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的混用
除草剂基础知识

目录目录 0除草剂基础知识 (2)一、除草剂的分类 (2)(一)按作用性质分类 (2)(二)按作用方式分类 (2)(三)按施药对象分类 (3)(四)按施药时间分类 (3)(五)按施药方式分类 (4)(六)按施药范围分类 (4)(七)按剂型分类 (5)(八)按化学结构分类 (6)二、除草剂的作用方式和运转 (6)(一)除草剂的吸收和传导 (6)(二)除草剂的作用方式 (8)(三)除草剂的选择性机理 (10)(四)除草剂的残留、残放、残毒和降解 (12)(五)除草剂降解与土壤条件的关系 (13)三、除草剂的利用技术 (13)(一)除草剂的喷洒技术 (14)(二)除草剂的混用技术 (16)(三)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因素 (17)四、化学除草原理(供中级人员学习) (19)(一)除草剂的杀草原理 (20)(二)除草剂的选择性 (21)(三)植物对除草剂的吸收与传导 (24)五、除草剂的主要种类 (26)(一)酚类 (26)(二)苯氧羧酸类 (27)(三)苯甲酸类 (27)(四)二苯醚类 (28)(五)联吡啶类 (28)(六)氨基甲酸酯类 (28)(七)硫代氨基甲酸酯类 (29)(八)酰胺类 (30)除草剂基础知识一、除草剂的分类(一)按作用性质分类一、灭生性除草剂某些除草剂,不加选择地杀死各类杂草和作物,这种除草剂称为灭生性除草剂,例如五氯酚钠、克芜踪、草甘膦等。
二、选择性除草剂有些除草剂能杀死某些杂草,而对另一些杂草则无效,对一些作物安全,但对另一些作物有伤害,此谓选择性,具有这种特性的除草剂称为选择性除草剂。
例如2甲4氯只能杀死鸭舌草、水苋菜、异型莎草、水莎草等杂草,而对稗草、双穗雀稗等禾本科杂草无效,对水稻安全,适于稻田、麦田、玉米田内利用,但对棉花、大豆、蔬菜等阔叶作物则有严重药害。
又如敌稗能杀死稗草,对水稻安全;西马津能杀死马唐、藜等多种一年生杂草而对玉米安全;还有禾草灵、野燕枯能杀死野燕麦而对小麦安全等。
几种药剂混用防治小麦主要病害效果研究

几种药剂混用防治小麦主要病害效果研究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小麦栽培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地防治小麦的主要病害,研究人员经过长期的实验和观察,发现了一些药剂混用的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药剂混用防治小麦主要病害的效果研究。
一、草甘膦和三唑酮的混用防治小麦白粉病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除草剂,对小麦的草本杂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三唑酮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研究人员将两者进行混用,发现草甘膦和三唑酮的混用可以同时防治小麦的草本杂草和白粉病,且效果显著。
混用后的草甘膦和三唑酮药剂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并且能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药剂的混用可以提高小麦对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
不同的药剂混用可以同时防治多种病害,并且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药剂的混用需要谨慎操作,需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以避免对小麦的伤害和环境的污染。
在实际应用中,要选择适宜的药剂混用方法,确保药剂的使用安全和有效。
混剂筛选协同作用的评价方法

混配协同作用的评价方法方法一:沛云共毒系数法混剂的共毒系数(CTC 值)按以下式子计算:100⨯=MS ATI 式中:ATI —混剂实测毒力指数;S —标准药剂的ED 50/90;M —混剂的ED 50/90;B A P B P A TTI ⨯+⨯=式中:TTI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A —A 药剂毒力指数;B —B 药剂毒力指数;P A —A 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P B —B 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100⨯=TTIATI CTC 式中:CTC —共毒系数;ATI —混剂实测毒力指数;TTI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判定标准:CTC >120为增效作用;CTC <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
但该方法可能造成最佳配比的漏设,所获得的CTC值最大的配比可能是所设置配比中最好的,但未必就是该配方的最佳配比.因此根据某个配比的CTC大小来确定最佳配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CTC法评价:A药剂EC50=45.5450B药剂EC50=38.6011(A:B=1:7)EC50=16.7708A在混剂中占的百分比为12.5%B在混剂中占的百分比为87.5%根据共毒系数表计算出的CTC=234.64>120,为增效作用。
Wadley法评价:X1=(12.5%+87.5%)/((12.5%*45.5450)+(87.5%*38.6011))=39.3701 SR=39.3701/16.7708=2.3475SR=2.3475>1.5,为增效作用。
方法二:Wadley法根据增效系数(SR)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增效系数(SR)的计算公式为:(以上公式当混剂中不含其他助剂时结合混剂的实测EC50可计算出CTC)X1——混剂的EC50理论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P A——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单位为(%);P B——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单位为(%);A——混剂中A的EC50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B——混剂中B的EC50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除草剂混用四项需注意.doc

除草剂混用四项需注意
除草剂在农业上的应用是越来越广泛了,为了作物的健康生长,在除草剂混用使用时需要注意四项:
1.在充分了解除草剂特性的基础上,根据除草所要达到的目的,选择适当的除草剂进行混用。
2.一般情况下,混用的除草剂之间应不存在拮抗作用。
在个别情况下,可利用拮抗作用来提高对作物的安全性,但应保证除草效果。
3.混用的除草剂之间应在物理、化学上有相容性,既不发生分层、结晶、凝聚和离析等物理现象,有效成分也不应发生化学反应。
4.利用除草剂间的增效作用提高对杂草的活性,同时也会提高对作物的活性。
所以,要注意防止对作物产生药害。
随着除草剂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单一的除草剂已不能满足需要,除草剂混用可扩大杀草谱,提高用药安全性,减少药物残留,降低生产成本等才是最重要的。
阔必净与果园常用灭生性除草剂混用技术

阔必净与果园常用灭生性除草剂混用技术作者:彭韬来源:《西北园艺·果树专刊》 2019年第1期果园常用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草铵膦等具有杀草谱广、防效突出等优点,但是多年连续使用这些除草剂也造成果园中多种抗性杂草泛滥。
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中的马齿苋和铁苋菜在连年使用草甘膦的果园已经成为优势杂草种类。
青岛伯克希尔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的除草剂阔必净(农药登记证号:PD20151928;农药生产许可证号:农药生许(鲁)0033;产品标准号:GB/T28156-2011)对春季发生的通泉草,盛夏发生的马齿苋、铁苋菜、反枝苋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笔者建议将阔必净与常用市售灭生性除草剂混配使用。
1果园除草剂应用现状果园常发抗性阔叶杂草有马齿苋(俗称马齿菜、蚂蚱菜、马菜)、铁苋菜(俗称小红孩、小耳朵草、茶叶草)、通泉草(俗称花花草)、反枝苋(俗称人旱菜)、藜(俗称灰条、灰菜、油灰条)等。
这些杂草多具有1年发生世代多、花期持续时间长、种子发生量大,叶镶嵌、叶表面蜡质层厚抗蒸腾、光能利用率高(自身为C4植物)、对若干常见除草剂有抗性、后期木质化、容易返青等特点,已经成为果园除草的难点所在。
目前西北地区果园主要使用的灭生性除草剂有草甘膦、草铵膦和敌草快,而与之混合使用的还有二甲四氯钠盐、寻龙诀(200g/L氯氟吡氧乙酸乳油)以及某些磺酰脲类及芳氧苯氧丙酸类品种。
之前使用的百草枯具有杀草快速、遇土钝化、不随雨水淋溶、经济实惠等优点,在百草枯被国内禁用后,取而代之的主要是草甘膦和草铵膦两个品种。
草甘膦具有杀草彻底、上下传导、经济性好的特点,不足在于单独使用草甘膦起效时间长(7~10天),对铁苋菜、马齿苋无效。
草铵膦这些年在西北果园使用量也有所增加,其具有杀草相对较快(敏感杂草4~5天)、双向传导、杀草谱广的特点,不足是价格相对高,双向传导不彻底,灭草不彻底,受环境温湿度、光照影响较大,对上述抗性杂草同样存在严重抗性问题。
复硝酚钠与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叶面肥混用技术

神雨复硝酚钠与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叶面肥混用技术
与杀虫剂混用可拓宽药谱、增强作物对虫害的抵抗作用,显著减轻植物虫害后遗症状,增强作物本身的抗逆功能,加速作物被害虫危害伤口损伤的愈合,使植株迅速恢复生民
与杀菌剂混用可拓宽药谱,提高杀菌剂的防效。
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活化抗病基因、激发植物自身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显著提高杀菌剂的杀菌效果。
与除草剂混用可使作物苗齐、苗壮,增强作物本身的抗逆功能,提高作物使用除草剂的安全系数,把除草剂对作物的有害程度降到最低,并能调y作物生民平衡,达到除草无害、
增产又增收的口的。
与肥料混用可增强植物对肥料的利用率,解除肥料之间的拮抗作用,协调营养平衡,显著提高肥效。
某种农药与复硝酚钠混用的检测方法是:将要加入神雨复硝酚钠溶液的农药先取一小部分溶于水,再慢慢地倒入复硝酚钠溶液中,如复硝酚钠溶液中没有发现沉淀物,溶液仍然保持褐红色,则此农药可以与复硝酚钠混用。
除草剂能不能混用 除草剂如何混用除草效果好

除草剂能不能混用除草剂如何混用除草效果好当前杂草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农民朋友为了提高除草剂的药性,有时候会将两种除草剂混合,这就是所谓的除草剂混剂,合理混用除草剂能够最大程度发挥除草剂的作用,达到“1+1>2”的效果,那么,针对玉米,常见的除草剂混剂有哪些呢?除草剂如何混用除草效果好呢?除草剂如何混用除草效果好1、乙草胺和葵去津1:1混剂:该类除草混剂最早生产的是乙阿合剂、乙莠悬浮剂,可以用于玉米播后芽前、玉米苗后早期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玉米及后茬作物安全。
相似的产品有丁草胺+乙草胺+莠去津、丁草胺+莠去津、甲草胺+乙草胺+莠去津、异丙甲草胺+莠去津、异丙草胺+莠去津等。
2、乙草胺和莠去津2:3混剂:这种除草混剂可用于玉米播后芽前、玉米苗后早期防治玉米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玉米安全;在特别干旱年份可能降低对后茬小麦的安全性。
性能相似的品种有绿麦隆+乙草胺+莠去津混剂,可大大提高对后茬小麦的安全性,但不可以用于玉米苗后。
3、扑草津和莠去津混剂:可以有效防治玉米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在玉米播后芽前施用除草效果稳定,受墙情影响程度较小,但雨水较大时,淋溶较多会降低除草效果;在玉米生长期施用,遇高温干早等不良环境条件可以诱发玉米药害。
4、烟嘧磺隆和莠去津混剂:是一种理想的除草剂混剂,不仅可以有效防治多种一年生杂草,而且可以防治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和莎草科杂草,施用方便,对玉米和后茬作物安全。
但使用前后不能与有机磷类杀虫剂混合使用,可与菊酯类杀虫剂混用。
5、乙草胺、莠去津和百草枯混剂:兼有灭生性和封闭除草效果,在玉米生长期施用可以有效防治玉米田多种杂草。
百草枯已被禁用,可以用草甘膦替换百草枯的除草剂混剂。
玉米除草剂是日常管理中常常使用到的农药,因此农民朋友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除草剂,才能达到除草效果。
除草剂混用的作用(1)扩大杀草范围:农田杂草种类繁多,阔叶杂草和单子叶杂草、1年生和多年生杂草,常混合生长,而每一种除草剂又有一定的杀草范围,因而把不同选择性和不同作用部位的除草剂科学混合使用,杀草明显扩大。
三甲苯草酮与几种除草剂混用的协同作用测定

三甲苯草酮与几种除草剂混用的协同作用测定吴仁海;孙慧慧;苏旺苍;徐洪乐;魏红梅;薛飞;鲁传涛;张玉聚;孙建伟【摘要】为评估三甲苯草酮与其他除草剂混用的协同效应,室内通过整株生物测定法研究三甲苯草酮、炔草酯、唑啉草酯、啶磺草胺、氟唑磺隆、甲基二磺隆对多花黑麦草、碱茅、硬草、野燕麦的活性,并初步评价了三甲苯草酮与几种麦田禾本科杂草常用除草剂混用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三甲苯草酮与几种除草剂混用对多花黑麦草均表现出相加作用,对硬草主要表现出拮抗作用.防治碱茅时,三甲苯草酮与炔草酯、唑啉草酯混用表现出相加作用,与啶磺草胺混用表现出拮抗作用,与甲基二磺隆混用,不同剂量下表现出相加或拮抗作用.防治野燕麦时,三甲苯草酮与唑啉草酯混用表现出相加作用,与啶磺草胺、氟唑磺隆混用表现出拮抗作用,与甲基二磺隆混用以拮抗作用为主,与炔草酯混用时,随炔草酯混用剂量变化而表现出拮抗或相加作用.综上,三甲苯草酮与其他除草剂混用时,对不同杂草的协同作用有较大差异,应根据田间草相选择合适的混配除草剂.【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7)005【总页数】6页(P79-84)【关键词】除草剂;三甲苯草酮;小麦;禾本科杂草;协同作用【作者】吴仁海;孙慧慧;苏旺苍;徐洪乐;魏红梅;薛飞;鲁传涛;张玉聚;孙建伟【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4麦田杂草种类繁多,不同杂草对不同除草剂敏感性差异较大,因此,麦田杂草防控常常需要多种除草剂混合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北方水稻移栽田受自然条件和栽培技术影响,除草剂混用及混配制剂应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长期使用除草剂、不合理使用除草剂及栽培措施影响引起杂草群落演替,难治杂草增多,除草剂混用及混配制剂要有针对性、专用性、结合良好的施用技术才能获得好的除草效果及效益。
关键词:水稻移栽田除草剂混用1.关于北方水稻移栽田除草剂混用、混配制剂安全性评价北方水稻生育前期受延迟性低温影响,生育后期受早霜的影响,某些年份(每10年有1-2年)生育中后期受障碍性低温影响。
对农时及除草剂安生性要求严格。
北方水稻秧苗移栽大多为3-3.5叶期,小苗秧,5月中下旬插秧,正值低温阶段,水稻缓苗慢,一般需10天,低温15天以上才缓苗。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植保站组织农药联网试验,对水稻移栽田除草剂混用及混配制剂进行了系统地评价,结论是水稻移栽田除草剂安全性直接影响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效益。
水稻移栽田生育前期在低温、水深、弱苗、肥害等条件下,对除草剂降解能力弱,易产生药害,轻者抑制水稻生长,病害加重,影响产量及品质,重者绝产。
酰胺类除草剂丁草胺(butachler)、乙草胺(acetochlor)、异丙甲草胺(metolachlor)、甲草胺(alachlor)等对北方移栽田水稻均不安全,丁草胺在水稻移栽田施药适期短,仅能防治1.5叶期前的稗草、只能在水稻整地与插秧间隔时间短,插后5-7天施药。
栽培技术要求水稻插后深水扶苗,有利于保温,在低温、弱苗,地不平、水深、肥害、药害,(由苗床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引起的)条件下,可造成药害或加重药害,水稻插后5-7天,正值分蘖期穗分化期,抑制水稻分蘖和穗分化,造成分蘖减少、穗小、病害加重、贫青晚熟、瘪粒多、米质差,与禾草敌(molinate)比每亩减产100-200千克,丁草胺与扑草净、丁草胺与苄嘧磺隆(bensulfuron-metnyl)丁草胺与吡嘧磺隆(pyrazosulfuron-efhyl)丁草胺与环丙嘧磺隆(cyclosulfamuron)、乙氧磺隆(ethoxysulfuron),醚磺隆(cinosulfuron)等防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混用亦不安全,农业部药检所已临时注册登记用在北方水稻移栽田丁草胺加苄嘧磺隆混配制剂有5%、10%、12.5%、10%、20%、25%、27%、28%、30%、31.5%、35%、37.5%、46%、47%丁·苄WP、丁草胺加吡嘧磺隆混配制剂有24%、28%丁·吡WP在北方水稻移栽田使用亦不安全。
乙草胺、甲草胺、异丙甲草胺在北方移栽田使用均会造成严重药害,甚至绝产,乙草胺、甲草胺、异丙甲草胺等与苄嘧磺隆、吡嘧磺隆、醚磺隆、乙氧磺隆、环丙嘧磺隆等混用均不安全。
二氯喹啉酸(quinclorac)因是激素型除草剂,重复喷洒易造成药害,抑制水稻生长,二氯喹啉酸与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灭草松(bentazon)、乙氧磺隆、醚磺隆、环丙嘧磺隆等混用,重复喷洒不安全,农业部药检所临时注册登记的混配制剂有27.5%、28%、30%、32%、35%、36%,38%、38.5%、40%、44%、45%二氯·苄WP、25%悬浮剂,18%泡腾片剂重复喷洒亦不安全,造成药害而减产。
2甲4氯为激素型除草剂,对使用时期和喷洒技术要求严格,对水稻安全性差,2甲4氯与灭草松混用剂防治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重复喷洒和使用过晚减产更多,多数2甲4氯与灭草松混配制剂2甲4氯比例偏高安全性差,BASF公司生产的46%甲·灭松(莎阔丹)水溶性液剂配比合理,安全性较好。
莎稗磷(anilofos)可防治两叶期的稗草,每公顷用有效量270克在低温、水深条件下对水稻安全、与环丙嘧磺隆混用安生性好、产量高,与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乙氧磺隆、醚磺隆等混用亦有良好的安全性,混配制剂30%必宁特(莎稗磷加乙氧磺隆)WP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口恶草酮(oxadiazon),快口恶草酮(oxadiargyl)是防治稻田早期稗草(1.5叶期前)和阔叶杂草的触杀型除草剂,口恶草酮在水稻插前2天以前使用对水稻安全,快口恶草酮在水稻插前5-7天每公顷用有效成分72克,插后15-20天每公顷用48克有效成分,对水稻有良好的安全性。
传统使用方法水稻插后5-10天,用快口恶草酮每公顷有效成分48-72克插后遇低温,水过深,弱苗易造成触杀性药害,抑制水稻生产,重则抑制分蘖,减产10%-30%。
快口恶草酮与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环丙嘧磺隆、乙氧磺隆、醚磺隆等混用,表现为快口恶草酮药害症状。
苯噻酰草胺(mefenacet)、丙草胺(pretilachlor)在低温、水深等条件下亦有较好的安全性,药害较轻。
苯噻酰草胺、丙草胺与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乙氧磺隆、环丙嘧磺隆等混用及混配制剂18%、28%、45%、46%、50%、53%、54%、55%、60%苯噻酰·苄(苯噻酰草胺加苄嘧磺隆)WP,40%、42%、50%苯噻酰·吡嘧(苯噻酰草胺加吡嘧磺隆)WP均有较好的安全性。
苯噻酰草胺加甲草胺加苄嘧磺隆,在低温、水深、弱苗条件下,对水稻不安全,30%苯噻酰·苄·甲草泡腾颗粒剂亦不安全。
环庚草醚在水稻插前3-5天、插后15-20天分期使用或插后5-7天,一次性施药均有良好的安全性、仅在插后有露根和漏水田有药害。
环庚草醚与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环丙嘧磺隆、醚磺隆、乙氧磺隆等混用有良好的安全性。
四唑草胺(fentrazamide)禾草丹(thiobencarb)、禾草敌(molinate)、氰氟草醚(cyhalofop-butyl)对水稻安全,与灭草松、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环丙嘧磺隆,乙氧磺隆、醚磺隆等混用亦安全。
禾草敌混配制剂78.4%禾田净(禾草敌加西草净加2甲4氯)在低温或高温条件下对水稻产生有害。
美国杜邦公司最新推出35.7%苄·禾WP(龙杀)(苄嘧磺隆+杀草丹)(bensulfuron+thiobencarb)移栽田每公顷用1605-2145克有效量,安全性好。
2.北方水稻移栽田除草剂混用混配制剂的药效北方水稻移栽田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旱育稀植技术和除草剂的使用得到了快速发展,水田杂草因种植年限不同,杂草发生种类有差异,由于北方水稻连作,不合理的使用除草剂和耕作栽培技术问题,水田难治杂草增加,为害加重如:稗草(Echinochloa oryzicola)、雨久花(Monochoria korsakowii)慈菇(Sagittaria sagittifolia)、眼子菜(Potamogeton distinectus)、牛毛毡(Eleocharis yokoscensis)萤蔺(Scirpus juncoides)、日本 草(Scirpus nipponicum)、扁杆 草(Scirpus planiculmis)、 草(三棱草)(Scirpus triqueter)、狼把草(Bidens tripatita)、水绵(Spirogyra crassa)等。
在局部地区稻李氏禾(lecrsia oryzoides),葡茎剪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有扩大蔓延危害加重的趋势。
在生产实践中两种或两种以上除草剂混用,解决水稻移栽田杂草危害,特别是难治杂草防治。
苯噻酰草胺,防除1叶期以前的稗草每公顷需有效成分500克,防除2叶期以前的稗草,每公顷需有效成分750克,防治3叶期以前的稗草每公顷需有效成分1000克。
因苯噻酰草胺与苄嘧磺隆混用比吡嘧磺隆混用成本低,已有53个厂家注册10个不同含量的苯噻酰·苄混配制剂53个,普遍推荐用量低,在北方对水绵、狼把草、慈姑,扁杆 草,日本 草等杂草的药效不如苯噻酰草胺加吡嘧磺隆的混配制剂。
二氯喹啉酸在水稻移栽田每公顷用有效成分250-400克,能防治1-8叶期的稗草,稗草3叶期以前,每公顷用有效成分250克,稗草4-5叶期,每公顷用有效成分300克,稗草6-8叶期,每公顷用有效成分350-400克。
二氯·苄(二氯喹啉酸加苄嘧磺隆)二氯·吡嘧(二氯喹啉酸加吡嘧磺隆)混配制剂,在稗草1.5叶期前使用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对稗草有效,可降低二氯喹啉酸用药量。
稗草1.5叶期后,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对稗草失去防治作用,需提高用量才能有效地防治稗草,因系混配制剂,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也跟着提高用量而不经济。
二氯·苄、二氯·吡嘧推荐用于水稻插后早期稗草3叶期前,成本较高无法与丁草胺、丙草胺、莎稗磷、苯噻酰草胺等除稗剂竞争。
二氯·苄,二氯·吡嘧使用方法存在问题,有的厂家错误地推荐采用毒土法施药,常造成大面积失效。
莎·苄(莎稗磷+苄嘧磺隆)对水绵、狼把草、扁杆 草等药效差,药效不如莎·吡(莎稗磷+吡嘧磺隆)。
来施它及必宁特(莎稗磷+乙氧磺隆)药效好于莎·苄。
莎阔丹(2甲4氯+灭草松)混配合理,对多年生莎草科杂草有效。
禾田净(禾草敌+2甲4氯+西草净)是水田一次性除草优良的除草剂。
丁·苄(丁草胺+苄噻磺隆)对水绵、狼把草、多年生莎草科杂等药效差,药效不如丁·吡(丁草胺+吡嘧磺隆)。
3、旱育秧田除草剂混用及混配制剂的问题北方旱育秧田育苗期间温度变化幅度大、易造成药害和生理性病害,对除草剂安全性要求严格。
丁草胺及混剂用于水稻旱育苗床除草等比较普遍,水稻旱育苗床播种后覆2厘米土再用丁草胺对水稻安全,生产上盘育秧仅能覆土0.5-1厘米;农艺要求浅覆土,覆土深易造成弱苗。
丁·西(丁草胺+西草净)、丁·扑(丁草胺+扑草净)、丁·苄(丁草胺+苄嘧磺隆)等混配制剂用于旱育苗床不安全,低温丁草胺药害,高温西草净、扑草净药害应淘汰。
千金与灭草松、敌稗与排草丹、杀草丹与敌稗、禾大壮与敌稗混用苗后喷雾对水稻秧苗安全。
35.75%苄·禾(苄嘧磺隆+禾草丹)wp50%苄·禾(苄嘧磺隆+禾草丹)wp对水稻安全。
水稻移栽田除草剂混用或混配制剂的开发,首先应考虑安全性,更应注意对难治杂草的有效性,丁·苄、苯噻酰·苄等混合制剂多数从成本低出发,药效差或安全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