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及分析

合集下载

转型期领导干部心理压力与原理分析

转型期领导干部心理压力与原理分析

当前 , 中 国 正处 在 社 会 转 型 的 关 键 阶段 ,人 们 的 生 活
方 式 、生 产 方 式 、心 理 结 构 、 价 值 观 念 等 各 方 面都 进 行 着 全 面 而 深 刻 的变 革 。 伴 随 着 工 业 化 、城 市 化 的 锵 锵 步 伐 ,
现实 世 界 的 巨 变 不 断 刺 激 人 们 的感 官 ,而 网 络 虚 拟 世 界 以
【 论 探 索】 理
转 型 期 领 导 干 部 心 理 压 力 与 原理 分 析
王洪春 李 德
( 国浦 东 干 部 学 院 ,上 海 2 l 0 ) 中 O 2 4
[ 图分 类 号 ]B 4 [ 献 标 识 码 ]A [ 章 编 号 ]1 0 —2 9 2 1 】20 8 —3 中 8 文 文 0 68 7 ( 0 1 0 —0 30
导 致 无 能 无 力 之 感 、 干部 考核 选拔 和 任 用诸 方 面 引发 负性
跳 楼 自杀 。
情 绪 等 。上 述 五 种 社 会 性 心 理 压 力 各 有 其 心 理 学 原 理 ,可
以 采取 有 针 对 性 的解 压 方 法 以 维 护 心 理 健 康 。
【 键 词 】 社 会 转 型 期 领 导 干 部 心 理 压 力 心 理 关
二 、心 理 压 力 及 其 心 理 原 理 分析
1 .案 例 警 示 2 1 年 3月 1 日, 湖南 省 湘 潭 市 岳 塘 区 法 院 的 法 官 00 8 刘 立 明在 其 租 住 的 房 子 里 上 吊 死 亡 , 其 遗 书 最 后 几 行 写 道 ,“ 作 压 力 大 ,很 累 ,不 如 死 了算 了 ,再 见 ! 工 ” 当地 一 位 法 官 坦 诚 地 说 ,基 层 青 年 法 官 “ 遍 处 于 抑 普 郁 状 态 ” [ 因为 上 级 法 院 等 部 门 过 于 严 密 细化 的 数 据 , 比 。1 如上 访 率 、息 诉 率 、上 诉 率 、发 回 重 审 这 些 指 标 等 让 他 们 喘不 过气 来 。 2 .现 象 扫 描 2] 0 0年 1月 1 日 ,河 南 省 邓 州 市 建 设 局 刘 云 峰 “ 3 跳

浅谈领导干部心理健康

浅谈领导干部心理健康

浅谈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一、目前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几种心理健康问题1、心理疲劳。

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疲劳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恶劣的情绪逐渐形成的。

它超越了个人心理的警戒线,这道防线一旦崩溃,各种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不断发生。

在心理上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在精神上会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在身体上则会引发多种心身疾患。

当心理方面出现功能障碍时,会表现为紧张不安、动作失调、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工作效率下降等。

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感到身体劳累。

不少领导干部每天生活无规律,工作任务繁重,常常眼睛酸痛发胀,头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晚上失眠多梦,经医院检查又无实质性的病症,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二是感到工作厌倦。

不少领导干部长期从事单调、重复的公务活动,产生心理饱和,工作兴趣和激情逐渐减退。

三是诱发心理疾病。

由于生理疲劳、心理疲劳,发生心理障碍,诱发各种心理疾病,常见的有人格障碍、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和心身性疾病,有的还有持续不良反应,甚至引起躯体器质性病变,比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病症。

2、心理失衡。

领导干部心理失衡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信仰失衡。

少数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环境下,不信马列信迷信,不信科学信风水;少数领导干部台上作科学报告,台下求神拜佛,在缭绕的香火中寻求寄托和心理安慰;有的领导干部迷信数字,有的甚至在换届或人事调整前请求算命先生指点迷津,等等。

二是生活失衡。

有些领导干部无法在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自己的精神生活等方面取得平衡,无法统筹兼顾,局部失衡而引发心理危机,如有的只顾朋友之情,而失去工作原则性,有的为了工作不顾家庭、不顾身体等。

三是欲望失衡。

欲望是一种心理势能,包含生理欲望和心理欲望。

领导干部欲望失衡主要指心理欲望,如尊重与被尊重、名利地位的欲求与满足等,目前最为常见的是权力欲的失衡。

最新 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研究-精品

最新 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研究-精品

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研究领导干部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他们不但要面对普通人生活中所必然经历的种种烦恼,也要承受这份特殊职业所带来的压力。

仕途的路不好走但又必须走下去,外表风光、衣食无忧、令人艳羡的职业背后,他们的心里却承载了太多的酸甜苦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日见增多,这些不良心理从个人角度来讲,影响了自身的身心健康与职业发展,从组织角度来讲,也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因此,研究领导干部的心理问题十分重要。

一、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的症状一是领导干部患焦虑、抑郁心理疾病的比例攀升。

根据中国公务员心理健康网的调查,在调查人群中,有 34.5%的人们不同程度地存在抑郁倾向,其中重度占 3.46 %, 中度占9.9%,轻度占 21.3%.而且在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官员自杀事件中,虽然会引发公众对于事件背后是否隐藏腐败问题的猜想,但事后的调查表明,大多数以自杀来结束生命的官员是因为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其中很多患有抑郁症。

二是职业倦怠情绪强烈。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是个体伴随长时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可以用这样的词汇代替,有情绪、不在状态,对工作没有热情,得过且过,丢三落四。

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

它不是由于肉体的疲倦劳累的原因,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

三是职业成就期待感降低。

职业成就期待是人们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期待。

在现实的和运行机制下,由于领导干部的薪金、补贴等若干有形和无形的权益、利益、名誉和地位,都同其个人的“职业前景”、“职业成就”、“官职”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同一单位不同职位、不同单位同一职位虽然工资收入相差无几,但生活质量却相差甚远,这种阳光下的灰色“福利”让人五味杂陈,影响了一些领导干部对职业的热爱与追求。

四是隐形人格冲突加剧。

人格冲突是人们特殊的职业心理问题之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都希望在工作中展现自己的个性,但就目前的用人体制和机制来看,在工作安排上还缺乏对个人人格特征的认识和尊重。

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状况与调适对策

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状况与调适对策

2020年第04期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426期Serial No.426No.04,2020经济研究导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优势之一[1]。

干部能负重、敢担当,党的事业才能一往无前。

多数领导干部意志顽强、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为百姓群众所称赞。

工作生活压力也会使干部出现情绪烦躁、心理失衡、心理负荷加重等现象,练就抗高压心态,主动优化压力最佳绩效区间能够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一、郑州市干部压力现状调查为了解郑州市干部压力的现状及对压力管理的需求,课题组选取郑州市150名不同职能部门干部进行问卷调查,选取20名干部进行电话或面对面访谈,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问卷调查关注的问题集中在压力知觉、压力源分析、压力应对方法及有效性、课程偏好方面。

调查问卷第一部分使用知觉压力量表(PSS )。

调查问卷第二部分参考电子科技大学周洋《成都市龙泉驿区公务员工作压力调查研究》压力源和压力应对方式部分,根据郑州市干部特点进行修改完善[2]。

调查问卷第三部分调查干部希望了解的心理学知识。

本次问卷调查共施测问卷150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46份,有效回收率97.3%。

对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统计。

干部访谈法主要采用结构式访谈,访谈问题包括压力反应、认知特点、压力应对、情绪管理,了解干部日常压力状况及处理。

(二)干部压力总体情况以及差异性分析知觉压力量表(PSS )评分标准为:0—13分意味低压力;14—26分意味中等压力,需要关注压力可能带来的健康问题;27—40分意味高压力,需主动寻求管理压力帮助。

压力存在显著年龄差异和部门差异。

压力最大的年龄段为41~50岁,压力分数均值为18.59分,压力相对较小的年龄段为50岁以上和30岁以下,分别为14.59分和14.31分。

领导干部的心理调适

领导干部的心理调适

,提高个人魅力。
心理调适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01
引入现代科技手段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 段,为领导干部提供更加精准、 个性化的心理调适服务。
02
拓展跨文化心理调 适
适应全球化趋势,加强跨文化心 理调适研究,提高领导干部的跨 文化沟通能力。
03
创新心理调适模式
探索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心理调 适模式,满足领导干部多样化的 需求。
促进团队和谐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领 导干部更好地与团队成员 沟通协作,促进团队和谐 与凝聚力。
降低职业倦怠
心理调适有助于缓解领导 干部的职业倦怠感,增强 工作满足感和成就感。
提高领导效能的心理调适方法
认知重构
通过调整思维方式,改 变对工作和压力的认知 ,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
挑战。
时间管理
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 有效分配时间,减轻工 作压力和提高工作效率
详细描述
情绪管理不当可能导致领导决策失误、团队氛围紧张、个人形象 受损等问题。
解决方案
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冷静和理性;掌握情绪调节技巧,提高情绪 管理能力。
职业倦怠与工作热情丧失
总结词
长期从事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可能导致领导干 部职业倦怠,失去工作热情。
详细描述
职业倦怠与工作热情丧失表现为工作动力下降、 缺乏创新精神、对工作失去兴趣等。
05
领导干部心理调适的未来展 望
心理调适在领导力培训中的地位与作用
01
提升领导力
心理调适能够帮助领导干部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和复杂情境,提高领导
效能。
02
促进团队凝聚力
通过心理调适,领导干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团队成员的需求,增强

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状况与调适对策

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状况与调适对策

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状况与调适对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

这种压力来自于来自职位上的责任和压力、来自于工作上的备受关注和评价、来自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等方面。

一旦心理压力超过了一个人的承受极限,就可能会导致压力反弹,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可能诱发各种心理问题。

因此,领导干部必须积极寻找心理调适的方法,保持心理平衡和健康,以更好的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使命。

1、职位上的责任和压力。

作为领导干部,其担负着领导责任、工作压力、部门目标的实现,带领团队解决复杂的问题等职责,这明显比普通员工面临的压力更大。

2、工作上的备受关注和评价。

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会经常面临部门员工和上级机构的检查、督查和评价,不仅受到普通员工的关注,也面临着外界的关注和评价。

3、个人成长和发展。

领导干部为维护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称,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而这些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此外,领导干部在安排工作日程的同时还需要留出时间与家人朋友进行交流互动,这对于个人压力也是一种考验。

1、知道自己的承受极限。

作为领导干部,应了解自己的能力水平和承受极限,并在工作中合理安排任务,避免过度压力造成心理障碍,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让自己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去应对工作和生活的挑战。

2、寻找解压方式。

领导干部可以选择一些轻松、有趣的活动来放松大脑和身体,如听音乐、阅读、散步、运动等。

同时,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合适的方法,如冥想、瑜伽、呼吸训练等,让自己的心理更具弹性。

3、增强自我认知和管理能力。

领导干部需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情绪状态,并学会自我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压力。

同时,领导干部需要学习积极应对风险的方法,以便于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创新。

4、寻求帮助和支持。

作为领导干部,需要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完美的,并且需要学会如何寻求帮助和支持。

寻求职业上的指导和支持,通过交流解决问题,能够更好地减轻心理压力。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智库时代·24·智言智语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张念慈(中共象山县委党校,浙江宁波 315700)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领导干部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少数干部因为心理负担过重而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甚至有个别干部心理严重失调,导致精神崩溃。

党校作为领导干部培训轮训的重要平台,应注重提升领导干部心理调适能力,减少因领导干部心理问题造成的社会危害。

关键词: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党校培训中图分类号:D2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20)13-0024-002一、前言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期。

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攻坚克难期,社会矛盾复杂叠加。

在这一阶段,领导干部作为党的执政者和服务者,肩负着群众的办事需求和上级单位布置的工作任务。

但是,面对日益复杂化和精细化的工作任务,由于民众期许高、工作任务重、家庭工作冲突等原因,导致部分领导干部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呈现。

而作为培训轮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党校在为领导干部提供心理服务方面更具优势。

因此,本课题希望通过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了解领导干部的心理状态,为党校平台构建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关爱服务提供现实依据。

二、本课题研究意义(一)当前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显示,我国公务员群体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较为良好,但仍有5%的人群焦虑水平比较高,5.5%的人群抑郁水平比较高,10.2%的人群压力水平比较高。

笔者曾在县级党校主题班次培训过程中,采用匿名填写的方式,进行了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评估。

在本次评估中,共发放问卷75份,回收问卷75份。

在被调查干部中,绝大多数为80后青年干部。

从结果来看,52%的青年干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更有6%的干部存在重度抑郁症状。

在乡镇街道工作的青年干部,其焦虑、抑郁症状严重性要显著高于在机关单位工作的青年干部。

对当前领导干部心理因素的探析

对当前领导干部心理因素的探析

对当前领导干部心理因素的探析摘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决不能容许有“德”的缺失。

同时强调要“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

只有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品位高的人,才能有合理、正常、符合规律的行为,否则会导致极端异常的言行。

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除了具有良好的政治品德,和超强的工作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因素,否则在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工作环境压力面前,无法驾驭局面,难以担当责任使命。

关键词心理因素障碍成因对策建议一、当前领导干部常见的心理因素1、焦虑因素。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其表现为对某种事物的强烈期盼,担心失去的东西。

焦虑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只停留于人的内心活动。

如情绪焦躁、精神恍惚、愁眉不展、面容呆滞,有的在行为上表现为:工作时精力不集中,坐立不安,来回晃动,失眠或梦中惊叫等。

当前面对失地农民的养老、安全生产事故、群体上访、突发事件、弱势群众的生活等严峻情况时,领导干部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精神高度紧张,易躁易爆,怕失官帽,怕失体面,这种表现尤为常见。

2、浮躁因素。

浮躁就是漂浮,做事缺乏恒心,怕吃苦,这山看到那山高,不安于现状,不恪尽职守,总想投机取巧,光想事不干事,动嘴不动手,冲动冒险,乱发脾气。

在科技高速发展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异常激烈,人们的价值观和利益观剧烈碰撞,很少有人能耐着寂寞,按耐一颗平静的心态,在为人处世和工作责任上表现出狂躁不安,甚至铤而走险,急功近利。

3、贪婪因素。

贪欲无止境,明知不可为偏为之,千方百计不择手段达到个人的目的,它与正常的欲望相比,贪婪没有满足的度,导致胃口愈来愈大,丧失理智,贪婪会庶住人的双眼,扭曲人的判断,支配人的行为,最终导致极端,后果而不能自拔。

4、恐惧心理。

它是一种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绪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

恐惧对象有特殊的环境、人物或特定事物,每当接触这些恐惧对象时,即产生强烈的恐慌和紧张的内心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及其调适 Leading cadre's pressure and the adjustment 肖莉 (九江学院) Abstract: The leading cadre oversized pressure to cause its physical and moral integrity to suffer injury, will then affect its work effect. This article analyzed present the leading cadre to have the pressure reason, pointed proposed from aspects and so on working conditions, attitude towards life, self-concept, cognition and behavior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o leading cadre's pressure to carry on the adjustment. key word: Leading cadre's pressure pressure source to adjust and adapt

摘要:领导干部过大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其身心健康受损,进而影响其工作效果。本文分析了目前领导干部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从工作环境、人生态度、自我概念、认知和行为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进行调适。 关键词: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 压力源 调适

一、 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现状及影响 领导干部是社会的特殊群体,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责,是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领导干部在一定的岗位上,总是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领导干部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岗位竞争加剧、能力要求提高、人际关系复杂、违规诱惑增加等方面的原因,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在少数。近年北京市对200多名中年领导干部进行的一项心理健康检查结果显示,有25%的人存在心理问题,3%的人有严重心理问题。安徽黄山市委党校在对所属三区、四县100多位各级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调研中发现,干部们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不平衡”现象和“心理疲劳”症状,存在一定的“浮躁”和“压抑”心理,还有些人对个人的工作、生活、未来发展等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近年来,领导干部因工作生活压力过大而自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领导干部因压力而导致心理问题的表现主要有:食欲不振、睡眠不佳;肩酸背痛、头晕目眩;头绪不清,丢三落四;工作盲目,倍感疲劳;烦躁压抑,敏感易怒;无精打采,缺乏激情;胆小犹疑,错失机遇;推卸责任,逃避现实。 领导干部不良的身心状态,势必影响其工作效果,造成更大的工作和人际矛盾,阻碍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这与目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格格不入。可以说,建设和谐社会,就是促进社会各阶层、各行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领导干部作为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中枢和纽带,其干部队伍内部的和谐是带动社会和谐的关键。从根本上来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人的内在心理和谐的外在表现。领导干部队伍内部的和谐,也是领导干部的内心世界的和谐和人格的健康的外在表现。人的一切行为和能力是以人的健康心理为基础的,没有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有政府整体执政能力的提高,也难以有政府机构的快速、高效、健康的运作。 所以,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

二、 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源分析 纵观目前领导干部的工作生活状况,其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如下几个方面: 1.领导岗位责任的压力。随着社会各行业的竞争加剧,政府各行政部门的职责 2

也日趋严格,政绩竞争加剧,表现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评比排名,干部个人发展与实际绩效相挂钩等。“领导责任问责制”、“一票否决制”、“绩效评比考核制”,所辖范围的突发事件的预防等,是每个领导干部,特别是部门首要领导要面临的现实压力。 2.工作时间上的紧迫感。领导干部要向上级汇报工作,又要向下级交待工作任务;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计划,又要督促相关人员完成任务;既要处理临时突发性事件,又有许多琐屑的日常性工作;加上文山会海的写稿、发言、落实;面临上级催促、群众意见、资金不足、办事困难等问题,事情之多,常常让领导干部无法安心休息,思绪繁杂。 3.工作能力要求提高。现代领导干部必须是一支知识化能力化的队伍,社会要求不断提高。多数部门要求领导干部懂经济,懂法律,懂电脑,懂分管工作的专业知识;理论上要站的高,决策上要看得远,实践经验不能少,口才要好,善于沟通,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对上司和下属要做到文明礼貌,要会说标准的普通话,会外语就更好„„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达不到相应的能力要求,就可能就被看作不与时俱进,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4.职位晋升和评优评先带来的自尊压力。领导干部往往把职位晋升,看作是体现自己能力、资历和价值的重要指标,如果一个干部在某个职位上干的年数长了,又看到比自己后来的人都上了,自己还原地不动,就会心理不平衡,自尊心受挫。如果认为自己的工作岗位很重要而且又干得出色,而到年终评优评先却榜上无名,倒是业绩平平的人上了,就会心生不满,感到怀才不遇,在以后的工作上就可能出现抵触情绪和敷衍心理。 5.工作上人际关系平衡的压力。对上级不同权力部门的领导,要平衡利益和关系,既不能与某个领导走得太近,又不能疏远;对众领导更要表现一视同仁的尊重和关照,稍不注意,就可能得罪某些领导,使自己得不到晋升的机会;同事之间的集会或者人情往来,也得应酬,否则怕别人说自己摆架子,脱离群众;现在干部工作要群众评议,干部选拔要搞民意测评或推荐,平时不考虑群众的情绪和人际关系,到关键时候就有可能会被打低分;工作中所管辖的各级部门,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否则会被说成官僚主义老爷作风。 6.家庭中亲情难顾的压力。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正值中年,应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但由于工作繁忙,应酬众多,许多领导干部往往难以顾家。忠孝不能两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此时,多数干部都会选择以工作为重。由于常常出差在外,或每天很晚回家,不免会遭来配偶、父母和孩子的不满和抱怨,家庭矛盾因此而起。而家庭关系的不和谐,使人的亲情需要无法满足,产生感情上的空缺。 7.物欲和情欲的压力。领导干部手握权力,面对各种诱惑,往往难以保持平常心,一个名字签下去,一个项目批下去,就可能让某些人获得丰厚的利益,而自己还是一点微薄的工资收入,心理常常不平衡。这时若有人用丰厚的金钱来表达谢意,怎么办?这时就会产生心理上的趋避冲突,不收,与心不甘,收了,又不能心安理得。身居要职,踌躇满志,容光焕发,自然会赢得许多异性的追求,领导干部能否经受得住这样的诱惑?接受,怕给自己的名誉造成损害,不接受,对她/他的“情谊”又难以忘怀。这又是另一种心理上的趋避冲突,心理冲突必然导致心理焦虑。

三、 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的调适 心理学研究表明,压力是一种主观感受,压力是否对人的工作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要从三个层面加以认识:第一个层面,是环境刺激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生活 3

事件,又称压力源。生活事件对个体的意义越重大,则个体产生的心理压力越大,如丧偶或离婚,开除公职或面对诉讼等事件,都会给个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第二个层面,是压力带来的身心反应状态,同样的外部刺激,个人体验到的心理紧张和躯体不适感越强烈,心理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就会越大;而不同的身心反应强度与个体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点有关。第三个层面,是压力的变化过程,即个体能通过自身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策略,也就是心理调节技能,来改变外界刺激对心理造成的冲击,将压力减少到一个适当的程度,这样就可以大大减轻压力对人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压力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生命潜能,成为人积极行为的动力。从以上三个层面的因素来看,减轻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改善领导干部工作的外部环境,减轻外界刺激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提高心理素质,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以应对压力。 在改善领导干部工作的外部环境方面,有关组织部门可以做好如下工作:第一,完善干部谈话制度,加强上下级之间的沟通,特别强化在干部提拔任用、岗位调整、矛盾集中、事故责任等特殊时期的心理疏导工作。第二,关心干部的身体健康,完善干部定期体检制度和定期休假制度。第三,关心干部的心理保健,在机制上将干部心理保健工作纳入党建工作体系,在组织上建立干部心理保健专业机构,由心理保健专业人员负责对广大干部进行心理保健知识的普及;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干部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第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真正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用人导向上为干部创造减轻压抑、保持良好心态的条件。 现实生活中,人们所面临的大多数压力事件是无法回避的,但压力的主观感受或负面影响,是可以通过良好的心理调节来减轻的。保持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的关键是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修养和有效的自我调节。

领导干部的心理调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导向。人的生存态度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人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百折不挠,积极应对,努力去解决问题;相反,消极的人生态度则使人在遇到变化和困难时,或怨天尤人,或自怨自艾,被动观望,焦虑不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总是在不断寻求一个更加充实、更加完美的自我,不断寻求生存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最终趋向自我实现,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是达到自我实现的关键。马斯洛发现,趋向自我实现者具有如下一些人生态度,如悦纳自己、他人和周围的世界,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对平凡的事物不厌烦,对惯常的生活总有新鲜感,爱人类,并有帮助他人的真诚愿望,有民主的性格并尊重他人的人格,把工作当成是另一种形式的娱乐,积极承担责任,勇于创新等等。拥有这样的人生态度,可以支配他在面临新的变化时,勇于承担责任,勤奋学习,认真思考,应对新的工作要求;可以促使他积极做好工作准备,有条不紊地实施工作计划,遇到困难设法克服,遇到障碍灵活应对,遇到挫折不气馁,不断自我激励,使工作变得科学、有序、高效,以减轻工作职责的压力。 2.完整的自我概念是关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注重自我概念在维护个人

心理健康上的作用,他认为,人的内心压力和矛盾困惑源于其歪曲的自我概念,不能正确确立自我概念的人,总是以外在的成功标准来评价自我的优劣。领导干部盲目与人攀比,斤斤计较得失,心无定所,一点失意就导致严重的心理失衡,一点成就又会自我膨胀,对其他人的意见或建议不屑一顾,不注意他人的感受,工作上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