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的危害及其防治

合集下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外来入侵生物是指不属于当地生态系统的物种,由人类活动引入并在新环境中成功繁殖的生物。

随着全球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外来入侵物种的数量不断增多,给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对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进行浅析。

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它们可能与当地物种竞争资源,导致当地物种的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外来植物入侵者会通过竞争光、水和养分等资源来抑制当地植物的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外来入侵生物可能引入新的病原体,对当地生物造成疾病的传播,如鳞翅目昆虫传播的虫媒病毒。

它们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破坏性影响,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甚至对生态系统功能造成永久性损失。

外来入侵生物对经济和社会的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

外来入侵生物会对农业产生负面影响。

它们可能以农作物为食,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一些外来入侵生物可以破坏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给城市和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外来入侵生物还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如传播疾病和引起过敏反应。

为了防止和控制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通过及时发现和掌握外来入侵物种的信息,可以提前采取控制措施,降低其危害程度。

建立规范的入境检疫制度,加强对进出口物品的检疫工作。

加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教育,提高人们对外来入侵物种及其危害的认识,减少人类活动中的潜在风险。

第四,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外来入侵物种的威胁。

外来入侵生物的传播和扩散往往跨越国界,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涉及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

为了防止和控制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我们需要加强对其监测和预警,建立规范的入境检疫制度,加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教育,以及加强国际合作。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利益。

生物入侵的危害性

生物入侵的危害性

生物入侵的危害性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s)指的是外来物种(非本地或外来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引入、建立和扩展的过程。

这些外来物种可能对生态系统、经济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以下是生物入侵的主要危害性:1. 生态系统危害:- 生物入侵可以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外来物种可能会竞争、捕食或破坏当地物种,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 入侵物种还可以改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过程,如水循环、土壤质量和食物链,对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2. 经济危害:- 生物入侵对农业、林业和渔业造成严重损失。

外来害虫和疾病可能感染农作物、树木和养殖动物,导致产量下降和经济损失。

- 入侵物种还可能危及水资源和基础设施,例如堤坝、渠道和水处理设施,增加了维护和修复成本。

3. 人类健康危害:- 一些生物入侵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例如,传播疾病的病媒生物(如蚊子)可能在新环境中蓬勃繁殖,导致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增加。

- 某些入侵植物和动物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中毒,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4. 生态服务减损:- 生物入侵可能减损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生态服务,如水质净化、气候调节、食品供应和自然景观美化。

5. 文化和社会危害:- 生物入侵可能对当地社区和文化造成破坏。

它们可能破坏传统的渔业和农业方式,影响当地社区的生计和文化传承。

- 入侵物种还可能破坏旅游业,因为它们可能破坏美丽的自然景观。

因此,生物入侵被认为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采取预防、监测和控制措施,以减轻其危害并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经济和人类健康。

这包括实施国际和国家法规、改进海关和港口检查、开展早期检测和响应、推广可持续土地管理等一系列措施。

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及主要防治措施

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及主要防治措施

生物入侵的危害
6、对生态和农林牧渔业造成严重损害 凤眼莲(水葫芦)在上世纪50年代被大力推广,现已遍布我国华南、华 北、华东、华中的河湖水塘,由于其庞大的根系和大量的空余生态位等使 其成片聚集成“绿岛” ,这不仅淤塞河道、影响通航,破坏江河生态平 衡,凤眼莲覆盖水面后,水下生物长期得不到阳光的照射,从而爆发生态 灾害
生物入侵的危害
7、产生重大的经济影响 一些外来种入侵农田、森林或者湖泊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生产运输也 带来了危害。据统计在美国的50000种外来生物每年造成的环境损失接近 1370亿美元。在欧洲每年管理外来物种的花费至少为125亿英镑
生物入侵的主要防治措施
1、实行全面检疫、生态评估和监测,严格控制外来种入境 检疫是为防止有害生物传出或传入某个国家或地区所采取的预防性措 施。随着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检疫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生物入侵的主要防治措施
2、治理已入侵有害外来种 生物防治法即利用入侵种的专食性天敌来控制外来入侵种的种群密度 和扩展速度,这是最符合自然内在规律的一种方式,因而生物防治被认为 是控制外来种入侵的最佳方法
生物入侵的危害
4、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伴随着一些昆虫的入侵,许多病毒被带入新的区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 危害 三裂叶豚草现已分布在我国华东、华中、东北和华北的15个省市,开 花期的花粉就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的主要病原物
生物入侵的危害
5、影响遗传多样性 入侵种可与同属近缘种,甚至不同属的种杂交,如假蓍紫菀可与加拿 大一枝黄花杂交,本地种与入侵种的基因交流可能导致前者的遗传侵蚀
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及主要防Biblioteka 措施呆笨朝夕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 是指一种生物从其原来的分布区 域扩展到一个新国家或者地区,并且在新的区域,其后代可以繁殖和扩散 并使其种群可以持续维持的过程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外来入侵生物是指由于人为活动导致种群跨越它们的原产地,进入新的地理区域并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的物种。

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威胁、经济损失、疾病传播等。

为了有效防控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着重从危害和防控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生物多样性威胁外来入侵生物会与当地种群竞争生活空间、食物资源、繁殖资源等,导致当地物种的减少或灭绝。

他们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往往能在短时间内扩散并建立新的种群,从而改变原有的生物多样性格局。

2. 经济损失外来入侵生物对农业、林业、渔业等产业的经济损失巨大。

入侵的有害植物会占用农田、森林、湿地等耕地,对作物生长和森林恢复造成严重影响;入侵的有害动物会损害养殖业、渔业等,对生态环境和经济造成双重打击。

3. 疾病传播部分外来入侵生物可携带疾病源,对当地人畜的健康造成威胁。

入侵的蚊子、蜱、啮齿动物等可以传播疟疾、疥疮、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健康带来危险。

1. 监测与预警建立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监控外来入侵生物的扩散和影响范围。

通过建立数据库、开展科研调查等方式,获取外来入侵生物的信息,为后续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2. 识别与排查对可能的入侵生物进行识别和排查,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阻断其进一步扩散。

也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信息共享,共同应对外来入侵生物的威胁。

3. 建立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的外来入侵生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物理控制、化学控制和生物控制等。

物理控制包括限制交通、隔离区域等;化学控制包括使用杀虫剂、除草剂等;生物控制是指利用天敌、病原体等生物因素对外来入侵生物进行控制。

4. 规范管理和立法加强国家政策、法规以及标准建设,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管理和调控,落实责任主体,在法律层面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保护和防控。

5. 公众教育与参与加强公众的意识提高与参与,提高社会对外来入侵生物防控的认知度。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外来入侵生物是指非本地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定居并进行繁殖的生物种群,它们通常会给当地的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这些外来入侵生物可能是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它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如船舶 ballast water、陆地和空气运输、宠物贸易等。

当这些外来入侵生物成功定居并进行繁殖时,就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以下将对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进行浅析。

一、危害1. 生态系统风险:外来入侵生物可能会改变当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丰富度造成威胁。

它们可能会成为当地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通过捕食、竞争和疾病传播等方式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2. 经济损失:外来入侵生物可能会对农业、林业、渔业等经济产业造成损失。

它们可能会破坏农作物、森林和渔业资源,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 疾病传播:一些外来入侵生物可能携带疾病传播给当地的动植物或人类,导致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二、防控措施1. 监测与早期预警:及时发现外来入侵生物的入侵和定居是防控工作的关键。

通过建立监测网站、使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及时发现外来入侵生物的活动和定居,制定早期预警措施,防止其扩散和繁殖。

2. 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对外来动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检疫和监管,防止外来入侵生物通过贸易、旅游和其他途径传播和定居。

对进出口的商品和货物进行严格的检疫和消毒,防止外来入侵生物的传播。

3. 生态修复与恢复:对已经受到外来入侵生物危害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恢复工作。

通过生物除草、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控制外来入侵生物的繁殖和扩散,恢复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

4.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外来入侵生物的挑战。

开展多边合作项目,加强信息分享和技术交流,共同研究和制定防控措施,共同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不可忽视,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控工作是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安全的重要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外来入侵生物是指原本自然分布于其他地区的生物种群通过人为活动进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并对该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带来危害的种群。

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竞争优势:外来入侵生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往往能够迅速适应新环境并与当地物种竞争资源,导致当地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美洲红松松毛虫入侵中国东北地区后,对当地松树种群的繁衍和生长产生了显著影响。

2. 疾病传播:某些外来入侵生物可以携带病原体,传播疾病给当地物种,威胁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南美洲热带蚊子入侵北美地区后,传播了多种疟疾和登革热等疾病。

3. 环境破坏:外来入侵生物可能通过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破坏生态平衡。

水蓼入侵湿地地区后迅速繁殖,形成厚密的蓼草地,抑制其他湿地植物的生长,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1. 加强防控意识: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危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和相关部门对其危害性的认识和理解。

提倡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减少人为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

2. 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外来入侵生物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掌握入侵种群的分布和数量变化。

建立预警机制,及时提醒相关部门和公众,采取应对措施。

3. 强化立法和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管理和控制责任。

加强对入侵物种的进口、贸易和种植的监管,限制其传播和扩散。

4. 采取生物防控措施:根据入侵物种的特点和生态习性,采取相应的生物防控措施,如引入天敌、寄生虫、病原体等,控制入侵物种的数量和繁殖能力。

5. 进行物种清除和生态恢复:对已经入侵并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采取物种清除措施,如人工捕捉、化学杀灭等。

进行生态修复和管理,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状态。

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不容忽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通过加强监测和预警,加强立法和监管,采取生物防控和物种清除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和控制外来入侵生物所带来的危害。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外来入侵生物是指自然界原本不存在于某一地区,经人为引进,或者在全球化、国际贸易、旅游等活动中蔓延到地理范围内的生物种群。

虽然其中一部分外来种群能够适应新环境并与本地物种共存,但另一部分入侵生物却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经济产生严重危害。

本文将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外来入侵生物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直接威胁。

入侵种群往往以快速繁殖和强大适应力为特点,竞争力强,容易取代当地物种,导致本地物种群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入侵物种可能对当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破坏性影响,破坏食物链,扰乱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入侵植物可能抑制本地植物生长,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侵蚀加剧。

入侵动植物还可能传播病原体,引起新的疾病传播风险。

入侵物种还具有经济危害。

许多入侵物种是农作物的主要害虫或病原体,导致农业产量下降,农民收入减少。

入侵植物还可能占领农田或林地,使土地资源丧失可利用价值。

入侵物种还会对渔业、水资源、旅游等产业造成损失。

外来入侵鱼类可能对当地鱼类资源进行掠夺性捕食,破坏渔业生态系统;入侵生物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降低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针对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应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加强边境检疫和物种监测,防止外来生物的入侵。

加强边境检疫,对进口货物进行严格检查,排除携带有害生物的可能性;建立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追踪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和数量变化,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开展入侵物种的生物学控制。

生物控制是指使用具有天敌或病原体作用的生物,以减少或控制入侵物种的数目。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的不利影响,并且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也有积极影响。

引入天敌或病原体来控制入侵物种的繁殖和扩散。

制定生态恢复方案。

对于已经造成严重危害的入侵生物,需要采取恢复措施,以尽量恢复当地生态系统的原有状态。

生态恢复方案可以包括清除入侵物种、重新引入本地濒危物种、恢复植被等。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外来入侵生物是指非原产地的生物种类,可能对当地生态系统、经济或健康造成损害的物种。

这些外来生物可能是有意引入的,也可能是意外传入的,但无论如何,它们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都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就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展开浅析。

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外来入侵生物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它们可能会对当地的物种多样性造成威胁。

由于外来入侵生物可能对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一些当地的物种可能会因为资源的稀缺或者生存空间的减少而受到威胁,甚至灭绝。

外来入侵生物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造成破坏。

一些外来入侵生物可能会对当地的食物链、生态平衡、生态过程等造成干扰,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转。

外来入侵生物还可能给当地的农业、林业、渔业等经济产业带来损失。

一些外来入侵生物可能会侵害农作物、森林植被,破坏渔业资源,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针对外来入侵生物带来的危害,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防控。

要加强外来入侵生物的检疫工作。

对进口货物和外来物种进行严格的检疫,避免外来入侵生物通过贸易、旅行等途径传入。

要加强生物安全意识的教育。

增强公众对外来入侵生物危害的认识,提高其自觉遵守相关法规的意识,从而减少外来入侵生物的传播。

要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

通过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阻止其传播和扩散。

要采取灭治和技术防治措施。

一旦发现外来入侵生物,要及时采取灭治措施进行控制,对于一些无法灭治的外来入侵生物,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防治,减少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控是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希望通过相关部门和公众的共同努力,能够更好地应对外来入侵生物带来的挑战,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入侵的危害及其防治常新逸仙班学号06323005摘要:生物入侵给我国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我国每年仅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几百亿元,同时各种外来的生物也带来了不少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疾病,所以抵御外来物种入侵加强外来物种的防治刻不容缓。

关键词:外来物种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 生态环境外来物种一旦入侵到新的栖息地,不仅会导致当地生态灾害的爆发,而且还会威胁到人们健康。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贸易和国际旅游、边贸的不断扩大,由于技术或疏忽等原因引进的物种入侵将会明显增加,而我国还未建立起完整的外来物种防控系统,这样就对我国的生态造成了很大破坏和潜在的危险。

听完张润杰教授的生态学中关于生物入侵的内容后,查阅资料后就生物入侵和防治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点自己的体会和建议。

一生物入侵简介及其我国的现状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的生物入侵现象不容乐观,入侵的生物种类和造成的损失都呈上升趋势。

●生物入侵的路径主要有三种:无意引入有意引入和自然引入三种情况。

有些生物是无意引入的,如引入一种植物时,没有发现其树干、树叶或土壤中的害虫及其幼虫和卵。

典型的例子就是“紫茎泽兰”,它是一种恶性杂草,它生长的地方别的植物就无法生长,原因在于它霸占空间营养且生长极快,我国云南的一些地区就深受其害。

有些生物是有意但不科学的引入的。

如水葫芦,最初是作为观赏植物和饲料来引进的,但是引进后却发现其生长速度非常快,已经达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

每年都会因为水葫芦引起水质变坏,污染十分严重。

最后由于人们旅行的频率变高所以就出现了自然引入的情况,比如在旅行包或其他物品上沾上一些微小的物种。

●生物入侵的过程包括:侵入(指生物离开原生存地到达一个新环境)→定居(指生物到达入侵地后已进行了繁殖,且至少完成了一个世代)→适应(指生物已在入侵地繁殖了几代,而且每一代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有所增强)→扩散(指入侵生物已基本适应了新环境,种群已形成有利的年龄结构和两性比例,而且具备快速增长和扩散的能力)→暴发五个过程。

●同样生物入侵的危害表现也不只是表现在一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危害经济发展,生物多样性的消失。

1、破坏生态环境生物入侵后会在当地定居并适应,由于缺少天敌或者生存条件优越等因素从而使得外来物种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当地的物种,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例如前段时间在广西出现的热带小鱼“食人鲳”(又称“水中狼族”即俗称的“食人鱼”)就是典型的案例。

“食人鱼”。

食人鲳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流域,性情暴烈,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即使是在它的原产地南美也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生物。

广西自然环境与南美类似,但在这里食人鲳却没有天敌,进入之后将形成优势物种,破坏生态平衡。

如果作为观赏鱼的“食人鲳”进入河流湖泊,当地的其他水中生物将面临一场灭顶之灾。

2、威胁人类健康有些外来入侵物种不仅威胁生态环境还直接威胁人类健康,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潜在或直接的危害。

例如引起人花粉过敏的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同时豚草也会导致“枯草热”症。

而疯牛病,口蹄疫更是给人们带来了沉痛的灾难,因为它们不仅会对生态造成危害更是直接危害人类的生命。

同样这种威胁也存在于我们身边,中大珠海校区乃至整个珠海地区都受到火红蚁的入侵,人被咬到后容易出现皮肤溃烂。

3、危害经济发展生物入侵导致生态灾害频繁爆发,对农林业造成严重损害,危害经济发展。

据统计,我国有外来杂草107种,主要外来害虫32种,主要外来病原菌23种,每年造成的损失巨大。

我国每年对美洲斑潜蝇一项的防治费用就需要4.5亿元,每年用于防治松干蚧、松材线虫病、湿地松粉蚧的费用也达1亿元以上。

4、生物多样性消失外来物种如果生存和繁殖能力强,则会压制和排挤本地物种,形成优势种群,导致生物多样性消失。

云南昆明滇池1000公顷水面上近100%覆盖着水葫芦。

20世纪60年代前,滇池有水生植物16种,水生动物68种,到了80年代,大部分水生植物相继消亡,水生动物只剩30余种。

中国现已成为遭受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许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每年不管是粮食产量还是林业产量都受到巨大的损失,同样每年由外来物种给人们带来的疾病也带来了沉痛的灾难。

所以加强对生物入侵的检测和防治是势在必行的。

二如何对生物入侵做出有效的防治●如何解决“生物入侵”这个生物界的“非法移民”问题,使它们不在我国形成危害?●我认为,在当前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采取单独的封闭措施是不可能的,只有加强物种引进的监管工作,使之趋利避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有益的贡献,才是正确和科学的举措。

而对于以上问题可提出下列观点:1、加强立法只有在立法方面加强了才能有有力的武器和手段来应对生物入侵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法规,是为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而制定的,而且是针对性检疫,只对已知的特定有害生物进行检疫,农业法、森林法、种子法、渔业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规,也未明确涉及外来生物入侵的防范,外来生物入侵危害野生生物和生态环境的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防治生物入侵的法律法规,这就在对生物入侵源头的处理上出现了漏洞,所以应该进早制订外来生物入侵防治法。

2、加强宣传有关宣传部门要宣传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和防范措施,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提醒入境旅客不要随便将生物带进来,更不要随便将外来生物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去,如果确有必要带进外来生物,必须征得有关部门同意。

只有有效的宣传才能更好的让人们了解到生物入侵的可怕性,才能使人们更好的在这一方面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

3、加强研究除了从源头上阻止生物入侵之外,对以进入我国境内的有危害的外来生物要加强研究力度尽快找出解决,处理的办法。

所以我们应该组织有关各方面的专家,包括生物学、生态学、医学、兽医学、植物保护学等学科,共同研究可能入侵的生物物种类、分布、对其风险进行评价和分析,控制技术与对策,跟踪国外境外有害生物发生发展动态,确定防范重点,制定防范规划。

对已入侵生物,研究防治办法。

研究有些入侵的经济性利用的途径,变废为宝。

4、加强监管外来生物的监管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仅靠某个或某几个部门是不够的。

农业、林业、卫生、环保、贸易、海关、检疫、科技等部门需要统一思想,加强协调。

海关和检疫部门对入境的各种交通工具、旅行者携带的行李、各种货物加强检查,共同拒外来生物与门外。

在引进外来物种时,需要进行充分、科学的评估和分析。

全面、动态地考虑,不能仅看重眼前经济效益和局部利益,引进后需注意观察,释放后要跟踪,从国家利益高度全面管理外来物种。

5、防治结合注重预防,海关、检疫等部门要监测国际上外来生物入侵的动态,进行分析,研究防范的法规和技术措施。

边境地区有关政府部门,要继续加强检测,防范外来生物的自然入侵,一旦发现入侵外来生物,应立即采取行动严格控制其扩散,并予以根除。

对已传入的入侵生物,应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围堵,尽早控制。

只有达到防治结合才能更有效的抵御外来物种入侵,同时解决以入侵的物种。

综上,我认为首先是预防这是最经济有效的,其次要加强立法,此外我国还需要建立许多相应策略,这些策略包括我们要建立及时反应的体系,这个及时反应的体系一旦有外来物种出现在某个地方,如果确定这个物种有入侵危险的话,及时采取措施,在这个物种形成危害之前把它清除掉。

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三我国现存的问题及展望由于我国地形多样,存在各种生态环境,所以很多外来物种都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并影响当地的物种的生存。

而且许多外来物种都有一定的“潜伏期”在这期间它们会表现的比较温和,但过了次期后就会疯狂的破坏当地的生态。

促使这些外来生物进入我国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自然,而是人为因素。

2001年12月,中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在初步摸清的283种入侵物种中,39.6%属有意引进造成,43.9%为进出口贸易、游客等无意间携带进入,仅有3.1%是借风力、鸟类等的携带而自然进入我国的,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我国在立法防止生物入侵方面还做的很不够。

目前我国现有的涉及外来生物入侵的法律、法规及条例有包括《农业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渔业法》、《森林法》、《种畜禽管理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在内的18部。

这些法规中都涉及到了对外来物种的管理的具体条文。

但由于这18部法律分属多个不同部门,大都是根据各部门、各行业的职责、权限和业务范围而制定的,权限一旦交叉,就会相互避让出现漏洞。

还有一点就是外来生物立法不只是环境防护问题,还牵扯到国际贸易,这点也是我国在立法方面既要及时又要慎重的原因。

针对日益严峻的生物入侵形势,我国在中英美等6个国家、3个国际组织的以及世界银行的等国际知名专家、学者、管理专家的献计献策下形成了《中国外来生物入侵预防与管理的国家发展策略行动框架报告》。

而我国也将以这份报告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立法,加强各方面的监测管理,真正做到防治结合有效的预防外来生物入侵。

参考文献『1』张润杰教授课件《有害生物入侵与控制》(ppt)『2』叶创兴、周昌清、王金发生命科学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4』李振基、陈小麟、郑海雷生态学科学出版社『5』万冬梅环境与生物进化化学工业出版社『6』向言词等生物入侵及其影响生态科学 2001『7』张润志等.生物入侵与外来入侵物种的控制.科学2002『8』网络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