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合集下载

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措施的运用

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措施的运用

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措施的运用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中国来说,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都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

随着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的日益紧张,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成为了水稻种植的重要方向。

节水灌溉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用水量,提高灌溉效率,还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就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措施的运用进行详细介绍。

1. 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在实施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时,首先要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

一般来说,旱地水稻和耐旱水稻是比较适合进行节水灌溉的品种,因为它们对于水分的需求较低,能够在干旱条件下正常生长。

还可以选择生长期短、抗旱性强的水稻品种,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稻的用水量。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提高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的关键步骤之一。

适当的施肥可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从而降低水稻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选择适合的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比,合理施用,可以提高水稻的吸水利用效率,减少肥料的流失,从而减少水稻的用水量。

3. 种植密度和行距在实施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时,还可以通过调整种植密度和行距来减少水稻的用水量。

一般来说,适当增加水稻的种植密度和减少行距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叶面积,促进光照的利用,从而减少水分的蒸发,降低水稻的用水量。

合理施水是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中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往往采用大面积泛灌或者漫灌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浪费水资源,还容易造成土壤的盐碱化。

可以采用滴灌、喷灌或者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通过计算土壤含水量和作物需水量,控制施水量,合理调配施水时间,以达到减少用水量,提高灌溉效率的目的。

5. 土壤改良和覆盖在实施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时,还可以通过土壤改良和覆盖来减少水稻的用水量。

土壤改良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持水能力,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渗透性,从而减少水分的流失。

可以通过覆盖地膜、秸秆等方式来减少土壤表面的蒸发,保持土壤湿润,降低水稻的用水量。

水稻节水栽培新技术──浅、湿、干间歇灌溉

水稻节水栽培新技术──浅、湿、干间歇灌溉

水稻节水栽培新技术──浅、湿、干间歇灌溉水稻浅、湿灌溉,是间断灌水的灌溉技术,构成不和湿润反复交替,浅、湿、干灵活调查节的一种节水灌模式。

即插秧、返青阶段,保持2周浅水发蘖前期浅湿灌,发档期至拨节期适当晒田,孕穗至开花浅水,灌将成熟期则干干湿湿,适当晚断水,做到后水不见前水,是一种促控结合,适时供水调氮的灌技术,稻和省水低耗,高产稳产。

推广浅、湿灌溉技术能增产的机理:1.防止水稻根和早衰,消除生产障碍。

2.符合水稻的需水规律和要求,发迹了传统的淹水灌溉习惯。

即满足水稻的生理需水,节省了生态需水,在保证增产的前提下,降低了灌溉定额,提高了灌溉水的经济效益。

3.使水、肥、气、热等因素得到合理调整,提高了土壤肥力,并为水委生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有利于各个产量构成因素和高产方向转化。

能促进水委生育性状的改善,有效分蘖率高、秆壮、防倒伏。

5.改善稻株的体结构和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控制和减轻病虫害。

6.推广浅湿干节水栽培是发展水稻生产的需要,是长久之计。

浅、湿、干间歇灌溉好处是:1.提高灌溉水的生产效益,浅湿亩用水量为400-450立方,亩产量550-600公斤,1立方米水生产稻谷1.3公斤。

淹水灌亩和水量560-700立方,亩产量是510-550公斤,水的生产效益是0.9左右。

2.稻田一状况得到改善稻田积温增加,据调查,从移栽到成熟田间水温增加76.2-165.2土壤积温增加63.5。

稻田土温日温变幅大。

芬蘖期田间土温:湿润的温差6.4-7.3,水层淹灌仅为5-6。

昼夜温差:湿润灌为4.2-4.6,淹水灌为3.8-4.0。

土温日变幅大,可促使分蘖早生快发。

在生育后期抽穗至乳熟期的昼夜温差,温润灌为2.6-3.1,淹水灌的为1.6-1.7。

浅湿灌在温度高,有利于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浅湿灌光照好,淹水光照不足。

3.水稻的生育性状得到改善增强根的活力。

试验结果表明浅湿灌溉根的吸收力是淹水灌溉的1.33倍。

水稻节水灌溉工程方案(2篇)

水稻节水灌溉工程方案(2篇)

第1篇一、工程背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水稻种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实施水稻节水灌溉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提出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水稻节水灌溉工程方案。

二、工程目标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灌溉用水量。

2. 改善水稻生长环境,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3. 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 提高灌溉设施的抗旱、抗涝能力。

三、工程内容1. 灌溉水源工程(1)水源选择: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水源,如水库、河流、地下水等。

(2)水源引水工程:建设引水渠道、泵站等设施,实现水源的合理调配。

2. 灌溉渠道工程(1)渠道设计:根据水稻种植区域的地形、土壤、水文等条件,合理设计灌溉渠道,确保灌溉水均匀分布。

(2)渠道建设:采用节水型渠道,如塑料软管、波纹管等,减少渠道渗漏,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3. 灌溉控制系统(1)灌溉方式:采用滴灌、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和土壤墒情,实现精准灌溉。

(2)灌溉系统:建设灌溉控制系统,实现灌溉设施的自动控制,提高灌溉效率。

4. 灌溉设施维护与管理(1)设施维护:定期对灌溉设施进行检查、维修,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2)灌溉管理:建立健全灌溉管理制度,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四、工程实施步骤1. 工程前期准备(1)开展水资源调查,了解灌溉水源、灌溉区域、土壤墒情等基本情况。

(2)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工程目标、内容、实施方案等。

(3)进行工程设计,确保工程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

2. 工程施工(1)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渠道、泵站、控制系统等设施的施工。

(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3. 工程验收与运行(1)对工程进行验收,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

(2)建立运行管理制度,确保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

水稻节水灌溉实施方案

水稻节水灌溉实施方案

水稻节水灌溉实施方案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灌溉是水稻生长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然而,
传统的灌溉方式存在着浪费水资源的问题,因此,节水灌溉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灌溉制度、灌溉技术和管理措施三个方面,提出水稻节水灌溉实施方案。

一、灌溉制度。

1. 合理制定灌溉计划,根据水稻生长不同阶段的需水量,科学制定灌溉计划,
避免过量灌溉。

2. 推广滴灌和喷灌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泵灌和沟渠灌溉,滴灌和喷灌技术能够
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蒸发,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二、灌溉技术。

1. 土壤墒情监测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掌握土壤水分状况,科学调整
灌溉水量和灌溉频次,避免过度灌溉。

2. 配套施肥技术,合理施肥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减少灌溉
水分流失。

三、管理措施。

1. 加强农民节水意识培训,开展水稻节水灌溉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节
水灌溉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建立灌溉管理监测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水稻节水灌溉管理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灌溉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及时调整灌溉方案。

综上所述,水稻节水灌溉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灌溉制度、灌溉技
术和管理措施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灌溉计划,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加强管理措施,才能实现水稻生产的高效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保障粮食安全。

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能够为我国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措施的运用

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措施的运用

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措施的运用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主食之一。

由于水稻生长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传统的灌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水资源,导致了供水紧张的问题。

如何采取有效的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措施,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要实现水稻的节水灌溉栽培,首先要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

在这方面,耐旱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水稻品种是首选。

这些品种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的水分量相对较少,能够在水资源紧张的条件下保持较高的产量。

在选择水稻品种时,还要考虑到当地的生长环境、土壤条件等因素。

只有选择了适宜当地生长的品种,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节水灌溉栽培。

二、实施精密灌溉技术精密灌溉技术是指根据水稻生长的实际需水量和土壤湿度情况,合理确定灌溉的时间、次数和水量,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这种技术在灌溉过程中能够准确地控制水的用量,避免浪费,并且可以使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得到适量的水分,有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

采用精密灌溉技术,可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各种传感器和自动控制设备,实现对水的控制和调节。

通过对土壤湿度、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灌溉方案,确保水稻能够得到适量的水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降低用水成本。

三、推广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适用于水稻的栽培。

滴灌系统通过管线网络将水输送到每一株水稻的根部,按需滴灌到土壤中,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流失,提高了水分的利用效率。

滴灌技术还能够减少水稻叶片和地面的湿润度,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率,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在推广滴灌技术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地情况和水资源状况选择适宜的滴灌设备和技术方案,合理规划滴灌系统的布局和设计,确保滴灌系统的运行效果。

四、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在节水灌溉栽培中,合理施肥可以通过提高水稻的养分利用效率,减少养分的浪费,达到节水的目的。

在施肥方面,首先要进行土壤养分测试,了解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类型,然后根据水稻的生长需要,合理制定施肥方案。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水稻的节水灌溉技术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水稻的节水灌溉技术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水稻的节水灌溉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存在着对水资源的浪费和高耗能的问题,迫切需要寻找一种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节约用水的栽培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地帮助农民优质高效地栽培水稻。

本文将重点探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水稻的节水灌溉技术。

一、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通过管道将水分直接供给植物根系的灌溉方式。

相比传统的洒灌灌溉,滴灌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水的蒸发和地表径流,从而提高用水利用率。

此外,滴灌技术还可以根据水稻生长的需求,精确地调整灌溉量和灌溉频次,避免了过度灌溉和浪费。

二、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雨水是免费的天然水资源,如何利用好雨水资源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水稻的灌溉。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资源,还可以降低农民的用水成本。

在水稻种植的休耕期,可以利用雨水来满足水稻的灌溉需求,减轻对地下水的依赖程度。

三、地下滴灌技术地下滴灌技术是将滴灌技术与地下水位相结合的一种灌溉方式。

通过埋设管道将水分输送到植物根系附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的蒸发和浪费。

同时,地下滴灌技术还可以减少表面积水的滞留时间,降低病虫害的风险,提高水稻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四、膜下滴灌技术膜下滴灌技术是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特殊的滴灌膜,将水分通过膜下滴灌管送至水稻根系。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的渗漏和蒸发,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膜下滴灌技术还可以减轻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湿度和肥料的有效利用。

五、调控灌溉及时机调控灌溉及时机是指根据水稻的生长需要,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

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量存在差异,因此需要科学地制定灌溉计划。

比如,在水稻的生育初期,可以适量增加灌溉量以满足幼苗期的需水;而在抽穗期及成熟期,可以适量减少灌溉量,避免过度灌溉浪费水资源。

总结: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水稻的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我国降低用水量、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粮油农资 182023.12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管 菲1, 高晓峰2(1.四平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吉林 四平 136000;2.四平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吉林 四平 136000)1 水稻节水灌溉节水灌溉是在保障农作物高产稳产的条件下,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定量、定次地进行灌水,减少灌溉的用水总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 水稻节水灌溉模式2.1 “浅、湿、晒”灌溉该技术在插秧时水层控制在1.5~2厘米,浅水返青期水层控制在2~4厘米;分蘖前期水层维持在1厘米,湿润即可,分蘖后期晒田;拔节孕穗期再灌溉,维持水量在1~2厘米;抽穗扬花期维持0.5~1.5厘米;乳熟期和黄熟期维持湿润即可,每次灌水后自然落干露田。

此方法操作简单,可以节约4%~41%的灌溉用水,水稻产量提升5.5%~20.9%,但灌溉量难以把控,节水效果一般。

2.2 间歇灌溉技术该技术是按周期进行灌溉,在返青期水层控制在3~5厘米,分蘖后期进行晒田,黄熟期停止灌溉,自然落干后采收。

灌水周期要根据气候、土壤和生长时期采取轻度和重度间歇淹水。

轻度间歇淹水是指4~6天灌溉一次,保持1.5~2厘米的水层,有水层和无水层各保持2~3天,灌溉前土壤含水率应维持在田间持水率的90%~95%;重度间歇淹水是指7~9天灌水一次,每次保持2~4厘米的水层,保障有水层4~5天,无水层3~4天。

该技术可有效降低灌溉量,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但不能保证达到增产的效果。

2.3 控制灌溉技术该技术只在插秧和返青期灌溉建立2~3厘米的水层,以土壤饱和含水率为水分上限,下限为土壤饱和含水率的60%~80%。

控制灌溉技术可以节约24%~45.9%的灌溉用水,但也不能完全保障水稻产量。

2.4 蓄雨型灌溉技术该技术是指在不影响水稻产量的前提下,尽量多积蓄雨水,提升雨水的利用率。

不降雨时按其他方法灌溉,降雨时水层可以超过灌溉量的上限。

水稻生长前期和后期可超出灌溉水层2~3厘米,水稻生长中期可超出灌溉水层3~5厘米。

水稻 灌溉技术

水稻 灌溉技术

水稻灌溉技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关系着中国的粮食安全。

而灌溉技术对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合理的灌溉技术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水稻灌溉技术的相关知识,包括灌溉方式、灌溉管理等内容。

一、水稻灌溉方式1. 传统灌溉方式传统农业的水稻灌溉方式主要包括地面灌溉和漫灌。

地面灌溉是将水直接引入田间,通过土壤渗透来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水分,但存在水分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等问题;漫灌是通过水渠将水引入田间,让水自然渗透到土壤中,虽然相比地面灌溉节省了水源,但仍存在水分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等缺点。

现代化农业不断探索创新,提出了更加科学的水稻灌溉方式,主要包括滴灌、喷灌和微喷灌。

滴灌是在农田内设置微型喷头,通过管道输送水分,让水分通过微型喷头缓慢滴入土壤,实现水分的精准供给,优点是水资源利用率高、节水效果明显;喷灌是通过设置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到农田中,适用于大面积农田灌溉;微喷灌则是适用于小面积农田灌溉,通过微型喷头将水分均匀喷洒到土壤表面。

1. 水量管理水稻在不同生长期对水分需求不同,要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科学合理的确定灌溉水量。

一般来说,水稻生长初期需要的水分较少,结实期和灌浆期需要的水分较多,田间水分的供应要根据水稻生长的实际需求来确定。

2. 灌溉周期水稻灌溉的周期要根据田间实际情况来确定,避免频繁的灌溉或者长时间的干旱。

一般来说,水稻生长初期每隔5-7天进行一次灌溉,结实期和灌浆期则需要更加频繁的灌溉,一般每隔2-3天进行一次灌溉。

3. 地形土质水稻的生长环境对灌溉的影响也很大,地形和土质的不同会影响到水分的渗透和土壤的保水能力。

在选择灌溉方式和灌溉水量时要考虑到田间的地形和土质状况,科学合理分配水源,避免水分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

水质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选择清洁的水源进行灌溉,避免水源中含有有害物质,以免对水稻生长造成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为了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步伐,更好的为“三农”服务,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更扎实的在农村地区普及稻田节水灌溉技术,我们编印了《水稻栽培节水灌溉技术读本》,旨在“读本”的印发能够为想学习和了解水稻灌溉知识的广大基层...更多>>水稻栽培节水灌溉技术读本铁岭市水利局科技推广中心二○一○年五月三十日编写单位铁岭市水利局科技推广中心铁岭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编委会名单主编:陈凤君军方洋副主编:赵成奇刘参加人员:参加人员:胡文波王笑海刘宝昌胡文波李黄永周琳琳黄占瑞刘迪杨思迪波芳弓宇博吴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刘宝昌前言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是缓解农业和经济社会用水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中央、国务院对节水灌溉工作十分关心和重视,先后提出了“要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国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铁岭是农业地区,也是水资源短缺地区。

然而现实存在农业用水浪费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尤其在水稻生产上,因灌溉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渠道缺少防渗技术,灌溉用水的有效系数仅为 0.5 左右.农田灌溉有一半的水在输水和田间灌水过程中浪费掉,因此,解决这一矛盾,是我们水利科研人员的责任和使命。

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下,我市的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应用到农业各项生产实践中,但是推广的还不普遍。

为了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步伐,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发展节水型农业的号召,更好的为“三农”服务,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更扎实的在农村地区普及稻田节水灌溉技术,我们编印了《水稻栽培节水灌溉技术读本》,旨在“读本”的印发能够为想学习和了解水稻灌溉知识的广大基层工作者和农民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我们相信,在基层农业、水利工作者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水稻栽培节水灌溉技术一定会深入田间地头,为水稻增产和农民增收做贡献。

由于水平有限,“读本”中难免有错误或不当之处,敬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铁岭市水利局科技推广中心二○一○年五月三十日 1 目录 1 水稻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 .................................................1 1.1 铁岭市水资源状况 .................................................................. ...... 1 1.2 铁岭市水稻生产基本情况 ............................................................ 1 1.3 水稻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1)2 水稻需水量与节水潜力 .................................................................. ........ 2 2.1 水稻对水的要求 .................................................................. .......... 2 2.2 水稻需水量与需水规律 (2)2.3 水稻灌溉用水量 .................................................................. .......... 5 2.4 水稻生产的节水潜力 .................................................................. .. 8 3 水稻节水育苗与移栽期节水技术 .......................................................... 9 3.1 水稻节水育苗技术 .................................................................. ...... 9 3.2 移栽期节水技术 .................................................................. ........ 12 4 水稻浅湿干灌溉技术 .................................................................. .......... 19 4.1 浅湿干程度的划分标准 (19)4.2 浅湿干节水灌溉的基本模式 ...................................................... 19 5 常规水稻生产稻田水分状况调节 ........................................................ 23 5.1 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层的要求 .................................................. 23 5.2 节水增产的合理晒田技术 .......................................................... 24 5.3 降雨的利用 .................................................................. ................ 24 6 灌溉水温对水稻的影响及提高水温的措施 ........................................ 25 6.1 冷水的危害 .................................................................. ................ 25 6.2 提高井水温度的措施 ..................................................................26 提高井水温度的措施 7 渠道防渗技术 .................................................................. ...................... 27 7.1 渠道防渗的作用及选择措施要求 .............................................. 27 7.2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措施简介 ...................................................... 28 1 水稻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水稻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 1.1 铁岭市水资源状况我市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 20.88 亿立方米,其中保证率 75%的地表水资源量为 12.58 亿立方米,可开采的地下水资源量为 8.30 亿立方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为 690 立方米。

全市已开发利用水资源为 13.14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 6.41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 6.73 亿立方米。

按行业划分,生活用水为 0.82 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 6.2%;工业用水 1.9 亿立方米, 14.5%;占农业用水 10.42 亿立方米,占 79.3%。

就农业用水而言,全市农村总人口为 219.63 万人,人均占有生产用水资源仅为 474.4 立方米;全市耕地面积为 657.32 万亩,亩均占有水资源 158.5 立方米。

无论人均还是亩均占有水资源量都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2 铁岭市水稻生产基本情况我市水稻生产具有几十年的历史,早在解放初开原市八宝镇的茨林子村、北花楼等村(朝鲜族人)就开始栽种水稻,虽然当时水稻亩产只有 150 多公斤,但是它给农村带来了希望,不但使农民增加了收入,同时也改善了农民生活。

随着水稻种植品种的不断更新,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农业机械的介入,使水稻亩产大幅度增加。

可观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水田的大发展, 2006 年全市水田的面积已发展到 96.9 到万亩,成为我市种植业中的主导产业。

我市现有开西灌区、凡河灌区、寇河灌区和柴河灌区等 13 个万亩以上灌区, 13 个国营灌区就修干渠 11 条总长度 71.1 千米,仅支渠 62 条总长度 137.4 千米,斗渠75 条总长度 35.2 千米,农田井 8655 眼,其中水田井 7540 眼,塘坝 300 多座,自流引水工程 600 多处。

1.3 水稻节水灌溉的必要性水稻节水灌溉的必要性我市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原本就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

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用水的不断增加,我市农业灌溉用水的水资源不足问题日益突出。

供水不足严重的限制了水稻生产的发展,使宜种水稻的地区不能扩种,已有的稻田区承担很大风险,常因干旱减产,甚至被迫改种旱田。

解决缺水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开源节流,根据水稻用水较多的特点,在我市耕地、水资源有限和资金不足的条件下,比较经济有效和潜力大的办法是节流。

因此,节水型稻作便是建立我市稳定高产灌溉农业的一条根本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

据调查,近几年我市农民在水稻栽培过程中,主要应用了水稻旱育苗、软盘旱育苗,机械化插秧、收割,合理稀植等农业栽培技术,对节水技术应用不多,致使目前水田用水量较大,平均每亩超过 1 600m3。

而采用节水技术,亩用水量可下降到 350~400m3,按目前水稻生产面积,仅灌溉一项,可节约费用 800 万元到 1500 万元。

为此,解决渠系渗漏和稻田节水灌溉问题,是辽北水稻生产的必然。

水稻是农业用水大户,要想稳定和发展水稻生产,必须走节水型灌溉的道路。

推行稻田节水灌溉,既可取得合理利用水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农业投入等方面的效果,又可继续扩大水稻灌溉面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它是发展我市水稻生产的战略任务。

2 水稻需水量与节水潜力水稻需水量需水量与节水潜力 2.1 水稻对水的要求水稻对水的要求水稻对水的要求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即耕作需水、生态需水和生理需水。

(1)耕作需水要求。

种稻一般有整地泡田、栽插等工序,为完成这些作业所要求的水叫作耕作需水。

这部分需水与土壤和农业技术措施有关,与水稻生长本身耗水无直接关系。

(2)生态需水要求。

利用水作生态媒介,构成栽培所必须的体外环境要求灌溉的水叫作生态需水。

它有调节和改善稻田环境,影响稻株生长的作用。

如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淹稗和以水压碱等。

水稻所消耗的这部分水严格讲相当一部分也与水稻本身无直接关系。

(3)生理需水要求。

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命活动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要求灌溉的水,叫做生理需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