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及途径

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及途径

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及途径
教师是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等重大责任的职业人士,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也面临着相应的心理问题。

以下是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及途径。

一、注意休息和调整心态
1.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习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树立信心和勇气。

2.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保证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尽量避免工作影响自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3.尝试积极寻求帮助和支持,接受专业心理咨询,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心理状态。

二、发现和解决问题
1.认真分析和思考自己心理问题的根源,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问题表现形式。

2.与同事和家人积极交流,分享自己的心理问题和压力,寻求意见和支持。

3.结合现实情况,以实际行动来有效解决自己的压力和困难,积极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三、求助专业机构
1.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寻求专家帮助和指导,及时规划解决方案。

2.注意及时检查和评估自身的心理状态和压力指数,及时调整自
身状态,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缓解教师心理问题需要积极调整自身态度和心态,加强自我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自身的工作和生活中寻找优质的支持与爱心资源,适当休息和调整心态,才能有效地避免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发生。

教师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引领者,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教师必须保证自身身心健康,以便为学生带来更加优质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教师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

幼儿园教师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

幼儿园教师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幼儿园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培养和塑造幼儿个性发展的责任。

然而,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幼儿园教师经常面临心理压力。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以及应对策略。

一、幼儿园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1. 工作负荷压力:幼儿园教师通常要面对大量的工作任务,包括教学准备、课程规划、学生管理和与家长的沟通。

这种工作负荷使他们常常感到压力山大。

2. 时间压力: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时间密集,每天需要与大量的幼儿互动,并进行各种活动。

时间紧迫感常常让他们感到无法应对。

3. 学生行为问题:幼儿园教师需要应对幼儿们的各种行为问题,例如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种行为问题的存在给教师增添了额外的心理压力。

4. 家校关系:幼儿园教师还需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情况,并与家长共同协调幼儿的发展。

与家长的交流和合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二、幼儿园教师面临心理压力的应对策略1. 良好的时间管理:幼儿园教师应学会合理规划时间,将工作任务分解为可操作的小目标,并根据优先级进行安排。

制定清晰的工作计划,有助于减轻时间压力并提高工作效率。

2. 建立支持系统:幼儿园教师可以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互相支持和分享经验。

同时,与家长保持开放和积极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共同为幼儿的成长努力。

3. 寻求个人发展和放松:幼儿园教师应该关注自身的个人发展,并在工作之余寻找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例如读书、运动等。

这样的个人发展和放松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

4. 培养应对压力的技巧:幼儿园教师可以学习一些应对压力的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心理疏导等。

这些技巧能够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5. 寻求专业支持:当幼儿园教师感到心理压力过大时,他们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辅导。

专业的支持和指导将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压力,重建心理平衡。

结语幼儿园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不可忽视,但通过有效的应对策略,他们可以减轻压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育职能,并为幼儿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指导。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与对策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与对策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与对策教师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心理状态良好,能够有效应对各种压力、困难和挑战的状态。

然而,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质,他们面临着许多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以下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几个主要因素以及相应的对策。

1.工作压力:教师常常面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如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

为了缓解这种压力,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对策:-合理规划工作时间,制定详细的备课计划和计划表,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学会自我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尽量避免拖延症;-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接受适度的工作压力,并与同事、家人分享感受与困惑。

2.学生行为问题:教师经常遇到学生的行为问题,如调皮捣蛋、不守纪律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几种应对策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理解他们的需求,并与他们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如设定清晰的规则和期望,用正面的激励方式激励学生;-寻求同事和专业人士的帮助,分享自己的困扰和难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3.教育体制的限制:教师常常受到教育体制的限制,如教学大纲、考试要求、班级大小等。

这些限制可能会引发教师的不适和挫败感。

以下是几种应对策略:-适应并与体制保持良好的互动:了解教育的动向并在其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寻求与体制合作的机会;-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在教育体制中更具有竞争力;-建立支持性的同事和社群网络,共同交流思想和经验,互相支持和鼓励。

4.工作与生活平衡:教师的工作常常需要超出正常工作时间,如加班、批改作业等,这容易导致工作与生活平衡失衡,进而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尽量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集中注意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尽量减少加班情况的发生;-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寻求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总之,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是多样的,但是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对策来应对这些因素。

教师心理健康调适相关措施

教师心理健康调适相关措施

教师心理健康调适相关措施引言:作为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常常给我们带来困扰。

为了保持身心健康,我们需要学会有效地进行心理调适。

本文将介绍一些教师心理健康调适的相关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

一、保持积极心态积极的心态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基石。

教师应该培养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相信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自己一定能够克服。

同时,要学会从困难中寻找机会和成长,将挫折转化为动力,保持持续进步的动力和热情。

二、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教师的工作常常繁忙而紧张,容易导致工作与生活的不平衡。

为了保持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分配好工作和休息的时间,避免过度工作和疲劳。

同时,要学会放松自己,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三、寻求帮助与支持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教师应该主动寻求帮助与支持。

可以与同事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困惑,互相支持和鼓励。

同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倾诉自己的困扰和烦恼,获得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不要把问题压在心里,及时释放自己的情绪,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保持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要注重饮食的营养均衡,多摄入蔬菜水果和蛋白质,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依赖咖啡因和糖分。

同时,要坚持适量的运动,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五、学会情绪管理教师常常面临各种情绪的冲击和困扰,学会情绪管理对于保持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要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写日记、绘画、听音乐等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情绪。

同时,要学会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深呼吸、放松训练、正向思考等,以保持情绪的平衡和稳定。

六、持续学习与成长教师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某高校教师心理压力与应对策略

某高校教师心理压力与应对策略
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高校应努力营造一个尊重、包容和支持的工作环境,减少教师的心 理压力源,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社会的支持
1 2
媒体宣传
通过媒体宣传,提高公众对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 认识,减少对教师的过度期望和压力。
社会政策的支持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提高教师的 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同事关系
高校教师之间存在竞争关 系,合作与竞争的平衡处 理对教师造成一定压力。
师生关系
高校教师需与学生建立良 好关系,处理学生问题时 需谨慎,以免影响学生心 理健康。
家校关系
高校教师需与家长保持良 好沟通,处理家校之间的 矛盾和误解。
家庭压力
家庭责任
高校教师需承担家庭责任,如照 顾子女、赡养老人等,这些责任 可能对工作产生影响。
高校教师家庭责任重,家庭关系、子女教 育等问题也给其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社会期望
个人因素
社会对高校教师的期望较高,要求其在学 术上有所建树,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师德 师风,这给其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个人性格、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也可能导致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增加。
心理压力的负面影响
身体健康问题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坚持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充足。
04
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应对的外部 支持
高校的支持
提供培训机会
高校可以定期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如何识别 和应对心理压力,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建立支持系统
高校可以建立教师支持系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放松和减压活动 ,以及为有需要的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教师心理调节的七个策略

教师心理调节的七个策略

教师心理调节的七个策略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学生的情绪波动以及教学环境的变化,掌握一些心理调节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七个教师心理调节的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

一、保持良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教师的工作常常会超出正常工作时间,长期以往可能会导致身心俱疲。

因此,教师需要学会保持良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

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分配工作任务,并设定休息时间来实现。

此外,教师还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放松身心,缓解工作压力。

二、建立良好的支持网络教师工作中常常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建立良好的支持网络可以帮助教师共同面对问题,并从中得到支持和鼓励。

可以与同事、家人或朋友保持密切的联系,分享工作中的困惑和压力,寻求建议和帮助。

同时,还可以参加一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和研讨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共同成长。

三、培养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是教师心理调节的重要策略之一。

尽管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教师可以通过正面思考和积极心态来应对。

可以尝试将问题转化为挑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同时,也要学会接受失败和失望,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保持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教师工作的基础。

教师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饮食和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

此外,教师还可以学习一些放松和缓解压力的技巧,如冥想、瑜伽或阅读等,以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

五、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时间和工作任务。

教师可以明确每天的工作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时间表。

同时,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工作要求,合理安排任务的优先级,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工作压力。

六、寻找自我成长的机会教师应该不断寻找自我成长的机会,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可以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从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和团队合作,与同事共同探讨问题,互相学习和进步。

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研究一、引言教师作为教育行业的从业者之一,是社会培养和传承知识的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教师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日益增加。

教师心理压力对其身心健康和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对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进行研究。

二、教师心理压力的来源1.工作压力教师的工作压力来自于教学任务的重压、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工作量的增加等。

教师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面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需求,这些因素都会给教师带来极大的压力。

2.学生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常常需要处理学生的行为问题、学习能力差异等。

学生的不配合、不尊重和不理解,都会给教师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

3.家庭问题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他们同样面临家庭问题所带来的压力。

家庭问题可能会干扰他们的工作表现并影响到教学质量。

三、教师心理压力的影响1.身体健康问题长期处于高压的工作状态下,教师容易出现疲劳、失眠、头痛等症状。

这些身体健康问题可能进一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表现和生活质量。

2.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心理压力还可能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情绪波动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四、教师心理压力的应对策略1.寻求支持和倾诉教师可以积极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关怀,与同事、朋友、家人等进行沟通和倾诉。

通过倾诉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并获得建议和鼓励。

2.健康生活方式教师应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度锻炼身体,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3.提升教学技能教师可以通过进一步学习和提升教学能力来应对心理压力。

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处理学生问题等,能够提升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4.调整心态教师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

将压力和挫折视为成长的机会,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五、结论教师心理压力是教育行业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学质量都产生重要影响。

如何应对教师的心理压力

如何应对教师的心理压力

如何应对教师的心理压力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人生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

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要能管理自己的情绪,在教学中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这就需要教师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调整情绪.第一,教师应学习适当的调整情绪的方法。

如,使用适当途径宣泄消极情绪。

心理学对一般人的调查发现,女人在面对消级情绪时往往采用“疯狂购物”的方法排解不快;男人则往往用抽烟、酗酒来排解忧愁。

事实上,我们要主动选择一些无害甚至有益的宣泄方式来改善情绪。

第二,学习微笑。

发自内心的微笑不但能够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而且能够鼓励、赞许、支持、安慰学生,甚至微笑也能够改善同事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两个嘴角向上一翘,你就笑了。

每天出门前对着镜子笑一笑,晚.L回家再对着镜子笑一笑。

你会发现,微笑能够带动你的心理表现的积极的状态。

笑过之后,心理压力会大大改善。

第三,学会放松。

紧张和放松在生理上是两个相反的过程。

也就是说,身体是放松的,人就不可能紧张;反之.身体紧张,人就不可能放松。

能够说,放松是缓解紧张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以下几种放松的方法对缓解紧张情绪大有益处:每天都坚持做一项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梳发健脑法;用呼吸法放松;形象松弛法等。

提升教师心理素质,减轻职业心理压力不但需要教师的自身调整,还需从学校政策上实行调整与改善。

学校管理就是要为教师心理动力层次的提升创造一种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气氛。

首先,学校应为教师的发展创设一种良好的人际环境,人际环境的准则就是公平。

其次,就是知人善任、扬长避短、用人所长人尽其才,使教师在更有利于其发展的位置上充分发展。

第三,是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调控竞争的度,既鼓励教师个人成名成家,又强调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升。

第四,为教师的成长、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鼓励、支持、协助教师进修,提升教师群体心理动力的需求档次。

第五,学校应重视教师的精神维护。

如给教师开心理健康讲座,适当减少工作量,适当减少工作压力,增加教师之间心理交流的机会,在教师中展开一些能放松身心的活动,如定期郊游等,甚至定期让老师接受心理辅导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教师的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
摘要:要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应具有现代教育知识、创新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

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师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如果不能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必将危及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探讨了教师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教师心理压力健康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c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060
尽管“教师”在这个崇尚的职业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向往的职业,然而医学专家却认为,目前在教师中有不少人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隐疾,这是由心理压力造成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受到情绪的困扰,出现睡眠障碍和心理障碍,甚至有些教师因为没能及时排解心理压力,导致引起抑郁性心理障碍,另有一部分人会出现情感性精神疾病或精神分裂症。

本文将从教师心理压力产生的机制,原因及应对策略三方面来作浅要分析。

1 心理压力产生的机制
心理压力是指个体在生活中对威胁性事件或情境反映而形成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变化的一种身心持续紧张状态。

它包含着三方面的涵义:首先,心理压力是一种心理状态;其次,心理压力是对威胁性事件或情境的反映而形成的;最后,心理压力表现为认
知、情绪、行为的有机结合。

当个体为了顺应社会环境的要求或者感受到威胁性的生活事件时,就会体验到心理压力,压力产生使机体整体平衡状态被打破,并且伴随有生理上、心理上、行为上的相应变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心理压力能成为人们活动的动力,对活动起激励作用。

教师在适当的心理压力的激励下,有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更好地在教育工作上发挥作用。

但是,如果心理压力过大,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因素都对教师造成压力,引起教师过度的情绪紧张,导致教师体内活动失衡,从而带来一系列行为紊乱现象,如注意和知觉范围变得狭窄,正常的思维活动受到干扰和限制,活动效率降低,最终导致活动失败。

教师如果长期心理压力过大则引起持续的情绪紧张,必将引发一系列的心身疾病。

2 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2.1 社会要求加大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引起教师角色
的变化,教师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同时还是学校集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父母的代理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等。

各行各业对人才规格的高要求使得社会期望教师胜任每一种角色,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而社会竞争的激烈则使得家长把家庭的幸福和孩子的未来寄希望于教师。

当教育质量不高,学生出现问题时,社会、学校、家长就将责任归因于教师。

而多种
期望和教育对象本身的复杂性、多样性,使教师在多重角色中不堪重负。

社会大众对教师教育价值与功能的过高期望导致了教师不得不超负荷工作,产生角色压力。

2.2 工作压力
一项对3712名教师的调查表明,31.5%的教师认为工作负荷非常重,46%的教师认为很重,23%的认为一般,只有不足1%的教师认为较轻。

教师的课时量大,教学任务重,教学班级多,作业批改量大,已经让教师工作与生活无法分离。

此外,由于教师数量有限,每年学生数量又在不断增多,很多教师的周课时量达到18节甚至20节以上,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还必须保证教学质量,因此高强度的教学压力成为造成教师心理压力的一大因素。

2.3 职教职务晋升压力
教师的职教职务晋升压力主要表现在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劳等方面。

对教师进行科学、客观、规范的考核与评估,这些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督促教师自觉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保障。

但在具体评审工作中,由于的各种现实因素干扰的原因,导致评审工作失去了公平、公正、公信,与初衷背道而驰。

2.4 学历知识更新压力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学校招收的人才规格和质量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进而对教师的学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因此,教师无论是为
了自身的生存考虑,还是为了符合国家对教师的要求,都必须为自己的学历提升而努力奋斗。

为了使自己能在教师队伍中立足,不至于有朝一日因为学历知识而被教师队伍淘汰,大量教师在工作之余,开始埋头苦读,考取各类证书或者是相关专业在职硕士,利用周末或是寒暑假的时间进行研修学习,
2.5 经济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虽然为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一直在努力,教师的经济待遇也确实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相对于其它行业,教师劳动的复杂性、繁重度、紧张度都比一般职业劳动者大,教师的经济收入与其他行业相比,却相距甚远。

甚至某些地方侵犯教师权益,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仍然存在。

3 心理压力的应对策略
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是教育能力的核心,加强对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

面对诸多心理压力,中职教师将如何应对?有效调节压力,保持健康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品质是教师从事教育的前提条件。

3.1 认清影响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心理学家把社会支持比作是一个缓冲器,可降低我们对压力严重的感受性,减轻各种应激性事件对身心健康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作用。

教师职业无论是组织形式、工作形态还是工作内容,相比于其它知识分子从事的职业而言,都是比较封闭的,这就需要教师为自己建
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以缓和工作带来的压力。

教师通过建立自己交际圈中的良好人际关系,不仅能够不断掌握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知识、技能以及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并且在交际中主动地调节自己的行为。

有着良好人际关系的教师很少会出现心理压力。

3.2 爱岗敬业,不怕压力,积极进取
教书育人是社会和历史赋予每位教师的神圣使命。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施教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要为人师表就要从根本上要求每一位教师具有严格自律的心理品质,不仅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要有蜡烛般的美德,甘于奉献。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找到能发挥自己潜能的、应有的位置。

一方面,加强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真正以先进的思想和人生观树立起在三尺讲台做奉献的思想,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袭。

另一方面,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孜孜不倦地专研业务,不断充实心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新的方法,既要继承传统知识,又要勇于创新,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和业务领域,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这样才能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3.3 改变非理性认知,培养积极思维
教师的认知是教师对待事物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法。

教师不合理的认知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的健康发展。

因此,要改变非理性认知。

任何事物都有正负两
方面,更应该积极地看待一切事物,客观地进行评价。

教师要更多地站在高处看待自己从事的是一份崇高的职业,是在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通过精神上的满足来代替物质上的满足。

3.4 正确认识自我,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
教师的职业是一个默默无闻、不求回报的职业,因此,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接受自我,不为所从事职业的平凡而叹息,不跟默默无闻的付出而计较。

此外,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职业的特殊性:具有华丽“高帽”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确实有着崇高而重要的社会意义。

要认识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不现实的,学生学习的好坏、发展的快慢与他的成长环境、社会环境有着必不可分的联系,不是教师一人的力量就可以随意改变的,尤其是人格塑造的时期。

因此,教师要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不要一味地强调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不要因为无论自己如何努力、如何感化,班级有些学生就是没有任何改变这种教育现实而产生无助感。

要接受教师本身也是一个血肉之躯,不是圣人,自己能力有限。

再者,社会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学生在接受教育时,性格、人品、兴趣、爱好等方面也呈现多元化趋向,学生身上的优缺点来自方方面面的因素,教师没有理由也不应该将学生看成是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或喜或悲。

确立合理的专业观念和专业期望的教师,才不会轻易被一时的挫折和逆境所扰,产生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金忠明,林炊利.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m].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6.
[2]张大均,江琦.教师心理素质与专业性发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曹新吾,张耀庭.教师心理素质能力培养与提高[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杨莉娟,广东省财政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 5104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