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基础课件第8
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原理讲义

年代后半期日本曾一度超过美国之外,美国一直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现在仍是日本第二。
美国在 4 英寸线中(占 45%)和 8 英寸线中(占 31%)名列世界第一;而日本在 5 英寸线
中(占 47%)和 6 英寸线中(占 43%)名列世界第一。韩国在 80 年代以倾国的财力发展 IC 之
后,跃居到世界第三,尤其是在 DRAM 存储器生产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3、“8.5”期间的发展: 华晶“908”工程 华越 上无 14 厂+外资 PHILIPS贝岭(中资 85%) 上无 26 厂+外资 PHILIPS菲利浦(外资 51%) 首钢+NEC首钢 NEC(日方控股)
4、“9.5”期间新建项目: “909”工程——上海华虹 NEC(其中中方投资 100 亿) 1 条 8 英寸、CD=0.350.5m IC 生产线 1 条 8 英寸硅单晶生产线 7 家设计公司:
2
教学大纲 3. CMOS 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S-M. Kang,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2004 年 8 月第一版。 4. CMOS 模拟电路设计,P.E.艾伦,D.R.霍尔伯格,科学出版社,1995 年 3 月第一版。 5. CMOS 模拟电路设计(英文),P.E.Allen,D.R.Holberg,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年 6 月第二版。 6. 模拟 CMOS 集成电路设计,毕查德.拉扎维著,陈贵灿等译,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年 3 月第一
TN431.1 5222。 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美],施敏,科学出版社。TN49 S93。 7、《双极与 MOS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美],艾伦.B.格里本,上海交大出版社。
TN431.1 9188。 1995 年及其以后: 1. 半导体集成电路,朱正涌,清华大学出版杜 2001 年 1 月第一版。 2.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透视(英文),J. M. Rabaey,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1999 年 2 月第一版。
西电电子信息工程保研课程

简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中国顶尖的大学之一,其电子信息工程(EIE)课程是中国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EIE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对电子信息工程原理和应用的全面了解。
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如电路设计、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
该课程还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实验室工作和项目工作获得实践经验的机会。
本文将讨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师课程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学生的好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课程概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课程是一个四年制课程,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
在前两年,学生通过讲座和实验课了解电子信息工程的基础知识。
他们学习的主题包括电路设计、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
除了这些核心课题外,他们还学习软件工程原理和设计可靠的嵌入式系统的技术。
在第三年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承担一个项目,涉及从头设计一个电子系统或修改一个现有系统。
这个项目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环境中应用他们的知识,同时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
除了这个项目工作外,他们还参加数字信号处理和通信工程等领域的高级课程。
在学习的最后一年,学生需要在工业或研究机构完成实习,在那里他们可以获得与真实世界的电子系统合作的实践经验。
这种实习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可以在毕业后申请工作时使用。
对学生的好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EIE课程为那些希望从事电子信息工程或相关领域工作的学生提供了许多好处。
首先,它使他们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全面了解电子信息工程的各个方面。
这些知识可以在毕业后在工业或研究环境中设计新系统或排除现有系统的故障时加以应用。
其次,它允许他们通过实验课和项目工作获得实践经验,这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他们在毕业后申请工作时比其他申请人更有优势。
最后,它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进行实习的机会,在那里他们可以获得与真实世界的系统打交道的宝贵经验,这进一步提高了他们毕业后的就业前景。
总结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课程旨在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全面了解电子信息工程的各个方面,同时通过实验课和项目工作给予他们实践经验,帮助他们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他们在毕业后申请工作时比其他申请人更有优势。
射频与微波电路电子课件

• 廖承恩著,微波技术基础(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 • 沙湘月,伍瑞新著,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 范寿康,卢春兰,李平辉著,微波技术与微波电路,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 • 吴培亨著,微波电路, 科学出版社,1980年 • I. Bahl,P.Bhartia著,郑新等译,微波固态电路设计(第二版),电子工业
3D全波仿 平面电路 3D全波仿真 3D全波 各种专门
真
仿真
仿真 问题
教材与参考书目
• 雷振亚编著,射频/微波电路导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教 材)
• D.K.Misra著,张肇仪等译,射频与微波通信电路:分析与设计(第二 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
• R.J.Weber著,朱建清等译,微波电路引论:射频与应用设计,电子工业 出版社,2005年
• 基本理论:经典电磁场理论 • 基本研究方法:“场”与“路” • 工作波长与电路几何尺寸相近:“结构就是电路元
件”,分布参数
射频与微波段电磁波的特点
• 基本特性: ① 似光性 ② 穿透性 ③ 非电离性 ④ 信息性 • 优点: ① 频带宽 ② 波长短 • 缺点: ① 成本高 ② 损耗大 ③ 不能使用硅器件
出版社,2006年 • 程邦媛著,射频通信电路,科学出版社,2002年 • R.Ludwig,P.Bretchko著,王子宇等译,射频电路设计:理论与应用;电
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
• 射频和微波的常用接头包括:
接头型号 频率范围 阻抗/Ω
说明
BNC(Q9) DC~3GHz 75/50/300 频率低、中功率、价格低
关于电路对偶关系的一点想法-《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设计

现在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电路:
图8
图9
将 ACD 回路看作一个“节点”,取流入该节点的电流为正,流出为负:
i1 − i4 + i7 − i10 − i11 = 0
同时取“节点 AB”和“节点 CDE”之间的电压为:
68
方向取从“节点 AB”流向“节点 CDE”为正,返回为负
“节点”间的电压= VBC +VAC +VAD +VBE
微 分 关系
dQ/dt=I
dQ/dt=d(ΔΦ/R)/dt
微分关系
dΦ/dt=U
图 17 并且通过两个动态元件去研究电路性质以联系路和场的关系:
图 18 而这些性质在动态电路中体现出十分地明显的对偶,这样的对偶又利于简便我 们的思维模式和运算方法。 2、关于图的上下之分 其实图的上下是一种线性的关系,作者仅浅显的从以下两事实推断:
图 16
首先我想说的是:
这个图从萌芽到成形经历的时间难以计算,但就从画图本身而言就已经花去了我整
70
整两个晚上。虽然到现在我仍然对这个图不够满意,但是有一点我又起想说的是这 个图(除了陈老师给出的核心关系部分)其他的关系网络结构绝对是我的原创,而 且花去了我想当多的心血,请老师一定要明鉴。 图是理论的抽象,在此我愿意对我作的这个图作一定的解释,因为仅仅看表面的话 很多时候是看不够全面和彻底的。 1、关于全图的左右之分 全图的左边部分是实际电路及电路定理,图的右边是电磁场理论以及基本电路理论 的基本要素——KLV,KCL 它们之间靠的是以下三个微分关系联系起来的:
(升降)]做了或正或负的贡献,因为我们在研究前既定特定电器元件和能量之间的 特定关系(即 VAR:Volt-Ampere Relation)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课程表

主 姓 名
讲
教
师 职 称
教
室
说
明
数字图像采集与处理工程导论
任 任 任 任 任 任 任 任 任 任 任 任 任
郭宝龙 孙伟 吴玉广 张骥 刘志宏 马卓 张俊伟 杨力 姜奇 李恩科 李恩科 施宏伟 周水生 穆学文 陈会仓 郭馥英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副教授 讲师 副研究员 副研究员 副教授 教授 副教授 高工 高工
2009级 2010级 人文素质限选课 2011级
月 二月 周 1
期
25 | 1/3 三月 2 4 | 8 3 11 | 15 4 18 | 22 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课程表
制表时间: 2012.12.6 四月 6 1 | 5 7 8 | 12 8 15 | 19 9 22 | 26 10 29/4 | 3 11 6 | 10 五月 12 13 | 17 13 20 | 24 14 27 | 31 15 3 | 7 六月 16 10 | 14 17 17 | 21 18 24 | 28 19 1 | 5
知1
知1
知1
知1
知1
知1
课
程
代号
日1 日 俄 科 知 知1 信
学时
60 60 60 46 30 30 30 14+16(实验) 8+22(实验) 14+16(实验) 14+16(实验) 7+23(上机) 16+30(实验)
学分
3.5 3.5 3.5 3 2 2 2 2 2 2 2 2 2
必 限 任
主 姓
(辅导教师:杨钏钏 王嘉诚) 王嘉诚)
对2009级国防生开课 2009级、2010级、2011级开 09级国防生必修
《电工基础》试题库及答案

《电工基础》试题库说明:『1』本试题库使用专业:机电系大专专业『2』课程考核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识记:基本概念基本定律2、理解:(1)电位、电功率、电能的概念。
(2)电压、电流及它们的参考方向。
(3)电阻元件电压与电流关系,欧姆定律。
(4)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电压与电流关系(5)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3、运用:(1)参考方向的应用;(2)应用KCL、KVL求未知电流和电压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1、识记:(1)电阻并、串联特性;(2)电阻星、三角连接的等效互换公式(3)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互换条件;(4) 戴维宁定理的条件和内容2、理解:(1)等效变换的概念。
(2)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互换条件;(3)戴维宁定理的条件和内容(4)叠加定理的条件和内容3、运用:(1)电阻串联、并联、混联的连接方式和等效电阻、电压、电流、功率的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
(2)支路电流法、网孔法、节点法求解电路的方法(3)应用戴维宁定理确定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4)运用叠加定理分析含有两个直流电源的电路。
第三章正弦交流电路1、识记:(1)正弦量的频率、角频率、周期的关系;(2)正弦量有效值、最大值、平均值的关系;(3)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4)各种元件的复阻抗;(5)R、L、C元件电压与电流关系,感抗、容抗,平均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2、理解:(1)正弦交流电路量的特点;(2)R、L、C元件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各种关系;(3)串、并联谐振;3、运用:(1)RL、RC串、并联电路的分析(2)RLC串、并联电路的分析(3)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的计算第四章三相正弦交流电路1、识记:(1)对称三相正弦量(2)星形、三角形两种联结方式下线电压、相电压的关系,线电流、相电流、中性线电流的关系(3)对称三相电路的功率2、理解:(1)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方法(2)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方法及中线的作用3、运用:(1)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2)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第五章磁路与变压器1、识记:(1)磁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2)变压器的特性参数2、理解:(1)铁磁性物质的磁化性能与磁化曲线和磁路的欧姆定律(2)交流铁心线圈电路磁通与外加电压的关系(3)变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4)特殊变压器的使用第六章供电与安全用电1、识记: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常识2、理解:发电、输电及工企供电配电第七章电工测量1、识记:(1)电工仪表与测量的基本常识;(2)万用表的使用方法2、理解:万用表的的结构3、运用:电压、电流的测量;电阻的测量;电功率的测量;电能的测量『3』考试命题内容具体分配情况(1)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比例为:识记约占15%,理解约占45%,运用占40%;(2)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的比例为:较易占20%,中等占70%,较难占10%;(3)期末试题从本试题库中抽取。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张永瑞)课程基本要求与大纲

(6)
二
西端
安 电
口
子 科
电
技 大
路
学
(5 )
ZYR
基本要求
①熟练掌握端口的概念,二端口网络的Z、 Y、A、H参数方程,各种参数的计算。
②掌握端接的二端口电路分析。
③※了解二端口网络的连接。
学
制 作
时
重点、难点
重点:二端口网络的Z、Y、A、H参数方程,各 种参数的计算。
难点:端接的二端口电路分析。
可选内容 ⑩二端口网络的联接。
第7页
前一页
下一页
回首页
课程基本要求与大纲
(5)
非
西正
安 电
弦
子
科
周
技 大
期
学电
流
ZYR
制 作
电
路
基本内容
①非正弦周期电压、电流及其有效值。 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③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功率。
可选内容
无
第8页
前一页
下一页
回首页
课程基本要求与大纲
(18 )
ZYR
西 安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制 作
(4) 正
弦
基本要求
稳
态
分
析
①掌握正弦信号的周期、频率、角频率、瞬时 值、振幅、有效值、相位和相位差,正弦信号的
三角函数、波形图、相量和相量图表示法。
②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阻抗和导纳。
③熟练掌握平均功率,功率因数,视在功率,无功 功率,复功率。 ④熟练掌握耦合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同名端,含 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耦合系数。
⑤熟练掌握理想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关系,阻抗变换 作用。全耦合变压器。
电路基础 第一、二章习题课

b
2u1
b
题13图
16、求电流I。
媒 6Ω
+12V 3Ω
题14图
题15图
17、求电流I。
1Ω 18V
18、列出网孔电流方程。 10Ω 4V
2 uX 4Ω 2Ω
题18图
前一页 下一页 退出
I
3Ω
3Ω
I
6Ω 4Ω
2Ω
6V
uX
题17图
题16图
第 2-3 页
第一、二章习题课
19、列出节点电位方程 。20、如图(a)电路,其中N的伏安关系如图(b)所示, 4V 求电流i。 2Ω i 2 u/V
第一、二章习题课
电路分析就是已知电路,求电压、电流、功率、等效电阻、及反求问题等。
西 安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电 路 与 系 统 多 媒 体 室 制 作
1、求电压uab=?
1 a 2 2 6V b 1
2、求电压U=?
3、求电压U=? U
3Ω 3V 6Ω 题2图
5、求电流I=?
1A
7A
U
2Ω 2Ω 2Ω
西 安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电 路 与 系 统 多 媒 体 室 制 作
10V
பைடு நூலகம்
1A
I 2 0.5I 4
3Ω 18V
2U 1Ω
U
5A 5 10V
1A 4
N
题7图
题8图
题9图
10、求电阻R。
18V 5A R 6Ω 4Ω
11、求电阻R。
6A 10A 3 R 4 7A
12、若I=0,求电阻R。
I 3 6V 3 R 9V
题12图
题10图
题11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