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施工监测总结报告

盾构施工监测总结报告
盾构施工监测总结报告

XXX0 XXX)区间盾构施工监测

总结报告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

XXXXX轨道交通X号线X期工程XX标项目经理部

□ 一二年一月三十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3)

1.1工程简述 (3)

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3)

2监测昨业方案 (5)

2.1监测依据 (5)

2.2监测内容 (5)

2.3监测频率 (6)

2.4监测精度 (6)

2.5警戒值的执行 (8)

3监测成果质量 (8)

3.1质量控制 (8)

4监测组织实施 (9)

4.1投入的仪器设备 (9)

4.2监测人员组织 (9)

5完成监测工作量 (9)

6监测成果总结 (10)

6.1监测统计成果 (10)

6.2监测成果曲线 (11)

7监测成果分析 (13)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述

XXX0XXX)区间设计范围为Y( Z) DK16+915.1LY(Z)DK18+733 右线长1817.85m, 左线长1794.332m (短链23.518m),线路自XXX站向南穿越万国商业广场、南塘村、白沙湾路与曲塘路交汇处、并穿越杜花路立交和京珠高速公路,向南到达XXXX区间线间距

为13~15m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为450m区间隧道最大纵坡为26%o。本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隧道埋深约在15?40m之间。区间在YDK17+276.055 YDK17+876.055和YDK18+40处各设置一条区间联络通道,其中YDK17+876.055兼做泵房,联络通道及泵房采用矿山法施工。

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1.2.1地形、地貌

本段地貌单元主要为XXX!级阶地,地形平坦开阔,河湖发育,水塘星罗棋布,局部可见残丘、岗地,地面标咼32?38m,局部岗地标咼可达60多m

1.2.2地层岩性

各岩土层具体分部特征及土性变化情况见《地层特性表》。

本盾构区间隧道主要穿越地层为残积粉质粘土(4-1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5-1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5-2 )。盾构上覆土层主要为杂填土(1-2 )、粉质粘土(2-1 )、圆砾

(2-4 )、卵石(2-5 )、粉质粘土(4-1 )、残积粉细砂(4-2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5-1 )、全风化泥质粉砂岩(5-1a)、中风化泥质粉砂岩(5-2 )。

1.2.3地质构造及地震烈度

本标段区间场地属地壳稳定场地。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 2008)本工程为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即按7度进行抗震措施设防,地震作用仍建议按6度进行抗震验算。

1.2.4水文地质条件

1)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主要有孔隙水(土层滞水、孔隙承压水),基岩裂隙水两大类。

2)地下水位

本标段区间主要为强风化粉质泥砂岩和中风化粉质泥砂岩。强风化粉质泥砂岩和中风化粉质泥砂岩岩体较完整为弱透水层。

3)地下水的腐蚀性

本场地水的环境类型为U类,孔隙水对混凝土结构、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基岩裂隙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对钢结构具弱腐蚀。

125气候情况

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春末夏初多雨,夏末秋季多旱;春湿多变,夏秋多睛,严冬期短,暑热期长。全年无霜期约275天, 日照时数年均1677.1小时。年平均气温1238?17.2 C,长年积温为54?57C,市区年均降水量1361.6mm

1.2.6地面及地下情况

由于采用盾构施工方案,避免了对市政交通的影响,施工时修建一条临时便道连接市政交通,期间只需要做好施工车辆的交通组织。

由于体育公园站?杜花路站区间区间隧道要下穿栗塘小区、南塘村、恒丰天湘华庭及京珠高速公路。0

地下管线均位于隧道上方,盾构机掘进至管线前后各6m处时,应保持开挖面稳定,及时进行盾尾壁后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保证盾构施工质量;同时应加强对管线的监控量测,做到信息化施工,并制定严密的应急预案。盾构隧道施工期间不需要对地下管线进行改移或做特别的防护措施。

2监测作业方案

2.1监测依据

1、《长沙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15标工程》施工图设计主体围护图纸,本工程相关的勘察、设计图纸或文件及相关会议的精神;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B50308-2008;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 8-2007);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6《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范》(DB11/490-2007)(北京)

7、国家和长沙市有关管线保护、管理、监督、检查的文件、通知等;

8、国家现行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和长沙市的有关规定;

9、《铁道隧道贲锚构筑法技术规则》(TBJ108-92)。

2.2监测内容

根据本工程监测技术要求和现场施工具体情况,设置的监测内容及监测点必须满足本工程设计要求和符合有关规范,并能全面反映工程施工过程中周围环境及基坑围护体系的变化情况。本项监测按以下要求进行。

(1)以区间盾构施工隧道轴线两侧各30m范围内涉及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及土体为监测保护对象。

(2)道路下的各种管线,特别对上水管、煤气等刚性压力管线进行重点监测。在管

线搬迁时尽量布设直接监测点。尤其对盾构隧道轴线两侧5m范围地下管线要以管线阀门井、窨井等的井口地面结构直接观测,5m以外管线可通过利用土体地面沉绛观测点反映其变形情况。

(3)随着盾构隧道推进完成,跟踪监测新完成隧道的结构沉降情况。

具体投入监测内容如下:

?地表沉降

?地下管线沉降

?建(构)筑物沉降

?隧道沉降监测

?隧道净空收敛

2.3监测频率

监测工作必须随施工需要实行跟踪服务,为确保施工安全,监测点的布设立足于随时可获得全面信息,监测频率必须据施工需要调整,特别在盾构出洞时要加密监测频率跟踪监测,具体如下:

(1)在区间隧道盾构出洞前布设监测点,取得稳定的测试数据,在盾构出洞后即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