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马来西亚

合集下载

第四讲 传媒的四种理论

第四讲 传媒的四种理论

四种理论”的评价 对“四种理论 的评价 四种理论 的评价——历史贡献 历史贡献
(1) 探究不同社会制度与报刊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 对西方新闻学研究产生了影响; (2)对各种报刊体系差异所作的哲学根源上的探究 提升了新闻学的理论层次; (3)“四种理论”模式一直影响着甚至左右着后来的 媒介理论; (4) 西方推崇的“社会责任理论”经过该书的系统 阐发得以广泛传播。
4、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
发源:
产生于前苏联
思想源泉: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主要目的:
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做贡献,特别要服从政党的专政
媒介使用者:
接受党的领导的社会成员
媒介控制:
政府采取政治手段来监督并控制其经济命脉
媒介禁忌:
批评党的目标
媒介所有权:
公有
主要区别:
国有并被严格控制,媒介只作为国家工具而存在
私有或公有
主要区别:
虽说不一定为政府所有,但一定是执行政府政策的工具
2、自由至上主义理论 、
发展沿革:
1644年,为英美采用,后影响其他地方
思想源泉:
弥尔顿、洛克、米尔等人的启蒙思想著作;理性主义和自然权利 的基本哲学思想
主要目的:
提供信息、娱乐,进行销售,但主要用于了解真相、监督政府
媒介使用者:
任何有经济力量可以使用媒介的人
2、自由至上主义理论 、
媒介控制:
依靠“观点的公开市场”实现“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依 靠法庭
媒介禁忌:
诽谤、亵渎、无礼,战时煽动叛乱
媒介所有权:
主要为私有
主要区别:
监督政府的工具,也满足其他社会需要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负面影响: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负面影响:

海尔发展史

海尔发展史

O------Overall 全方位E-------Every(one 、day、thing) 每人、每天、每件事C-------Control clear 控制和清理就是每天的事都有人来管,做到:总帐不漏项、事事有人管、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

OEC管理的精髓在与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深化;做到数字化的管理。

发展史:1984年1月1日四年前由青岛东风电机厂和工具四厂合并成的青岛日用电器厂改名为“青岛电冰箱总厂”;3月自行设计出150升单门电冰箱(10月试产24台);10月与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签约引进电冰箱技术和生产线,是轻工部批准的最后一家定点厂家(当时全国已有百余家电冰箱厂)。

12月任命35岁的张瑞敏为厂长;该年销售额348万元,亏损147万元,生产电箱74台,员工数820人。

1985年从德国引进的技术和设备(生产能力30万台冰箱/年)当年投产。

6月份第一台琴岛——利勃海尔四星级双门冰箱问世,是中国最早生产的高质量、节能型产品。

4月发现质量问题,把查出的76台有缺陷冰箱由责任者亲自用大锤砸毁,使全体职工质量意识明显提高。

年销售额1820万元,利税297万元,员工758人。

1988年12月“海尔”电冰箱获得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国产金牌。

1989年在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

以定向募集方式成立“琴岛海尔电冰箱股份公司”。

在下半年的冰箱降价浪潮中,海尔产品涨价10%获得成功,海尔成为名牌,奠定行业排头兵格局。

与英商合资成立粉末涂料公司。

1990年电冰箱通过美国UL认证(中国首家),开始大批量进入国际市场。

获全国企业管理最高奖一一金马奖,“海尔”成为家电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1991年12月20日,以海尔公司为主体,合并青岛电冰柜总厂、空调器厂组建琴岛海尔集团公司。

年销售8624亿元,利润3118万元。

1992年4月,海尔冰箱通过ISO900认证,国内同行首家,其后空调、冷柜也通过。

6月,在青岛东部高科技开发区征地720亩建设海尔工业园(11月动工)。

《群书治要》原文及解读

《群书治要》原文及解读

《群书治要》原文及解读《群书治要》原文及解读《群书治要》序《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于贞观初年下仙编辑。

太宗十六岁随父从军,起义宁定动乱的社会,戎马倥偬十余年。

二十七岁即帝位后,偃武修文,特冸留心于治宁之道,休生养民。

太宗英武善辩,遗憾早年从军,读书不多。

鉴于前隋灭亡之失,深知创业不易,孚成维艰,在位期间,鼓励群臣进谏,批评其决策过失。

仙谏官魏征及虞世南等,整理历付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宁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

上始五帝,下迄晋付,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种,共五十余万言。

书成,如魏征于序文中所说,实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宝典。

太宗喜其广博而切要,日日手不释卷。

曰:「使我稽古临事不惑者,卿等力也」。

由是而知,贞观之治的太宁盛况,此书贡献大矣!诚为从政者必读之宝典。

然因当时中国雕版印刷尚未发明,此书至宋初已失传,《宋史》亦不见记载。

所幸者,日本金泽文库藏有镰仓时付(一一九二——一三三○年)日本僧人手写《群书治要》的全帙。

并于清乾隆六十年,由日人送回中国本土。

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和台湾分冸以此版为底本影印出版。

二○一○年岁末,净空幸得此书,反复翻阅,欢喜无量,深刻体会古圣先贤之文化教育,的能为全世界带来永恒之孜定和宁。

最极关键者,即国人本身,必顸真正认识传统文化,断疑启信。

圣贤传统文化实为一切众生自性流露,超越时空,亘古弥新。

学习关键,端在「诚敬」二字。

《曲礼》曰:「毋不敬。

」前清康熙曰「临民以主敬为本」。

「诚与敬,千古相传之学,不越乎此。

」程子曰:「敬胜百邪。

」说明修身进德、冺世济民、唯「诚敬」二字,方能圆三成。

若对古圣先王之教育毫无诚敬,纵遍览群籍,亦难获实益。

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也。

过去孙中山先生于三民主义讲演中(民族主义第四讲)曾云,「欧洲的科学发达、物賥文明的进步,不过是近来二百多年的事。

余世维-——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讲义

余世维-——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讲义

如何成为一个成功发职业经理人(节选)内容提要第一部分员工管理与权威塑造第一讲如何管理下属第二讲如何塑造经理人的权威第二部分如何带好团队第三讲强化团队意识第四讲培养团队精神第三部分如何提升“思考力”、“决策务”、和“执行力”第五讲思考顾客在哪里第六讲学会如何决策第七讲选好接班人,落实执行力第四部分如何营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氛围第八讲企业文化是看不见的软件第九讲企业文化测评与主次文化第五部分如何提升经理人的逆境商数(AQ)第十讲成功指标:IQ/EQ/AQ第十一讲逆境的程度与压力现象第十二讲增强逆境抵抗力和自我减压方法第一部分员工管理与权威塑造第一讲如何管理下属【本讲重点】重视员工的管理正确处理顾客、员工与经理的关系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东京迪斯尼乐园员工培训案例【管理名言】带走我的员工,把我的工厂留下,不久后工厂就会长满杂草;拿走我的工厂,把我的员工留下,不久后我们还会有个更好的工厂。

—-安德鲁·卡内基重视员工的管理1.员工管理的现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人们过于重视管理者自身的带头示范作用,却忽略了与顾客直接接触的员工。

在很多组织里,都把一切优惠条件和教育机会让给管理者,很多管理者都有出国考察和培训的机会.但是他们并没有把相应的能力传输给下属,以至于他的下属所受到的教育机会较少,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没有接受特别的指正和训练,所以当他们在面对市场和顾客时,显得力不从心。

2.为什么要重视员工管理者即使再有能力也没有用,因为顾客所认识的通常都是面前的员工,而不是主管。

在旧的观念里面,通常是管理层来管理一家公司,但新的观念认为,应该让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世界上有很多种汽车品牌,天津的夏利,上海的桑塔纳,广东的本田,湖北的雪铁龙,每一辆汽车车型都是经过仔细考虑、精心设计的。

那么为什么有的车型受欢迎而有的不受欢迎呢?这是因为在市场中消费者有不同的看法,设计者未能抓住消费者的不同喜好。

所以尽管管理者在做决策,但是实际上市场的反应可能并不是这样。

第六讲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六讲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东亚岛国 亚洲
鄂霍茨克海
日 本
中国 朝鲜 韩国
太 俄罗斯 平 日 洋本


日本

东海

俄罗斯 中国 北海道
日本东部濒临
太平 洋,北部隔 _______
朝鲜 韩国
日本 海、_____ 朝鲜 海 _______
中国 俄罗斯 、______ 峡与_______ 九州 朝鲜 及韩国相望 、_______ 。首都为 东京 。
东京
日本的国土组成
4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
九州
本州
北海道
四国
东亚岛国
北海道 1、日本领土主要由 本州 、_________ 北海道 ____________ 、 九州 和_____ ______ 四国 四个 大岛及数千个小岛组 九州 成。其中 本州 面积 最大。
退出
日本的海陆位置
在图中找出 太平洋
C
沿海平原集中, 填海造陆价格低
工业经济效益高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日本堪称世界上变化最迅速的国家, 由于日本民族十分保守,使得现代的 日本文化既表现了渊远流长的历史和 传统,又具有相当欧化的倾向。
日本的和服与“洋”服(西服)并

日本的和食与“洋”快餐并存 日本的和屋与“洋”房并存
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2014年地理中考第一轮复习
第一讲 地球与地图 第二讲 大洲、大洋和海陆变迁 第三讲 天气与气候 第四讲 人口与人种、语言与宗教、居民与聚 落、发展与合作 第五讲 亚洲 第六讲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七讲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讲 美国、巴西和极地地区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钻石卡加课资料分析资料分析第一讲概述第二讲基本概念及公式(一)一级知识点1.基期量、现期量【例1】2008全年水资源总量2712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4%。

2007年全年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A.24780亿立方米B.25260亿立方米C.25630亿立方米D.26120亿立方米【例2】2003年中国科技人员总数达320多万人,比1993年增长近1/3。

则我国1993年科技人员总数约为:()A.185万人B.218万人C.232万人D.240万人【例3】2009年1-4月,全省交通运输业投资255.74亿元,同比增长131.3%,2008年1-4月,四川省交通运输业投资额为()。

A.110.57亿B.128.5亿元C.133.68亿元D.169.2亿元2.增长率、增长量【例1】2007年前三个季度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1794元,同比增长15.6%,则2006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为()。

A.1452元B.2074元C.1552元D.1172元【例2】2007年前三个季度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1794元,同比增长15.6%,若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则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为()。

A.1872元B.2074元C.1852元D.1972元【例3】据行业统计,2010年上半年全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10963万吨,同比增长12.5%。

则2010年上半年,全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增加约多少万吨?()A.1009B.1218C.1370D.1787【例4】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853元,同比增长18.8%,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月平均工资为1015元,同比增长11.8%。

则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比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月平均工资大约高出()。

中央银行学知识点整理

中央银行学知识点整理

中央银行概论第一讲1.初期中央银行制度的特征(1)由商业银行逐渐演变而成(2)银行资本来源于私人股份或私人与政府合股(3)逐步垄断货币发行权(4)为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职能而成为银行的银行奠定基础(5)调控经济的职能逐渐形成2.《比尔条例》(发行制度条例的确定)的内容:(1)英格兰银行分为发行部与业务部,使商业银行业务与发行业务分开;(2)信用发行限额为1400万英镑,这部分信用银行无须黄金准备,而只需以政府债券作为抵押,超过此限,其发行必须有十足的金银做准备,其中白银作为准备的发行不得超过25%(维护金融秩序,保证发行(信用保证))(3)不批准新的银行发行货币。

同时规定,当时存在279家银行中,如有银行发生破产倒闭和合并,该银行的发行额度算度失效,其额度集中转移到英格兰银行;(4)进一步确认英格兰银行券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法偿货币地位1928年英国通过《通货和钞票条例》,财政部停止发行货币,英格兰银行完全垄断货币发行权。

1854年英格兰银行获得最终清算银行的地位。

1854年英格兰银行获得最终清算银行的地位。

3.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1)中央银行的形成阶段:中国最早的中央银行即户部银行,也是清政府的国家银行。

1908年,户部银行→大清银行,设立了“交通银行”大清银行和交通银行共同分担了中央银行的职能。

(2)中央银行在民国政府期间的发展: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并设立了“中央银行”(没有发挥职能)。

1927年确立制度,1928年成立中央银行,1935年5月正式颁布《中央银行法》,进一步明确中国银行是国家的银行,隶属于总统府。

苏维埃政府时期的见书P24。

(3)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央银行:1948年12月,华北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及北海银行合并在石家庄正式成立中国人民银行。

改革开放前,中国人民银行出于垄断地位,身兼央行和商行的双重职能。

(4)工作重心转移时期的中央银行:随着各专业银行相继恢复和建立,由于中国人民银行“身兼两职”混合型中央银行制度给金融秩序造成混乱,迫切要求建立完善的中央银行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全球化:中国文化转型的新平台
• 文化心态:被动、主动、半主动
此碑于唐建中二年(781年) 2月4日由由波斯传教士伊斯 (Yazdhozid)建立于大秦寺 的院中。碑文由波斯传教士 景净撰刻,朝议郎前行台州 司参军吕秀岩书并题额。碑 身高197厘米,下有龟座,全 高279厘米,碑身上宽92.5厘 米,下宽102厘米,正面刻着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及 颂文,上有楷书三十二行, 行书六十二字,共1780个汉 字和数十个叙利亚文。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 导思想及方针
• 1、建设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 义文化。(毛泽东: 194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 导思想及方针
• 1、建设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 义文化。(毛泽东: 1940) • 2、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 进方向,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 指导地位。 • 3、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 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毛泽东:1955)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 与精髓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2、重要作用 •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决定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兴国之 魂。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 3、要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 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 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 • • •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球化语境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及方针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与精髓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的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矛盾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69年5月13日发生了种族骚乱后,马来西亚
政府开始致力“国民阵线”运动,以扩大执政 联盟的基础。1974年6月1日正式成立国民阵线, 由11个政党组成,曾经一度把所来马来人政党 都吸纳进来。 • 大选时各党采用统一的竞选标志和宣言,候选 人议席内部协商分配。强调发展经济,协调各 政党利益,建立和平、稳定、繁荣、公正的社 会。
马来西亚政党政治特点之二: 以政党联盟的方式运作
• 两线制
·执政联盟:国民阵线 ·反对党联盟:替代阵线 • 国民阵线:马华联盟—马华印联盟—马 华印联盟党—国民阵线 • 替代阵线:社会主义阵线—替代阵线
执政联盟的形成与发展(一): 马华联合
• 1952年吉隆坡市选举中,巫统与马华公
会联合参选,赢得了选举,从此,开始 了联合执政的历史。
马来西亚华人公会( 马来西亚华人公会(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简称马华公会,MCA) Association,简称马华公会,MCA)
• 最大的华人政党。1949年2月27日成立,
原名马来亚华人公会,马来西亚成立后 改为现名。党员103万。
马来西亚印度人国大党( 马来西亚印度人国大党(Malaysian Indian Congress,简称印度人国大党,MIC) Congress,简称印度人国大党,MIC)
政党政治特点之一——族群藩 篱
• 马来西亚实行多党制的政党制度,但马
来西亚的政党与世界上其他大多数国家 的政党不同,一般政党都以意识形态或 政纲区别于其他政党,而马来西亚的政 党却是建立在族群的基础之上的,马来 西亚三大族群都有自己的政党,包括执 政党和反对党。政党之争往往反映了族 群之争。
• 各族群的执政党:
马来西亚联邦体制的特点之一 倾向于中央集权
•联邦政府掌握财政大权 •联邦议会在立法上拥有许多优先权 •上院中的州议席呈现下降趋势 •各州行政权力受到诸多限制
马来西亚联邦体制的特点之二 各州权力与地位不平等
•东马的沙捞越和沙巴拥有较大的自治权力。 具体表现在财政税收权力和法律地位以及 语言文化方面。 •各州在行政管理的自主权方面存在差异。
民主行动党( 民主行动党(The Democratic Party) Action Party)
• 以华人为主的多民族政党。1966年3月19
日成立,前身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马 来半岛的分部。本届国会最大反对党。
人民公正党( 人民公正党(National Justice Party)
• 1999年4月4日成立,前身是1990年注册的伊斯
• 马来人——马来民族统一机构(The United 马来民族统一机构( 马来民族统一机构
Organization,简称巫统 简称巫统,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简称巫统, UMNO) UMNO) • 华人 华人——马来西亚华人公会(Malaysian 马来西亚华人公会( 马来西亚华人公会 Association,简称马华公会,MCA) Chinese Association,简称马华公会,MCA) • 印度人 印度人——马来西亚印度人国大党 马来西亚印度人国大党 (Malaysian Indian Congress,简称印度人 Congress, 国大党,MIC) 国大党,MIC)
反对党联盟的形成与发展 (二)反对党联盟,国民议会党加入社会主 义阵线,形成三党联盟。但在当年的大 选中社会主义阵线仅获得两个席位,影 响力大减。不久宣布解散。
反对党联盟的形成与发展(三):马来西 亚人民团结总机构
• 1965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倡议组建反对党联
盟——马来西亚人民团结总机构,成员有人民 进步党(The People’s Progressive Party of Malaysia) 、 民主联合党、人联党(沙捞越人民联合党 Sarawak United People‘s Party)、和沙巴统 一党等4个政党。 •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联邦,马来 西亚人民团结总机构也因此夭折。
斯兰教国。其主要特征是:伊斯兰教《古 兰经》的法律地位高于国家宪法,宗教组 织权力大于国会或与国会分享权力。
执政党与“世俗伊斯兰教国”
• 主张以伊斯兰教的“原则和精神”来治
理国家,但反对以伊斯兰教法为施政核 心,主张维持宪法中规定的三权分立制 度。 • 坚决反对伊斯兰教党在它所执政的州实 施残酷的断肢法。
成“两翼一条阵线”,即分别由行动党、46精神党和印人前 进阵线等组成所谓“人民力量阵线”作为左翼,再由伊斯兰 教党、46精神党、哈民党(Parti Hizbul Muslimin Malaysia, HAMIM) 等组成另一个叫做“回教人民团结阵 线”(APU)的同盟组织作为右翼,结合成一条没有共同竞选 纲领的攻守同盟阵线,也就是“全国反对党联合阵线”。 • 反对党正式提出建立“两线制”,誓言推翻执政的国民阵线。 • 当年大选 的结果,伊斯兰教党在吉兰丹和丁加奴州获胜, 断肢刑事法在吉兰丹州和丁加奴州州议会通过。 • 两大阵线在1995年大选前解体。
反对党联盟的形成与发展(七)历史性的突破
• 2008年大选前,由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党和
伊斯兰党组成反对党联盟——人民联盟,结果 获得大胜,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马来西亚政党制度特点之三: 巫统一党独大
• 表现:国阵的最高领导职位及政府正副首相均由巫统的党员担任。 • 成因:
1、独立前的一揽子交易计划:马来人拥有政治特权,非马来人拥有 自由从事经济活动的权利。 2、巫统利用其掌握的权力确保自身的优势地位(1)选区划分:按 照地域大小而非按照选民人数来划分选区,有利于巫统(以马来 人为成员),因为广大马来人居住在农村,而农村地广人稀;对 华人和印度人则不利,因为这两个族群主要居住在人口密度相对 较高的城市。 (2)国民阵线成立时,扩大了执政联盟的基础,加强了以巫统为首 的马来人政党的地位。非马来人政党处于附庸地位。
伊斯兰教对马来西亚政治的影响:世俗伊 斯兰教国与神权伊斯兰教国之争
• 伊斯兰教极端组织对马来西亚政治并未
构成大的影响,始终没能占据主流话语 权。伊斯兰教成为重要的政治话题是近 年来的事情。
• 2001年9月时任马来西亚总理的马哈蒂尔
宣布马来西亚为伊斯兰教国;而其长期 对手,主要的在野党的伊斯兰教党长期 致力于建立“伊斯兰教国”。
国民阵线的竞选标志
反对党联盟的形成与发展 (一):社会主义阵线
• 1957年8月,马来亚的反对党马来西亚劳
工党(主要由城市华人与印度人组成) 与人民党(中下层马来人为主要成员) 初次组成反对党联盟——社会主义阵线, 并于1959年大选中派出37名候选人参选, 8人获胜,社阵成为国会主要反对党之一。
• 为了区别马哈蒂尔所称的“伊斯兰教国”
和反对党伊斯兰教党力图建立的原教旨 主义伊斯兰教国,马来西亚国内将马哈蒂 尔的“伊斯兰教国”称为“世俗伊斯兰 教国”,而把伊斯兰教党争取建立的原教 旨主义伊斯兰教国称为“神权伊斯兰教 国”。
伊斯兰教党与“神权伊斯兰教 国”
• 神权伊斯兰教国实际是指原教旨主义伊
第五讲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地图
马来西亚政治制度
• 马来西亚政治制度特点: • 一、君主(皇帝)轮流做 • 二、倾向于中央集权的联邦制度 • 三、政党族群色彩浓厚 • 四、政党结盟运作 • 五、巫统一党独大
最高元首制度——皇帝轮流做
• 马来西亚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君主称为“最高
元首”(Yang di-Pertuan Agong Yang diAgong),最高元 首为国家首脑、伊斯兰教领袖兼武装部队统帅, 由统治者会议选举产生,任期5年。最高元首 拥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最高权力,以及任命 总理、拒绝解散国会等权力。 • 最高元首由一个机构“统治者会议”选举产生, 有苏丹称号的统治者才有资格成为候选 人, 提候选人的原则一般按照登基时间排序,若登 基时间同,则按年龄排序。
兰教社会联盟。旨在联合各政党和非政府组织 力量,抗衡政府,争取公正。2003年7月,国 民公正党决定与反对党人民党合并为人民公正 党。党主席为原公正党主席、前副总理安瓦尔 夫人旺·阿兹莎(Datin Seri Dr. Wan Azizah Datin Wan Ismail Wang Azisa),署理主席为原人 民党主席赛义德·侯赛因(Dr. Syed Husin Dr. Ali )。
• 各族群的主要反对党: • 马来人——伊斯兰教党(Parti Islam (
Malaysia) Malaysia) • 华人——民主行动党(The Democratic ( Party) Action Party) • 印度人——人民党
马来民族统一机构( 马来民族统一机构(The United Malays Organization,简称巫统 UMNO) 简称巫统, National Organization,简称巫统,UMNO)
2008年大选及马来西亚未来政 治走向
• 2008年3月8日,马来西亚举行第十二届
国会选举,同期举行各州议会选举。选 举结果令人始料未及!引发一场政治大 海啸,因为选举结果改变了马来西亚的 政治生态。
执政联盟的形成与发展(二): 马华印联盟党
• 1955年,马华印三大政党联合参加全国
大选并获得胜利,掌握了自治政府的政 权。 • 1957年独立后马华印联盟取得执政地位。 • 1965年,改为马来西亚联盟党。
执政联盟的形成与发展(三): 国民阵线(National Front) Front) (
反对党联盟的形成与发展(六):三大族群反对 党首次联合,组成替代阵线
• 1999年,反对党联盟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三大族群首次联合起来,组成替代阵线。 • 1999年大选,安瓦尔夫人为首的国民公 正党(简称公正党)取代46精神党联合 其它反对党组成替代阵线(以取代国民 阵线为目标),主要成员有行动党、伊 斯兰教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