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量表编制

合集下载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量表编制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量表编制

人际交往能力量表编制林迪奇王春龙曾楚轩李钊俊彭正旭(08应用心理学行政4班)摘要:本研究编制的人际交往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包含五个维度,分别是:人际关系建立能力、适度拒绝能力、自我表露能力、冲突控制能力和情感支持能力。

研究结果与结论:整份量表的构建效度和信度都较高。

经过筛选后的量表题项可以进一步做正式测量和差异分析,为以后真正的研究工作做准备。

关键词人际交往量表维度构建项目分析信度效度1 问题的提出人际交往能力又称为社会交往能力,也叫社交能力,它最初是作为智力的一个成份提出来的。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其“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提出了120种智力,其中包括的关系智力也就是后来的社会交往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在其多元智力理论中提出人际关系智力,并认为人际关系智力就是“能够认知他人的情绪、性情、动机、欲望等,并能作出适度的反应[1]。

之后很多学者都对人际交往能力的界定提出不同的看法。

Buhrmester(1988)提出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体,形成满意和稳定的人际关系必须具备至少5种能力特质,即人际关系建立能力、适度拒绝能力、自我表露能力、冲突控制能力和情感支持能力[2],还有Spitzberg(1991)把人际交往能力区分成基础能力、社交技巧能力、人际能力、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及关系能力[3]。

国内的学者近年也对人际交往能力的界定有不同的阐述。

众多的界定其实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即人际交往能力是体现一个人建立人际关系、协调人际关系、利用人际关系的能力,具体通过知、情、意三个方面来加以表现。

例如郭晓俊、徐雁、林大勇(2006)认为,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对人际关系的感受、适应、协调和处理的能力,主要包括人际认知能力、人际情绪控制能力和人际语言沟通能力三个层次[4]。

曹尧谦认为人际交际能力是指个人在一个团体、群体内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5]。

国内目前关于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和评估的工具还比较缺乏,而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评定量表就更少。

人际交往关系量表

人际交往关系量表

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量表1.您的性别:男女2.您所在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3.您的专业文科理科工科4.是否独生子女是否5.家庭经济状况贫困中等富裕6.家庭所在地农村城镇城市7.在我的朋友当中我是最优秀的,无论是哪一方面,他们都不如我1234 5提示:1很不符合 2不符合 3说不清 4符合 5非常符合下同至第39题8.如果我的恋人取得比我好的成绩,我会很不开心1234 59.在工作中同事受到更多的重视,我不会采取行动对他进行攻击和诋毁1234 510.如果我的恋人抛弃了我,我会不择手段地报复他/她1234 511.我有记日记的习惯1234 512.从总体上看,我比社团里的任何人都出色1234 513.我不会和比我优秀的人谈恋爱1234 514.即使我的朋友受到老师和领导的重视,我也不会因此产生嫉恨1234 515.我和恋人相比,我更容易成为被关注的焦点1234 516.有时我也讲假话1234 517.在工作团队中,我比任何人都更加优秀1234 518.如果社团里有人比我优秀,我就想离开社团1234 519.如果能力不如我的人在竞选中获胜,我也会配合他/她以后的工作,不会处处与他/她作对1234 520.我嫉恨那些和我在同一个社团,却越来越受到领导和上级重视的同事1234 521.一般来说,看到别人在某方面超过我时,我会觉得不舒服1234 522.毫无疑问,在一个团队中,其他人的能力都没有我强1234 523.我不会和比我优秀的人做好朋友1234 524.朋友花在别人身上的时间比花在我身上的多,我不会排斥他/她1234 525.我不希望我的恋人对异性的吸引力比我强1234 526.我比我的兄弟姐妹或同学更加优秀1234 527.我并不认为我一定要是家人关注的中心1234 528.我总是无法接受自己的兄弟姐妹比自己优秀1234 529.我不喜欢唱歌1234 530.我是社团里最优秀的,那么所有的荣誉都应该是我的1234 531.如果我的朋友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欢迎,我会因此而不再喜欢他/她1234 532.在我的朋友当中,即使现在我不是最好的。

大学生人际敏感量表的编制

大学生人际敏感量表的编制

大学生人际敏感量表的编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方面。

如何有效地衡量大学生的人际敏感度,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编制大学生人际敏感量表,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特点和不足,更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际关系质量。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从量化的角度探讨大学生的人际敏感水平,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能力。

通过编制大学生人际敏感量表,可以客观地评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为大学生提供改进和成长的方向。

通过研究大学生的人际敏感水平,还可以帮助学校和社会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整体人际关系状态,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相关服务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还在于拓展人际关系研究领域,促进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丰富人际关系理论,推动人际关系教育的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大学生人际敏感量表的编制和应用,可以探讨人际关系中的影响因素和机制,为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1.3 研究意义人际敏感是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对于他人言行的敏感程度,对于大学生而言,人际敏感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表现和人际关系的质量。

编制大学生人际敏感量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量表的编制可以帮助大学生自我认知,了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和提升。

量表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客观的评估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人际敏感度量表的编制还可以为学校和社会提供参考,辅助教育者和心理健康专家进行干预和指导,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发展。

大学生人际敏感量表的编制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

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与分析

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与分析

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与分析1. 本文概述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能力被视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具有深远影响。

如何评价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尤其是交往效能感,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本文旨在初步编制一套适用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

通过文献回顾,本文首先明确了交往效能感的概念内涵及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性。

随后,本文详细阐述了量表的编制过程,包括量表的理论框架构建、条目池的编制与筛选、以及量表的初步测试与修订。

在量表编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以评估其测量工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本文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量表的应用前景和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评估提供了新的工具,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 文献综述人际交往效能感,作为个体在社交互动中的一种心理能力,反映了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人际交往的信心和期望。

Bandura(1986)的自我效能理论为此概念提供了理论基础,强调了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对其行为选择、努力程度和坚持性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众多研究者探讨了人际交往效能感在青少年和成人发展中的作用(例如,Heisel Wenzel, 1995 Powers Hauser, 1997),特别是在大学阶段,这一时期个体正处于社会角色和个人身份的转变期,人际交往效能感对于其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Smith Shaffer, 2004)。

目前,已有多种量表用于测量人际交往效能感,如Riggio(1986)的社交效能感量表(SEI)和Caprara等人(2008)的人际效能感量表(IESS)。

这些量表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Riggio的SEI量表主要关注社交技能和自信心,而较少考虑个体在特定社交情境中的效能预期。

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测试量表

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测试量表

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测试量表根据下列测试题实事求是打分。

符合:2分;基本符合:1分;难以判断:0分;不大符合:-1分;不符合:-2分。

1、我不喜欢广交朋友。

2、我去朋友家作客,总是问有没有我不熟悉的人也去聚会。

如果有,我的热情就明显下降。

3、我同别人的友谊发展,多数是别人采取主动。

4、我的文字表达能力远比口头表达能力强。

5、我的朋友都是与我年龄相差无几的。

6、我不习惯与别人聊天。

7、在公共场合讲话,我不敢看听众的眼睛。

8、我看陌生人常常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9、我的要好朋友很少。

10、在陌生的异性面前,我往往感到手足无措。

11、我只喜欢同我谈得拢的人接近。

12、到一个新环境,我可以接连几天不讲话。

13、如果没有熟人在场,我很难找到彼此交谈的话题。

14、我不习惯在大庭广众中讲话。

15、如果在“主持班会”与“做班会记录”这两项工作中挑一样,我肯定只挑选后者。

16、我很少主动到同学、朋友家去玩。

17、老师在场时,我讲话特别紧张,结结巴巴,表达不清楚。

18、参加一次新的集会,我不会认识多少新朋友。

19、当别人请求我帮助而我无法满足对方要求时,我常常不知道如何处理。

20、不是万不得已,我决不求助于人,这倒不是生性好强,而是感到难以启齿。

21、即使我觉得很有道理,也不善于去说服别人。

22、当有人对我不友好时,我往往找不到恰当的对策。

23、我不知道如何与嫉妒我的人相处。

24、我最怕在交际场合碰到令人尴尬的事情。

25、我不善于赞美别人,感到很难把话说得真切自然。

26、如果有人话中带刺讥讽我,除了生气以外,我别无他法。

27、我几乎没有异性朋友。

28、参加集会,我只坐在相识的人身边。

29、我不喜欢同比我地位高的人交朋友,我感到这种交往不自在,很拘束。

30、我最怕同别人打交道,不敢做接待工作。

测试评价:计算出总分。

30分以上:交往能力很差;0~29分:交往能力较差;-20~0分:交往能力尚可;-20分以下:交往能力较强或强。

大学生人际敏感量表的编制

大学生人际敏感量表的编制

大学生人际敏感量表的编制人际敏感量表(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Scale,简称ISS)是用来评估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情感和反应的敏感程度的一种测量工具。

编制大学生人际敏感量表旨在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敏感情况,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帮助和指导。

编制人际敏感量表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明确编制目的和对象:确定编制人际敏感量表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敏感程度,而量表的对象是大学生群体。

2.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收集与人际敏感性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了解已有的人际敏感量表及其编制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3.确定量表内容和题目:根据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确定量表的内容和题目。

可以考虑包括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敏感情绪和反应等方面的题目。

4.编制初稿:根据确定的题目,编制量表的初稿。

注意要确保题目的表达清晰明了,能够准确反映大学生的人际敏感程度。

5.征求专家意见:将编制的初稿提交给相关领域的专家,请其对量表的内容和题目进行审核和修改。

专家意见可以帮助进一步完善量表的设计。

6.进行试用和修订:将修订后的量表进行试用,选择一定数量的大学生进行测试。

根据试用结果和反馈意见,对量表进行再次修订,确保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7.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以评估其测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可以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如Cronbach's α系数、访问者间一致性系数等。

8.量表使用说明的编写:根据量表的使用要求和使用方法,编写相应的量表使用说明。

说明中应包括量表的目的、适用对象、使用方法、分数解释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来源: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公布日期:2006-6-13 8:25:00说明: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所存在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要紧表现为自我中心、多疑、害羞、孤僻、自卑、嫉妒、社交恐惧症等。

一些研究说明,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大学生,其个人的成才及其以后的成就会因此而受到严峻的阻碍。

及时地诊断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治疗,是排除大学生人际关系方面心理障碍的较好途径。

以下给出的是郑日昌等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评分标准1——28题: A、是如此的 B、不是如此A/ 1; B/0量表说明0~8分:说明你在与朋友相处的困扰较少。

你善于交谈,性格比较爽朗,主动关怀别人,你对周围的朋友都比较好,情愿和他们在一起,他们也喜爱你。

而且你能够从与朋友相处中得到许多乐趣。

9~14分:你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

你的人缘一样。

15~28分:你在同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峻;你不善于交谈,可能性格孤僻或者自高自大。

辅导建议社交恐惧症通常显现于青青年期,男女都可能显现。

青青年期望友谊,期望广交朋友,但有些青青年一到具体交往时,如找人交谈,或者别人与自己打交道,就显现了惧怕反应。

表现在不敢见人,遇生人面红耳赤,神经处于一种专门紧张的状态,这确实是社交恐惧症。

它往往会泛化,严峻者拒绝与任何人发生社交关系,把自己孤立起来,对日常工作学习造成极大障碍。

社交恐惧症的特点是强迫性的恐惧情绪,想象出恐惧对象自己恐吓自己。

社交恐惧症是后天形成的条件(制约)反应,是通过学习过程而建立起来的。

分为两种情形:一是"直截了当体会"。

有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青青年在交往过程中屡遭挫折、失败,就会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打击或"威逼",在情绪上产生种种不愉快的甚至痛楚的体验,久而久之,就会不自觉地势成一种紧张、不安、着急、担忧、惧怕等情绪状态。

这种状态定型下来,形成固定心理结构,因此他在以后遇到新的类似刺激情境时,便会旧病发作,心生惧怕感。

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指导语:这是一份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请仔细阅读每一题,然后在“是”和“否”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答案。

1.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

2.和生人见面感觉不自然。

3.过分羡慕和嫉妒别人。

4.与异性交往太少。

5.对连续不断的会谈感到困难。

6.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

7.时常伤害别人。

8.与异性来往感不自然。

9.与一大群朋友在一起,常感到孤寂或失落。

10.极易受窘。

11.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

12.不知道与异性相处如何适可而止。

13.当不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的生平遭遇以求同情时,自己常感到不自在。

14.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坏印象。

15.总是尽力使别人赏识自己。

16.暗自思慕异性。

17.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

18.对自己的仪表(容貌)缺乏信心。

19.讨厌某人或被某人所讨厌。

20.瞧不起异性。

21.不能专注地倾听。

22.自己的烦恼无人可申诉。

23.受别人排斥与冷漠。

24.被异性瞧不起。

25.不能广泛地听取各种意见、看法。

26.自己常因受伤害而暗自伤心。

27.常被别人谈论、愚弄。

28.与异性交往不知如何更好地相处。

量表解释:1:0~8分说明在与朋友相处的困扰较少。

善于交谈,性格比较开朗,主动关心别人,对周围的朋友都比较好,愿意和他们在一起,他们也喜欢与之相处。

而且能够从与朋友相处中得到许多乐趣。

2:9~14分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

人缘一般。

3:15~28分在同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重;不善于交谈,可能性格孤僻或者自高自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交往能力量表编制林迪奇王春龙曾楚轩李钊俊彭正旭(08应用心理学行政4班)摘要:本研究编制的人际交往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包含五个维度,分别是:人际关系建立能力、适度拒绝能力、自我表露能力、冲突控制能力和情感支持能力。

研究结果与结论:整份量表的构建效度和信度都较高。

经过筛选后的量表题项可以进一步做正式测量和差异分析,为以后真正的研究工作做准备。

关键词人际交往量表维度构建项目分析信度效度1 问题的提出人际交往能力又称为社会交往能力,也叫社交能力,它最初是作为智力的一个成份提出来的。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其“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提出了120种智力,其中包括的关系智力也就是后来的社会交往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在其多元智力理论中提出人际关系智力,并认为人际关系智力就是“能够认知他人的情绪、性情、动机、欲望等,并能作出适度的反应[1]。

之后很多学者都对人际交往能力的界定提出不同的看法。

Buhrmester(1988)提出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体,形成满意和稳定的人际关系必须具备至少5种能力特质,即人际关系建立能力、适度拒绝能力、自我表露能力、冲突控制能力和情感支持能力[2],还有Spitzberg(1991)把人际交往能力区分成基础能力、社交技巧能力、人际能力、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及关系能力[3]。

国内的学者近年也对人际交往能力的界定有不同的阐述。

众多的界定其实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即人际交往能力是体现一个人建立人际关系、协调人际关系、利用人际关系的能力,具体通过知、情、意三个方面来加以表现。

例如郭晓俊、徐雁、林大勇(2006)认为,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对人际关系的感受、适应、协调和处理的能力,主要包括人际认知能力、人际情绪控制能力和人际语言沟通能力三个层次[4]。

曹尧谦认为人际交际能力是指个人在一个团体、群体内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5]。

国内目前关于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和评估的工具还比较缺乏,而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评定量表就更少。

从现有的研究情况来看,多数研究者使用的是郑日昌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6]。

近年来,也有学者开始编制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评定量表。

如王军(2003)编制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调查问卷》,相比国内,国外关于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和评估工具比较多,其中真正用来测查人际交往能力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由美国加利福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家Buhimester在1988年编制的《人际交往能力问卷》,该量表包括5个维度:主动交往、施加影响、自我表露、冲突管理与提供情感支持。

这五个维度正是根据Buhrmester(1988)提出的人际关系必须具备至少5种能力特质的基础之上编制的[2]。

本量表根据Buhrmester在提出的将人际交往能力分为:人际关系建立能力、适度拒绝能力、自我表露能力、冲突控制能力、情感支持能力的理论框架下编制而成的。

我们本次研究是参考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自编量表,小组采用Buhrmester的人际交往理论编制量表,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原因:1)人际交往能力作为一种关系智力,包含的多种的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的因素在里面2)该理论涵盖了认知、情感因素;同时涵盖个人发起交往、解决交往冲突、拒绝交往等一系列较完整的交往过程。

本量表面对的对象主要是以大学生为主,因为量表的数据主要来自与不同学校的大学生群体,同时本量表也适用于中学生年级较高的学生这个群体。

量表完成项目分析完成后,需要再进行实测,实测对象预计为300到400人。

2 方法2.1 预测被试被试的对象抽取自各高校和高中的在读学生。

由于找被试的难度比较大,预测只是发放了250份问卷,其中123男份,女127份,共回收有效分卷227份,其中,男生112份,女生115份。

问卷主要通过网上“问道”问卷软件发放。

2.2测量工具:人际交往能力问卷(Interpersonal Competence Questionaire),自编。

问卷包括五部分共40道题,包括:人际关系建立能力、适度拒绝能力、自我表露能力、冲突控制能力、情感支持能力五个构成部分。

问卷采用五点计分法,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

2.3程序本研究的抽样符合测量学的要求,共抽取了容量为227人的样本。

通过两个途径进行取样:一)纸质问卷在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中发放,现场回收。

二)通过网上问道软件发布电子问卷,并通过软件进行回收。

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3.1问卷的因素结构与项目分析用spss11.5对测量结果进行项目分析。

发现除了B1,B2,B5区分度不高外,其余区分度均达到显著。

用SPSS11.5对评估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测量收集到的数据才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素分析,并抽取5个因子进行旋转。

结果显示,KMO=0.790,证明有共同因子,Bartlett 球形检验值为X2=1114.510,df=253,p < 0.000,适合因素分析。

经过多次主成分因素分析,删除了14道题。

采用主成分因素分析法对问卷作初步分析,可解释总变异的56.437%,根据预测前的分析,可得碎石图(见图1),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6.437%(见表1)。

对其结果进行极大方差旋转。

旋转后的各因子负荷量均在0.30以上,23个项目共同度介于0.423~0.732之间。

删掉因素负荷量小于0.3且同时对两个因子有大于0.3的负荷量的题目,得到五个因素分别剩下6道题、7道题、4道题、3道题、3道题。

经过预测的数据分析,并根据碎石图和解释方差的百分比决定抽取因素数目,将原来的维度定为五个。

维度一:主要涉及是否能够和一个不认识的人建立初步人际关系的能力,命名为主动性因子;维度二:主要涉及能够能够给予需要情感支持的人一定感情支持的能力等,命名为同感性因子;维度三:主要涉及到能够向别人袒露自己心中秘密或一些不太情愿让人知道事情的能力,命名为情感袒露因子;维度四:主要涉及到对于别人提出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做出拒绝或表现不满的能力,命名为拒绝能力因子。

维度五:主要涉及到能够利用合理的方式处理人际矛盾,使事情不变得更糟糕的能力,命名为冲突性因子。

图1E i g e n v a l u e 表1因素名称特征值 贡献率 积累贡献率 % 关系建立5.686 24.721 24.721 情感支持2.417 10.508 35.229 自我表露1.937 8.420 43.649 适度拒绝1.710 7.433 51.082 冲突控制 1.232 5.356 56.437单维度因素分析结果:人际关系建立能力、情感支持能力、自我表露能力、适度拒绝能力、冲突控制能力人际关系建立:KMO= 0.849,证明有共同因子,Bartlett 球形检验值为X2=296.652,df=15,p < 0.000,适合因素分析。

只抽取一个主要因素,可解释变异方差为53.138%适度拒绝:KMO=0.742,证明有共同因子,Bartlett 球形检验值为X2=228.990,df=21,p < 0.000,适合因素分析。

只抽取一个主要因素,可解释变异方差为44.332情感支持:KMO=0.743,证明有共同因子,Bartlett 球形检验值为X2=98.721,df=6,p < 0.000,适合因素分析。

只抽取一个主要因素,可解释变异方差为53.128%自我表露:KMO=0.646,证明有共同因子,Bartlett 球形检验值为X2=83.625,df=3,p < 0.000,适合因素分析。

只抽取一个主要因素,可解释变异方差为62.836控制冲突:KMO=0.628,证明有共同因子,Bartlett 球形检验值为X2=37.284,df=3,p < 0.000,适合因素分析。

只抽取一个主要因素,可解释变异方差为53.752%3.3问卷的信度信度又称可靠性,指的是测量的一致性程度。

一个好的测量工具必须稳定可靠,即多次测量的结果要保持一致。

本研究采用Cronbach α一致性系数来考察自编问卷的同质性信度。

表2信度 1 2 3 4 5α系数.8217 .7888 .7045 .7024 .56964 讨论虽然人际交往量表在国内已经有许多比较成熟的量表,但是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量表的研究还比较少涉及。

本研究以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作为探索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研究的切入点,由所呈现的结果可一直,本研究的目的基本达到。

预测是的问卷各个维度的同质性信度—克伦巴赫α系数在.7024~.8217(除了维度5:α系数为.5696)之间,表明问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信度。

结果显示,KMO=0.790,KMO的值如果>0.5,则说明因子分析的效度还行,证明因子分析的效度较好,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应用主成分因素分析法,对40个项目进行分析,并删除公共因素小于0.3的项目,最终得到26个项目。

先概述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并逐一进行讨论。

这一部分还需讨论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5 不足与展望虽然问卷的效度和信度都比较好,但是问卷仍然存在一些不足:1)问卷在进行项目编制的时,有的维度的项目数目比较少,进行因素荷重分析后删掉一些题目后,发现有一个维度的题目只是剩下2道题。

2)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时候,发现有些进行因素抽取的时候发现有的有些原本属于某一个维度的题目却在另一个的维度上面可以解释更多的变异方差,说明编制项目的时候不够认真。

3)本研究没有相关关联效标,因此本研究没有效标关联效度数据支持问卷。

4)虽然五个维度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56.437%,但是仍不能解释人际交往能力的全部,可能还存在别的因素影响。

5)因为本研究没有进行正式的施测,所以没有问卷标准化的过程。

希望在以后可以完善这些问题,做得更好。

6 参考文献[1]高觉敷.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2]Buhrmester D,Furman W,Wittenberg M,et al.Five domains of interpersonal competence in peer relationships,JPers Sec Psychol,1988,55,(6).[3]Spitzberg,B.H..An examination of trait measures of interpersonal[4]郭晓俊,徐雁,林大勇.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质[J].西昌学院学报,2006(3):86-88.[5]曹尧谦.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151-153.[6]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339-3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