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传热比赛-教案

《传热比赛》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 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2.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热在不同物体中的传导有差异,即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

教学难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蜡烛、金属导热性能演示器等。

2.学生准备:塑料棒、木头、杯子、热水、蜡烛、铜丝、钢丝、铝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壶把和壶身是两种材料的水壶,倒进一些热水,请生上来摸一下壶身。

师:手有什么感觉?(追问:水只装了一点,为什么水壶的上面就热了?热是怎样传到水壶的上面的?)(再请同学摸水壶把。)

师:手有什么感觉?水壶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请大家观察壶身、壶把。)

2.猜想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传热性能方面的不同。

师:怎样知道哪种材料传热快,哪种材料传热慢呢?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个传热比赛吧!(师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理解新知

(一)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比赛

1.(师出示一个小勺)启发学生思考。

师: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材料制成的小勺?如果我们做小勺的传热实验,需要什么实验材料呢?(随着学生的回答,师出示塑料、木头、金属材料制成的小勺。)

2.学生预设实验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并对自己小组所设计的方案加以改进或补充。)

3.师明确实验要求。

做实验时,注意安全,切不可用手直接触摸杯中的热水,在做实验时要注意分工合作,记录员认真做好记录。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适时加以指导。

5.哪个小组愿意谈谈你们的实验结果?

6.教师小结:根据不同材料导热性能不同这一特点,我们可以把传热材料分为两种:像铁勺这种导热比较快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这种导热比较慢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二)铜丝、铝丝与钢丝的导热比赛

1.启发谈话。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导热性能是不同的,金属材料导热性能要好一些。你们知道的金属材料都有哪些?请同学想一想,这些材料传导热的速度是否相同呢?根据铜丝、铝丝和钢丝这三种材料,我们能预设出一个导热比赛实验方案吗?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明确实验要求。

4.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视适时加以指导。

5.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实验结果与全班同学分享?

6.教师小结:从实验中我们不难发现,各种金属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有的导热快,有的导热慢。到底哪种金属的导热速度最快,哪种最慢,不妨我们再做一个实验,探个究竟。

(三)演示铜、钢、铝金属导热性能

1.教师在演示台上出示实验装置,生观察。

师:在这些实验装置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

2.师进行实验演示,学生观察并记录。

3.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你观察到的现象?(生汇报观察结果。)

4.学生概括总结。

三、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联系生活想一想,我们是如何利用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荆州市西门小学毛新艳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主问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以改变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5、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小学科学科优质课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 《了解空气》教学设计 湄江镇东南逸夫小学申茂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要占据空间。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 2.能够提出问题,并通过思维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发明创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探究思路获得知识,懂得空气也像其他物体-样,要占据空间。 2、难点:通过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三、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水槽、乒乓球、塑料瓶、塑料杯、石块、漏斗、水瓶等。 2、学生准备:水槽、水、烧杯、、塑料杯、餐巾纸、吸管、剪刀、气球、塑料瓶、橡皮泥、白纸 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老师这一瓶水要倒到这个空瓶中,大家帮助我想想办法怎样倒水才不会倒到外面来?(用漏斗……) 好,我们就用漏斗试一试,(教师演示)你发现什么现象?(水不能很好地倒进入瓶中)这是怎么 回事呢? 你们猜猜看水为什么倒不进去了呢?[里面有空气]你看见了吗?[没有]那你怎么知道呢?这样吧,我们就用今天这节课一起来揭示其中的秘密,好吗?[好]。引出课题:了解空气

(二)、教学新课: 1、认识“空间”、“占据” 这是倒水的瓶子,它里面空的部分就是瓶子的空间。而这个杯子里面空的部分叫做杯子的空间。 现在我把我水倒到这个杯子里,杯子的空间被水水给怎样了?[占了] 换句话说水占据了烧杯的空间。如果老师把这个石块放进这个杯子里,你们猜,会有什么现象呢?[水会满出来]真的吗? 我们来试一试:(演示实验)我再加满水,再试一次:(演示实验) 汇报:你看到了什么?而且,将石块慢慢的放进杯子以后,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看来,在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石块要占据空间,水就必须跑出来。(教师拿出去一个杯子给 学生观察) 2、了解空气 (1)、设计方案、动手实验 刚才,我们讲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得物体占据了空间,那么,上课前我们猜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空 气,到底要不要占据空间呢? 让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想办法。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水槽、水、塑料杯、餐巾纸、塑料袋、剪刀、 气球、塑料瓶、乒乓球、吸管等器材,(师逐一摆出)现在,老师就请四个人一个小组,先讨论一下怎样 充分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到底要不要占据空间;讨论完了就动手试一试。而且在实验中要 注意对比,一个小朋友做的时候,其他的要仔细观察,然后轮流做一做。我们来比比看,哪个小组设计的 实验又多又好。 (2)、交流实验、形成共识 在刚才的实验中,老师发现每个小组设计的实验都各有不同,而且还都很捧呢!!现在那个小组愿意派个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设计呢? 1:你们是用什么器材来设计的? 2:是怎么做的?还有什么好的设计吗?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3:在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 3: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大家开动脑筋,积极配合,设计了各种的实验,老师觉得你们真是太出色了。那么现在大家能 不能再想想看这几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空气要占据空间)

2019精品教育14、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14. 传热比赛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传热比赛》是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课的内容。本单 元以常见的热传递现象为载体,通过冷热的相互作用来体现“作用与平衡” 。为 进一步地研究能量奠定了基础。 本课通过设计热传递实验、 实验观察、 汇报交流 等探究活动, 让学生认识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 可以从温度高的物体或部分传向 温度低的物体或部分。 通过实验探究, 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 验探究能力和分工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本人执教的《传热比赛》是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第二节课第 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探究的主要问题就是“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通过设 计实验、观察实验、认识轻小物体在不同受热金属材料上,是如何掉下来的。从 而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比较相同点,得出实验结论。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冷和 热已有生活经验, 但对热在物体中是如何传递的并没有过多的关注。 因此通过科 学实验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直观 的实验现象, 比较分析得出热传递的规律。 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 我采用的是师 生共同准备的方法, 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同时,教师根据课程 的特点和突出重点的要求,制作了课件,配合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理解什么是热传导,即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2)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讨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 究的能力和利用热传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能设计实验证明要研究的问题。 能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 能按照方案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热传导现象。 (2)能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3)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探索“热传导”现象的兴 趣。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不锈钢杯子、易拉罐、钢尺、铁皮、三脚架、石棉网、火柴、 蜡烛、酒精灯、凡士林、铁勺、试管夹子、铁架台、热水等。 学生准备: 记录表等。 (1) (2) (3) (4) (5)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部教案

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课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教学材料 起子、刀、蔬菜、盒子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 的 集中话题1、问学生提到机械,想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出示一个有螺丝的盒子。 4、问学生,有人可以帮我打开吗? 5、出示起子。 6、出示一根蔬菜,让学生帮忙弄 成小片。 7、出示刀。 让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机械。 探索和调查 1、师告知,其实刚才我们用的起 子、刀就属于机械。 2、出示P2的图,让学生说说, 哪些是机械。 3、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为 机械? 4、出示机械的概念。(降低工作 难度) 5、再看P2图,哪些是机械。 6、讲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概念。 7、请同学说有区分图中的简单机 械和复杂机械。 1、首先眼降低大家 对机械的神秘感,不要觉 得机械离生活很遥远。 2、分几步理请机械概 念。并巩固。 3、从年代上体现机械 的不断进步。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教案

《传热比赛》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 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2.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热在不同物体中的传导有差异,即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 教学难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蜡烛、金属导热性能演示器等。 2.学生准备:塑料棒、木头、杯子、热水、蜡烛、铜丝、钢丝、铝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壶把和壶身是两种材料的水壶,倒进一些热水,请生上来摸一下壶身。 师:手有什么感觉?(追问:水只装了一点,为什么水壶的上面就热了?热是怎样传到水壶的上面的?)(再请同学摸水壶把。) 师:手有什么感觉?水壶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请大家观察壶身、壶把。) 2.猜想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传热性能方面的不同。 师:怎样知道哪种材料传热快,哪种材料传热慢呢?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个传热比赛吧!(师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理解新知 (一)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比赛 1.(师出示一个小勺)启发学生思考。 师: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材料制成的小勺?如果我们做小勺的传热实验,需要什么实验材料呢?(随着学生的回答,师出示塑料、木头、金属材料制成的小勺。)

2.学生预设实验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并对自己小组所设计的方案加以改进或补充。) 3.师明确实验要求。 做实验时,注意安全,切不可用手直接触摸杯中的热水,在做实验时要注意分工合作,记录员认真做好记录。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适时加以指导。 5.哪个小组愿意谈谈你们的实验结果? 6.教师小结:根据不同材料导热性能不同这一特点,我们可以把传热材料分为两种:像铁勺这种导热比较快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这种导热比较慢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二)铜丝、铝丝与钢丝的导热比赛 1.启发谈话。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导热性能是不同的,金属材料导热性能要好一些。你们知道的金属材料都有哪些?请同学想一想,这些材料传导热的速度是否相同呢?根据铜丝、铝丝和钢丝这三种材料,我们能预设出一个导热比赛实验方案吗?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明确实验要求。 4.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视适时加以指导。 5.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实验结果与全班同学分享? 6.教师小结:从实验中我们不难发现,各种金属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有的导热快,有的导热慢。到底哪种金属的导热速度最快,哪种最慢,不妨我们再做一个实验,探个究竟。 (三)演示铜、钢、铝金属导热性能 1.教师在演示台上出示实验装置,生观察。 师:在这些实验装置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 2.师进行实验演示,学生观察并记录。 3.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你观察到的现象?(生汇报观察结果。) 4.学生概括总结。 三、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联系生活想一想,我们是如何利用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五年级下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师: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示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组织交流: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切分萝卜、橡皮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推测: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的萝卜、橡皮,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4、组织交流: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5、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沉与浮教学设计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4、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公开课教案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公开课教案《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传热比赛》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4课,本课研究的是活动一。本课是学生在认识了什么是热,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怎样传递之后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这课与前面的《冷水和热水》及后面的《保温与散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可以完善上节课的内容,并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点和知识特点及热传递的特征和实际应用。通过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设计理念 作为科学教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不是重在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观察、实验等各种探究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在学法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自行探究。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

活中有关热传递的广泛应用,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方便。热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而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强调要突出实验教学。因此,本课始终都是让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去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知和自我结构。在探知的过程中,启迪出新的问题,带着问题进一步完成探究获得新的发现。 三、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都是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的。因此,根据学生喜欢自己动手,爱提问的情感和行为特征,展开相应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归纳,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四、教学思路 1、教师引入,激发学生探究 教师演示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做科学”中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内容和时空开放课堂内外有机结合。 2、沿着热传递的主线,设计各种各样的科学探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下)教案 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 1-1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教师或同伴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机械是我们人类创造和使用的,意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进步;●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大力士”赛事1: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比赛,同学预测结果,之后通过观看比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机械: 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种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二)说明机械的含义: 1.学生达成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记录并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三)揭示机械的作用: 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比赛。请学生预测结果,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比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比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讨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 (四)介绍古代机械: 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讲解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让学生感受先人的智慧。 三、拓展活动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装置也属于简单机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1-2怎样抬高讲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五年级科学下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运动和力 第一课时我们的小车 教学目的: 1、通过用垫圈拉动小车,引导学生认识“重力”。 2、指导学生知道足够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 运动得越快。 3、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袋、车的图片、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提问:你们玩过玩具小车吗?玩过你们自己做的小车吗?你们在玩 小车时,有过什么发现? 2、谈话:虽然玩具小车和真正的车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都包含着很多 相同的科学道理。在这个单元,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车运动起 来,研究有哪些力影响它的运动,怎样影响它的运动。我们还要用 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设计和制造我们心中的赛车。 二、探究过程 1、认识各种车。 ·师: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车,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车了。你知道哪些种类的车? ·出示一些车的图片或影像资料,请学生辨认并讲述,老师进行一些补充介绍。 ·介绍香港太平山的缆车。 2、安装一个小缆车。 (1)让学生提提重物、用手掂书包、背书包等活动感受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压力,这就是重力。 (2)师:我们可以利用重力来拉动小缆车吗?看看桌上的材料,它们分别有什么用?

(3)分组安装,用垫圈把小车拉动,反复试几次。(教师巡视指导) (4)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力使小车运动的?(垫圈的拉力、重力、重力产生的拉力) 3、探究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 (1)师:各组的小缆车都在拉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了,但我发现各组 的小车快慢不一样,请你们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推测:用手拉缆绳,使小车动起来,先估计最少用多少个垫圈可 以拉动小车,再推测拉力大小怎样影响小缆车的运动,把推测的结果 记录在表格中。 (3)小组讨论,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法。 提问:你们打算怎样用实验来验证推测是否正确呢? (4)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 (5)汇报、分析实验结果:从记录表中你们发现拉力大小和小车快慢有什么关系? 三、小结: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热传递的特点,并能区别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能理解热传导的特点。 能力:能设计实验要研究的问题,并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例子。 情感:能意识到热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能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一把小勺,让学生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 2、学生猜测后摸摸。 3、对比实验:老师把勺子放到热水里,过一会儿在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 4、提出问题:勺把儿是怎样变热的? 5、讲述:热水把热传到勺把儿上,那么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评: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我首先做了一个演示实验,让直观的感受把学生引入一种问题情境。学生看到这种现象,迫切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趁机提出:你觉得热是怎样传递的?能设计实验来验证吗?) (二)猜想假设设计方案 1猜想: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2、设计实验方案 3、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评: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探究儿童天生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而探究又是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途径。我让每个学生都带着问题去独立思考,提出猜想,想出自己的实验方案。结果学生们想出了许多种实验方案,充分体现了实验材料和方法的多样性,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发挥自己的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这样,学生通过共同交流,互相补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三)实验操作观察汇报 1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教师提示注意安全1、怎样使用酒精灯2、点燃火柴(火柴点燃后放入回收槽。) 2、实验操作 1分小组合作,2、注意分工 3、观察记录 教师出示实验报告单 4、汇报交流 学生填写完后,找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课什么叫机械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学习成果评价 层次1:学生不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但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3: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探究能力: 层次1:不会比较、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但不能抓住本质进行比 较。 层次3: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也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教学材料起子、刀、蔬菜、盒子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 的 集中话题1、问学生提到机械,想到了 什么? 2、学生交流。让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机械。

3、出示一个有螺丝的盒子。 4、问学生,有人可以帮我打 开吗? 5、出示起子。 6、出示一根蔬菜,让学生帮 忙弄成小片。 7、出示刀。 探索和调查1、师告知,其实刚才我们用的 起子、刀就属于机械。 2、出示P2的图,让学生说说, 哪些是机械。 3、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 为机械? 4、出示机械的概念。(降低工作 难度) 5、再看P2图,哪些是机械。 6、讲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概 念。 7、请同学说有区分图中的简单 1、首先眼降低大 家对机械的神秘 感,不要觉得机械 离生活很遥远。 2、分几步理请机械概 念。并巩固。 3、从年代上体现机械 的不断进步。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教案全集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导学案设计本 学校云南省十八连山镇雨汪小学 ——————————————————班级五年级 ——————————————————学科科学 ——————————————————教师卢智权 —————————————————— 第一课什么叫机械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学生不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但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3: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探究能力: 层次1:不会比较、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但不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 层次3: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也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教学材料起子、刀、蔬菜、盒子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利用杠杆进行省力的操作。 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 能够分析阿基米德用杠杆撬起地球预言的原理。 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 *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荆州市西门小学毛新艳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主问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以改变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

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5、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引导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 3、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4、引导思考: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5、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6、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板书设计: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砖块沉 木块浮 塑料块浮 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教学后记: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与什么有关呢?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了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于物体的沉和浮有关。同时知道了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传热比赛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冷与热 14. 传热比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热是如何传递的。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讨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和利用热传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热传导”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 问题1:出示铁棒,如果给红色一端加热,绿色一端会不会变热 问题2:没有给绿色一端加热,为什么它会变热 学生都表示绿色一端会变热。 学生充分猜想热在勺中是怎样传递的,为明确实验目的埋下伏笔。 借助部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发新的思考。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解释热在铁棒中是如何传递的。 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介绍凡士林 问题1:在铁棒1号位置上用凡士林粘一个乒乓球给红色一端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问题2:发现传到1号位置就举手。 学生在理解凡士林作用的基础上,对要发生的现象进行猜测,这是一种建立在科学依据上的猜测。 这里提出的几个具有指向性的问题,为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出由针对性的实验打下良好基础。 三、明确思路,进行实验。 问题1:给你们一根铝棒、凡士林、绿豆你们能不能研究出热在铝棒中是怎么传递的 问题2:有能力的组,可以尝试一些不同的方法。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设计出不同的试验来观察热在铝棒中是如何传递的。

模型的构建意在帮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掌握设计实验的思路,这样便于学生发散思维,有的小组会找到一些更好的方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闪烁出了创新的思维火花,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潜能。 结论:热在铝棒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问题:给你们一个铁片,你们能研究出热在圆片中是怎么传递的么要求每个小组至少要找到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 由于前面学生已经明确了实验目的,也清楚了实验模型,并有研究铝棒中热是如何传递的基础,所以设计出了较多可行的实验去研究热在铁片是怎样传递的。先扶后放、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做实验、找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 五、汇总 问题:通过不同的试验有没有发现热在不同物体中传递的相同的地方 在铝棒、铁片等多个活动的基础上,找出共同的特点,概括出: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在一定数量的观察活动基础上,形成对传热——热的传导的认识。 六、思考 问题:热在不同物体中传递的速度一样么下节课就来进行传热比赛。 兴致高涨,对下节课进行传热比赛迫不急待。 设置悬念,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课后反思〗 《传热比赛》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4课。本课研究的是活动一。教学目标设为:1.能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热传导的实验。2.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3.能理解热传导的特点。4.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例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科学学习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对科学探究提出了具体的内容标准。教学中,应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大胆进行猜想,鼓励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案,选择有针对性的实验进行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促进孩子科学能力的提高是现阶段科学教学的一个难点问题。设计实验能力是科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实验主要包括了:材料选择、模型设计、结果呈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