12,最小年龄为50岁,最大年龄为77岁,均龄(63.53±3.45)岁。

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14:11,最小年龄为51岁,最大年龄为78岁,均龄为(63.37±3.27)岁。

对比两组病患一般基线资料无明显区别,可以进行此次研究对比。

1.2方法对照组采用阿仑膦酸钠(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303)进行治疗,用法用量:口服,每天一次,每次10mg。

为了确保药用疗效,服药半小时后禁止进食饮水。

观察组在上述阿仑膦酸钠的同时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浙江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270),用法用量:每天1次,首剂每次10mg,服用3到4周后根据病情调整剂量,且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80mg。

阿仑膦酸钠+他汀类降脂药治疗骨质疏松伴高血脂症的疗效

阿仑膦酸钠+他汀类降脂药治疗骨质疏松伴高血脂症的疗效

阿仑膦酸钠+他汀类降脂药治疗骨质疏松伴高血脂症的疗效刘爱林;袁志军【摘要】目的将阿仑膦酸钠片与他汀类降脂药物用于老年骨质疏松伴高血脂症患者治疗中,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6例骨质疏松伴高血脂症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阿仑膦酸钠片与他汀类降脂药联合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患者治疗后TC、TG指标相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疼痛评分相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片与他汀类降脂药联合用于骨质疏松伴高血脂症老年患者治疗中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降低血脂水平.【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23【总页数】3页(P109-111)【关键词】阿仑膦酸钠片;阿托伐他汀;降脂药;高脂血症;老年患者;骨质疏松【作者】刘爱林;袁志军【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内分泌科,湖北孝感 432000;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内分泌科,湖北孝感 4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0骨质疏松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代谢性病变,特点为骨量减少,多见于中老年群体[1-3]。

患者发病后会出现易骨折、驼背、腰背疼痛、身长缩短等症状。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增多,近年来我国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在不断上涨。

有相关资料显示,骨质疏松与高血脂症在病因学方面存在较大联系,对老年性骨质疏松伴高血脂症患者的治疗成为临床热门研究。

本研究将阿仑膦酸钠片与他汀类药物联合用于老年性骨质疏松伴高血脂症患者中,旨在观察其疗效。

报道见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收集时间在2016年7月—2017年10月,对象为我院收治的76例骨质疏松伴高血脂症老年患者,男39例,女37例,年龄57~81岁,平均年龄(65.43±9.84)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8.13±1.26)年,平均体质量(65.73±7.25)kg。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及用药指导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及用药指导
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 5~10年内;
②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般指老年人70岁后发 生的OP;
③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
05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一)疼痛 (二)身长缩短和驼背 (三)骨折 (四)呼吸功能下降
06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一、促进骨矿化剂
常用治疗药物
07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常用治疗药物
二、骨吸收抑制剂 双膦酸盐
作用机制:能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转换。 代表药物:阿仑膦酸 用法用量:口服, 预防剂量为5mg/d或35mg/w,治疗剂量为 l0mg/d或70mg/w。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 作用机制: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转换至妇女绝经前水
14
用药指导
3.双膦酸盐 (5)严重肾功能不全者(Ccr<35ml/min)禁用。高浓度快速注人时,在血液中可能与
钙整合形成复合物导致肾衰竭。缓慢注射2~4h,可有效避免上述不良反应出现。 (6)不宜与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应用。与抗酸药、铁剂或含二价金属离子的药物合
用,会降低本药的生物利用度。 (7)用药几年后可能引起骨骼、关节或肌肉疼痛、下颌骨坏死、枕骨炎等,要给予
09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三、骨形成刺激剂
常用治疗药物
甲状旁腺素
作用机制:具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间断使用能够有效地治 疗绝经后严重骨质疏松,增加骨密度,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 折发生的危险。 代表药物:特立帕肽。 用法用量: 皮下注射,一般剂量是20μg/d。
10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联合用药方案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17
患者健康教育
改善生活方式 预防跌倒外伤 定期查骨密度 合理规律服药

3阿仑膦酸钠片

3阿仑膦酸钠片
唑来膦酸 帕米膦酸二钠 帕米膦酸二钠-唑来膦酸 阿仑膦酸钠 9.4个月 14.3个月 12.1个月 3年
安全性——阿仑膦酸钠
2011年4月SFDA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37期) 关注双膦酸盐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
1.颌骨坏死 国内外400万例临床病人应 2.肌肉骨骼痛 用,监测的治疗时间长达10 3.食道癌 年,阿仑膦酸钠是所有双磷 4.肾功能衰竭 酸盐中安全性最高的抗骨 截至2011年2月底,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双膦 吸收药物。 酸盐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报告1072例,涉及不良反应1351例次; 严重病例67例,占6.25%。 下颌骨损害相关不良反应/事件 可能与下颌骨损害相关不良反应/事件,包括下颌骨坏死、下 颌骨无菌性坏死和下颌骨酸痛,共计3例次,涉及药品分别为帕 米膦酸二钠、唑来膦酸及氯膦酸二钠。
2
阿仑膦酸钠片简介
作用机制、结构特征、临床应用、产品优势
发病率分析——骨质疏松症
• 不同年龄段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 50—60岁 21% 60—70岁 58% 70岁以上 100% 我国现有60岁以上人数已占总人口的13% 每年新增骨质疏松患病人数达700万 青少年补钙现象近两年也掀起了一股热潮 市场容量也急剧膨胀
临床应用——阿仑膦酸钠
防治骨质疏松症
双膦酸盐 R1
R2(含氮)
独特侧链
抗肿瘤效应 防治牙槽骨吸收
武警医学,vol. 19,No.02, 2008,177-179
10mg与70mg比较——阿仑膦酸钠
少量多次给药,平稳 控制体内药物浓度! 每天一片,不易遗忘! 临床研究
体内药物浓度
安全性——阿仑膦酸钠
绝经后骨质疏松
原发性骨质疏松
老年性骨质疏松 糖尿病 类风湿及骨关节炎 肿瘤 甲亢 血液病 糖皮质激素 氨甲蝶呤

长期用抗骨质疏松药还是骨折?

长期用抗骨质疏松药还是骨折?

1 长期用抗骨质疏松药还是骨折:跟着病例学处理 目前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①钙剂和维生素 D 制剂;②促进骨形成药物:甲状旁腺激素(特立帕肽);③抑制骨吸收药物:双磷酸盐类、降钙素、狄诺塞麦、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植物雌激素等。那么长期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患者仍会反复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让我们看一例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 Ramchand 教授近期发表在 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 杂志的病例报道。 病例资料 82 岁女性,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肋骨骨折使用阿伦磷酸钠治疗 6 年以及利塞膦酸钠治疗 1 年,同时使用药物控制 T2DM、血症异常以及肺气肿。患者双侧下肢疼痛三周后 X 线检查诊断为双侧股骨非典型骨折(AFFs)。 遂停用二磷酸盐,使用特立帕肽治疗 18 个月后下肢疼痛缓解、影像学检查示疲劳性骨折缓解。于是停用特立帕肽,但是停药 12 个月后患者疏松加重,此时服用狄诺塞麦。治疗 6 月后诉双侧大腿疼痛加重,复查后诊断为 AFFs。最后患者停止药物治疗采用髓内固定术。 二磷酸盐治疗期间为使用 HRpQCT 测定桡骨组织矿化密度为 65.7%;特立帕肽治疗 18 个月组织矿化密度下降到 64.2%;狄诺塞麦治疗 2 月后上升到 68.7%,并且高于使用二磷酸盐治疗期间的 65.7%。骨代谢标志物 P1NP 和 CTX 在停用二磷酸盐治疗时低于围绝经期女性的参考范围(P1NP:27 μg/L、CTX:0.27 μg/L),特 2

立帕肽治疗时两项标志物浓度上升( P1NP:62 μg/L、CTX:1.32 μg/L),停止使用特立帕肽后迅速下降(P1NP:33、CTX:0.41 μg/L),在狄诺塞麦治疗后更进一步下降(P1NP:14 μg/L、CTX:0.076 μg/L)。 临床启示 骨重建是矿化骨被破骨细胞重吸收、成骨细胞分泌形成骨基质后矿化的过程,是维持成人骨骼强度的重要过程。 由于衰老、雌激素缺乏或其它代谢性疾病,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将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骨吸收抑制剂可以减慢骨微结构的破坏: 二磷酸盐类可以与骨基质中的羟磷灰石结合,此时破骨细胞的活性将减低;狄诺塞麦为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抑制剂,可与 RANK 发生特异性结合,阻碍 RANK 与配体在破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的结合、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 二膦酸盐抑制了骨的转化,长期应用可增加骨单位的生命周期、延长次级矿化的时间,从而增加了骨单位内矿盐的含量。而骨强度和韧性与骨基质内的矿物质含量呈密切的正相关, 当骨组织过分矿化时,骨组织的脆性会增加。 且患者患有 T2DM,糖基化末端产物 AGEs 的过度累积也可增加骨脆性。这就解释了为何患者在长期应用二磷酸盐后仍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停用该药后骨折的愈合与去除药物在骨组织进一步沉积有关。 3

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应用

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应用
l 钙剂 和 Vt i D3
2 降钙素 降钙素是由甲状腺 的腺泡 旁细胞分泌, 3 由 2个氨基 酸残基组成的单链 多肽 。直接与破骨细胞的受体结合 ,
美 国国家骨质疏松症基 金会 认为各种骨质疏松症 的 治疗方案应 以钙 的充分摄入为基础 。现市场上 的钙剂种
类繁多,按发展过程分为三代: 第一代:无机钙 :碳 酸钙 、磷酸氢钙等 。如钙尔奇 D,迪巧等 。优 点:含钙量高 、来源广 ,一般 由动物 的 壳或高温煅烧 石灰而成 。缺 点:成份单一、溶解度低 , 吸收率难 以突破 3 %, 0 较容易引起便秘 。 部分碱 性较强 , 对 胃有刺激 。 第二代 :有机酸钙 :葡萄酸钙、柠檬酸钙等 。优点 : 溶解性好,可制成 口服液 。缺点:含钙量低 、成份单一、 吸收利用度低 。 第一、 第二代钙剂 的消化吸收均有赖于 胃酸的酸化, 解离出钙离子 ( 碳酸钙还生成 C 2 O ,这就是消化不 良的 原因) 而钙离子容易在碱性的小肠液 中生成胶稠状 的氢 , 氧化钙沉淀 ,使钙离子难 以被人体 吸收 。所 以第一、第 二代钙剂的吸收利用率不高。
二o 总期 第第月8 o年・刊 80下 ~期半 卷一第 2月 2
洽 疗 骨 质 疏 松 症 药 物 的 应 用
随着人 口的老年化 , 骨质疏松症 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 骨质疏松症居于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 的第七位 。骨质 疏松症早期一般无症状,当出现腰酸 背疼 、身矮 、骨折 等症状 时,通常 已有较 长病程 。骨质疏松症 的本质是成 骨细胞活性下降,新的骨盐形成减少 ;破骨细胞活 性相 对增加 ,陈 旧性骨盐 吸收溶骨 ,这种新陈代谢不平 衡的 现象导致体 内骨量减少 ,就形成骨质疏松 症【。骨质疏 1 】 松症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 性骨质疏 松症是一种退行性的病变;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是 由于长 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癫痫 等药物 ;或某些疾 病如:原发性 甲亢等引起 。[ 2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常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原文作者:吴曦 摘 要 临床常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种类很多,各有不同的特点。本文简述各类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和不良反应。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激素替代疗法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双膦酸盐类药物 降钙素 甲状旁腺激素 维生素D 中图分类号:R9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XX)09-0006-04 Commonly used anti-osteoporosis drugs in clinic Tan Wen1, Wu Xi2 (1.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Huadong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XX40, China; 2.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XX40,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a variety of monly used anti-osteoporosis drugs in clinic, which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reviews their mechanisms of actions, characteristics of roles and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 osteoporosis;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 bisphosphonates; calcitonin; parathyroid hormone; vitamin D 骨质疏松症是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占骨质疏松症的90%,可进一步分为I型和II型两种亚型,其中I型又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I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可继发于其他疾病或由药物引起。骨的强度和完整性取决于来自造血组织的破骨细胞对骨的吸收及来自骨髓基质的成骨细胞对骨的重建之间的平衡。随着年龄老化或由于疾病原因,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出现骨量丢失。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中大部分是骨吸收抑制剂,通过减少破骨细胞的生成(如雌激素)或减少破骨细胞的活性(如双膦酸盐类药物)来抑制骨的吸收,防止骨量过多丢失。[论文] 1 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 HRT适用于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HRT的应用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公认雌激素对骨具有保护作用。 以往研究主要针对绝经早期妇女,以骨密度为治疗有效性的观察终点。雌激素能抑制骨吸收、减少骨量丢失、增加脊柱骨密度2%~4%,对骨质疏松症有预防作用。但是,对雌激素预防骨折的作用以及雌激素、孕激素对其他许多组织,包括乳腺、子宫、心血管的影响和较少发生的严重深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临床上一直存在担忧。 为了评估绝经后妇女使用HRT的利弊,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开展了一项名为“妇女健康倡议(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WHI)”的研究。40多个临床中心的16 608例年龄50~79岁的健康绝经后妇女(子宫完好)被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服用结合雌激素每日 mg联合醋酸甲羟孕酮每日 mg或安慰剂。研究自1993年开始,计划于20XX年结束,为期年。随访至20XX年7月(即年)时发现,虽然HRT组患者的髋部和椎体骨折危险性降低1/3、结肠癌发生率降低37%,但乳腺癌的发生率却增加了26%且冠心病、脑卒中和肺栓塞危险均有增加,总体上弊大于利,研究被提前终止。 不过,WHI研究同时提出,上述结果不一定适用于较低剂量的或其他口服雌激素或经皮吸收的雌激素(经皮吸收更接近于内源性性激素的生理及代谢特征)等,且研究不能分辨是雌激素还是孕激素对乳腺癌及动脉硬化性疾病产生了上述影响。 目前认为应用HRT要严格选择患者并加强随访,以减少危险性。例如,对无雌激素和孕激素禁忌的绝经后妇女、有更年期症状或有阴道萎缩者以及骨量低、有骨质疏松症高危因素者,建议短期使用HRT,待症状消失后再换用其他药物。 2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 SERM) SERM是一类人工合成的非激素药物,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选择性地作用于不同组织的雌激素受体,在不同的靶组织中分别产生类雌激素或抗雌激素作用。雷洛昔芬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SERM,对骨、脂肪代谢和脑组织具有雌激素激活作用,对乳腺和子宫则具有雌激素拮抗作用。 “雷洛昔芬多重预后评价(Multiple Outes of Raloxifene Evaluation, MORE)”研究的对象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是一项大规模、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有25个国家180个中心的7 705例妇女参与,为期3年。受试者随机服用雷洛昔芬(每日60或120 mg)或安慰剂。MORE研究显示,虽然股骨颈和椎体骨密度提高仅%~%,但腰椎骨折的危险性却降低30%~50%。不过,非椎体骨折的危险性没有明显降低。与HRT相比,雷洛昔芬治疗不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不引起阴道出血并可显著降低浸润性乳腺癌的危险性(72%);对血脂代谢也有良好的作用,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且不引起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潮热和腿部痉挛痛,但一般不严重,很少导致停药;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深静脉血栓栓塞。 3 双膦酸盐类药物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有效的骨吸收抑制剂,能减少各种原因引起的骨吸收,故被用于预防和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制动引起的骨质疏松、骨肿瘤、成骨不全、骨纤维发育不良和炎性骨病等,还可用于治疗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及肝素等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此外,双膦酸盐类药物还是恶性肿瘤及Paget病引起的高钙血症的一线治疗药物。 双膦酸盐类药物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①抑制破骨细胞前体的分化和募集、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②破骨细胞吞噬双膦酸盐类药物,导致破骨细胞凋亡;③附着于骨表面、影响破骨细胞的活性;④

干扰破骨细胞从基质接受骨吸收信号;⑤通过成骨细胞介导降低破骨细胞的活性。不同的双膦酸盐类药物因结构不同,抑制骨吸收和影响骨矿化的能力也可能有显著差异。 阿仑膦酸钠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并能预防绝经后骨质丢失。①“阿仑膦酸钠国际试验(Fosamax International Trial, FOSIT)”是一项在34个国家、153个中心的1 908例绝经后妇女中进行的为期1年的临床研究,受试者被随机分成阿仑膦酸钠组及安慰剂组。结果显示,治疗组的骨密度显著增加,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和全髋部分别增加%、%、%和%;治疗组的非椎体骨折危险性降低40%,骨转换率明显下降。②“骨折干预试验(Fracture Interevention Trial, FIT)”中的6 459例绝经后妇女根据是否存在椎体骨折史分为椎体骨折组(2 027例)和非椎体骨折组(4 432例),然后随机服用阿仑膦酸钠(前2年每日5 mg、后3年每日10 mg)或安慰剂治疗5年。结果显示,椎体骨折组和非椎体骨折组的椎体骨折发生率分别降低47%和55%,髋部和腕部骨折发生率分别减少51%和48%。阿仑膦酸钠能在增加骨量的同时保持新形成骨骼的质量,从而降低骨折危险性。③Hosking等研究了阿仑膦酸钠对绝经早期妇女骨量丢失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阿仑膦酸钠每日5 mg治疗2年可使椎体、髋部和全身骨密度较安慰剂组显著增加,提示阿仑膦酸钠可以有效预防绝经后妇女的骨量丢失。④一项为期2年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241例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阿仑膦酸钠(每日10 mg)治疗后的骨密度较安慰剂组显著增加,腰椎、股骨颈和髋部骨密度分别增加了%、%和%[11]。此外,阿仑膦酸钠组的新发椎体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阿仑膦酸钠对男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与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接近。 利塞膦酸钠是一种较新的双膦酸盐类药物。一项研究将1 226例有椎体骨折史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口服利塞膦酸钠每日或5 mg)及安慰剂组,治疗3年后发现,治疗组的新发椎体骨折危险性下降40%、新发非椎体骨折危险性下降33%[12]。另一项研究将2 45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分成治疗组(口服利塞膦酸钠每日或5 mg)及安慰剂组,随访3年后发现,利塞膦酸钠每日5 mg剂量组的椎体骨折和非椎体骨折发生率分别下降41%和%[13]。 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双膦酸盐类药物对食管炎、食管溃疡、糜烂或吞咽困难等患者禁用。阿仑膦酸钠已有每片70 mg、每周仅需口服1片的制剂,研究证实其疗效与每日口服10 mg的制剂相近,且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少,依从性良好。 4 降钙素 降钙素可直接与破骨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由此快速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而产生骨吸收抑制作用[14],能防止骨小梁断裂和穿孔、增加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量、抑制低转换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量减少并维持骨量。但低转换型骨质疏松症患者长期使用降钙素后会出现新骨减少、陈旧骨相对增加现象,使骨质变差;对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降钙素治疗2~3年后骨量增加达到顶峰,此后继续使用降钙素同样也存在骨质变差的危险。因此,对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可间歇性地给予降钙素治疗;而对正常或低转换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在使用降钙素治疗的同时应考虑联合使用骨形成促进剂。 降钙素可用作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痛(特别是椎体骨折后)的首选治疗药物。降钙素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特异性受体、升高β-内啡肽水平[15],还能阻止钙离子进入神经细胞、抑制疼痛介质前列腺素的合成。但长期使用降钙素后会导致降钙素受体减少,治疗时须予注意。 “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再发(Prevent Recurrence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s, PROOF)”研究入选了1 226例患者,使用鲑降钙素鼻喷剂每日200 IU治疗5年。结果显示,椎体骨折发生率下降36%,对非椎体骨折发生率则无影响[16]。 虽然所有骨吸收抑制剂都经破骨细胞产生作用,但它们在适用范围(预防、治疗或两者兼有)、给药方式、减少骨折的部位、对骨以外的作用和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上应对不同患者选择不同的骨吸收抑制剂进行个体化治疗。 5 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 多项临床前研究显示,间歇性使用低剂量PTH能增加卵巢切除大鼠和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