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创新研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创新研究作者:陈菲琼钟芳芳陈珧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6期[摘要] 提升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基于本地的研发投入所形成的自主创新;二是基于对国外技术的引进、吸收及消化所引发的二次创新。
在明确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我国技术创新的机理,并分析在对外直接投资提升我国技术创新能力过程中吸收能力的影响基础上,选取2003-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在LP模型中加入技术吸收能力与对外直接投资获取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溢出的交叉项,通过实证检验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的技术创新;我国东部的对外直接投资获得了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中部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并不显著,而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其技术创新能力则具有阻碍作用。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OFDI);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吸收能力;区域差异一、引言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在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通过对全球30个国家152 000家跨国企业的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下文简称OFDI)所引致的研发活动对于提升以专利申请来衡量的母国国内技术创新能力具有积极影响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D, New York and Geneva: United Nations, 2005.。
OFDI已成为获取国际技术溢出、提升本国技术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渠道。
因此,本文就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
对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效应的存在性,许多学者做了相应的实证研究。
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及日本经验借鉴

融机 构 应 掌握 外 贸 企业 的 实 际需 求 , 不 断创 新 , 拓展 金 融 衍
生品, 如尝试 融合 银行 、 证 券和 保 险业 , 特 别是 要 大力 发展 保 险, 从 而优化 资 源 配置 , 为外 贸企业 提供 多 样 的融 资渠 道 , 实
现金 融和对 外 贸易 的协 调发 展 。 三、 结束 语
银行 风 险的 同时更促进 了企 业对 外贸易 的发展 。 2 . 金融促 进 贸易发展 的对 策 ( 1 ) 完善金 融体制 , 扩大金 融规模
一
方 面 我们应 该适 应 金融 发展 需 求完 善金 融体 制 , 为金
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 及日 本经验借鉴
■陈庆敏
摘
融更 好 的服 务于 对外 贸 易发 展提 供有 力保 障 。另一 方 面 , 利
同 时应根 据发 展需 要 加强 与外 资银 行 的交 流与 合作 , 并在 良
性竞争 的基 础上 为外 贸部 门提 供金 融服务 。同时 还要适 当的
简化 中小外 贸企业 贷款 的程序 ,降低 贷款要 求等 。一句话 就
是实 现金融 机构 的多元 化与 良性竞争 , 提高其 运行效 率 。 ( 4 ) 拓宽对外 贸易 的融 资渠道 为 了增 加外 贸企业 的融 资渠道 , 尽 量的规 避贸易 风险 , 金
要分布在专用设备制造 业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电气机 械及器 材制造业 、 金属制品业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通信设备 、 计算机及其
他 电子设 备制造业 、 纺织业 、 橡 胶制 品制造业 、 医药设 备制造业 等技术密集型行业 , 投资主体仍以国有企业为主 。
为促 进对 外 贸易健 康 发展 , 国家 应将 非 国有 和非 银行 等 金融 机 构 纳入 金 融 体 系 , 实 现金 融 机 构 的 多元 化 , 维 护其 竞
200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介绍

前言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全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工作,客观、真实地反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加强对我国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活动的宏观动态监管,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掌握情况、制定政策、指导工作以及建立我国资本项目预警机制提供依据,2002年12月原外经贸部(现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共同制定了《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外经贸合发[2002]549号)。
制度所涉及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定义、统计原则及计算方法等是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关于外国直接投资的基准定义》(第三版)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为基础建立的。
制度规定,境内投资主体所属行业类别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执行,境外企业所属行业类别参照执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统计也包括境内投资主体对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的投资。
国家统计局为《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有关指标及统计方法等设定方面做了大量的指导,铁道部、司法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等部门在2003年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收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第一次对社会公众发布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打下了基础,深表感谢。
本公报所发布有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均为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对其他国家(地区)及中国内地的直接投资。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概况200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29亿美元,扣除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境内投资主体的反向投资,投资净额为2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截至2003年,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334亿美元, 扣除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境内投资主体的反向投资,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332亿美元。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发布的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总额为6470亿美元,存量为68660亿美元,以此为基期进行测算,200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相当于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存量的0.45%和0.48%。
浅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2 8 . 5 % 上升到 3 4 . 9 %。
第五 , 对主要经济体的投资增幅较 大 , 对欧投 资流量翻番 。
2 0 1 0 年, 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为 5 9 . 6 3 亿 美元 , 同比增长 1 0 1 %; 对东盟 4 4 . O 5亿美元 , 同比增长 6 3 . 2 %; 对美 国 1 3 . o 8亿美元 , 同 比增长 4 4 %; 对俄 罗斯 5 . 6 8 亿 美元 , 同比增长 6 3 %; 对 日本 3 . 3 8 亿美元 , 同比增长 3 0 2 %。 第六 ,地方对外投资持续活跃 ,西部地区增幅最 大。2 0 1 0 年, 地方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 1 7 7 . 5 亿美元 , 同比增 长8 4 . 8 %, 为2 0 0 5年的 8 . 6倍 , 创下连续 8年保持 l 央速增长的记 录。浙江 、 辽 宁、 山东名列地方非金融类对外 直接投资流量前三 位。 2 0 1 0年 , 西部地区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 2 3 . 8 亿 美元 , 增幅
≯ 藿誊
宏 溉 经 济
■■■
;
【 摘要 】文章运用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 分析 了 2 0 1 0年世界
及 我 国 国 际 直接 投 资 ( F DI ) 概 况, 2 0 1 0年 中 国对 外 直 接 投 资 的 主 要 特 点 以及 国 际 直接 投 资 ( F DI ) 存在 的 问题 及 改 善 建议 。
其中 , 在大洋洲的直接投资存量为 8 6 . 1 亿 美元 , 是2 0 0 5年末 的 1 3 . 2 倍 。对发达 国家 ( 地区 ) 的投资存量 占中国对外投资存 量总
我国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中,对外投资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增长势头,对世界各国都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本文拟对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有益于我国企业在这方面改革的深入开展。
一、我国对外投资发展的历程1979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15项经济改革措施,其中第13项明确规定允许出国办企业。
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把对外直接投资作为一项政策确定下来,从此,我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拉开了序幕。
1979年11月,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公司与日本东京丸一商事株式会社合资在东京开办“京和股份有限公司”。
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在海外开办的第一家合资经营公司。
以此为开端,我国对外投资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迅速发展。
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对外投资的存量已经达到572亿美元,流量也达到亿美元,境外中资企业超过1万家。
目前,我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对外投资大国,成为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回顾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9-1984年。
为我国对外投资的起步阶段。
1979年,国务院提出了“允许出国办企业”的经济改革措施,从而拉开了我国对外投资的序幕。
第二个阶段是1985-1991年,为我国对外投资的探索阶段。
这期间,投资规模有所扩大,但总体投资规模以及企业平均投资规模仍然较小。
第三个阶段是1992-1998年,为我国对外投资的初步发展阶段。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国务院扩大了生产型企业对外投资的权限。
此后,我国对外投资的项目数不断增加。
第四个阶段是1999年至今,为我国对外投资的快速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境外加工成为我国对外投资新的增长点,带动了对外投资的快速发展。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一些大型企业集团主动走向海外,更大规模地参与世界经济竞争与合作。
成为我国重要的跨国企业。
20年多来的实践证明。
我国对外投资,在众多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200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200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概况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55.3亿美元,扣除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境内投资主体的反向投资,投资净额为5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93%。
截至2004年,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449亿美元, 扣除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境内投资主体的反向投资,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即存量)448亿美元。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发布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3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为6122亿美元,存量为81969亿美元,以此为基期进行测算,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相当于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出)流量、存量的0.9%和0.55%。
*:图1,图2国家资料来源: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来源于商务部统计数据,其他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为2003年统计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发会议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
*:图3,图4国家资料来源: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来源于商务部统计,其他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存量为2003年统计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发会议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境内主体特点投资主体多元化,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下降。
2004年,国有企业占整个境内投资主体的比重由上年的43%降至35%,而有限责任公司及私营企业对外投资比重分别上升了8%和2%。
中央管理的企业仅占投资主体的4.2%;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占境内投资主体总数的95.8%。
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福建省、江苏省、上海市的境内主体数量占整个境内投资总数的60%;浙江省的境内投资主体数量居首位,共682家,占境内主体总数的23%。
70%的私营企业投资主体来自浙江、福建两省。
从境内投资主体的行业分布看,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比例最大。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特点根据5163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统计资料汇总显示:到2004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448亿美元。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摘要:自从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每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9.7%, 毋庸置疑,外商直接投资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止2011 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60.11 亿美元,连续21 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巨大的市场潜力、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都令中国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然后分别从外资国别结构、行业结构、投资方式结构、地区分布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特征,最后对各阶段我国外国直接投资的特点做了一个概括和总结。
关键字:外商直接投资;FDI;发展历程;特征上世纪70 年代末的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紧接着,1979 年,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里程碑。
之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外资的规模从小到大、进而蓬勃发展。
在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所使用外资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外资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带动产业技术进步、扩大出口和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经济迅速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1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外商直接投资(FDI)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 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1]。
我国利用外资30 年发展迅速,已经进入利用外资东道国的前列。
自1993年,我国利用外资流量长期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世界第二的位置,在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利用外资的世界奇迹。
2010 年,我国新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27406 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1057.35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16% ,占世界的 4.4%。
研究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趋势和方法

研究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趋势和方法摘要:本文从国际上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发展规律出发,介绍了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及j曲线”,介绍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指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noi;海外投资战略;并购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引进和利用外资方面成绩斐然、全球瞩目。
但从更长远的目标来看,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是同样重要的战略目标。
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证明,一国的经济发展遵循着“生产大国→出口大国→投资大国”演变的规律,大力发展海外直接投资,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邓宁提出了“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及j曲线”,较好的解释了fdi和一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j曲线的两个坐标轴分别是noi(净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减去吸引的外资流入,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反映了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和dp,根据dp可以将j曲线分为5个阶段。
图1各经济发展阶段人均dp与净对外直接投资(noi)第一阶段,国家贫穷,几乎没有直接投资流出,略有直接投资流入,noi为负值且趋增。
按照1988年的数据,人均dp低于1110美元的国家属于此列。
第二阶段,国家人均dp有所增长,直接投资流入速度加快,规模扩大,直接投资流出开始出现,但noi负值继续增加。
第三阶段,国家进入新兴国家行列,人均dp已经处于世界中等或中上等水平。
虽然noi仍为负值,但每年直接投资流出的增加值已经超过直接投资流入的增加值,结果就是noi由降转升。
第四阶段,流出直接投资超过流入直接投资,noi变为正数,同时,流出直接投资的增加值继续高于流入直接投资的增加值,noi正值扩大。
一般而言,这标志着该国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20世纪90年代,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五阶段,国家的noi开始下降,然后又回升,围绕零值上下波动,且波幅趋小,反映了国际收支平衡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发展,中国对于发达国家的逆向直接投资也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
尽管2012年出现的钓鱼岛“购岛”事件,再次使中日关系处于紧张局面,两国政治外交关系达到了冰点,这有可能会使中日双方投资者望而却步,但2012至2013年中日之间的直接投资仍然出现了较快增长。
统计显示,日本对华投资2012年达73.8亿美元,同比增长16.3%;而2012年中国对日本则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同比增长47.8%。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3
2008~2013年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企业数量
年份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合计65 90 114 109 131 112
制造业 4 18 14 16 30 24
比重(%) 6.2% 20% 12.3% 14.7% 22.9% 21.42% 非制造业61 72 100 93 101 88
比重(%) 93.8% 80% 87.7% 85.3% 77.1% 78.57%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整理
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统计,2014年中国对日本的投资额约为600亿日元,另一方面,日本的对华投资额为7200亿日元。
两者相差12倍,JETRO 大连事务所的市场开拓部部长高山博表示“中国对日投资扩大的余地还很大”。
投资日本的中国企业
Ctrip(携程旅行网)2014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株式会社CTRIP JAPAN。
为
了满足急剧增加的中国赴日游客的需求,携程公司正在逐步扩大在日业务规模。
大连奥托股份有限公司(Dal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2013年 3月在爱知县名古屋市设立了全资子公司“株式
会社Auto Tech Japan”。
大连奥托股份有
限公司,自1990年设立以来,以中国国内
的大型汽车制造厂商为中心,提供各类产品
和服务,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扩大该公司规
模也进一步扩大。
该公司除中国以外,在德
国和南非设有据点,随着汽车行业的全球化
积极的向海外市场拓展,进一步扩大海外的
商业合作。
今后,为了进一步拓展与强化已
投资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同
时,也为了扩大日本市场的销路,该公司决
定在汽车产业活跃的名古屋市设立据点。
江苏三鑫特殊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Jiangsu Tri-M Special Metals Co. Ltd.)2012年10月在爱知县名古屋市设立了“三鑫金属日本株
式会社”,该公司主要从事手表,汽车零部
件,电子产品,医疗器械用品等使用的特殊
金属材料及加工制品的制造和销售,此次为
扩大在日本的销路,在爱知县设立了日本法
人。
今后,随着销售业绩的上升,会进一步
考虑投资设立工厂。
上海吉祥航空有限公司2012年9月在冲绳县开设了日本首家分公司。
该公司取
得了日本国土交通省颁发的外国人国际航
空运输业务的经营许可证,为了能在上海--
那霸开通定期航线进行准备。
江苏威洋物流有限公司2012年9月在大阪设立了株式会社威洋物流。
总公司设
立在苏州,在哈尔滨,天津,苏州,上海及
广州有仓库,已经在中国主要城市形成了配
送网络。
除了运输以外,还在仓库内进行检
收,品质检查,商品贴标,分类,加工包装
等业务。
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2012年11月在东京设立了日本春秋旅行株式会社。
上海
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是1981年创业的,
是总公司在中国上海的大型旅行代理店,主
要负责观光业务,酒店预订,安排,运营,
以及展会的运营业务,签证的代理申请,体
育文化活动的企划等。
中国廉价航空(LCC),
上海-茨城,高松,和佐贺有直航业绩的春
秋航空的母公司。
作为春秋集团,除观光,
旅游业和航空业以外,还涉足房产,贸易等
多元化领域。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2011年9月世界最大规模的生物科学研究机构BGI集团
在神户设立了“BGI Japan株式会社”。
中国企业合并的日本企业
企业名(日本企业名)出资日期出资企业名(中国企业名)(株)レナウン2010年7月山东如意科技集団
(株)本間ゴルフ2010年6月マーライオンHD
東山フィルム(株)2010年6月中信集団
(株)オギハラ2010年4月比亚迪(BYD)
日興電機工業(株)2010年2月寧波韻昇
(株)SJI 2009年12月联想集团
株)NowLoading 2009年12月唐骏氏
ラオックス(株)2009年8月苏宁电器集団
TL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2009年7月China Satcom
2009年6月北京泰徳制薬株式会社
(株)LTTバイオファーマ
(旧ターボリナックス(株))
(株)フェニックス2008年5月中国动向集団
2006年8月サンテックパワー
サンテックパワージャパン(株)
(旧(株)MSK)
(株)池貝2004年10月上海电气集団
投资动机分析
第一,市场动因。
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截至2012年7月,日本的人口总数为12755万人,位居世界第9位,每平方千米人口为343人,超过500万人口的都道府县有8个,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有11个。
同时,日本也是世界上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2012年,日本的GDP为6.09万亿美元,人均收入4.78万美元,排在全球第17位。
日本每年商品零售总额约为1.2万亿美元,许多中低档商品都依靠国外进口,特别是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
医疗、健康、护理等领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第二,避开贸易壁垒。
近些年随着保护贸易主义抬头,日本政府不断出台各种保护政策措施、设置各种非关税壁垒,大大阻碍了中国某些产业的商品正常进入日本市场。
自1961年起日本开始实行关税配额制度并沿用至今,目前对奶酪、皮革、皮鞋、杂豆、魔芋等20类产品实行关税配额制度,每年发布政令制定配额的数量。
日本还实施了大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如2010年12月,日本实施打火机CR法案,导致中国对日本打火机出口量明显下降;此外,象纺织服装、电子、家电、机械等行业都要面对来自日本日益严格的技术标准。
因此,对于那些通过大量向日本出口以占据日本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有必要考虑选择对日本进行直接投资,在其当地设厂生产,就地销售,既能绕开贸易壁垒的限制,稳定原有市场,还可以节省交易费用。
第三,寻求技术合作,推动科技创新。
从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除了通过自主创新来提高技术水平外,对象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进行技术获取型的直接投资则是更重要、更有效的途径。
特别是通过投资建立合资企业或相互持股,推动技术领域的共同开发,可以促进国内企业的技术升级,加快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带动国内产业结构转型。
如2002 年1月,上海电气集团与港资晨兴集团联合出资900 万美元,并购了日本秋山印刷机械公司,并改名为秋山国际。
在此次跨国并购之后,秋山国际继承、消化和吸收了原公司的先进技术和技术创新能力,在Jprint、eXtreme 和Bestech 三大系列产品中都拥有国际领先的持续自主创新能力,并拥有大量的专利权、商标权和特许权等无形资产。
同时,随着产业技术的进一步整合,并通过技术的扩散效应,将有力推动中国印刷机械制造业乃至其他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
第四,推动企业的全球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全球范围内跨国公司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由跨国经营向全球经营的转变,即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配置与优化,以获取全球化的最高利益为目标进行研究与开发、统筹生产和集中销售,建立起全球范围的价值链体系。
日本作为全球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显然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成为了重要的区位目标。
日本经济产业省2011 年的《外资企业对日本直接投资意识调查报告》中,就外国企业对日本直接投资意识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很多企业认为日本产品和服务的潜在客户量大;新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成长性高;产品和服务全球竞争力高;拥有必要的商务环境和优秀的合作企业;是最适合的进入亚洲的入口等等,这些表明日本是非常适合建立全球范围的营销服务中心和研发中心的区位。
因此,中国通过对日本直接投资建立全球产业链体系对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